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知识点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知识点总结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知识点总结发动机是汽车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构造和维修对于汽车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发动机构造和维修的知识点总结。
1. 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盖(Header):包括进气门、排气门、散热门、油嘴等。
- 壳(Shell):包括发动机体、底壳、支架等。
- 曲轴(Wedge):连接着壳和凸轮轴,驱动音符旋转。
- 凸轮轴(Wedge):连接着曲轴和进气门或排气门,控制音符的旋转方向。
- 连杆(连杆大头):连接着曲轴和活塞,控制音符的旋转力度。
- 活塞(Strain):位于连杆的两端,推动音符旋转。
- 进气道(Airway):连接着空气滤清器和进气门,控制空气的进入量。
- 排气道(Airway):连接着排气管和排气门,控制废气的排出量。
- 燃油箱(燃油系统):连接着发动机和燃油泵,控制燃油的供应和储存。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通过曲轴和连杆的运动,将燃料的燃烧转化为机械能,供给汽车驱动轮行驶。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和空气混合后进入进气道,通过进气门进入燃烧室。
在燃烧室内,燃料和空气混合后发生燃烧,产生热能和化学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
机械能通过连杆和曲轴的转动,驱动活塞运动,将能量传递到驱动轮,使汽车行驶。
3. 发动机的维护发动机的维护对于保持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发动机的维护知识点:- 更换机油:定期更换机油可以保持发动机内部润滑,减少磨损。
一般来说,每行驶5000-8000公里就需要更换一次机油。
- 检查更换空气滤清器:定期更换空气滤清器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物质,保持空气的畅通,减少磨损。
一般来说,每行驶5000-8000公里就需要更换一次空气滤清器。
- 更换燃油滤清器:定期更换燃油滤清器可以去除燃油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保持燃油的纯净,减少磨损。
一般来说,每行驶5000-8000公里就需要更换一次燃油滤清器。
- 检查刹车片和轮胎:定期检查刹车片和轮胎可以保持刹车和轮胎的磨损,避免意外发生。
航空发动机原理知识点精讲

航空发动机原理知识点精讲航空发动机是现代飞机的关键动力装置,它负责提供足够的推力推动飞机向前飞行。
理解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对于飞行员和工程师而言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将对航空发动机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精讲。
一、航空发动机的分类航空发动机主要分为喷气式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两大类。
1. 喷气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是目前大多数商用飞机所采用的发动机类型。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外界空气经过压缩、燃烧和膨胀等过程,最终喷出高速气流产生反作用力推动飞机前进。
喷气式发动机具有推力大、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中长途航班。
2.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通常被用于小型飞机或者区域航班。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个螺旋桨传递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推动飞机前进。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优点是起飞距离短、速度慢,适用于短途运输和起降场地受限的情况。
二、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 压缩过程进气口将外界空气引入,经过多级压气机的作用,使空气被压缩到更高的压力和温度。
压缩过程有助于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和推力输出。
2. 燃烧过程经过压缩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在加入适量的燃油后与火花器产生火花点燃。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喷嘴扩张,转化为高速的喷气流。
3. 膨胀过程高速喷气流通过涡轮,驱动压气机和辅助设备的转动,将剩余的能量转化为推力。
同时,喷气流的能量损失也引起了发动机后部的推力反作用,推动飞机向前运动。
4. 排气过程喷气流经过喷嘴排出,形成尾焰。
排气过程中,喷气流的速度也起到了降低飞机空气阻力的作用。
三、喷气式发动机的关键参数1. 推力推力是衡量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参数,它指的是发动机向后喷出的气流产生的反作用力。
推力的大小与喷气流量、速度和压力等因素相关。
2. 空气压缩比空气压缩比是指进入发动机后,经过压缩阶段压力增加的比例。
较高的压缩比能提高发动机效率和推力输出。
3. 燃油效率燃油效率是指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内将燃油转化为推力的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知识点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知识点一、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1. 发动机的分类2. 发动机的主要部件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二、汽车发动机维修知识点1. 发动机故障排除流程2. 发动机维护保养知识点3. 发动机拆装与组装注意事项三、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 烧机油故障及处理方法2. 水温高故障及处理方法3. 失火故障及处理方法4. 缸压不足故障及处理方法5. 发动机异响故障及处理方法一、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1. 发动机的分类按燃料形式分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等;按循环方式分为:四冲程发动机、两冲程发动机等;按气缸数分为:单缸发动机、双缸发动机、三缸发动机等;按结构形式分为:直列式、V型式、W型式等。
2. 发动机的主要部件气缸体和气缸盖,活塞和连杆,曲轴,凸轮轴和气门,进排气系统,供油系统,点火系统,冷却系统。
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通过进气、压缩、燃烧、排气四个过程完成能量转换。
进气门打开,活塞下行吸入混合气;活塞上行压缩混合气;点火后混合气燃烧膨胀推动活塞下行;排气门打开将废气排出。
二、汽车发动机维修知识点1. 发动机故障排除流程(1)观察车辆行驶状态;(2)检查故障灯;(3)检查发动机启动情况;(4)检查供油系统;(5)检查点火系统;(6)检查冷却系统;(7)检查排放系统。
2. 发动机维护保养知识点(1)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滤;(2)清洗发动机内部和外部;(3)更换火花塞和空气滤清器等易损件;(4)定期检查冷却液的颜色和水位。
3. 发动机拆装与组装注意事项(1)拆装时要注意安全;(2)拆装前先清洁发动机表面以免灰尘进入;(3)拆卸时注意标记零部件的位置;(4)组装时应按照顺序进行,严格按照规定扭矩力进行拧紧。
三、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 烧机油故障及处理方法(1)更换活塞环;(2)更换气缸套;(3)更换气门导管。
2. 水温高故障及处理方法(1)检查冷却系统是否正常;(2)检查水泵是否正常;(3)检查散热器是否堵塞。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_知识点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理论循环简化条件:理想气体,压缩和膨胀是绝热等熵,封闭循环,燃烧为定压或定容加热,放热为定容放热。
三个基本循环: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
理论循环用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衡量评定港闸热效率影响因素:压缩比,等熵指数,压力升高比,预膨胀比。
压缩比相同,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汽油机按此工作。
最高压力一定,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高增压柴油机和车用高速柴油机按此工作。
汽车配件实际循环的影响:实际工质影响,换气损失,燃烧损失。
实际工质影响:理论中工质比热容是定值,实际气体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实际还存在泄漏。
平衡方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换气过程: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燃烧室扫气气门重叠:排气门晚关和进气门提前打开,出现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燃烧室扫气:利用气流压差、惯性清除废气,增加新鲜充量,降低燃烧室热区零件的温度。
长林机械换气损失:排气损失(分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损失)和进气损失。
充气效率: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充量之比。
充气效率影响因素:进气终了状态的气缸压力,温度,残余废气系数,压缩比,配气相位。
充气效率措施:减少进气系统的流动损失,减小对新鲜充量的加热,减小排气系统的阻力,合理地选择配气相位。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增压是发动机提高功率最有效的方法。
增压优点:①在保证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气缸数减少或者气缸直径减小,从而可以减小发动机的比质量和外形尺寸②提高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率③减少排气污染和噪声④降低发动机的单位功率造价⑤对补偿高原功率损失十分有利增压缺点:①增压发动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都较高②增压发动机很难满足车辆对转矩适合性及瞬变工况的要求③车用汽油机应用增压技术较困难④适用的小型涡轮增压器发展晚并且效率偏低径流式增压器:主要离心式压气机和径流式涡轮机组成,还有支承装置、密封装置、冷却系统、润滑系统。
离心式压缩机参数,空气增压比压气机特性:压气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压比、效率和空气流量之间的关系。
发动机 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原理是指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压气体,然后利用该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发动机的输出轴旋转,实现动力转换的过程。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过程: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进气过程是指通过进气门将空气吸入到汽缸中。
通常发动机中会安装气门抽气机,使汽缸内的压力降低,从而产生负压,吸入外界空气。
进气气门关闭后,活塞开始向上运动,将进气气缸内的空气压缩。
在此过程中,进气门关闭,使汽缸内的气缸容积减小,气体压力增加。
压缩后,点火系统将一定量的燃料喷射到汽缸中,并通过火花塞进行点火。
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产生火焰,使燃料爆炸,产生高温高压的燃烧气体。
燃烧后的高温高压气体会推动活塞向下运动,而功率输出则是通过活塞连杆转动曲轴来实现的,最终将旋转动力传递给发动机的输出轴。
排气过程是指爆炸产生的废气在排气门的作用下排出汽缸外,进入排气系统,并通过排气管排出。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循环过程,每个汽缸按照上述四个过程依次进行,以产生连续的动力输出。
发动机的效率取决于燃料的燃烧效率、进气和排气的顺畅程度以及内部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精度等因素。
发动机复习知识点

汽车发电机理论复习知识点1、指示热效率: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2、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气缸燃烧室容积之比。
3、燃油消耗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4、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有效功。
5、有效燃料消耗率:发动机发出单位有效功率时的耗油量。
6、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7、有效扭矩:发动机曲轴输出的转矩。
8、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9、示功图:气缸内工质压力随气缸容积(或曲轴转角)变化的曲线关系。
10、有效指标:评价发动机整机性能的指标,以发动机曲轴输出的有用功为基础。
1、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的角度及其相对与上、下止点的关系,称为配气相位。
2、气门重叠(气门叠开):由于进气门提前开启和排气门迟后关闭,在上止点附近,存在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
3、充气效率:每循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之比4、可变技术:随使用工况(转速、负荷)变化,使发动机某系统结构参数可变的技术。
5、残余废气系数:在进气门关闭时,气缸中残余废气质量与实际新鲜充量的质量的比值。
1、着火延迟:火花引燃或加热到燃料自燃温度以上时,可燃混合气并不立即燃烧,需要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才能出现明显的火焰,放出热量。
2、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 燃料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3、空燃比空燃比:燃料实际燃烧时所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的比值。
4、着火方式:引发燃烧过程的手段。
5、着火延迟期(滞燃期):从点火到压力线脱离压缩线所经历的曲轴转角。
6、爆燃(爆震):由于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在燃烧室内离火焰中心较远的未燃混合气自燃的一种不正常燃烧现象。
7、燃烧速度:单位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的质量称为燃烧速度。
8、油束特性:燃油喷射时,油束的各种参数统称为油束特性。
1、燃烧速度:单位时间燃烧的混合气质量。
2、火焰速度:火焰前锋相对未燃混合气的推进速度。
发动机 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主要用于推动汽车、飞机、船舶等运输工具。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以驱动活塞作往复运动,再将活塞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从而推动车辆或机器。
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分为四个基本循环: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首先,在进气阶段,发动机的活塞下行,气门打开,使燃料和空气混合物进入燃烧室。
接着,在压缩阶段,活塞向上运动,气门关闭,将混合物压缩成高压状态。
然后,在燃烧阶段,引火系统引燃混合物,形成火焰,火焰的热能使气体放出高温高压气体。
最后,在排气阶段,活塞再次向下运动,将高温高压气体排放到排气系统中。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能量守恒和热力学原理的。
燃料在燃烧室中燃烧时释放出的热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使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增加。
活塞运动将这部分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连杆和曲轴传输到输出轴,推动车辆或机器的运动。
发动机的效率取决于燃烧过程的充分程度、压力比、温度比及排气阻力等因素。
提高发动机效率的方法包括提高压缩比、改善点火系统、减少燃料损耗和排气阻力等。
总之,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以驱动活塞作往复运动,并将活塞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从而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或机器的运动。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能量守恒和热力学原理的。
发动机原理知识点

第二章:1.三种理论循环:等容加热循环(汽油机均匀混合燃烧),混合加热循环(低速柴油机扩散燃烧),等压加热循环(高速柴油机预混和扩散燃烧)。
1.循环热效率:ηt=Wt/Q1=1-Q2/Q1 预胀比P=V ‘z/Vz 压缩比ε=Va/Vc公式:2.提高循坏热效率的途径:(1).提高压缩比。
(2).提高多变指数。
(3).增加压力升高率。
(3).减小预胀比。
3.实际循环和理论循环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实际循环的每一个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同形式的损失。
1)进气行程:进气流动损失。
2)压缩行程:工质影响,传热损失3)做功行程:燃烧损失。
4).排气行程:排气流动损失。
4.残余废气系数:残余废气量Mr与新鲜进气量M1之比:表示气缸内换气郭晨进行的完善程度。
评价指标:1).一活塞做功为基础评价气缸内热工转换的完善程度的指示性指标。
实际循环做功能力的评价指标:有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实际循环的经济性指标:指示热效率:指示燃油消耗率:5.指示指标的缺点:只能评价内燃机气缸內热工转化的工作循环的好坏,却不能评价指示功经内部传递途径对外输出功的过程中,所要克服的内部摩擦损失功率以及驱动附件所消耗的功率损失大小等。
6.有效性能指标是来衡量发动机热工转化对外界的影响。
动力性指标:1)有效功率Pe:指示功率克服运动的摩擦损失功率以及驱动冷却风扇,机油泵等附件所消耗的功率损失后,经曲轴对外输出的有用功率。
2)平均有效压力Pme: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是衡量发动机动力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3)升功率Pl: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输出的额定功率。
经济性指标:7.有效热效率:8.有效燃油消耗率:简称油耗率,单位时间内有效功率所消耗的燃油量。
9.机械效率定义:ηm=Pe/Pi=1-Pmm/Pmi Pmm=Pmi-Pme10.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包括那几部分?各占比例如何?常用哪几种方法测量发动机机械损失?摩擦损失,占62-75%;驱动各种附件损失,占10-20%;带动机械增压器损失,占6-10%泵气损失,占10-20%。
(完整版)发动机原理知识点

1.发动机的定义。
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而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气体膨胀做功将其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的机械设备。
2.发动机发展历经的三个阶段。
①20世纪70年代之前(提高生产力)目标:追求良好的动力性能。
措施:提高压缩比,提高转速。
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性能、最大爬坡能力。
三个指标均取决于发动机及其它动力装置。
②20世纪70~80年代(石油危机)目标:追求良好的经济性能。
措施:降低油耗、增大升功率、减轻比重量。
指标:百公里油耗。
③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境污染)目标:追求良好的环保性能。
主要解决排放与噪声问题。
3.常规汽车能源和新型替代能源有哪些,各有何特点?①汽油机:汽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由火花塞点燃。
②柴油机:柴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自行着火燃烧。
③天然气发动机LNG④液化石油气发动机LPG⑤酒精发动机⑥双燃料、多燃料发动机4.热力系统基本概念;在热力学中,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构成一个热力系统。
系统以外的一切物质,称为外界,热力系统和外界的分界面,称为界面。
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当热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只是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能量守衡。
吸收的能量-散失的能量=储存能量的变化量6.理想气体的四个基本热力过程;①定容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容积(比容)保持不变的过程。
②定压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压力保持不变。
③定温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④绝热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传递7.四行程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进气过程、压缩过程、燃烧过程、膨胀过程、排气过程8.发动机实际循环向理论循环的简化条件;①忽略进、排气过程(r-a,b-r), 排气放热简化为定容放热过程;②压缩、膨胀过程(复杂的多变过程)简化为绝热过程;③把燃料燃烧加热燃气的过程简化成工质从高温热源的吸热过程,分为定容加热过程(c~z’)和定压加热过程(z’~z);④假定工质为定比热的理想气体。
汽车维修学知识点总结

汽车维修学知识点总结汽车维修学是指对汽车进行维修和保养的相关知识。
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和使用,汽车维修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汽车维修的基本原理、维修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汽车维修的基本原理1.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汽车维修学的基础。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基本过程: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决定了汽车的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因此熟悉发动机原理对进行汽车维修至关重要。
2. 传动系统原理传动系统是汽车的动力传输系统,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和差速器等。
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实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从而使车辆行驶。
熟悉传动系统的原理对于解决汽车传动系统故障至关重要。
3. 制动系统原理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刹车盘、刹车片、制动液和制动系统控制装置等。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施加压力使刹车盘与刹车片摩擦从而减速或停车。
熟悉制动系统原理对于解决汽车刹车故障至关重要。
4. 悬挂系统原理悬挂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弹簧、减震器、悬架等部件。
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车身与轮胎分离,从而减少路面震动对车身的影响。
熟悉悬挂系统原理对于解决汽车悬挂系统故障至关重要。
以上是汽车维修学的基本原理,熟悉这些基本原理可以为汽车维修提供理论基础。
二、汽车维修的知识点1. 发动机维修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
发动机维修的知识点包括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拆装和调试,发动机润滑、冷却、点火和燃油系统的维护等。
2. 传动系统维修传动系统是汽车的动力传输系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传动系统维修的知识点包括离合器的调整和更换、变速器的拆装和调试、传动轴的检查和维护、差速器的调整和更换等。
3. 制动系统维修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的保障,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制动系统维修的知识点包括刹车盘和刹车片的更换、制动液的更换和排气、制动系统的泄漏检查等。
4. 悬挂系统维修悬挂系统是汽车行驶和操控的关键,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知识点

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知识点1.热力系2.热力学状态参数3.热力学温标表示方法4.滞止参数在流动中的变化规律5.连续方程、伯努利方程6.激波7.燃气涡轮发动机分类及应用8.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即使热机也是推进器9.涡喷发动机结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10.涡扇发动机结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11.涡桨发动机结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12.涡轴发动机结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13.EPR、EGT、涡轮前燃气总温含义14.喷气发动机热力循环(理想循环、实际循环)15.最佳增压比、最经济增压比16.热效率、推进效率、总效率17.喷气发动机推力指标18.发动机中各部件推力方向19.喷气发动机经济指标20.涡扇发动机中N1、涡扇发动机涵道比的定义21.涡扇发动机的优缺点及质量附加原理2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涡喷、涡扇、涡轴和涡桨)23.发动机各主要部件功用和原理,各部件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24.进气道的分类及功用25.总压恢复系数和冲压比的定义26.超音速进气道三种类型27.超音速进气道工作原理(参数变化)28.离心式压气机组成部件29.离心式压气机增压原理30.离心式压气机优缺点31.轴流式压气机组成部件32.轴流式压气机优缺点33.压气机叶片做成扭转的原因34.压气机基元级速度三角形及基元级增压原理35.扭速36.多级轴流式压气机特点37.喘振现象原因及防喘措施(原因)38.轴流式压气机转子结构形式、优缺点39.鼓盘式转子级间连接形式40.叶片榫头类型、优缺点41.减振凸台的作用以及优缺点42.压气机级的流动损失43.多级轴流压气机流程形式,机匣结构形式44.压气机喘振现象、根本原因、机理过程45.压气机防喘措施、防喘措施原理46.燃烧室的功用和基本要求47.余气系数、油气比、容热强度的定义48.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要求49.燃烧室分类及优缺点50.环形燃烧室的分类及区别51.燃烧室稳定燃烧的条件和如何实现52.燃烧室分股进气作用53.燃烧室的组成基本构件及功用54.旋流器功用55.涡轮的功用和特点(与压气机比较)56.涡轮叶片的分类和结构57.一级涡轮为何可以带动更多级压气机58.提高涡轮前温度措施59.带冠叶片优缺点60.间歇控制定义、发动机在起动巡航、停车时间隙变化情况61.如何实现涡轮主动间隙控制62.涡轮叶片冷却方式63.喷管功用64.亚音速喷管工作原理(参数变化)65.亚音速喷管三种工作状态(亚临界、临界和超临界)的判别66.超音速喷管形状67.发动机噪声源及解决措施68.发动机的基本工作状态69.发动机特性(定义、表述)70.涡喷发动机稳态工作条件(4个)举例说明如何保持稳态工作71.稳态下涡轮前温度随转速变化规律72.剩余功率的定义73.发动机加速的条件74.联轴器的分类及作用75.封严装置的作用、基本类型76.双转子、三转子支承方案77.中介支点、止推支点作用78.封严件作用和主要类型79.燃油系统功用和主要组件功用80.燃油泵分类和特点81.燃油喷嘴分类和特点82.发动机控制系统分类83.滑油系统功用、主要部件及分类,滑油性能指标84.起动过程的定义85.起动过程三个阶段和特点86.起动机的分类及应用87.点火系统组成、原理及功用88.辅助动力装置的功用89.FADEC的英文全称及含义90.发动机气路清洗目的及操作特点,孔探检查的目的和意义91.发动机维修分类(预防性和恢复性)单元体设计的意义。
柴油机知识点总结

柴油机知识点总结一、柴油机的基本原理柴油机是一种内燃机,利用柴油作为燃料,通过压缩空气使柴油自燃来产生动力。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进气、压缩、喷油、燃烧和排气等步骤。
1. 进气:气缸活塞向下运动,使气缸容积增大,在此时进气门打开,使空气进入气缸中。
2. 压缩:气缸活塞向上运动,使得进入气缸中的空气被压缩,温度和压力随之升高。
3. 喷油:在压缩阶段,喷油泵将高压柴油喷射到气缸中,形成细小的柴油雾滴。
4. 燃烧:柴油雾滴在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迅速燃烧,产生大量热能,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5. 排气:活塞运动到底死点时,排气门打开,排出燃烧后的废气。
二、柴油机的分类根据燃料供给方式、气缸排列方式和冷却方式等不同,柴油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柴油机根据燃料供给方式可分为常凸轴燃油喷射机、共轨式直喷柴油机等。
2. 根据气缸排列方式,可以分为直列式、V型柴油机等。
3. 根据冷却方式,可以分为水冷式和空冷式柴油机。
另外,根据用途的不同,柴油机还可以分为工业柴油机、船用柴油机和汽车柴油机等。
三、柴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 柴油机的结构柴油机主要由气缸、活塞、进气系统、喷油系统、燃烧室、排气系统、曲轴连杆机构和冷却系统等部件组成。
2. 进气系统进气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外界空气引入气缸内进行压缩。
其主要部件包括进气管、进气门、进气歧管、增压器等。
3. 喷油系统喷油系统主要由高压油泵、喷油器和喷油管路等部件组成,其作用是对柴油进行高压喷射。
4. 燃烧室燃烧室是喷油器喷射柴油并燃烧产生动力的地方,其结构和燃烧室形式会影响到柴油发动机燃烧工作的效率和性能。
5. 排气系统排气系统主要由排气管、排气门、涡轮增压器等部件组成,其作用是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
6. 曲轴连杆机构曲轴连杆机构将气缸活塞的来回直线运动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最终驱动车辆或机械设备。
7.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通过流体循环将柴油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以维持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
汽车构造考试知识点上、下册

汽车构造上册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发动机基础知识:现代汽车一般采用往复活塞式内燃机,主要由活塞、气缸、连杆、曲轴、飞轮等组成,通过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推动活塞上下运动,再由连杆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对外输出。
根据使用燃料的不同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活塞在气缸里作往复直线运动,向上运动到的最高位置称为上止点,向下运动到的最低位置称为下止点,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曲轴旋转中心到曲柄销中心之间的距离称为曲柄半径。
活塞从一个止点运动到另一个止点所扫过的容积,称为气缸工作容积;活塞位于上止点时,其顶部与气缸盖之间的容积称为燃烧室容积;活塞位于下止点时,其顶部与气缸盖之间的容积称为气缸总容积;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发动机排量。
压缩比的大小表示活塞由下止点运动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称为压缩比,用ε表示,ε=VaVc到上止点时,气缸内的气体被压缩的程度。
压缩比越大,压缩终了时混合气体压力和温度就越高,燃烧速度增快,因而发动机输出功率增大,热效率提高,经济行就越好。
汽油机的压缩比一般为8~11,柴油机的压缩比一般为16~22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工作时必须先将可燃混合气引入气缸,然后进行压缩,接着使其燃烧膨胀推动活塞下行对外作功,最后排出废气,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工作循环不断重复,就能使发动机连续运转,而每一个工作循环都必须包括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P22 四冲程汽油机的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分别安排在四个活塞行程中,称之为进气行程、压缩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
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与汽油机性能比较优点:☆经济性好,行程长,排气温度低,热效率高,柴30-40%,汽25-30%,而且柴油价格较低。
☆污染较轻,柴油和空气混合比大,燃烧较完全,废气中一氧化碳较少(CO)。
没有高压点火装置,不产生无线电干扰。
☆危险性小,柴油燃点高,不会自燃,不怕严冬烤机。
汽车发动机部分知识点总结

汽车发动机部分知识点总结一、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1. 热力循环原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首先需要了解热力循环原理。
热力循环是指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燃烧燃油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然后将这些高温高压气体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运行的过程。
热力循环包括吸气、压缩、爆燃、排气四个过程。
了解热力循环原理有助于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性能表现。
1.2. 火花点火和压燃点火原理发动机的点火方式主要有火花点火和压燃点火两种。
火花点火是通过点火塞产生的高压电火花点燃混合气,压燃点火则是通过气缸内混合气的高温高压自燃来推动活塞。
这两种点火方式各有优劣,影响着发动机性能和燃油效率。
1.3. 比例压缩原理比例压缩是指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活塞将混合气压缩到一定比例的过程。
压缩比越大,内燃机的热效率越高。
了解比例压缩原理有助于选择适合的汽车发动机,并且有助于保养发动机。
二、发动机的结构2.1. 气缸气缸是发动机的主要工作部件,是燃烧室和活塞的工作场所。
气缸数量和排列方式直接影响了发动机的性能和特性。
2.2. 活塞活塞是发动机内部上下运动的零部件,是发动机内部的运动部件。
正常工作的活塞需要具备一定的材料强度和表面光洁度,以及良好的润滑条件。
2.3. 曲轴曲轴是将活塞上下运动转换为发动机的旋转动力的重要部件。
曲轴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并且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平衡性。
2.4. 活塞连杆活塞连杆是活塞与曲轴相连的零部件,它是将活塞运动转换为曲轴旋转的媒介。
活塞连杆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重量轻,以减小惯性负荷。
2.5. 气门气门是发动机进气和排气的控制部件,它的工作精度和密封性直接影响了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效率。
2.6.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是将燃油输送到燃烧室的系统,包括供油系统和喷油系统。
燃油系统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和排放水平。
2.7.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是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的系统,包括水循环冷却和风冷两种方式。
简述发动机工作原理

简述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原理是指将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在燃烧室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再通过落差供给到活塞上,从而驱动曲轴转动,从而达到产生动力的目的。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四个基本过程: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首先是进气过程,发动机通过进气阀门将外部空气引入气缸内。
然后是压缩过程,活塞上下运动压缩进入气缸的混合气体,使其压力和温度升高。
接下来是燃烧过程,当活塞接近上止点位置时,点火系统会引发火花,将点火能量传递给混合气体,引发燃烧。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同时带动连杆使曲轴转动。
最后是排气过程,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气缸,为新的循环做准备。
发动机实际上通过不断重复这四个基本过程来驱动车辆行驶。
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取决于很多因素,如燃料的燃烧效果、气缸容积和气门的操作等。
航空发动机原理知识点精讲

航空发动机原理知识点精讲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核心动力装置,它通过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并在燃烧室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驱动飞机前进。
本文将深入探讨航空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点。
一、航空发动机的分类根据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航空发动机可分为喷气发动机和涡扇发动机两大类。
1. 喷气发动机喷气发动机是通过向后排放高速喷射的气流来产生推力,从而推动飞机前进。
其基本构造包括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喷管。
压气机负责将空气压缩成高压气体,燃烧室将燃料燃烧与高压气体混合,涡轮则由燃烧室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最后喷管将高速喷射的气流排出。
2. 涡扇发动机涡扇发动机是在喷气发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在喷气发动机的喷管外面增加了一圈风扇。
这个风扇由一个或多个大型的鼓风机构成,它能够将外界空气吸入并向外推出。
涡扇发动机通过喷气推力和风扇推力的叠加,提高了推力和效率。
二、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循环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指的是发动机在一个完整工作周期内的各个阶段。
1. 吸气阶段在吸气阶段,压气机通过旋转的叶片将天然空气吸入发动机内部,并通过压缩使其压力增加。
通过吸气口、进气道和引气道,空气被引导进入压气机。
2. 压缩阶段在压缩阶段,空气经过压气机的多级压缩,压力逐渐增加。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燃烧室内气体的温度和密度,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3. 燃烧阶段在燃烧阶段,燃料被喷入燃烧室,与高压空气混合并燃烧。
然后,燃烧释放的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旋转,同时通过引射式喷嘴喷出来产生喷气推力。
4. 排气阶段在排气阶段,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涡轮运动后,剩余的高温高压气体被喷出喷管,产生喷气推力。
在喷气过程中,喷气推力作用于飞机,推动其向前运动。
三、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参数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推力、燃油消耗率和高空性能指标。
1. 推力推力是航空发动机最重要的性能参数之一,它决定了飞机的加速度和速度。
推力大小与发动机工作时喷气速度和气流量有关,一般通过推力试验来测量。
航空发动机原理知识点精讲

航发原理1、燃气涡轮发动机工作原理1.1、航空发动机概述活塞、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桨扇,短距离垂直起降动力装置。
1.2、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空气连续不断地被吸入压气机,并在其中压缩增压后,进入燃烧室中喷油燃烧成为高温高压燃气,再进入涡轮中膨胀做功。
燃烧的膨胀功必然大于空气在压气机中被压缩所需要的压缩功,使得有部分富余功可以被利用。
燃气涡轮发动机的膨胀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膨胀功通过传动轴传给压气机,用以压缩吸入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空气;另一部分膨胀功则对外输出,作为飞机、舰船、车辆或发电机等的动力装置。
1.3、喷气发动机热力循环(P123)涡喷发动机的理想循环:(p-v 、压力-比体积)等熵压缩:进气道、压气机(0、2、3,特征截面)等压加热:燃烧室(3、4)等熵膨胀:涡轮、喷管(4、5、9)等压放热:大气环境(9、0)(P125)理想循环功L id =q 1−q 2=C p (T t4−T t3)−C p (T 9−T 0)=C p T 0(e −1)(∆e −1)T t4T 0=∆ 加热比 (P t3P 0)k−1k =e P t3P 0=π 总增压比 加热比增加,理想循环功增加。
总增压比为1,理想循环功为0;总增压比为最大,理想循环功为0;存在使理想循环功最大的最佳增压比πopt 。
从物理意义分析,影响理想循环功L id 的是加热量q 1和热效率两个因素。
当π从1.0开始增加时,热效率急剧增加,使L id 增加,一直达到其最大值;此后π继续增加则q 1的减小起了主导作用,使L id 下降。
e opt =√∆πopt =∆k2(k−1)L id =C p T 0(√∆−1)2ηti =1−1πk−1k 只与总增压比有关对应于有效功最大值的最佳增压比πopt 远小于对应于最大热效率的增压比πopt ′。
1.4、喷气发动机的推力(P13)F eff =F −X d −X p −X fX d :进气道附加阻力X p :短舱压差阻力X f:摩擦阻力F=W9c9+(p9−p0)A9−W a c0 1.5、涡喷发动机的总效率、热效率及推进效率η0=ηtηpηp=21+c9c0=推进功循环有效功遗留在空中的动能损失,称为离速损失,排气速度和飞行速度差别越大,动能损失越多。
汽车构造下册知识点总结

汽车构造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发动机构造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通过内燃机工作原理将燃油和空气混合后燃烧产生动力,驱动汽车前进。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包括气缸、活塞、曲轴、气门、火花塞等部件,通过这些部件的协同工作,实现了燃油燃烧后的动力输出。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往复式活塞运动与曲轴旋转来实现能量转换,完成燃烧室内混合气的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推动曲轴旋转带动汽车前进。
3. 发动机的类型发动机按燃料类型可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两冲程发动机,按排列方式可分为直列式发动机和V型发动机等。
第二节传动系统构造1. 变速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通过其内部齿轮的组合实现不同档位的换挡,从而使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以最佳方式传递到车轮上,实现汽车的前进和倒车。
2. 差速器的构造与作用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使左右车轮在转弯时以不同速度旋转,保证汽车的平稳行驶和转向效果。
3. 传动轴的构造与传动方式传动轴是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的关键部件,根据不同车型和传动方式可以分为前驱、后驱和四驱的传动轴结构,从而实现汽车前进、倒车和转向的功能。
第三节制动系统构造1. 制动系统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制动系统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部件,通过制动盘和刹车片的摩擦来实现汽车的减速和停车,从而避免交通事故。
2. ABS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ABS制动系统是一种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车轮的速度,并通过控制单元调整刹车盘的压力,避免车轮抱死,保证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3. 刹车油和刹车管路的作用刹车油和刹车管路是保证刹车系统正常工作的关键部件,刹车油通过刹车管路将刹车踏板的压力传递到制动器,实现汽车的减速和停车。
第四节车身构造1. 车身的结构汽车车身的结构包括车体、车门、车窗、车顶、后备箱等部件,不同车型的车身结构稍有不同,但都包含这些基本部件。
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知识点

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知识点1.热力系2.热力学状态参数3.热力学温标表示方法4.滞止参数在流动中的变化规律5.连续方程、伯努利方程6.激波7.燃气涡轮发动机分类及应用8.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即使热机也是推进器9.涡喷发动机结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10.涡扇发动机结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11.涡桨发动机结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12.涡轴发动机结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13.EPR EGT涡轮前燃气总温含义14.喷气发动机热力循环(理想循环、实际循环)15.最佳增压比、最经济增压比16.热效率、推进效率、总效率17.喷气发动机推力指标18.发动机中各部件推力方向19.喷气发动机经济指标20.涡扇发动机中N1 、涡扇发动机涵道比的定义21 .涡扇发动机的优缺点及质量附加原理2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涡喷、涡扇、涡轴和涡桨)23.发动机各主要部件功用和原理,各部件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24.进气道的分类及功用25.总压恢复系数和冲压比的定义26.超音速进气道三种类型27.超音速进气道工作原理(参数变化)28.离心式压气机组成部件29.离心式压气机增压原理30.离心式压气机优缺点31.轴流式压气机组成部件32.轴流式压气机优缺点33.压气机叶片做成扭转的原因34.压气机基元级速度三角形及基元级增压原理35.扭速36.多级轴流式压气机特点37.喘振现象原因及防喘措施(原因)38.轴流式压气机转子结构形式、优缺点39.鼓盘式转子级间连接形式40.叶片榫头类型、优缺点41.减振凸台的作用以及优缺点42.压气机级的流动损失43.多级轴流压气机流程形式,机匣结构形式44.压气机喘振现象、根本原因、机理过程45.压气机防喘措施、防喘措施原理46.燃烧室的功用和基本要求47.余气系数、油气比、容热强度的定义48.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要求49.燃烧室分类及优缺点50.环形燃烧室的分类及区别51.燃烧室稳定燃烧的条件和如何实现52.燃烧室分股进气作用53.燃烧室的组成基本构件及功用54.旋流器功用55.涡轮的功用和特点(与压气机比较)56.涡轮叶片的分类和结构57.一级涡轮为何可以带动更多级压气机58.提高涡轮前温度措施59.带冠叶片优缺点60.间歇控制定义、发动机在起动巡航、停车时间隙变化情况61.如何实现涡轮主动间隙控制62.涡轮叶片冷却方式63.喷管功用64.亚音速喷管工作原理(参数变化)65.亚音速喷管三种工作状态(亚临界、临界和超临界)的判别66.超音速喷管形状67.发动机噪声源及解决措施68.发动机的基本工作状态69.发动机特性(定义、表述)70.涡喷发动机稳态工作条件(4 个)举例说明如何保持稳态工作71.稳态下涡轮前温度随转速变化规律72.剩余功率的定义73.发动机加速的条件74.联轴器的分类及作用75.封严装置的作用、基本类型76.双转子、三转子支承方案77.中介支点、止推支点作用78.封严件作用和主要类型79.燃油系统功用和主要组件功用80.燃油泵分类和特点81.燃油喷嘴分类和特点82.发动机控制系统分类83.滑油系统功用、主要部件及分类,滑油性能指标84.起动过程的定义85.起动过程三个阶段和特点86.起动机的分类及应用87.点火系统组成、原理及功用88.辅助动力装置的功用89.F ADEC勺英文全称及含义90.发动机气路清洗目的及操作特点,孔探检查的目的和意义91.发动机维修分类(预防性和恢复性)单元体设计勺意义。
机车启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机车启动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机车启动的基本原理1. 内燃机工作原理•燃烧室中的燃料与空气混合后被点火,产生爆炸燃烧,驱动活塞运动。
•活塞运动通过连杆和曲轴传递给车轮,驱动机车运动。
2. 蓄电池的作用•机车启动时需要大量电能来点火和启动电动机。
•蓄电池能够提供稳定的电能,满足启动所需。
3. 发动机启动过程•打开点火开关,电能从蓄电池通过点火线圈到达火花塞。
•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燃烧室中的混合气体。
•燃烧产生的能量推动活塞运动,启动发动机。
二、机车启动的注意事项1. 检查机车状况•确保机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检查机油、燃油、冷却液等液位是否正常。
•检查机车的机械部件是否有异常,如皮带是否松弛、螺栓是否松动等。
2. 点火系统检查•检查点火线圈、火花塞是否损坏或脏污,需要及时更换或清洁。
•检查点火开关是否正常,确保能够正常传递电能。
3. 蓄电池检查•检查蓄电池的电量是否充足,如果电量不足需要充电或更换蓄电池。
•检查蓄电池的连接是否良好,确保电能能够正常传递。
4. 发动机启动步骤•打开点火开关,确保电能能够传递到点火线圈和火花塞。
•踩下离合器,确保发动机能够与变速器分离,减少启动时的阻力。
•踩下刹车踏板,确保机车停稳,防止启动时滑动。
•转动钥匙启动发动机,同时松开离合器和刹车踏板。
三、机车启动故障排除方法1. 启动无反应•检查蓄电池是否电量不足,需要充电或更换蓄电池。
•检查点火系统是否正常,如点火线圈、火花塞是否损坏,需要修复或更换。
2. 启动困难•检查发动机是否缺乏燃料,需要加注燃油。
•检查发动机是否缺乏空气,需要清洁或更换空气滤清器。
3. 启动后发动机熄火•检查点火系统是否正常,如点火线圈、火花塞是否损坏,需要修复或更换。
•检查燃油供应系统是否正常,如燃油泵、喷油嘴是否堵塞,需要清洁或更换。
4. 启动后发动机异响•检查发动机机械部件是否损坏,如皮带是否松弛、曲轴是否有异常声音,需要修复或更换。
四、机车启动的维护保养1. 定期更换机油和滤清器•机油在发动机运行中起到润滑和冷却的作用,定期更换机油可以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发动机的定义。
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而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气体膨胀做功将其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的机械设备。
2.发动机发展历经的三个阶段。
①20世纪70年代之前(提高生产力)目标:追求良好的动力性能。
措施:提高压缩比,提高转速。
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性能、最大爬坡能力。
三个指标均取决于发动机及其它动力装置。
②20世纪70~80年代(石油危机)目标:追求良好的经济性能。
措施:降低油耗、增大升功率、减轻比重量。
指标:百公里油耗。
③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境污染)目标:追求良好的环保性能。
主要解决排放与噪声问题。
3.常规汽车能源和新型替代能源有哪些,各有何特点?①汽油机:汽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由火花塞点燃。
②柴油机:柴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自行着火燃烧。
③天然气发动机LNG④液化石油气发动机LPG⑤酒精发动机⑥双燃料、多燃料发动机4.热力系统基本概念;在热力学中,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构成一个热力系统。
系统以外的一切物质,称为外界,热力系统和外界的分界面,称为界面。
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当热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只是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能量守衡。
吸收的能量-散失的能量=储存能量的变化量6.理想气体的四个基本热力过程;①定容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容积(比容)保持不变的过程。
②定压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压力保持不变。
③定温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④绝热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传递7.四行程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进气过程、压缩过程、燃烧过程、膨胀过程、排气过程8.发动机实际循环向理论循环的简化条件;①忽略进、排气过程(r-a,b-r), 排气放热简化为定容放热过程;②压缩、膨胀过程(复杂的多变过程)简化为绝热过程;③把燃料燃烧加热燃气的过程简化成工质从高温热源的吸热过程,分为定容加热过程(c~z’)和定压加热过程(z’~z);④假定工质为定比热的理想气体。
9. 发动机的三种理论循环及其特点;定容加热循环:加热过程在等容条件下很快完成,热效率仅与压缩比有关 ,热效率最高。
定压加热循环:加热过程在等压条件下缓慢完成,负荷的增加使得热效率下降 。
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10. 为什么发动机(汽\柴)的压缩比不宜过高?若压缩比定得过高,汽油机将会产生爆燃、表面点火等不正常燃烧的现象。
对于柴油机,过高的压缩比将使压缩终了的气缸容积变得很小,对制造工艺的要求极为苛刻,燃烧室设计的难度增加,也不利于燃烧的高效进行。
11. 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分别有哪些?指示指标:从示功图测量计算得出的。
动力性指标—平均指示压力pi经济性指标—指示热效率ηi 、指示燃油消耗率bi有效指标: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础的性能指标动力性指标—有效功、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12. 为什么说柴油机的热效率高于汽油机?效燃油消耗率be 和有效热效率ηet柴油机:218~285 [ g/kw ·h ]0.30~0.40汽油机:285~380 [ g/kw ·h ]0.20~0.3013. 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倒拖法、灭缸法;试验时,发动机与电力测功器相连,当发动机以给定工况稳定运行,冷却水、机油温度到达正常数值时,切断对发动机的供油(柴油机)或停止点火(汽油机),同时将电力测功器转换为电动机,以给定转速倒拖发动机,并且维持冷却水和机油温度不变,这样测得的倒拖功率即为发动机在该工况下的机械损失功率当发动机调整到以给定工况稳定运转后,先测出整个发动机的有效功率。
之后,在柴油机油门拉杆或齿条位置、或汽油机节气门开度固定不动的情况下,停止向某一汽缸供油或点火,使发动机恢复到原来的转速,重新测定剩余几个汽缸的有效功率。
14. 有效转矩、升功率、燃油消耗率、有效热效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有效转矩: n Pe T tq 9550=升功率:s e L V i P P =燃油消耗率:310⨯=e e P B b 有效热效率:u e et h b 6106.3⨯=η 15. 增压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增加充气量,可以提升发动机动力(提高功率,增大扭矩)和燃油经济性,同时减少发动机有害废气排放量。
16. 高增压系统为什么必须加装中冷器?空气因压缩、废气加热而升温。
对柴油机中引起增压条件下进气密度减小,功率下降。
汽油机除了功率下降外,最主要的是爆燃倾向增加。
17.机械增压和废气涡轮增压各有何优缺点?机械增压优点:转子的速度与发动机转速是相对应的,所以没有滞后或超前,动力输出更为流畅。
缺点:由于它要消耗部分引擎动力,会导致增压效率不高。
废气涡轮增压:优点:不直接消耗发动机的动力,增压效率高于机械增压。
缺点:在低转速时,废气流量小,涡轮增压器没有介入,同时废气排出不畅(泵气损失),发动机扭力输出较弱;加大油门后一般需要等片刻,稍后发动机会有惊人的动力爆发。
发动机动力输出略滞后于油门的开启--涡轮迟滞。
18.增压系统如何分类?各有什么特点?机械增压:直接利用发动机曲轴带动压气机,增压效率不高;低转速时扭力输出大,但是高转速时功率输出有限。
废气涡轮增压:由发动机废气驱动压气机,增压效率较高;低转速时力不从心,但高转速时功率输出强大。
复合增压:克服了前两种增压方式各自的缺陷,发动机输出功率大、燃油消耗率低、噪声小,但结构复杂。
19.简述换气过程;①膨胀过程后期,活塞到达下止点之前,排气门开启,高压废气从气缸排出,气缸压力迅速下降,直到排气上止点后的某一位置排气门关闭。
②在排气上止点之前,进气门打开,进、排气门同时开启—气门叠开。
③进气门开启后,新鲜充量流入气缸,直到进气下止点后的某一位置进气门关闭为止。
进、排气门提前开启,推迟关闭,存在气门叠开。
20.何谓排气提前角?排气为什么要提前?从排气门开启到活塞行至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一般为30º~80º曲轴转角。
排气门提前开启的原因:①换气效率-气门开启的速度有限,流通截面积不能瞬间达到最大。
②有效功-为了减少活塞回程时有效功的消耗。
21.何谓扫气,简述扫气的作用;残余废气越少,可以吸入的新鲜充量越多,充气效率越高—扫气。
22.进气迟闭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在压缩行程开始时,利用气缸内的压力暂低于大气或环境压力,靠进气气流的惯性使新鲜气体或可燃混合气仍可能继续进入气缸。
23.试分析排气提前角对换气损失的影响?随着排气提前角的增大,膨胀损失增加,而推出损失功减小,因此,最有利的排气提前角,应当是使两者之和(W+Y)为最小。
24.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有哪些?提高进气终了的压力,降低进气终了的温度,减少残余废气,降低转速25.如何理解汽油机的负荷调节属于“量调节”,而柴油机的负荷调节属于“质调节”?汽油机的负荷是通过改变节气门的开度来调整的,这样相应地改变了进入气缸的混合气的数量,而混合气的浓度变化不大,故称为“量调节”。
柴油机的负荷是通过改变循环的供油量来调节的,而循环的进气量并不变,所以工质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因而称为“质调节”。
26.为什么要采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低速时,较小的进气迟闭角及较小的气门升程,防止新鲜充量向进气系统的倒流,增加转矩,提高燃油经济性;高速时,最大的气门升程和进气门迟闭角,以减小流动阻力,利用惯性进气提高充气效率,满足动力性要求。
27.本田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控系统(VTEC)结构原理。
低速工作时:控制油路压力较低,锁定销没有将两侧摇臂与中间摇臂锁定:高速凸轮驱动中间摇臂,对气门不起作用;低速凸轮单独驱动两侧摇臂控制气门。
气门开启时间较短, 气门升程较小,适合低速需求。
高速工作时:控制油路压力升高,锁定销右移将两侧摇臂与中间摇臂锁定,高速凸轮驱动中间摇臂带动两侧摇臂控制气门—三个摇臂都被高速凸轮驱动。
气门开启时间较长, 升程较大,适合高速需求。
28.简述汽油机的三种供油方式:缸内直接喷:射燃油直接向缸内喷射,混合气在缸内形成进气管内喷射单点喷射:大喷咀位于节气门之前原来化油器的位置,各缸共用一个喷油器。
存在各缸混合气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用于部分小排量汽油机,趋于淘汰。
进气管内喷射多点喷射:多点喷射系统中,每缸有一个喷油器。
喷油器通过绝缘垫圈安装在进气歧管或进气道附近的缸盖上。
各缸喷射均匀,但结构复杂, 成本高。
29.对燃烧过程的要求是什么?①完全:燃烧完全,才能充分利用燃油的热能,同时减少排出废气中的有害物含量。
②及时:在上止点附近(上止点后12°~15°CA)燃烧完毕,循环功最多。
③正常:正常燃烧,才能保证发动机稳定、可靠的工作。
30.画出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展开示功图,简述各个时期的进程。
31.点火为什么要提前?混合气从点燃、燃烧到烧完有一个时间过程,最佳点火提前角的作用就是在各种不同工况下使气体膨胀趋势最大段处于活塞做功下降行程。
这样效率最高,振动最小,温升最低。
32.为什么汽油机的压缩比不宜过高?压缩比过高会引起爆震33.什么是爆震燃烧?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1)在火焰前锋到达之前,末端混合气的自燃。
2)点火角过于提前,发动机过度积碳,发动机温度过高,空燃比不正确,燃油辛烷值过低3)预防措施:①推迟点火;②缩短火焰传播距离;③冷却混合气;④采用分层燃烧或稀薄燃烧。
34.什么是表面点火?在汽油机中,凡是不靠电火花点火而由燃烧室内炽热表面点燃混合气的现象35.冷却液温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如何?冷却液温度过高时:使燃烧室壁面过热,爆燃及表面点火倾向增加。
同时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温度升高,密度下降,充量减小,使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下降。
冷却液温度过低时:燃烧不良易形成积炭;不完全燃烧现象严重,使排污增多。
同时循环散热量增多,发动机热效率降低,功率下降,耗油率增加;润滑油粘度增大,流动性差,润滑效果变差,摩擦损失及机件磨损加剧。
36.什么是分层燃烧?它对汽油机的性能有何影响?火花塞附近混合气较浓,保证可靠点燃;其余部分混合气较稀,经济性好。
优点:①可采用更高的压缩比和燃用更稀的混合气,因此循环热效率较高。
②汽油机功率由变量调节改为变质调节,可大大降低在低负荷时由于节气门节流而引起的泵气损失,提高低负荷时的经济性。
③火焰温度有所降低,有利于减少热损失和热分解,显著降低排气中有害成分含量。
④汽油机在稀混合气下工作时,其末端气体不易产生爆燃。
37.GDI区别于普通发动机的三个技术手段是什么?立式吸气口,弯曲顶面活塞,高压旋转喷射器38.简述GDI的两步喷射过程。
①在进气冲程中喷射少量汽油,燃油首先进入缸内下部,随后在缸内均匀分布,形成稀混合气.同时降低缸内温度,适应高压缩比;②在压缩冲程后期喷射汽油,浓混合气在缸内上部聚集在火花塞四周,形成上浓下稀的层状混合气形态,实现分层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