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方法(DOC 6
生产成本预算编制流程
![生产成本预算编制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b8792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d.png)
计算水电 汽费用
生产用水电汽 费用预算表
生产管理部
研发中心
产量预算
水电汽耗用量预算 根据产量预算生产
用水电汽耗用量
生产材料消耗预算 表
房屋建筑新增及维修
表 工时定额消耗预算表
维修材料消耗预算表
制造费用预算 表
编制生产本 钱预算表
辅助生产本流程
各下属经营 单位
总裁办、 人力资源部
编制各项 费用预算
差旅费预算表 管理费用预算表
设计检验预算表 劳动保护费预算
其他表费用预算 表
工资费用预算表
低值易耗品费用预 劳保用算品表及污水处 理费用预算表
编制制 造费用 预算表
财务部
折旧预算表 水电汽标准单价
水电汽耗用量预算
产量预算 直接材料预算表
财务部 长、预 算委员 会审批
是
否
是否通过
总裁 签发
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方法(DOC 6)
![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方法(DOC 6)](https://img.taocdn.com/s3/m/a72f9edc27d3240c8547ef11.png)
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方法(DOC 6)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方法1 基本要求1.1 成本费用预算是一项综合性预算,它的编制工作一定要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从严、从紧,处处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
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应以目标成本费用为依据,并与预算年度内其它各有关专业紧密衔接,与成本费用计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的口径相一致。
1.2 年度生产预算主要指在年度内完工的商品产品产量预算,它是编制商品产品成本预算的基本依据。
人工预算和技术组织措施预算等资料是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的重要依据。
1.3 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是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的重要基础。
1.4 为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占有率,成本费用的高低将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
因此,降低成本费用是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降低成本费用的措施是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的保证。
1.5 预算年度内一切成本费用支出,包括预算期内商品生产(含根据预算安排和管理上的需要,在预算年度内期初、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和非商品生产所需的成本费用,都应纳入年度成本费用预算。
1.6 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应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加以选择。
在各项消耗定额费用预算和有关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可按企业成本费用计算的方法,采用直接计算法编制。
在各项消耗定额、费用预算和有关资料不很齐全的情况下,可以增产节约措施预算作为调整计算的依据,采用因素测算法编制。
1.7 实行一级成本核算,车间不计算成本,也不进行成本指标考核的企业,由企业成本费用预算主管部门按一级核算的要求直接编制全公司的成本费用预算。
实行分级成本费用核算,分车间计算成本的企业,可分两级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由车间、部室分别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后,由企业财务部门汇总编制全公司的成本费用预算。
2 用直接计算法编制成本费用预算2.1 集中编制成本费用预算。
即由成本主管部门直接编制成本费用预算。
2.1.1 分项目进行成本预算。
2.1.1.1 原材料、自制半成品项目。
建筑工程成本预算方案范本
![建筑工程成本预算方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6a03e4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b.png)
建筑工程成本预算方案范本一、前言建筑工程成本预算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对工程所需各种费用进行合理的预估和计算,使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做到经济合理、质量可控、进度可控。
建筑工程成本预算方案的编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工程的施工进度、技术标准、安全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编制建筑工程成本预算的基本要求1.准确性建筑工程成本预算的准确性是保证工程施工经济合理的前提,因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对各项费用进行全面、准确的估算和计算,不能有遗漏和错误。
2.全面性建筑工程成本预算必须包括工程施工的各项费用,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设备费、管理费、利润等各项费用,并对每一项费用进行详细的拆分和说明。
3.合理性建筑工程成本预算必须符合工程实际情况,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既不能导致工程质量和进度受到影响,也不能造成资源浪费。
4.科学性建筑工程成本预算必须遵循科学的计算方法和标准,不能凭主观臆测和随意确定。
5.透明性建筑工程成本预算必须对每一项费用进行透明的说明和计算依据,以便业主对费用的来源和用途有所了解。
三、建筑工程成本预算方案的编制流程1.确定预算编制的依据首先需要明确预算编制的依据,包括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相关标准、施工方案等。
2.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对需要预算的工程项目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搜集工程施工所需的各项资料和信息,包括材料价格、人工费用、设备租赁价格、管理费用等。
3.编制费用清单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编制各项工程费用清单,包括材料费、人工费、设备费、管理费、利润等费用,并对每一项费用进行详细的拆分和说明。
4.计算费用预算进行各项费用的预算计算,包括材料费、人工费、设备费、管理费、利润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进行合理的计算。
5.编制预算说明书根据费用清单和费用预算计算结果,编制《建筑工程成本预算说明书》,对每一项费用进行逐一说明和计算依据,并说明预算编制的依据和思路。
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六种主要方法
![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六种主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725f6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4.png)
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六种主要方法企业的财务预算可以根据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经常预算和滚动预算等不同的预算项目来编制。
1。
固定预算固定预算也称静态预算,是在确定企业预算周期在一定水平上的业务量的基础上确定其他项目的预期数量的预算方法,即,以预算预算为基础的预算成本和利润信息。
基于一个预定的业务量水平来确定,很显然,基于未来固定业务水平的预算生存的先决条件必须是预期的业务量与实际业务量(或小的差异)一致,所以比较适合.固定预算的缺点:一是过于僵化,因为预算编制的业务量基础预先给定一定的业务量,因此,预算周期内的业务水平的任何变化只能以一定的业务水平为基础。
在预算编制中,由于实际的业务量不同于基于预算的业务量,由于不同的业务基础,预算指标的实际数量和预算将失去可比性.例如,当预算编制时,业务量是预期的。
ED占生产能力的90%,预算的总成本为40000元,实际业务量为生产能力的100%.实际费用为55000元.实际成本与预算相比是超支的。
然而,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包括业务量增长的增加,以及业务量与成本分析的差异,这是没有意义的.2.弹性预算基于成本(成本)习惯的分类,弹性预算是基于数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赖关系。
考虑到在计划期间的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化,一组成本预算适应于各种业务量,以便反映在各种业务量的情况下的成本水平。
固定成本在相关业务量范围内保持稳定,预算范围内可按一定的预期业务量水平编制一套适合于任何生产经营水平的预算.随着业务量的动态调整,它被广泛地应用和灵活,因此称为灵活预算或可变预算。
灵活预算的优点是:第一,预算范围宽;二是可比性强;灵活预算一般适用于与预算执行单位的成本(成本)和利润有关的预算项目。
弹性预算的编制是:(1)确定相关范围,并将其设定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和110%之间.(2)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
(3)根据成本分析的方法,将企业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类,确定成本函数(y= a+bx).(4)确定预算期间各业务水平的预算金额。
如何制定预算和控制成本
![如何制定预算和控制成本](https://img.taocdn.com/s3/m/b7477fc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4.png)
如何制定预算和控制成本在个人生活、企业管理以及各种组织中,制定预算和控制成本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管理好资金、资源和时间,避免过度开支和浪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制定预算和控制成本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一、什么是预算和成本控制预算是指规划和记录资金的数量、用途和时间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分配资源,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成本控制是指通过监督、分析和管理各种成本项目来减少和控制成本。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影响质量和效率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二、制定预算的步骤1.收集信息:了解当前的财务状况、预期支出和收入,并收集相关的市场数据和趋势分析。
2.设定目标: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设定明确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例如,制定月度、季度或年度预算目标。
3.估计收入:依据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估计预期收入。
4.估计支出:列出所有可能的支出项,包括固定支出(如房屋租金、工资)和可变支出(如市场营销、采购成本)。
5.做出决策:根据可用的资金和预期收入,做出明智的决策,确定哪些支出是必要的和优先级高的。
6.编制预算计划:将估计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分配,制定具体的预算计划。
7.监控和调整:定期监控实际支出和收入情况,与预算计划进行对比,及时调整预算。
三、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1.定期复审现有成本:定期审查和评估当前的成本结构,确定那些可以削减或优化的项目,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2.寻找绩效指标:建立适当的绩效指标来评估成本效益,并应用相应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进行监控和控制。
3.采取精益生产:通过消除浪费和冗余,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4.与供应商谈判:与供应商协商并谈判,以获得更好的价格和优惠条件。
5.控制固定成本:审查固定成本,并考虑是否有可能减少这些费用,例如通过共享资源或增加效率。
6.培训和激励员工:提供员工培训,增强他们的技能和能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7.使用技术和自动化:利用现代技术和自动化设备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减少人力成本。
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
![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d5aeb397375a417866f8f85.png)
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1.编制费用预算的目的:2.费用预算编制的基础3.编制费用预算的基本思路:4.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1.编制费用预算的目的:编制费用预算就是对各种费用加以控制,降低成本费用率,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使经营运作趋向高效合理.在市场竞争里,最敏感的是价格,低价格来源于低成本,只要我们能把成本低下来,我们在促销中就可以给出更低的价格,低价格更容易达成销量.因为我们的成本降低了,所以利润空间并没有降低,这样,销量的增加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利润.[小结],费用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费用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2.费用预算编制的基础通常费用预算编制的基础,应该是企业的收入/回款预算。
只有收入/回款预算编制完成以后,才能确定企业费用预算。
因为企业大部分费用是随着企业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收入/回款的减少而减少。
脱离收入/回款的费用预算,将是没有意义的.尤其对我们这样销售型企业,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更密切,更直接.[小结],费用预算的编制基础是收入/回款预算3.编制费用预算的基本思路:编制费用预算的最终目的是对费用进行控制,那么控制的依据是什么呢?一般的原则是企业的费用要一年一年的持续减少,也就是说,明年的费用要比今年的费用少,后年的费用要比明年的少,这里说的不是费用的绝对值,而是相对企业的收入来说的相对值,更明确地说,就是企业的费销比(费用/收入)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持续降低,不断地挤压水分,当然降低或挤压的程度要把握好,否则会适得其反。
也就是说,费用预算的编制要以上一年实际发生的费用,为依据进行的,以达到每年的管理都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持续改进的目的。
通常收入预算比过上一年的实际收入要高,而费用预算往往就是去年实际发生额或略有增长,这实际就达到了未来一年的费用相对收入来说,比前一年实际发生的要少,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持续降低,当然也不能年年到这样做费用预算,因为水分总有被挤干的一天。
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财务预算编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fe610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a.png)
财务预算编制方法预算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相应方法进行编制。
主要方法有:1.固定预算概念:又称静态预算,是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为基础来编制的预算。
特点:是用这个方法做出来的预算,算多少是多少,一般情况金额都不变。
所以,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
2.弹性预算概念:弹性预算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惯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考虑到计划期间内业务量可能发生变动,编制出一套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
特点:是为了反映的是不同的业务情况下所应支付的费用水平,它是为了弥补固定预算的缺陷而产生的。
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的应用(1)确定固定成本(费用)与变动成本(费用)项目这些项目的确定,应该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进行划分,如果财务部门负责人不能确定,应采纳其他部门负责人的意见。
(2)选择编制方法对于固定性成本(费用)采用固定预算编制方法;对于变动性成本(费用)采用弹性预算编制方法。
(3)预算中的固定成本(费用)与变动成本(费用)合计,即为预算总金额。
企业不同,固定成本(费用)与变动成本(费用)划分的标准和方式也不一样的,切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否则,编制出来的预算会与实际会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公司的管理者,其对于企业日常发生费用性质的界定,是考核其对业务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增量预算概念:这种预算是在上期成本费用的基础上根据预计的业务情况,再结合管理需求,调整有关费用项目。
零基预算 4.概念:零基预算,简单的讲就是一切从零开始,不考虑以前发生的费用项目和其金额。
从实际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
(1)零基预算的优点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有助于企业内部的沟通、协调,激励各基层单位参与预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标明确,可区别方案的轻重缓急;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投入产出意识;特别适用于产出较难辨认的服务性部门,克服资金浪费的缺点。
财务管理: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财务管理: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a439de7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2.png)
财务管理: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一、预算的编制方法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方法编制各种预算。
(一)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编制方法1.固定预算编制方法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既定业务量水平为基础来编制的预算。
一般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
固定预算的缺点表现在:一是过于呆板,因为编制预算的业务量基础是实现假定的某个业务量。
在这种方法下,不论预算期内业务量水平实际可能发生哪些变动,都只按事先确定的某一个业务量水平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
二是可比性差。
当实际的业务量与编制预算所依据的业务量发生较大差异时,有关预算指标的实际数与预算数就会因业务量基础不同而失去可比性。
例如,某企业预计业务量为销售IOO000件产品,按此业务量给销售部门的预算费用为5000元。
如果该销售部门实际销售量达到120OOO件,超出了预算业务量,固定预算下的费用预算仍为5000元。
2.弹性预算编制方法弹性预算是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考虑到计划期间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一套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不同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水平。
该方法是为了弥补固定预算的缺陷而产生的。
编制弹性预算所依据的业务量可能是生产量、销售量、机器工时、材料消耗量和直接人工工时等。
弹性预算的优点表现在:一是预算范围宽;二是可比性强。
弹性预算一般适用于与预算执行单位业务量有关的成本(费用)、利润等预算项目。
弹性预算的编制,可以采用公式法,也可以采用列表法。
(1)公式法。
公式法是假设成本和业务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业务量和单位变动成本之间的变动关系可以表示为:Y=a+bx其中Y是成本总额,a表示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固定成本,b是单位变动成本,X是业务量,某项目成本总额Y是该项目固定成本总额和变动成本总额之和。
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61060dccbff121dd3683f4.png)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1、固定预算:根据预算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如固定成本等。
2、弹性预算: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与业务量有关的成本(费用)、利润等预算项目,如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等。
3、滚动预算是随时间的推移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而自行延伸并进行同步调整的预算,适用于季度预算的编制的销售预算、生产预算。
4、零基预算是对预算收支以零为基点,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或者各项收入的可行性以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决策从而予以确定收支水平的预算,一般适用于不经常发生的或者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如对外投资、对外捐赠等。
5、概率预算是对具有不确定性的预算项目,估计其发生各种变化的概率,根据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其期望值,从而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难以推测预测变动趋势的预算项目,如销售新产品、开拓新业务等。
编制程序:1、预算编制程序: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1.下达目标。
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算期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企业财务预算目标,包括销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和现金流量目标,并确定财务预算编制的政策,由预算管理层下达各部门。
2.编制上报。
各部门按照预算管理层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上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
3.审查平衡。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
在审查、平衡过程中,预算管理层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予以修正。
4.审议批准。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各部门修正调整的基础上,编制出企业财务预算方案,报预算管理层讨论。
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或者财务预算目标的事项,企业预算管理层应当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修订、调整。
预算编制的主要方法及分析
![预算编制的主要方法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8bab6d6f1aff00bfd51e4a.png)
预算编制的主要方法及分析预算编制方法是指用于预算编制的专门技术,是预算编制途径、规划、方式、程序、步骤、技巧和手段等的集合。
预算编制的方法有若干种,正确选择预算编制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预算的编制效率,而且对于提高预算指标的准确性和恰当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正确选择预算编制的方法是保证预算科学性、可行性的重要基础。
常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有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增量预算法、滚动预算法、概率预算法和作业预算法等。
各种预算编制方法都是在全面预算管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每种方法都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在具体应用时,企业没有必要强调方法的一致性,应根据不同预算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因地制宜选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
同一个预算项目可以根据具体内容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方法;同一种方法也可以用于不同的预算从而保证预算方案的最优化。
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1.固定预算法固定预算又称为静态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为基础来编制的预算。
固定预算法是编制预算最基本的方法,按固定预算法编制的预算称作固定预算。
(1)固定预算法的优点预算编制不考虑业务量水平的变化,编制过程简单,直观明了。
(2)固定预算法的缺点实用性差。
固定预算法仅适用于预算业务量与实际业务量变化不大的预算项目。
可比性差。
当实际业务量偏离预算编制所依据的业务量时,采用固定预算法编制的预算就失去了编制的基础,有关预算指标的实际数与预算数也会因业务量基础不同而失去可比性。
(3)固定预算法的适用范围固定预算法适用于:①经营业务和产品销售量比较稳定的企业;②能准确预测产品需求及产品成本的企业;③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某些相对固定的成本费用支出;④社会非营利性组织。
【范例】固定预算法在企业编制预算的应用胜阳公司是产销甲产品的专业公司,2015年公司计划销售甲产品500吨,四个季度的销售量分别是100吨、120吨、150吨和130吨,销售单价为每吨产品1万元;现金汇款政策规定:销售货款当季收回现金80%,其余20%在下一个季度收回,2014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15万元,于预算年度的第一季度收回。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aff9eda0722192e4436f6e3.png)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一、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程序施工项目的成本计划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应仅仅把它看作是几张计划表的编制,更重要的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决策过程,即选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最优降低成本方案。
同时,通过成本计划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以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编制成本计划的程序,因项目的规模大小、管理要求不同而不同,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分级编制的方式,即先由各部门提出部门成本计划,再由项目经理部汇总编制全项目工程的成本计划;小型项目一般采用集中编制方式,即由项目经理部先编制各部门成本计划,再汇总编制全项目的成本计划。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编制的基本程序如下:(一)搜集和整理资料广泛搜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必要步骤。
所需搜集的资料也即是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
这些资料主要包括:(1)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编制成本计划的规定(2几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签订的承包合同及企业下达的成本降低额、降低率和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指标;(3)有关成本预测·决策的资料;(4)施工项目的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5)施工组织设计(6)施工项目使用的机械设备生产能力及其利用情况;(7)施工项目的材料消耗、物资供应、劳动工资及劳动效率等计划资料;(8)计划期内的物资消耗定额、劳动工时定额、费用定额等资料;(9)以往同类项目成本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资料;(10)同行业同类项目的成本、定额、技术经济指标资料及增产节约的经验和有效措施;(11)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和当时的先进经验及采取的措施;(12)国外同类项目的先进成本水平情况等资料。
此外,还应深入分析当前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研究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和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为编制成本计划提供丰富具体和可靠的成本资料。
(二)估算计划成本,即确定目标成本财务部门在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特别是在对基期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的设计、施工等计划,按照工程项目应投入的物资、材料、劳动力、机械、能源及各种设施等等,结合计划期内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准备采取的各种增产节约措施,进行反复测算、修订、平衡后,估算生产费用支出的总水平,进而提出全项目的成本计划控制指标,最终确定目标成本。
成本计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成本计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b1ffb3f7ec4afe05a1df70.png)
成本计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成本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项,即按产品计算的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制造费用计划、生产经营费用预算。
其编制方法如下:1.按产品计算的商品产品成本计划。
该计划汇总反映了各种产品单位计划成本和计划总成本,以及产品成本的计划降低额和降低率。
全部产品可以分为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
可比产品部分可以根据上年预计(或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和计划年度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不可比产品部分,单位计划成本可以由技术测定法或比较类推法确定。
2.制造费用计划。
这是按照制造费用构成的项目分别计算编制的。
编制此计划时,计算各项目的费用一定要有正确的依据。
对于找不到计算依据的项目可根据以往的支出水平和变动因素分析确定。
制造费用计划确定以后,还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分摊到各种产品上去,以计算产品成本计划。
3.生产经营费用预算。
这是反映企业在计划年度内全部生产经营费用,反映各项主要生产经营费用要素的数额与比例关系,是进行资金控制和成本日常控制的依据。
第 1 页共1 页。
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制度
![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0bc406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b.png)
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制度一、总则1.1 为加强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提高成本费用控制水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子公司的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活动。
1.3 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应遵循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原则,确保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成本费用预算编制组织与职责2.1 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公司的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工作。
2.2 各部门应配合财务部门开展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提供真实、完整的预算相关数据和信息。
2.3 财务部门应定期对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完善成本费用预算编制管理体系。
三、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内容与方法3.1 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内容包括直接成本预算、间接成本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等。
3.2 直接成本预算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直接费用预算等。
3.3 间接成本预算包括制造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等。
3.4 资本性支出预算包括设备购置、房屋建筑、技术改造等预算。
3.5 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方法包括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固定预算等,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
四、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流程4.1 预算编制准备:财务部门收集预算编制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成本费用数据、市场行情、政策法规等。
4.2 预算目标设定: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设定成本费用预算的目标和指标。
4.3 预算编制:各部门根据预算目标和本部门实际情况,编制成本费用预算草案。
4.4 预算评审:财务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预算草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4.5 预算审批:经过评审的预算草案提交公司领导审批,形成正式的成本费用预算。
4.6 预算下达:财务部门将正式的成本费用预算下达给各部门,并组织实施。
五、成本费用预算执行与监控5.1 各部门应按照成本费用预算执行,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
5.2 财务部门负责对成本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b18e6487c1cfad6185fa7aa.png)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一、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程序施工项目的成本计划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应仅仅把它看作是几张计划表的编制,更重要的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决策过程,即选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最优降低成本方案。
同时,通过成本计划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以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编制成本计划的程序,因项目的规模大小、管理要求不同而不同,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分级编制的方式,即先由各部门提出部门成本计划,再由项目经理部汇总编制全项目工程的成本计划;小型项目一般采用集中编制方式,即由项目经理部先编制各部门成本计划,再汇总编制全项目的成本计划。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编制的基本程序如下:(一)搜集和整理资料广泛搜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必要步骤。
所需搜集的资料也即是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
这些资料主要包括:(1)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编制成本计划的规定 (2几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签订的承包合同及企业下达的成本降低额、降低率和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指标;(3)有关成本预测·决策的资料;(4)施工项目的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5)施工组织设计(6)施工项目使用的机械设备生产能力及其利用情况;(7)施工项目的材料消耗、物资供应、劳动工资及劳动效率等计划资料;(8)计划期内的物资消耗定额、劳动工时定额、费用定额等资料;(9)以往同类项目成本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资料;(10)同行业同类项目的成本、定额、技术经济指标资料及增产节约的经验和有效措施;(11)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和当时的先进经验及采取的措施;(12)国外同类项目的先进成本水平情况等资料。
此外,还应深入分析当前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研究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和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为编制成本计划提供丰富具体和可靠的成本资料。
(二)估算计划成本,即确定目标成本财务部门在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特别是在对基期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的设计、施工等计划,按照工程项目应投入的物资、材料、劳动力、机械、能源及各种设施等等,结合计划期内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准备采取的各种增产节约措施,进行反复测算、修订、平衡后,估算生产费用支出的总水平,进而提出全项目的成本计划控制指标,最终确定目标成本。
项目成本预算的编制.doc
![项目成本预算的编制.doc](https://img.taocdn.com/s3/m/da3492fc284ac850ac024255.png)
项目成本预算的编制【学员问题】:项目成本预算的编制。
【解答】答:项目成本预算是测量和监控项目想成本执行情况,通过按时段检查项目成本预算的使用情况,可以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进行动态管理,并保证项目生产的有序进行。
如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的内容为:⑴成本预算的总额的确定:1)它是在项目成本管理中采用目标成本管理的方法设置目标成本,并以此作为成本预算。
2)目标成本确定方法分别为:①目标利润法:是根据项目产品的销售价格扣减目标利润后得到目标成本的方法。
②技术进步法:指一某项目计划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和节约措施所能采取的经济效果作为项目成本降低额,求项目的目标成本的方法。
③按时计算法:是以实际资源消耗分析测算为基础,根据所需资源的实际价格,详细计算各项活动或各项成本组成的目标成本。
④历史资料法:指在项目过于庞大或复杂,一个项目包括几个子项目时采用的。
3)降低项目成本可能的途径:①加强项目管理,提高组织水平。
②加强技术管理,提高项目质量。
③加强劳动工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④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使用率。
⑤加强材料管理,节约材料费用。
⑥加强费用管理,节约管理费用。
(2)项目成本的分解:指可以在WBS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的或自上而下分解项目成本通常按:1)按项目成本要素分解成本目标2)按项目组成分解项目成本目标3)按项目进度计划分解4)综合分解。
(3)项目成本预算的调整:它分为①初步调整②综合调整③提案调整(4)成本预算结果:①成本预算单和预算表,它包括:劳动力、分包商和顾问、专用设备和工具、原材料。
②成本基准计划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制度
![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a77a42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4.png)
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总部、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
第三条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原则,以确保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预算编制机构与职责第四条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工作由企业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第五条财务部门的职责:(一)负责组织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工作;(二)负责对各部门提交的预算草案进行汇总、分析和调整;(三)负责编制企业成本费用预算报告,提交企业领导审批;(四)负责监督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五)负责定期向企业领导报告企业成本费用预算执行情况。
第六条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一)根据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二)配合财务部门对预算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三)按照企业成本费用预算执行,对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四)按照财务部门的要求,提供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第三章预算编制程序与方法第七条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收集和整理基础数据;(二)制定预算编制计划;(三)编制预算草案;(四)预算草案的审核和修改;(五)预算报告的编制和审批;(六)预算的执行和监督。
第八条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方法主要包括:(一)固定预算法:适用于业务量稳定、变动不大的情况;(二)弹性预算法:适用于业务量变动较大的情况;(三)增量预算法:适用于企业业务量持续增长的情况;(四)零基预算法:适用于企业业务量变动不大的情况。
第四章预算编制内容第九条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内容主要包括:(一)销售预算:包括产品销售数量、销售价格、销售收入等;(二)生产预算:包括生产计划、原材料采购、生产成本等;(三)直接材料预算:包括原材料采购数量、采购价格、采购费用等;(四)直接人工预算:包括人工成本、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五)制造费用预算:包括制造费用总额、分摊标准、分摊比例等;(六)产品成本预算:包括产品成本总额、分摊标准、分摊比例等;(七)销售费用预算:包括广告宣传、促销活动、销售人员薪酬等;(八)管理费用预算:包括行政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人力资源费用等。
项目计划成本编制办法
![项目计划成本编制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d7df1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b.png)
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项目成本计划就是项目的目标成本,是项目用来控制成本的依据。
项目成本计划包括项目总的计划成本、月度或节点计划成本。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项目全额承包责任状, 结合项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项目的施工预算和成本控制计划措施;确定项目成本控制总的计划目标。
项目计划成本编制方法如下:一、项目编制计划成本所需资料的收集整理:1.项目全额承包责任状;2.施工图预算;3.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措施;4.施工网络计划;5.施工组织结构及人员配备的计划;6.施工机械配备计划及进出场时间计划;7、施工预算中工料分析表;8、临时设施方案;9、市场调研报告,包括材料信息价、设备架料、模板租赁信息价、劳务信息价;10、上级下达的降低成本要求;11.计划期内材料的节约措施。
二、根据以上资料对项目的成本进行预测和分析:1.根据工料分析表、技术措施、市场调研报告分析, 如: 钢筋的搭接方式、混凝土配合比、掺合料的应用等,预测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费。
2、根据技术方案, 包括脚手架搭设方案、模板方案、工期网络计划、周转材料进退场计划、租赁价格或摊销、计划预测不能构成工程实体, 但助于工程形成的其他材料费。
3.根据施工土图预算的工程量,按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编制的劳务单价和市场信息, 预测项目人工费。
4.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设备计划、施工网络计划、施工机械配备计划及进出场时间计划及租赁单价、项目承包责任状中机械人员的配备及工期的计划结合现行工资标准、预测计划期内项目机械费。
5.根据临建搭设方案, 预测项目临时设施费用及施工现场文明措施费等。
6.根据项目检验试验的计划、测量方案、工具用具的使用计划、安全措施、材料二次搬运的计划、场地清理、文明施工用工计划, 预测其他直接费。
7、根据项目承包责任状的项目班子人员配备,确定项目管理人员及其他非生产人员的配备计划及工期计划、根据项目承包责任状, 预测计划期内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等间接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方法(DOC 6)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方法1 基本要求1.1 成本费用预算是一项综合性预算,它的编制工作一定要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从严、从紧,处处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
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应以目标成本费用为依据,并与预算年度内其它各有关专业紧密衔接,与成本费用计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的口径相一致。
1.2 年度生产预算主要指在年度内完工的商品产品产量预算,它是编制商品产品成本预算的基本依据。
人工预算和技术组织措施预算等资料是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的重要依据。
1.3 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是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的重要基础。
1.4 为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占有率,成本费用的高低将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
因此,降低成本费用是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降低成本费用的措施是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的保证。
1.5 预算年度内一切成本费用支出,包括预算期内商品生产(含根据预算安排和管理上的需要,在预算年度内期初、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和非商品生产所需的成本费用,都应纳入年度成本费用预算。
1.6 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应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加以选择。
在各项消耗定额费用预算和有关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可按企业成本费用计算的方法,采用直接计算法编制。
在各项消耗定额、费用预算和有关资料不很齐全的情况下,可以增产节约措施预算作为调整计算的依据,采用因素测算法编制。
1.7 实行一级成本核算,车间不计算成本,也不进行成本指标考核的企业,由企业成本费用预算主管部门按一级核算的要求直接编制全公司的成本费用预算。
实行分级成本费用核算,分车间计算成本的企业,可分两级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由车间、部室分别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后,由企业财务部门汇总编制全公司的成本费用预算。
2 用直接计算法编制成本费用预算2.1 集中编制成本费用预算。
即由成本主管部门直接编制成本费用预算。
2.1.1 分项目进行成本预算。
2.1.1.1 原材料、自制半成品项目。
根据企业制定的各种产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消耗定额,结合计划节约的措施要求,按照年度生产产量预算计算其消耗定额,编制“单位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半成品成本预算表”。
2.1.1.2 燃料和动力项目。
根据设备动力部门的外购及自制动力计划和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中耗用的燃料和动力消耗定额,结合预算期内所采取的节约措施要求,计算预算期消耗总量和总金额,编制“单位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半成品成本预算表”和“动力费预算表”。
2.1.1.3 工资、应付福利费项目。
根据企业制定的产品工时定额和经过劳动力平衡后计算编制直接人工预算。
2.1.1.4 制造费用。
凡是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有明确规定标准或定额的,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或定额计算编列。
对于没有规定标准或定额的,应当区分不同情况,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有的可根据以前年度平均水平,查定一个标准或定额据以编制,有的可参照上年实际并结合计划节约费用的措施要求,加以预计确定。
2.1.1.5 废品损失项目。
根据产品生产的废品率及其成本,扣除废品残值后计算编列,原则上此项预算数必须小于上年实际数,同时应制订相应的措施。
2.1.1.6 其它2.1.1.6.1 对于不经常生产的零星外委工作,可根据预算年度的情况,结合历史统计资料分别对人工、材料估算编列。
2.1.1.6.2 试制的新产品应根据设计的工、料定额计算编列。
在暂无定额资料时,可比照同类型产品成本预算资料,按类比的方法折算编制。
2.1.1.6.3 除商品产品外,其它各种生产类别所需要的工、料费用,也应根据工时、材料消耗定额、工程预算、费用预算等逐项计算。
2.1.2 单位产品成本预算的编制对上述各成本项目,按产品类别分别计算各种产品负担的份额后,列入“主要产品单位成本预算表”制造费用的分配按成本费用核算中采用的分配方法。
2.1.3 总成本预算和商品产品成本预算的编制根据单位产品成本预算和年度生产产量预算,计算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单位成本、总成本、以及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编制“总成本预算表”和“商品产品成本预算表”2.1.4 非商品产品生产成本预算的编制非商品产品生产主要指自制设备、自营土建工程、工业性作业等。
2.1.4.1 自营土建工程在落实款源、确有资金保证的前提下(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安排,必须以优先充分安排生产周转所需资金为前提),根据建筑设计部门提供的设计图纸、按照地方建筑预算标准,分项目编制自营土建工程费用预算,报经事业部批准后,列入非商品产品成本预算。
2.1.4.2 自制设备供本企业基建使用的,视同商品产品列入成本预算。
2.2 分级编制成本预算。
一般分为两级,即车间或分厂一级、厂部一级。
两级编制成本预算通常是先由厂部成本预算主管部门组织车间编制成本预算,再由厂部汇总编制全厂成本预算。
2.2.1 车间成本预算的编制2.2.1.1 辅助生产车间成本预算的编制。
辅助生产的成本预算,应根据商品产品生产、其它生产任务和各种辅助劳务消耗定额编制。
首先编制辅助生产费用预算,然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2.2.1.1.1 辅助生产费用预算的编制就可编制各车间的成本预算;如果企业是按工艺原则设置车间的,则要看车间之间半成品成本的核算方法,在平行结转方法下,是不计算前一车间转来的半成品成本的,各车间只编制本车间的加工成本预算。
而在逐步结转方法下,则要计算前一车间转来的半成品成本。
2.2.1.2.5 各车间的商品产品预算,除了反映直接从事生产的商品产品外。
还应包括为商品配套需要而生产的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等项产品。
2.2.1.3 各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劳务,承办单位应按成本项目编入车间成本预算,转出的产品、劳务在成本表内表明“转出”数;委托单位在汇总编制本车间成本预算时,在成本表内表明“转入”数(一般是自制半成品、动力费),以免全厂汇总时重复。
2.2.1.4 各车间成本预算的编制按本方法第5条款要求进行。
2.2.2 全厂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2.2.2.1 厂部成本费用预算主管部门审查和汇总各项综合费用预算,然后按规定的明细项目确定预算数,据以编制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预算。
各项目的具体预算方法按本方法第4条款进行。
与此同时,成本费用预算主管部门还应对各车间上报的制造费用预算进行审定。
2.2.2.2 将制造费用、材料、自制半成品等计划成本费用的差异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能直接确定应计入某产品的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的,按受益原则分配计入。
2.2.2.3 汇编全厂产品成本费用预算2.2.2.3.1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预算根据各车间的产品成本预算,在采用逐步结转法时,将最后一个车间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加上应负担的各种计划差异,即为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采用平行结转法时,则要将各车间相同产品的单位成本汇总算出产品的车间计划单位成本,加上应分配的各种计划差异编制。
2.2.2.3.2 总成本预算和商品产品成本预算根据各种产品单位成本和预算产量编制按成本项目计算的总成本预算和按产品类别计算的商品产品成本预算,可比产品成本部分还须根据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和预算年度单位成本,计算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和计划降低率。
2.2.2.4 编制全厂成本费用预算根据各车间成本费用预算和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预算等资料扣除厂内周转的重复数编制。
费用预算中的材料、燃料、动力费可用经验测定法测定,也可以直接根据物资和动力部门提供的全年周转额预算和计划单价计算,填列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和动力数额;根据劳动工资预算,填列工资及福利费数额;根据固定资产折旧预算,填列折旧数额;根据资金借款计划,填列利息支出数额;根据其它有关费用预算,填列其它支出数额。
3 用因素测算法编制成本费用预算3.1 成本费用预算主管部门根据企业确定的目标成本费用进行初步试算结果向各车间、部室提出降低产品成本的预算要求,各车间、部室也应向所属班组提出要求。
3.2 车间、部室根据有关部门和班组提出的增产节约措施,制定本车间、部室的增产节约措施项目预算。
3.3 成本费用预算主管部门汇集各车间、部室上报的增产节约措施项目预算,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计算增产节约措施的经济效果及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汇总编制产品成本节约预算。
3.4 根据求得的产品成本预算节约额和上年实际产品成本资料,分别项目调整计算,确定预算年度分成本项目的产品总成本预算;再根据预算产量,确定单位成本预算;同时计算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和计划降低率。
计算结果如达不到目标成本规定的降低指标时,则应进一步挖掘潜力,拟订新的增产节约措施,以满足目标成本费用的要求。
4 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预算的编制4.1 一般要求为了加强对费用的管理,贯彻分级管理的目标成本费用责任制,各项费用计划应按归口分级管理的原则,先由归口管理部门编制预算,再由成本费用预算主管部门审核平衡后汇总。
各种费用预算应根据《成本费用管理办法》第3条款规定的费用明细科目的内容和要素,以及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有关规定,结合企业费用变动的规律计算编制。
具体编制计划时,各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再细分项目进行管理。
4.2 各项目的确定4.2.1 工资:根据预算年度企业能够达到的工资总额和车间厂部定员表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临时抽调在行政管理部门助勤人员、全厂性仓库人员、工会人员的人数、工资标准等分别计算编列。
4.2.2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按规定的工资总额与规定的计提比例计算编列。
4.2.3 差旅费:职工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住宿费、助勤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贴,按工作需要出差人数和规定的差旅费标准计算编列。
职工及其家属的调转、搬家费,患职业病的职工去外地就医的交通费、宿费、伙食补贴等根据实际情况估算编列。
4.2.4 办公费:根据有关的开支标准,参照统计资料,分明细项目计算编列。
政工部门的宣传经费,包括学习资料、照像相洗印费、以及按规定开支的报刊订阅费、厂报编印及稿酬费等,根据合理需要和节约原则编列。
4.2.5 折旧费:根据年度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确定编列。
4.2.6 修理费:根据在用固定资产使用状态,参照企业固定资产修理计划和以前年度修理费用支出实际情况资料预计编列。
因调整设备而需要发生的设备调整搬迁费用,按搬迁预算和节约原则编列。
4.2.7 物料消耗:机械、动力、运输设备运行和工艺用油脂,应按企业有关设备保养制度的规定,计算设备的加油、换油周期,给油品种定额、单价,计算编列。
冷却剂、擦拭材料、标记用笔、油漆、清洗用煤油、汽油、洗涤剂、砂条及其它材料,也应列出品种、数量,参照历史资料确定限额。
润滑剂应考虑回收、再生、利用情况,适当扣减降低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