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鲜和日本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日本》PPT教学课件

01 概括六世纪前日本的社会状况(大和 国的统治者、部民)
02 找出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背景、时 间、人物、内容、历史作用)
03 说说武士和武士集团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04 理解幕府和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
一、大和兴起,一统日本 发展历程
100多个 小国
大和政权 实现统一
1-2世纪
5世纪
史书里的中日交流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 岁时来献见云。”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B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
B ,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
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二、大化改新,走向封建 根据材料分析日本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国我内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天 皇无实权,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 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日央本贵阶族级,矛政盾局尖十锐分,混政乱局。混乱(根本原因)
材料ニ: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 科举制,出现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国力际逐:步隋强唐盛先的进局文面化,的历影史响上称为 “贞观之治”。
——《汉书·地理志》
“光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 奴国奉供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 武帝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倭女王(邪马台女王卑弥呼)遣大 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于朝献。”
——《三国志 ·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
一、大和兴起,一统日本 大和政权的管理方式:部民制
02 找出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背景、时 间、人物、内容、历史作用)
03 说说武士和武士集团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04 理解幕府和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
一、大和兴起,一统日本 发展历程
100多个 小国
大和政权 实现统一
1-2世纪
5世纪
史书里的中日交流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 岁时来献见云。”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B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
B ,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
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二、大化改新,走向封建 根据材料分析日本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国我内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天 皇无实权,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 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日央本贵阶族级,矛政盾局尖十锐分,混政乱局。混乱(根本原因)
材料ニ: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 科举制,出现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国力际逐:步隋强唐盛先的进局文面化,的历影史响上称为 “贞观之治”。
——《汉书·地理志》
“光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 奴国奉供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 武帝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倭女王(邪马台女王卑弥呼)遣大 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于朝献。”
——《三国志 ·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
一、大和兴起,一统日本 大和政权的管理方式:部民制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中古时期的亚洲》中古时期的世界PPT课件

答案:D
17世纪的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课前篇自主预习国家概况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16世纪末中朝军民在邓子龙和李舜臣的领导下联合抗击日本丰臣秀吉的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课前篇自主预习知识拓展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日本的大化年间和朝鲜的新罗高丽王朝均仿效唐朝制度文化进行了改革至今唐朝的服饰建筑文字儒学佛教等文化对其仍有深刻影响它们与中国大陆共同形成了当时世界领先的中华文化圈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兴起 (1)帝国兴起: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 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 国的首都。 (2)疆域扩大:到16世纪后期,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 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统治 (1)政治 ①最高统治者苏丹是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和全国土 地的最高所有者。 ②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 捐杂税。
③危机:17 世纪的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 影响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国家 概况 新 7 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 罗 国家 高 ①10 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丽 ②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
朝王 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 鲜朝 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课前篇 自主预习
(2)经济 ①经济繁荣: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②垄断商路: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知识拓展旧商路的曲折发展 奥斯曼帝国因对亚欧旧商路上的过往商品征收重税而导致的 商业危机,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直接诱因。新航路 开辟之初,旧商路贸易虽然遭到较大打击,但并没有自此一蹶不振。 事实上,旧商路沿线国家采取外交、军事等措施积极应对新航路 的挑战,努力维护旧商路上的贸易和国家利益。正是由于旧商路 沿线国家的努力以及葡萄牙的衰弱,旧商路于16世纪中期又重新 复兴和繁荣起来,并与新航路并存、竞争,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 展与奥斯曼帝国经济的繁荣。
日本的历史 ppt课件

ppt课件
61
叶渭渠先生认为“物哀”的思想结构是重 层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 对人的感动,以男女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 第二个层次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对人 情世态包括“天下大事”的咏叹上。第三 个层次是对自然物的感动,尤其是季节带 来的无常感,即对自然美的动心。”
ppt课件
62
物哀意识诞生于日本,与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 系。日本列岛自古以来经常为雾霭所笼罩,自然风光留给 人们的是朦朦胧胧、变幻莫测的印象。世界上没有一个国 家能像日本一样在狭窄地域集中了如此之多的美景——雪 山、海滩、山涧、峡谷、温泉、瀑布,林木葱葱,繁花似 锦,小桥流水,幽雅庭院。故而说日本国土处处诗情画意 并不为过。同时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自古 以来被如此之多的自然灾害所频频袭击——火山、地震、 雪灾、海啸、飓风、战乱……多少年来日本人常看到的是 美稍纵即逝,顷刻化为乌有。一切使他们相信,美好的事 物是不稳定的。而佛教的传入,更强化了日本人的这种认 识。杨薇说:“佛教所揭示的人生的虚幻感以及万物流转 的‘无常观’更加速了日本人本已获得的朦胧的‘物哀美’ 意识的完成。”
ppt课件
46
明治神宮
ppt课件
47
ppt课件
48
相撲
起源:最早追溯至日本「古事記」,當中 記載著兩位大神以角力決定國家由 誰掌管
正式比賽: 西元695年,日本開始設有相撲比賽與 民間祭神、驅魔、慶祝豐收和占卜吉凶 拉上關係 17世紀開始,正式興起職業相撲 1909年東京建起一座專供相撲比賽用的 國技館 1941年相撲更被列為學校體育正式科目
ppt课件 現任橫綱朝青龍
51
藝妓
起源:源於 7 世紀的古代「遊女」藝人和 13 世紀初的 「白拍子」,專為貴族和皇室表演,有時候甚至成為天皇 的小妾
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25张PPT

国歌 《君之代》 国花 樱花 国服 和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出现小国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乐浪海(日本海)中有倭人, 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 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 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 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 与印绶。
系列革新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内容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利于统治根基 和国内局势的稳定。
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
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 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 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 不能买卖。
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 宫 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
廷 统治,天皇无实权,各种矛盾 空前激化。645年,皇室中大
政 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
政变夺取政权,拥立孝德天皇。
变
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
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
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
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古人绘制的日本第一代天皇陵园外景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社会结构
部
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 己的私有领地。领地 上的居民以“部”的 形式组织生产,从事 农业的称为“田部”, 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 “海部”等等。来自 中国、朝鲜的移民也 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 锦织部、锻治部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出现小国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乐浪海(日本海)中有倭人, 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 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 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 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 与印绶。
系列革新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内容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利于统治根基 和国内局势的稳定。
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
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 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 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 不能买卖。
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 宫 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
廷 统治,天皇无实权,各种矛盾 空前激化。645年,皇室中大
政 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
政变夺取政权,拥立孝德天皇。
变
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
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
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
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古人绘制的日本第一代天皇陵园外景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社会结构
部
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 己的私有领地。领地 上的居民以“部”的 形式组织生产,从事 农业的称为“田部”, 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 “海部”等等。来自 中国、朝鲜的移民也 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 锦织部、锻治部等。
日本韩国介绍精品PPT课件

日本国旗日本(日文:日本国, 前660年2月11日—)是位于亚洲大 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 西、北隔 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 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 洋。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 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 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 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 出之国”。日本为单一民族国家,国 内大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和神户等 。
行驶
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 西北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 呈弧形。
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 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 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 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 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 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面积和地区划分
主
要
城
市 :
首 都
所 属
东:洲日
京 , 大 阪
东 京 都
: 亚 洲
本
,
京
都
日本概况
• 国庆日: 2月11日(建国纪念日) • 国歌: 《君之代》 • 国家代码: JPN • 官方语言: 日语 • 货币: 日元(円) • 时区: UTC+9(无夏时制) •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政体 • 国家领袖: 明仁(平成天皇)、菅直
关东地区
8,483,050
关东地区
3,579,133
近畿地区
2,628,776
中部地区
2,215,031
北海道地区
1,880,875
近畿地区
1,525,389
近畿地区
1,474,764
九州及冲绳地区 1,400,621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 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 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 出之国”。日本为单一民族国家,国 内大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和神户等 。
行驶
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 西北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 呈弧形。
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 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 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 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 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 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面积和地区划分
主
要
城
市 :
首 都
所 属
东:洲日
京 , 大 阪
东 京 都
: 亚 洲
本
,
京
都
日本概况
• 国庆日: 2月11日(建国纪念日) • 国歌: 《君之代》 • 国家代码: JPN • 官方语言: 日语 • 货币: 日元(円) • 时区: UTC+9(无夏时制) •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政体 • 国家领袖: 明仁(平成天皇)、菅直
关东地区
8,483,050
关东地区
3,579,133
近畿地区
2,628,776
中部地区
2,215,031
北海道地区
1,880,875
近畿地区
1,525,389
近畿地区
1,474,764
九州及冲绳地区 1,400,62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30张PPT)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武士道”的概念在幕府时期逐渐发展完善,形成了 诚、义、勇、忠、仁、礼、名誉、克己的武士信条。
在幕府时期,将军任命御家人担任各地武的士守道护。、地头,
御家人则要无条件服从主君,为其作战,定期前往幕 府或京都担任警备,自行承担费用。
3世纪时,在本州
中部出现了一个 较强大的奴隶制 国家,叫 “ 大和国”。5 世纪初,大和政权 统一了日本。
合作探究
大和国王古坟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 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3)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4)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本
✓ 大化改新的特点与影响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 武士集团的崛起 ✓ 幕府政治的建立
小试牛刀,我能行
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 百国。“倭人”指的是( )
A.日本 C.阿拉伯
B.拜占庭 D.朝鲜
小试牛刀,我能行
2.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 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 A.希腊共和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 C.唐朝典章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地位: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足利 室町幕府 (1336-1573)
影响: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 期。
从整个日本古代史看,天皇掌握实权仅局限于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间,国家实权先后由豪强、 摄关、武士掌握,并未建立起真正的中央集权。
德川 江户幕府 (1603-1868)
3.武士道。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 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标志
“武士道”的概念在幕府时期逐渐发展完善,形成了 诚、义、勇、忠、仁、礼、名誉、克己的武士信条。
在幕府时期,将军任命御家人担任各地武的士守道护。、地头,
御家人则要无条件服从主君,为其作战,定期前往幕 府或京都担任警备,自行承担费用。
3世纪时,在本州
中部出现了一个 较强大的奴隶制 国家,叫 “ 大和国”。5 世纪初,大和政权 统一了日本。
合作探究
大和国王古坟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 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3)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4)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本
✓ 大化改新的特点与影响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 武士集团的崛起 ✓ 幕府政治的建立
小试牛刀,我能行
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 百国。“倭人”指的是( )
A.日本 C.阿拉伯
B.拜占庭 D.朝鲜
小试牛刀,我能行
2.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 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 A.希腊共和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 C.唐朝典章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地位: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足利 室町幕府 (1336-1573)
影响: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 期。
从整个日本古代史看,天皇掌握实权仅局限于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间,国家实权先后由豪强、 摄关、武士掌握,并未建立起真正的中央集权。
德川 江户幕府 (1603-1868)
3.武士道。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 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标志
部编版《古代日本》优秀ppt课件

政治:豪强贵族权倾朝野,致使皇权旁落。 经济:世袭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 土地和劳动者。 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上的国家也蒸蒸日上。
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实 行变革。
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 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 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第11课 古代日本
日本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起先称日本为“倭”,因为日本民 族称“和”,“和”为“倭”的谐音字。“日本” 就是“日出之国”的意思。至唐代,倭国是遵照唐 代女皇武则天的意见才改国名为日本的。 “日本” 一词即源于此。一般认为,日本国名正式使用始于7 世纪。
二、大化改新 背景(原因) 国内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6.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古代日本学习中
国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以下不属于此次改革在经
济方面的措施的是(
)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③把很多贵族地土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④国家定期把地土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A.①② B.③④ C.① D.②③④
部编版《古代日本》优秀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二官八省制
646年(大化二年),日本统治者进行 “大
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
政 中央 治 地方
日本大化改新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设二官八省
设立国、郡、里
中国隋唐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
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仔 细比较,你能有什么发现?
改革 内容大 部分是 对中国 隋唐政 治经济 的模仿
非武士外壳的武士
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实 行变革。
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 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 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第11课 古代日本
日本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起先称日本为“倭”,因为日本民 族称“和”,“和”为“倭”的谐音字。“日本” 就是“日出之国”的意思。至唐代,倭国是遵照唐 代女皇武则天的意见才改国名为日本的。 “日本” 一词即源于此。一般认为,日本国名正式使用始于7 世纪。
二、大化改新 背景(原因) 国内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6.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古代日本学习中
国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以下不属于此次改革在经
济方面的措施的是(
)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③把很多贵族地土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④国家定期把地土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A.①② B.③④ C.① D.②③④
部编版《古代日本》优秀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二官八省制
646年(大化二年),日本统治者进行 “大
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
政 中央 治 地方
日本大化改新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设二官八省
设立国、郡、里
中国隋唐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
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仔 细比较,你能有什么发现?
改革 内容大 部分是 对中国 隋唐政 治经济 的模仿
非武士外壳的武士
朝鲜和日本的建筑培训课件ppt

• 佛寺-受中国建筑的影响很深,中国的建术随着佛寺的建设广泛流传
– 法隆寺、唐招提寺(鉴真主持建造):雍容大气、端庄平和(中国唐代建筑风格) – 平等院凤凰堂:华丽明快、浑厚优雅(中国宗教建筑与日本居住建筑结合的范例) – 唐 式:中国唐代佛教建筑风格 – 和 式:继承中国唐代佛教建筑风格为主,加入日本传统神社建筑特点 – 天竺式:中国福建传去的闽、浙地区的地方建筑风格
• 特色-利用和展现建材的特性和质感 • 风格-洗练简约、优雅洒脱 • 神社-崇奉自然神的宗教建筑、模仿住宅、建于景色优美的地区
– 代表作-伊势神宫,采用本宫形制、也称神明造
• 坚鱼木:正脊上横向安置一排圆木 • 千 木:正脊两端各高挑起一对交叉的方木 • 高 床:建筑四周架空的木平台 • 入口梯:木制、小且陡 • 鸟 居:一对柱子上架一根横木或在横木下再加一根枋子
• 住宅:
– 一般民居:单层房、内院式、无轴线、不联体、半地下烧火、集中式采暖 – 上层府邸:四合院式、轴线对称、几进院落、 – 前屋檐下设置平台、几间房间向平台敞开
日本封建社会的建筑(一)
日本自奴隶制时期就与中国有了密切的交往,在 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大量的吸收了中国的建筑文 化。日本封建社会的宗教建筑深受中国唐代建筑的影 响,但宫殿和住宅建筑的民族特色鲜明。
法隆寺
法 隆 寺
法 隆 寺
法 隆 寺 五 重 塔
唐 招 提 寺 金 堂 内 尊 像
唐招提寺校仓
• 法隆寺,又称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是圣 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造的佛教木结构寺庙,据传始建于 607年,但是已无从考证。法隆寺占地面积约18万7千平 方米,寺内保存有自飞鸟时代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 被指定为国宝・重要文化财产的文物约190件合计2300余 件。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东
– 法隆寺、唐招提寺(鉴真主持建造):雍容大气、端庄平和(中国唐代建筑风格) – 平等院凤凰堂:华丽明快、浑厚优雅(中国宗教建筑与日本居住建筑结合的范例) – 唐 式:中国唐代佛教建筑风格 – 和 式:继承中国唐代佛教建筑风格为主,加入日本传统神社建筑特点 – 天竺式:中国福建传去的闽、浙地区的地方建筑风格
• 特色-利用和展现建材的特性和质感 • 风格-洗练简约、优雅洒脱 • 神社-崇奉自然神的宗教建筑、模仿住宅、建于景色优美的地区
– 代表作-伊势神宫,采用本宫形制、也称神明造
• 坚鱼木:正脊上横向安置一排圆木 • 千 木:正脊两端各高挑起一对交叉的方木 • 高 床:建筑四周架空的木平台 • 入口梯:木制、小且陡 • 鸟 居:一对柱子上架一根横木或在横木下再加一根枋子
• 住宅:
– 一般民居:单层房、内院式、无轴线、不联体、半地下烧火、集中式采暖 – 上层府邸:四合院式、轴线对称、几进院落、 – 前屋檐下设置平台、几间房间向平台敞开
日本封建社会的建筑(一)
日本自奴隶制时期就与中国有了密切的交往,在 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大量的吸收了中国的建筑文 化。日本封建社会的宗教建筑深受中国唐代建筑的影 响,但宫殿和住宅建筑的民族特色鲜明。
法隆寺
法 隆 寺
法 隆 寺
法 隆 寺 五 重 塔
唐 招 提 寺 金 堂 内 尊 像
唐招提寺校仓
• 法隆寺,又称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是圣 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造的佛教木结构寺庙,据传始建于 607年,但是已无从考证。法隆寺占地面积约18万7千平 方米,寺内保存有自飞鸟时代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 被指定为国宝・重要文化财产的文物约190件合计2300余 件。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东
中日甲午战争PPT课件

• 另外还有哪些国家参加了这此瓜分? ----俄、英、法、日
• 它们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在哪里?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
北京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 势力范围
北京
天津
渤 旅顺 海
大连
威海 卫
山
胶州湾 黄
东
海
山 东 作德 为国 他强 的占 势胶 力州 范湾 围, 。并
台北
澎湖
嘉义 台南
枋寮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抵抗力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刘永福领导黑旗军 B、台湾人民和部分清军 C、徐骧率领义军
主要战役:
意义: 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 义精神
最终的结果,台湾 沦陷50年,台湾以及 其他领土的被割大大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的野心
1、强占租借地
• 首先在中国抢占租借地的国家----德国
把
英国把长江流域以及云南、广东 部分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 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 的“势力范围”
1860年《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强租新界
1842年《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国别
(1)材料是为了尊重中国主权吗?其真实目的是什么?
(2)为达到这些目的,它们各自是怎么做的 ?
(3)由此可见,列强在瓜分中国时的关系如何?
• (1)不是,而是为了巩固或分取更多的 侵华权益。
• (2)英俄勾结,互相承认对方在中国所 取得的既得利益。
• (3)既斗争又勾结。
二、“门户开放”政策
• 它们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在哪里?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
北京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 势力范围
北京
天津
渤 旅顺 海
大连
威海 卫
山
胶州湾 黄
东
海
山 东 作德 为国 他强 的占 势胶 力州 范湾 围, 。并
台北
澎湖
嘉义 台南
枋寮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抵抗力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刘永福领导黑旗军 B、台湾人民和部分清军 C、徐骧率领义军
主要战役:
意义: 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 义精神
最终的结果,台湾 沦陷50年,台湾以及 其他领土的被割大大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的野心
1、强占租借地
• 首先在中国抢占租借地的国家----德国
把
英国把长江流域以及云南、广东 部分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 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 的“势力范围”
1860年《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强租新界
1842年《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国别
(1)材料是为了尊重中国主权吗?其真实目的是什么?
(2)为达到这些目的,它们各自是怎么做的 ?
(3)由此可见,列强在瓜分中国时的关系如何?
• (1)不是,而是为了巩固或分取更多的 侵华权益。
• (2)英俄勾结,互相承认对方在中国所 取得的既得利益。
• (3)既斗争又勾结。
二、“门户开放”政策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33张PPT)

思考: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
【合作探究】
叁 幕府统治
1.庄园形成
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农民受剥削越来越严重,大量逃亡,国家籍、田籍混乱,日本土地私有化开始。
日本印象
内容讲解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二、大化改新
三、幕府统治
日本
绳文时代
弥生时代
古坟时代
飞鸟时代
奈良时代
平安时代
镰仓时代
南北朝时代
室町时代
安土桃山时代
江户时代
明治时代
大正时代
昭和时代
平成时代
令和年代
早期文明6世纪以前
大王权利很大6-12世纪末
幕府执政12末-14世纪
战国时代
明治维新
思考: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1.6世纪前的日本
2.大化改新
人物
时间
内容
影响
3.幕府统治
庄园出现
武士出现
镰仓幕府统治
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孝德天皇
646年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
经济:公民公田制;班田收授制;统一赋税
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课堂小结
1.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6世纪末期,日本的改革派主张学习的是( )A.中国隋唐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C.希腊共和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权。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
【合作探究】
叁 幕府统治
1.庄园形成
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农民受剥削越来越严重,大量逃亡,国家籍、田籍混乱,日本土地私有化开始。
日本印象
内容讲解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二、大化改新
三、幕府统治
日本
绳文时代
弥生时代
古坟时代
飞鸟时代
奈良时代
平安时代
镰仓时代
南北朝时代
室町时代
安土桃山时代
江户时代
明治时代
大正时代
昭和时代
平成时代
令和年代
早期文明6世纪以前
大王权利很大6-12世纪末
幕府执政12末-14世纪
战国时代
明治维新
思考: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1.6世纪前的日本
2.大化改新
人物
时间
内容
影响
3.幕府统治
庄园出现
武士出现
镰仓幕府统治
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孝德天皇
646年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
经济:公民公田制;班田收授制;统一赋税
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课堂小结
1.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6世纪末期,日本的改革派主张学习的是( )A.中国隋唐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C.希腊共和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权。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朝鲜和日本的古代文明

六、有争论的问题 1、“改新之诏”的真伪 是否经过《日本书纪》作者的改编 2、“大化改新”的断限 应将其延续到八世纪初律令体制成立 3、班田制的性质 692—883年的班田是否符合日本国情 4、古代天皇制的性质 专制、共和、相互依存 5、唐律令与日本律令的区别 理念与实用、行政法优先、氏族残余
律令体制 689年实施《飞鸟净御原令》 690年完成户籍编制,692年开始全国班田 697年持统让位其孙(文武) 701年完成《大宝律令》,702年实施 恢复遣唐使,报告律令、国号、君主、年号 718年完成《养老律令》,757年实施 律:刑法 令:行政法、民法、诉讼法 内容包括班田、赋税、户籍、政府机构、军事 制度、身份制度、司法制度 律令制学自中国,但保留氏族制的双重结构
3、苏我氏专权
628年推古天皇去世,苏我虾夷拥立舒 明天皇 642年拥立皇后皇极天皇 私授紫冠予其子入鹿,执掌国政 643年以谋反罪灭山背大兄王一族 “以西民造宫,东民造寺” “举国之民并百八十部曲”,为己造 陵 入鹿“为人暴戾,威权过父” 引起皇族及大贵族的不满
经》、《礼记》、《春秋左氏传》等儒 学经典,以及数学、汉诗文、天文、历 法等知识。 文学 :《怀风藻》 《万叶集》 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
鉴真(688~763),中国唐朝
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 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 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 之甍 [méng 屋脊 ] ” ,意为他的 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 屋脊(意为高峰)。
607年,小野妹子带领日本第一个使团到达隋 朝洛阳,前来求学佛法。他然后向隋炀帝递呈 其君主的一封信,信的开头是“日出处天子 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公元 609年,小野妹子又作为送隋使回国之使 再度来中国。此次的国书吸取了前次教训,抬 头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正如日本史学家井上清所言,通过这种交往, 日本“恰如婴儿追求母乳般地贪婪地吸收了朝鲜 和中国的先进文明,于是从野蛮阶段,不久即 进入了文明阶段。”
甲午中日战争ppt课件

96.9
230.5 179.1 144.6 157.4 250.4 100.1 221.6
1、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处于怎样的状况?
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倾销,但随后市场的扩大较小
2、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
《南京条约》等的签定,便利了外国向中国倾销商品
但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市场扩大并不大
第一次鸦片战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的 争(1840— 市场 1842)英国
签订的条 约
《南京 条约》
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半 封建社会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 争(1856— 的市场 1860)英法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绝
《天津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 《北京条约》 殖民半封建的 程度加深 《马关 条约》 《辛丑 条约》
4.允许日本在华设 厂
7.中国各阶层被震醒,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
《辛丑条约》(1901年9月)
①赔款白银4.5亿两;
①巨额的赔款是大规模的勒索, 人民更加贫困 ②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③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 的控制之下,便于直接派兵 镇压反帝运动 ④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 主义的帮凶 ⑤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 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 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半封 建的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 根本原因—大陆政策、蓄谋 (1894— 已久 1895)日本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八国联军侵 华 (1900— 1901)列 强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 分中国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 运动
经过 鸦片战 第一阶段:1840年6月,封锁珠江口,开始;北上到达 争 天津海河口。后撤回南方。 第二阶段:1841年初,战争的扩大 第三阶段:1842年,英军南上,抵达南京 第二次 1856年,英法发动。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鸦片战 占领天津。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1860年, 争 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甲午中 丰岛之战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平壤之战 日战争 朝鲜沦陷;战火烧到中国本土; 黄海海战双方损失相当、中避战自保、日取得制海权 辽东之战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八国联 1900年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带领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 军侵华 北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罗统一朝鲜
❖ (一)前提和条件 ❖ (二)过程 ❖ (三)新罗统一朝鲜的意义
(一)前提和条件
❖ 1.三国时期,高句丽和百济长期对峙,力量遭到 削弱。而且高句丽还奉行与隋唐中国为敌的 政策。
❖ 2.新罗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同唐朝中 国结盟共同夹击高句丽和百济。
(二)过程:
❖ 1.唐朝建立后,新罗与之建立了友好关系,高句丽便 联合百济夹击新罗。
第三节 朝鲜和日本
❖一 古代朝鲜 ❖二 古代日本
古代朝鲜
❖ 一、朝鲜历史发展线索 ❖ 二、新罗统一朝鲜 ❖ 三、朝鲜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 ❖ 四、壬辰卫国战争 ❖ 五、中古时期的朝鲜文化
三国时期的朝鲜
❖ 公元前3世纪中叶,高句丽兴起于北方,公元 313年兼并乐浪。
❖ 与此同时,南方形成百济和新罗。 ❖ 朝鲜半岛由此进入三国时代。 ❖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建立新罗王朝。
历史影响
❖ 1.朝鲜人民捍卫了国家独立,粉碎了丰臣秀 吉的称霸野心。同时朝中两国人民并肩作战, 互相支援,谱写了两国人民崇高的战斗友谊。
❖ 2.日本的侵略给朝鲜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战 后耕地和劳动力都大量减少,而在籍劳动者 的负担则越来越沉重,国势日衰。1627年后 金国侵入朝鲜。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 同年再次入侵朝鲜,第二年,其国王投降, 从此朝鲜被迫从属于清朝。
高句丽
新罗 百济
封建王朝的朝鲜
❖ 1.新罗王朝(676—935):封建制度开始确立. ❖ 2.高丽王朝(918—1392):由新罗王朝后期的农
民起义政权演变而来。建立者为王族出身的弓 裔。该王朝多次遭到外族的入侵。10世纪末是 契丹人;12世纪前期是女真人;13世纪初是蒙 古人。 ❖ 3.李朝(1392—1910):1388年由握有高丽 王朝重兵的大将李成桂发动兵变推翻亲元的高 丽王室而建立。
❖ 2.644—651年唐朝几次远征高句丽都未取得成功。 ❖ 3.660年唐朝军队在新罗的协助下灭了百济。 ❖ 4.668年,唐朝与新罗的联军攻占平壤,灭高句丽。
唐朝在高句丽故地设安东都护府。 ❖ 5.676年唐朝将安东都护府迁往辽东,新罗接管了
权力,朝鲜半岛实现了统一。
(三)新罗统一朝鲜的意义
❖ 新罗的统一事业是在唐朝中国的帮助下完成 的,统一后的新罗更进一步发展了同中国的 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极力仿 效唐制,最终使朝鲜由奴隶社会过渡封建社 会。
(一)历史背景
❖ 1.大和国家统一日本后,逐渐建立起较完整的 政治经济制度,氏姓贵族奴隶主掌握了政权。
❖ 2.当时大和国家盛行部民制。 ❖ 3.推古天皇及圣德太子的改革。
(二)过程及内容
❖ 1.废除世袭氏姓贵族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在 中央设立二官、八省、一台。地方上建立国、郡、里,设国司、 国造、里长管理。各级地方官吏的任命、罢免权属于中央,打 破了氏姓贵族世袭要职的特权。
战役、露梁海之战
典型黾(meng)船一般有 33米长、8.5米宽,由船底 到上甲板为2米。在上甲板 之上的船舷两側上下各有 12个炮孔和22个枪眼,可 向外发火。船上有蓋顶,把 船身完全封闭起来,再用铁 皮或铜皮包在蓋顶及其舷側 作为装甲,在蓋顶上还钉有 密集的大铁钉和刀刃,致使 敌船的抛射物很难洞穿龟船 之水上船体外露部分。
壬辰卫国战争
❖ (一)历史背景 ❖ (二)过程 ❖ (三)历史影响
(一)历史背景
❖ 1.1573年起,日本尾张国大名织田信长及其部 将丰臣秀吉通过不断的扩张,逐渐统一了日本, 并由此产生了称霸亚洲的野心。
❖ 2.1498年朝鲜国内爆发党争,并且延续数百年, 政治黑暗,人民困苦,国势日衰。
(二)过程
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
❖ 期间日本的班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大土地所有 制发展起来,形成了封建庄园,封建贵族依靠封 建庄园,发展起武士制度。
❖ 日本武士阶层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封建军事 贵族,至12世纪武士集团逐渐控制了政权。
二.大化改新
❖ (一)历史背景 ❖ (二)过程及内容 ❖ (三)改革的完成 ❖ (四)意义
❖ 1.1592年4月,16万日军悍然入侵朝鲜,因为此年 为壬辰年,故朝鲜历史上称“壬辰卫国战争”。
❖ 战争分作三个阶段:1592年4月至1593年3月,日 军第一次进攻的失败;1593年4月至1597年1月的 “和谈”时期;1597年2月至1598年11月,日军第 二次进攻的失败和战争的结束。
❖ 2. 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改制黾(měng)船、平壤
“弥生时代”
❖ 该时代主要以褐色陶器为代表,因最早发现于 东京的弥生町而得名。
❖ 时间从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3世纪。 ❖ 2世纪末,九州北部形成早期奴隶制国家邪马
台国。 ❖ 3世纪,本州中部兴起大和国家,并逐步征服
其他奴隶制国家,于公元5世纪统一了日本。
“古坟时代”
❖ 因这一时期日本盛行前方后圆的坟而得名。 时间由公元3世纪至7世纪。7世纪中叶,日本 经过大化改新,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 2.废除贵族私有土地制和部民制,将土地.部民全部收归国有, 成为公地.公民。同时,国家赐给大夫以上的官僚贵族以一定 数量的土地和人口,作为“食封”。
❖ 3.施行班田收授法。凡六岁以上公民,由政府班给口分田, 男子2段,女子为男子的2/3。官户奴婢的口分田与公民相同, 私户奴婢则给公民的1/3。口分田不许买卖,受田人死后一 律交回。口分田六年一班。
1192)(奈良遗址) ❖ (五)幕府时代(1192—1868)
❖ 1.镰仓幕府(1186—1333); ❖ 2.室町幕府(1336—1573); ❖ 3.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0); ❖ 4.德川幕府(1603—1868)。
“绳文时代”
❖ 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公元前7—8千年至3百年), 因发现于这个时代的大量的黑色陶器上带有 绳形花纹而得名。这是日本的原始公社制繁 荣时期。
古代日本
古代日本
❖ 一、日本历史发展线索 ❖ 二、大化改新 ❖ 三、班田制的瓦解与庄园制的形成 ❖ 四、幕府政治的产生和发展 ❖ 五、中古时期日本的文化
一.日本历史发展线索
❖ (一)“绳文时代” ❖ (二)“弥生时代” ❖ (三)“古坟时代” ❖ (四)奈良时代(710—794)和平安时代(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