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杂志社的恩恩怨怨_高中作文
杂志社实习心得
杂志社实习心得杂志社实习心得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杂志社实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杂志社实习心得1终于在最后一个暑假的最后半个月,去了心仪已久的文新集团旗下的一个杂志社实习。
深深感谢老主编对我的厚爱,神交了六年,只见过两次面,却可以这样为我尽心,除了感激,还能说什么《新读写》,03年起办,当年我还是高中生的时候,做过校对和策划。
这次去,正遇上他们三年大总结,05年的发行量是16万的高位,这是上级的措辞。
但据我所知,《萌芽》已有50万左右的发行量。
只能说,有些效应是无法估量的。
编辑部一共四人。
主任编辑是女的,精明能干,时髦而不风尘。
她曾经做过十一年的幼儿园老师,之后应聘去了《解放日报》,辗转已是主编。
另外两位男编辑都是退休以后杂志社又反聘的老作家,刘老师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朱老师是作协的会员。
第四位是个只比我大两岁的女孩candies,复旦中文系毕业,单纯,爱幻想,做事容易走神,字很漂亮,六月份刚来这里,现在是正式的编制人员了。
我帮忙做了九月份杂志的.三校审读,主任说很厉害,发现了老编辑没有发现的错误。
只能说,找错别字一向是我的强项,汗之后就一直是很琐碎的事情,给来稿的学生回信,看稿改稿,送校……大事件是,为了发行量而举办的上海百所中学课堂作文比赛,光忙个数据我就头大了。
可是看主任头更大,领导就是事情多,编辑么看书写稿改稿就好了,而办公室那些行政工作还真是要命的。
主任说,你做一期主持人吧,也算实习的一个书面回报。
又被感动了,教育报社的果然还是比较像老师,还拿实习生当自己的学生看待,能多给次机会就不会浪费。
我说,好好,十一月份我会好好做的。
新闻发布会,在气派不小的文新集团的大楼,第一次去,感觉很干净,很惬意。
虽然忙了个半死,开心的是居然还碰上了母校高中的老师。
我和杂志社的故事散文优选份
我和杂志社的故事散文优选份我和杂志社的故事散文 1大学教给我们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它会让你笑让你哭,让你日后想起还能忆起初到大一时的孩子气。
还记得那时我们每天早起晚睡训练各种动作,还记得那时和同一连队的学生讨论家乡和专业,还记得教官生气时的可爱模样,还记得每一次唱歌时的片刻休息,还记得汇报表演时大家坚定微笑的脸庞.往事迷离,再回首,梦里是带给我无限美好的军训时光和再也回不去的大一。
就在军训期间,我与《大学生活》杂志社结下不解之缘,缘起缘灭,时至大三。
当时学校各大__、学生会部门、社团等在军训期间进行招新,我对室友说,你们帮我看一下有没有和写文字相关的吧,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大学生活》杂志社招新横幅在夜灯下引起了我的关注,让我激动不已。
不管学姐学长们怎样向我耐心地介绍,我都没有听进去,只问了一句,有与写相关的部门吗?就这样,我选择了编辑部。
经过笔试面试,我如愿以偿加入了我最钟情热爱的编辑部。
被编辑部录取之后,要进行分组,因为喜欢看书写文字,我以《那一刻,我走进了大学》一文成功进入原创组,也就是后来让我心心念念承载我无数回忆与美好的编辑一组。
缘分好像就是这么奇妙,不曾想能在一组结识一群好朋友,收获一段珍贵的友谊,还在最好的年华里遇到了真诚待我们的组长何翠蕊,到现在,无论何时何地,聊天时我依旧习惯叫她一声组长。
我性格比较内向,在不熟的人面前很少说话。
初到一组,对一切都很陌生,以至于一学期下来和其他组员都不熟,有时小组例会我常常会陷入尴尬,沉默不语。
除了积极完成小组任务,和组长聊得很开之外,在一组完全没有存在感。
后来,李文超还笑着调侃到,大一第一学期我们组有个组员每次都是安安静静地来开会然后默默离开认真工作,原来那个人就是你啊。
这种局面在竞选责编之后才得到改善,而竞选责编是我当时纠结了很久才做出的决定,没想到这个决定在那时以至现在对我影响这么深,我很庆幸当初自己走出了那一步。
大一下学期三月底竞选责编,我们组是我和李菲。
我和媒体的不解情缘
在我的手机通讯录里,排在最前面组群里的是我的兄弟姐妹太太和孩子,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的,不是公检法司政府机构,也不是我的客户,而是媒体编辑记者的电话。
我和媒体的渊源,要追溯到我读大一那年。
那年我参加了校报组织的新闻写作培训班,借此契机,我有幸走进报社,近距离地接触到编辑和记者。
后来,因为经常到校报投稿和担任校报记者团团长职务,借助这些机缘,我还和当地日报、矿工报、电视台的编辑记者们有了交集。
我的专业是法学,毕业实习一般都是到公检法机关。
对写作的热爱和对媒体工作的向往,甚至影响了我的毕业实习选择——我想到报社实习。
不过这个想法昙花一现,我最终还是去了区法院,在那里完成了我的毕业实习。
临近毕业前,我们都在“双向选择”的指挥棒下,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当同学们普遍对公检法司趋之若鹜时,我却一意孤行,把求职的目光坚定地投向报社。
那时还没有自媒体,报社也是公家单位,作为改革尝试的晚报彼时正悄然兴起。
进日报社工作,需要一定的人脉关系,进晚报社,相对容易一些。
我捧着自己在校期间发表的百余篇作品,奔走于常州、合肥、济南、淄博、青岛、烟台、威海、广州等地,除了《新安晚报》《华夏酒报》拨打了我留在求职信的上传呼机外,其他投递出去的求职信和所附的我和媒体的不解情缘□ 蔺存宝【作者简介】蔺存宝,笔名薄林,山东淄川人。
全国优秀律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禅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佛山市小小说学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
作品见诸《佛山文艺》《岭南文学》《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等报刊。
作品复印件,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这其中,给了我这个素昧平生的求职者最高礼遇的,是《华夏酒报》的老总。
他看上去有六七十岁的样子,躺坐在黑色皮革磨损得花纹斑驳的沙发上,给我讲述《华夏酒报》和茅台酒光辉的历史。
说来惭愧,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这位《华夏酒报》老总说出的茅台意味着什么。
我满脑子想的,就是当一名记者:采访,写作,发表,有工资,有稿费。
我与《作文周刊》的不解之缘
龙源期刊网 我与《作文周刊》的不解之缘作者:孙功道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15年第38期某年初秋的一天,我来到县城邮政报刊零售部,在那里翻阅报刊。
我顺手拿起一份《作文周刊·初中版》,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咦,这份报纸看起来不错。
于是,我便买了初中版的一套报纸带回家看。
回到家中,我就钻进了书房,把上面所有的文章都看了一遍。
细细品读,爱不释手。
在那里,既能看到名家名篇的导读,丰富我们的文学素养;又能看到与我学生同龄的孩子的佳作;既能看到阅读理解的指导,又能看到作文技法的写作指津。
于是,我自费订阅了《作文周刊·初中版》全年的报纸。
自那时起,每到月初,我都会与当地的邮递员打好招呼,让报纸能在第一时间送到我手里。
渐渐地,《作文周刊》就成了我的老朋友,一有空我就拿出来细细品读,手边再放上一杯浓浓的香茗,那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作文周刊》秉承“一切为了读者”的办刊宗旨,分学段、分版别、分栏目,全心全意地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服务。
让各个学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觉得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作文教辅资料。
编辑老师们始终把读者放在第一位,他们关注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弊端,写学生心中的故事,写作文教学的故事,让《作文周刊》真正融进作文教学中。
于是,作品与教师、学生心灵的距离拉近了,作文指导与作文教学的实际贴近了。
《作文周刊》真可谓是教师和学生的得力助手。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和我学生同龄的学生的作文时,虽觉得有些稚嫩,但字里行间却萌发着清新的生活气息和朴素的情感,记载着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这的确让我怦然心动。
于是,我就向学生们推荐报纸上的佳作进行阅读,并写些读后感和心得体会。
渐渐地,学生们有了写作文的兴趣,坚持练笔,作文水平不断地提升,涌现出了一批写作小能手。
我因势利导,就此鼓励学生投稿。
令人高兴的是,我班张安贵同学的一篇文章投到《作文周刊》的电子邮箱里,后来发表了。
当这一消息传到班里,大家欣喜若狂,跃跃欲试。
有个年轻人到一家杂志社实习的作文
有个年轻人到一家杂志社实习的作文在繁华都市的一角,有个年轻人满怀期待地走进了一家杂志社,开始了他的实习生涯。
这个年轻人叫小李,普普通通的名字,却有着一颗不普通的心。
他带着些许青涩和懵懂,踏入了这个对他来说充满神秘和挑战的地方。
第一天上班,小李早早地就来到了杂志社。
站在那扇玻璃门前,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把所有的勇气都吸进胸膛。
门一推开,一股淡淡的油墨香和忙碌的气息扑面而来。
小李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小的角落,一张简单的桌子,一台有些陈旧的电脑,这就是他的“战场”。
他的任务是协助资深编辑们整理资料、校对文稿。
刚开始的几天,小李觉得一切都还新鲜有趣。
可渐渐地,他发现这份工作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简单。
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总是在他眼前蹦跶,让他眼花缭乱。
有一次,小李接到一个校对长篇报道的任务。
那篇稿子足有上万字,他瞪大了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过去,不敢有丝毫懈怠。
可看着看着,他的眼皮就开始打架,脑袋也变得昏昏沉沉。
“哎呀,这可咋办呀!”他小声嘀咕着,使劲揉了揉眼睛,继续奋战。
好不容易校对完了,他满心欢喜地交给了编辑。
结果,编辑只看了几眼,就挑出了一堆错误。
“小李啊,这可不行,标点符号错误,还有用词不当的地方,你得再仔细点!”编辑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得小李心里凉凉的。
小李耷拉着脑袋,回到座位上,重新开始校对。
这一次,他像是拿着放大镜在寻宝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错误。
“嗯,这个逗号应该改成句号。
”“哎呀,这个词用得不准确,得换一个。
”他一边校对,一边自言自语。
除了校对文稿,小李还要帮忙整理采访资料。
有一次,他跟着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知名作家。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他们来到了作家的家中。
小李紧张得手心出汗,手里紧紧握着笔记本和笔。
采访开始了,记者和作家相谈甚欢,小李在一旁拼命记录。
可他发现,自己的手根本跟不上他们说话的速度。
“哎呀,急死我了!”他心里着急,脸上却不敢表露出来。
采访结束后,小李看着自己那潦草的笔记,一阵头疼。
我与一本杂志的缘分
我与一本杂志的缘分我与一本杂志的缘分竹子我是个对杂志很有感情的人。
好的杂志不单内容丰富,而且令人赏心悦目。
我因缘分,几十年来保存了很多旧杂志,近日因书籍越积越多,我想必须狠下心来抛弃一些旧杂志。
那些纸印的旧杂志,久经年月,纸张早已泛黄,仿佛历尽沧桑;每一本旧杂志拿在手里都好像旧相识,再见,当时订阅它们时的情节仿佛电影--一幕幕,但是也只有《读者》仍然不减当年的风采,当我拿起一本一九八七年的一期《读者文摘》随手一翻,还是惊艳!我算是《读者》--那时候叫《读者文摘》真正的老读者了,从一九八三年读到现在。
记得最早知道这本杂志是一九八三年,那时我还没有工作,待业在家。
当时姐姐工作离家较远,每星期回家一次,偶尔会拿回一两本《读者文摘》给我看,那时还需要邮局订阅。
假如姐姐好久没带《读者文摘》回家,我便会搭上公车,坐上几站路到她的住处去拿。
后来自己工作了,有了经济来源,便开始在八五年自己订,那时我还订有《小说选刊》《散文选刊》《青年文摘》《十月》等十几种杂志,但后来由于书越来越贵,结婚后家事多,而且有些杂志也变得不好看了,于是我便不断地削减,每到年底订阅时间一到我都会煞费苦心地一遍遍筛选,终于由于买书太多我放弃了杂志。
但是《读者》虽然是通俗读物,可是它编得好,亲切而不失典雅,精美又毫无做作花巧,它成了我始终不能放弃的"唯一"。
只要一想起在《读者》上看到的那么些令我难忘的好文章,还有那么多好的作家我也都是先从《读者》上得知。
当我在《读者》上读到日本作家粟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台湾作家子敏的《一间房的家》,陈村的《给儿子》和曹明华的《面对得到》.后,我被他们的作品深深地感动,然后我就想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收集他们的作品。
现在我虽然改成网上购书了,我仍然保留着这个习惯,《读者》刊登的作品的标高始终让我信任,它使我在买书这件事上即知道了什么是好作品,也节省了举棋不定的时间。
望着手边清理出来的旧杂志,我把近一米高的两摞《读者》又重新放回书柜,不舍,非常地舍不得将它们丢弃!我与《读者》这本杂志的感情已从当初的情人关系变成今日的生活伴侣,我想也会是终生的了。
我与杂志的作文800字
我与杂志的作文800字英文回答:I have always been a fan of magazines. They provide a great source of entertainment and information. Whether it's fashion, travel, or current affairs, magazines offer a wide range of topics that cater to different interests. In this essay, I will discuss my personal experience with magazines and why I find them so appealing.First and foremost, magazines serve as a form of escapism for me. When I want to take a break from the real world, I can immerse myself in the glossy pages of a fashion magazine. The beautiful photographs and engaging articles transport me to a different world where I can indulge in the latest trends and glamorous lifestyles. It's a way for me to relax and forget about my daily worries.Moreover, magazines are a valuable source of information. They provide in-depth coverage of varioussubjects, allowing me to stay updated on the latest news and trends. For example, when I want to plan my next vacation, I turn to travel magazines for destination recommendations, tips, and insider insights. The articles and photographs inspire me to explore new places and broaden my horizons.In addition, magazines offer a platform for creative expression. Many magazines feature articles and stories written by talented writers and journalists. As an aspiring writer myself, I find inspiration in their work and appreciate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from their writing styles. It's a constant reminder that there are endless possibilities when it comes to storytelling and sharing ideas.中文回答:我一直都是杂志的粉丝。
写给杂志社的感谢信
写给杂志社的感谢信尊敬的编辑部:您好!首先,我想对您及您领导的杂志社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几年里,您的杂志一直给予我无尽的启发和帮助。
作为一位忠实的读者和支持者,我深深地感谢您不断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专业的编辑团队。
回想起我第一次接触您杂志的时候,我是多么的激动和兴奋。
我发现您杂志的特色是深入而广泛地报道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
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技,您的杂志都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世界。
您杂志所提供的深度专题、独家采访和详细报导,都让我受益匪浅。
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思想的火花和理性的观点,为我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见解。
除了内容的高质量,我也要特别感谢您的专业编辑团队。
从您杂志的设计、排版到文字的斟酌和校对,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您杂志对品质的严苛要求和对读者的尊重。
我常常被您杂志页面上的视觉冲击和美感所折服,每一篇文章如此出色地配以精美的图片和插图,让我读得津津有味,仿佛置身于一个华美而风雅的艺术殿堂。
此外,我还非常感谢您杂志所提供的各种活动和互动平台。
通过您杂志,我得以结识了许多有趣和有见地的读者和作者。
您杂志举办的讲座、展览和读者交流会等等,都让我有机会与他人分享我的阅读心得和观点。
这些活动为我们读者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互相启发的平台,让阅读成为了一种更加丰富和有趣的体验。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您杂志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心。
在困难时期,您杂志依然坚持不懈地发行,并通过深刻的报道、关怀社会公益等方式推动社会发展。
您杂志的存在和发展,为我们每个人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和力量,让我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中。
在此,我想再次表达我最真诚的感谢之情。
您的杂志不仅改变了我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更开拓了我的知识边界和视野。
希望您杂志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高质量的内容和专业的精神,继续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祝愿您杂志越办越好,再创辉煌!衷心感谢!您忠实的读者【5500字已超过了常规的感谢信篇幅,以上为参考写作,如需减少字数,请删除冗余和重复的内容。
我与杂志(创新中学赵佩瑜)
我与杂志创新初级中学赵佩瑜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我与杂志结下不解之缘。
一个偶然的机会,妈妈给了我一本杂志《意林》。
对于一个不喜欢看书,只喜欢运动的假小子来说,它丝毫没有引起我打开的兴趣,被我遗弃在书桌的角落里。
直到有一天,我的模拟考试考砸了,心情糟糕极了。
我不断地在心里反问自己:为什么我这么努力,成绩还是这样?回到家,因为心情不好顶撞了妈妈,被妈妈臭骂一顿。
我发脾气,大力关上房门,把书包向书桌一甩,原来一直安静躺在角落的杂志被甩到了地上。
我气愤极了,心想:难道连你也来欺负我吗?生了一顿闷气后,我无精打采地弯着腰把它捡起来。
杂志里的一条标题赫然引起我的注意——你不一定优秀,但一定要内心强大。
这标题紧紧地吸引着我,我马上拿起来坐在地板上阅读。
文章里的一段话,让我终身受益: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可能人人都能心想事成。
而人生最大的欣慰是无悔,那就是不要等到某天回首往事时,你后悔当初自己没有尽最大的努力。
如果你已经努力了,尽力了,那么将来你也觉得对得起青春时光,然后心平气和地接受将来人生中即将面对的现实。
这就是你现在应该有的心态。
看完这篇文章,我豁然开朗。
是呀,我努力了,尽力了,就无愧自己了。
我把杂志里的这段文字默念几遍,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随后,我翻开杂志的目录一看,里面的内容可丰富了:有“励志小品”、“世间感动”、“青春智囊”、“特别校园”、“国学大讲堂”等栏目,每个栏目都各具特色,精彩纷呈,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津津有味地看着,沉迷其中。
这时,妈妈推开门,惊讶地说:“你为什么坐在地上?哎呀,还在看杂志呢!”妈妈睁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
我挥了挥手跟她说:“不要打扰我,我正看得起劲呢。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对不起,刚才是我不好……。
”我马上打断她说:“行了,我知道了,我也有错,你赶快走开吧,不要打扰我看杂志。
”妈妈一边关门,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
”从那一天起,我几乎每隔几天就往信箱里跑,看看我订的杂志到了没有,每当看到信箱里躺着一本或几本有益的杂志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来阅读。
浙江杂志社中学生作文
浙江杂志社中学生作文
《我与浙江杂志社的奇妙缘分》
嘿,你们知道吗,我和浙江杂志社可有一段超级特别的经历呢!
那是一个阳光超好的周末,我本来是在大街上闲逛,东瞅瞅西看看的,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突然,我看到了一家书店,想着进去瞅瞅有没有啥好看的书。
一进去呀,我就被一本摆在显眼位置的杂志吸引住了,上面写着“浙江杂志社”几个字。
我就好奇地拿起来翻了翻,哇,里面的文章好有趣啊,有讲各地好玩的事儿的,有写有趣的人的,还有好多好多好看的图片呢。
我就站在那看入迷了,一页一页地翻着,都不知道过了多久。
直到店员走过来问我:“嘿,同学,你要不要买呀,你都站这看半天了。
”哎呀,把我一下子给弄尴尬了,我挠挠头说:“我再看看哈。
”但其实心里已经在想,这本杂志真不错,我得带回去好好看。
后来,我就把它买回了家,一有空就拿出来看,感觉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个小世界,让我沉浸其中。
从那以后呀,我就成了浙江杂志社的忠实粉丝,每期都期待着新的出来呢。
哎呀呀,这就是我和浙江杂志社的故事啦,是不是很有趣呀。
现在每次想到那个在书店里发现这本杂志的瞬间,我还是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呢,哈哈!真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奇妙缘分呀。
2024年给杂志社的感谢信
2024年给杂志社的感谢信尊敬的杂志社领导:您好!首先,我想借此机会表达我对您杂志社多年来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的由衷感谢。
我是一位忠实的读者,也是您杂志社的铁杆粉丝。
回顾过去的岁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您杂志社对于文化传承、知识普及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2024年即将过去之际,我想特别感谢您杂志社在这一年里所带给我和无数读者的智慧和启迪。
每期的杂志都充满了丰富多样的内容,从时事热点到人物特写,从经济政策到科技创新,无一不展现出您杂志社的专业和深度思考。
首先,我要感谢您杂志社对于文化传承的努力。
通过杂志的精彩报道和深度挖掘,您杂志社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我们的祖国,了解了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艺术瑰宝和精神智慧。
无论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韵,还是推介世界各国的文化瑰宝,您杂志社都以独到的视角和崭新的方式展现,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其次,我要感谢您杂志社对于知识普及的辛勤付出。
作为一本优秀的学术刊物,您杂志社持之以恒地为读者呈现了各个领域的前沿研究、科学发现和学术成果。
无论是自然科学、人文学科还是社会科学,您杂志社都以高质量的文章和专业的编排,向广大读者传递了知识的火炬。
您杂志社不仅记录了人类智慧的辉煌成就,更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学术概念传递给我们,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再次,我要感谢您杂志社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
您杂志社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洞察力,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关注热点事件、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
通过刊登深入报道和权威评论,您杂志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和挑战。
您杂志社还通过推介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
最后,我要感谢您杂志社为读者提供的良好阅读环境和优质服务。
在数字化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您杂志社积极探索和拥抱新的媒体形式,通过手机APP、电子刊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方式。
与此同时,您杂志社还保持了传统纸质杂志的精美版面和高质量印刷,让读者感受到阅读的愉悦和质感。
我与杂志的故事
我与杂志的故事《我与杂志的那些事儿》哎呀,说起我与杂志的故事啊,那可真是有的聊了。
打小儿我就对各种花花绿绿的杂志充满了好奇。
那时候家里也没多少书,一本杂志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奇妙世界的大门。
我还记得第一次拿到一本漫画杂志的时候,那简直是如获至宝啊!我就像个小书虫似的,趴在床上,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有趣的画面,一整本杂志能翻来覆去看好几遍。
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流行传阅《读者》。
每次有人带来一本新的《读者》,那可不得了,得排队看。
那时候觉得《读者》里的文章好有意思啊,什么感人的故事、搞笑的笑话、深刻的哲理,应有尽有。
有时候为了能早点看到,我还跟同学说好话、拉关系呢,就为了能往前排一排。
后来上了中学,我又迷上了各种时尚杂志。
看着杂志上那些漂亮的衣服、发型和妆容,我心里那个羡慕啊。
还曾经偷偷学着杂志里的样子给自己打扮,结果化成了个大花脸,被我妈好一顿笑。
不过这可不影响我对时尚杂志的热爱,我还是每期必看,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变得那么时尚。
再后来上了大学,有了更多的时间和零花钱,我开始涉猎各种不同类型的杂志。
什么旅游杂志、美食杂志、科技杂志……我都要看一看。
记得有一次去旅行,我就是照着一本旅游杂志推荐的路线走的,结果还真发现了一些特别好玩的地方。
还有一次,我照着美食杂志上的菜谱自己做了一道菜,虽然过程有些手忙脚乱,但是做出来的味道还不错呢,把我自己都给惊到了。
现在工作了,我还是会时不时地买几本杂志来看。
有时候工作累了,随手翻翻杂志,感觉疲惫都消失了一大半。
而且杂志不像书那么严肃,它们总是能给我带来一些轻松和快乐。
这就是我与杂志的故事啦,从童年到成年,它们一直陪伴着我。
它们就像是我的好朋友,给我带来了知识、乐趣和无限的回忆。
哎呀呀,我可得好好感谢这些杂志呢,它们可是我人生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啊!哈哈!。
给杂志社的感谢信
给杂志社的感谢信杂志社:请贵刊转告全国所有关心我的大学生、解放军战士、工人、教师及各界朋友,我的病情经几家大医院治疗和各界的关心,目前已得到控制,现正在家休养。
如不出意外,下学期开学即可返校学习了。
顽疾缠身,是人生中的不幸,我遭此一难,几乎摧毁了我和我的家庭。
由于《大学生》杂志的呼吁,一封封来自远方的书信、一张张几经周折转来的药方,使我那不情愿跳动的心,又恢复了正常的节奏;几乎凝滞的血,又沸腾了。
一双双援助的手,一颗颗充满爱的心,指明了我生活的路,温暖了我一家几乎冷却的心。
可敬的叔叔、阿姨、各位同学们,我和你们天各一方,相见无期,你们却把微薄的收入,甚至把你们的助学金、生活费,或者变卖几个字画的钱寄给了我。
而你们当中甚至本人就有残疾,没有经济收入,而要用你们宝贵的血来挽救我……近来我的脑海中经常出现你们的身影。
有年迈的老人,有可爱的军人,有可敬的老师,还有很多我不相识的人……我无法具体描绘你们的形象,但你们的高尚品格,助人为乐的精神将永存于我心中,永存于我家乡父老的心中……唯一遗憾的是我不能面见答谢各位。
在此请接受用你们的爱心挽救的人的深深谢意,愿你们的爱的春风暖遍祖国,充满世界。
为了不辜负你们的一片爱心和良好祝愿,我将继续我的学业,继续我的事业,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献给关心我的远方的各位朋友们。
愿我们的心永远相通。
第二篇:致《大学生》杂志社的感谢信《大学生》杂志社:请贵刊转告全国所有关心我的大学生、解放军战士、工人、教师及各界朋友,我的病情经几家大医院治疗和各界的关心,目前已得到控制,现正在家休养。
如不出意外,下学期开学即可返校学习了。
顽疾缠身,是人生中的不幸,我遭此—难,几乎摧毁了我和我的家庭。
由于《大学生》杂志的呼吁,一封封来自远方的书信、一张张几经周折转来的药方,使我那不情愿跳动的心,又恢复了正常的节奏;几乎凝滞的血,又沸腾了。
一双双援助的手,一颗颗充满爱的心,指明了我生活的路,温暖了我一家几乎冷却的心。
我与传媒的不解之缘_高一随笔
我与传媒的不解之缘本文是关于高一随笔的我与传媒的不解之缘,感谢您的阅读!我真的很喜欢传媒但我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就是只有接触了才知道,你会爱上它的。
真的,以前对它根本没什么概念,连它是什么都不知道,也觉得这跟我有什么关系,但是上到高中以来学校给了这个机会,让我能够接触到它,去更深一层的了解它。
但并不完全是因为想上大学,当然也有这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因为喜欢,说到喜欢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喜欢它哪里,就因为接触了所以就对它感兴趣了。
当然,走这条路我现在觉得其实也挺好的,因为就算你文化分能过二本,你进的学校也是不好的对我来说就等于没读大学就等于你将来可能就没有更广阔的事业,当然也不是说你读了艺术生之后你以后就能够飞黄腾达了,不是这样的,首先就算你选择了艺术这条路,你也不会很轻松。
相反,你会比学文化的学生感到更累,但是就因为你喜欢你觉得累的值,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开心的,你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不会感到后悔,其实我觉得只要是能让我自己开心让我自己感到自由的事就是我喜欢的事,我会为了它而去努力而不会叫苦连天,反而我不喜欢甚至会让我感到厌恶的事,做起来就十分困难。
所以为了将来更好的自己请你坚持心中的想法,不要妥协。
可是后来,我发现我远远不是我想象中的简单,即使我对传媒无比热爱。
今天晚上我们传媒班考试,不用说也知道肯定是不好的消息,无疑我成了全班最差的。
我知道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表达,我不知道该怎么把我想说的都说出来,一紧张就断片,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学传媒呢?今天晚上的考试,之前我真的有很认真的准备,但是一到关键时候就废了,我脑子一片空白,我甚至感到窒息。
当时我心里想:完蛋了,怎么办?考试结束后我顿感轻松,眼泪却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我真的好伤心啊,我在想我怎么可以这么差,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什么我不能做得更好,为什么?是,我太想要得到老师的认可了,我不想让老师对我失望。
与杂志相伴的日子散文
与杂志相伴的日子散文与杂志相伴的日子散文结缘《江门文艺》,是20**年的春天,那时我在一家皮革厂打工。
周末不用加班,舍友们喜欢聚在宿舍玩扑克赌些小钱,他们一下拍打桌子,一下扯开嗓门喊叫。
那方狭小的天地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一直没有平静下来,吵得人心烦意乱。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披着衣服走出宿舍去外面逛逛,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就为了消磨时光。
那条商业街叫白马路,街道两边是一家家大大小小的录像厅。
我刚到街口就听到了录像厅里面传来的打打杀杀的吼喊声,像汹涌澎湃的潮水一点点把人淹没。
打工是个辛苦的词,打工者是活在都市的弱势群体,他们远离故土和亲人,背着行囊和梦想在举目无亲的城市打拼,加班加点一分一厘挣着血汗钱。
好不容易碰上一个不用加班的周末,他们换上漂亮的见人衣裳,花上几块钱去看一场录像,那些花花绿绿的画面让他们暂时忘掉了打工生活中的苦累。
而正是这一家家简陋的录像厅,给我们这些囊中羞涩的打工者来带了太多太多美好和温馨的回忆!穿过拥挤而狭长的街道,我看到街尾有个毫不起眼的书摊,我就这样与《江门文艺》不期而遇。
她文静大方,像淡雅的茉莉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点一点令人沉醉。
我与《江门文艺》素未谋面,可见到她的第一眼,觉得像是见到一个失散多年的朋友。
我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掏钱买了一本,跑到街边的一棵榕树下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一行行质朴的文字,像一双温热的大手,为我轻柔地拍打着一路走来的尘土。
烫热的泪水一下涌了出来,眼前的世界渐渐变得模糊起来。
我在泪眼朦胧中看到了那些可敬可亲的兄弟姐妹们,他们在尘土飞扬的车间打磨着半成品,他们在飞快的流水线上手脚不停地焊接着零件,他们在摇摇晃晃的脚手架上绑扎着钢筋。
在那些血汗浸泡的日子里,他们用粗糙的大手抹去眼角的忧伤,趴在吱吱嘎嘎叫着的铁床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用一行行质朴的文字勾勒明天的模样。
他们用饱蘸真情的笔墨,书写着劳苦大众的生存状态。
他们的真诚和执着,真能不让读者泪流满面呢?直到街上亮起了路灯,饥肠辘辘的我才捧着《江门文艺》一步步往厂里赶去。
我与语文报社二十年
我与语文报社二十年我与语文报社二十年唐建新二十年前,我还在乡村教中学时,就曾得到了装帧非常简朴的《语文教学通讯》。
当时,就因为她的精要有用而爱不释手。
进入西南师大后,为了自己日后的中学教学(已婚者一律回原籍),仍时时关注着她的变化。
当时被称为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的四大名旦:浙江的《语文战线》、山西的《语文教学通讯》、上海的《语文学习》和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学》同时受到决心教中学的大龄同窗们的亲睐。
一九八二年毕业后回到本地,分配到了地区文教局教研室从事中学语文教研工作,进入视野的语文杂志越来越多。
在那概念大换班、术语大冲浪的时期,语文教学通讯始终以她的质朴实用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一九八六年,徐同老师带领语文报社十多人来到四川乐山,召开座谈会,了解中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杂志的需求。
座谈会上,我也坦诚地提了不少建议,并直接与语文报社的一些编辑如靳保太老师等进行了面谈。
我的第一篇语言学方面的小文章《汉语双宾语的分割识别法》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第一篇语言学论文《借代界说浅探》发表在西南师大的《语文》上,而我的第一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探索训练语言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则是投给了当时最为倡导和支持教改的《语文教学通讯》。
这是一九八五年我开始组织和主持的一项教改课题的理性思考,针对百废待兴时期不少教师缺乏语言学理论修养,汉语教学生吞活剥的现状,利用宣传落实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的时机,在省级重点中学、城镇中学及乡村中学三个层次的六个班进行教改实验。
投的这篇文章就是该项教改的宣言书。
没有想到《语文教学通讯》马上就给发表了,这对我们的教改是多么大的鼓励和支持啊!时间长了,语文报刊中有的就沉沦了,有的又崛起了。
《语文战线》改变编辑方针,更名为《语文导报》,专题性的研究综述多了,定位不准之后读者少了,最后告别了我们大家,四大名旦慢慢有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进入。
八十年代中后期,《语文报》以其高雅的精美的语文学养吸引和滋养了我,每到一期,都要一睹为快,出差也常常带上一份。
新作文杂志社(10篇)
新作文杂志社(10篇)在期待和焦虑的复杂心情中,六公里拉链如期而至。
今天没有烈日暴雨,我们的军训顺利开始。
我以为拉链像春游一样大步向前。
谁知道上一届的小配速到了我们13届就变成了百米冲刺的速度。
过了几条路,原本精力充沛的人们渐渐疲惫不堪,怨声载道,但大家还是没有倒下。
跟上团队,这应该是集体凝聚力。
虽然很难练习,但就像8月15日副校长的讲话一样,附中老师真的很关心同学。
在附中老师中,我见过前任老师没有的双重关怀。
不是说以前的老师不好,也许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育给了附中老师一种爱的感觉。
过马路时,我们看到副总统耐心地拦住路过的市民,说:“对不起,请稍等。
”我们看到班主任一路尾随,也看到老师小心翼翼的站在柱子前,为了防止我们不小心撞到柱子。
附中的恋爱感情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上。
军训虽然很辛苦,但我觉得我得到的不仅仅是汗水,我相信我们的品行会在一次次的坚持活动中逐渐得到提高。
在与青春相关的日子里,我们知道什么是朋友,什么是家人,什么是爱人,什么是暧昧,什么是知己。
在与青春相关的日子里,我们懂得付出,懂得社会的潜规则,一切靠自己。
在与青春相关的日子里,我们告别了单纯的存在和幼稚。
经历了一些,我们渐渐长大,迎来了成熟,也迎来了孤独和惆怅。
在与青春相关的日子里,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不可思议,太多的不由自主,太多的感同身受,太多的遗憾。
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我们哭过,笑过,恨过,爱过,吃过,经历过离别的悲伤,难忘重逢的喜悦,又一次离别,又一次重逢,不知不觉,我们就习惯了。
在与青春相关的日子里,我们有很多人要感谢,也有很多人对不起。
时光流逝,我们只能在心中深切的感受,在心中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
在和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我们习惯了隐身,习惯了呆在家里,习惯了写心情,习惯了听伤感的歌,习惯了一切,却无法习惯自己。
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有很多美好的祝愿。
希望我的家人幸福,我的爱人天长地久。
我希望我们一直在希望,但这些希望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
初二叙事作文:杂志情缘_500字
三一文库()初二叙事作文
杂志情缘_500字
虽然我只有11岁,可却和杂志结下了很深
的情缘。
幼儿时:当时,我正在店面里玩,邮
递员阿姨把一本杂志(在这里不说了,免得有
广告嫌疑)放在桌上,我正奇怪呢,这是什么啊?但那时候我已经会识字,就自己读了起来,里面的童话和故事把我吸引住了,杂志就像粘
在我手里一样,怎么也放不下来。
这本杂志里
的迷宫和游戏特有趣,封面和图画很漂亮。
把
我无聊的童年打破了沉静。
当时的我,已经杂志永远分不开了。
童年时:童年,枯燥的课本,烦闷的作业,几乎是
忙不过来了,但我还是要忙里抽闲的读杂志,
当时我疯狂的迷上了杂志,“不可救要”了。
所以就订了很多杂志,每次我都捧在手里看,
享受着大家给我“真是爱读书的孩子”这句话。
在这时候,杂志是唯一休闲和放松的娱乐用具,还是解闷的“朋友”!
少年时:在少年的时候,我就会看文学类
的读物了,还知道要分析他的手法和“结构”
20 ×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杂志社的恩恩怨怨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我与杂志社的恩恩怨怨,感谢您的阅读!
今天我收到了上海的《少年文艺》(2008,2月上半月)杂志社寄来的样刊,我如梦初醒,这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写了首诗给它寄了过去。
大概几个月的时间,就在我快要把它忘了的时候,《少年文艺》来了封信,说我写的诗很好,准备发表。
注意,“准备发表”,也就是说事情还在酝酿中,2020中国“准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2050年中国“准备”实现共产主义……凡是“准备”的东西基本都没准备。
但人家杂志社都开始“准备”了,咱也不好闲着,于是整天准备收样刊。
由于那时候我在各杂志社都比较活跃,《成才之路》到了,《作家天地》到了,《青少年文学》到了,《时代文学》到了唯独《少年文艺》从此人间蒸发。
而这些杂志社基本都在打着“培养文坛新秀”的口号到处招摇撞骗。
这个你在随便一份语文报类型的杂志的中缝就可以看到“第几届XX杯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征稿启事”而且开头都是“为繁荣文艺创作,发掘和培养文艺新人,本社……”跟背课文似的,无论你写什么,哪怕是你把你们学校的校规写上去,过不了几天就给你寄信来说经过编辑们的仔细审阅,发现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已经通过初审获得了优秀奖,将给你获奖证书和奖牌,但还有个前提(这才是正题)你要交纳XX元钱参加复赛,否则不给你。
当你给了他这“XX元钱”再过不久你就会发现这XX元钱成了“XX冤钱”:寄来的证书让人不忍心多看几眼,因为吹弹可破,薄得软的比手纸还好用,稍微有点骨气的都没穿“衣服”,白纸一张,然后印着几个字,说明你获奖了,真正做到了“一字千金”,剩下的空白处还有用,留着打草。
还有更离谱的就是连我写的文章的题目都记错的,张斌的“斌”字加撇的……搞不好那
些编辑们忙昏了头你寄一篇去他写信说你种了两篇也不是不可能的。
就这样我从初中就开始准备一直准备到高一上学期结束的今天,没想到《少年文艺》竟然准备好了,下一步就该准备稿费怎么给我,不过从样刊的速度来看,等我上《少年文艺》工作时稿费就可以当我的工资发下来了。
而且那首诗发表在了全书的最后一页,似乎是嫌占版面太大,还给我截去了一段。
这一点就不如《小天使报》了,《小天使报》虽然没《少年文艺》出名,但是我写的文章被放在了头版头条。
因为没人跟我抢,整份报纸除了练习题就只有我一篇文章,两千多字,足足占了一个半的版面,还有相应的评语。
但是稿费就有点拿不出门去,36元,然而人家《小天使报》就拿得出去,不但拿出了家门,还出了省从湖南拿到了山东。
说好是每千字30——300元不等,结果两千字就给了36元,但转念一想也不怪他们,编辑都是文科生,不会算数情有可原。
《萌芽》我要批评一下,够大牌,我给它寄了不少的稿子都打了水漂了,打水漂还起个波澜呢,连个水漂都没打起来。
还不如重庆的《课堂内外。
创新作文》杂志社呢,我给它寄了一首诗,不久就收到退稿了。
还附了一封信,说我诗写得好,有节奏感,有音乐感,差点称赞我“横的历史感,纵的地域感,纵横交错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但是,即使这样,还是没有发表,不过还是很有前途的,希望继续努力。
杂志社一般都是“来稿不退”的,这次破了一回例,给退了。
现在上了高中,没那经历写了,似乎江郎才尽写不出来了。
不过,无论我怎样江郎才尽,当我感觉无聊或想发表看法或是有什么想法时都会写,看来我与杂志社的恩恩怨怨,是永远也不会结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