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练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默写1.默写(1)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2)________,________。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3)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4)兴,百姓苦;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6)纪伯伦曾经在《沙与沫》中说过“愿望是半个生命”,是的,杜甫在《望岳》中就曾抒发过宏伟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
”(7)“蓬莱文章建安骨”,曹操的诗体现了刚健清新的风格,如他在《观沧海》中的诗句:“________,若出其中。
________,若出其里。
”描写了大海的浩瀚无际。
(8)同是写帆写水,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温庭筠的“________,________。
”则抒发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感。
【答案】(1)欲上青天揽明月(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半卷红旗临易水;提携玉龙为君死(4)亡;百姓苦(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日月之行;星汉灿烂(8)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本题中应注意“揽”“似”“燕”“携”“凌”“晖”“脉”这几个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欲上青天揽明月⑵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⑶半卷红旗临易水,提携玉龙为君死⑷亡,百姓苦⑸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⑺日月之行;星汉灿烂⑻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第14课 诗词三首 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金樽.(zūn)投箸.(zhù)朱阁.(gé)B.烂柯.(kē) 侧畔.(pàn) 济.沧海(jǐ)C.冰塞.川(sè) 歧.路(qí) 酬.乐天(chóu)D.宫阙.(què) 绮.户(qǐ) 婵.娟(chá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清酒四顾茫然黄河B.长风苍海扬州病树C.精神大醉宫阙朱阁D.人间无眠圆缺离合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玉盘珍羞..直万钱(美味佳肴)B.今日听君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C.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实现政治理想)D.千里共婵娟..(指嫦娥)5.下列诗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翻译:金酒杯里装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翻译: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山中。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翻译:明月几点开始出现?我把酒端起来问青色的天。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翻译: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之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6.下列对《水调歌头》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
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学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学案李白学习目的要求:1.体会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诵读、体味、欣赏这首诗。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目的要求1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一课时学习内容与过程:二、学生齐读全诗。
三、讲解诗歌:1.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饯别诗。
2.开头即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借景抒情。
“蓬莱文章建安骨”以下四句自成一段,写登楼引发的感慨,也是李白与族叔李云酒酣耳热之后谈话的中心。
“抽刀断水水更流”以下四句写壮志难酬的悲慨。
3.每组派一代表朗读,男女生轮流朗读。
四、小结:李白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了独特的“纵逸”风格。
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无可奈何的心态。
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课后反思: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这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
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
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
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
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
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
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
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理解性默写+积累整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知识训练题——一、积累知识整合。
1.文学常识:李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
2.注音:饯别jiàn扁舟piān3.易错字:长风万里送秋雁举杯消愁愁更愁4.思想感情:写出了作者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未放弃对理想前途的执着追求。
5.词汇积累:(1)中间小谢又清发(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飘逸。
)(2)俱怀逸兴壮思飞(逸:超远)(壮:饱满有力)(3)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摘取)二、理解性默写。
(一)2007-2010中考真题演练:6.(2007·吉林长春)李白的洒脱,苏轼的豁达,总能带给世人或振奋昂扬或坦荡乐观的精神力量。
在两者选择一位,把最能鼓舞你的句子送给自己,作为人生路上的一缕春风伴你而行。
句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篇目:略。
7.(2008·吉林长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古代先贤有这样风范的人不胜枚举。
请写出初中内学习过的古诗词中能表现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的连续两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句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作者或篇目:略。
8.(2009·吉林长春)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枫丹露白,冰封雪飘。
这四季更替的美景,使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请你从熟悉的古诗词(曲)中,写出描写某一季节(景物)连续的两句,并标明作者或题目:句子: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作者或篇目:略。
9.(2010·湖北黄冈)“诗仙”李白,在游山玩水飘逸洒脱而放旷不羁,但在他的诗中往往又愁情满怀。
请写出李白诗中有关“愁”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二)练习:10.运用典故来赞美作者自己和叔父的才华和抱负: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11.表现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精神极其苦闷及心烦意乱的感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题目理解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题目理解
摘要:
一、宣州谢朓楼的历史背景
二、饯别校书叔云的意义
三、题目理解与诗文解析
四、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文化价值
正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诗人王之涣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宣州谢朓楼饯别的场景,展现了离别时的不舍与祝愿。
宣州谢朓楼位于我国安徽省宣城市,为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谢朓楼是宣城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登临之处。
饯别校书叔云,意味着在谢朓楼为校书叔云举行饯行仪式,送别即将离去的朋友。
题目理解方面,诗中“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揭示了诗歌的背景、场合以及主要人物。
诗人在此背景下,抒发了对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诗文解析中,诗人通过描绘谢朓楼饯别的场景,表达了离别时的感慨。
诗中“离人渐远,挥手泪满巾”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离别时挥泪告别的场面,感人至深。
同时,诗人以“愿君此去鹏程万里,早日还归”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与祝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首先,它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离别情感,以及他们对友情的珍视。
其次,诗中对宣州谢朓楼的描
绘,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美丽与韵味。
最后,这首诗传承了我国悠久的诗歌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题目理解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题目理解
【原创版】
目录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背景和意义
2.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正文
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背景和意义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离别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惋惜之情,以及对宣州美景的赞美。
谢朓楼是宣州的一处名胜古迹,诗人在此地与友人饯别,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校书叔云则是诗人的友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诗人通过这首诗向他表达了敬意和祝福。
二、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友情。
诗人通过描绘宣州谢朓楼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之情。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以突显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同时,诗人也通过赞美友人的才华,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祝福。
整首诗歌情感真挚,充满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
三、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比喻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2.夸张手法:诗人通过夸张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突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之情。
3.结构安排:诗人在诗中巧妙地安排了美景、离别、友情等元素,使得整首诗情感丰富,结构紧凑。
4.语言优美: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得诗句韵味悠长,语言优美。
古诗词习题大全
一.《陌上桑》理解性默写练习1. 通过环境描写,为女主人公的出场蓄势,烘托女主人公年青貌美的句子是:2. 写罗敷采桑的工具,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的句子:3. 对罗敷进行头饰描写的句子:4. 对罗敷进行衣着描写的句子:5.对罗敷的美丽和魅力进行侧面描写的句子:5. 写使君的气派大的句子:6. 写使君的胆子大的句子:8、写罗敷直斥使君的句子:9、罗敷夸丈夫的威势的句子:10、写罗敷夸丈夫官运的句子:11、罗敷夸丈夫的相貌风采的句子二.《十五从军征》1.开篇直言从军时间长,高度概括士兵军旅生涯,与“少小离家老大回”意味相似的诗句:2.表明主人公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茫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的诗句:3.乡人的答语道出亲人都已逝去的悲惨现状的句子:4.描绘院内荒凉凄楚的景象,表明家中已空无一人的悲惨情形的诗句:5.本应温暖的炊烟却飘转成冷寂的孤独,本应是团圆的家宴,却成为孤独的惆怅,借主人公准备饭食无人可奉的场景,流露出主人公内心悲哀的诗句:6抓住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的诗句:7起句诗人似乎没有批评什么,但一个始字,却已经强有力地揭示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惨无人道:7. 所谓“近乡情更怯”当他在途中遇到乡里人时,情不自禁地打听道:9乡里人的回答,是那样一个无情的事实,原来家中的亲人早已尽入黄泉:10.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11.写老人准备好餐饭,却无人陪伴,六十五年的征战,重返故里的他只想享受一点人所应有的天伦之乐,可如今只剩孑然一身:12.饱经风霜,历尽艰危的老人,本不是那么容易动感情的,此时不觉悲从中来,难以下咽,出门东望,一片荒凉,使他不能不老泪纵横,湿透衣衫:三.《迢迢牵牛星》1、 从形态和声响方面写织女勤劳的诗句是:2、 直接描写织女相思之苦的诗句是:3、 含蓄而深沉地表达相思之苦的诗句是:4《迢迢牵牛星》中表现相思,而落泪的句子是:5最能表达人间痴情男女的离恨与相思之情的诗句是:6.写织女手弄机梭,却织不出布来,而且泪如雨下原因句:7.织女与牛郎只有一条浅水之隔,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相视不能相语的句子:四.《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专项练习表现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精神极其苦闷及心烦意乱的感受:2.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被时间所抛弃、扰乱的句子是: , ; ,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习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习题一、课内阅读。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李白,字 ______ ,号 _______ ,是我国______ 朝著名的 ______ 诗人,文学史上誉为a ”“ __________ ”。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
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3、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 _______ ,“小谢”指___________ 。
4、“建安骨”又称 ________ ,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 _________ 、_____ 、_______ 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____________ 的诗文风格。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6、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
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C、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共3篇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共3篇《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1《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引言: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是李白和杜甫。
不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李清照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曾被嫁接到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中。
作为著名的爱国诗人,李清照的作品中充满了乡土情愫和忧国忧民之情。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杰作,同时也是为了为教师提供一份具有实用价值的教案。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描绘了临行前一群朋友之间的离别场面。
这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最早的诗歌之一,其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
李清照的丈夫陈实功曾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的教诲对于后来的李清照自然有所影响。
在该诗中,她表达了对于朋友离别的思念和遗憾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她对于朴实的乡村生活和美好的人生追求的热爱。
此外,该诗的创作背景也与历史背景紧密相连。
南宋末年,外敌入侵,国家危急,诗人李清照夫妇因受辱而离开了原来的家乡定居在了新的地方,这种背景的影响无疑也萦绕在这首诗的曲折情节之中。
第二部分:叙述文本内容诗人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朋友之间离别的情景。
她的情感表达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对于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
诗中描写了临别之际,众人欢聚一堂,到前门送别之后便无人相送,情感转为朦胧,时而豪情万丈,时而慷慨悲歌。
在此过程中,诗人视角的转变,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纠缠。
这首诗既柔美又深刻,充满了对于情感世界的深刻洞见,令我们见识诗人的智慧和艺术修养。
第三部分:课内教学安排针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的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安排:1.了解作者背景本文在第一部分中对于作者李清照的背景作了简单介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初中语文 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通用)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课标1维度目标是知识、能力目标。
行为动词是诵读、理解;学习水平是独立操作、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古代诗词。
前提条件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课标2维度目标是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行为动词是积累、感悟、运用;学习水平是经历、领悟、运用水平;学习内容是欣赏品味。
前提条件是注重。
教材分析: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学过第六单元《诗五首》中的第二首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因此,学生对诗人的人格及诗风有了一定的认识。
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积累的一首古诗,本诗题目为饯别,但内容却不是离别愁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
由于本课是课外古诗词积累部分,因此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唐诗,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思考,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优势:八年级学生思维敏锐,课堂活跃,并且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在第六单元学习过李白的另一首古诗词《行路难(其一)》,因此学生对诗人的人格及诗风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劣势:八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虽然学生所处的阶段是比较活泼、外向,但是对古汉语现象发自内心的抵触,更何况古诗常有用典等修辞手法;还有社会背景的不同,都增加了学习难度。
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标“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的要求及对教材“通过阅读、鉴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唐诗,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思考”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这首诗歌情感充沛、波澜起伏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李白的思想、诗风。
通过对课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及学情“教学过程应该重在朗读和揣摩语言”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这首诗歌情感充沛、波澜起伏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李白的思想、诗风。
学习目标:一、通过诵读、品析诗句,学生感受、了解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诗风,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练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
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2、“建安骨”又称,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的诗文风格。
(二)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
2.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答:3.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4.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答:5.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答:参考答案:(一)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刚健清新(二)1.愁2.“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3.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4 .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5.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ft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参考答案:(一)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刚健清新(二)1.愁2.“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3.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4 .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初二语文默写练习试题集
初二语文默写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古代诗文按要求填空:(8分)(1)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2) 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村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4) 李清照的《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虚幻的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5)《岳阳楼记》中,作者用“,”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表达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答案】(1)聒碎乡心梦不成(2)坐看云起时(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5)忧谗畏饥,满目萧然。
【解析】直接填写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
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突破“聒”“髫”等这些重点字词的书写。
还要注意“《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村老人和小孩神情”等命题理解点。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④每题1分,⑤题4分)①,可以攻玉。
②耳闻不如目见,。
③,草色入帘青。
④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两句与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选用典型意象点染意境,可谓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答案】①他山之石②目见不如足践③苔痕上阶绿④屋舍俨然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解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践、苔、俨、畔、鸦,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题目理解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题目理解1.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名篇,也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宣州郡楼上与友人饯别时的离情别绪。
全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不舍,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局的感叹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校书叔云则是诗人送别的对象,他可能是诗人的朋友,也可能是官僚仕宦的同僚。
整首诗通篇行云流水,如行云流水般将离别之情真挚地表现出来。
而此诗题目《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在其中有深意,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2. 诗中的离别情感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王之涣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离别时的心情。
在诗的开头,诗人就以“黄河远上白云间”来描绘自然景致,抒发自己的离愁。
之后写道“一片孤城万仞山”,描述了宣州的山水风景和城市风貌,以此来衬托诗人离别时的孤寂和无助。
最后通过“羌管悠悠婉转绕”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不舍。
整首诗情感真挚,音韵悠扬,感人至深。
3. 对题目的理解《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个题目带有浓郁的离别情感和祝福之情。
宣州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谢朓楼则是宣州的一处著名景点,常常被诗人们用来写别离之情。
而“饯别校书叔云”则是诗人送别校书叔云的情景。
整个题目组合起来,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不舍,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我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情感颇为赞赏。
诗人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离别时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的深情不舍。
对于诗中的题目,我认为它既是对送别对象的表达,也是对送别情景的描绘,更寄托了诗人的祝福之情。
这种诗意与离别情感的结合使得整首诗情感真挚,让人读来深有触动。
总结:《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以其深情的离别情感和真挚的祝福之情著称于世。
通过对自然景致和送别情景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不舍的心情,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题目理解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题目理解(原创实用版)目录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背景和意义2.谢朓楼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价值3.饯别的含义和传统4.校书叔云的身份和作用5.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正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个题目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首先,宣州谢朓楼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方。
谢朓楼位于宣州(今安徽宣城),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之一,被誉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它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修建和改造,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谢朓楼因唐代著名文学家谢朓而得名,他在这里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使得谢朓楼成为了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
饯别是一种传统的送别方式,通常是在临别之际设宴款待,以表达对离别之人的敬意和祝福。
在校书叔云即将离别之际,宣州谢朓楼举行了一场饯别宴会,以此来表达对校书叔云的敬意和感激。
那么,校书叔云究竟是何许人也?校书叔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官员。
他的真名叫李邕,因为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得名。
他在文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因此备受敬仰。
在校书叔云离别宣州谢朓楼的时刻,宣州当地的文人学士们自然要为他举行一场饯别宴会,以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感激。
对于这个题目“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它反映了唐代文人学士之间的深厚友谊和敬意。
其次,它表现了宣州谢朓楼在唐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文人学士们交流学术、欣赏艺术的重要场所。
最后,它体现了唐代饯别文化的传统,透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一窥唐代送别文化的独特风貌。
综上所述,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个题目既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习题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课堂练习一、注音:谢朓()、饯()别、校()书郎、酣( )高楼、逸兴()、称()意、明朝()、弄扁()舟、燕()然二、解词:①校书:__________,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②蓬莱:__________。
③建安骨:__________,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
④小谢:指____。
后人将他和____并举,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李白用以自喻。
⑤清发:__________。
⑥逸兴:__________。
⑦散发:__________。
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
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
⑧弄扁(piān)舟:__________。
扁舟,____。
⑨称(chèn)意:__________。
⑩燕然未勒:______________。
⑾悠悠:__________。
三、诗歌内容理解填空:1、李白:字太白,号_____。
中国唐朝诗人,有“___”,“诗侠”之称,后人称赞他“斗酒诗百篇”。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有《望______》、《静夜思》、《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______》、《月下独酌》、《春夜___闻笛》等。
2、“抽刀”一句用来比喻___________,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李白用比兴手法写出愁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
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2、“建安骨”又称,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的诗文风格。
(二)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
2.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刚健清新
(二)1.愁2.“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3.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4.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5.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参考答案:
(一)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刚健清新
(二)1.愁2.“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3.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4.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5.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参考答案:
(一)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刚健清新
(二)1.愁2.“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3.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4.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5.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