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
思政课实践教学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实践育人功能,许多高校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以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例,分析典型案例,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二、案例概述某高校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以下是该案例的详细情况:1. 实践主题:红色之旅2. 实践对象:全校大一、大二学生3. 实践时间:每年暑假4. 实践地点:全国红色教育基地5. 实践内容:(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延安革命圣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2)开展主题讲座:邀请红色教育基地的讲解员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红色历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精神。
(3)举办红色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红色故事为题材,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进行红色歌曲合唱:组织学生学习红色歌曲,举办合唱比赛,传承红色文化。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实践准备阶段(1)制定实践方案:学校成立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实践方案,包括实践主题、实践对象、实践时间、实践地点、实践内容等。
(2)选拔指导教师:选拔政治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3)组织学生报名:通过班会、年级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实践活动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实践实施阶段(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聆听讲解,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
(2)开展主题讲座:邀请红色教育基地的讲解员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主题讲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精神。
(3)举办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组织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红色故事为题材,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进行红色歌曲合唱:组织学生学习红色歌曲,举办合唱比赛,传承红色文化。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篇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在反抗》解读一、课程教学目标1、树立生态环保的科学理念,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2、培养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学会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二、思政育人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2、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育人主题敬畏自然四、思政育人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及内容设计意图一、课程导入新冠疫情横扫全国,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人类究竟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寂静的春天》就早已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示之钟。
开篇从新冠疫情导入课程,引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势切入敬畏自然的育人主题。
二、课程内容分析提问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些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提问2: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问3: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类能够停止一切改造自然的行为吗?小组讨论:我们普通人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提问1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厘清三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提问2、3起到延伸拓展的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切入思政育人点: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体会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
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我做起,对大自然有正确的认知践行方式。
切入思政育人点:培养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课程总结这次疫情,为人类再度敲响警钟,让我们敬畏自然、善待自然,承担起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责任,实现人的幸福安宁和自由全面发展。
课程总结呼应开头,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点: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五、实施过程(一)课程导入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横扫全国,打破了春节的喜庆,经过专家们基因测序判定,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并通过人畜共通传染给人类。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不少大学在思政课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些经典案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经典案例。
1. 链接实际,思政课“走出教室”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道德知识和理论观念。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一些大学开展了“走出教室”的思政课教学活动。
某大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农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和参观,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实际,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这种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收获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思想教育成果。
2. 融入创新元素,思政课“走近学生”为了让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实,有些大学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将创新元素融入到思政课中,使其更具时代性和吸引力。
某大学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入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学生通过手机App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来,开展网络讨论、在线投票、互动答题等活动,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种创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更加喜欢思政课,还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想交流和自我认知。
3. 探索新领域,思政课“开阔视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和知识范畴。
一些大学积极探索新的教学领域,开设了以创新、创业、科技发展、环保等为主题的思政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促进他们对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这种新领域的思政课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视野,使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4. 强化实践环节,思政课“注重行动”为了让思政课教学更加贴近实际,一些大学强化了思政课的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探索。
以下是一篇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教学对象:2019级本科学生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教材,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受革命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6.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备课,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堂讲授:教师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革命精神。
(5)课后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效果1.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更加深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2. 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4.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增强。
四、经验与启示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范文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范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引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课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文将以某中学的思政教学改革案例为例,探讨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案例背景:某中学位于一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学生家庭背景较为复杂,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全面的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
改革目标:1.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2.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通过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抵抗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改革实施:1.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
在思政课中增加相关的道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开展校园文明活动,强调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价值观。
2.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在思政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感受社会、锻炼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在体育课和班级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健康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改革成果: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
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备了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小学教育学课程思政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代的小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培养小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小学教育学课程思政应运而生。
本案例以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学课程中,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认识到祖国的伟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以小学教育学课程中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章节为例,选取以下内容:(1)中国古代文明: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历史事件、文化成就。
(2)近现代中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等。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文化成就。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受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4.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事件,重点讲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
(3)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
(4)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学科思政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任务。
本案例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认识到爱国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 教学内容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主义”为例,选取“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通过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重大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爱国主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爱国主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介绍如岳飞、文天祥、杨靖宇等英雄人物,让学生了解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2)讲解重大事件:讲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分析典型案例:以“中国女排”、“港珠澳大桥”等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国故事,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理解爱国主义?(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爱国主义?(3)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为祖国做贡献?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
这种改革不仅需要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还需要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下面是一些关于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经典案例,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案例一: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某高校思政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问题。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社会公益组织,让他们了解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和方式;组织学生到农村开展调研活动,关注农村发展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深入了解社会,提高了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案例二: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某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程中加入了创新思维训练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们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
通过培养创新思维,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三: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思政课教学某高校思政课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思政课教学。
他们选择一些实际、生动的案例,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问题,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采用案例教学法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和采用案例教学法等方式,可以实现思政课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摘要:一、案例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税收学”课程为例1.1 教学背景与目标1.2 教学内容与方法1.3 教学效果与反思二、案例二: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2.1 教学背景与目标2.2 教学内容与方法2.3 教学效果与反思三、案例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例3.1 教学背景与目标3.2 教学内容与方法3.3 教学效果与反思正文:一、案例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税收学”课程为例1.1 教学背景与目标税收学是财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财政税收人才的重要任务。
本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税收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素质。
1.2 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讲解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等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税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能力。
同时,结合税收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3 教学效果与反思本次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税收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国家税收政策有了更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案例二: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2.1 教学背景与目标管理学课程是企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
本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素质。
2.2 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讲解管理原理、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企业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实践的能力。
同时,结合企业管理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3 教学效果与反思本次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管理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企业管理政策有了更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体验,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各高校纷纷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本文以某高校为例,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二、改革措施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1)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根据思政课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2)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将实践教学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开设实践性强的课程,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
(3)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与企业、社区、政府等部门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2. 创新实践教学方式(1)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2)实施实践教学项目。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扶贫、环保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 优化实践教学评价(1)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2)实行实践教学学分制。
将实践教学纳入学分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
(3)强化实践教学考核。
将实践教学成绩与课程成绩相结合,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教学。
三、实践效果1. 学生参与度高。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2. 教学效果显著。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 培养了高素质人才。
实践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思政实践教学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思政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以某高校组织的一次红色足迹追寻之旅为例,探讨思政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案例概述本次红色足迹追寻之旅以我国革命圣地——井冈山为目的地,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时间为期一周,参与学生为该校思政课选修课的学生,共计50人。
三、案例实施过程1.前期准备(1)组织策划:学校成立红色足迹追寻之旅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组织和实施。
(2)课程设置:将红色足迹追寻之旅融入思政课选修课程,设置相应学分,确保学生积极参与。
(3)行前教育:邀请井冈山革命历史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讲解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2.实践过程(1)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2)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学生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缅怀革命先烈,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
(3)参观井冈山革命旧址:学生走进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等革命旧址,了解革命先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4)体验红军生活:学生穿上红军服装,体验红军的生活,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辛和奉献。
(5)开展主题讨论: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主题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总结反馈(1)撰写心得体会:学生撰写红色足迹追寻之旅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成长和收获。
(2)开展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案例成效1.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通过红色足迹追寻之旅,学生深入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独立思考等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秀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秀案例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篇一经济效益理论1、课程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经济效益理论的深刻内涵,辩证分析工程-经济关系,深刻理解经济效益的中心地位,增强自觉运用经济效益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动性。
2、思政育人目标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极端重要性,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要义、特出特征,理解市场调节与计划干预的辩证关系,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自信、行为自觉。
3、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首先系统解析经济效益理论的基本内涵:经济效益质的规定性;经济效益量的规定性及全面投入的的概念——既关注项目消耗的社会资源(成本),又关注项目占用的社会资源(投资)。
其次准确把握经济效益理论的基本要义:(1)市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典型特征:前提是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权力集中统一;本质是市场经济,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竞争优势获得资源配置机会、发展机遇。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使得政府在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开、有序方面更有作为、更有效,展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
(2)效益及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观点。
深刻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性地解决机制不活、效益不高问题。
(3)创新的观点。
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的论述。
(4)现代竞争的观点。
认识在经济融合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中,竞争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互利双赢。
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想,无不体现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合作与竞争观点。
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篇二价值管理与工程管理哲学1、课程教学目标深刻把握Miles式思考的逻辑,学习、借鉴工作研究、工作设计、工作创新的思路历程。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
大学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许多高校进行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些经典案例。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案例:
一、复旦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案例
复旦大学对思政课进行了全面的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1. 课程内容的改革:复旦大学将思政课划分为三个模块: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当代中国国情、哲学与人生与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
这样的划分使得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教学方法的改革:复旦大学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影等。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教师培训的改革:复旦大学加强了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学校还成立了思政课教学研究中心,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支持。
二、北京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案例
北京大学对思政课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设置的改革:北京大学将思政课设置为通识教育课程,并将思政课与其他学科进行了融合。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2. 教材教法的改革:北京大学注重思政课的教材和教法的创新。
他们精选了一批优秀的教材,并开发了一些互动的教学工具,如在线课程、微信公众号等。
这些创新的教材和教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评价的改革:北京大学改革了思政课的考试评价方法,将传统的笔试方式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
这样不仅能够评价学生的理论水平,也能够评价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思政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思政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本文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探讨思政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案例实施1. 活动策划(1)确定主题:以“红色之旅”为主题,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选择目的地: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教育基地,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
(3)制定行程:合理规划行程,确保活动安全、有序、高效。
(4)确定活动内容:包括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听取革命事迹报告、开展主题讨论、进行团队拓展等。
2. 活动准备(1)组建团队:选拔热爱红色文化、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的同学担任队长,组建实践团队。
(2)物资准备:提前准备好必要的物资,如背包、相机、笔记本等。
(3)联系基地:提前与红色教育基地取得联系,了解参观流程、注意事项等。
3. 活动实施(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2)听取革命事迹报告:邀请老红军、老党员等讲述革命故事,让学生亲身体验革命精神。
(3)开展主题讨论:组织学生围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进行团队拓展:开展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活动总结(1)撰写实践报告:让学生结合自身感受,撰写实践活动报告,总结活动收获。
(2)举办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3)反思与改进: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法律课程思政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法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
在此背景下,将思政教育融入法律课程教学,成为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案例以《宪法》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法律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二、案例内容1. 课程简介《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学习《宪法》对于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宪法》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2. 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具体措施(1)课程导入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修正案等,引导学生关注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讲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①宪法精神教育:通过讲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②爱国主义教育: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③社会责任教育:结合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④法治信仰教育: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法治信仰,尊重法律、信仰法律。
(3)实践教学①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氛围,了解司法工作,增强法治意识。
②模拟法庭: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③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与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案例实施效果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宪法》课程教学,取得了以下效果:(1)提高了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为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奠定了基础。
(2)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了基础。
一套体现改革成效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及相关推广实践材料
一套体现改革成效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及相关推广实践材料案例一:高校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创业创新教育成为高校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
某高校根据改革需求,在思政课中设置了创业创新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施过程:1. 课程设置:创业创新课程融入思政课程体系,设置了开放式的学术讨论课、创业实践课等多个教学模块。
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践团队:学生分组组成实践团队,进行真实创业项目实施,从商业计划到市场推广,全程参与项目运营。
4. 创新实验室:学校建设了创新实验室,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让学生能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5. 导师辅导:邀请校内外企业家和专家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实践经验分享。
成效展示:1. 项目成果:学生团队成功创办了多个创业项目,有的项目获得了资本投资,有的项目成为学校的科技孵化企业。
2. 学生能力提升: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市场洞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3. 学校影响力提升:创业创新课程的成功实施,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就业质量,校企合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推广实践材料:1. 课程教学大纲:详细介绍了创业创新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供其他学校借鉴。
2. 学生项目介绍:编制学生创业项目的宣传材料,包括项目背景、业务模式、市场前景等,吸引更多学生和校外投资者关注。
3. 导师经验分享:校对部分导师的创业经验和指导方法进行整理,形成实用的导师手册,供其他学校的创新创业导师参考。
4. 校企合作推广活动:举办创业创新论坛、校企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校企合作水平提升。
以上是一套体现改革成效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及相关推广实践材料。
这个案例以高校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为例,展示了如何在思政课中推进创新教育,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思政实践教学例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实践教学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某高校开展了“红色之旅: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政实践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参观革命纪念地,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参观革命纪念地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
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了解革命斗争的艰辛和伟大。
2. 主题讲座邀请党史专家、革命后代等开展主题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
3. 红色故事分享组织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红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
4. 实践体验开展实践活动,如重走长征路、模拟革命战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革命先烈的艰辛,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5. 文艺表演组织学生开展文艺表演,如合唱、舞蹈、小品等,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四、活动实施1. 组织筹备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工作。
提前联系参观地点、专家、讲师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宣传动员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本次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分批次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确保参观质量。
参观过程中,安排讲解员为学生讲解革命历史,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
4. 交流分享参观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总结评价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五、活动效果1. 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XXX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
“X X X 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附件2“XXX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XX学院(部) XXX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提示:本次立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课程名称)授课对象:(提示:XX专业XX年级)教学章节:(提示:请项目负责人从本课程教学内容中选取一个相对完整的、最适宜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的教学章节)使用教材:(提示:教材名称、出版社)教学课时:2节/3节/4节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500字左右)(本部分撰写提示:授课教师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定在本章节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结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如何评价教学成效等。
)(“我想怎么改革”)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四、教学重点难点五、教学过程(3000字左右)(本部分撰写提示:本部分为课程教学实录,要详细写明前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如何在教学中予以具体落实和开展的。
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尤其是课程思政改革开展的真实情景【如具体有哪些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以及关键性环节或活动开展的设计意图等】,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我是怎么改革的”)(特别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问题导向,要紧紧围绕所欲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通过充分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六、教学反思(“对改革的总结和反思”)(本部分撰写提示: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范文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范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变革中。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学校针对思政教育课程进行了一次教学改革。
本文就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一个案例——应用情景模拟教学进行探讨和分析。
正文:一、改革背景我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导的大学,教育重点一直都放在专业课程上,而对思政课程则缺乏足够的重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日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决定对思政课程进行改革,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问题分析在旧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思政教育往往缺乏兴趣,课堂呈现单调,效果不明显。
其主要原因是教学形式过于死板,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缺乏互动交流。
此外,思政课程的重点一直都是传授思想知识,但缺乏实践环节,学生很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实践。
三、改革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我们决定引入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对思政课程进行改革。
具体的改革方案如下:1. 制定情景模拟教学计划:根据课程大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情景模拟教学计划,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等。
2. 设计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根据思政课程的知识要点和实际生活场景,设计一系列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涵盖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等内容。
3. 进行情景模拟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案例的情境安排,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学生在情景模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讨论、决策和合作等活动,进行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4. 提供反馈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提供反馈和评价,指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同时,学生也可以互相评价,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成效评估经过一学期的情景模拟教学,我们对该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评估。
主要的评估方法包括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观察和成绩评估等。
评估结果显示,情景模拟教学改革取得了以下成效:1.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参与情景模拟教学活动,培养了自主思考、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当今大学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养,各大学纷纷进行了思政课教学改革。
以下是一些经典案例,介绍了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第一个经典案例是北京大学的“思想与社会实践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通过集中讲座、学术研讨、实地考察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参与社会实践。
该课程强调“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思想理论的同时也要进行社会实践,学以致用。
该课程的实施效果显著,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有效提升。
第二个经典案例是清华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实验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独立、思辨、宽容、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和精神为目标,通过思政教育的经典案例学习、团队合作、现场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该课程注重在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思想政治的角度去审视和解决实际问题。
该课程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三个经典案例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政微课”。
该课程以“全员必修、精品建设、互联互通”为原则,将思政课以微课形式在线上进行教学。
通过微课的形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该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精细化和互动性,通过在线讨论和互动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和思考。
该课程的效果显著,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参与度大幅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XXX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
XX学院(部) XXX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提示:本次立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提示:XX专业XX年级)
教学章节:(提示:请项目负责人从本课程教学内容中选取一个相对完整的、最适宜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的教学章节)
使用教材:(提示:教材名称、出版社)
]
教学课时:2节/3节/4节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500字左右)
(本部分撰写提示:授课教师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定在本章节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结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如何评价教学成效等。
)(“我想怎么改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过程(3000字左右)
》
(本部分撰写提示:本部分为课程教学实录,要详细写明前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如何在教学中予以具体落实和开展的。
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尤其是课程思政改革开展的真实情景【如具体有哪些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以及关键性环节或活动开展的设计意图等】,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
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我是怎么改革的”)
(特别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问题导向,要紧紧围绕所欲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通过充分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六、教学反思(“对改革的总结和反思”)
(本部分撰写提示: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
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
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
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
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
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
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
七、教学效果
(提示:本部分请简要概述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哪些具体成效”)
《
附:相关教学资源、学生学习典型成果
(本部分提示:
1.相关教学资源:与本章节教学内容相关可供学生课外学习参考的
课程思政方面的书目、文章、网站信息等。
2.学生相关学习成果: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与本章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思政方面的典型资料;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体现教学改革效果的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学习心得、感悟等。
)
(特别说明:以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撰写模板只是给各
位项目负责人提供了一个撰写基本框架,各项目负责人可以在撰写过程中结合本人教学特点及本课程实际增加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