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制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合集下载

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综述

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综述

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综述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综述近年来,随着国际教育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外学分银行制度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体系的学分管理模式,学分银行制度在国外大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国外学分银行制度进行综述,探讨其特点、优势以及对教育体系带来的影响。

一、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的特点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基于学分积累和转移的教育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学生可以将自己在不同学校获得的学分进行积累,并在合适的时候进行转移。

这种制度推动了教育的个性化和灵活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1. 学分累积和转移: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生在不同学校间自由转移学分。

这意味着学生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无论这些课程和专业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学校开设的。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广泛而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2. 跨学科学习:学分银行制度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专业化,促进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发展。

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教育,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灵活的学业规划:学分银行制度使学生能够更灵活地规划自己的学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这样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进程,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的优势学分银行制度在国外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学分银行制度打破了学生只能在单一学校学习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学校和课程,获得更多样化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2. 促进了国际教育交流:学分银行制度使得跨国教育交流更加便利。

学生可以在不同国家的学校间自由转移学分,获得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

这样的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思维。

3. 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学分银行制度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专业化,培养更全面的能力和素质。

浅析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趋势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转换、灵活使用和跨校培养的制度平台。

它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政策支持持续提升、跨校学分互认逐步实现、学分转换和认证体系不断完善、学分银行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行业联盟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等五个方面。

政策支持持续提升。

高职教育学分银行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近年来,各地区陆续颁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明确高职学分银行的建设目标、范围、内容和条件,推动学分银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未来,随着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不断发展,政策支持将继续提升,为学分银行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跨校学分互认逐步实现。

高职教育学分银行旨在打破传统学校界限,实现学分的跨校积累和转换。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与其他院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相互开放课程资源,共享学分成果。

这种跨校学分互认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分积累效果,提升就业竞争力。

未来,学分银行跨校互认将不断拓展,在促进高职教育资源共享、提高高职质量和水平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学分转换和认证体系不断完善。

学分转换和认证是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核心功能之一。

通过学分转换,学生可以将在不同学校获得的学分进行有效积累和转换,满足自己的学业要求。

而学分认证体系的完善,则可以有效保障学分的真实有效性和权威性,为学生提供更加可靠的学分服务。

随着学分银行的发展,学分转换和认证体系也将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提高学分转换和认证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第四,学分银行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学分银行也将向智能化方向不断迈进。

未来,学分银行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学分的自动积累、个性化推荐、智能匹配和动态管理等功能,提高学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学分银行还将推出更加便捷的在线服务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全面的学分管理和服务支持。

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
所谓“学分银行”(school credit bank)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

2 主要内容
“学分银行”的主要内容为累积学分,它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学分银行育结合起来。

“学分银行”制度将学生完成学业的时间从固定学习制改变为弹性学习制。

根据“学分银行”制度,学生只要学完一门课就计一定的学分,参加技能培训、考证也计学分,然后按全部应得学分累积;同时,允许学生不按常规的学期时间进行学习,而是像银行存款零存整取一样,学习时间可集中也可中断,即使隔了几年,曾有的学习经历仍可折合成学分,存于“学分银行”。

3 特点优势
西方国家多年前开始实行“学分制”,在校学生每学期可自主选择部分课程。

结果,学生学习乐趣增加,信心增强,学校整体学习效率与成绩也大有提高。

“学分银行”尤其适合职业教育边实践、边学习的特点。

职业学校设立“学分银行”,学生可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学完一门功课,可将拿到的学分存入“银行”,工作几年回来后可以继续学习,学完一门算一门学分,累积到规定学分总数后即可“支取”相应学历。

“学分银行”的“灵活”优势显而易见,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学校走向市场;有利于各类教育沟通衔接;有利于教师提高素质。

浅析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学分银行作为高职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那么,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趋势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浅析。

一、学分银行的定义和作用学分银行是指学校为学生提供学分的累积、转移、抵免和应用的管理服务系统,它是一种服务性的机构。

学生可以在学校所在地、外地的各种院校,通过学分银行完成学分的收支、流通和交换。

学分银行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实现学分的获取和转移。

学分银行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学分银行能够促进高职教育内部资源的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学分银行还能够促进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和国际交流,使得学生的学习经历更加多样化和国际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政策法规逐渐完善,在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都明确了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方向和目标。

各地高校纷纷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探索学分银行建设的路径,不断加大学分银行建设的投入和力度。

学分银行在管理和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学分信息,申请学分转移和抵免等服务,使得学分银行的功能更加丰富和便捷。

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现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学分银行的相关标准尚不完善,各地高校对学分银行的建设和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需要加强统一规划和标准制定。

二是学分银行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滞后,部分学校的学分银行平台功能不够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三是学分银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学生在学分转移和抵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和不便,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实施。

我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必然、实然与应然

我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必然、实然与应然

一、应然性
Hale Waihona Puke 1、满足社会需求1、满足社会需求
高校智库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应积极回应政府、企业和公众的需求, 提供专业的知识和独立的判断。在政府决策方面,高校智库应该为政策制定提供 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在企业发展方面,高校智 库应该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市场分析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提升 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一、必然性
1、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在国 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各类职业教育提 供统一的学分管理和认证平台,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通过学分银行, 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同时,学分 银行还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地位,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 人才。
3、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 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具有以下必要性:一是完善国家教育体系,建立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二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 效益;三是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同 时,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分银行建设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为 学分银行建设提供了可行性。
2、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与普 通教育学分银行的异同
2、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与普通教育学分银行的异同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与普通教育学分银行在学分管理和认证方面存在一定 的异同。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致力于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的教 育服务;不同之处在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 素质的提高,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殊需求。因此,在学分银 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制定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分管理 和认证制度。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学分银行建设的背景学分银行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的,以学习成果为基础,记录和累积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学习经历和学习参与情况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是高等教育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学分银行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教育资源和更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和支持。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一直以来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学分银行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学分银行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近年来,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学分银行建设已成为大势所趋。

构建完善的学分银行体系,将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字数已达要求,内容完整】1.2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可以说是处于起步阶段,尚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

目前,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主要困境包括: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学分无法互认;学分存量不足,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学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存在安全风险和数据泄漏问题;学分银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大,学生和企业对其认知度较低。

虽然存在一些困境,但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发展空间。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技术的发展,学分银行的建设将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

学分银行的建设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就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仍处在摸索和完善阶段,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解决困境,推动学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字数:244】2. 正文2.1 学分银行建设存在的困境一、政策不明确: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各地区、各学校对学分银行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导致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发展路径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发展路径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发展路径作者:李玉琴来源:《职业》2021年第17期关键词: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标准体系资格框架于2020年1月上线试运行的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2019年1月,教育部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一条中正式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从2019年开始,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

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技术技能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从一开始对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有较为系统的想法,到教育部委托国家开放大学对其进行摸索筹建,再到平台最终搭建完成并上线运行,这一过程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逻辑的再把握。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这个平台来之不易,我们要理清它的发展逻辑,最大化地保存它的成果。

我国在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领域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需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让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真正成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道路上的“助燃剂”。

一、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内涵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在职业教育领域借鉴商业银行零存整取的特点,以学分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认定,学分可以累计,最终可转化为学生需要的学历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职业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打破职业教育内部壁垒,实现职业教育领域的大融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最充分的运用,加快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就是模仿商业银行进行系统管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全过程的管理,这个平台不同于以往学校管理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而是在更广义的范畴上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认定,打破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藩篱,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生广泛参与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学习,實现职业教育不同层级之间的互相贯通。

韩国学分银行制

韩国学分银行制

学分银行制的十年历程------奇永花博士,吕文娟,张蕊崇实大学韩国首尔一.前言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提出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号召,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其中包括学分银行制的建设。

学分银行制意在扩大所有人获得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机会。

在1997年,《学分认证法》在韩国颁布,并且对认定教育机构和标准课程的第一次运用进行了评估。

今年是2007年,韩国政府和人民已经见证了学分银行制从被提出,实行,发展,到产生效果的10年发展过程。

学分银行制实现了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前提,因为它拓宽了获取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道路,最大程度地吸收了有各种教育背景的人们来学习。

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确实对社会做出了贡献,然而,它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这篇文章回顾了韩国学分银行制的发展,诊断了它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它将来的发展方向。

二.学分银行制的建立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在七十年代提出终身教育这个说法,终身教育已经逐步成为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议题:它被视为挖掘人们内在潜质的方法,这也有助于实现全球的和谐化发展;它被赋予构建“教育乌托邦”这一开放学习和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责任。

然而,正规教育系统只提供有限的学习机会,这并不能满足强大的学习需求。

因此,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前提,它已经成为了关键议题。

(一)学分银行制的设立正规教育体系容量的有限性,也同时反映出了非正规教育体系潜在的容量,即使非正规教育并没有受到像正规教育体系那样的社会重视程度。

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在1995年提出了一个建设学分银行制和为构建韩国终身学习社会而设立新的教育体系的提议。

与开放式大学,远程教育不同,学分银行制通过授权教育机构和承认学分操作了一个连接正规,非正规,非正式教育体系的网络。

在1997年1月13日,韩国政府通过了《学分认证法》,这宣布了学分银行制在韩国的诞生。

随之而来的就是资格鉴定系统和标准课程的完善以及对教育机构鉴定提议的完善。

浅析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趋势【摘要】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正逐步发展壮大。

本文从引言部分介绍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学分银行的定义及研究意义,接着分析学分银行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概念和特点,以及建设现状。

探讨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趋势和国际经验借鉴。

结合未来发展展望,提出重点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

浅析了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教育改革和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分银行、发展趋势、建设现状、国际经验、未来发展、发展方向、发展策略1. 引言1.1 高职教育的重要性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职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实用性强、技能性强的职业教育,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与传统的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贴近市场需求。

高职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高职教育的培养,可以缓解我国技术技能人才不足的问题,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稳步增长。

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不断加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1.2 学分银行的定义学分银行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的一个集中管理学分的平台,学生通过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学分在学分银行内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将来在不同学校或不同课程之间进行学分转移和积累。

学分银行的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的学分互认和学习经历跨领域转换,提高学生的学习灵活性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学分银行,学生可以更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领域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更方便地积累和转移学分,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的构建。

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为高职教育的优化和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学分银行调研报告

学分银行调研报告

学分银行调研报告学分银行调研报告一、背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分转移和认可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分银行的概念应运而生。

学分银行是一个集成的学分管理系统,学生可以将在不同院校取得的学分存储在学分银行中,以便将来转移到其他院校或用于职业发展。

学分银行的建立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高等教育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二、学分银行的功能1. 学分存储和管理:学生可以将在不同院校取得的学分上传到学分银行中,并进行管理和查看。

2. 学分转移和认可:学生可以将学分从一个院校转移到另一个院校,并在新的院校中得到认可。

3. 个性化学分规划:学分银行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分规划建议。

4. 学分认证和证书发放:学分银行可以对学生的学分进行认证,并发放相应的学分证书。

5. 职业发展支持:学分银行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三、学分银行的优势1. 提高学分转移和认可的效率:学分银行可以让学生更加便捷地将学分转移到其他院校,并在新的院校中得到认可,减少学生因转学而浪费的学分和时间。

2. 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学分银行可以促进不同院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多样性。

3. 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学分银行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术表现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分规划建议,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4. 促进职业发展:学分银行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学分银行的挑战和对策1.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学分银行需要处理大量的敏感个人信息,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学生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2. 标准和认可问题:学分银行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认可机制,以确保学分在不同院校之间的可转移性和认可性。

3. 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学分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制度介绍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用于管理和积累学习成果的制度。

它允许个人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获得学分,并将这些学分进行积累和转移。

学分银行制度的出现,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选择,同时也促进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多元化发展。

学分银行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学分银行制度的出现源于对传统学分认可和转移制度的不足之处的反思。

传统学分认可和转移制度存在着学分认可不足、转移难度大、学习成果无法有效记录和展示等问题。

学分银行制度的引入,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路径选择,促进学习成果的有效记录和展示。

学分银行制度的意义在于: 1. 促进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获得学分,无论是在学校、社区还是在线学习平台上,学习者都可以通过学分银行制度积累和转移学分。

这使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

2. 促进学习资源共享和多元化发展:学分银行制度鼓励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多元化发展。

学习者可以通过学分银行制度获得学分,并将学分转移到其他学习场景中使用。

这促进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和流动,推动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发展。

3. 促进学习成果的有效记录和展示:学分银行制度有效记录学习成果,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详细和可信的学习成果展示平台。

学习者可以通过学分银行制度查看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将学分银行的记录作为学习成果的凭证,用于申请学校、企业等机构的录取或职业发展。

学分银行制度的运作机制学分银行制度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分的获取和积累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获得学分。

学分的获取可以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参加学习项目、参与社会实践等途径实现。

学分银行制度将学分进行积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分获取方式,并将学分积累到自己的学分账户中。

学分的转移和应用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习者将学分从一个学习场景转移到另一个学习场景,并在新的学习场景中应用这些学分。

学分银行支持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学分银行支持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学分银行支持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模式近年来,学分银行成为了高等教育行业中备受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学分银行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学术成果认定的学分管理系统,旨在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跨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

学分银行的出现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面临着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多重压力。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不够高,难以与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相匹配。

学分银行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创新模式和发展路径,可以通过激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创新和实践,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与交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职业发展学分银行是一个基于认证制度的学习成果转化系统,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研究,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这一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尤为具有吸引力和价值。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职业追求和创业意识,但缺乏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实践机会。

学分银行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在校内外自由选择学习课程和实践项目,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和社会认可,顺利实现职业发展和成功就业。

三、促进跨院校学习和学分转移学分银行是一个基于学术认证和学生自评的学分管理系统,具有学科之间、地区之间和国际之间的互认特点。

通过学分银行,学生可以在不同的高职院校之间自由转学和学习,享受多元的课程和学科资源,提高学术和职业能力。

此外,学分银行还鼓励高职院校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人才共享和人才流动,加快高职院校的办学发展。

综上所述,学分银行是一种具有潜力和前景的高等教育创新模式,对于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和交流等方式,不断完善学分银行建设,实现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和全行业水平的提升。

基于自学考试的学分银行建设发展

基于自学考试的学分银行建设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学分银行可以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竞争和学习交流,提高 了教育的质量。学生可以通过学分银行,选择更好的学校 和学习资源,促进了教育的良性竞争。
03
基于自学考试的学分银行 建设方案
学分互认与转换
总结词
灵活、规范、突破地域限制
详细描述
学分互认是指学生在不同教育机构学习同一门课程,所获得的学分可以在不同学校之间互相承认。学分转换是指 学生在不同教育机构学习不同课程,所获得的学分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转换。这种机制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 习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同时规范了学分管理,突破了地域限制。
强化宣传与推广,提高公众认知度
1 2 3
加强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如官方网站、社交媒体、 宣传册等,积极宣传学分银行的优势和特点,提 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开展推广活动
组织各种推广活动,如讲座、研讨会、体验活动 等,让学生和家长深入了解学分银行的意义和作 用。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争取更多的合作伙伴 和支持者,共同推动学分银行的发展和完善。
学分银行的历史与发展
学分银行起源于美国,最初是为了解决不同类型高等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问题而设 立的。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分银行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 广和应用。
在我国,学分银行也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学分银行建设。
02
基于自学考试的学分银行 建设必要性
过学分银行,在不同地区或学校之间进行学习和考试,不再受地域和学
校的限制。
学分银行对教育公平性的促进
打破地域限制
学分银行可以让学生不再受地域限制,可以在不同的地区 进行学习和考试,提高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率。

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制度学分银行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教育体系的改革,学分制度成为了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学分银行制度则是在学分制度基础上的延伸和完善,旨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二、概念解释1. 学分:指代表课程学习量和成果的计量单位,通常以学时或者学期为单位。

2. 学分银行:是指由高校建立的一个机构,用于管理、记录和公示学生所获得的各类学分,并提供相应服务。

3. 学生个人账户:是指每个注册在该高校内的本科生、研究生都将拥有自己独立的账户,用于记录其所获得的各类学分情况。

三、实施方案1. 学生个人账户开立及管理(1)每名本科生、研究生入校后均开设个人账户,并由高校负责统一管理。

(2)个人账户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专业、班级等基本信息以及已获得和待获得的各类学分情况等。

(3)个人账户信息不得随意更改,如有变动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经过高校审核确认后方可更改。

(4)学生可通过高校指定的平台登录自己的个人账户,查看自己的学分情况。

2. 学分管理(1)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学分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学分获取方式、标准及计算方法。

(2)各类学分应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类管理,包括必修课程学分、选修课程学分、实践环节学分、社会服务学分等。

(3)高校应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负责学生个人账户和各类学分的管理工作,并提供相应服务。

3. 学分转换(1)对于已获得的各类学分,高校应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转换和累计。

(2)不同类型的课程所获得的学分在转换时应有相应比例规定,以保证权重公平。

(3)对于转入本校或者其他院校所获得的学分,在转换时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经过高校审核确认后方可予以转换。

4. 学分使用(1)已获得的各类学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使用和转移。

(2)学生可将已获得的学分用于选修课程、实践环节、社会服务等方面,以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3)学生也可将自己所获得的学分转移至其他高校或者其他专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学分银行的现状及框架体系设计

学分银行的现状及框架体系设计
详细描述
学分银行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学习成果认证,到学分的积累与转 换,再到跨机构、跨地区的学分互认与转换,学分银行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和制度。
学分银行的作用与意义
总结词
学分银行的作用在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终身学习等方面,其意义在于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分积累
学分积累是学分银行制度的重要功能之一,学习者可以通 过各种途径获取学分,并在学分银行中积累,以证明自己 的学习成果。
学分转换
学分转换是学分银行制度的特色之一,学习者可以将积累 的学分转换为相应的学历、职业资格或其他证书,以实现 学分的价值。
学分银行的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和分工,确保学分银行制度的顺利实施。
制定学分银行发展规划
明确学分银行的发展目标
学分银行应结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包括学分互认、学分 转换、终身学习等方面。
制定学分银行发展规划
学分银行应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步骤和时间表 ,确保学分银行建设的有序推进。
建立学分银行标准体系
学分银行应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包括学分 认定、学分转换、学分互认等方面的标准, 促进学分的规范管理。
序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终身 学习理念的普及,学分银行 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学分银行制度可以更好地满 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促 进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沟 通,为终身学习提供更好的 支持和服务。
03
学分银行框架体系设计
学分银行的基本框架
01 02
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 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认证与核算,是具有学分认定、积累和转 换等功能的教育管理制度。

浅析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趋势【摘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分银行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加强学分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学分银行的建立意义、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挑战及建设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正面临挑战,如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但随着政策不断规范和完善,高职教育学分银行的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学分银行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也为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分银行、发展趋势、建设意义、现状、挑战、建议、前景、总结。

1. 引言1.1 高职教育的重要性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高职教育不仅是提升技能水平、提高就业率的关键,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创新的重要支撑。

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职教育是对技术技能的深度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实用性强、市场竞争力高的特点。

高职教育对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之间的差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高职教育是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培养出的技术人才可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升级。

高职教育也是衔接中职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职业发展路径。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在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培养优秀技术人才、促进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

高职教育的发展应该被重视和支持,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学分银行的概念学分银行是指将学生在高职教育过程中所获取的学分进行积累、转移、共享和兑现的一种机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学分可以被记录在学分银行中,而这些学分可以在不同的高职院校之间进行互通有无,实现学生学分的流动性和可兑现性。

基于知识图谱的学分银行

基于知识图谱的学分银行
在制定学分转换标准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差异,以及相同课程在 不同机构或不同层次之间的差异。制定学分转换标准,需要明确转换规则和计算 方法,以确保学分的公平和透明。
建立学分转换数据库
为了支持学分转换,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学分转换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包含不同 课程之间的学分转换信息,以及相应的转换规则和计算方法。同时,该数据库应 能够根据不同的转换需求进行动态更新。
学分银行发展
学分银行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欧洲学分转换系统 (ECTS)、澳大利亚学分转换计划(ACCS)等。而在我国 ,学分银行也逐渐得到了认可和应用,如上海市终身教育学 分银行、北京市学分银行等。
学分银行的运作模式
01
学分认定
学分认定是学分银行的核心环节之一。学习者通过参加各类课程学习、
挑战与应对策略
技术难题
跨领域融合、智能化发展等都需要技术支持。面对技术难题,学分银行应积极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标准统一
学分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便实现学分的互认和转换。应加强相关领域的合作,共同制定标准和规范,推动学分银行的标准化建 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优化个性化推荐
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基于知识图谱的学 分银行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学习推荐。
提高学习效率
借助知识图谱的关联和推荐功能,学分银行能够帮助学习 者更快地找到所需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跨领域的知识共享和学分互认,基于知识图谱的学分 银行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拓宽学习者的学习路径,促进 教育公平。
提升学分转换效率
建立学分转换的量化模型
基于知识图谱的学分银行需要建立一套学分转换的量化模型,以 科学、客观地评估学分的价值和转换比例。

学分银行支持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学分银行支持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学分银行支持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模式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其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课程设置滞后、教学质量亟待提升、学分认定不够灵活等。

为了有效支持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学分银行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模式。

一、学分银行的基本概念学分银行是指通过系统平台的信息管理和服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方案,帮助学生管理和跟踪个人学分,并支持个人的学业生涯规划。

学分银行的核心是学分,即以学生所修读的课程及其成绩为单位,采用一定的学分评价制度,来验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绩和能力。

学分银行的建立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学分银行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学分认定机制,推动院校课程的更新与优化。

学分银行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学分银行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之间的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贡献于高职院校的发展。

1、建立基于学分银行的课程体系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分银行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分银行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方案,并通过学分管理和跟踪功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分和能力。

通过学分银行,学生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业成果。

学分银行还可以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促进高职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认学分银行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认。

通过学分银行平台,高职院校可以互相交换和认可学生所修读的课程和学分,建立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机制。

这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和共享资源,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和学习选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4、推动创新教学模式的发展学分银行可以为高职院校推动创新教学模式的发展。

通过学分银行平台,高职院校可以引入更多的在线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分银行”制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学分银行”制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学分银行”制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摘要】““学分银行”是学分制的一种实现形式,学生的“客户”身份得到强化,学校和教师的服务地位更加明确,具有灵活、多样和容易进入时间和空间的优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在一些地区、学校、社区和企业,积极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学分银行”的推行需要对传统教育模式作较大范围的改革,它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推进教育公平,改进教育服务,创建学习型社会,并推动高等教育学业管理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学分银行;高等教育;学业管理制度;终身教育;教育“立交桥”;学习型社会【作者简介】董存田,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常州213001);潘瑜,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常州213001);李德方,江苏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读博士(南京210032);赵贤德,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常州213001)【文章来源】当代教育论坛2012年第2期【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等教育学业管理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1JYD025)及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重点研究课题“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分银行’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1JSJG045)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分银行”制度的基本特征多个国家实施的结果表明,“学分银行”使学生的学习乐趣大大增加,信心及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从而使学校整体学习效率与成绩大大提高,并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认为,终身教育应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再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应该具有灵活多样和容易进入时间和空间的优点。

(一)以人为本,客户至上“学分银行”制度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改善,学生的“客户”身份得到强化,学校和教师的服务地位更加明确。

“选课制”是“学分银行”的内核和灵魂,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其他因素,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课方式、每学期修读课程门数等。

学分银行——精选推荐

学分银行——精选推荐

学分银⾏学分银⾏综述1.研究背景当今社会已步⼊⼀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知识的指数级增长让⼈们充分意识到终⾝学习对于⽣存发展的必要性。

然⽽,正规教育由于教育资源有限不能充分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正规教育⼜因其颁发的学历证书社会认可程度偏低⽽遭遇发展瓶颈。

在此背景下,学分银⾏应势⽽⽣。

它是⼀种模拟或是借鉴银⾏的功能特点,帮助学⽣存储学分并将其兑换为相应学历或⾮学历证书的⼀种管理范式,是推动终⾝学习发展的重要⼿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借鉴国际经验,构建有中国特⾊的学分银⾏制度,⾃此之后,学分银⾏越来越受到⼈们的关注。

2.研究过程为了更好地了解学分银⾏的研究现状,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中《中国远程教育》期刊从2010年⾄2015年11⽉发表的与“学分银⾏”相关的⽂献,共找到53篇,此为本热点研究的总范围,从中剔除掉消息、书讯等⽆关⽂献17篇,确定36篇为最终研究范围。

本⽂主要从以下⼏个⽅⾯进⾏了探讨。

1)学分银⾏的基础研究因为期刊和检索年限限制,笔者检索到的⽂献中对学分银⾏的基础研究主要涉及学分银⾏的界定、功能以及理论基础等问题。

对学分银⾏的界定⼤致可概括为三种:①学分银⾏是⼀种模拟或借鉴银⾏的功能特点,使学⽣能够⾃由选择学习内容、时间、与地点的教育管理制度;②学分银⾏是⼀种教育管理模式(引⾃⽂章3);③学分银⾏据有很多⽅⾯的属性,既是管理制度⼜是管理模式,在学习者视野中,还是管理学分的机构(引⾃⽂章1.)。

不同群体对学分银⾏的界定不同,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仍从不同⽅⾯映射出学分银⾏的本质属性。

伴随着终⾝教育的不断发展,⼈们对学分银⾏的认识将会越来越深⼊、贴切。

对学分银⾏的功能定位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种情况。

学分银⾏的微观功能是负责受理学习者参加学习和相关经历取得学分的存储、互认互换、累积、兑换和零存整取(引⾃⽂章2)。

学分银⾏宏观功能为:①促进各级各类教育间的横向沟通,纵向衔接(引⾃⽂章4);②整合优质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师资;③为终⾝教育体系发展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分银行”制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摘要】““学分银行”是学分制的一种实现形式,学生的“客户”身份得到强化,学校和教师的服务地位更加明确,具有灵活、多样和容易进入时间和空间的优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在一些地区、学校、社区和企业,积极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学分银行”的推行需要对传统教育模式作较大范围的改革,它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推进教育公平,改进教育服务,创建学习型社会,并推动高等教育学业管理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学分银行;高等教育;学业管理制度;终身教育;教育“立交桥”;学习型社会【作者简介】董存田,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常州213001);潘瑜,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常州213001);李德方,江苏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读博士(南京210032);赵贤德,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常州213001)【文章来源】当代教育论坛2012年第2期【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等教育学业管理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1JYD025)及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重点研究课题“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分银行’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1JSJG045)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分银行”制度的基本特征多个国家实施的结果表明,“学分银行”使学生的学习乐趣大大增加,信心及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从而使学校整体学习效率与成绩大大提高,并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认为,终身教育应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再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应该具有灵活多样和容易进入时间和空间的优点。

(一)以人为本,客户至上“学分银行”制度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改善,学生的“客户”身份得到强化,学校和教师的服务地位更加明确。

“选课制”是“学分银行”的内核和灵魂,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其他因素,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课方式、每学期修读课程门数等。

在这种机制下,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也有机会试错和修正,有利于他们追求个性目标,调动学习成才的积极性;学生可以选择先学什么、先考什么,学分累计、零存整取、工学两便,弥补了正规教育的容量限制,提供了更多平等的教育机会;学生获得了对学校、专业和教师的监督权和否决权,学校将以为购买者———学生提供足量质优的“物品”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教师也必须为赢得选择而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动机;学生获得进出大学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可以在学习途中转“专业”,转“学校”,在学习进度上给予学生更大的弹性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有权选择自己喜好的学习方式,高校和自学考试之间“学分”互认,职业资格证书和课程考试之间互相替代。

由此看来,构建不同级别的学分通兑和折算系统,保障不同的教育形式、不同的区域和学校间的学分互认,是构建“学分银行”制度的关键。

显然,构建这样一个系统,除了计分、认定、兑换、成本等技术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教育资源的相对丰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和质量信誉体系的建立等等。

当然,以人为本并不等于“人”的权力无限,权利与义务对等,权利的行使合规,毕竟是通用原则。

在“学分银行”制度下,学生必须学会自主设计自己的人生或懂得如何求得帮助;学生必须学做“顾客”的规则,运用好“银行”机制,自主安排时间、选择对象、计算支出等等;学生也将接受更加规范的、标准的、严格的考试或评价机制;学生也必须培养出自己的诚信意识和法制意识,在一种诚信文明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应考。

(二)灵活弹性,提高效率“学分银行”的推行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自由学习。

这就意味着可能存在一部分学生由于某些原因提前毕业、中途就业或者是延期毕业。

“学分银行”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需要边实践边学习的特点,同时,“学分银行”为贫困学生半工半读创造了条件,为在职人员“间歇性”学习提供了便利。

学生可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学完一门功课,可将拿到的学分存入“银行”,工作几年回来后可以继续学习,学完一门算一门学分,已经修过的课程可以直接承认,不必重修,累积到规定学分总数后即可“支取”相应学历。

因此,要把学生在教育计划之外的某些努力结果折合成有效学分,实现“学分通兑”。

有人担心,在我国实施学分制甚或“学分银行”制度条件不具备,原因是资源不足。

其实不然,“学分银行”制度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一,由于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增强了教与学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学效率的提高不言而喻;第二,各学校之间,各类教育机构的学分互认,能降低重复设课、开课、考试的几率,节约时间成本,节省教学资源;第三,学分认定,引发社会力量、行业和企业等参与教育事业,激发学习者自学,丰富教育资源。

笔者坚信,像银行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活动的效率一样,“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将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当然“,学分银行”制度也将使得教育系统内那些质量、效率低下的“落后产能”或被迫升级,或遭到淘汰,何乐而不为?(三)通市场网,建立交桥“学分银行”将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促成教育“市场”开放。

“学分银行”制度会导致生源多元化(全日制、非全日制;应届生,在校生,在职生;一线工人、农民和各类从业人员;青年、中年或老年人;由团体组织参加或个人自主参加等)与学制的多元化(全日制、非全日制;夜大、函授,网络、周末或自学;学历、套餐或个别科目等)。

在扩大学习机会的基础上,学分银行制连接了多样的教育体制,激起人们的学习欲望,为具有学习能力并渴望实现自己理想的任何社会成员提供终生修业与获取文凭的机会。

“学分银行”的构建能实现各高等学校、不同层次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的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各级别“学分银行”之间学分的通兑,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沟通的平台,使各类教育沟通衔接。

也可整合学校、人力资源开发机构、社区和企业的教育资源,逐步建立终身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其条件是科学的人才观,改学历崇拜为学问崇拜的社会风气,完善的人力资源评价政策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学分管理技术。

二“、学分银行”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西方国家多年前开始实行“学分制”,随后这一制度在世界高等教育范围内不断得以发扬光大。

20 世纪末以来,随着越来越灵活、越人性化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实践,源于西方的学分制的实现形式也处于不断的创新中。

学分(credits)是学生获得各种证书、学位的依据,也是学生转专业、转学校通用的“货币”。

英国于1998 年发表了《学习时代》绿皮书,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户、成立产业大学、提高基本技能、进行资格改革、开展工作场所学习以及地区合作等教育教学管理新举措,学分银行”制度开始在西方推行。

到200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学习与技能法》,以积极推进终身学习、提升国家人力资源竟争力为目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个人学习账户制度,到2001 年10 月,就有250万人在学习账户中心注册学习。

美国由于学分制度运用得较早,不仅完成了社区学院、文理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之间的学分转换,也建立了在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学分互认制度,基本已解决了“学分银行”制度必须的学分街接的问题。

[1]近年来,基于全球化的压力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欧洲各国采取一致行动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竞争力,为此建立了欧洲学分互认系统,承认学生在欧洲不同大学所获得的学分,其最终目标是到2010 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通过采用“学分银行”制度,实现欧洲区域学位制度的灵活性,允许学生在任何时间、以不同背景入校,提高学位和学历。

“把学生带到欧洲,把欧洲带给学生”是欧洲学分互认系统的主要精神。

[2]在亚洲,韩国教育开发院1995 年正式提出“学分银行制”,1996 年2 月,韩国教育开发院正式提出了“学分银行”制度具体实行的方案与实施范围,其“学分银行”制学位授予式分别由教育人力资源部和大学进行,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

到2007 年,韩国通过“学分银行”制的方式获得教育人力资源部学位的达到71603人,获得大学学位的达到5230 人。

[3]中国近年来也在积极试点“学分银行”制度,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以完善现行高等教育体系的招生考试制度。

目前在一些地区、学校、社区和企业,这项制度已经取得了可贵的经验和有形的成果。

显然,高等教育在“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中起着引领与中坚作用。

为什么在世纪之交之时“学分银行”制度纷纷出笼并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呢。

这显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密切关系。

据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披露:当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时,大多数国家也都在扩招,特别是北美、欧洲和大洋洲国家纷纷迈入“普及化”阶段,我国扩招后毛入学率(从1999 年的9.8%增长至2009 年的24.2)在世界上的排位仅上升了10 位[4]。

可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而教育又必须满足更多人接受教育的多种动机和多样形式的需要,“学分银行”制度应运而生。

三“、学分银行”制度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分析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探索实施学分制。

2005 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强调全面实行学分制度和建立我国“学分银行”,2006 年又作出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进行“学分银行”试点的安排。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写入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条目,在教育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改革的6 个试点项目中包括“学分银行”制度,拟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在一些地方,“学分银行”制度已经取得了可贵的经验和有形的成果。

(一)政府主导上海市率先在成人教育上试行学分互认,并设立“学分银行”推进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开放大学的建设。

[5]《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草案)》,规定,上海市将逐步建立终身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上海市也正筹建全国首个“上海开放大学”,通过整合各类成人教育与培训资源,建立市民“学分银行”等形式,学分甚至转换成研究生学历。

此后,成人高考或将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宽进严出的入学制。

2011年1 月,“学分银行”计划已迎来252 名新生,这种“上课不离厂,学习不离岗”的特色,充分考虑到了企业职工的工作、学习实际,让成人教育面对的学习时间与空间问题迎刃而解;浙江慈溪市则成立了市民“学分银行”,并创立了市民“学分银行”管理新模式,即以数字化存储、认证、消费为主要手段,实现个人学习与终身学习的信息储存、学分认证、学分兑换、学分消费、学习信用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