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一: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同步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训练12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选择题
1.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
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A.急功近利
B.动摇不定
C.反对变法
D.软弱无能
解析:从材料信息“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可以看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摇摆不定,故选B项。A、C、D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答案:B
2.“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免役法的主要用意是()
A.打击大商人
B.增加政府收入
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D.打击高利贷者
解析:解题时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募役法又叫免役法,政府事先根据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答案:C
3.在下图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两个人争议那么大的原因是()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对农民剥削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解析:从图片的内容看,提到了农民利息高低的问题,所以根据此意可得出是基于对农民剥削太重的争论。答案:B
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问题的能力。“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息”“寇乱”,即平定农民起义,所以选B项。
答案:B
5.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
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
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
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解析:王安石变法要解决北宋中期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而这些社会矛盾是北宋中央集权制度本身造成的。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一员,王安石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问题,但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制度,这就决定了其变法的结局。因此,A、B、D三项的叙述都有偏颇之处。王安石的性格偏执,缺乏政治艺术,是导致其变法失败的重要因素。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都是宋徽宗的年号——本书注)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
——(清)张彦士《读史矕疑》请回答
(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你认为影响改革变法成败的因素还有哪些?
解析:第(1)问,注意审题,要求分别概括,因此应逐个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一从关键词“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祸乱”等信息中去提取。材料二从“急于见功”“刚狠暴戾”“未能尽善”“不知有害”等关键词中来提取。第(2)问,主要考查多角度回答问题的能力。结合第(1)问的问题逐个提出影响成败的因素。所以在表述上要注意用“是否”一词,来对应“成败”一词。
答案:(1)材料一: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改革危及民众生活,使社会动荡。
材料二: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的一面;性格粗暴。
(2)改革的目标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改革的措施是否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改革是否稳步、有序地进行;是否有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和一批严格执行、科学贯彻变法措施的改革者;改革者的心态对改革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青黄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行矣。
材料二(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材料三(王安石说)臣以为,苟能抑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邓广铭《王安石》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
(2)综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实质。
(3)依据材料二,分析苏辙站在什么立场上评论王安石变法。
(4)综上所述,王安石和苏辙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答案:(1)大地主、高利贷者。
(2)抑制大地主、高利贷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3)站在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立场上。
(4)矛盾: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属于封建统治阶级,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评价:王安石通过抑制“兼并”,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巩固了封建国家政权,有利于农民发展生产,也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