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课程方案与编制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幼儿园课程组织包括编制幼儿园课程内容、制订幼儿园教育计划、选择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式三个层面的工作内容。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内容的编制是指对课程内容进行组合,形成一定结构的工作,其目的是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系统化。
这里所说知识经验的系统化并不是指幼儿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而是指随着幼儿的认知结构的发展,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与外界不断相互作用,致使自己的知识经验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松散到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
课程内容的编制过程实际上就是遵循幼儿自身的这种知识经验系统化的“内在大纲”构建“教育大纲”的过程。
不同的课程内容编制方式背后隐含着不同的课程理念,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不同的倾向。
幼儿园所采用的编制课程内容的方式目前一般有三种:1.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以科目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编制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有利于幼儿获得系统的知识,但由于科目分化容易造成忽视各科目间的联系以及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忽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
过去,我国幼儿园课程普遍采用分学科(如:语言、数学、常识、音乐、美术、体育等)组织的方式,当前,则有大量的幼儿园采用分领域(如: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等)组织的方式。
对课程内容分学科组织和分领域组织都属于分科目组织的方式。
2.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有两个义项:其一是指各种课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课程;其二是指轮形课程,即以生活中的主题为轴心(中心、核心)设计的课程。
我们这里是指后者。
核心课程又称生活中心课程或单元课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幼儿的学习有一个中心,所有学习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中心来进行,这个中心即“核心”。
在幼儿园,核心课程通常是从幼儿能接触到的自然、社会现象中,选取其中的重要课题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其他科目则环绕它与之搭配。
“主题综合课程”即是如此。
核心课程有利于幼儿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但不利于幼儿掌握系统的知识。
幼儿园课程策划及实施方案
幼儿园课程策划及实施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幼儿园课程策划及实施方案,以帮助幼儿园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课程。
通过该方案,幼儿园能够提供有趣、富有挑战性和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
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全面的、有组织的课程,以满足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
通过课程的实施,幼儿园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索能力、创造力和社交技能。
3. 课程内容3.1 幼儿园课程的核心领域- 语言和沟通能力:通过故事时间、语言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 数学和逻辑思维:通过数学游戏、拼图和逻辑思维训练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 科学探索: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和能力。
- 艺术和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和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和创造力。
- 社交和情感发展:通过角色扮演、合作游戏和情感教育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
3.2 课程安排- 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活动,如故事时间和语言游戏。
- 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数学和逻辑思维的训练活动,如数学游戏和拼图。
- 每月安排一次科学探索活动,如实验和观察。
- 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艺术和创造力的培养活动,如绘画和手工制作。
- 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社交和情感发展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和合作游戏。
4. 课程评估为了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幼儿的进步,需要进行定期的课程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与家长的沟通来进行。
评估结果将用于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
5. 参与者角色- 幼儿园教师:负责具体的课程实施和评估工作。
- 幼儿园管理者:提供支持和资源,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 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与教师进行沟通和合作。
6. 实施计划- 制定详细的课程表,包括每天的课程安排和活动内容。
- 提供所需的教育资源和材料,确保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基本知识体系:一、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一)目标模式目标模式即: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它以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其基本立足点,反对“形式训练说”严重脱离社会与儿童实际生活的倾向,确定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就这一价值定位而言,是基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工具主义知识观。
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过程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问题解决的正是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这四个问题。
泰勒建立的目标模式被不断的修正和改造。
惠勒对泰勒模式的课程编制程序的排列方式予以改造,将直线型的目标模式改为圆环型的目标模式,即确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选择学习内容——组织、统合学习经验与内容——评价——调整目标、确定新一轮目标。
目标模式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设置课程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编制课程,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也正是目标模式的这种特征,会使依据目标模式编制的幼儿园课程由此而产生很多弊病:1、课程目标是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学习规律以及他们的兴趣和需要还认识甚少,特别是儿童富有创造性的行为在更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预知性。
2、课程目标以儿童行为来确定,课程就会自然地强调那些可以用儿童行为明确识别的方面,而忽略那些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
3、按行为目标的方式确定课程目标,使课程目标被分解成了各个独立的部分,这种将儿童的学习经验分割成“碎片”的做法,强调的是通过训练而达成预期的目标,这与学龄前儿童从其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整体的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讲义)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全文1749字)古德莱德说:“课程探究必须返回到基础,对于研究而言没有比任何东西能比人们实践或做些什么、好或坏、对或错更为基础的了。
”(一)幼儿园课程编制的一般要求1.幼儿园课程的准备要充分当前,国家课程倡导综合、整体的指向,不倡导过多开发与编制课程,正因为如此,就更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譬如,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现状的准备,课程建设方案的准备、课程建设队伍的准备及其相关资源的准备。
其中,幼儿园教师难以实现,我们如何克服?系统支持相关教师充分参与与实施。
2.幼儿园课程目标与价值观要明确幼儿园课程首要目标就是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与提升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如何通过价值澄清的方式,对学前儿童做好正向价值观教育,又能够通过事实、事件、故事、情境、冲突、问题解决等,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让学前儿童从学会理解、认识、判断、选择,学会调适、控制与适宜性表达等等。
3.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要新颖与实用幼儿园情感教育课程,不再只是空讲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与时俱进关注到学前儿童的情感与心理、生命与价值教育的需求、解决其存在的情绪情感问题、指导其情感能力与素养提升等。
关注3~6岁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关键问题、关键能力进行具体有针对性的整体思考。
4.幼儿园情感课程评价注重目标实现与学前儿童真实情感体验幼儿园情感课程评价与一般的课程相比,更要注重学前儿童的真实情感体验、感受、思考与行动。
对关于情感与价值行为的知识、态度、能力、价值观方面要全面整体考虑。
(二)幼儿园课程开发、实施与完善幼儿园情感课程实施需要时间、地点、人、环境、资源等重要元素,做好人力与物力的统筹安排。
同时,也要根据新时期、新问题做好幼儿园课程的改进与不断修订与完善,譬如,目标的调整、内容的补充、过程的改组与变革,方法与手段的改进与优化,评价的反思与完善等等,全面思考幼儿园情感课程建设的所有环节,根据学前儿童发展的新境遇,做好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实践。
幼儿园优秀课程设计及完整实施方案
幼儿园优秀课程设计及完整实施方案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设计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个体差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通过多元化、整合性的课程活动,促进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身体发展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增强儿童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包含以下五大领域:1.健康领域:通过体育游戏、健康知识学习等活动,培养儿童的身体素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语言领域:通过故事、儿歌、绘本阅读等活动,发展儿童的听说能力,激发语言表达欲望。
3.社会领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增进对社会的认识。
4.科学领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等活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科学思维。
5.艺术领域: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活动,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课程实施方案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的教育资源,如绘本、教具、多媒体设备等,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3.教学组织: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集体教学、小组活动、个别指导等。
4.家园共育:加强家园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促进儿童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良好过渡。
五、课程评1.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儿童在课程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情况。
2.作品展示:定期举办儿童作品展示活动,展示他们在艺术、手工等领域的创作成果。
3.家长反馈:通过家长会、家长问卷等方式,收集家长对课程实施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六、总结与展望本课程设计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小结:
尽管课程内容的这些不同取向对课程内容的关 注点各不相同,甚至存在着冲突,但是,在课程编 制中可以相互可以相互兼容,取长补短,根据课程 编制者的教育价值观,在学科知识,学习活动和学 习经验之间取得平衡。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会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有 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一)课程内容即教材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必 须:
主题活动“春天”的目标可以表述为:愿意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表现春天;
故事“警察叔叔”的目标可以表述为:想象表现警察巡 逻的情景。
以上均为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法,没有作出预期结果的 表述,而是做好了让幼儿各自表现个性差异的期待。这 种表述 ,必然将教师导向对活动过程的关注。
二、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1、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顺序 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
织课程内容;——“分科教育” 心理顺序 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
容。——“综合教育” 按逻辑顺序或心理顺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各有其长处和弱 点,使两者取长补短,以达到和谐的统一是幼儿园课程内容 组织的一种发展趋向。
2、目标模式受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批评过去的目标叙述太模糊、不明确,提倡开发能明确 叙述的目标,体现出目标—手段、效率—控制、预期— 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技术机制。
3、目标模式把课程目标按其不同的心理领域、不同水平, 作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形成一个意义明确、层次分明的目 标体系,以引领课程设计与教学,测量预定的行为是否达到, 并由此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成效,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2)能初步了解并辨别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不同风格 音乐的基本性质; (3)喜欢倾听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能大胆地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嗓音、动作等)来表达;
幼儿园课程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实践二:区域活动的课程编制
总结词
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自我发展为核心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
详细描述
区域活动课程编制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如语言区、科学区、艺术 区、数学区等,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资源。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给予适 当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个性化发展。
评价课程效果
评价目的
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内容的选 择和组织是否合理、教师的教学效果 等方面。
评价方法
评价结果反馈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家长和 管理人员,以便于对课程进行改进和 完善,提高幼儿园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法、问卷 调查法、测试法等,全面了解幼儿的 发展状况和课程实施情况。
04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实践与案例
实践一:主题活动的课程编制
总结词
主题活动是一种以某一主题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的方式,有助于幼儿深入了解主题, 培养其综合素质。
详细描述
主题活动课程编制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主题,并围绕主题 整合课程内容,包括主题背景、目标、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在实践中,教师 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思考等方式,促进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全面发展。
03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方法
目标模式
总结词
目标模式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编制模式,强调课程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详细描述
目标模式要求在课程编制过程中,首先确定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设计教 育活动、制定评价标准,最后对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这种模式强调目标的可操作性,有助于保证课 程实施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课程安排与实施方案
幼儿园课程安排与实施方案1. 课程目标根据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本课程旨在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健康、情感丰富、智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审美能力。
2.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
2.1 健康- 身体锻炼:每日安排户外活动,包括跑步、跳绳、体操等。
- 卫生教育:定期进行卫生习惯教育,如洗手、刷牙等。
2.2 语言- 口语交流:通过日常对话、故事讲解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 绘本阅读:每日安排绘本阅读时间,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2.3 社会- 社交技能:通过角色扮演、团队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 常识教育:定期进行生活常识教育,如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
2.4 科学- 自然观察:带领幼儿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 动手操作:安排各种手工制作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5 艺术- 绘画活动:定期进行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和创造力。
- 音乐教育:每日安排音乐活动,如唱歌、跳舞等。
3. 课程实施3.1 教学方法- 游戏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各种游戏活动中,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 情境教学: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习。
3.2 教学安排- 每日安排:按照课程内容,每日安排不同的教学活动。
- 周期性活动:每周安排一次户外活动、一次社会实践和一次亲子活动。
3.3 教学评价- 日常观察:教师对幼儿的日常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
- 定期评估:定期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如期末评估。
4. 课程保障- 教师队伍:选拔优秀的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 环境创设:创设安全、舒适、有趣的学习环境。
5. 课程反馈与改进- 家长沟通: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 持续改进:根据幼儿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
以上为幼儿园课程安排与实施方案,旨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程编制
择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作为课程内容。 而不是
以预期的儿童行为为依据。
3、过程模式的观点:
①学习不是直线的过程 ②教育是一个过程 ③教育是经验的改造 ④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而不是方案的执行者,“教师即研究
者” ⑤形成性评价是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⑥目标是重要的。课程应该确定的是“一般性目标”或“总目的”,总
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2)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
(三)实践模式
提出者:美国学者施瓦布: 《实践:课程的语言》 《实践2:折中的艺术》 《实践3:课程的转化》 《实践4:课程教授要做的事情》
1.实践性课程理论的观点
(1)施瓦布主张课程研究应当立足于具体的课程实践状况,从课程实 践的各种事实出发,而不是用现在的所谓普遍、科学的课程原理出发。
2.课程审议
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 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 与解释,最终作出恰当的、一致的课程变革的决 定及相应的策略 。
下面是某园大(二)班的H老师和X老师及大(三)班的W 老师之间的课程审议片段:
教师H:我的想法是既然出去一次,就尽可能让幼儿多看、 多听,充分发挥调查的作用,不要局限在看“河流”上。
2、 圆周模式
提出者:惠勒(D. K. ) 作为泰勒的学生,他继承了泰勒的课程设计
原理,同时,又对泰勒的直线模式进行了 改造,提出了圆周模式。
宗旨、目的、目标
评价
选择学习经验
组织并整合经验和内容
选择内容
特点:强调评价的反馈作用
3、塔型模式
提出者:塔巴(H. ) 对泰勒课程设计的原理进行扩展和细化,将
幼儿园学期课程计划与方案(6篇)
幼儿园学期课程计划与方案(6篇)一、班况分析本班现有幼儿28名,男孩21名,女孩7名,其中老生16名,新生12名。
新学期新变化,有了新朋友的参加,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适应得很好,新生的心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掌握。
不过,由于孩子的年龄差距、新生的参加,孩子们力量的进展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详细分析如下: 1、安康领域:老生孩子们已初步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自理力量。
但新生完全不行,最起码的勺子都不会拿;2、语言领域:能大胆的与人交谈,喜爱听故事看图书,但在倾听习惯以及自主叙述故事方面还有待加强;3、社会领域: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根本的行为规章,但孩子们之间的互助与合作,以及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等有待帮忙;4、艺术领域:孩子们的兴趣开发得很好,但在活动的常规和标准方面还需提高;5、科学领域:孩子们很有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愿意提出问题,需连续培育他们的自信念。
对幼儿自我爱护意识、自控力、活动常规上还要多下功夫,培育做事的条理性和学习的主动性的培育。
本期将连续开展丰富的活动,教师们将与保育员协作做好保育工作,在教学上多以嬉戏为主,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使孩子们感到欢乐、充实、快乐。
二、教育教学总目标:依据我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进展水平,现制定本学期我班的教育教学总目标:1.心情欢乐、稳定,把握根本的自我效劳力量。
生活卫生习惯有条理、有规律。
2.能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初步掌握自己的心情,养成肯定的规章意识。
3.情愿主动同成人及同伴进展语言沟通,语言表达完整有条理,能较宁静的阅读和倾听。
4.情愿参加各类嬉戏活动。
情愿与别人共享玩具与食物,讲礼貌,进展交往力量。
各项详细教育目标(一)安康:1、喜爱上幼儿园,有自己的朋友,乐于参加集体生活。
2、进一步稳固独立进餐的习惯,能保持桌面、地面干净。
养成餐后自己送餐盘,自己漱口、擦脸的良好卫生习惯。
3、能宁静入睡。
培育幼儿独立穿脱、整理衣物的良好习惯。
访谈园长对幼儿园所教育目标的构想和制定过程
访谈园长对幼儿园所教育目标的构想和制定过程【中国幼儿园园长访谈录37期】让每个老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是幼儿园发展的关键访谈方式:网络采访访谈:郭郭视觉呈现:加加赵园长说:“作为一名老师,一定是一名终身学习者,要不断通过学习,接受不同的教育思想,不同的教育理念,然后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本期中国幼儿园园长访谈录,邀请从业二十余年的爱乐恩幼儿园总园长赵妤女士,分享爱乐恩幼儿园的办园心得。
「访谈」Q :赵园长您好,感谢您接受ExpEarly幼儿教育家的访谈。
请谈一谈您的个人教育经历,这些经历对您个人发展的影响?您认为幼儿园阶段的孩(3-6岁) ,应注重哪些能力的发展?二十一年从事幼教行业,见证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我正式进入幼教行业工作是在1999年,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的时间。
在这二十一年幼教工作的时间里,我经历着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
早在1999年刚进入幼儿园工作的时候,幼儿园的课程还是按照分科教学的课程模式。
这种分科教学就像小学中学一样,每一门课程都会分成不同的科目。
那时候幼儿园课程有计算(数学),美术,音乐,体育,自然等六个学科。
记得我当时刚开始做老师,每次快到学期期末的时候,园长都会让我准备六个学科的教学课程,而且每一科都要亲自试听,心里就会特别紧张,压力特别大,因为要上六门学科课程,还要给园长展示。
随着进入2000年,一个新的世纪,幼儿园的课程也发生了变化,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涌入中国。
我最早接触的教育理念是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儿童的八种智能。
在经过学习思考后,我所在的幼儿园决定用这种理论来开展幼儿园的课程,以及对孩子的评价。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实践中,发现教学模式和分科教学非常不一样,每一个主题都会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比如老师们会带着孩子们去了解什么,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把很多课程融合到一起。
所以在每一节课程当中,孩子们的学习领域会包括艺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等,跟国家《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的五大领域很吻合。
幼儿园课程计划编制
幼儿园课程计划编制幼儿园是孩子们初入社会化学习的阶段,承担着培养孩子基本能力和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任务。
幼儿园课程计划的编制,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下面,本文将以十二个小节探讨幼儿园课程计划的编制。
一、制定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必要性幼儿园课程计划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组织幼儿教育和培养活动的计划。
制定课程计划有助于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确保学习的连续性和有序性。
二、确定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计划的第一步是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需要符合国家教育法规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发展水平及社会需求。
三、综合考虑各学科幼儿园的课程计划涉及到多个学科内容,如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
要综合考虑各学科的重要性和发展需求,并合理布置时间。
四、适应幼儿发展特点幼儿园课程计划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注重教学手段选择幼儿是通过感知和体验来学习的,因此课程计划的编制需要注重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手段,如游戏、绘本和实践活动等。
六、注重观察评估课程计划的编制还需要考虑到对幼儿学习情况的观察和评估。
这有助于了解幼儿的学习进展,及时进行调整和个别辅导。
七、创建幼儿亲子共育环境幼儿园的家长教育也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因此,课程计划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家长参与的方式和内容,打造良好的亲子共育环境。
八、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幼儿的身心健康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课程计划应包括体育活动、健康教育等内容,关注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九、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课程计划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给予幼儿合适的启发和挑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强化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计划要加强安全教育内容,帮助幼儿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安全知识和应对策略。
十一、教师培训和资源支持教师是课程计划实施的关键。
幼儿园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模式
课程是关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一个系统。
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适合一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
分科课程将科学知识加以系统组织,使教材依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编排,注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启蒙性、基础性;全面性、生活性;潜在性;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整合性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实践模式、批判模式目标模式(经典模式)创始人:博比特,代表人物:泰勒(行为目标之父)低结构化活动:活动区活动,由儿童发起的深层次探索活动,旨在满足儿童的需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高结构化活动:“单一科目”教学活动,教师教学,决定内容,单一技能或概念。
目标模式:确立目标——选择学习经验--选择学习内容——组织、统合学习经验与内容--评价——调整目标、确立新一轮目标内涵:是对社会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课程开发: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大要素组织起来,转化为相对具体的“静态”的课程计划或动态的教育活动过程计划.该模式的评价:1.采用行为目标方式设置课程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编制课程,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2.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而迄今为止,人们对于儿童的发展水平、学习规律以及他们的兴趣和认识还甚少,特别是儿童富有创造性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预知性;课程目标以儿童行为来确定,课程很自然就会强调那些可以通过儿童行为来明确识别的方面,而忽视了那些难以转化行为的方面;按行为目标的方式来确定课程的目标,使课程目标被分解成为了各个独立的部分,这种将儿童学习的经验分割为“碎片”的做法,强调通过训练达到预期的目标,与学龄前儿童从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整体的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差距。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课程编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实施和评价课程等主要环节。
课程决策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广义的(理论的)层次。
这一层次的决策在于对课程的方向问题做出基本的价值选择。
课程的方向主要取决于社记者对课程的三大基础——社会、儿童和知识内容之间关系的处理二是具体的(技术的)层次。
这一层次的决策是在理论决策的指导下对课程要素(课程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及其关系进行处理。
幼儿园课程编制就是通过上述两种决策拟制出“预定的课程”,即课程计划与方案,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正进行“再设计”。
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理论层次的决策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他决定着课程的方向。
而理论决策的主要依据,是设计者对社会要求,儿童发展和人类知识在课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一)社会要求课程是教育机构实现其教育职能的手段和途径。
教育的最基本职能是促使年轻一代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合格社会成员。
了解社会需要(包括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人的需要、国家、家庭的价值观和儿童发展的要求和期望)可以提高幼儿园课程对社会(包括谁去和家庭)的适宜性,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更加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二)儿童发展在设计和实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的准备性,根据发展规律和学习活动特征来安排课程。
(三)人类知识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知识为儿童提供了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正确的对待世界的方法与态度。
知识是儿童发展所需要的“营养”,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
知识包括多种形态:表征性的(以语言形式存在)、程序性的(以表象或动作形式存在)和价值性的(以情感和态度方式表现)。
知识具有不同的价值:知识价值(了解周围世界)、发展价值(提高自己,改造世界)、评价价值(形成对人对事的态度)。
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生活、交往、操作活动而主动建构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 幼儿园课程设计
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一、前言幼儿园课程设计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建设一套科学规范、贴近幼儿实际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开发、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探讨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
二、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的基本原则1. 科学性: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要立足于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因素,确保课程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需求。
2. 综合性: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审美品味等,使幼儿全面发展。
3. 灵活性: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要灵活变通,能够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4. 可操作性: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要具有实施可行性,教师可以依据该方案进行实际教学,并能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三、幼儿园课程开发1. 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明确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确定幼儿园整体教育目标和各个芳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
2. 课程内容的选择:结合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语言类、数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科学探究类等。
3. 教学资源的整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游戏、玩具、实物和社会资源等,丰富课程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四、幼儿园课程教学实施1. 教学环境的营造:打造温馨、舒适、安全的教学环境,使之成为幼儿学习、体验、互动的场所。
2. 学习活动的组织:在充分尊重幼儿主体性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游戏、探究、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程教学。
3. 教学方法的选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讲授法、示范法、操作法、探究法等,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幼儿园课程评价与改进1. 评价体系的建立:建立综合多元的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品展示评价、学业考查评价、教师评价等。
幼儿园课程第八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1
目标模式
2
过程模式
3
实践模式
4
批判模式
(四)实践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积 极影响
课程审议是运用实践语言来处理具 体的教育个案,依赖的是实践智慧,进 行的是实践判断,实施的是一种实践的 逻辑过程,而不是形式的逻辑过程。其 目的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由集体做出 行动的决策,而不是概括出某些结论, 或形成共识。
幼儿园课程第八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目录
1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2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
3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
4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1
目标模式
2
过程模式
3
实践模式
4
批判模式
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 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 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 课程编制模式。 (一)目标模式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
1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 涵
2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 定与依据
3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 次与结构
4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 向及其表述
制定教育目标是课程设计的第一步,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是由于课程目标 不仅是选择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和 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
1
目标模式
2
过程模式
3
实践模式
4
批判模式
(二)实践模式的哲学基础及方法论 事实证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在目的与对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等方面都是不相同的。这是由于理论的 问题来源于心态,产生于已经确定的或 公认的理论体系;而实践的问题总是来 自与当事人相关的问题。
幼儿园课程方案
幼儿园课程方案标题:幼儿园课程方案引言概述:幼儿园课程方案是指针对幼儿园教育目标和特点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安排。
一个科学合理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制定幼儿园课程方案时,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幼儿的实际需求。
一、课程目标设定1.1 确定幼儿园课程的总体目标:明确幼儿园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如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能力等。
1.2 设定具体的课程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每一个学年或者学期的具体课程目标,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启示幼儿的创造力等。
1.3 确定评估标准:设定评估幼儿课程学习成果的标准和方法,以便及时评估幼儿的学习效果,并对课程方案进行及时调整。
二、课程内容设计2.1 确定课程内容: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如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
2.2 设计教学活动:制定具体的教学活动方案,包括游戏、歌唱、手工制作等,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3 整合跨学科内容: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选择3.1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体验教学等。
3.2 注重互动和体验:鼓励幼儿参预课堂互动,提供丰富的体验机会,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3.3 引导自主学习:通过设立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4.1 培训幼儿园教师: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其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实施课程方案。
4.2 配备专业教学设备: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教学设备和教具,支持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4.3 建立教师团队:建立合作共享的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完善幼儿园课程方案。
幼儿课程设计方案
幼儿课程设计方案引言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习惯的重要阶段。
因此,为幼儿设计合理的课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幼儿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活动、评估等方面进行讨论,以帮助幼儿教育从业者提供更全面、丰富的教学体验。
一、课程目标幼儿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体能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希望幼儿能够培养好奇心、探索精神、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幼儿课程内容需要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
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设置适合他们的主题和活动。
比如,在学习动物的课程中,可以结合故事、游戏和手工制作,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来学习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三、教学活动幼儿教学活动需要多样化、互动性强。
我们可以借助故事、游戏、音乐、美术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数字的课程中,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数数歌和数字拼图等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字的概念和顺序。
四、学习资源为了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我们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
除了图书和教具,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如电子书、儿童专属软件等,为幼儿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同时,也要注意资源的合理搭配和更新,以满足幼儿学习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五、情感教育在幼儿课程中,情感教育同样重要。
我们需要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学会和他人相处、分享和关心他人。
通过交流、合作和互动的方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语言发展语言发展是幼儿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儿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听说读写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家庭与园所的合作。
七、身体锻炼幼儿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因此体育活动在幼儿课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幼儿园课程方案与编制当今课程改革的多元价值取向使幼儿园课程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每个幼儿园都作为实践主体面临着对课程的抉择与重组。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和理想境界的实现取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实际成效,其中尤以课程决策和课程规划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适合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
因此,幼儿园园长肩负着幼儿园课程管理的重任,增强课程管理意识,提升课程管理能力,将成为今后幼儿园管理者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重要命题。
一、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实践背景课程改革是通过课程实践促进课程完善与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和提升幼儿园的课程实践经验,建构具有幼儿园园本特色的课程方案,形成幼儿园适宜的园本课程管理系统应该得到关注和研究。
而课程改革中开发的课程资源和获得的课程经验也只有经过每个幼儿园自己的思考、研究、选择和重组,才能成为适合本园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方案和课程管理系统,因此,加强对课程规划的管理和课程方案的编制及其管理十分重要。
课程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课程改革。
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也必须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应对性的课程管理方式,以适应课程实践的需要。
其中,幼儿园课程方案是课程管理的基本形式之一。
幼儿园课程方案究竟有没有必要制定,是否每个幼儿园都需要设计与编制课程方案?面对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该从当前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背景出发来理清思路。
(一)课程决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以往的课程决策主要由国家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由课程专家参与决策和承担开发任务。
幼儿园及其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承担者被动消费者的角色。
但是,综观当今世界,由国家、地方和学校共享课程决策权,共同分担课程决策责任的课程决策分享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和主旋律。
课程决策民主化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主要表现在课程决策权力的下移。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在教育民主化运动的驱使下,课程决策民主化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特别是在国家教育纲要和地方教育纲要先后出台之后,给幼儿园及其教师带来了较大的课程实践空间,尤其是享有了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并正在逐步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
幼儿园课程决策权的下放,打破了多年来在课程决策上的集权化局面,开创了课程决策分享的民主化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决策分享,既是幼儿园课程方案实践的理论依据,也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课程改革的管理保障课程改革实际上是课程决策与执行决策的过程。
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课程管理的实际成效。
任何游离于课程管理之外的课程改革均不可能达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当今课程改革的实践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管理方法,针对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与现实需要,探寻和建立一套相应的课程管理方法。
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幼儿园在课程管理上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由于园长面对课程改革的无所适而导致课程管理上的消极等待;由于园长课程管理意识淡薄而导致课程管理失控;由于园长缺乏课程管理能力而导致教师对实施课程产生困惑与焦虑等。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课程改革的被动性与无序性;课程设置的超载或缺失;课程编制的无结构与无系统;课程管理的放羊式与游击式。
由此所带来的园长迷惑教师困惑导致课程实施陷入危机状态,进而影响课程的质量和课程改革的进程。
多年来幼儿园已经习惯于按部就班地采用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性课程,并把国家或地方课程看成是唯一的选择;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不平衡与局限也加剧了幼儿园课程的千篇一律的大一统现象,降低了课程的适应性。
此外,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通常也无法清楚地了解新课程的意图和课程目标中每一处细节变化中蕴涵的革新因素。
而新课程的推广者则要求课程实施者改变他们的教学习惯,对课程的目标、学习的方法、乃至课程实施的形式等进行一系列的变革。
由于课程开发者与课程实施者之间缺乏一种实实在在的合作与沟通,他们无法把隐含其中的一些基本假设、价值取向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课程实施者,尤其是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需要提供即时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依靠幼儿园的自组织能力,对课程进行园本化的文本化管理,从而解决园长和教师与新课程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实践来看,现在有一些幼儿园已经开始进行课程方案设计和编制的实践尝试。
他们从课程方案的编制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了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诸多问题,并形成了一些很好的课程管理方法。
部分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实践证明,课程方案能够成为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有效载体。
在对前期课程改革实践总结与提升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教育资源、教育关系进行重组与整合,使幼儿园的课程设计、课程编排和课程管理的创新成为实实在在的可能。
所以,以课程方案的编制与管理来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已经是势在必然。
二、幼儿园课程方案及其编制任何幼儿园课程对于幼儿园来说,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某种不适合性,这就需要幼儿园立足于幼儿发展的需要,思考幼儿园特点和课程的适宜性,对幼儿园多年来积累的课程经验、课程资源甚至课程理念和课程关系进行系统整合,以形成适合幼儿园自身发展需求的课程运作流程和课程管理方案。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方案编制的过程实际上是课程决策与规划管理的过程。
(一)课程方案及其编制的基本内涵对于幼儿园管理者来说,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一项全新的、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但是,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幼儿园觉得幼儿园课程方案应该是由领导部门或者是专家完成的,幼儿园是无力完成的,或者是少数好的幼儿园才需要、才能够编制幼儿园的课程方案,也有的幼儿园对课程方案的编制与管理功能及其价值缺乏认识。
于是,就有了是否每个幼儿园都需要编制各自的课程方案?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什么?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价值与功能何在?如何编制课程方案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的教育价值、基本内涵和构成内容进行思考和研究,不断加强对课程方案编制的实践需要、教育价值和管理功能的认识。
所谓幼儿园的课程方案,一般是指按照教育目标、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状况和课程资源条件,对本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编排和课程管理等方面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对课程理念的认知和物化形态的表达形式。
幼儿园课程方案是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内实施课程和课程管理的依据和行动纲领。
所谓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指幼儿园根据课程方案的目标、课程理念对课程在选择、重组、创新和策划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课程策划和课程设计的课程管理活动。
对于幼儿园来说,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以幼儿园课程实践为基础,以幼儿园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幼儿园组织及其成员为主体,以幼儿园课程理念为特征,以幼儿园课程管理为保障的课程管理过程。
课程方案的编制决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编排,它承载着课程园本化、系统化、文本化和结构化的管理功能。
课程方案编制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课程信息分析与选择;对课程内容归纳与提炼;对课程方法探索与梳理;对前期课改实践总结与提升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将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已经认同的课程理念化为实实在在的课程行为,并对实践层面进行设计、编排与管理的创新活动。
由于课程方案承载着多种教育价值与管理功能,所以,对于幼儿园来说,课程方案的制定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课程方案编制的成效将取决于以下基本条件:第一,幼儿园应具有良好的前期课程资源条件。
第二,组织成员对课程方案编制的高度认同感。
第三,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方案的编制。
第四,管理者具有较强的课程管理能力。
随着课程方案编制实践的发展,我们对于幼儿园课程方案及其编制的价值与功用的认识还会不断的提升与发展。
(二)课程方案的结构及其编制内容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对本幼儿园课程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策划与设计。
课程方案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幼儿园课程的现实需要和课程资源的实际状态,并完整地表达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行为和课程体系。
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基本结构及其构成内容的思考和研究。
为了确保课程方案的操作性,课程方案的设计一般可以分为《幼儿园课程策划方案》(正本)和《幼儿园课程执行方案》(副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个组成部分。
作为正本的课程策划方案主要是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对幼儿园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关系、课程依据、课程编码和课程管理等内容进行系统描述。
其主要的功能是对幼儿园的课程进行总体的、原则的、带有方向性的策划与描述。
从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实践来看,作为正本的课程策划方案大致可以包括编制背景、主体内容和实施与管理三个构成部分。
(见下图)表一: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构成内容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备注一、编制背景1.课程方案的主题或名称2.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分析3.课程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4.课程方案编制的基本理念5.课程方案编制的实践基础二、主体内容1.课程理念与课程依据2.课程功能与课程价值3.课程目标与课程特点4.课程类型与课程编码5.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6.课程形式与课程方法7.课程序度与编排8.课程的评价三、实施与管理1.关于课程方案的说明2.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方法1.课程方案的编制背景每个幼儿园所处的发展背景与课程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每个幼儿园课程资源的不同特点。
因此,幼儿园在课程方案设计之前,必须对各自幼儿园的课程背景、课程资源以及相关的背景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到课程方案编制的依据,并确立课程方案的设计起点。
这部分内容通常包括课程方案的主题或名称的确立、幼儿园课程现状与现实条件分析、课程方案编制宗旨与指导思想的阐述、课程方案编制基础的阐述等内容。
对课程方案编制的背景性条件分析越充分,目标也就越清晰,课程方案也越有针对性。
2.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包括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依据、课程目标、课程特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方法、课程功能与价值、课程序度与编排和课程类型与编码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