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代皇帝庙号、谥号、年号一览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朝历代皇帝庙号、谥号、年号一览表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长陵、汉孝惠皇帝刘盈安陵、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霸陵、汉孝景皇帝刘启阳陵、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茂陵、汉孝昭皇帝刘弗陵平陵、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杜陵、汉高宗(后除庙号)孝元皇帝刘奭(shì)渭陵、汉统宗(后除庙号)孝成皇帝刘骜延陵、汉孝哀皇帝刘欣义陵、汉元宗(后除庙号)孝平皇帝刘衎(kàn )康陵
西汉(前206年—8年)庙号谥号姓名年号在位时间
汉太祖
(汉高祖)[1] 高皇帝刘邦-前206年—前195年
-孝惠皇帝[2] 刘盈-前195年—前188年
-前少帝[3] 刘恭-前188年—前184年
-后少帝[4] 刘弘-前184年—前180年
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前元、后元前180年—前157年
-孝景皇帝刘启前元、中元、后元前157年—前141年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元鼎、元封、太初、天汉、
太始、征和、后元前141年—前87年
-孝昭皇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前87年—前74年
--刘贺[5] -前74年
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刘病己) 本始、地节、元康、神爵、
五凤、甘露、黄龙前74年—前49年
汉高宗孝元皇帝刘奭初元、永光、建昭、竟宁前49年—前33年
汉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
永始、元延、绥和前33年—前7年
-孝哀皇帝刘欣建平、元寿前7年—前1年
汉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元始前1年—5年
-孺子皇帝[6] 刘婴居摄、初始 5年—8年
注:
1. 司马迁的《史记》中称刘邦庙号为汉高祖,后世多因循之。实际庙号为汉太祖。
2. 汉朝(包括东汉、西汉)除汉高帝和汉光武帝外,所有皇帝的谥号前都有一个“孝”字,意喻强调孝治天下,如刘恒的谥号汉文帝也可作孝文皇帝或孝文帝。
3. 汉文帝之前是汉高后掌权,期间有两位傀儡少帝刘恭和刘弘。实质上汉文帝只是正式继任的汉朝皇帝。
4. 同上。
5. 汉宣帝之前是昌邑王刘贺。昌邑王即位仅27日就被霍光废黜。
6. 刘婴为皇太子,号孺子。王莽摄政,称摄皇帝。
附:新莽王朝(8年—23年)谥号庙号姓名在位时间年号年期--王莽 8年—23年初始
始建国
天凤
地皇 8年
9年—13年
14年—19年
20年—23年
东汉(25年—220年)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年号年期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25年--57年建武
建武中元 25年—56年
56年—57年
显宗孝明皇帝刘庄 57年--75年永平 58年—75年
肃宗孝章皇帝刘炟 75年--88年建初
元和
章和 76年—84年
84年—87年
87年—88年
穆宗孝和皇帝刘肇 88年--105年永元
元兴 89年—105年
105年—105年
-孝殇皇帝刘隆 105年--106年延平 106年—106年
恭宗孝安皇帝刘祜 106年--125年永初
元初
永宁
建光
延光 107年—113年
114年—119年
120年—121年
121年—122年
122年—125年
-前少帝[1] 刘懿 125年--
敬宗孝顺皇帝刘保 125年--144年永建
阳嘉
永和
汉安
建康 126年—132年
136年—141年
142年—144年
144年—144年
-孝冲皇帝刘炳 144年--145年永嘉 145年—145年-孝质皇帝刘缵 145年--146年本初 146年—146年
威宗孝桓皇帝刘志 146年--167年建和
和平
元嘉
永兴
永寿
延熹
永康 147年—149年
150年—150年
151年—152年
153年—154年
155年—158年
158年—167年
167年—167年
-孝灵皇帝刘宏 167年--188年建宁
熹平
光和
中平 168年—172年
172年—178年
178年—184年
184年—188年
-后少帝[2] 刘辩 189年光熹
昭宁
永汉 189年—189年
189年—189年
189年—189年
-孝献皇帝
孝愍皇帝[3] 刘协 189年--220年中平
初平
兴平
建安
延康 189年—189年
190年—193年
194年—195年
196年—220年
注:
1. 在汉敬宗(汉顺帝)之前本来是阎太后(汉安帝太后)拥立的少帝刘懿,刘懿做了半年皇帝即死亡,敬宗趁机即位。现在史书和学者都没有把刘懿归于汉朝皇帝一类。
2. 献帝以前是少帝刘辩,当了四个月皇帝,而且还有许多时间都在避难之中。现在史书和学者都没有把刘辩归于汉朝皇帝一类。
3. 此谥为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所上。
太祖之称在《礼记-祭祀》中有,一般是用来指开创之主(不一定是皇帝),文王是周太祖,刘邦是汉太祖(尊号是高皇帝,后人误作高祖),曹操是魏太祖,司马昭是晋太祖,后来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清太祖都不用所,也有例外,如唐太祖李虎并无创业之功,但他的孙子李渊认为是从他那里袭封的唐国公,尊他为始封之君,庙号太祖。帝王死后,其神主牌位被供奉在太庙中立室祭祀,为避祖先名讳,便称某宗或某祖来代替皇帝本名,是为庙号,如太祖、高宗等。通常开国创业之君称祖,如高祖、太祖、世祖。其继位者而又有大功德者亦可称祖如明成祖、清圣祖(康熙)等。其他继位者便称宗如太宗、高宗、文宗之类。
太宗一般指继太祖之后的有德之君,在祭祀时郊祀以祖配天,宗祀以宗(一说以父)祭于明堂配上帝。太宗基本上都不是先君的嫡长子,如汉太宗文皇帝是高帝的第四子,唐太宗是高祖次子,辽太宗是太祖次子,宋、金太宗是太祖之弟,明太宗是太祖第四子,清太宗是太祖第八子,都是用或明或暗的方法,或经历变故,或受拥戴,总之是夺嫡取位。明太宗也即永乐皇帝为什么后来又被尊为成祖了呢?正是因为前面提到的祭祀制度(原自《礼记》和《孝经》)在后人那里理解有分歧造成的,明堂究竟应该配以有德之宗还是父亲呢?在太宗之子仁宗时还好说,两者合一,到了太宗的晜孙(自太宗以下第七代)世宗嘉庆皇帝,本是在堂兄武宗正德皇帝少崩无子情况下以外藩入继大统,但他不愿按照过继的规矩称孝宗为皇考,生父兴献王(与孝宗为亲兄弟)为叔父,而是不顾群臣反对(明史上叫“大礼议”),尊生父为皇考,加庙号与谥号,称睿宗献皇帝,并采纳以严父佩明堂(此说占优势),另以睿宗配享明堂,但又不得不照顾群臣的不满和太宗的功德,改尊太宗为成祖,这样成祖就不可以与
太祖并于郊祀配天,不必与睿宗争明堂了。
至于中宗、高宗一般是中兴之君的庙号,如汉中宗宣帝刘询,晋中宗元帝司马睿,宋高宗赵构,不过唐高宗只是继太宗之后的守成令主、清高宗乾隆皇帝也是坐守父祖基业,远没有到中衰之时,而唐中宗简直是个昏君,但因为在大臣帮助下逼母亲武则天让位,复唐国号,所以也获得中宗之号。
世祖一般是将祖先基业发扬光大或别开天地的君主,如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晋世祖武帝司马炎,元世祖忽必烈,清世祖顺治皇帝。世宗则一般是指太祖(高祖)太宗之后一位有作为的守成君主但不是中兴之君,如汉世宗武帝刘彻,后周世宗柴荣,金世宗完颜雍,明世宗嘉靖皇帝(他只是在位长,无多大作为),清世宗雍正皇帝。不过世宗同世祖一样有皇族内帝系转移的含义,这些世祖世宗多不是平稳入继皇位的,不少是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