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试验段总结
软基换填(试验段)施工总结
软基换填(试验段)施工总结路基软基处理碎石换填试验段施工总结K39+480-k39+640试验段一、工程概况本段起点桩号为K28+982.6终点桩号为K52+445.32,路线全长23.462Km。
根据施工设计图的要求如路槽底位于清表后地面线以下,对80cm路床翻挖,并碾压后回填。
对于路床底出现胶泥层或含水量过大,无法碾压时,采用路床底部以下20cm掺6%水泥土处理,路床80cm均采用4%水泥土处理,对局部以上方案处理不住的情况,考虑采用碎石换填方案。
为了给路基工程软基处理提供有关数据,科学指导施工,为此我项目部在软基处理施工之前,以K39+480-K39+640段作为首件工程,工程类型:软基换填,处理长度160m,处置措施:挖除软基换填碎石、换填厚度0.5m、宽度12.5m,挖除土方1000m3,回填碎石1000m3。
该路段施工完成后,已通过检测,其有关数据如下:二、施工工艺的选择与控制参数的设定1、压实遍数:试验段压实方案为第1-2遍用22t振动压路机静压,时速为4km/h;第2-6遍用22t振动压路机振压,时速为4km/h;第7-8遍用光轮压路机静压,时速为4km/h,该方案通过沉降法检测确定,具体试验过程如下:沉降法检测在第六遍结束后开始,第六遍压实后布设厚10×10×1cm铁板,中间嵌10mm半圆钉,进行第七遍压实。
第七遍结束后,即测各半圆钉标高(h1),并实施第八遍压实。
结束后,再次测各半圆钉标高(h2),两次标高差(h1—h2)则为压实沉降差,并计算沉降平均值(x)。
具体数据见下表:塔尺读数(m) 沉降差序号桩号及测点位置(mm)h1 H21 K39+500左1 3.553 3.554 12 K39+500左2 3.423 3.424 13 K39+500左3 3.305 3.308 34 K39+540左1 3.513 3.514 15 K39+540左2 3.379 3.380 16 K39+540左3 3.248 3.251 37 K39+580左1 3.488 3.489 18 K39+580左2 3.342 3.344 29 K39+580左3 3.215 3.215 010 K39+620左1 3.463 3.467 411 K39+620左2 3.322 3.323 112 K39+620左3 3.198 3.200 2 平均高差值为1.67mm,该压实方案合理。
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本报告总结了2014年5月5日至2014年6月10日,在XXXX段进行的路基水泥改良土路基本体填筑试验段的施工情况。
试验段长100米。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大面积的路基水泥改良土填筑的施工,因此我们在试验期间得到了监理单位的大力协助及现场指导。
在路基填前碾压及路基填筑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施工,按照施工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程序,进行了路基试验段的路基本体施工。
在本报告中,我们首先列出了本次试验的编制依据,包括《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2010)、《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XXXX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接着,我们介绍了本段路基的工程概况,包括路基起讫里程、线路通过方式、填方最大高度等情况。
此次路基试验段垫层填筑的里程为XXXX段,位于东星村特大桥与凉泉村中桥之间及宝鸡市东南凉泉村三组北侧,该处地势较为平坦,相对高差7m,本段位于线路的曲线段。
接下来,我们介绍了工点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特殊岩土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
特殊岩土特征主要包括湿陷性黄土、松软土和膨胀土。
湿陷性黄土具有III级(严重)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度约为10~14m;松软土大部分15m以上黏质黄土Ps小于3.0Mpa,属松软土;膨胀土具有中等膨胀性。
水文地质特征方面,工点区域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全新统冲积砂卵砾石层中,地下水位埋深20~25m,地下水质良好,对圬工无侵蚀性。
最后,我们总结了本次试验的施工情况,并强调了本次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大面积的路基水泥改良土填筑的施工,因此本次试验的数据对于未来的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准仪动力板载压力试验仪动力板载位移计单位台台台数量111设备型号Leica TS13ZC-3ZD-20备注用于测量施工控制导线、路基横断面等用于检测填料压实度、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等用于检测填料压实度、路基变形等1、为确定本地区经济合理的填料、选定满足施工要求的压实机具以及机械配套,需要进行试验段的施工,并选定积极、合理、准确的检测手段。
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精)[优秀范文五篇]
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精)[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精)湖北老谷高速公路LGTJ-2合同段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一、试验目的在本合同段路基施工工作开展之前,本合同段选择一工区K12+260~K12+360全填方路段做为路基填筑试验段。
目的是为了验证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检验所用的机械能否满足备料、运输、摊铺、拌和和压实的要求效率,以及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试验路段确认的压实方法,压实机械类型、工序、碾压遍数、松铺系数等均作为今后施工现场控制的依据,从而指导全线弱膨胀土路基的施工。
本次试验段采用4%石灰土下路堤外缘2米包边,芯部采用素土填筑施工。
二、试验时间2014年3月26日。
三、试验地点试验段位于湖北老谷高速公路第LGTJ-2合同段一工区,起讫里程桩号:K12+260~K12+360。
四、试验参数1、素土松铺厚度28cm,石灰撒铺厚度2cm。
2、4%灰土最佳含水量21.3%,最大干密度1.719g/cm3。
3、素土最佳含水量18.4%,最大干密度1.77g/cm3。
五、试验前的准备 1.施工准备:1).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2).做好施工原材料的采购、组织进场及试验工作。
3).做好机械设备的进场和调配工作。
4).做好施工劳动力的进场和上岗培训工作。
5).做好施工用具和施工用料的采购和进场工作。
6).做好施工后勤服务的准备工作。
第 1页湖北老谷高速公路LGTJ-2合同段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2、机械的配置: 主要施工机具设备配置表压实机械主要技术参数表 3 第 2 页湖北老谷高速公路LGTJ-2合同段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4、主要检测及验收指标: 路基填料及检测要求5.施工材料1)、石灰: 石灰采用I级生石灰进行消解,石灰的质量应符合规范JTJ034-2000的规定。
消石灰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65%。
2)、土:工程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试验已出结果,在S302项目K0+000~K0+240挖方段取土。
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前言软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作为软基处理的第一步工程,软基处理首件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某软基处理首件工程的施工情况做出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工程概况某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是一座7层建筑的地基加固工程。
施工单位是某建筑公司,施工时间为两个月。
工程方案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和需要达到的要求,施工单位采用了硬化夯实地基和桩基加固两种方式进行软基处理。
硬化夯实地基的具体步骤为:先选择1m左右的夯土,散布在地基表面;然后借助一台自动夯地机,对地基表面进行夯实。
夯实之后,应及时用测量仪器检测夯实度,确保夯实效果符合要求。
桩基加固的具体步骤为:在地基周边设置桩基,桩长和桩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然后将钢筋焊接在桩上,再将其灌注混凝土,灌注后及时用振动棒震实。
灌注混凝土需要注意控制混凝土流动速度和灌注压力,以确保混凝土充实度和均匀度符合要求。
施工过程预备工作施工单位在进入工地进行施工前,必须先进行必要的预备工作。
工作包括搭建施工现场围挡、确定施工现场布置和施工通道、埋设电缆等。
同时要进行地基勘探和地基测量,确实掌握现场地形。
预备工作的集中完成,为后续的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硬化夯实地基硬化夯实地基施工非常耗时,施工期间还受到了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夏季烈日当头时施工十分困难。
不过,施工人员注意安全、科学分工,尽量将耗时缩短到最短。
夯实后,工人们及时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检测,确保地基夯实度符合标准。
桩基加固桩基加固在施工中需特别注意混凝土的灌注过程,严格控制灌注速度以及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同时,钢筋和混凝土的充实度也需要非常重视,灌注完毕后及时用振动棒进行震实,确保施工效果符合要求。
施工质量检查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需要进行多次的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包括材料检验、试块成型、夯实度、混凝土饱和度、劈裂强度等。
同时,施工单位还对现场进行常规巡查,检查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施工图纸和严格遵循安全规范进行施工。
软基换填试验段总结报告
软基换填试验段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西宝高速改建工程 B-C10 合同段,起点桩号为 K264+090,终点桩号 K284+360,长 20.27 公里。
该工程是在原有老路基两侧各加宽8.25 米,形成新的整体式路基。
本标段路线布设于渭河一级阶地,地基土上部为冲积粘性土,下部为砂卵石层,部份路段地下水位较高,局部上部存在薄层软弱层,软弱层多为淤泥质黏土。
为减少新加宽路基沉降量,缩小新老路基间的差异沉降量,进而减少新老路面浮现的纵向裂缝的机率,对原地面采取换填软土的方案进行处理,现就K265+318.304~K265+511.448 左侧作为地基换填试验段。
,采取砂砾换填处理,处理长度 152m,处理深度 80cm,处理宽度 9.25m,换填数量 1125m3。
二、试验段施工目的和任务通过试验段施工进行施工优化组合,机械合理配置,确定出标准施工方法,合理的技术参数,用以指导大面积施工。
具体项目如下:1、确定合适的使用材料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1)确定填料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2)确定整平和整型的合适机具和方法3)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4)确定挖土、运输、整平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方法5)确定压实度的检测方法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或者面积5、确定每次铺筑的合适厚度三、施工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路基试验段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李世伟担任组长,总工郑东峰、工程部长王生兵为副组长,组员包括安质部长张二涛、路基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张富斌,测量工程师白清蒙、试验工程师苗立德、路基施工一队队长卢培军等。
施工现场管理及作业人员组成和分工如下:现场施工负责人:卢培军技术负责人:杨佳技术员:帅军测量人员:王磊试验人员:潘鑫挖掘机操作手:席瑞强、侯佑峰摊铺、整平操作手:杨丹压路机操作手:刘方平、汪永刚运输车司机: 20 人辅助施工人员: 5 人四、机械组合挖掘机 2 台:小松 240推土机 2 台:宣工 140平地机 1 台: PY180 型压路机 2 台:临工-50洒水车 2 辆: 5T 10T自卸汽车 12 辆:双桥汽车五、路基填料选择由于项目所在地位于渭河北岸,地势平整,离渭河漫滩较近,渭河天然砂砾较为丰富,全段路基填土统一采用渭河漫滩天然砂砾填筑。
软基换填首件施工总结
软基换填砂砾试验段施工总结(K260+380~K260+395)一、试验段概况我项目部在K260+380~K260+395段进行了软基换填试验段施工,该位置在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均具有代表性,所以选取该段作为本标段的试验段,该试验段长15延米。
该试验段按照《关于K260+350~K260+536段软基换填料变更会议会议纪要》要求及实际地质情况采用换填砂砾施工工艺,该段软基换填平均处理宽度55.7m,平均处理深度1.5m。
该试验段路基处于山间洼地,地形较低起伏不大,多为荒地。
表层为耕植土,依次往下皆为淤泥质粉质粘土、砂性土,地下常水位位于原地面以下约50位置,地下水位较高,区段内软基分布基本均匀。
该试验段具体工程数量表如下表1:二、软基换填砂砾施工流程及工艺1、施工流程排水处理→原地面标高联测→清除软土→清除软土后地面标高联测→回填砂砾→振动压路机碾压→检测沉降差→压实整平→检查验收→进入下一层施工。
此项工程于2015年4月20日开始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前已对原地面进行了三方联测,基坑开挖方式为机械开挖,机械开挖至设计换填底标高后,对基坑底面平面位置、高程进行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排水处理,然后回填30左右(松铺厚度)砂砾,2015年4月25日进行了碾压,压路机碾压遍数组合为:静压1遍(1.5);弱振2遍(2);强振6遍(4);静压1遍(1.5)收光;合计10遍后测得的沉降差指标≤2 。
从整个施工过程来看,该试验段施工过程受控,施工工序顺畅,试验段换填砂砾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图1 软基换填砂砾施工流程图↓↓↓↓↓↓↓↓↓2、施工工艺⑴整修便道利用修筑的进场施工便道,将修好的纵向便道整平压实,以方便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进场。
⑵测量放样按换填基底实际范围进行测量放线,基坑边坡按1:1进行放坡处理,确定其换填范围并经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界线。
换填处理前,测量放样确定软基开挖桩范围,结合现场处理的现状,包括平面几何尺寸和相应高程点,报监理工程师核查、签认后作为工程量计算的依据。
柔性基层试验段总结
柔性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一)编制依据1、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合同文件。
2、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
3、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公路技术规范。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5、《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6-98)6、《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F40-2004)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合同段路面工程起讫桩号为K144+500-K156+452.222,全长11.952KM。
其中,沂南服务区起讫桩号为K145+150-K146+635,沂南互通立交起讫桩号为K149+950-K151+175。
2.主要工程量主线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20KM/h,柔性基层路面单幅宽度:填方段14.95m,挖方段15.25m。
全线主要工程量:13cm厚柔性基层343234 m2,封层455425 m2,本次试验段于2011年6月20日在K152+931-K153+050段左幅进行了铺筑施工;长度为119m。
计1779m²。
二、试验段的作用及实验结果通过试验段的铺筑,进一步优化了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机械设备组合和工序衔接及人员配备,并完善了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
确定并优化了以下主要项目:㈠根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检验了拌和、摊铺、压实设备的效率,确定了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㈡通过试拌,确定了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沥青用量、拌合温度等操作工艺。
㈢通过试铺确定了摊铺机摊铺速度、摊铺宽度等操作工艺,确定了压路机的碾压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和遍数等压实标准,以及确定了混合料的松铺厚度、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为了更好地了解路基的工程性能,我们对某段路基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希望能够对今后的路基工程施工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我们对路基的承载力进行了试验。
通过对路基不同深度处的承载力进行测试,我们发现路基的承载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表明在路基设计和施工中,需要特别关注路基的下部结构,以确保其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其次,我们对路基的变形特性进行了试验。
通过对路基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我们发现路基在受到荷载作用时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且变形速度较快。
因此在路基设计中,需要对路基的变形特性进行充分考虑,以减小路基的变形量,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另外,我们还对路基的排水性能进行了试验。
通过对路基内部排水系统的状况进行观测和测试,我们发现路基的排水性能较好,能够有效排除路基内部的积水,有利于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因此在路基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合理设计和布置路基的排水系统,以确保路基的排水性能符合要求。
最后,我们对路基的材料性能进行了试验。
通过对路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进行测试,我们发现路基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好,能够满足路基工程的要求。
因此在路基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路基材料的质量,以确保路基的材料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本次试验对路基的工程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今后的路基工程施工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路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目的:二、试验方法:1.材料选择:本次试验采用的水泥、碎石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其中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材料采用规格符合要求的再生混凝土碎石。
2.施工工艺:试验段的基层施工采用机械铺设,碎石经过预处理后均匀铺设,然后在碎石表面喷洒水泥浆料,并进行辊压。
压实完成后,进行养护,并观察试验段的变形和破坏情况。
3.监测指标:对试验段进行力学性能和工程效果的监测,包括试验段的强度、变形、抗裂性能等指标的测试和分析。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力学性能:试验段经过养护后,试验结果表明其力学性能良好。
经抗压试验得知,试验段的抗压强度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道路使用的承载力要求。
同时,试验段的抗折强度和抗冻性能也符合相关标准,能够在负荷和恶劣环境下保持稳定。
2.变形观测:试验段在加载过程中,变形主要集中在表面和边缘部分,中心位置变形相对较小。
经测量得知,变形值符合设计要求,且变形速率较慢,表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变形控制能力。
3.抗裂性能:试验段经过加载后,表面未出现明显的裂缝,说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
然而,部分观察到试验段边缘处出现少量的裂缝,可能是边缘约束条件不足导致的,需要进一步改进。
四、工程效果评价:本次试验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力学性能、变形特性和抗裂性能方面表现良好,满足了道路基层的要求。
基于试验结果,可以推断该材料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边缘约束和养护等细节,以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五、总结与建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一种经济、环保且可行的基层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可以满足道路基层的要求,并具有较高的工程效果。
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边缘约束和养护等细节,以进一步优化材料的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
建议今后可以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更广泛范围内进行试验和观测,以便更好地评估其性能和效果。
XXX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
XXX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筑。
首先进行了软基处理,采用了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后的软基达到了设计要求。
然后进行了XXX填筑和土石混填试验段的施工,通过施工摸索出了机械设备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填料的松铺系数等数据,对本标段路基施工具有指导作用。
7、质量控制本试验段施工质量控制采用了全过程质量控制,从原材料、机具、人员、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了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安全生产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规进行管理,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生产方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监管,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9、经济效益通过本试验段的施工,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达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本试验段的施工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uring XXX。
XXX was used according to the plan.1) XXX: 30 points XXX points for n degree。
with a total of10 ns every 20 meters from K0+400 to K0+600.2) XXX and paving: XXX。
A person in charge should direct the work。
and the material should be unloaded from both sidesfirst and then the middle。
with a bulldozer used to level it.3) XXX: XXX。
secondary n。
and XXX is done with a static roller。
XXX。
and the maximum n speed should not exceed4km/h。
During n。
XXX 0.5m laterally.4) Filling material n: The filling should be layered。
试验段总结报告
试验段软基处理回填卵石土至原地面后,为指导以后的砂砾石垫层施工,我们在该路段进行了砂砾石垫层的施工试验,现将试验成果如下:试验段成果:一、该试验段桩号为K18+050~K18+250共长200m,根据设计图纸60cm砂砾石垫层我们分三层,每层20cm左右,进行填筑,填筑前我们先对已压实的卵石土顶面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洒水润湿卵石土顶面,用18t压路机先静压1遍,再振动压实1遍,使其表面平整密实平顺。
二、依据不良软基处理设计图(一),用全站仪每20m准确放出边桩位置,打木桩、标注松铺厚度,并挂线。
三、松铺厚度:我们分别以26cm、35cm松铺厚度进行试验碾压。
松铺厚度为26cm时,18t的压路机先静压一遍,振压5遍,再静压1遍,布点检测压实度,各点都能达到要求,且压实厚度在19cm~22cm之间,平均压实度为20cm,松铺系数为1.3。
基本上能满足规范和图纸要求。
松铺厚度为30cm时,碾压10遍,检测压实度,不能达到要求,因此我们认为26cm~27cm为松铺厚度松铺系数为1.3较为合适,碾压遍数为8遍,顺序为静压一遍,再振动压6遍,最后静压1遍。
四、碾压方法:为确保砂砾石垫层的碾压厚度,摊铺砂砾石时,依据边桩挂线确定的松铺厚度,先用推土机粗平、再用平地机初平,压路机静压1遍后,用平地机整平,然后用压路机静压一遍,振动压5遍,最后静压1遍,达到的压实效果比较理想。
碾压时应特别注意,先两边后中间,曲线超高路段由曲线内侧向外侧,横方向接头重叠0.4~0.5m碾压,砂砾石垫层容易被压实。
另外压路机碾压时速度不要太快,保持在2km/h较为理想。
五、60cm砂砾垫层施工时,由于垫层中间要铺设一层土工格栅。
所以材料选择一不要认真,选择不含有机物、粘土块和其它有害物质且天然级配良好的砂砾石作为垫层材料,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3mm,含泥量小于5%,含水量不能太大,否则不容易压实。
六、检测方法:用标高控制即(沉降观测法),检测压实度时应特别注意,测点布设要均匀有代表性,临时水准点设的要合理准确便于施工。
软基处理检测总结
1 软基处理检测总结1.1 检测目的及内容为保证软基处理的施工质量,在地基处理的试验阶段、施工过程以及完成后,均应进行地基处理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处理后的承载力、变形、材料的一些性能、施工质量等。
现将项目中采用的几类软基处理方法的检测内容做出要求。
1.2 检测要求依据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3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4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1.3 各软基处理方法检测要求1.3.1 换填法处理检测1对粉质粘土、灰土、粉煤灰和砂石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可用环刀法、贯入仪、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验;对砂石、矿渣垫层可用重型动力触探检验,并均应通过现场试验以设计压实系数所对应的贯入度为标准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
2 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设下层土。
3 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深度处。
检验点数量,对大基坑每50~100 m2不应少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 m 不应少于1个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个点。
采用贯入仪或动力触探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分层检验点的间距应小于4 m。
4 竣工验收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时,每个单体工程不宜少于3点;对于大型工程则应按单体工程的数量或工程的面积确定检验点数。
在有充分试验依据时也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或静力触探试验。
5 对加筋垫层中土工合成材料应进行如下检验:1)土工合成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破损、无老化、无污染。
2)土工合成材料要求张拉平整、无皱折、紧贴下承层,锚固端锚固牢固。
3)上下层土工合成材料搭接缝要交替错开,搭接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1.3.2 预应力管桩处理检测1 PC桩的施工质量及检验要求2 PC桩帽的施工检查3 桩身垂直度控制及检查:压桩过程中,桩身必须始终保持垂直。
软基处理CFG桩试验段总结
软基处理CFG桩试验段总结**至**一级公路建设工程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荆松一级公路施工工程部二O一三年七月软基处理CFG桩试验段总结一.工程概况本工程软土路基总长41.739Km,扣除桥梁长度4.423km,路基不进行软基处理段落长度23.649km,软土路基处理长度13.667km,其中:采用单纯预压处理段落7.514km;浅层换填处理段落0.471km;堆载预压+塑料排水板法2.887km;浆喷桩处理段落1.566km;CFG桩处理段落1.299km。
其中有55个工点采用CFG桩处理,总桩长202282m。
华捷监理驻地办〔K29+564.8~K40+828〕CFG桩总桩长46709m。
中交监理驻地办(K0+000~K29+564.8)CFG桩总桩长154273m。
CFG桩径0.4m。
桩间距根据各路段计算情况确定,一般为1.5~2.0m。
桩的长度以设计图纸为准,原那么上全部穿透软土层,并打入持力层≥0.5m,主要用于处理深度大于12m的软土地基。
CFG桩在普通路段采用呈正方形布置,在涵洞、通道路段采用平行于涵洞轴线方向正方形布置,在桥头路基路段采用平行于桥台轴线正方形布置。
布置范围至路基坡脚外或锥坡坡脚外,并增加1排桩。
CFG桩拟采用振动沉管成桩法施工。
桩身设计无侧限抗压强度为:R28≥6.0MPa。
二.试验范围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在华捷监理二驻地办管辖范围,选定K30+704~K30+713作为工艺性试验区域。
该段软基处理范围长9m,宽45.6m,桩身间距1.5,按正方形布置,布置182根桩,每根桩10m,总计桩长1820m;上部为1-4.0m某3.0m钢筋砼盖板涵,平均填土高度6.7m。
三.试验目的通过本次CFG桩试验,确定混合料施工配合比,搅拌时间、拔管速度、桩机的终孔电流等施工工艺,并形成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施工方法,指导本工程今后CFG桩施工,以到达100%满足质量验收标准要求的目的。
石灰土处理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郑州市铁魏公路新建工程土建施工TWLJ.1合同段(K0+000-K2+880)石灰土处理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山东黄河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铁魏公路路基1标项目部年月日水泥石灰土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基本情况1、试验段起讫桩号为K2+290-K2+390段右幅快车道。
2、全长100m,平均宽度为15.5m。
3、标准:最大干密度1.8g/cm 、最佳含水量14.9%、压实度96%。
二、试验段施工时间2009年12月29日至2010年1月18日。
三、试验段目的1、最佳施工机械组合和施工组织方案。
2、机械的压实顺序、速度和碾压遍数。
3、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及松铺系数。
4、确定填料压实的最佳含水量。
四、试验段主要人员项目经理:房栓社项目总工:张晓华作业组负责人:闫金宝路基(路面)工程师:张公国质检工程师:靳建军试验工程师:马振海测量工程师:柳宪国机械工程师:张金山技术员:李高杰试验员:赵庆利五、试验段主要机械设备及机具CAT320挖掘机1台,CAT220挖掘机1台,康明司15t自卸车4台,ZL50装载机2台,东方红90型小宝马2台,PY870平地机1台,徐工220(YZ-20)振动压路机2台,东风8吨洒水车1台,全站仪1台、水准仪1台。
六、试验段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方案石灰土施工拟采用路拌法进行施工。
1、施工工艺:施工准备→施工放样→运输布土→洒水闷料→摊铺石灰→拌合平整→碾压→试验检测→养生15cm厚6%石灰土处理路床施工工艺:施工准备→施工放样→洒水闷料→摊铺石灰→拌合平整→碾压→试验检测→养生15cm厚6%石灰土换填处理路床施工工艺:施工准备→施工放样→运输布土→洒水闷料→摊铺石灰→拌合平整→碾压→试验检测→养生2、施工准备(1)石灰土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无强度要求,6%石灰土经我项目部试验室试验并经中心试验室复核批准,确定重型击实最大干密度采用1.80g/cm3,最佳含水量14.9%。
(2)土:石灰土应选用符合要求的土,主要用土是原地段开挖土。
柔性基层试验段总结
柔性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一)编制依据1、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合同文件。
2、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
3、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公路技术规范。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5、《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6-98)6、《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F40-2004)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合同段路面工程起讫桩号为K144+500-K156+452.222,全长11.952KM。
其中,沂南服务区起讫桩号为K145+150-K146+635,沂南互通立交起讫桩号为K149+950-K151+175。
2.主要工程量主线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20KM/h,柔性基层路面单幅宽度:填方段14.95m,挖方段15.25m。
全线主要工程量:13cm厚柔性基层343234 m2,封层455425 m2,本次试验段于2011年6月20日在K152+931-K153+050段左幅进行了铺筑施工;长度为119m。
计1779m²。
二、试验段的作用及实验结果通过试验段的铺筑,进一步优化了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机械设备组合和工序衔接及人员配备,并完善了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
确定并优化了以下主要项目:㈠根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检验了拌和、摊铺、压实设备的效率,确定了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㈡通过试拌,确定了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沥青用量、拌合温度等操作工艺。
㈢通过试铺确定了摊铺机摊铺速度、摊铺宽度等操作工艺,确定了压路机的碾压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和遍数等压实标准,以及确定了混合料的松铺厚度、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ATB柔性基层施工总结
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1、试验段的时间及地点2013年9月5日下午14:00—下午17:30,在京港澳主线K407+160~K407+410段左幅按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试验段实施方案完成了试验段的施工,取得了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全面施工的数据,达到了试验段的目的,根据试验段取得的数据对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所用的材料、配合比、松铺系数、施工工艺及碾压遍数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标准的施工方法以指导后续施工。
2、试验段工、料、机投入情况2.1、人员安排2.2、机械配置2.3、测量设备2.4、试验设备3、材料准备(1)碎石:采用武安白沙石料厂产的各级配石子;(2)石屑:采用武安白沙石料厂(3)沥青:A-70号基质沥青4、施工配合比在施工前到选定材料厂家取样,在监理监督下进行配合比试验,1#料(24~32mm):2#料(18-24mm):3#料(11~18mm):4#料(7~11mm):5#料(4~7mm) :机制砂(0~4mm):(矿粉)=12%:28%:17%:14%: 5%:22%:2%。
最佳油石比为3.3%。
5、试验段施工工艺1)ATB-25混合料的拌和①拌和机械选用5000型原装间歇式拌和机,并配备生产过程自动监测仪器,在拌和过程中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集料的用量及拌和温度。
②拌和楼的调试结合原材料情况、设备情况将目标配合比合理转化成生产配合比,同时对矿料进料、烘干、提升、筛分、称重和沥青加热、计重等系统进行调试。
调试完成后,试验人员按照生产配合比设定各类材料的流量比例,进行试拌,并经抽提、筛分等检查矿料级配及油石比。
③拌和温度沥青与集料的加热及拌和温度见下表。
沥青与集料的加热及拌和温度(℃)④拌和时间ATB-25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为度,并经试拌确定。
间歇式拌和机每锅料拌和时间宜为37~45s,通过对试铺路段总结出上基层层按照43s来确定,(其中干拌时间35s,湿拌时间为40s)。
软基换填总结报告
软基换填施工总结通过对软基换填试验段的施工,发现在施工过程中拟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还有不足之处,现将发现的问题总结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如下:错误!放样:表按图纸要求,将原路基设计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软基用白灰进行标识.错误!在挖除淤泥前要排干地表水,在换填范围内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使地表水畅通排除。
在挖除淤泥后,换填层底如有积水,采用人工排干,与山坡接触的地方要清净淤泥,直至挖到岩层为止,不留淤泥夹层。
错误!逐层填筑:修筑施工便道,使施工机械和车辆能够到达换填路段,根据本地区的地质条件,采用挖除一部分回填一部分的原则,从靠近施工便道开始逐渐向前进行换填施工。
淤泥清理到设计标高,用挖方段砂岩片碎石按每层不大于40cm的厚度进行分层填筑.逐层填筑时,安排好石料运输路线,专人指挥,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间的顺序进行卸料.回填的砂岩片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15cm,对超粒径的填料用人工再破小处理。
当块石级配较差,粒径较大,填层较厚,石块间的空隙较大时,可于每层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屑、中、粗砂,再以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错误!整平:采用150KW以上的大功率推土机整平,每一车料均及时推平,推土机在初平后的填料上反复碾压,运输车辆在其上均布行驶,进一步改善填料的继配。
个别推土机到达不了的不平处应配合人工用细石块找平。
○,5碾压组合方式: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石标高,先用推土机推平,使铺筑层整平达到标高,再用推土机反复碾压,然后用TN220振动式压路机振动碾压,利用压路机的激振力使石块由松散接触状态变为紧密啮合状态,直至石块稳定,表面平整无轮迹为止.在碾压后观测路基的沉降量,沉降量最终控制在±2mm。
记录压实遍数及相关试验数据。
错误!松铺系数的确定:经现场测量填前高程、松铺后高程及碾压后高程确定松铺系数K=1。
1比原定松铺系数1.05稍大一些,根据实际松铺系数现场调整为1.1,施工过程中,松铺系数确定为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
为了全面有序的进行软基施工工作,按实际情况我项目部选定K53+050-K53+250做为软基处理施工的试验段。
根据施工技术要求,下处理深度0.7m以内,换填石渣。
根据审批的软基施工方案,在保证质量和进度的前题下,我部成功的完成了试验段的施工工作,确定了科学的施工工艺,合理的机械数量及机械的组合方式;检验了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全面的检查了材料;同时确定了沉降量与碾压遍数的关系及参数,为今后的施工提供于坚实的理论依据。
总结如下:
一、试验段施工进度
2010年6月17日至2010年6月19日,工期为3天。
二、人员、材料、设备配制情况
1、人员初拟配备:工程部经理1人,统筹安排总体工作,确保施工方案的顺利实施;项目总工1人,负责施工方案的编排与调整;测量员2人,负责施工放样与校核;试验员1人,负责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工长2人,负责现场人员、机械的指挥;质检1人,负责工程质量的控制;民工配备15人,经现场施工检验,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2、施工使用材料:填筑材料为原A6标2#料场,经施工现场验证该石渣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3、机械初拟配备:
机械设备一览表
三、施工工艺:
按设计要求软基部分开挖后,换填石渣填筑: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粗平,为防止开挖出的泥块混入换填材料中,影响施工质量,我标段设专人挑拣以保证路基施工的整体强度。
并由测量员按长度25m,横向布设3点,进行槽底观测,记录槽底高程作为沉降观测基础数值。
1、基坑开挖:按设计高程,对软土路基进行开挖,开挖段落K53+050-K53+250,开挖深度0.7m,采用人工清除散落泥块,推土机对槽底进行排压。
2、填料:填料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天然石渣,标段试验室对回填材料进行自检合格后,总监办进行抽检,含泥量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为保证路基碾压密实,计划松铺厚度控制在30cm。
3、碾压:回填完成后,采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宽度为路基坡脚外0.5m
范围。
先静碾一遍,平地机整平再采用1/3错轮进行震压,碾压时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由低处至高处、轮迹重叠1/2、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碾压时确保均匀,无漏压、无死角、无明显轮迹并记录每遍碾压时的沉降量,待压沉值平均值全小于5mm时,视为碾压合格。
记录碾压遍数做为以后控制压实的依据。
4、沉降观测
软土地段换填至原地面后,按原设定好的点位进行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每碾压一遍观测一次,计算出沉降差。
观测时,应对路基沉降与变形进行连续观测,以控制加荷速率,防止地基变形过大而失稳。
5、沉降监测仪器及精度
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精度须符合二等水准测量要求。
三、试验段施工的目的及成果
1、从实际施工中确定了换填材料的试验理论。
2、从施工碾压中确定了压实工艺的主要参数,碾压速度,机械数量及机械组合方式。
3、根据填料情况,确定质量评价指标及标准。
4、确定了碾压遍数与沉降量的关系,得出碾压至5遍、6遍、7遍时观测点沉降量。
四、沉降值检测方法
通过监测断面测点布置,利用精密水准值,观测每规定碾压遍数结束后的沉降值,以控制填料的压实度,保证软基的施工质量及整体稳定性,压沉值平均值≤5mm,标准差≤3mm。
五、结束试验段施工为我标段软基施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参数,软土地基施工方案为增强地基整体稳定性提供了较好的途径,解决了我标段软土地基承载力低,稳定性差的问题,该工艺施工方便,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
我标段今后的软土地基施工中,将已试验段提供的技术参数为依据,严格按照实验段总结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六、数据总结
1、测量观测对照记录
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分析,第六遍压实度测量观测个点下沉量已满足要求,路基判断为密实状态。
压实遍数能够达到要求。
2、松铺系数
松铺厚度及压实前后对照表
七、修改初拟方案:原计划碾压8遍,经现场实际施工,跟踪检测,碾压6遍已满足施工要求,沉降值在规定范围内,优化了施工组织方案及工艺,建议碾压遍数由原来的8遍更改为6遍,松铺系数为1.21。
在批准前按原计划施工。
主要机械使用计划表
碾压工艺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