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eb002f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7f.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3.对于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究。
4.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时,使其中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没有土壤,其他条件包括水、阳光、空气、温度等都要相同。
5.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萌发的可能性,减少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6.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可以保障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时,一组放在冰箱内另一组放在常温下,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3.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一组用包着黑纸的杯子盖住,另一组用透明的杯子盖住,放在同一个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4.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绿豆苗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阳光下的绿豆苗茎更粗壮、矮小,呈紫色或绿色,叶片呈绿色,看上去更健康;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长,是白色或泛黄,时片是黄色的,看上去处于病态。
4.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肥料等。
5.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6.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于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计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朝,基肥限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7bbf35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a.png)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1、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种子发芽需要水、温度、空气。
3、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4、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因为要进行光合作用。
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用吸收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养料,并呼出氧气。
6、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
7、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时,植物也在不断的改变来适应环境。
8、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9、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10、动物在环境改变时有哪些行为?迁徙、换毛、冬眠、洄游。
11、丹顶鹤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每年入秋后会从东北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
12、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生产者)开始,到凶猛的食肉动物(消费者)结束。
14、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来下潜或上浮。
15、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而互相联系在一起叫做食物网。
16、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17、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里的生物和非生物。
18、制作生态瓶,必须装入自然水域中的水。
再放入植物,待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等小动物。
19、生态瓶里面的动物和植物必须要平衡。
第二单元20、船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
21、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他在水面上自由方便的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
22、独木舟的特点是装载量小,不稳定。
可采用增宽船体的方法,使其保持稳定。
23、船在行驶中会受到水的阻力。
尖的船头受到的阻力小,圆、宽的船头受到的阻力大。
24、浮力是指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
25、浮力与重力方向相反。
26、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因为它们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了,所以他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27、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
28、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d484f6050876323112129e.png)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1145d5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1.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稳定下经由过程(加减水改动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氛围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动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动)。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1a82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4.png)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包括4个单元共12个章节,具体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如下:第一单元:动力与能量1.动力的概念: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机能是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动力。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力、间接作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3.动力的传递:力的传递通过物体的接触或力的传递介质实现。
4.动力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动能、电能与热能)。
5.能量的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第二单元:物质的四态变化1.物质的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物质的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实现。
3.物质的沸腾: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4.物质的蒸发: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增加表面积实现。
5.物质的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6.物质的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第三单元:暖和和生命1.温度和测温: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温度的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3.温度与物体热胀冷缩:物体在加热时热胀,退热时冷缩。
4.生命体的特点: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精华知识汇总(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精华知识汇总(2022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03cc6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1.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精华知识汇总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
第二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我们首先观察到的变化是种子膨胀。
2.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阳光,保持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水分、多粒大小的相同的种子。
第三课《绿豆苗的生长》1.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3.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放在干土和湿土中间的蚯蚓会向湿土方向爬,说明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第五课《当环境改变了》1.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生物离不开合适的环境。
2.动物越冬时,丹顶鹤、燕子、大雁等会迁秽,青蛙、刺猬、熊等会冬眠。
第六课《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条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由许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⒉.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第七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1.对于每种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温度、水、空气、阳光、土壤等。
⒉.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3.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所以在做生态瓶时,要注意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ead28e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1.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 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1)准备两个玻璃皿。
(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 另一个不铺。
(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粒绿豆。
(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
4.在实验中, 设置两组进行对比, 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5.在实验中, 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 影响实验结果。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 两组种子都发芽了, 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 低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 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 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 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3)实验记录(4)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 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 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 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植物能适应环境, 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 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 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6b42bcf524ccbff1218488.png)
6、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7、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8、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4、我们古时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10、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
11、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
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2、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3、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880f3426fff705cd170a8a.png)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9.写出水田中的5条食物链。
老鹰狗尾草水稻小鸟老鼠蝗虫蛇①狗尾草→老鼠→蛇→老鹰②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③水稻→老鼠→蛇→老鹰④水稻→蝗虫→小鸟→老鹰⑤水稻→蝗虫→小鸟→蛇→老鹰10.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2.生物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我们叫作(生态系统)。
1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实验中只能改变(1)个条件。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1. 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更容易浮在水面上。
2.(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3.很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
4.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
5.核潜艇的动力来自(核能),它可以帮助潜艇在水下长时间航行。
6.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7.(船舵)的方向控制船的行驶方向。
8.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重点知识
![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674a67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f.png)
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重点知识
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的重点知识包括:
1. 生命体内呼吸和排泄:了解人类和动植物生命体内的呼吸和
排泄过程,掌握相关器官的结构和作用。
2. 植物的生长发育: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不同环境
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能源与能量:了解常见的能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掌握能量
转化与传递的基本原理。
4. 物质的状态变化: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掌握凝固、熔化、汽化等状态变化的基本特征。
5. 地球与太阳系: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掌
握日、月、地球的运动关系。
6. 科学实验: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掌握设计实验方案和
观察记录的方法。
7. 人类的健康与安全:了解卫生保健知识,掌握常见疾病的预
防和应急处理方法,具备自我保护和救助能力。
以上是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的重点知识,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ae2fbb7f1922791788e81d.png)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4、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5、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与它的重量有关。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是阿基米德定律。
8、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9、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10、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11、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13、“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1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6、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7、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 6)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课本P7)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e29e1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2.png)
一、第一章生命起源的探究1.生命起源的研究方法:考古学和人类学2.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点:生长,繁殖,呼吸,运动,感受3.生物体内的呼吸器官:肺(人类),鳃(鱼类),气管(昆虫)4.植物的无性繁殖:分株,扦插,细胞分裂,花粉传播5.植物体内的运输系统:根,茎,叶,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第二章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1.环境对动植物的影响:水分,光照,温度,土壤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呼吸器官,消化器官,触角,爪和牙齿3.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根的形状,茎的高度,叶的形状和颜色4.植物的有性繁殖:花,花粉,花蜜,载粉者5.动物的有性繁殖:雌雄异体,生殖器官,受精,胚胎发育三、第三章物质的三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2.物质的性质与三态变化的关系:温度,压力3.物质的溶解与溶液的浓度:搅拌速度,温度,溶质的类型4.物质的分子理论:分子的结构和运动5.物质的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四、第四章电能与磁能1.物体的带电情况:正电荷,负电荷,中性2.电能的实验和应用:电池,导线,灯泡,开关3.磁铁的有关知识:磁性物质,磁场,磁力4.电能的输送:电线,变压器,电能的节约五、第五章光的传播和折射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镜子的使用和不同的反射特点:平面镜,凹镜,凸镜3.折射与颜色的关系:折光,三原色的合成4.纸和水的折射:光的传播路径,折射率六、第六章机械能1.机械能:动能,势能2.升降机的工作原理:重力,摩擦力3.物体的重力和弹力:物体的重量,弹簧的弹力4.摩擦力和滑动摩擦:静摩擦力5.斜面和滑轮的应用:斜坡、滑道、滑轮组七、第七章水的利用和保护1.水的利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2.水的供应和净化:自来水、水库、净水厂3.水的环境保护:河流,湖泊,海洋,水污染4.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八、第八章空气和天气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2.空气的运动和大气压强:风的形成原因,气压计3.大气现象: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雾4.气温的测量和变化规律:温度计,四季和气候九、第九章星球和月球1.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太阳,八大行星,行星运动2.月球的形状和运动:月相,日食,月食3.星座和它们的使用:星座的形状,星座图谱4.卫星和人造卫星:地球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8a7e7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f.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沉和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其重量、体积大小有关。
如果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判断轻重时,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相同重量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
对于不同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但可以通过改变重量或大小来让它浮起来。
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
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第二单元:空气与水空气和水一样,也是一种物质。
不同的是,空气是气态的,而水是液态的。
空气和水都有重量,都能对物体产生压力。
空气和水都能流动,但空气的流动不容易被感觉到,而水的流动则很容易被感觉到。
空气和水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空气中的分子比水中的分子更稀疏,所以空气的压强比水的压强小。
水中的分子比空气中的分子更紧密,所以水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空气中的分子运动很快,所以空气可以被压缩;而水中的分子运动较慢,所以水不容易被压缩。
第三单元:水的变化水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出现不同的形态。
在0℃以下,水会变成固态的冰;在0℃到100℃之间,水是液态的;在100℃以上,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水的沸点和凝固点是固定的,但加入溶质后,水的沸点和凝固点会发生改变。
水的沸点会升高,凝固点会降低。
这是因为溶质会占据水分子之间的空隙,使水分子更难聚集在一起,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沸腾,更低的温度才能凝固。
第四单元:空气的压力空气的压力是由空气分子撞击物体表面产生的。
空气的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为高处的空气分子数量较少,撞击物体表面的次数也较少。
气压计是用来测量空气压力的仪器,其中的水银柱会随着气压的变化而上下移动。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15cbc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6.png)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
以下为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的主要知识点:
1. 动物的生存与繁殖:了解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方式,例如动物的呼吸、消化、循环和生殖系统等。
2. 植物的生活繁衍: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植物的结构、光合作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种子的传播等。
3. 物体的性质和变化:了解物体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重量和硬度等,以及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
4. 能量与环境:学习能量的来源与转化,如热能、光能和动能等,并了解能量的节约与利用。
5. 地球和太阳系:了解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认识地球与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
6. 科学实验: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锻炼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7.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环保意识,学习如何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以上只是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具体内容还需要参考相应的教材和课程要求。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b7cb3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3.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1.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是一种混合物。
2.植物通过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养分,以维持生命。
3.动植物都需要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生存条件,而栖息地能够满足它们的需求。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
5.动物会通过特定的行为来适应环境变化,如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
6.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其他动物,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栖息地的改变会影响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
8.生物和非生物在栖息地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是指通过对比不同实验组的结果,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10.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1.食物链是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联系。
12.生产者指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绿色植物、藻类和一些微生物。
1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通常是动物。
14.食物网是由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
15.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所分布的所有生物物种群的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不同时间和区域的环境变化会影响生物群落的构成。
16.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物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系统,包括森林、草原、苔原、湖泊、河流、海洋和农田等。
它们由无机环境、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和分解者(腐生微生物)四个基本组成成分构成。
17.不同时期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8.科学技术推动着船的发展,不断改变着船的结构和性能。
19.船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包括船舱、船舵、龙骨等,它们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0.船的材料可以是浮的也可以是沉的,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1.相同质量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就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68b97e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a.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一、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例如,用一块橡皮泥,无论把它捏成正方体还是球体,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变(如果原来是沉的,改变形状后还是沉的;原来是浮的,改变形状后还是浮的)。
-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当物体的重量大于它受到的浮力时就下沉,当物体的重量小于它受到的浮力时就上浮。
-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越大,浮力越大。
把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 把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它的重量不变,但浸入水中的体积可能改变,从而导致排开的水量改变,浮力也会改变。
例如,把橡皮泥捏成船型,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排开的水量增多,浮力增大,就可能由沉变为浮。
4. 造一艘小船。
- 用一定量的材料造船,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在造船时,要考虑船的形状、结构等因素,使船能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并且有较大的载重量。
5. 浮力。
- 浮力是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
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物体在液体中的重力(即F_浮 = G - F,其中G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F是物体在液体中的重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可以通过在空气中和水中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来证明。
例如,一个石块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较大,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在水中受到了向上的浮力。
二、热。
1. 热起来了。
- 我们身体的热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当我们吃了食物后,食物在体内被消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 除了吃食物,还有其他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如运动、晒太阳、烤火等。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11a900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c.png)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786cb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7.png)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知识点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子)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单元沉浮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没有关系。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大小相同的物体,越越容易,越越容易。
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越容易,体积越越容易。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来控制沉浮的。
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
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等。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越大,就越容易。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很大。
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
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0、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的作用。
1、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
浮力和重力的方向,浮力向,重力向。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
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有关,
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
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在盐水中。
马铃薯在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
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会;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会。
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
第二单元热
衣服本身产生热量,只能起到的作用。
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在冷水盆中。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而重量。
水受热时,受冷时,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铜球在加热后穿过铁环,冷却后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的性质。
所以钢条加热后会、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
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的性质,气体也有的性质。
有些固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如:、。
常见的物体都是由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着。
物体的和有关。
热总会从的一端传向的一端。
0、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
1、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
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
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散热,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
3、热的良导体,导热,散热。
铁是热的,空气是一种热的。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以计量时间,钟面上的每转动,表示时间流逝了,秒针转动则表示时间流逝了。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我们古时把一天分成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个小时,白天个小时,晚上个小时。
古代的水钟有和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在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
是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
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
我们可以控制,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的;根据单摆的,人们制成了。
摆在摆的过程中、,。
0、我们通过、、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
摆绳越短摆动。
1、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是指支架到的距离。
是与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和都可以解释。
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
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
地球是、地球是的,每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的,围着太阳转。
摆具有摆动方向的特点。
利用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是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
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决定了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东边,西边。
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个时
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
在地图上越是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天空中星星围绕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产生的现象。
地球是围绕着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上。
0、从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周期为,地球围绕自转,地轴是的。
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等。
3、地球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转动;公转的方向是;公转一周是。
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
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和。
可以影响发生的地区范围。
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的。
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冬季最,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阳光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
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
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而形成的。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地轴的有关。
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半年时间是,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
主要的原因是地轴是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