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摘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学术界和实务界展开了丰富的探讨和实践。长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取得不少成就。本文在简要总结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历史上,结合当今世界以及我国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我国新时期面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完善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做一点简要展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市场体系。
一、前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搞活搞好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建设,20世纪末,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而不是束缚它。历史实践证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我国综合国力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明显得到提升,从一贫如洗到成为今天的“金砖四国”之一,截止2010年,我国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仍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还处在低水平阶段,许多方面存在不合理状态。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中的各方面累积的问题都凸显出来。
就宏观方面而言,中国经济长期赖以发展的出口导向模式在金融危机时期受到
了剧烈的冲击,在外需不足,内需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面临严峻的内外失衡问题,即在国际市场中人民币受到强大的升值压力,在国内人民币通货膨胀,严重阻碍内需扩大和经济发展。在微观主体方面,由于思想观念、历史遗留问题等多方面因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完全形成,出现大型国有企业“酒饱饭足”,中小企业,特别是沿海加工制造业“难以为继”的现象。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宏观经济为微观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而微观经济主体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的困扰必然影响微观经济的发展,而微观经济的发展问题又必然导致宏观经济发展的停滞。
我国经济建设当今所面临的这些问题,除了外在的客观因素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我国的现代市场体系还不够完整,不足以很好的化解风险,预防问题,调节经济发展。
二、现代市场体系
现代市场体系是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的有机整体。现代市场经济只有借助于完整的现代市场体系,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2007年,党的十七大根据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的经济发展目标,其中重点强调要加快形成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达到这个目的,发展各类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势在必行。
(一)要素市场
首先,是要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建设。要素市场是市场经济中最基础的市场,它包括了一切生产资料的市场,如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要素市场构成了一个经济体市场经济的基础。要素市场是否有效率,是否健全,直接影响上层经济体。应该看到,经过30年的市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要素市场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已经逐步告别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指令、人为操纵和市场分割等诸多无效率因素,初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局面。但也应该看到,还有诸多方面问题有待解决。土地是一切生产活动都必须的生产要素,
因此土地市场的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经济体的生产活动。过去土地分配中的配给制已逐步市场化,基本做到根据市场需求分配。但长期以来的管理无效率,思想观念的落后,政府职能定位的错位,还是影响着市场的发展。例如当今全国关注的房地产市场问题,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土地的分配存在无效率。应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管理,健全土地法律法规,增加市场透明度与监督,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职能切实转变到强化建设用地总量和结构调控上来。
在劳动力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力供给问题正是中国经济可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中国人口面临严重的老龄化趋势,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消失殆尽,过去依赖的低人力成本发展路径在未来已不能走通。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切实落实在每一个劳动力的身上,除劳动力素质提高问题外,劳动力市场的健全和有效也是个关键命题。首先是要劳动力流动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但面对大量的劳动力进入,一方面城市没有相应的配套硬件设备和软件制度匹配,造成在用工荒的同时出现失业率攀升,失业人口同时也构成社会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流失,没有相应的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农产品产出波动加剧,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村发展受到制约,农村城市二元结构自我强化,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也受此制约。除此之外,由于传统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劳动力的保护历来不受重视,严重影响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影响用工企业的生产率提高,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因此,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逐步消除各种阻碍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不合理制度,建立健全失业、养老、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样化的劳动就业和专业技能培训等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劳动保护法规和争议调解机制等。
在技术市场上,受制于长期以来淡视专利权利,版权保护等原因,加之长期依赖利用人民币汇率优势和国家政策,我国技术发展一直依赖进口。但现实情况是,“请进来,偷师学艺”却造成了“客”请了进来,但技术没有学到。外资进入后利用中国人口红利和低人力成本,消耗我国资源,却产出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型,在金融危机时期受到严重打击,特别在金融危机和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原因,大部分外资企业开始转移出国,留下没有技术含量的工厂和低素质劳动力在国内挤压,严重危害经济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