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合作社的文献综述

合作社的文献综述

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关于合作社信息的研究综述姓名: 赵长智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班级: 农经112学号: 113931235成绩:指导教师: 丁宇职称:200 年11 月20 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关于合作社信息的研究综述作者:赵长智指导教师:丁宇摘要:合作社是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基础上,同类农业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建立和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种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关键字:合作社发展状况合作经济政策必然性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自从 1884年在英国首创以来,经过了160多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了全世界所普遍遵循的发展原则,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农业经济结构都处于不断地调整和整合过程当中,这就为北美及加拿大出现的新一代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兴起与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近年来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截止到2010年年底,合作社数量已经超过了35万家,其中林业专业合作组织 6.4万个,加入业合作组织的农户1846万户,合作经营林地面积 0.205亿hm²[1]。

张晓山等(2002)[2]从农民中介组织的一般性概念出发,研究了各类中介组织的内音。

管理机制的现状和问愈一从理论、实豉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探索了新老中介组织对接问题口冯开文(1990)[3]通过研究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及其整个变迁过程,认为只有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协调配套实施,才能化解强制性变迁带来的产权低效和“制度失败”,才能逐渐形成制度变迁的最佳格局。

黄祖辉等(2002)[4]通过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结为产品特性因素、生产集群因素、组织成员因素和制度环境因素,并结合实际讨论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

关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不同研究视角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不同研究视角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不同研究视角的文献综述摘要:农村金融体制的完善是我国金融体制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又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一部分,此文就目前学术界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研究视角从风险,经营状况与经营绩效,产权改革和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其中风险从金融风险。

风险监测指标和模型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产权改革和创新形成了四种代表性的观点有:合作制放弃派,合作制,实行股份合作制,主张权力下放、多元模式并存等。

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金融1.引言中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一种特别的金融机构,也是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合作金融的具体金融组织形式,农村合作金融以其特有的方式,实现着为农户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宗旨和目标。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组织形式体现为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充当着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农村金融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风险2.1农村信用合作社金融风险的研究何问陶、蒋海(2000)的研究指出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产权关系、法律地位一直未能很好地界定,导致农村信用社经营体制的不顺,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与问题,集中表现在:市场竞争力显著下降,亏损面与亏损额急剧上升,经营状况开始恶化,部分地区潜伏着较大的支付危机,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许崇正(2002)认为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农村信用社存贷款规模较小,但人均年度费用很高,另外经营状况堪忧,经营亏损面较大,而且中国农村合作金融股金偏低、自有资金数量十分有限。

张强、王鑫泽(2000)的研究认为我国农村信用社机制的风险,其重要的根源在于信息机制的缺陷,信息披露对于改革我国农信社信息机制、加强风险控制具有突出意义,在实施风险监管过程中必须得到农村信用社信息披露的系列制度保证。

农村信息呈现出不规范的信息质量特征与低分散度的分布特征。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内容及演化趋势研究[文献综述]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内容及演化趋势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前言部分最近几年我过房地产市场的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各类房地产中介也就不断涌现出来。

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发展,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当前我过的房地产中介仍然处于较低层次的水平。

房地产中介企业整体素质偏低、数量巨大缺乏行业规范、经营行为不规范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房地产中介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行业,“中天置业”东窗事发再次把地产中介推上了风口浪尖,中介行业遭遇信誉低谷。

地产中介真应如此被动吗?从房地产中介市场作用的角度阐述了作为房地产市场经济运行重要一环的房地产中介具有重要的经济“纽带”作用,有效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不过,由于房地产中介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又使其遭遇行业发展的尴尬。

对于当前的房产中介来说,虽然行业迅速发展,但是存在太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会导致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

与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协调,最终会陷入窘境。

要解决其发展中问题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于这一行业来说,其实,提高服务质量,制定合理的相关法规,加强行业自律制度建设等方法都是可行的。

就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中介行业来看,要规范这个行业非得找出适合我们自己的一整套制度建设。

需要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建设思想的解放等一些软实力的建设。

因此,作为房地产中介的从业者必须加强树立诚信服务的职业道德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发展的瓶颈。

本篇综述主要探讨的是有关于房地产中介的问题,主要围绕着房地产中介的现状,问题的解决以及一些解决理论展开的。

二、主体部分(一)国内主要典型城市房产中介现状研究《长春市房地产中介企业的发展分析》中指出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监管不完善房地产经纪人市场准入规则不健全,政府部门管理的不统一,房地产经纪业行政管理职责不明确,与行业自律管理发展方向偏离,市场上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行业声誉差强人意。

从业人员来源复杂,绝大多数都没有从事过相关经营活动,而且许多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唯利是图。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注的重大问题 ,当前 的研 究主要集 中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困境与对策等 , 但缺 少把地域 资源与农 民合作组 织相结合 的深A. , e f - 究,本文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
展 困境 与对策进行文献综述,有利于进一步的研 究。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存在 问题 ;发展 困境
【 6 】 翁海娟, 周贤东, 林敏莉, 姜增坤, 刘光亮. 发展
的机制 , 农村专业合作社难 以直接吸引农业 人 才到合作社工作 ,应采取 “ 软引进 ”的方 式来引进农业专 门人才 ; 加强对农 民的教育 培训 , 解决农 民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 想认识 问题 ,增强相关利益 主体互信 , 提升 农 民加入合作社 的积极性 ( 张建宁 , 2 0 1 2 ) 。
规模扩大 , 为解放 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出 了 巨大 的贡献, 给农村 社会生活带来了翻天覆 地 的变化 ,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 民群众组
织起来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重要途径。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地 区经济发展 、 新 农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 但 由于种种原 因 我 国的农民合作组织还存在着在认识观念 、 内部制度 、政策 、资金等方 面的问题 ,因此 需要政府 、 合作组合 自身、农 民等主体共 同 参与形成合力 , 促进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更好
( 三) 合作社 自身方面 我 国的农 民合作组织存在规模小 、结构 松 散、市场竞争力弱、缺少法律保护等问题 ( 黄祖辉 ,2 0 0 4 ) ,同时随着农 民合作 组织
按经营服务内容划分 , 可分为生产资料 供应类合作社 、技术服务类合作社 、加工类 合作社、运输类合作社、销售类合作社 ;按
【 1 ] 胡卓 红. 农 民专 业合作社 发展实证研 究【 M】 .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内容及演化趋势研究[文献综述】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内容及演化趋势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内容及演化趋势研究一、前言部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也是一个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自我组织的一种形式,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它可以降低单个农户既不能有效应对市场风险又不能应付非对称市场力量而造成的利益损失。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将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的制度安排,是一种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

尽管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多样,但都是适应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而建立的,农户有什么样的需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会力所能及地提供相应的服务。

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推动了农民的集体行动,整合了有限的农村社会服务资源。

它通过为成员提供系列化服务,在促进农民发展产业、搞活经济、致富增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强,推动农村新的生产力的形成。

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内容是否合理,能否满足农民需求会直接影响到农民合作社是否成功,能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篇综述主要探讨的是国内外农民合作社服务内容现状的以及农民合作社服务内容的演变。

二、主体部分(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内容基本概况1、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内容概况《欠发达地区市场化进程中农民经济组织发展研究》中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内容更多的集中在流通环节,负责向社员提供种子、饲料、化肥、农药等各种农业资源,并收集、处理、加工和销售农产品,以及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

比如北欧的瑞典有75%的农产品是通过合作社销售的;日本的合作社协助农民销售了65%的农产品;德国农业销售额一般以上是通过合作社销售的。

(张永丽,2004)《法、美、日的农业合作社概况及其产权安排》介绍法国的农业合作社的最大特点是每种合作社只提供单品种农产品或服务。

广泛覆盖着农业生产过程。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文献综述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论文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如融资问题、绩效问题、风险管理问题和品牌建设问题等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

【Abstract】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s the main body of China’s modern agricultural management,has become the main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paper analyzes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such as financing problem,performance problems,risk management and brand building problems and so on ,then paper caries out the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se problems.标签:农民合作社;融资;绩效问题1 农民合作社存在的问题研究现状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方因素的推动下得到迅猛发展,但基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步晚的历史性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

王运宏,刘芳(2014)通过对湖南省湘潭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规模小、服务层次低、品牌意识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1]。

马占丽(2014)认为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对该区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重视程度不够,并且认为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存在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内部机制不健全和资金不足等问题[2]。

贾晓松(2015)认为河北省农业合作社现存在农民入社率较低、政府相关惠社政策缺乏或实施力度不够、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不合理、科技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关于合作社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合作社理论的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观察 2005.1关于合作社理论的文献综述Ξ郭红东 钱崔红(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内容提要: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合作社理论研究的新近发展。

首先综述了合作社理论在演进过程中不同经济学研究方法及其形成的理论观点;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学者把合作社看成企业、一种联盟、一组契约关系三种视角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综合各文献资料,对合作社理论的发展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合作社理论 合作社发展合作社理论渊源久远,对合作社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各种合作思想创立的时候。

但是直到20世纪后期,合作社理论才成为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国际比较来看,国外的合作社研究一直领先于国内,这和国外的合作社发展比较成熟有关。

一、合作社理论的演进在合作社的理论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学派、基督教社会主义学派等。

早期的合作社学派是以美国Sapiro和Nourse这两个人物为代表的。

他们认为,农民通过合作社进入市场,不但改善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提高了其收入,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迫使其它投资者所有企业也不得不提高效率,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市场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因此,合作社扮演了市场竞争标尺(Competitive yardstick)的社会公共品角色,政府应该给予公共政策的支持。

他们的思想在美国1922年通过的Capper-Volstead法案中得到了实现。

1926年的营销合作社法案(Cooperative Marketing Act)和1937年的农业营销协议法案(Agricultural Marketing Agreements act)也体现了他们的思想。

此外,Sapiro和Nourse在合作社如何获得成员的信任和提高合作社的凝聚力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Torgerson,1998)。

在Sapiro和Nourse之后几年,人们对合作社的研究开始由注重外部影响向以解决合作社组织内部问题为重点转移。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评价文献综述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评价文献综述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研究综述1.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的概念界定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2008)指出,“绩效( performance) ”这个名词最初来自于经济领域,主要用经济成果来表示。

所谓绩效评价,指立足于组织长远发展,以提高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为基本目标,以组织功能的实现度、组织运行的有效性和组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基本衡量指标,对组织的运营效果和功能发挥的一种综合性衡量。

因此,可以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评价定义为:立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远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的有效性、组织功能的实现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满意度为基本衡量指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效果和功能发挥的综合性衡量①。

黄祖辉(2013)认为,合作社的效率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合作社的投入产出效率,指合作社在既定的要素资源投入条件下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或者是在一定产出水平下实现最小投入的能力,属于合作社的内部效率;另一方面可视为合作社的外部效率,即合作社在追求内部效率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从而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所贡献的综合效率水平,简言之,合作社的外部效率指合作社对社会总福利的贡献度②。

徐旭初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可以从行为性绩效和产出性绩效两方面加以考察③。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运行是实现组织功能、实现社员满意的前提,而实现组织功能、实现社员满意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运行的目的。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社员共同体和企业的双重属性(黄胜忠等,2008),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至少有两项: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④。

但是作为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一个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要承担一个功能:生态功能,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于投入和产出的界定,现有文献一般是用劳动成本或劳动力数量指标来表示劳动投入,用固定资产或资本总额指标来代表资本投入。

西方农业合作社理论文献综述_刘勇

西方农业合作社理论文献综述_刘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8卷) J OURNA L O F SOUTH C H I NA AGR IC U LTURAL UN I V ERSITY (SOCIAL SC IE N CE ED I T I ON ) N o .42009(V o.l 8)收稿日期:2009-09-04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 十一五 规划项目(07GG 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8J A 790047)作者简介:刘 勇(1966 ),男,四川广汉人,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与法经济学. 转引自王树桐、戎殿新: 世界合作社运动史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112-113页。

西方农业合作社理论文献综述刘 勇(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 要:西方农业合作社的经济学研究以科斯经济学诞生(20世纪60年代)为标志,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分析工具研究农业合作社,即农业合作社的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农业合作社理论:一是以Em e lianoff 和Ph illips 为代表的理论认为,农业合作社是农场的延伸,是独立的农场主的不完全联合;二是以Enke 、H e l m berge 和H oos 为代表的理论把农业合作社视为企业,是投资者所有企业(I O Fs)的变体,合作社的决策主要由经理人员完成。

这个时期的研究不足是只注重纯理论模型的比较研究,忽视了合作社的内部制度研究。

第二阶段以科斯经济学为分析工具,注重对农业合作社内部制度的研究,认为农业合作社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

以博弈论为基础的理论则把农业合作社视为农场主以集体或联合行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 联盟 (coa liti on)。

随着成员异质性问题日益突出, 契约 理论和 联盟 理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是农业合作社理论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研究综述

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研究综述
农 业经 济
农 经 与 技21年 2 第o期(第2 期) 村 济 科 01 第2卷 3 总 6 5
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研究综述
尹 丛 丛 ’范 修 鹏 。 艳 平 0 。 刘
(. 1山东农业 大学 经济 与 管理 学院 , 东 泰 安 2 1 1 ; . 东新泰 市青 云街 道 办事处 , 东 新 泰 山 7 0 8 2山 山
府的“ 收 ” 一变 “ 体 土地所有 权” “ 家土地所 有权 ” 征 这 集 为 国 的
具 体 行 政 行 为 导 致 的 . 直 接 原 因 是 土 地 及 地 上 房 屋 等 不 动 产 其 的 属 性 决 定 了 要 先 通 过 政 府 征 收 这 一 行 政 行 为将 单 位 、 人 合 个 法拥 有 的房 屋 从 “ 人 所 有 权 ” 为 “ 家 所 有 权 ” 私 变 国 。由此 可 见 农 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和地上房屋的征收补偿是 问题的关键 。 拆
属 物 根 据 不 动 产 的 性 质 也 将 被 征 收 。且 征 收 的 主体 同 样 是 国 家 。 由此 可 见 , 村集 体 土 地 上 的房 屋 及 附 属 物 征 收 补 偿 法 律 农 关 系 应 该 是 行 政 法 律 关 系 , 家 和房 屋 的 合 法 拥 有 者 是 这 一 行 国 政 法 律 关 系 当 事人 。
3山东新泰 市委 党校 。 东 新泰 . 山
[ 摘
2 10 ; 7 2 0
2 1 0) 720
要 ] 民 专 业合 作 社是 我 国 劳动 者 在 特 有 国 情 下 的 创 造 , “ 类 农 产 品 的 生 产 经 营 者 或 者 同类 农 业 生产 农 是 同
经 营服 务 的提 供 者 、 用 者 。 利 自愿 联 合 、 主管 理 的 互 助性 经 济组 织 ” 民 。近 几 年 , 民专 业 合 作社 在 我 国发展 迅 速 , 农 出现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文献综述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文献综述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案例研究文献综述--- 李小球一、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背景及研究意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的创新。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改革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和市场经济改革逐步走向成熟,在农村的常规体制之外开始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这些合作组织既促进了农业发展又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还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业部2010 年 12 月 20 日发布消息称,“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到“十一五”末,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35 万家,实有入社农户约 2800 万,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0%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增多。

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生产,提高了农民的效益和增加了农民收入。

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也存在着急需解决的矛盾,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中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要有现代化的标准,因此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败的关键。

研究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理论与实践,其意义主要在于: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和农村人口比重很大的国家,农村合作经济仍处于很不发达的状态,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认识、实践、研究、立法等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农业、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化分工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形式,是降低农业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让农民分享产、加、销各个环节利润、增加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法。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有利于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有效的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活与聚合的作用。同时其在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问 员能力、服务能力、带动农民增收(张晓山,2006)以及向
题方面进行 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合作社不仅能够节约农 产业融合纵深发展等方面更具优势,是农村产业融合的
户交易成本 ,还有助于把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所形成 的 重要载体。我国已有超过一半的合作社提供了产加销一
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农民合作社 (以下简称 低草地的牲畜承载量 ,扭转草地大面积沙化的恶劣局面
“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因其在农业生产 (韩国明、看召本,2O l1),同时畜牧业合作社有助于实现
过程中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特点 ,有着加快 畜牧业的产业化 ,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孟凡新,
乡 业产值及其占比的数据,发现我国渔业产业链还未成熟, 体价 值最 大 化 ,从而 促进 农业 产业 发展 ;扶玉 枝等
以及我 国渔业专业合作社还 处于初 级阶段 (王福林 , (2017)认为应鼓励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增强服务

兴 201 6;王清清,2Ol 6)。
能力 ,比如拥有运输 、加工 等设施 的合作 社可与没 有这些
72
经济剩余保留在农业产业内部 ,增强农业产业 自身积累 体化服务 (张红宇,2018),并拓展到农产品加工、乡村旅 和发展的潜力(黄祖辉、梁巧,2007)。黄季煜等(2010)、 游、农产品电商等领域(汤洪俊等 ,201 7)。已有实践表
黄祖辉等(2 O 1 2)从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出发 ,提出其主要 明,合作社参与农村产业融合不仅有效缓解了自身业态
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保障农产品供给、建设现代农业的重 2O14),特别是鉴于牛奶的特殊性和奶业的“资本与劳动

关于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文献综述r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鍵力量.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乃军,论文重点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性规定、普遍问题、运行机制、治理结构、融资问题,绩效问题及生态效益等方面对国内相关文献进圩了综述:「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治理结构:融资问题:绩效问题:生态效益文/刘亚丽闫述乾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质的规定性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合作原则是合作社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 重要标志。

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合作社的原则,不同的主体有 着不同的解读。

一部分学者认为合作社的本质是互助性的经济组 织。

黄祖辉、S W(2009)提出合作社的本质是自我服务和民主控 制,即满足组织的发展和社员利益的实现以及实行一人一票的民 主管理原则。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社的这种本质规定性正在 发生漂移。

高建中、孟全省(2009)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 联合起来与市场相对垄断主体进行博弈的一种自救行为,是工农 大众与其他弱势群体对抗市场、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苑鹏(2005)提出,虽然合作原则发生了变迁,并且合作原则版本也 多种多样,但合作原则的核心依然是民主管理、按交易额返还盈 余以及资本报酬有限。

邓衡山、王文灿(2014)提出合作社首先是 一种组织,它最基本的特征是“所有者与惠顾者的统一”,这也是 合作社的本质规定。

与其他组织方式相比,合作社的效率更高,它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成员利益的最大化。

任大鹏(2017)把合 作社定义为互助性的经济组织。

但由于合作社的不断分化,它在 事业目的上出现了公益性与营利性两种特性,即对内部成员具有 互助性,对外部则具有营利性。

也有少部分学者更倾向于把合作 社的本质定位为企业性的经济组织。

张晓山(1999)认为合作社 首先是企业,除了追求经济效益,它还遵循公平和民主管理的原 则,是一种不同于一般资本控制或政府控制的合作社企业。

慕永 太(2003)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和其他经营者用资本和劳动 联合组成的具有企业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它主要为农户提供销July2019丨农村金融研究 67售、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对内部成员不具有营利性。

合作社文献综述78

合作社文献综述78

合作社文献综述国外文献:(由于我只搜到了这一篇关于合作社的外文文献,所有我就没有专门做英文的文献综述)Hengshan Deng等(2010)采用2003-2009年我国30个村庄的2轮全国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生,结果表明政府支持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最重要因素,200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也极大刺激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增长。

国内文献: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为了执行生产和管理活动,吸纳和维系成员,取得合法性和制度支持,合作社有必要有一套组织原则来调节参与者的行为,从而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并在制度环境中获得认可和接受。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制度供给(杨荫,2007)。

徐旭初(2005)建立了一个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安排具有解释力的研究框架,分析了浙江省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特征。

合作社的制度边界就在各种生产要素收益回报状态与合作社制度特征状态的均衡点上;合作社的产权安排就是不同利益诉求和要素能力在特定环境中的耦合;合作社治理结构就是不同主体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

马彦丽(2006)也以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分析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约束条件、产生的可能性以及发展空间,预测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制度安排模式。

杨娜曼(2008)认为农业合作社产生于制度变迁,其主要目的是使其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

张满林(2009)采用委托代理、博弈论和治理等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组织结构。

任何一个农业合作组织都必须有一套适当的激励机制才能实现其公共利益。

黄宁静(2006)分析了我国农业合作组织的激励机制,并设计了比较合理的激励机制。

崔思岚(2009)将我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的激励机制分为公共福利激励、经济收入激励和声誉约束激励。

黄胜忠(2008)的研究发现改善治理结构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重要内容。

徐旭初(2005)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是一种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结构。

基于2012-2023年国内合作社文献的梳理与思考

基于2012-2023年国内合作社文献的梳理与思考

基于2012-2023年国内合作社文献的梳理与思考近年来,合作社在我国农村社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合作社作为一种组织形式,通过合作、民主、自治的原则,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对2012-2023年国内合作社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思考。

一、合作社的发展历程1.1 合作社的起源:合作社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最早的合作社可以追溯到英国的“罗彻代尔合作组织”,这是一种通过组织农民进行集体经营的合作形式。

1.2 合作社在我国的发展:合作社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新我国成立初期,政府对农村合作运动进行了大力支持,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合作社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合作社的发展现状2.1 合作社的类型和数量:目前,我国的合作社主要分为生产、服务、销售等不同类型,涵盖了农业、畜牧、渔业等多个领域。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成立合作社360多万家,成员人数超过6亿人。

2.2 合作社的经济效益: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些典型案例表明,合作社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开拓市场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3 合作社的组织建设:在组织建设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对合作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支持,通过推动合作社的规范化运作、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的整体综合实力。

三、合作社的发展趋势3.1 科技与合作社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一代农民的逐渐成长,科技与合作社的融合成为未来的趋势。

通过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提升合作社的管理效率,拓宽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实现农业生产和信息化相结合。

3.2 合作社的多元化发展:未来的发展中,合作社将向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发展,不仅在农业领域有所作为,还将涉足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领域,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裙的整合。

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文献综述

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文献综述

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文献综述作者:李姜燕张冉徐祗坤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9年第08期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农民合作社发展迅速,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高速发展,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城乡统筹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现阶段农民合作社的建设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基于此,参考大量文献,介绍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分析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农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9.23.038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对于新时代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其存在非常重要,政府也非常重视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的问题。

但是,现阶段的农民合作社门槛过低,存在很多的空心合作社。

因此,必须加快农村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彻底解决本质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 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就农户本身来说,合作社存在的意义重大,其除了可以降低农产品的成本,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在市场上的地位。

Lopulisa等[1]认为,农民可以依靠农民合作社来降低自己种植农产品的风险,提升农产品售卖价值。

就国家的层面来说,Yang等[2]认为,农民合作社的存在可以加快农产品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此外,发展农民合作社还可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崔宝玉等[3]指出,农民合作社可以解决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升农民的农产品议价能力,提高农民在市场的地位。

刘俊文[4]指出,农民合作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领农户增收,尤其是对于贫困农户来说,收益更大。

李如春等[5]指出,农民合作社可以提高农民对贫困的认识,激起农民自身的发展意识,有利于精准扶贫。

向红霞等[6]指出,农民合作社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的良性竞争。

王海南等[7]认为,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农业息息相关,可以促进乡村振兴与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

《惠农组织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

《惠农组织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

惠农组织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农村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

Sobczyk W(2014)研究提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保证了当地居民的稳定就业,同时人们特别关注农业旅游业的发展[2]。

GrayAW等(2007)指出,在许多国家,融资难、融资慢等金融问题是阻碍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金融支持对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3]。

Tomashuk I分析了乌克兰农村发展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指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农村发展的决定因素,重点分析了现代农村发展管理中财政经济供给机制的不完善,指出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和民间社会对农村当地的发展存在相互的责任,提出统筹乡村多功能发展,统筹农村居民利益、农村社区利益、地方政府利益、国家利益的组织及法律关系,缓解农村地区财政问题[4]。

Imai K S等(2017)指出,在贫困治理中,实现农村当地发展比实现城市化更加重要,基于跨国数据的研究发现,农村非农业部门在某些情况下也在减少贫穷,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减少乡村贫困的作用不明显,人口的迅速增长或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很可能增加贫穷,应更多提出和完善促进对农村农业和非农业部门发展的政策[5]。

Neumeier S(2012)在研究中强调社会创新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一些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不适合农村发展的现状[6]。

随着农村地区的逐渐发展,传统的发展方式容易存在问题,政府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学者从社会组织、企业等多主体参与的视角思考如何弥补政府的不足。

Chapman R等(2003)认为大多数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农业推广缺乏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而在农业发展中自发形成的许多第三方的农业推广组织对信息传递很灵敏,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第三方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都是有效率的,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公共资金为它们的发展提供资金帮助[7]。

Hunt W等(2014)指出,仅靠政府来为了解决农业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的发展方式是未来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合作社信息的研究综述
姓名: 赵长智
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
班级: 农经112
学号: 113931235
成绩:
指导教师: 丁宇职称:
200 年11 月20 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合作社信息的研究综述
作者:赵长智指导教师:丁宇
摘要:合作社是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基础上,同类农业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建立和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种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关键字:合作社发展状况合作经济政策必然性
合作社的发展
合作社自从 1884年在英国首创以来,经过了160多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了全世界所普遍遵循的发展原则,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农业经济结构都处于不断地调整和整合过程当中,这就为北美及加拿大出现的新一代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兴起与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近年来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截止到2010年年底,合作社数量已经超过了35万家,其中林业专业合作组织 6.4万个,加入业合作组织的农户1846万户,合作经营林地面积 0.205亿hm²[1]。

张晓山等(2002)[2]从农民中介组织的一般性概念出发,研究了各类中介组织的内音。

管理机制的现状和问愈一从理论、实豉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探索了新老中介组织对接问题口冯开文(1990)[3]通过研究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及其整个变迁过程,认为只有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协调配套实施,
才能化解强制性变迁带来的产权低效和“制度失败”,才能逐渐形成制度变迁的最佳格局。

黄祖辉等(2002)[4]通过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结为产品特性因素、生产集群因素、组织成员因素和制度环境因素,并结合实际讨论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

苑鹏(2001)[5]通过对民办、官办以及官民结合等三种农民合作组织类型的分析,讨论了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农民合作组织与国家政府的关系。

杜吟棠、潘劲(2000)[6]通过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具体案例的介绍,提出用国外新一代合作社模式来规范国内涌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是一种更为现实的选择。

国鲁来(2001)[7]通过对四川农民专业协会的调查,提出要推动专业协会组织的发展,就要降低其制度实施成本和服务供给成本。

郭红东和蒋文华(2004)[8]、石敏俊和金少胜(2004)[9]通过实证研究,将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和行为的因素归纳为五个方面:①户主的文化程度;②生产的商品化程度;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销售能力;④政府的支持;⑤区域经济水平。

农村林业合作经济政策的演变及特点
谢建国(2013)[10]发现合作组织的发展有其自身特点,但总的发展轨迹是政策效应的结果。

十个“中央一号”文件直接促进了农村的快速发展,近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速已连续三年超过城市居民。

农村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受农村政策改革直接影响,从兴起到繁荣,从运动到变革,直接受政策影响。

韩宜岑(2013)[11]认为合作社作为人类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市场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因为合作社使那些在经济上的弱者为了生存和适应市场的竞争,在消费领域内建立起来的相互联合的组织。

对于林业合作社的特点,顾京(2002)[12]从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分析入手,把林业股份合作社的特征归纳为四点:①具有法律上的独立财产;②具有自己的组织章程与组织机构;③实行严格的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④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肖雪群等(2008)[13]通过对江西省上高县林业合作社的考察研究,认为林业经济合作社的特征有以下三点:①具有生产集群性;②具有产品市场交易频率高的特性;③具有经营环境优越性。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必然性人们普遍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经营制度的缺陷。

山东省社科院课题组(2000)[14]指出,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家庭承包经营的内在缺陷则逐步显露出来。

比较多的人着眼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来讨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

如李炳坤(2000)[15]提出,从我国农村目前的现状来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最佳选择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更高要求是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最低起点是普遍推行“订单农业”。

也有不少人着眼于中
国加入WTO以及农民面临严峻挑战的农村经济形势,强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如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2002)[16]、张晓山(2000)[17]提出,应通过发展合作经济,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竞争力,在WTO框架和规则内实施对农业和农民的有效支持。

黄祖辉(2000)[18]则从理论上说明了农民合作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在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分散性,建立农业家庭经营制度与农民合作制度相融合的农业制度与组织体系,己是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一个关键。

苑鹏(2003)[19]提出,农业企业化是世纪初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创新的新亮点,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则是农业企业化的有效组织载体。

陈阿兴和岳中刚(2003)[20]则通过分析农产品流通困境及其原因,认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建立高效率的流通合作组织是解决农产品流通困境的有效途径。

小结
本文主要研究了合作社的产生、演变、发展、特点等方面,由于农业具有弱质性、不稳定性,所以农户选择通过合作社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但是中国的合作社发展整体上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这可能与起步较晚有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停留在集中种植、销售初级产品阶段而不同类型合作社还普遍存在组建管理不规范的现象,遵
循国际合作社运动的发展方向,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逐步探索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方法,促进中国合作社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农产品竞争培养坚强可靠的参与竞争主体,通过发展合作社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稳定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第一产业基础,为中国农民问题的逐步解决提供组织化的帮助。

[1]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2010年林业经济运行状况报告[R]中国国家林业局,2011-01-11
[2]张晓山等联接农户与市场中国农民中介组织探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冯开文论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变迁的格局与方向「J」中国农村观
察,1999(3):16一22.
[4]黄祖辉徐旭初冯冠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2(3):13一21.
[5]苑鹏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1 (6):63一73.
[6]杜吟棠潘劲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社的雏形一一京郊专业合作组织案例调查及理论探讨[J〕管理世界,2000(l):161一168.
[7]国鲁来合作社制度及专业协会实践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1(4):36一48.
[8]郭红东蒋文华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因素分析一一基于对浙江省农户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5):10--16.
[9]石敏俊金少胜中国农民需要合作组织吗?一一沿海地区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组织意向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3一27.
[10]谢建国林业合作政策及效应分析——以永安市为例「D」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2013
[11]韩宜岑林农参与林业合作社的意愿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射洪县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2013
[12]〕顾京林业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2,(1): 34一35.
[13]」肖雪群况军萍熊华平郭军才林业经济合作社可行性探讨「J」江西林业科2008,(4):54一56.
[14]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合作制与农业产业化结合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选择「J〕济南市社会主义学报,2000(3):89一94. [15]李炳坤努力提高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J〕上海农村经济,2000(10):10一12.
[16]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借鉴国外合作社经验应对的挑战「J」农业经济导刊,2002(4):3一7.
[17]张晓山中国加入WTO与中国农民的组织化〔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0(1):10一11.
[18]黄祖辉农民合作:必然性,变革态势与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0(8):4一8.
[19]川苑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化的有效载体「J」农村经营管理,2003(5):4一7.
[20]陈阿兴岳中刚试论农产品流通与农民组织化问题[J」农业经济问
题,2003(2):55一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