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咏柳教案

合集下载

《咏柳》的教案(通用6篇)

《咏柳》的教案(通用6篇)

《咏柳》的教案(通用6篇)《咏柳》的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歌曲《咏柳》,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

2能大胆地表现自身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3喜欢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了解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1制作有关春天的ppt,有花、草、树、人等等。

2有关歌曲的音乐。

3与歌词相关的图谱。

4一张柳树笑了的图片。

活动重难点:学唱歌曲《咏柳》。

能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

幼儿听《春天在哪里》做动作。

可以是随歌词创编的一些动作,也可以拍拍肩、拍拍腿等一些活动的动作。

动作要简单,幼儿都愿意参加为主。

2欣赏有关春天的图片,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这个问题开始本次活动,幼儿较容易进入状态,大班幼儿已经对季节有一定的认识了,因此,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但又会对接下来的问题充满好奇。

)师:"现在,你们说一说春天都有些什么样的转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春天的转变。

"(先进行一个提问,让幼儿能对春天的转变有些回忆,在进行第二个提问,让幼儿对春天有一些巩固,回答起来也容易的多。

幼儿的回答会有很多种,例如:小草绿了,小花开了等等。

最主要的是在最后一个放入一张大树就可以了,让幼儿自身说出树发芽了。

)师:"你知道哪些树呢?"(例如:松树、桂花树、柿子树、橘子树等等)如果没有幼儿说出柳树,教师可以接着说:"老师也知道一种树,他叫做柳树,你们认识它吗?"(引出接下来的环节)3欣赏歌曲《咏柳》。

师:"你们知道吗,有一位诗人他写了一首诗来赞美柳树,赞美春天的美丽,名字叫做《咏柳》,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先让幼儿对诗有一些了解,教师对诗的内容进行讲解,再带领幼儿念一遍,让他们对诗有一个初步的记忆过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
5、学生先练读,然后指名读。教师表扬读得好的地方。
三、研学导异
1、引导看图,诵读诗句,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句,边读边想像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在书中圈画出关键词。
(预设1:我仿佛看到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了头,小草还高兴地说:“春天真美呀!春风姑娘的手真温暖呀!”)
(预设2:我仿佛看见了黄莺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还唱着欢快的歌儿。)
课题
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第1课时
月日




基础性
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村居》,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理解古诗《咏柳》,感联想到更多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通过大面积反馈了解到学生自身课后积累的有关于春天的诗句只有少部分学生会,所以请会的学生分享,其他孩子朗读积累,同时老师再酌情补充一些。

正确朗读古诗。

写好书后的一类字。

查查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诗中描写的是怎样的情景?
一、预学查异
1、说说描写春天的词语。示例:春暖花开、莺歌燕舞、万紫千红……
2、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
5、多种形式诵读,体会诗中的感情。表扬会背的小朋友以激发所有学生背诗的兴趣。
四、拓学展异
1、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诗都是诗人通过选取典型事物和场景来描写春天,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其实,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想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一起来分享分享吧!指名回答。
2、师:这里老师再送同学们几句。
1、板书课题:村居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二首》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诗中流露出诗人难掩的喜悦之情。

两首诗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柳”,“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向,因其吐青早而成为春天新生的象征。

在这两首诗中,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二、教学目标1.认识“莺、咏”等11个生字,会写“童、碧”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三、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1.猜谜引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出示谜语)对,是风筝。

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请跟着老师来读读这个词语。

2.引出诗题: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到田野里去放风筝,那真是一件开心的事啊!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居住在农村,他在田野里散步的时候,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春色,还看到了一群正在放风筝的孩子,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诗题就是《村居》。

板书诗题:村居,学生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揭示课文题目,为接下来的解诗题做好了铺垫。

二、理解诗题学生朗读诗题,并说说“村居”的意思。

村:农村。

居:居住。

村居:在农村居住。

三、了解作者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著有《拙吾诗稿》。

四、初读古诗,学习字词1.初读古诗。

(1)教师提出要求: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教师提醒:听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对比出自己哪几个字读得不准确。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老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古诗读准确。

2.学习字词。

(1)学习会认字。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咏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

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

“咏柳”即是赞美柳树。

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

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1.学习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2.学习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二月春风)(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

《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村居》和《咏柳》两首古诗。

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感受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象。

掌握两首诗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情境。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和诗句含义。

2.教学难点: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村庄和柳树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学习《村居》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分析诗句,理解诗中的村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

学习生字词,讲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学习《咏柳》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柳树的柔美和诗人的赞美之情。

分析诗句,理解诗中的柳树特点和诗人的情感。

学习生字词,讲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两首诗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5.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一首诗,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景象。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

6.作业布置背诵两首古诗。

根据所学,创作一首关于自然景物的诗。

四、板书设计《村居》村庄景象诗人情感《咏柳》柳树特点诗人情感五、教后反思1.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有所提高,但个别学生仍需加强。

2.学生对诗中的生字词掌握较好,但在理解诗句含义方面还有待提高。

3.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4.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但部分学生的作品还需完善。

5.作业布置环节,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较高,但个别学生存在抄袭现象。

6.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点评还需更加细致,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古诗的学习和欣赏方面有所收获。

新部编版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的教案(精选9篇)

新部编版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的教案(精选9篇)

新部编版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的教案(精选9篇)新部编版古诗村居《咏柳》的教案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早春三月的杨柳,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杨柳迷人的姿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全诗描绘的意境是高高的柳树象是碧玉装扮成的,无比美妙,如同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那万条垂下的柳条好象是绿色的丝带随风飘摇,不知这钎系洗精巧的六业是谁剪裁出来的,啊,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神气的剪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会认“咏、碧”等生字。

⑵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情感价值观: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大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认6个字。

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用挂图。

录音机。

【教学方法】吟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2、谜面:冬季落叶春发芽,爱到河边来安家,河水替它照镜子,春风替他梳头发。

3、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学生听谜语,思考谜底。

踊跃发言,说话声音要大,吐词清晰。

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以谜语开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画柳树你见过柳树吗?他是什么样的?说一说,并在书上把它画下来。

请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学生一般说在哪见过柳树。

在书上用绿色画出柳树。

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用学生画柳树当挂图,满黑板是绿色的柳树。

进入春天的.意境。

三、演柳树柳树像什么?谁能用动作作出柳树的样子?请几人上台表演,老师放悠扬的音乐。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就象在表演一个舞蹈节目《柳树》。

用动作体现柳树的特点──柔软如丝。

四、听古诗有一位古代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柳树,就写下了一首有名的古诗,《咏柳》。

听课文录音。

磁带中的录音,也有诗的大意。

进入课文,以磁带导入。

五、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把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多读一读。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要求3.朗读古诗,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春天的美妙。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背诵课文。

重点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才能,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难点情。

教学两课时。

课时1古诗二首村居2[清]高鼎(dǐnɡ)yīnɡ)飞二月天, 草长莺(拂(fú)堤(dī)杨柳(liǔ)醉(zuì)春烟。

[句导读:这两句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风光。

]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似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风光中。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句导读:这两句描绘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释义: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农村时亲眼看到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活力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活力展露无遗。

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降临的喜悦和赞美。

4咏(yǒnɡ) 柳1 字词导读2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3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4 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唐]贺知章碧玉妆(zhuānɡ)成一树高,万条垂(chuí)下绿丝(sī)绦(tāo)。

[句导读:这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茏袅娜。

古诗两首《村居》《咏柳》教案

古诗两首《村居》《咏柳》教案

古诗两首《村居》《咏柳》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村居》和《咏柳》都是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

寥寥数语,勾画出两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赞春图”。

本课教学,坚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理念,重点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感知诗意,感悟诗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教师)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插图引入,激发兴趣1.话题引入: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活动当时的心情怎么样2.学生自由交流。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他们当时的心情。

4.引出课题: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

(板书课题)5.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

(“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

)6.引入新课: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

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设计意图:借助插图,初步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为后续的理解做铺垫。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插入音频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认读生字:
(1)碧、妆、绿、丝、剪
这里注意“绿”的读音应书写为“lǜ”。
(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体现了什么?
(3)诗中的“万条”是虚指还是实指?有什么作用?
这是虚指,形象的说明了柳树枝条繁多、茂盛的特点。
(4)“丝绦”说明了什么呢?
形象的说明了柳树的轻柔之美。
(5)同学们,此时你们想用什么词来赞美柳树呢?
(6)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3)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碧(bìbìn)玉
妆成(zhāngzhuāng)
垂(chuízhuí)下
丝(sīzī)绦
谁(shuíshéi)裁出
剪刀(dāotāo)
(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这首古诗所表达的意思及思想感情,感受柳树的柔美之姿,体会诗人借对柳树的赞美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4.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什么?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散学:放学;
归:回;
纸鸢:纸做的风筝;
鸢:老鹰。
(1)字词认读
儿童散学东风纸鸢
注:“纸鸢”的“鸢”不是“戈”字没有那一撇。
(2)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们回来之后天色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3)“归来早”说的是什么意思?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

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

新课教学()分钟童:按照上小下大的结构书写,“里”横画较多,注意在田字格里的布局分布。

四、品悟古诗1. 有同学说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诗,那么这首诗大意讲的是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组长汇报。

教师课件展示(课件出示9)2.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课件出示10)(1)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

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①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②学生自由读诗。

③你看到了什么?请学生汇报。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2)你觉得诗句中的哪些字词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11)预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天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课件出示12)(3)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由诗歌的大意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体会诗歌语言,为以后写作也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诗歌中的重点字展开想象,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 的。

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想配合这美丽的 画面再来读读吗?(4)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5)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件出示 13)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放风筝。

(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人)(2)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预设: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 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

1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堤〞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8个字,积累由“堤、柳、拂〞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策略〔1〕识字。

本课11个生字中,重点关注易误读的字和难读的字,如“堤〞,学生容易误读成“提〞,可引导学生辨析“堤、提、题〞的读音。

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自主识记字形,结合插图和语境理解字义,在猜谜语等游戏活动中稳固识字。

〔2〕写字。

一是分类指导。

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村、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局部的比例。

二是重点指导。

如,“绿、童、剪〞笔画较多,要指导笔顺以及关键笔画的书写。

朗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

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教学《村居》时,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理解诗句大意。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教学《咏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读懂诗题,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句描述的美景。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村居》▶课时目标1.认识“莺、拂、堤、柳、醉〞这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这3个字,积累由生字“堤、柳、拂〞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背诵。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读诗题,指导写字1.导语: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你们喜欢春天吗?在古代,无数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古诗两首《村居》《咏柳》教案

古诗两首《村居》《咏柳》教案

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村居》和《咏柳》都是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

寥寥数语,勾画出两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赞春图”。

本课教学,坚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理念,重点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感知诗意,感悟诗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教师)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插图引入,激发兴趣1.话题引入: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活动当时的心情怎么样2.学生自由交流。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他们当时的心情。

4.引出课题: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

(板书课题)5.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

(“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

)6.引入新课: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

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设计意图:借助插图,初步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为后续的理解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课件继续出示《村居》插图,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观察插图,一边认真倾听。

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

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讨论、复述等形式,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了解我国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分析两首古诗的异同,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等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还是挺浓厚的。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春天景色,他们能够较快地进入到古诗的学习状态。在讲授《村居》和《咏柳》这两首古诗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诗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
不过,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诗句的理解,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在解析“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时,部分学生并不能马上理解“碧玉”的象征意义。这时,我通过展示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对比柳树的绿色和碧玉的色泽,帮助他们理解诗句的内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比赛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中的春天景色”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中的美,分析诗句的意境,并解决问题。
1.对于难点的讲解,尽量用简单、形象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关注全体学生,鼓励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优化问题设置,使讨论更加高效、有针对性。
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
一、教学内容
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村居|咏柳)。内容包括:
1.《村居》课文阅读与解析: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学习生词、短语,如“草长莺飞”、“拂堤杨柳”等。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1.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莺、拂、堤” 等 11 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 8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能够理解的大意。

3. 体会的语言美以及画面美,能够借助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感受春天大好,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文化积累。

教学难点:理解大意,感悟的美好意境,体会春天大好。

教学准备:多课件;搜集高鼎、贺知章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村居课时目标:1. 会读“莺、拂、堤” 等 5 个生字,会写“诗、村、童” 3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村居》。

3. 理解大意,感受春天的景物之美以及孩子们放风筝的有趣画面,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课件播放一组春天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生:我看到地上的小草已经变绿了,看上去就像是铺了一块绿色的大地毯。

生:小河边柳树开始发芽了,好像是美丽的姑娘在对着河水梳长头发呢!生:我还看到燕子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

师:孩子们,你们不仅看得仔细,还说得生动形象,从你们的描述中,老师感受到了美好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春天的大自然,看看古代诗人们眼中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

2.板书诗题:古诗二首,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书空课题,注意生字“诗” 的正确书写及朗读(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其中右边的三笔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且第二笔横画要长于另外两笔。

同时引导他们在课后田字格内将“诗” 字进行描红并临写两遍。

3.过渡引入: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村居》,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

课件出示,指导学生读准诗题中“村” 的读音(平舌音“cūn” ) 。

二、自主探究,感悟诗意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试着读出的停顿与节奏。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1) 抽取中的生字卡片“莺、拂、堤” 等,指名学生朗读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进行朗读纠正,注意提醒读准“莺” 是后鼻音,“堤” 读“dī”。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对村居生活和柳树的描绘和赞美。

2. 学习古代诗词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词《村居》《咏柳》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运用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理解和分析诗词。

3. 通过朗读和默写巩固记忆。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诗人的意境和感悟。

2. 运用诗歌欣赏鉴赏的知识进行诗词分析。

教学准备:1. 课本上的《村居》《咏柳》诗词及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诗歌解析和朗读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教师简单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2. 提问学生村居和柳树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描绘和赞美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与讲解:(15分钟)1. 根据教材上的《村居》《咏柳》诗词,教师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分别讲解古代诗人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村居生活和柳树的赞美和思考的。

3. 引导学生注意诗词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并结合学习的知识,分析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诗歌欣赏:(10分钟)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解析和朗读材料,向学生展示不同诗人对村居和柳树的描写。

2. 学生跟读和朗读,体验诗歌的美妙。

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个人进行诗意填空和诗句排序的练习,巩固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村居》晓出村庄傍水东,烟波江上使人愁。

街南街北行人绝,中间小女逗秋收。

白日宜静岁宜安,明朝花发可缅怀。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基本达到,学生对古代诗人对村居和柳树的描绘和赞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展示与讲解环节,教师对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进行了详细讲解,但有些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其中的细节。

在合作探究环节,小组分析完成得不够充分,需要在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加强。

《古诗两首 村居 咏柳》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 村居 咏柳》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村居咏柳》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朗诵古诗,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

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文题目:村居)1.学生朗读课文题目。

2.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村居》是他写的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诗。

著有《拙吾诗稿》。

二自读古诗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

(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趁”的韵母是en,不是eng。

“鸢”不要读成yān。

2.课件展示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

节奏划分: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要带着活泼、开心的语气。

学生反复读诗。

接受快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诗。

3. 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学生汇报交流。

例:诗=讠+寺 (寺庙旁有人在说话) 村=木+寸童=立+里3.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

诗: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寺”不要丢掉最后一点。

村: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木字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童:按照上小下大的结构书写,“里”横画较多,注意在田字格里的布局。

4.交流快速背诗的方法。

学生甲:用唱诗的方法来背诗。

学生乙: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诗。

理解了每句诗歌的意思,知道连起来讲的是什么意思,就可以背诗。

村居和《咏柳》教学设计

 村居和《咏柳》教学设计

村居和《咏柳》教学设计村居和《咏柳》教学设计1教材简说: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气勃勃的景象。

教学理念: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同学入情入境,充分绽开想象,开拓同学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熟悉3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领会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别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同学出示收集的柳叶及有关的柳树图片。

)(这里最好让同学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柳叶、柳树形象。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由于,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板书课题,解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这首诗的是:贺知章。

(板书:贺知章)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同学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状况。

(1)指名读。

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

要求同学会读,读精确。

5、同学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同学自由发挥)(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

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

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 (2)

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 (2)

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学生起来背)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

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也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醉”是平舌音,“莺”是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2.学习一、二句:(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学生交流并解决问题。
第三板块 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指导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再从课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
2.指名汇报,师生评议,完成课后习题。过渡:小眼睛可真亮!可是孩子们,我们不仅能找、会说,还要仔细品味语言的精妙,把作者对春天那份浓浓的爱意用我们的读与说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读书。请同学们自由品读诗句,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写在旁边。【目标2,8分钟】
(三)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四)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五)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六)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目标2,3分钟】
学生倾听并看课件。
欣赏配乐朗读。
自由读诗。
(三)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
(四)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目标3,10分钟】
学生交流汇报。
看图想象。
思考交流。
合作学习。
边朗诵边想象。
第三板块 分组活动,熟读成诵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一)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朗诵组、表演组、图画组。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二)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三)分组展示表演。
见自学单
教学板块
个体学习清单
第一板块 激趣导入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眼里的这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清代有一位诗人他是这样描写春天的,板书题目。【目标3,2分钟】
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
第二板块 自学质疑
1.请同学们默读诗句,把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画出来,想办法解决。
2.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并相机解答学生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目标1,5分钟】
4.配乐范读,学生静静地倾听、比较。
5.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出示幻灯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指名读,师生评价。
(2)接读,师生评价。
(3)齐声朗读,学生自评,老师评价。【目标3,20分钟】
自由读诗。
交流说诗句的意思。
齐读全诗。
1.诗朗诵组; 2.表演组; 3.图画组; 4.写作组。
(四)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古诗,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回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爸爸妈妈,好吗? 【目标3,8分钟】
分组展示。
第四板块总结写法,拓展学习
(一)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赞美其它事物的诗?
(二)拓展学生课外学习,并搜集歌颂、赞美事物的诗。
(三)作业:画一幅春景图。【目标3,10分钟】
自由读诗。
齐读全诗。
教学反思
榆中县博雅小学2018年春季理想课堂教学框架
第1课
课题名:古诗二首
课时数:第1课时
教材解读
本课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农村的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莺、拂”2个生字,会写“诗、春” 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春天的美好情景以及孩子们快乐活泼的形象。
预习作业
(二)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1.和同桌一起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出示第四句诗,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继而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预习作业
见自学单
教学板块
个体学习清单
第一板块 导入新课
(一)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出示:杨柳图。)
观察课文插图并圈出相关词语。
汇报交流。
第四板块 了解诗意,感受情感
1.自由读一读,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2.交流,引导、评价。
(1)指名将诗句意思串联起来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议,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说具体。
(2)引导学生尽量用优美的词语说说诗意,体会语言的美妙。
3.齐读全诗。引导:大家读得太好了,不仅读出了热爱、赞美的情感,还有自己的感受在里面。如果我们能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那就是最棒的“读书郎”!听老师读两次,看哪一次读出了韵味,是怎么读的。
读字。
第二板块 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一)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1.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学生交流后回答。
2.(放远看柳树的图片)大家预习得很充分,你们看到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位什么呢?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配乐读诗。
榆中县博雅小学2018年春季理想课堂教学框架
第1课
课题名:古诗二首
课时数:第2课时
教材解读
本课是一首七言律诗,赞美春天的柳树。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