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论语》之

孔子像

什么是“仁”?——和仁有关的成语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 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整合
时空坐标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学习提示: 1、两条线索: 一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演变为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推 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分析理解: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 反映”(善于分析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 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 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的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 黍米是五谷中的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用的最上等 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 也是用不上的。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 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 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 “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 请思考:什么是“礼”?
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品德。
(礼是实现仁的手段)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孔子提出的“仁”和“礼”的思想,对后世的中国有哪些影响? ① “仁”这种民本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对现代人本理念有借鉴作用。 ②孔子把“仁”看成人生的最高理想和高尚情操,培养了 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传统。 ③“礼”一方面承认社会等级和阶级压迫;另一方面,重 视“礼”即是重视社会秩序、重视道德修养,又有利于社会的 和谐、安定。 ④ “仁”和“礼”对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 使中国人形成谦恭、内敛的性格特征;“克己” 影响了中国 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限制了创新、开拓精神。
直而无礼则绞 。”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礼”,维护等级制度的统治秩序。
我读《论语》之
忠 恕

为 政 以 德 克 已 复 正 礼 名

爱 人

克制自己,使行为符合周礼的要求。 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 等级秩序矫正过来。 使大家贵贱有序、各守其份,这样社会 就稳定了。
问题: 孔子 为什么会提出“仁、礼、德”的思想? 孔子创立儒学的背景:
1.进步性: A、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B、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
2.保守性:
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我读《论语》之

为 政 以 德

爱 人
忠 恕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我读《论语》之
人性论
性相近
﹡子曰:“性相近,习相远也。”
必修三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
导 言
• 与西方基督教一统天下不同,中国文化明 显呈现出多元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 释、道三家影响最大,她们之间既互相排 斥又相互渗透,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 特色。
<中国历史纪年表>的顺口溜(含年代)
夏(前22世纪到前16世纪)商(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 与西周(前11世纪到前771) 东周(前770到前256)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前221到前206)两汉(西汉(前206到25) 新(8到23)东汉(25到220 ) 三分魏蜀吴(220-265,221-263, 222-280) 二晋前后沿 (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 南北朝并立 (420-589,386-581) 隋唐五代传 (581-618; 618-907; 907-979) 宋元明清后 (960-1279 ;1206-1368 ; 1368- 1644 ;1616-1911) 皇朝至此完 (中华民国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至今)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 儒家思想的形成 承发展了儒家思想,并 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 考纲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共同形成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
问题探究
什么是 百家争鸣? 当时真的有 一百个派别 吗?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
学派 道家 儒家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名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兵家 农家 杂家 代表人物 老子 孔子 墨翟 孟轲 荀况 庄周 李悝 商鞅 韩非 惠施 公孙龙 邹衍 张仪 苏秦 孙膑 吴起 许行 吕不韦
①阶级剥削、压迫沉重;诸侯争 霸、战争频繁、百姓遭难,重名利 、轻人情 ——提出“仁”“德” ; ②“礼崩乐坏”——提出“礼” ; ③鲁国的文化传统。
“仁”和“礼”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仁” “礼”
“仁者爱人” 道德、修养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内在自觉 自律 外在约束 纪律
“礼”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仁”则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遵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
第1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明确考向 把握主线
(中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在思想领域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 本讲主要讲述了儒家思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想的兴起和发展。春秋
课程标准 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空坐标
•﹝体系构建﹞
精要综述 春秋战国时期 西汉时期 宋明时期 明末清初 出现了反 封建的民 主思想, 思想家反 教条,重 实用,对 传统儒学 批判继承
春秋时期孔子创 董仲舒的新儒学 宋明理学, 立了儒家学说, 宣扬“春秋大一 包括程朱理 思想核心是“仁” 统”“君权神授” 学和陆王心 。战国时期,孟 ,汉武帝接受了 学,理学的 内 子提出“仁政”, 董仲舒“罢黜百 产生,标志 容 荀子提出“仁义” 家,独尊儒术” 着儒家思想 和“王道”,丰 的建议,儒家思 已进入了哲 富发展了儒家学 想逐渐成为封建 理化、思辨 说 社会的正统思想 化阶段 主 旨
我读《论语》之
中庸思想
﹡子曰:“执其两端而用乎中。” 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 谦和持中,恰到好处 中庸既是为人处世的方法论, 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我读《论语》之
(天命观)
鬼神观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态度: 对鬼神敬而远之 注重先尽人事.
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孝悌也者,其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仁”,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方式。强调调和矛盾。
我读《论语》之
爱 人 忠 恕

孔子像

1793年,法国大革命起草《人权 与公民宣言》,就引入了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导。 1993年,世界宗教哲学大会在芝 加哥通过了《走向全球伦理宣 言》,大会又将这句话尊为全人 类都应照奉的普世原则。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 谋型文化,那么,儒家智慧 是这种文化中最深刻的一页, 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 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纵横家智慧是最功利的一页, 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 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 阴阳家智慧是最神秘的一页。
——《读史有智慧》作者冷成金
一、“百家”主要学派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什么是“礼”?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i),勇而无礼则乱,
•欧洲启蒙思想家 •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我读《论语》之

忠 恕

爱 人
为 政 以 德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为政以德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以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韩非子 墨子 孙膑
孔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孟子
“百家”流派代表之一
儒家学派: 孔子、孟子、荀子
与西方基督教一统天下不同,中国文化 明显呈现出多元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 、释、道三家影响最大,她们之间既互相排 斥又相互渗透,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特 色。其中儒、道两家思想都形成于春秋时期 ,创始人分别是孔子和老子。
九 流 十 家
【概念阐释】 •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而不是特指一百家, 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他们是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 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 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 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 自己的见解。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知识分子中不同派别针对当 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 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而形成的局面。
自1984年以来,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已经连续举办 了25届“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誉为中国最能代表汉 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目前,海内外一些国 家和地区现有孔庙1300多座,每年孔子诞辰日都有祭 孔活动,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法国巴黎的一次诺贝尔奖获得
者的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70多位学者发表了一项声明 称:人类如果想在未来的世纪里找到一条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道路,必 须到中国两千年前的孔老夫子那儿去寻找智慧。 是什么原因,使孔子具有如此巨大的长久的魅力呢?
主题:“和衷共济”、“讲信修 睦”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阳货)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公冶长)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颜渊) 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子罕)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卫灵公)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卫灵公) 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微子)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述而)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子罕) 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子罕)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子罕) 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里仁)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雍也)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述而) 1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季氏)
论 语 名 句
孔子生平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
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和 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 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 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反 春秋时期鲁国人。3岁丧父,17岁 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 丧母,生活惨淡。 51岁从政,曾先 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 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但仕 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途失意。55岁之后离开鲁国,周游 列国达十四年之久, 推行自己的政 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68岁返鲁 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相 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 还对《诗》《书》《礼》《易》 《乐》(佚失)进行了整理,并 编写了《春秋》是为“六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