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高寒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思考
的概念。人们普遍地认 同这样一个结论 ,即青藏高原
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的战略地位无法替代 ,可 以说它 是中国生态最为关键的地 区,是国家生态 安全的制高
点和平衡点 ,而三江源则可 以说是这个制高点和平衡
点的核心 。
维普资讯
三江源地区指长江 、黄河 、澜 沧江源头地 区,位 于青海省西 南部 ,地处 青藏高 原腹地 ,有 “ 中华 水 塔” “ 、 地球之肾” “ 、 生命之源”之称 ,具有 巨大的
1 极地条件下的生物基因库 .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于三江源地域辽 阔 ,地形地貌 复杂 ,生态环境
多样 ,加之高原气候的变化 ,境 内分 布的生物种类丰
湿地 面 积 7 3万 k . 3 m ,河 流 10多 条 ,大 小 湖 泊 8 15 3 ,沼泽 面积 6 6 k 2 64 个 . 万 m ,是我 国和东南 亚水 6
益的驱使 ,大批人涌人三江源 ,到处乱采滥挖 ,大肆
捕杀野生动物 ,更加剧 了三江源生态环境 的恶化。随
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 的破坏 ,水源涵养能力急
20 年第 6 06 期
作 出丰富 、独特的高原地质地貌和景观 ,地处青藏高 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 ,雪山连绵 ,冰川纵横 ,河 网密
■海斟技
重 。有 的物种濒 临灭 绝 ,如普 氏原羚 ,全省 已不足 30只。沙生植被破坏也非常严重 ,大面积 的植被被 0 盗伐用做烧柴 。目前青藏高原受到威胁的生物物种 占
星罗棋布 、野生动物种群繁多 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 近 10 种 ,其 中优 良牧草 7 00 0余种 ,乔灌木 8 余种 ; 0
境 。为保护和修复这一生态防护线 ,保障三江源地 区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结课论文题目:谈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院系:管经学院班级:2016146班学号:201614617姓名:杨文珍三江源论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行政区域设计省内玉树、果洛、海南和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
区域面积占青海省国土总面积的50.4%;人口近71万,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有些山峰海拔甚至高达6000米以上。
这些高耸的高原山峰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极大地改变了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形势,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仅如此,三江源地区还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拦截了西南气流带来的大量水汽而形成充沛降水,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提供了丰富水源,并用此孕育形成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另外,三江源地区气候环境独特,人类活动稀少。
许多地区至今还是无人区,即为吸血古老物种躲避第四纪冰川提供了天然避难所,也为近代一些物种免受人类的毁坏创造了条件,该地区因此成了我国重要的珍稀物种繁衍中心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之一。
由此可见,三江源地区不仅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而且对整个中国及东南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中华大地的生态屏障,是孕育华夏民族的生命之源具体来看,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三江源是中国及东南亚的江河之源三江源地区因其位置独特,海拔高峻,成为全球现代冰川集聚地之一,冰川总面积达1812.74平方千米。
其中,长江源去冰川面积1496.04平方米,澜沧江源区冰川面积124.75平方千米,黄河源曲冰川面积191.95平方千米。
这些冰川年均融水量约17.02×108立方米,是三江源地区干支河的重要补给水源。
三江源地区岁整体海拔很高,但区内地势平坦,水资源储蓄能力较强,有利于河网、水系的形成发育,在三江源地区,仅属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的大小河流就有180条,有大小湖泊16337个之多,总面积达2350.77平方千米,其中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26个。
生态监测及其在“三江源”地区的应用
素有 “ 中华 水 塔 ” 称 , 我 国 面 积 最 大 、 拔 最 高 的 天 之 是 海
然湿 地 , 是 世 界 高 海 拔 地 区 生 物 多 样 性 最 集 中 的 自 也 然保 护 区 。 三江 源 自然 保 护 区是 三 江 源 范 围 内 由 六 个 相 对 完
20 0 8年 9月
生 态 监 测 及 其 在 “ 江 源 ” 区 的应 用 三 地
15 8
生 态 监 测 及 其 在 “ 江 源 " 区 的 应 用 三 地
张 燕
(. 1青海 大学 化 工 学 院 , 海 青 西宁 80 1) 106
摘 要 : 过 介 绍 生 态 监 测 的 定 义 , 测 的类 型 、 容 、 点 和 方 法 , 出建 立 青 海 省 “ 通 监 内 特 提 三
江 源 ” 区 生 态 监 测 系 统 的思 路 及实 施 途 径 。 地
关 键 词 : 态 监 测 三 江 源 生 态 环 境 生
青 海 三 江 源 区 位 于 我 国 西 部 、 藏 高 原 腹 地 、 海 青 青 省南 部 , 长 江 、 河 和 澜 沧 江 的 源 头 汇 水 区 , 面 积 为 黄 总
13 22万 t 外 , 江 源 自然 保 护 区 已 出现 众 多 湖 泊 面 。此 三
积缩小甚至干涸 , 以及 生 物 物 种 分 区 缩 小 、 种 逐 渐 变 物 为 濒 危 物 种 等 生 态 严 重 恶 化 的 迹 象 。 目前 国 家 已将 三 江源生态建设列入“ 十一 五 ” 划 。 规 鉴 于 三 江 源 地 区 生 态 破 坏 的严 峻 现 实 , 必 要 客 有
不同生态系统蒸散发研究进展
刘超,盛超亚,刘俊杰,等.不同生态系统蒸散发研究进展[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7):222-228.生态系统在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出现了明显的退化现象[1],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力下降以及土地生产潜力衰退、土地资源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现象[2,3]。
蒸散发是联系气候、水、热和碳循环的关键生态水文过程,对研究区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极其重要[4,5]。
地球表面每年有60%的降水通过蒸散作用返回到大气中[6],研究蒸散发对天气预报、旱涝监测、水资源和农业管理以及全球变化等领域有重要意义[7]。
蒸散发的研究已出现在多个生态系统中,将生态系统按照形成的原动力和影响力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地、荒漠以及湿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包括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8,9]。
各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承担着重要的作用[10],因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研究蒸散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蒸散发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1802年Dalton [11]基于蒸发面的蒸发速率与影响蒸发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道尔顿蒸发定律;1926年Bowen [12]基于地面能量平衡方程与近地层梯度扩散理论,提出了波文比-能量平衡法;1939年Wilm等[13]借助近地面边界层相似理论,提出空气动力学法的原型;1948年Penman [14]提出潜在蒸散发的概念;1951年Swinbank [15]借助三维风速仪、红外气体分析仪等探头测定有关物理量的脉动值与垂直风速脉动值的协方差来计算该物理量的垂直湍流输送量,提出了涡度相关法的概念;1953年Penman [16]基于潜在蒸散发提出了单个叶片气孔蒸腾计算公式;1954年Jensen 等[17]提出参考作物蒸散发概念;1965年Monteith [18]加入能量平衡和水汽扩散理论所衍生的表面阻抗模型,从而更新了Penman-Monieth公式;1977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明确定义了参考作物蒸发量(ET 0)[19];1979年FAO 基于修正后的ET 0更新了Penman 公式[20];1998年FAO 第56号灌溉和排水文件(FAO-56)使用单一方法计算参考蒸散量(ET 0),提供了基础作物系数表[21];2005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 )环境和水资源研究所参考蒸散标准化任务委员会提供了用于计算天气数据参考蒸散量(ET )的标准化方程以及用于天气数据质量评估和控制的程序[22]。
近年三江源区河流泥沙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0 . 9 7 3
2 0 1 2
l 2 l 3
l 9 4 0
2 0 0 5
4 4 5
2 0 0 6
8 8 . 1
巴 塘河
新寨
2 2 9 8
2 0 0 5 - 2 0 1 2
O 0 8
0 . 1 8 8
2 0 0 6
6 . 2 6 3
1 4 . 7
年来三江源 区水流沙 的变化情况 。三江源 区水流沙站 点分布 见图 1 。
【 关键词 】降水 ;河流泥沙;三江源 ;趋势分析
1前 言
河流 泥沙不仅反 映河 流水土流失 的状况 ,还 是河川径流质量 的 个重要标 志,影响着水 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 。河流泥 沙的大小受降 水 、径流及 流域下垫面条件的制约 。一般 说来,泥沙 的大小与降水 、
出现 年份
年平均输 沙量 ( t )
输 沙量 出现 ( 万t ) 年份
输沙 量 出现 ( 万t ) 年份
多 年 平 均 输 沙 模 数 ( t / k n i )
通 天河
直门达
1 3 7 7 0 4
2 0 0 5 - 2 0 1 2
0 . 7 1 4
三江源 区地 处青藏高原腹地 ,独 特的生态环境造就 了世界上高 海拔地 区独 一无 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 系统,使得在地势高 寒、大气 储水能力甚差 的半干旱气候区 内可 以储 存生命之水 ,加上 高原 大地 形的抬升 ,强化 了三江源 区的局部 降水 ,长江、黄河 、澜沧江 三大 河流得以 同源于此 ,成为 中华水 塔 ”甚至 “ 亚洲水塔 ” 3河流泥沙 变化趋 势分析 3 . 1数 据来源 三江源区站点稀疏且分布 不均多设在出 山口附近 ,本次选取直 门 达、新寨、同仁、上村 4个水文站点 8年 ( 2 o o 5  ̄2 o 1 2年 )的降水 观测数据 。三江源 区泥沙代表站 分析 时, 以 2 o 0 5  ̄2 0 1 2 年输 沙率、 含沙量月平均值与各月 多年平 均值 ( 1 9 5 6  ̄2 o 0 0 年 )比较 , 反 映近
三江源区不同高寒湿地类型的植被特征分析
种 类 组 成 和 结 构 发 生 变异 , 优 势种 、 亚优 势种 发 生演替 , 退 化 湿地的 植物 种类 较 原生 湿地耐 干旱 , 群 落地 上 生物量 相对 降低 , 物 种 多样 性 显 著 增 大 。
关键词 :三 江源 区 ;高寒 湿地 ; 植 被特 征 中 图分类 号 : Q9 4 8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4 —3 2 6 8 ( 2 0 1 3 ) 1 1 —0 1 2 4 —0 5
三江源地区的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解读
三江源地区的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摘要: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三江源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孕育着独一无二大面积的高寒湿地、高寒荒漠、高寒干草原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三江源地区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的分析,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两江一河”源地的保护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江源,草原,森林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属于海拔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湿地生态系统星罗棋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之称,被誉为“中华水塔”。
青藏高原孕育了独特的植物区系和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被誉为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江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
因此,三江源地区的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对三江源保护区的建设、三江源流域的生态安全有着及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1.三江源的自然地理概况1.1.地理位置与区域范围三江源系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青海省南部,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24′~102°23′,北纬31°39′~36°16′之间,区域面积31.8万km2[1],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2]。
行政区域辖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玛沁、达日、甘德、久治、班玛六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囊谦、玉树六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同德两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河南两县,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多乡,共16县1乡(图1)。
图1 三江源地区示意图1.2.植被三江源区热量和水分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植被的水平带谱和垂直带谱均十分明显,植被空间分布呈明显的高原地带性规律,自东而西(自低而高)依次为山地森林、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沼泽植被和垫状植被则主要镶嵌于高寒草甸和高寒荒漠之间。
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
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引言:三江源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三大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的水塔”。
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水资源也受到持续威胁。
本文将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水资源保护对策。
一、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 雨量和气温变化根据长期气象观测数据显示,三江源地区降雨模式出现了变化。
降雨量总体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降雨过程更为集中,导致水文过程出现异常。
同时,气温也呈现年均上升的趋势,这可能加剧了冰川融化和冻土退化的问题。
2. 水资源情况三江源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水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快速增长导致水资源供需失衡。
此外,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也对水资源产生了负面影响。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江源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拥有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动物。
然而,过度放牧、非法砍伐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
部分物种数量锐减,甚至已经灭绝,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
二、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1. 加强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鼓励居民、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2. 建立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全面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包括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制定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政策法规,加强对重点水域的监管和保护。
此外,加强对水资源的跨界合作与管理,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有效协调。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力度,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在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等各个领域推行节水措施,减少浪费。
改善农田灌溉方式,推广节水农业技术,优化工业用水结构,提高利用效率。
4. 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强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docx高原湿地一一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理解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分析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来自哪里。
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L_jTt_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描述的是哪里吗?三江源地区大家都非常棒!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三江源地区。
二、新课学习一江河的源地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青海省南部2.范围:长江源区、黄河源XX、澜沧江源区的总称3.“中华XX: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XX?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匀来源于这里。
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XX。
拓展延伸:三江三江平原中的三江:黑龙江、乌苏XX、松花江三江源中的三江:长江、黄河、澜沧XX并流中的三江:长江、澜沧江、怒江4.三江源地区的水源这里降水并不丰富,为什么有这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呢?;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聚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水热变化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萎缩退化等。近年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
动加 剧 ,三 江源 地 区的 高原湿 地 发 生 了明显 变化 ,湿
图 3为 16 ~0 9 9 120 年三江源地 区平均年降水量 的 变化 曲线。可以看出 ,年降水量呈现 出增多趋势 ,其 气候倾 向率为 8 4 m la . m / 。从单季 降水变化倾 向率 3 O 看 ,气候倾 向率在 0 9 4 7 m la 间 ,年和 四季 . —. m / 之 5 3 O 均在增加 ,其 中冬 、春季 降水 量增 幅最 明显 ,通过 0 0 显著性水平检验。从 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来看 .1 0 ( 1 ,年 、冬春季 2 世纪 7 年代~ 1 表 ) O 0 2 世纪初较 2 0 世纪 6 年代均呈增加趋势 ,2 世纪降水量增加趋势 O 1
黄 河和澜 沧江 中下 游地 区生态 与环 境带来 不利 影 响 。
由于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总体上呈现出气温升高 、降
水增 加 的变 化 趋势 ,加之 三 江源 地 区生 态 保 护 与建 设
图 1 三江源地 区气象 台站地理分布
雷暴 的月变化分布亦为单峰型 ,峰值出现在 7月 ,为
青滴科技
21 年第 5 01 期
水热变化对三江源地 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马 艳
( 青海省都兰县气象局 ,青海
摘
都兰
8 60) 10 1
要 :本文总结 了有关水热变化对三江源地 区生态环境影 响的研究进展 ,阐述 了水 热变 化对 三江源地 区植被 、湿
地和土壤侵蚀 的影响 ,并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提 出三江源地 区应对水热变化的对策 。 关键词 :水热变化 ;生态环境 ;三江源地 区
16 91
地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由于环境污染、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原因,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出现了减少现象。同时,由于生态系统遭 到破坏,生态平衡也受到了影响。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结词
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详细描述
气候变化导致三江源地区的气候异常,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直接影响了 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破坏。同时,气候变化还导致了冰川退缩、 冻土消融等现象,进而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分布。
01
02
03
04
三江源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如水资源、草地资源、野
生动植物资源等。
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产业结构 单一,发展水平较低。
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改善。
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 安全屏障,具有特殊的生态地
位和价值。
03
三江源地区的湿地资源
三江源地区湿地的类型与分布
湿地特点
湿地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具有 生态功能、生产功能、调节功能 和栖息功能,对环境变化和气候 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
地理高原湿地的分布与类型
分布
地理高原湿地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 原、云贵高原和蒙新高原等地区。
类型
地理高原湿地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湖 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类型 。
地理高原湿地的生态环境与保护意义
地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 区
汇报人: 2023-11-25
目录
• 地理高原湿地概述 • 三江源地区概述 • 三江源地区的湿地资源 •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挑战 •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 三江源地区的案例研究
三江源生态现状分析
一
、
四 季及 年 平 均 气 温普 遍 升 高 。年 平均 气温 的升 幅 , 自南 向北 、 由西 向 曾 经 水 草 丰 美 , 狐 狸 、 、 羊 等野 生动 物 以及 众 多 鸟 类 的 乐 园 , 是 狼 黄 东 、 海拔 高度 的 降低 而增 大 。三 江源 地 区 的 各组 成 单 元 一 黄 河 源 时至今 日, 随 它们数量锐减 , 很多甚至 已经绝迹。源年平均气温上升的速率分别为每 1 O年 03 .2摄 氏度度、 .4摄 氏度和 O2 02 .8摄 氏度。其中 , 黄河源区是整个 三江源地区气温升 幅最 大的区域 , 中以青海省黄南藏族 自治州泽 其 库县增幅最 大, 其温度上升的速率达到每 1 0 2 0年 . 摄氏宦。三江源地 4 区年 平 均 气 温 的升 高 , 由 全 球 气候 暖 干 化 的 自然 因素 为 主 、 类 是 人 活动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 室效应加剧的原 因为辅造成的。 2 冰 川 退缩 、 地退 化 、 地 荒漠 化现 象严 重 。 川 水 是 三 江 源 、 湿 土 冰 地 区的 主 要 补 给 水 源 , 冰川在 急剧退 化 , 1 9 1 9 但 仅 9 3— 9 5年两 年 因表 面减 薄和 末端退缩 , 导 致 冰 川 下 流 水 量 减 少 7亿 立 方 以 上 , 后 情 就 其 况还在 发展 。冻土也在继续退化, 现在比九十年代减少了 1 成约 1 6万
青海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青海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摘要介绍了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其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未来治理保护对策,以期促进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
关键词生态环境;现状;恶化原因;治理对策;青海三江源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
这里作为全球大江大河、冰川、雪山及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功能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和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了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寒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随着人口增加和人类生产经营活动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进程加速,草地大面积退化、沙化,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破坏更加严重,水源涵养功能急剧减退。
1 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1.1 草地退化和沙漠化程度日益严重据统计,青海省玉树、果洛两州目前中度以上退化草地1 000万公顷,占区域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4%;沙化面积达253.33万公顷;荒漠化平均增加速度由20世纪70~80年代的4%增至90年代的20%。
1.2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年平均输沙量分别达到8 800万吨和1 300万吨。
1.3 源头水量逐年减少20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年平均流量分别减少了27%、24%和13%,黄河上游连续7年出现枯水期,1997年源头首次出现断流。
1.4 草原鼠害严重目前,最严重的地区已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0%以上,鼠害使本已十分脆弱的高原高寒自然生态面临毁灭的边缘。
2 三江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关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无论是法学学者还是其他自然学科学者均曾做过大量调查、研究,并得出较多理论成果。
但是,综合各家学说及理论成果,其恶化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历史成因,二是自然条件客观原因,三是人为因素。
人教版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1)展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图(2)三江源是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江河的源地——中华水塔(1)出示三江水源量图,引导学生分析:(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追问:为什么三江源地区降水不丰富,却能成为“中华水塔”呢?(3)分析三江源的水源来源:(4)出示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3.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1)合作探究一.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区状况。
阅读下图,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并就下面的对话发表你的看法。
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
(2)合作探究二.追溯河源的过程中,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1952年和1978年两次科学考察活动确定的黄河源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补充:①因为支流众多,找长度最长的、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在源头区,遇到图片所示的沼泽地,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很困难;②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了比较困难。
(3)合作探究三.阅读下表,根据黄河源头科学考察资料,你认为哪条源流是黄河源头,并说明理由。
展示三江源地区各种珍惜动物。
2.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3.播放视频《三江源生态变化》引导学生观看并总结。
4.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原因是什么?追问:还有什么问题?5.归纳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展示相应的图:2.图中认识三江源。
3.观看视频,说一说4.说一说冰川消融、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等。
5.归纳整理:自然原因—全球变暖,冰川萎缩,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水源补给。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
6.合作探讨:建设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休牧育草;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7.合作探究:6.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三江源地区?7.问题探究——拓展应用(1)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2)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1.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像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河流下游输水。
青海三江源区湿地类型与退化修复措施浅议
海 : 海 三 江 源 区 湿 地 类 型 与 退 化 修 复 措 施 浅 议 青
减 少 、 流 断 流 的 区域 和 时 间增 多 、 泽 湿 地 萎 缩 河 沼
途 径
退 化等 , 成湿 地退 化 的原 因主要 分 为 自然环 境 因 造 素 和人为 因素 。
节性 冻土 层 , 土壤 多 泥炭层 或潜 育层 。由于 冻融 作
用形成 半 圆型 的冻 涨草 丘 , 间洼地 常积水 。 丘
青海的沼泽型湿地常以沼泽化草甸形式存在 ,
其 次是 分 布 面 积并 不 大 的 圆囊 苔 草 沼 泽 和芦 苇 沼
① 湖泊型湿地是 以湖泊 为主体形成的湿地类 型, 以黄河源头 区的扎陵湖 、 鄂陵湖及星宿海的小 湖泊 为典型代表。其分布特征是以湖泊或浅塘为 中心 , 沿湖滨边缘 的环带状分布 , 常伴有沉水或挺
关 键词 : 湿地 类型 ; 江源 ; 三 退化 ; 护 保
中图分 类号 :7 9 文 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0 11 1 (0 0 0 —0 40 ¥5 . 9 10 —7 4 2 1 )20 5 —3 三江 源地 区指长 江 、 黄河 、 沧江 源头 地 区 , 澜 位 水 植物 群落 生长 。
收 稿 日期 :0 9 1- 5 20 — 1 1
・-- — —
泽化草甸 , 全省面积在 10 m 以上的沼泽化草甸 0 h
湿地 总面积 为 2 8 h 。 7 m2 41 3 湿地 退化 的原 因
湿地退化的主要特征是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积
5 —— 4 - - —
第2 期
王
2 1 年 00
辽 宁
林 业 科 技
2 O 01
№ 2
第2 期
浅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资源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湿地。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本文旨在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进行浅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对策以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现状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该地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湿地、无污染的湿地草甸、大面积的湿地和森林植被等。
然而,长期以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随着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被过度开发。
这不仅导致湿地退化和水位下降,还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水污染问题:农业和工业活动导致了大量的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进入水体,引发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不仅危害了水生生物的生存,也对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3.生态失衡: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和过度开发等人为活动导致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失衡。
土地退化、草原退化和野生动物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三、存在问题在分析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后,可以看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由于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许多物种已经濒临灭绝。
3.水资源短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水资源有限,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四、对策为了解决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1.加强保护意识:加强公众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知,提高保护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据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3. 了解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4. 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与发展。
四、教学策略本课时将“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以“问题解决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料。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三江之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
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学习目标,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讲授新课一、江河的源地[活动]教师展示三江源地区地形图;并结合先导片,学生回答问题:三江源中的三江指的是哪三江?指名学生回答:长江、黄河、澜沧江,教师强调在境外澜沧江又叫做湄公河。
[活动]教师出示材料及三江源地区地形图: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000米—50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学生齐读材料,并结合三江源地区地形图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美誉?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青海省南部,有“中华水塔”的美誉。
教师归纳总结: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结合地形图可以看出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3000米—5000米,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因此三江源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提问:想一想: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是什么?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
三江源区湿地保护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第3 0卷第 5 期
20 0 7年 1 0月
内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林业调查设计
I n rMo g l o e t n e t ai n a d D sg n e n oi F r sr I v si t n e in a y g o
v 13 N . o. 0. o 5 O tb r2 0 co e. 0 7
文 章 编 号 :0 6— 9 3 20 )5— 0 4— 2 10 6 9 (0 7 0 0 1 0
三江源 区湿地保护现状与可持 续发 展
周 国荣 斗格 加 ,
( . 海省黄南州麦秀林场 , 1青 黄南 8 10 ;. 13 0 2 青海 省黄南州南县宁木特林场 , 县 8 10 ) 南 1 50
作者简介 : 国荣 ( 9 9一) 男 , 周 16 , 山东省 泰安市人 , 工程师
维普资讯
摘 要 : 文章阐述了青海省三江源区湿地资源现状 、 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 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 词 : 三江源 ; 湿地; 现状; 保护措施
中 图分类 号 : 7 . X1 14
文 献标 识码 : B
1 引言
余条 ; 大小湖泊 150余个 , 60 其中在仅有 10多 k 0 m 的星宿海就有 20 60多个湖泊 ; 冰川总面积 10 k 40 m
3 2 水 土流 失 日趋严 重 . 三 江源 区是全 国最严 重 的 土壤风 蚀 、 蚀 、 水 冻融
地区之一 , 受危害面积达 17 0 5万 h 占三江源 区 m, 总面积的 3 %。其中极强度 、 4 强度和中度侵蚀 面积
达 69万 h 5 m 。黄 河 流 域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为 74万 5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具有独特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高寒草地的生物量和草畜平衡是维持该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该区域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的生物量时空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异性。
调查数据显示,春季是该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最高的季节,主要是因为春季是草地生长的关键期。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寒草地生物量逐渐减少,主要是受到夏季降水量的影响。
秋季,随着降温,高寒草地生物量再次增加,但不及春季的水平。
冬季,高寒草地生物量进一步减少,主要是因为低温和冻结条件下,植物生长活动受到限制。
其次,草畜平衡是指草地生物量与牲畜数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三江源地区的草畜平衡相对较好,主要得益于良好的草地管理和畜牧业发展政策。
根据调查数据,三江源地区的草地生物量基本能够满足牲畜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然而,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加和过度放牧的现象,草地生物量逐渐下降,导致草畜平衡失调。
因此,科学合理的草地管理和监管措施是维持草畜平衡的关键。
最后,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气候是影响高寒草地的关键因素。
降水量和温度是影响草地生物量的主要气候要素。
其次,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对草地生物量和植被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草地土壤的湿度和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产力。
此外,过度放牧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也会对高寒草地的生物量和草畜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
对于维护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该地区的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变化规律,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综合以上讨论可知,在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草地管理和畜牧业发展政策使得草地生物量能够满足牲畜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貌特征及在冻土区工程模拟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高寒湿地水热过程常与冻土层的冻融过程结合研 究, 包括高寒草甸覆被变化和气温升高对土壤水 热变化的影响、植被对水热变化的响应等。杨梅 学等[ 9] 基于全球能量水分循环 ∀ ∀ ∀ 青藏高原亚洲 季风试验取得的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资料, 分析了 藏北高原土壤水热分布特征和冻融过程在季节转 换中的作用, 认为 5~ 7 个月的冻结过程有利于维 持土壤水分, 土壤冻融过程在高原季节转换中发 挥重要作用。由于浅层土壤水热变化对外界干扰 十分敏感并对表层植 被生长与演替 具有重要作 用, 王俊峰等[ 10] 采用 O T Cs 被动升温系统对青藏 高原沼泽草甸生态系统 分别进行 3~ 5 # 、1~ 2 # 升温处理, 研究了下垫面浅层土壤水热变化特 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认为近地表气温增温产生 的后果包括: ∃ 浅层土壤持续冻结期显著缩短而 融化期显著延长; % 表层土壤蒸发速度和植被蒸 腾速率增加, 从而影响植被生长; & 加速寒区有机 质的分解速率、降低土壤碳库稳定性, 促使青藏高 原气候进一步暖干化; ∋物种减少甚至消失, 严重 威胁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刘光生等[ 11] 在高寒湿地广泛发育的风火山地区研究了植被覆 盖变化对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水热过程的影响, 结 果表明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水分分布对植被覆盖 变化响应强烈; ( 浅层土壤冻结和融化对植被覆 盖度的响应程度较强; )土壤冻融的相变水量对 植被覆盖度变化响应明显, 植被覆盖度降低, 土壤 冻结和融化相变水量增大。 2. 2 高寒湿地水文过程的生态效应 2. 2. 1 高寒湿地 C 元素循环系统研究
第 28 卷第 11 期
孙向民等: 三江源区高寒湿地生态水文 过程研究进展
∗ 23 ∗
特征。高俊琴等[ 14] 研究了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 活性有机碳垂直分布、受水分梯度影响、表层土壤 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等。 2. 2. 2 湿地退化机制及动态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不仅影响大气 环流和生态系统分布, 且其脆弱、敏感的生态系统 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 的意义。蔡迪花等[ 15] 对玛曲湿地近 20 a L andsat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了分析, 认为气候暖干化 为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加剧了此过程。 王根绪等[ 16] 分析了近 40 a 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及 若尔盖等地典型高寒湿地系统动态变化特征及其 区域差异, 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湿地退化 具有普遍性, 湿地面积萎缩 10% 以上; 长江源区 的沼泽湿地退化最严重, 退缩幅度 29% , 黄河源 区和若尔盖地区湿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的破碎化 和岛屿化程度显著加剧; 湿地系统变化与区域气 温显著升高有关, 高寒湿地退化是导致其流域径 流持续递减的主要因素之一。X u X K 等[ 17] 利用 经验正交函数及相关原理对叶面积指数( L AI) 卫 星图像进行解译, 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 上使青藏高原植被增加, 但增温亦致使青藏高原 北部降雨减少将导致植被退化, 而高原南部气候 将更加湿润。Xu W X 等[ 18] 利用卫星观测的归一 化植被指数( NDVI) 与基于站测的地表气温异常 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植被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 及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认为春末夏初植被 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强烈。在高寒沼泽湿地广泛 分布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 杨兆平等[ 19] 统计了 高寒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 探讨了多年 冻土退化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表 明: 多年冻土退化过程中物种组成在属和物种丰 富度上呈降低趋势, 湿、中生植物逐渐被中生和旱 生植物替代;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将导致高寒 草地生态系统的物种 多样性和初级 生产力的降 低, 影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物种多样性 与初级生产力具有密切的抛物线型关系。由于多 年冻土区高寒湿地植被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 关系对植被演替机制非常关键, 陈生云等[ 20] 经研 究初步认为: 集中分布在 0~ 10 cm 的地下生物量 对总生物量 的贡献率最大; 土壤盐 分、土壤含水 量、空气温度是对总生物量影响最大的 3 个因子; 土壤温度同生物量存在负相关关系。伴随多年冻 土退化, 活动层表层土壤温度明显升高、含水量逐 渐降低、土壤盐分不断增加使高寒草地植被类型 出现由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至高寒草原的逆
第28 卷第11 期 2 01 0 年1 1 月
文章编号: 1000 7709( 2010) 11 0021 05
水电能源科学 Wat er Resources and Po wer
V ol. 28 N o. 11 No v. 2 0 1 0
三江源区高寒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孙向民1, 2 王根绪1 刘光生1
高寒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未来需关注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供借鉴。
关键词: 生态水文过程; 三江源区; 高寒湿地; 沼泽化草甸; 全球气 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 P343; Q178
文献标志码: A
1 问题的提出
素有 世界水塔 之称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 拔最高、面积最大、形成最晚的高原, 平均海拔高 度在 4 000 m 以上, 是自然环境受人类活动干扰 最少的区域之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 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和最为重要的 水源涵养区, 河流密布, 湖泊、沼泽众多, 雪山冰川 广布,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 中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面积 7. 33 ! 104 km2, 占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 24% , 包括河流湿 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和雪山冰川等 类型。基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 核心区 18 个, 面积 31 218 km2 , 占自然保护区总 面积的 20. 5% , 而主体功能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的核心区占核心区个数的 42% 、面积的 54% , 主 要分布于源头汇水区和高原湖泊周边。核心区的 扎陵湖和鄂陵湖已被国际湿地组织正式批准为国 际重要湿地。高寒湿地广泛分布于三江源的高山 和高原地区, 作为水生生态和陆地生态系统间的 过渡系统具有生态蓄水、水源补给、气候调节和保 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尤其是丰富的 生物多样性和巨大的 涵养水源与水 资源调蓄作 用, 对青藏高原及全国的生态安全均具有重要影 响。然而,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普遍存 在退化现象。作为我国冰冻圈极其重要的组成部
2 三江源地区高寒湿地生态水文过 程及其生态效应
我国关于三江源区高寒湿地的研究较薄弱, 对三江源湿地的生态水文过程始于 20 世纪 90 年 代末, 杨永兴[ 1] 基于 1996~ 1998 年的野外考察资
收稿日期: 2010 07 09, 修回日期: 2010 09 10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基金资助项目(2007CB41150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0730634, 90511003) 作者简介: 孙向民( 1985 ) , 男,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寒区生态水文过程, E mail: sunxm19@ g mail. com 通讯作者: 王根绪( 1965 ) , 男, 研究员、博导, 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学, E mail: w ang gx @ imde. ac. cn
( 1. 中 水国科 利学院 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成都 四川 610041; 2.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 , 北京 100049)
摘要: 结合三江源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循 环和生态过程的特点, 探讨了三江源区高寒湿 地水文循 环过
程、土壤水热过程、碳循环系统、高寒湿地的退化机制、湿地资源的保护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并分析了三江源区
高寒湿地水文循环研究在长江源区沼泽化草 甸分布较典型的北麓河风火山流域内较为集中。 李太兵等[ 2] 基于高寒沼泽湿地小流域水文过程特 征多年的观测资料, 探讨了气温、地温、降水、土壤 水分与径流的响应关系, 认为多年冻土区降水大 部分冻结于土壤中或用于补充土壤水分的亏缺而 不直接产流。元寿等[ 3] 观测天然降水与人工模 拟降水在相同坡度不同植被覆盖下的产流产沙效 应, 认为降雪融水的产流量最大, 产沙量最小。柴 雯等[ 4] 认为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明显存在较长 的滞后现象, 较高的植被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物 理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促进降水入渗。李 春杰等[ 5] 选取沼泽化草甸典型样地进行人工降雨 截留试验, 分析了截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由于受到高寒地区典型的冻土冻融过程、气 候特征、冰川活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 素的影响, 三江源区高寒湿地的水文循环过程、冻 土区土壤水热变化和水分行为均具有明显不同于 其他地区的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 研究不同退 化覆盖度和典型植被类型中的水文过程及其影响 因素。 2. 1. 1 高寒湿地水文循环过程研究
张法伟等[ 6] 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湿地地表能 量分配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及非生物因素对其影 响, 认为潜热通量是地表有效能量的主要消耗部 分, 净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呈明显的单峰式变化, 降雨能显著降低能量通量的各分量。赵静等[ 7] 进 行了三江源区蒸发量遥感估算, 构建了三江源区 蒸发量估算模型, 研究表明: 三江源蒸发量呈增加 趋势, 但各区域蒸发量存在差异化; 蒸发量受温度 和降水量影响较大; 蒸发量增大是三江源区湖泊 萎缩和湿地退化的主要因素。段德玉等[ 8] 利用稳 定 H 、O 同位素定量区分三江源区主要植物物种 的水分来源, 并利用二项或三项分隔线性混合模 型分析了植物躯干、降雨、产流和土壤水等不同水 分的同位素特征, 获得了主要植被不同水分来源 所占的比例及其变化规律。 2. 1. 2 高寒湿地土壤水热过程研究进展
分, 三江源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 面 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冰冻圈萎缩的压力, 江河 源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备受关注。国家从 2004~ 2010 年投资 75 亿元用于三江源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 主要涉及退耕还草、重点 湿地保护、黑土滩治理和生态移民、鼠害综合治理 等。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 联合 UNESCO IHE 水教育学院和圣地亚哥州立大学( SDSU) 于 2010 年开始共同实施一项针对高寒湿地的 保护湿地 蓝天 研究计划。可见, 高寒湿地作为三江源自然 保护区的主要生态类型和核心区面积最大的分布 类型, 同时由于其具有重要的江河源区水源涵养 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重要作用及其巨大的水热效 应和有机碳库功能, 在地区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 研究中占有特殊和重要的地位, 因此三江源区高 寒湿地已开始被广泛关注, 有利于科学认识三江 源地区的气候与环境变化。鉴此, 本文论述了气 候变化对源区高寒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影响, 并提 出适应气候变化和加强三江源区高寒湿地保护与 发展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