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合集下载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方法及判定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方法及判定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方法及判定标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重大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

因此,及早发现和判定事故隐患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方法及判定标准,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一、重大事故隐患判定的方法1. 事故隐患排查法事故隐患排查法是重大事故隐患判定的基本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系统地检查工作场所、设备、工艺及人员行为等方面的问题,识别各类潜在的事故隐患。

在排查过程中,可以借鉴历史事故案例,整理归纳常见的事故隐患,提高判定的准确性。

2. 专家评估法由专门的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评估团队,通过对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综合运用,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评估,判定是否存在重大事故隐患。

专家评估法在判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类因素的综合影响,减少因判断过程中主观性和误判的可能。

3.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基于历史事故数据的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故发生的原因、类型、频率等指标,将相似性高的事故案例进行分类,找出普遍存在的隐患因素,并将其作为判定标准。

然而,统计分析法的可靠性取决于数据质量和数据的完整性。

二、重大事故隐患判定的标准1. 风险评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的标准之一是风险评估。

根据现有的安全标准和法规,对潜在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程度。

一般而言,影响范围广、后果严重的隐患风险较高。

2. 合规性评估合规性评估是判定重大事故隐患的另一重要标准。

基于已有的安全法规和规范,对工作场所、设备和操作行为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若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将其作为重大事故隐患的判断依据。

3. 专家意见专家意见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据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评估与该领域相关的各种可能的事故隐患,服务于判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三、相关建议1. 加强事故隐患判定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判定水平,有必要加强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培训,工作人员可以学习到判定方法和标准,提高对事故隐患的敏感性和判定的准确性。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主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判定标准:
1. 风险评估: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生产设备、工艺条件、物质性质等方面的风险。

如果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即可判定为重大安全隐患。

2. 安全生产管理:是否存在严重的安全管理缺陷,包括相关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不到位等。

如果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将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即可判定为重大安全隐患。

3. 安全设施设备:生产场所的安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要求,如消防设备是否齐全、有效,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等。

如果存在严重的安全设施设备缺陷,将会增加事故发生的后果,即可判定为重大安全隐患。

4. 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流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进行了充分的风险评估,是否存在严重的工艺安全隐患。

如果工艺流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将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即可判定为重大安全隐患。

5. 物质储存与使用:对危险物质的储存和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如是否按照要求设置了专门的储罐、储存区域,是否采取了合适的防护措施等。

如果储存和使用方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将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即可判定为重大安全隐
患。

总体来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主要是根据风险评估、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设施设备、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物质储存与使用等方面的情况来判断的。

如果在这些方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将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即可判定为重大安全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或者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重要条件。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评定和确认。

下面将介绍重大事故隐患判定的标准。

一、事故发生可能性。

首先,判定重大事故隐患的标准之一是事故发生可能性。

需要考虑隐患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运行状态、环境条件、人员操作等因素。

如果存在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潜在风险,即使尚未发生具体事故,也应当将其视为重大事故隐患。

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

其次,判定重大事故隐患的标准还包括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需要考虑隐患发生事故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包括但不限于人身伤亡、环境污染、财产损失等。

如果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较高,即使发生可能性较小,也应当将其视为重大事故隐患。

三、隐患控制能力。

另外,判定重大事故隐患的标准还需考虑隐患的控制能力。

需要评估隐患发生后的控制和应对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应急预案、设备安全保障、人员应急处置等。

如果隐患发生后的控制能力较弱,即使可能性和后果较小,也应当将其视为重大事故隐患。

四、管理措施合规性。

最后,判定重大事故隐患的标准还需要考虑管理措施的合规性。

需要评估隐患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法规、行业标准、企业管理制度等。

如果隐患存在违规行为或管理缺陷,即使可能性和后果较小,也应当将其视为重大事故隐患。

综上所述,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包括事故发生可能性、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隐患控制能力和管理措施合规性。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对潜在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定和确认,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和人身财产安全。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清单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清单

文章标题:深度剖析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清单在进行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清单的深度剖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重大事故隐患和其判定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潜在危险或存在的安全隐患。

其判定标准通常包括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事故应急预案。

而重点检查事项清单则是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危险,从而防患于未然。

接下来,我将按照从简到繁的方式,深入探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清单的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

1.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1.1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对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潜在危险进行识别和分析,主要包括工艺、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危险源。

- 在工艺方面,应重点检查可能存在的化学反应、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 在设备方面,应重点检查设备的老化、磨损、损坏等情况;- 在环境方面,应重点检查可能的气体、液体泄漏,粉尘爆炸等危险情况;- 在管理方面,应重点检查安全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情况。

1.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一般可以采用风险矩阵、风险图等方法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 风险矩阵中一般包括对可能性和后果的评估,从而确定风险等级; - 风险图一般用于定性评估,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描述和分析。

1.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风险防控和管理,主要包括危险源的隔离、减轻、消除等措施。

- 对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危险源进行隔离和控制,包括封闭、隔离、防护等方式;- 减轻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包括采用技术装置、使用保护设备等措施;- 消除危险源,尽可能从源头上彻底消除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危险源。

2. 重点检查事项清单2.1 设备情况检查:对设备的完好性、运行状态、维护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设备外观、上下游管道、橡胶软接头、阀门等情况。

2.2 工艺检查:对工艺流程的完整性、稳定性、安全性等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生产工艺、工艺参数、操作规程等情况。

特殊作业五大类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特殊作业五大类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特殊作业五大类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特殊作业五大类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如下:
1. 未取得经营许可或未按规定进行备案从事经营活动,或超出许可(备案)事项和有效期经营。

2. 使用报废、擅自改装、拼装、检验检测不合格(含未在有效期内)以及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装备、设施设备等从事经营活动。

3. 所属经营性驾驶员和车辆存在长期“三超一疲劳”(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且运输过程中未及时提醒纠正、运输行为结束后一个月内未严肃处理,或所属经营性驾驶员存在一次计10分及以上诚信考核计分情形且未
严肃处理仍继续安排上岗作业。

4. 经营地或运营线路途经地已发布台风橙色及以上预警,暴雨、暴雪、冰雹、大雾、沙尘暴、大风、道路结冰红色预警,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等不具备安全通行条件时,未执行政府部门停运指令或企业应急预案要求仍擅自安排运输作业。

5. 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其他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对此类问题存在疑问,建议咨询法律相关专业人士,以便于更好为您解答。

安全生产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安全生产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安全生产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安全生产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是对于在安全生产行业内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判断的一套标准。

以下是该标准的详细描述:一、目的和意义制定安全生产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是为了准确辨识和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重大事故隐患的存在可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判定和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对于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安全生产行业内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

包括但不限于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金属冶炼、渔业生产等行业。

三、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1.危险物质和能量控制不当:存在危险物质和能量失控的情况,如化学品泄漏、压力容器超压等。

2.设备和设施缺陷:设备、设施存在设计、制造、安装等缺陷,如安全附件失效、紧急切断阀失灵等。

3.作业环境和条件不良:作业环境和条件不良,如通风不良、照明不足、作业场所狭窄等。

4.人员和管理问题:人员技能不足、安全意识淡薄,或安全管理不到位,如无证上岗、违章指挥等。

5.其他问题:如自然灾害、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四、判定程序和方法1.收集信息:通过检查、检测、评估等方式收集有关安全生产的信息,包括设备状况、作业环境、人员状况等。

2.风险评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3.判定标准应用:将评估结果与本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重大事故隐患。

4.治理措施制定:针对判定出的重大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5.监督和检查:对治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6.复查与更新:定期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复查,及时发现新的问题,并更新判定标准。

五、责任与执行1.企业是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隐患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制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和治理方案,并组织落实。

2.企业应当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解读

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解读

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解读
一、事故隐患分类
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或危险源。

根据其性质和危害程度,事故隐患可分为两类: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二、事故隐患等级
事故隐患等级是根据其危害程度和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进行划分的。

一般事故隐患分为三级,即一般事故隐患、较大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三、事故隐患判定方法
1.直观判定法: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对事故隐患进行初步判定。

2.系统分析法:通过对系统各组成部分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可能
导致事故的因素或危险源,从而判定事故隐患等级。

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1.可能导致特大事故的隐患;
2.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隐患;
3.可能导致一般事故的隐患,且后果严重;
4.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的隐患,且频率较高;
5.其他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隐患。

五、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要求
1.制定治理方案:针对重大事故隐患,应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
标、措施、时间表和责任人。

2.加强监控: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严密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防止事
态扩大。

3.停产整治:在治理期间,涉及重大事故隐患的作业应停止生产,确保人员
安全。

4.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治理完成后,应组织专家进行验收,确保隐患
得到彻底消除,方可恢复生产。

5.建立档案: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过程应建立档案,以便于追溯和复查。

总之,重大隐患判定标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

通过深入理解和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事故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相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相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相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事故潜在性:评估隐患是否存在引发重大事故的潜在性,包括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程度。

2. 事故发生频率:评估隐患发生的频率以及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可能引发事故的概率。

3. 暴露程度:评估隐患对人员、财产或环境的暴露程度,包括可能受到威胁的人数、财产价值或环境敏感性。

4. 风险管理措施:评估现有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否足够有效,包括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等。

5. 事故后果:评估隐患引发事故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包括对人员健康、财产价值和环境的损害程度。

6. 法律法规要求:评估隐患是否违反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可能导致法律责任和罚款的程度。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可以判定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属于重大事故隐患,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和处理。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如下:
1. 危险源的存在: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源,如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质、高温高压设备等。

2. 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缺失: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包括安全责任制、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等,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

3. 设备设施的缺陷和损坏:检查生产设备设施是否存在老化、损坏、漏洞等问题,是否进行了定期检修和维护,并且是否有安全保护措施。

4. 人员操作行为的问题:观察人员的操作行为是否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是否存在违规操作、麻痹大意等不安全行为。

5. 安全监管和培训的不到位:了解企业是否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监管机制,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以及员工对于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等。

6. 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的配置不足:检查企业是否配置了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火门、防火墙、灭火器等,并且是否有定期检查和维护。

7. 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不足:评估企业的应急预案和救援能力是
否健全,包括应对火灾、泄漏、爆炸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根据以上标准,对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隐患是指未发生事故或事故风险较低,但具有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和条件。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具有可能在场所或环境中,引发较大人员伤亡、环境破坏、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巨大损失或社会不良影响的隐患,也是指在故障发生时,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影响到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公共安全而造成巨大损失,必须立即予以处置的隐患。

隐患的判定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故的性质、规模和影响范围,并加上相关的技术、管理和环境因素等多个因素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估。

在确定隐患的判定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事故的性质和规模:事故的性质和规模是影响隐患判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那些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的危险源,需要将其风险降到最低点,避免任何潜在的安全隐患被忽视。

2.环境和场所:环境和场所的特殊性和特点将直接影响对事故的影响力和风险的判断。

应该对不同的环境和场所进行分析,以了解隐患和相关风险的可能性。

3.技术因素:技术因素包括安全设备和相关设备的状态,实际运行和监测数据,以及实时报告和预警的能力。

这些技术因素可以为隐患判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参考。

4.管理因素:管理因素包括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标准化管理、人员培训、日常巡查等多个方面。

通过改善管理和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可以预防或最小化事故的影响。

5.人员和公众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会对人员和公众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在隐患判定时必须优先考虑人员和公众的安全,这是评估隐患和管理风险的根本原则。

在判定重大事故隐患时,必须将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对可能影响事故风险的因素进行细致的考虑。

同时,应按照已有的法律规定和国际标准进行处理,确保识别和评估隐患的方法和标准具有实际可行性和严谨性。

总之,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体系,它涵盖了机器设备、技术环境、管理体系、人员和公众安全等多方面。

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够对潜在的事故风险进行准确分析和判定,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是指用于判断生产单位存在的隐患是否达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定:1.危险性评价: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评估,判定其存在的危险性。

例如,生产过程中若使用的设备设施破损、老化,存在较大火灾、爆炸等风险,或者存在较大的毒气、有害物质泄露风险等,可以判定为重大安全事故隐患。

2.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生产单位是否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并且是否得到了落实。

例如,是否建立了消防安全制度、化学品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并且是否通过内部审查、培训等形式进行了落实。

如果缺乏相关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没能得到执行,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可以判定为重大安全事故隐患。

3.安全设施是否完善:生产单位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安全设施,例如,防爆设备、消防设备等以及是否得到了及时的检修和维护。

如果存在设备设施的缺陷、故障未及时修复或维护,导致安全设施无法正常运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可以判定为重大安全事故隐患。

4.职工培训和安全意识是否到位:生产单位是否对职工进行了相关的安全培训,以及职工是否具备了必要的安全意识。

例如,是否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否建立了安全责任制,职工是否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作业等。

如果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存在安全操作习惯不良等问题,导致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可以判定为重大安全事故隐患。

综上所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主要涉及危险性评价、管理制度、安全设施和职工培训等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的评估和判断,才能准确判定生产单位是否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改善,确保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日益凸显。

为了加强重大事故隐患的预防和管理,制定一份关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事故因素的危险性、影响范围、可能性、违法行为程度等方面进行判定标准的制定。

一、事故因素的危险性:1.化学品危险性:根据《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根据化学品的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燃烧性等特性,将化学品划分为不同的危险等级。

一般来说,属于高危险等级的化学品即为重大事故隐患。

2.物理因素危险性:包括但不限于高温、高压、电离辐射等。

具有高温、高压、辐射等特性的设备或物质,容易引发严重事故,属重大事故隐患。

二、影响范围:1. 人员伤亡:对于能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的事故因素,如大面积火灾、瓦斯爆炸等,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2. 财产损失:对于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因素,如大规模爆炸、火灾等,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3. 环境破坏:对于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事故因素,如有毒气体泄漏、水源受污染等,都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三、可能性:1. 发生频率:对于具有较高发生频率的事故因素,如交通事故、高空坠物等,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2. 事故概率:根据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对于发生该类型事故的概率进行评估,高概率的事故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四、违法行为程度:1. 违法标准:根据法律法规对于相关行为的违法程度进行评估,违法程度越高的行为,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2. 违法频率:对于违法行为频繁且严重的,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在判定重大事故隐患时,可以综合考虑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权重。

事故因素的危险性和影响范围因素对于判定的重要性较高,应给予较大权重。

可能性和违法行为程度因素对于判定的重要性次之,权重应适中。

在判定标准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相关业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适当调整和权衡。

判定标准的制定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制定一份关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对于加强事故预防、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汇编)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汇编)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汇编)
一、基本概念:
1. 重大事故:是指由于技术、管理、安全等原因导致的,造成人员死亡5人以上或者10人以上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00万元以上的事故。

2. 隐患:是指事故易于发生的危险状况或者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状态,包括设备、设施、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二、判定标准:
1. 设备隐患:存在设备缺陷或老化、安装不规范、设备保养与维修不当、缺乏安全保护措施等问题,或者设备在过去的使用中曾经发生过重大事故或事故隐患。

2. 设施隐患:存在人员密集区域缺乏安全通道、安全标志、疏散方案等问题,或者安全设施缺乏、破损、失效等问题。

3. 人员隐患:存在缺乏安全意识、安全培训、人员匹配不合理、管理松散等问题,或者存在患有某些职业病或身体疾病的职工从事危险作业等问题。

4. 管理隐患:存在缺乏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巡检、预警机制等问题,或者存在对安全事故重视不够、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和纠正等问题。

三、判定方法:
1. 依据设备的年限、检查报告、故障记录、使用情况等,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隐患。

2. 对场所进行安全检查,了解安全设施和应急措施的完备性和可操作性,对人员的安全知识和动作是否符合要求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隐患。

3. 对工作环境、制度和管理进行审查,评估企业安全意识和制度执行情况,查找是否存在管理隐患,判断是否存在隐患。

四、判定结果:
如果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如果未发现隐患,则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因工艺、设备、建筑物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或者管理不力等原因,造成人员伤亡、财产严重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的事故。

为了减少和防止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可能存在严重隐患的生产单位,需要进行隐患判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本文将重点介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一、基本概念1. 隐患:指存在但尚未暴露出来的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条件、因素、行为或事件。

2. 重大隐患:指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隐患。

3. 重大事故:指因工艺、设备、建筑物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或者管理不力等原因,造成人员伤亡、财产严重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的事故。

二、隐患判定标准1. 人员安全隐患判定标准(1)人员密集场所:场所内人员密度超过规定标准,安全通道不畅,紧急疏散困难。

(2)劳动保护不足:没有提供安全防护用品或者提供的安全防护用品不符合规定。

(3)生产操作违章违纪:员工违反操作规程,危机意识淡漠,存在高风险操作。

(4)用工管理不规范:雇佣未经培训或者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从业人员进行高风险操作。

2. 设备安全隐患判定标准(1)设备老化损坏: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或者未按要求定期检修和维护,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2)设备运行过载:设备运行负荷达到或超过设计负荷,设备磨损加剧,可能造成设备故障。

(3)设备操作不当:设备操作员缺乏经验,存在操作失误,导致设备故障或事故发生。

(4)设备缺陷:设备制造或者安装存在缺陷,或者未按要求进行定期检验,存在潜在安全隐患。

3. 工艺安全隐患判定标准(1)工艺参数超标:工艺过程中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超过设定范围,导致设备过热、压力爆炸等事故。

(2)工艺过程失控:工艺过程中无法控制液位、浓度、pH值等关键参数,导致工艺剧烈反应,造成事故。

(3)工艺缺陷:工艺设计存在缺陷,无法实现安全控制和管理。

(4)工艺操作失误:员工操作不当,或者没有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导致工艺失控和事故发生。

相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相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相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相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的隐患:如建筑结构不稳定,设备故障或
损坏,作业环境危险等。

2.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的隐患:如电气设备不合格,易燃物品存放不当,化学品泄漏等。

3.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隐患:如排放污水、废气或有害垃圾超标,环境保护设施缺失等。

4.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隐患: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公共设施
安全隐患等。

5.可能导致经济损失的隐患:如生产设备维护不当,管理不善
导致的生产线停工,物料浪费等。

这些判定标准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和风险等级进行具体细化,以确保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重大事故隐患,保障人员安全和生产经营的稳定进行。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的,用于评判生产现场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一套标准。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安全设备配备是否完善:包括是否具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应急救援设备以及安全防护设备等。

如果生产现场缺乏灭火器材、疏散通道不畅通等,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2. 生产过程是否规范:包括是否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生产,是否存在违章操作等。

如果存在违章操作、无证生产等问题,就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3. 生产场所是否符合要求:包括厂房、设备、管线等是否符合安全规范。

如果场所存在结构松散、设备老化、管线腐蚀等问题,就可能导致重大事故隐患。

4. 员工安全培训是否到位:包括员工是否接受过必要的安全培训,是否具备安全意识。

如果员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培训,存在较高的事故隐患。

5. 监控和预警机制是否健全:包括是否具备有效的监控设备、报警系统等,能否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安全隐患。

如果监控和预警机制不健全,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就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

综上所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主要考虑了安全设备配备、生产过程规范、生产场所符合要求、员工安全培训、监控和预警机制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以上多个方面均通过合格的评估,才能判定生产现场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这些评判标准的执行,能够有效地保障生产现场的安全,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重大事故隐患评判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评判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第一条:为准确认定、及时消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遏制群死群伤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判定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房屋市政工程的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

第三条:施工安全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1、建筑施工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从事建筑施工活动;2、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从事相关工作;3、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未编制、未审核专项施工方案,或未按规定组织专家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第四条:基坑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1、对因基坑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重要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未采取专项防护措施;2、基坑土方超挖且未采取有效措施;3、深基坑施工未进行第三方监测;4、有下列基坑坍塌风险预兆之一,且未及时处理:(1)支护结构或周边建筑物变形值超过设计变形控制值;(2)基坑侧壁出现大量漏水、流土;(3)基坑底部出现管涌;(4)桩间土流失孔洞深度超过桩径。

第五条:模板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1、模板工程的地基基础承载力和变形不满足设计要求;2、模板支架承受的施工荷载超过设计值;3、模板支架拆除及滑模、爬模爬升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

第六条:脚手架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1、脚手架工程的地基基础承载力和变形不满足设计要求;2、未设置连墙件或连墙件整层缺失;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未经验收合格即投入使用;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防倾覆、防坠落或同步升降控制装置不符合设计要求、失效、被人为拆除破坏;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使用过程中架体悬臂高度大于架体高度的2/5或大于6米。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方法及判定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方法及判定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方法及判定标准一、重大事故隐患可通过直接判定法、综合判定法、专家论证法和专项评估法等进行判定。

二、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直接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1、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的工厂、仓库和车站、码头,未按规定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2、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与住宅、宿舍、人员密集场所混合设置在同一建筑内;3、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储罐未按规定设置固定灭火、冷却设施;4、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储罐、容器、管道等泄露;5、宾馆、饭店、商场、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未按规定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系统,或虽设置有关系统,但不能正常使用;6、建筑物的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面积超过规定50%;7、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楼梯间的设置形式或数量不符合规定;8、容易引起火灾等重大事故的生产车间、经营场所、仓库与宿舍混合设置在同一建筑内;9、托儿所、幼儿园以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用房所在楼层位置不符合规定;10、同一企业有两类以上特种设备、设施未按规定检测、检验,或有两种以上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三、具备下列三种以上情形(含本数),可综合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1、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足或被占用;2、疏散通道上放置物品,影响人员疏散;3、禁令、警示标志数量不足或损坏;4、消防器材数量不足或选型不正确或过期、损坏;5、特种设备、设施或机械冲压设备未按规定检测、检验;6、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7、有职业危害防治要求的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防尘、换气设施、或位按规定配备、穿戴防护用品;8、在可燃材料或可燃构件上直接敷设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9、在有防爆要求的场所,未按规定设置相应防爆开关和设备;10、在有防雷、防静电要求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或未按规定检测、检验;11、在公共场所,违反规定使用可燃材料装修,或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要求;12、建筑工地的脚手架,防护栏搭设不符合安全要求或各类孔洞、井道口防护措施不严密;13、高危行业的重点岗位从业人员未经培训合格,违规上岗;14、违规用火用电或现场管理混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国家制定的各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一、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二十)未按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

二、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一)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安全出口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设计要求。

2.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

3.相邻矿山的井巷相互贯通。

4.没有及时填绘图,现状图与实际严重不符。

5.露天转地下开采,地表与井下形成贯通,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6.地表水系穿过矿区,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防治水措施。

7.排水系统与设计要求不符,导致排水能力降低。

8.井口标高在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1米以下,未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9.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及复杂的矿井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探放水作业队伍或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

10.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的矿山关键巷道防水门设置与设计要求不符。

11.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山,未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设计采取防火措施。

12.在突水威胁区域或可疑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进行探放水。

13.受地表水倒灌威胁的矿井在强降雨天气或其来水上游发生洪水期间,不实施停产撤人。

14.相邻矿山开采错动线重叠,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15.开采错动线以存在居民村庄,或存在重要设备设施时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16.擅自开采各种保安矿柱或其形式及参数劣于设计值。

17.未按照设计要求对生产形成的采空区进行处理。

18.具有严重地压条件,未采取预防地压灾害措施。

19.巷道或者采场顶板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支护措施。

20.矿井未按照设计要求建立机械通风系统,或风速、风量、风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21.未配齐具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和自救器。

22.提升系统的防坠器、阻车器等安全保护装置或信号闭锁措施失效;未定期试验或检测检验。

23.一级负荷没有采用双回路或双电源供电,或单一电源不能满足全部一级负荷需要。

24.地面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或井下使用的普通变压器采用中性接地。

(二)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地下转露天开采,未探明采空区或未对采空区实施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2.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

3.未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或分层的方式进行开采。

4.工作帮坡角大于设计工作帮坡角,或台阶(分层)高度超过设计高度。

5.擅自开采或破坏设计规定保留的矿柱、岩柱和挂帮矿体。

6.未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采场边坡、排土场稳定性进行评估。

7.高度200米及以上的边坡或排土场未进行在线监测。

8.边坡存在滑移现象。

9.上山道路坡度大于设计坡度10%以上。

10.封闭圈深度30米及以上的凹陷露天矿山,未按照设计要求建设防洪、排洪设施。

11.雷雨天气实施爆破作业。

12.危险级排土场。

(三)尾矿库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库区和尾矿坝上存在未按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开采、挖掘、爆破等活动。

2.坝体出现贯穿性横向裂缝,且出现较大围管涌、流土变形,坝体出现深层滑动迹象。

3.坝外坡坡比陡于设计坡比。

4.坝体超过设计坝高,或超设计库容储存尾矿。

5.尾矿堆积坝上升速率大于设计堆积上升速率。

6.未按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坝体稳定性进行评估。

7.浸润线埋深小于控制浸润线埋深。

8.安全超高和干滩长度小于设计规定。

9.排洪系统构筑物严重堵塞或坍塌,导致排水能力急剧下降。

10.设计以外的尾矿、废料或者废水进库。

11.多种矿石性质不同的尾砂混合排放时,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排放。

12.冬季未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冰下放矿作业。

三、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本判定标准适用于判定工贸行业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重大事故隐患),危险化学品、消防(火灾)、特种设备等有关行业领域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工贸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分为专项类重大事故隐患和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专项类重大事故隐患适用于所有相关的工贸行业,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仅适用于对应的行业。

(一)专项类重大事故隐患1.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行业领域。

(1)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或与居民区、员工宿舍、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距离不足。

(2)可燃性粉尘与可燃气体等易加剧爆炸危险的介质共用一套除尘系统,不同防火分区的除尘系统互联互通。

(3)干式除尘系统未规采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种控爆措施。

(4)除尘系统采用正压吹送粉尘,且未采取可靠的防点燃源的措施。

(5)除尘系统采用粉尘沉降室除尘,或者采用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

(6)铝镁等金属粉尘及木质粉尘的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设置锁气卸灰装置。

(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20区未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设施。

(8)在粉碎、研磨、造粒等易于产生机械点火源的工艺设备前,未按规设置去除铁、石等异物的装置。

(9)木制品加工企业,与砂光机连接的风管未规设置火花探测报警装置。

(10)未制定粉尘清扫制度,作业现场积尘未及时规清理。

2.使用液氨制冷的行业领域。

(1)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

(2)快速冻结装置未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且作业间作业人员数量超过9人。

3.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行业领域。

(1)未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辨识,并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

(2)未落实作业审批制度,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1.冶金行业。

(1)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场所设置在铁水、钢水与液渣吊运影响的围。

(2)吊运铁水、钢水与液渣起重机不符合冶金起重机的相关要求;炼钢厂在吊运重罐铁水、钢水或液渣时,未使用固定式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龙门钩横梁、耳轴销和吊钩、钢丝绳及其端头固定零件,未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未及时整改。

(3)盛装铁水、钢水与液渣的罐(包、盆)等容器耳轴未按国家标准规定要求定期进行探伤检测。

(4)冶炼、熔炼、精炼生产区域的安全坑及熔体泄漏、喷溅影响围存在积水,放置有易燃易爆物品。

金属铸造、连铸、浇铸流程未设置铁水罐、钢水罐、溢流槽、中间溢流罐等高温熔融金属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

(5)炉、窑、槽、罐类设备本体及附属设施未定期检查,出现严重焊缝开裂、腐蚀、破损、衬砖损坏、壳体发红及明显弯曲变形等未报修或报废,仍继续使用。

(6)氧枪等水冷元件未配置出水温度与进出水流量差检测、报警装置及温度监测,未与炉体倾动、氧气开闭等联锁。

(7)煤气柜建设在居民稠密区,未远离大型建筑、仓库、通信和交通枢纽等重要设施;附属设备设施未按防火防爆要求配置防爆型设备;柜顶未设置防雷装置。

(8)煤气区域的值班室、操作室等人员较集中的地方,未设置固定式一氧化碳监测报警装置。

(9)高炉、转炉、加热炉、煤气柜、除尘器等设施的煤气管道未设置可靠隔离装置和吹扫设施。

(10)煤气分配主管上支管引接处,未设置可靠的切断装置;车间各类燃气管线,在车间入口未设置总管切断阀。

(11)金属冶炼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2.有色行业。

(1)吊运铜水等熔融有色金属及渣的起重机不符合冶金起重机的相关要求;横梁、耳轴销和吊钩、钢丝绳及其端头固定零件,未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

(2)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场所设置在铜水等熔融有色金属及渣的吊运影响围。

(3)盛装铜水等熔融有色金属及渣的罐(包、盆)等容器耳轴未定期进行检测。

(4)铜水等高温熔融有色金属冶炼、精炼、铸造生产区域的安全坑及熔体泄漏、喷溅影响围存在非生产性积水;熔体容易喷溅到的区域,放置有易燃易爆物品。

(5)铜水等熔融有色金属铸造、浇铸流程未设置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

(6)高温工作的熔融有色金属冶炼炉窑、铸造机、加热炉及水冷元件未设置应急冷却水源等冷却应急处置措施。

(7)冶炼炉窑的水冷元件未配置温度、进出水流量差检测及报警装置;未设置防止冷却水大量进入炉的安全设施(如:快速切断阀等)。

(8)炉、窑、槽、罐类设备本体及附属设施未定期检查,出现严重焊缝开裂、腐蚀、破损、衬砖损坏、壳体发红及明显弯曲变形等未报修或报废,仍继续使用。

(9)使用煤气(天然气)的烧嘴等燃烧装置,未设置防突然熄火或点火失败的快速切断阀,以切断煤气(天然气)。

(10)金属冶炼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3.建材行业。

(1)水泥工厂煤磨袋式收尘器(或煤粉仓)未设置温度和一氧化碳监测,或未设置气体灭火装置。

(2)水泥工厂筒型储存库人工清库作业外包给不具备高空作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承包方且作业前未进行风险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