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认识千克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认识千克》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认识千克》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认识千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千克》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千克这个质量单位,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单位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质量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质量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于千克等质量单位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千克这个质量单位,能正确运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认识千克,能运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2.教学难点: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质量的计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新课导入:介绍千克这个质量单位,让学生认识千克。

3.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称量物品,使学生能够运用千克进行质量计量。

4.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千克的理解和运用。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千克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认识千克(说课稿)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千克(说课稿)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千克(说课稿)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的1.了解千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能够认识并使用千克作为计量单位;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1.认识千克的概念;2.学习使用千克进行计量。

三、教学难点1.辨别不同重量单位的差异;2.运用千克计算日常生活中的重量。

四、教学准备1.教学单元:数学三年级上册;2.教学材料:教科书、笔记本、笔等;3.教学环境:教室。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五·一、引入(10分钟)1.教师放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在课桌上,例如一瓶水、一箱牛奶、一袋面粉等;2.让学生通过手摸、猜测的方式分辨不同物品的重量,并问他们是否知道衡量重量的单位?五·二、讲解(20分钟)1.介绍计量重量的单位——千克;2.讲解千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它表示一定质量的物体;3.通过生动的实物、图片讲解千克是如何应用于生活中的;4.对比千克和其他计量重量的单位,如克、斤、吨等。

五·三、操作练习(20分钟)1.教师放置一些物品在教室中,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重量;2.让学生使用千克进行计量,并写下每个物品的重量;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千克计算一组物品的总重量。

五·四、拓展练习(20分钟)1.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2.让学生按照千克进行计量,并写下每个物品的重量;3.提供学生一个情景,例如超市购买物品、运动员量体重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六、教学总结与反思1.针对学生在操作练习中的一些不理解点,通过多次强化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技巧;2.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重新调整教学策略,并及时给予帮助;3.在教学中适当融入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千克的认识 》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千克的认识 》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千克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千克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质量单位千克及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体验质量单位的大小,建立质量观念,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让学生体验质量单位的大小,建立质量观念,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计量单位,提高学生的计量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2.难点: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和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体验质量单位的大小,建立质量观念,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天平,砝码,水果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水果,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例如:“小明的妈妈去超市买水果,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重200克,问妈妈买了多少克的水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质量单位千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如千克和克的砝码,天平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同时讲解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用天平和砝码称量水果,让学生亲自体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的认识-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的认识-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的认识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千克的认识。

我会带领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质量单位,比如克和千克。

然后,我会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大家直观地了解千克的概念,并且学会如何使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千克的概念,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地使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千克的概念,学会使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际情景中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实物和图片,以及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堂上直观地了解千克的概念,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苹果,问孩子们,这个苹果重多少克?让孩子们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 知识点讲解:我会通过实物和图片,向大家介绍千克的概念,让大家直观地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例题,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千克的理解。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完成,以此来检验他们对千克的理解。

5. 作业布置: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作业,让孩子们在家里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千克的认识1. 千克的概念2. 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3. 千克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书包,估算一下自己的书包重多少千克,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请同学们找一些物品,用千克来计量它们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千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孩子对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进一步加强。

另外,我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千克作为质量单位,并能够运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千克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千克的使用情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质量有一定的感知,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质量观念,对于千克的认识也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对千克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克的概念,认识千克作为质量单位,并能够运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克的概念,认识千克作为质量单位,并能够运用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千克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千克进行质量计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单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克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质量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千克的概念,理解千克作为质量单位的使用情境。

3.巩固新知: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巩固对千克的认识。

4.拓展应用:学生运用千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反思:学生总结对千克的认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千克的概念和运用。

可以设计成两个部分:1.千克的概念:千克,质量单位,相当于1000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认识千克》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认识千克》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认识千克》教案1一. 教材分析《认识千克》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并掌握了用克作单位计量一些物体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千克这一质量单位,并学会用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认识,知道质量单位有克、千克等。

但是,对于千克这一质量单位的大小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用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认识千克这一质量单位,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难点:建立千克这一质量单位的大小观念,能运用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千克,学会用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子秤、天平、砝码、实物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练习本,记录实验数据。

七. 教学过程导入(2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称量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千克。

呈现(3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电子秤,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作用。

2.教师进行一次称量实验,让学生猜猜称量的物体质量是多少克。

3.教师揭示答案,并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用克作单位来称量这个物体的质量呢?操练(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电子秤称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与克的关系。

2.能够掌握千克与克的换算关系,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1.千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1.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对于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的转化。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学生练习册。

3.千克和克的物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品,有哪些物品是用千克来称量的。

2.向学生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

主体教学
1.讲解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并给出换算公式。

2.让学生进行练习,运用换算公式进行换算。

3.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
1.让学生互相提问,进行问答练习。

2.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总结归纳
1.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的概念和应用。

2.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2.思考实际生活中其他的计量单位,进行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并通过实际
练习和问题解决,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表现良好,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很熟练,但在换算公式上还需要加强练习,加深理解。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知识讲解 认识1千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知识讲解 认识1千克

小学-数学-打印版小学-数学-打印版 1 认识1千克问题(1)导入你知道这袋红枣有多重吗?(教材28页例1)过程讲解1.用手掂一掂,感受和体验这袋红枣的轻重2.实际称重(1)先观察左边的秤,盘秤上没放物品,这时秤面上的指针指向刻度0。

(2)再观察右边的秤,把这袋红枣放在盘秤上,指针从刻度0指向刻度1,说明这袋红枣重1千克。

3.解决问题这袋红枣重1千克。

问题(2)导入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过程讲解1.理解题意根据生活经验,先把大米装在袋子里用秤称一称,再把称好的大米用手拎一拎,感受和体验1千克的实际轻重。

2.操作方法(1)取适量的大米装在袋子里,并放在盘秤上。

(袋子质量忽略不计)(2)观察指针,如果指针从刻度0开始,正好指向刻度1,说明袋子里的大米重1千克,如果指针不到刻度1或超过刻度1,就往袋子中适量添减大米,直到指针正好指向“刻度1”为止。

这时袋中大米的质量正好是1千克。

问题(3)导入 几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先称一称,再用手掂一掂。

过程讲解称1千克数学书的方法与称1千克大米的方法大致相同,称量后可以亲自感受一下1千克的实际轻重。

3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归纳总结要想知道物品的质量,可以用秤称一称。

称一般的物品,通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 ”表示,即1千克可以写成1 kg 。

误区警示【误区】判断: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受到生活中铁重棉花轻的影响,没有考虑所比较的两种物品的质量相等。

错解改正 ×温馨提示比较的是物品的质量,与物品本身的材质无关。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千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千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千克》一. 教材分析《认识千克》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千克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千克的含义,能够正确使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面积等基本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质量单位千克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2.难点:学生能够将千克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够灵活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千克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对千克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千克砝码、物品、天平等。

2.教学材料准备:千克的概念介绍、实际操作指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如苹果、书本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些物品的质量。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千克的概念,解释千克的含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千克的质量。

例如,用天平称量一千克的物品,让学生亲眼看到一千克的实际质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任务,如小组内互相称量物品,看看哪个小组称量的物品质量最接近千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千克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8~30页的内容认识千克。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材与学情分析在初步感知千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称一称,并掂一掂红枣和薯片的质量,感受1千克有多重。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逐步丰富对l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接着类推感受整千克数,深化对千克的认识。

设计理念组织学生观察,发现有效信息,进一步感受千克的概念,接触日常生活中有关计量物体质量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秤,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学前导入1.感知轻重。

(1)课件演示:超市货架上有一袋红枣,还有一袋膨化食品。

这两袋食品包装差不多,质量却不一样。

(2)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3)议一议:你用什么办法来验证?(4)试一试:用你的办法来操作。

(5)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这就需要用到秤。

2.认识千克。

(1)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2)观察: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3)说明: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质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

(4)操作:在台秤上放上1袋红枣,看一看,指针指着数字几。

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找一找: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3.动手操作,试一试。

(1)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2)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的单位千克的意义;2.掌握千克与克的换算方法;3.熟悉千克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千克的认识;2.千克与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1.熟悉千克的计算方法;2.掌握千克与克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1.教科书;2.尺子;3.秤。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称量学生的体重等,引出“质量”的概念,然后再介绍量质的单位。

2. 学习任务1.学习千克的定义及其符号;2.学习千克与克的关系;3.学习千克与克的换算。

3. 学习内容3.1 千克的认识千克,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之一,在SI基本单位制中的符号是“kg”。

3.2 千克与克的关系1千克 = 1000克。

3.3 千克与克的换算1千克 = 1000克,1克 = 0.001千克。

4. 学习方式采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就问题展开讨论,再向学生讲解知识点,增加学生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

5. 看视频学习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如何将物品按照质量分成若干份等重的份量,让学生加深对质量和质量单位的理解。

6. 练习结合教材上的练习题,在课堂上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且简要说一下自己的思路。

7. 自学打卡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打卡任务,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质量的单位千克的意义。

教学总结通过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质量单位千克的基本概念、换算和计算方法,掌握相关的操作技巧。

在课后,老师可以留给学生一些延伸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千克》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并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知质量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质量单位千克以及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情境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并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能够进行千克与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质量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知质量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

2.直观教学法:借助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单位千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秤、实物、图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知道商品的质量?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的存在,并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千克秤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千克秤是如何工作的?1千克到底有多重?通过直观的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千克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千克秤称量自带的物品,并记录质量。

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教案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交流。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千克的概念,会进行千克与克的互换。

2. 教学难点: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熟练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千克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千克秤、物品、卡片等。

2. 学具:学生千克秤、记录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重量,引出质量单位。

2. 学习千克(1)教师出示1千克重的物品,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2)学生用自己的手感受1千克的重量,并试着用语言描述。

(3)教师讲解千克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千克秤称量物品,并记录重量。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称量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交流。

(2)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如何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交流。

5.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用千克秤称量一些物品,并记录下来,明天上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千克的概念和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七、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1课时,即40分钟。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学生能运用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交流。

3. 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合作意识强。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千克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认识千克∣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认识千克∣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认识千克∣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认识千克,这是苏教版教材的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习的章节是《质量单位》。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通过实际操作,能够用千克作为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能够进行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千克的概念,能够用千克作为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并能够进行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千克的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难点是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正确地使用千克作为单位进行计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千克的概念,我准备了秤砣、砝码等教具,以及练习用的质量单位换算表。

学生们需要准备的是自己的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苹果,问学生们:“这个苹果重多少克?”学生们纷纷猜测,我用秤砣量了一下,告诉他们:“这个苹果重200克。

”2. 认识千克: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千克的概念,让他们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并通过教具演示了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我拿出一份质量单位换算表,讲解了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比如,1千克等于1000克,10克等于0.01千克等。

4. 随堂练习:我给了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计算。

比如,一个物体重300克,问这个物体重多少千克?5. 小组讨论: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的,并分享给了大家。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板书,上面写着“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苹果重200克,请问两个苹果重多少克?2. 1千克等于多少克?3. 500克等于多少千克?答案:1. 400克2. 1000克3. 0.5千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我让学生们在课后找一些生活中的物品,用千克作为单位进行计量,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千克的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并能够运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感受千克的大小,理解千克的概念,从而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知识,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并且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

但是,对于质量单位这个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他们可能不知道千克是什么,也不知道1千克等于多少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千克的大小,理解千克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并能够运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数学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千克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鸡蛋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千克。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1千克等于多少克,并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千克的大小。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和克(认识千克)-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和克(认识千克)-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和克(认识千克)苏教版教案:千克和克(认识千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千克和克的概念及其换算。

具体章节为第五章《质量与重量》,第一节《千克和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秤、砝码、水果、蔬菜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重量不同的物品,并尝试用千克和克描述它们的重量。

2. 概念讲解:通过电子秤演示,让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以水果、蔬菜等实物为例,讲解如何用千克和克描述它们的重量,并演示换算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物称重,并用千克和克表示重量,然后互相检验答案。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烹饪等。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水果、蔬菜的总价,估算家庭食材的重量等。

六、板书设计1. 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实例演示:水果、蔬菜的重量及换算。

3. 千克和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计算购买水果、蔬菜的总价,用千克和克表示重量。

2. 估算家庭食材的重量,用千克和克表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千克和克的概念,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换算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质量单位,如吨、磅等,并探索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教室里的物品作为载体,让学生观察并找出重量不同的物品。

1.认识千克-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认识千克-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千克-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千克的概念,能正确快速地说出千克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2.掌握千克与克的转换方法,能实现千克与克之间的相互转换。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千克的概念及使用场景。

2.千克与克的转换方法,掌握数学运算法则。

3.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实物(例如购物袋、水桶等),告诉学生“这是购物袋,它可以装一些东西。

这些东西有时候会很多很重,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些东西到底有多重呢?”然后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出千克的概念。

2. 教学重点1.千克的概念:介绍千克的具体含义,以及使用场景。

例如,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商家会用千克来称量物品的重量,这样就能知道物品的重量了。

2.千克与克的转换:介绍千克和克的比较,如何实现相互转换,以及数学运算法则。

例如,1千克等于1000克,可以用除以1000和乘以1000的方法相互转换。

3. 教学练习1.练习千克的概念和使用场景,让学生想象场景,让学生自己找实际例子,向同学介绍。

2.练习千克与克的相互转换,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计算出指定物品的重量,以及将物品的重量从千克转换成克。

3.练习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格力电视机的重量是30公斤,它的重量是多少千克?这双鞋子的重量是1500克,它的重量是多少千克?4. 教学拓展通过讲解质量单位的变化,介绍其他计量单位的概念,如吨、克、毫克等。

四、教学反思与评估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考察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对数学概念和转换方法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和调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认识千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认识千克》

“载质量”是指 能够装载的重量。
3.看图填一填。
8
7
4
动脑筋!
动脑筋!
想一想,1千克的棉和花 哪个重?
1千克的铁
一样重!
选一选
一只母鸡的质量约是( B ),
一头猪的质量约是( A ),
一头羊的质量约是( C )。
A、100千克 B、2千克 C、25千克
李叔叔一共买了 体重65千克 30千克的物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电子秤
盘秤
小型台秤
大型台秤
小型电子秤 杆秤
天平 体重秤


托盘
千克(Kg)
刻度盘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5 kg
5 kg
5 kg
5 kg
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
1、你能称出1千克的大米吗? 2、几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
他能骑车把这些 物品带回家吗?
载重90千克
不能,因为自行车超载了。
算一算、解一解
买了4kg 买了6kg
买了2包
李叔叔一共买了多30少千克的物品?。
课后实践:
课外拓展: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 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 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看你 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你的书包大约多少千克?
专家建议: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 生,书包重量最好不要超过2.5千 克;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不要超 过3.5千克,否则会影响骨骼的发 育。
1、说出袋里的食品各有多重。
1千克
5千克
“净含量”是指 包装袋内的物品 实际有多重 。
2.你知道它们的载质量各是多少吗?
“载质量”是 指什么意思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千克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秤,知道秤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的单位千克,活动体验1千克大约多重,使学生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与数学联系着。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质量观念,知道千克的符号为“kg”;
2、了解用秤(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交流、实验等能力;了解、体
验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4.使学生认识千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质量概念
教学准备:大米、书、两个同样大小的盒子(一个是空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如何判断物体的轻重。

1、同时出示一本厚的书和一本薄的书。

老师问:这两件谁重呀?为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用眼看一看(观察)
2、出示两个差不多大的盒子,一个里面装有物品,一个里面是空的。

老师问:这下又是谁重了?为什么?
学生说。

这时大家出现了两种答案,并有争论。

关键是在于这两样东西差不多大,关靠眼睛看不出谁重谁轻。

谁能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快速的判断出到底谁重呢?
(用手掂一掂)
让学生上台用手掂一掂。

(两名)
板书:用手掂一掂
3、刚才两名同学用手掂出了它重一些,那么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怎样
才能准确的知道?
学生说:(用秤称一称)
板书:用秤称一称
二、认识秤
1、谁能说说你见过了哪些秤,大概是用来称什么的?
(学生边说边出示挂图)
老师简单地介绍各种秤的名称以及用途。

再问学生: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而且最为方便的是那一种秤呢?
学生说:台秤。

2、出示台秤,还有台秤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和挂图。

老师说:大家观察一下,看看这个台秤,都有些什么组成的?
(有学生说道:上边有“kg”这两个字母。


三、认识千克
1.老师说:既然大家观察那么认真,发现了那么多东西。

这一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个新的单位“千克”,请大家看黑板上的内容。

出示黑板。

(黑板上内容是“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作单位。

可以用符号表示。


学生回答,老师指导,完成黑板
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并要求记住。

老师补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把“1千克”称为“1公斤”。

2、出示课件。

师说:现在我们来称一样东西,请大家认真观察。

演示课件
(学生观察)
师问:台秤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说:指针指到“1”了.
师问:指针指到"1",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说明了它重1千克。

(板书 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
(让学生上台指一指)(1名)
四、课堂练习(想想做做)
1、书本第29页第一题
师说: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图中的内容,再完成题目。

(学生做题)
师问:第一幅图中盐水鸭有多重?
学生答:1千克。

师说;第二幅呢?
学生说:5千克。

师说:大家再仔细看看,看看谁有新发现?
(净含量)
师问:什么是净含量?
(让学生说)
2、出示电梯图。

P29(2)
这是贴在电梯里的一个标志,谁能说说这个标志告诉了我们什么?为什么要把它贴在电梯里?
(有一个1000kg)
这说明了什么?
(电梯最大能载重1000kg,千万不能超载,否则会发生危险!)出示卡车图。

在这辆卡车上面有没有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千克?
(5000Kg)
这个5000Kg的标志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辆汽车的最大载重量是5000Kg)
注意:有学生把“1000kg”和“5000kg”说成是“1千克”和“5千克”。

应要纠正,并强调“kg”是千克的符号,千克时一个完整的单位
名词,不可拆分。

五、实践活动
(一)称大米
1、老师先示范。

2、让学生分小组称出一千克的大米,然后分别拎一拎,感觉一下1千克
的重量,最后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感觉?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啊?你有哪些收获?(出示课题)
七、课外作业:
利用星期天时间,陪家长到菜场买菜,看看买到了哪些菜,分别各重多少千克?
八、堂清:
课本“想想做做”第3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