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毫针操作基本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
一、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练意、练气 1.蓄积丹田之气以增强周身之力 2.调自身之气以利于控制经气 3.去浮躁二字以练清静之功
8
(二)练针、练指
1.纸垫练针法 2.棉球练针法 3.纸板练针法 4.守神练针法 5.自身练针法 6.相互练针法
48
舒张进针法图1

49
舒张进针法图2

50
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的 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 位上端将针刺入。 应用:适用于头面部等皮肉浅 薄部位的穴位进针。
51
提捏进针法图1

52
提捏进针法图2
图2
53
插入速刺法
右手拇、食指捏住针身下段,针 尖露出 2 ~ 3 分,对准穴位,利用 腕力和指力快速将针刺入皮下。 长针、短针均可适用。
11
俯卧位:
后身部(后头、腰臀、四肢)。 图
12
侧卧位:
侧身部(侧头、胁肋、臀、四肢)。 图
13
仰靠坐位:
头面、颈前、上胸、四肢部。 图
14
俯伏坐位:
头顶、枕项、肩背、上肢部。 图
15
侧伏坐位:
侧头、面颊、颈侧、耳穴。 图
16
(二)选择体位的原则与意义
1.原则 医生:取穴准确,操作方便。 患者:自然舒适,持久留针。 2.意义 体位选择适当,取穴准确,操作方便,病人能持 久留针,并能防止针刺意外; 体位不当,则取穴不准,操作不便,易引起移动 体位而发生弯针、滞针、断针、晕针等意外。体 虚病重、紧张畏针者,体位选择尤为重要。
56
压针缓进法
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中指指腹 抵住针身,用指力、腕力缓慢将 针压入皮肤。如遇到明显阻力时 应停针。适用于眼周穴位及天突 穴。
57
管针进针法

管针进针法
58
(二)临床运用
1.针具长度:短针可采用爪切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单手进针法、 压针缓进法等方法进针。 长针可采用夹持进针法,插入速刺法等 方法进针。
9
二、基本功训练效果
1.增强指力,气力结合、驾驭经气。 2.增强指感,体察经气,帮助了解穴 位的得气反应(如沉、紧、涩、轻、 缓、滑等)。 3.守神定志、意气力结合:排除浮躁, 以利于全神贯注,控制针感,驾驭经 气。
10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 (一)临床针刺时常用体位 仰卧位:前身部穴位(头面、胸腹、四肢) 图
21
4.旋转揣穴法
旋转有关部位,使穴位充分暴露的方法。适 用于骨骼、肌腱、血管覆盖处。如取养老穴, 令患者屈肘,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在尺 骨小头的最高点,然后掌转向胸部,当手指 滑入的骨缝中取穴。
22
5.滚摇揣穴法
左手拇指掐住穴位,右手牵拉并左右摇滚肢 体远端的掐穴方法。适用于关节处的穴位。 如阳池穴,以左手拇指紧掐其穴,右手握住 患者四指,用轻微力量牵拉并左右摇滚,使 关节松弛,穴位暴露于指下。
71
(二)临床运用
1.催气 不得气者,可单独用提插法,或提插 法与捻转法结合,促进得气。 2.行气 针刺得气后,提插幅度在1分左右持续 均匀地操作,可促使针感扩散传导。
54
弹入速刺法
左手持针身,留出针尖2~3分, 对准穴位;右手拇指在前,食指 在后,呈待发之弩状对准针尾弹 击,将针快速刺入皮下。适用于 短针的进针。
55
缓慢捻进法
左手拇、食指将穴位皮肤撑开, 右手持针小角度( <90 º )缓慢 将针捻入皮肤。(根据我们的 临床实践,捻进法似以快速容 易进针)。
爪切进针法图2

44
挟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 球捏住针身下段,针尖露出 2 ~ 3 分,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双手 配合(左手下压,右手捻转), 迅速将针刺入皮下。 应用: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45
挟持进针法图1

46
挟持进针法图2

47
舒张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皮肤 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右手持 针从左手拇、食指中间将针刺入 皮下。 应用:适用于腹部等皮肤松弛部 位的腧穴进针。
59
临床运用
2.患者体质:小儿、体质虚弱、紧张畏针 者,宜采用管针进针法;成人、体质壮实、 针感迟钝者,可采用上述各种进针法。 3,腧穴部位:腹部穴及肌肉松弛处宜用舒 张进针法;面部穴及肌肉浅薄处宜用提捏 进针法;眼周穴宜用压针缓进法。
60
四、针刺角度与方向
(一)操作方法
1.进针角度 (1)直刺法 (2)斜刺法 (3)横刺法 2.针向调整 (1)针向催气法 (2)针向行气法
65
(一)操作方法
1.依据腧穴部位定深浅:头面、胸背部、四肢 末端宜浅刺(肌肉浅薄或内有重要脏器);四 肢、腰臀、腹部可适当深刺(肌肉丰厚)。 2.依据证候性质定深浅:表证、热证、虚证、 新病宜浅刺;里证、寒证、实证、久病宜深刺。 3. 依病位定深浅 : 病位在表、肌肤者宜浅刺; 病位在里、在筋骨、脏腑者宜深刺。
25
(二)临床运用
1.正确取穴定位 2.了解局部特征
3.协助经络切诊
26
三、消毒
(一)针具器械消毒 1.高压蒸汽灭菌法 2.药液浸泡消毒法 3.煮沸消毒法 (二)医者手指消毒 (三)针刺部位消毒 (四)治疗室内消毒
27
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一、持针法: 持针法,是术者操持毫针,保持其端 直坚挺的方法。 持针施术的手,又叫刺手,一般多为 右手持针。持针时术者必须全神贯注, 心手配合。
28
(一)操作方法
1.两指持针法
29
2.三指持针法

三指持针法
30
3.四指持针法

31
4.持针身法

32
5.两手持针法

33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二)临床运用
1.保持针体端直坚挺 2.有助于指力深透 3.掌握针刺操作的刺激量和针刺的方 向深浅:通过持针之刺手,体察针刺 方向、深浅及有效刺激量,尤其是针 下如鱼吞饵的得气感。
66
操作方法
4. 依年龄、体质定深浅 : 小儿、消瘦、虚弱者浅 刺;成人、肥胖、强壮者宜深刺。 5 . 依时令定深 浅 : 春夏 宜浅刺 ,秋冬 宜深刺。 《难经》:“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 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 故当深取之。” 6. 依得气与补泻要求定深浅 : 浅部不得气者,宜 插至深部;深部不得气者,宜提至浅部。补法宜 浅,由浅至深;泻法宜深,由深出浅。
刺法灸法学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江西中医药大学
1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一)制针材料
不锈钢针
(二)毫针结构
2
(三)毫针的分类
1.环柄针:针柄由金属丝绕成环形, 又叫圈柄针。 2.花柄针:针柄由两股金属丝绕成盘 龙状,又叫盘龙针。 3.平柄针:环柄针去尾而成。 4.管柄针:针柄由金属薄片制成管状 者。
63
(三)注意事项
1.针刺角度应根据施术部位的局部解剖、 患者的体质体型与病情等情况确定。 2.针刺方向以得气——气至病所为准则。 不得气者调整方向以得气;已得气者针尖 朝向病所,配合手法以促使气至病所。
64
五、针刺深浅
掌握正确的针刺深度,是保证针刺 安全,提高针刺疗效的重要环节。 针刺深浅的原则是:既要得气,又 不伤及脏腑组织器官。《素问•刺要 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 有至理,无过其道。”
19
2.按压揣穴法
左手五指张开或并拢用力按压,将肌肉压平 以防移位,便于进针。用于肌肉松弛处,如 腹部中脘穴,可将中指按压该处,其他四指 排开将腹部压平。
20
3.分拨揣穴法
用拇指前后左右推拨,将肌腱、血管分开, 按定穴位。如取内关穴,用左手拇指按定其 穴,将肌腱和血管拨开,并找到指感强烈的 部位作为进针点。
67
(二)临床运用
1.深浅刺法:浅刺,深刺 2.深浅补泻:补法从卫分(浅层)候气;泻法 从营分(深层)候气。补法由浅入深,三进一 退;泻法由深出浅,一进三退。 3.取穴处方:浅刺取穴宜多,可反复捻转,适 于病变后期,正气不足者;深刺取穴宜少,掌 握深度,中病即止,适于病变进行期,邪气亢 盛者。
(二)临床运用
1.揣穴定位; 2.减轻进针疼痛; 3.辨别得气; 4.减轻组织损伤; 5.激发经气,辅助刺手控制针感。
38
(三)注意事项
双手配合,协同进针、行针。 押手用力适度,不要喧宾夺主。
39
三、进针法
(一)操作方法
1.双手进针法 (1)爪切进针法 (2)挟持进针法 (3)舒张进针法 (4)提捏进针法 2.单手进针法:挟持针柄,挟持针身
40
操作方法
3.管针进针法 4.快速进针法 (1)插入速刺法 (2)弹入速刺法 5.缓慢进针法 (1)缓慢捻进法 (2)压针缓进法
41
爪切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指甲切掐固定穴 位,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 刺入皮下。应用:适用于短针 的进针。
42
爪切进针法图1

43
23
6.升降揣穴法
左手拇指紧掐穴位,右手握住肢体远端并上 下摇动的揣穴法。如解溪穴,用左手固定踝 部,拇指紧掐其穴,右手握住足尖,上下摇 动使踝关节松动,以暴露穴位。
24
7.滚摇升降揣穴法
左右摇滚、上下抬举,以屈伸关节,暴露穴 位的揣穴法。如肩髃穴,左手拇指紧掐其穴, 右手托握肘关节,上下抬举,左右摇滚,使 穴位显露于指下。
5
三、毫针的选择
(一)针具质量的选择 选用国标指定的优质不锈钢制作针具,即根 据国家标准《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中规定 的铬18鎳或氧铬18鎳之不锈钢制作的针具。 (二)针具规格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与体质、病情、腧穴 部位选用不同规格的针具
6
四、毫针的检查
用针前后,都要严格检查针具,通过修整后 可以使用的必须修理,修理不好的必须剔除 不用。目前沿海城市用一次性针。 (一)检查针尖 (二)检查针身 (三)检查针根 (四)检查针柄
34
(三)注意事项
1.持针必须端正安静 2.持针必须正指直刺
35
二、押手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 “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 《难经•七十八难》:“知 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 信其右。”
36
(一)操作方法
1.指按法 (1)单指押手法 (2)双指押手法
2.掌按法
37
61
针刺角度与方向

62
(二)临床运用
1.保证针刺安全,避免针刺疼痛 2.通经导气:为了促进经气传导,通常是将 针尖朝向病所,采用各种手法以达到气至病 所(如捻转、循、弹、按压关闭等)。 3.有效地发挥腧穴治疗作用:通过朝不同方 向针刺,使针感向不同部位扩散传导,从而 更好地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
17
(三)选择体位的注意要点
1.对初诊患者作好宣传,消除紧张情绪,积 极配合治疗。 2.施针穴位局部衣服要解开,充分暴露。 3.针刺与留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 防止弯针、断针。 4.对活动障碍者,应根据其本身的体位选择 适当的位置。
18
二、腧穴的揣定
(一)操作方法 1.指切揣穴法 左手拇指指甲在穴位上用力切掐,以宣散气 血,减轻疼痛,固定穴位。又叫爪切法。本 法临床最为常用。
68
六、提插法
概念: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 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方法。 是行针的基本手法之一。提插法包括 上提、下插两个动作,是针体在穴位 空间内上下进退的纵向运动。
69
提插法

70
(一)操作方法
进针至一定深度,由浅层下插至深层,再由深层 上提至浅层,上下进退反复操作。 1.刺激量的大小 深刺、提插幅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时间长→ 刺激量大。 浅刺、提插幅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时间短→ 刺激量小。 2.刺激量的选择依据 根据患者体质、年龄、腧穴部位等灵活掌握。
3
毫针的分类

4
二、毫针的规格
(一)毫针的粗细规格
号数 直径 24 26 28 30 32 34 36
0.45 0.40 0.35 0.30 0.25 0.22 0.20
直径:mm
(二)毫针的长短规格
旧规格 inch
新规格 mm
0.5
13
1
25
1.5
40
2
50
3
75
4
100
5
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