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近圣贤,与经典同行
范继薇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忘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今天我们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怀着一起和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心情,开始了引导孩子们去亲近圣贤,阅读经典,只愿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能让孩子们从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就能亲近经典,诵读经典,并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拥有一些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东西,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中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找到自己文化的根基,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文情怀。
我们课题组教师互相学习,互通有无,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孩子们在诵读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了许多经典文化的精髓,领略了《弟子规》《唐诗》《宋词》《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经典诗文的独特魅力,培养了良好的诵读习惯和人文素养。同时老师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拥有了别样的人文情怀。
诵读活动使我深刻体会到:抓好古诗文诵读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老师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体验到我们文化的魅力。“读经典,学做人”这是一项功在当今而利于千秋的活动,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绝非一
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如果带着功利心去进行操作,其结果可能把学生引向功利主义,而阻碍他们素养”的真正提高。所以,在此我们不敢轻言成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通过激励学生兴味盎然地诵读, 使学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从而提高诵读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对重点字词句及艺术空白给予巧妙点拨。古诗文语言精警含蓄、意趣无穷、跳跃灵动,常给人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之感。为了使学生在诵读积累过程中能够感受尽可能丰富的“诗美”, 受到更多的“熏陶渐染”,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巧妙点拨。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在开展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过程中,我牢牢把握“去粗取精,精选精读”等原则,积极探索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达到开发少儿的记忆力和智力、提高“双文素养”的目的。
学生毕竟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上升时期,心智还不完全健全,理解能力有限,对于经典诗文深奥的道理,凝练的语言理解与把握起来必然困难。作为教师可以根据脚手架原理,在学生够得着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讲解,但绝不可繁难,也不要求必须接受,重在培养和形成学生对民族语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民族文化与精神内化到学生的潜意识层面,注重经典诵读的长远效应;经典诵读,并不
强求深入理解,而是允许“不求甚解,渐得渐悟”,因此运用“模糊教学法,生活感悟法”等促进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学语习文中,习得方法,习得能力,再向课外拓展,或独立或合作阅读,在自然状态中运用方法,在迁移中渐渐学会读书。从进行诵读活动开始,我在学生的身上发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这段时间的背诵,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诵,这给了人们学语文的自信心。《论语》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困惑——时间和教学有时冲突;回家背诵落实不到位,只能在校背,占用学习书本知识的时间;部分同学背诵不认真。背诵的内容多了,以前背过的不能经常复习,有遗忘现象。
我们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去寻民族文化之根,立民族精神之魂,在诵读古诗过程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精神底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诵中华古诗,强学生素质,读千古经典,奠成才之基。经典诵读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