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毫针操作基本技术

合集下载

中医针灸·毫针刺法及操作

中医针灸·毫针刺法及操作

中医针灸·毫针刺法及操作毫针刺法的练习针刺练习:包括对指力和手法的锻炼。

良好的指力是施行针刺手法的基础,熟练的手法是针治病获效的保证。

通过经常练习,使指力充足、手法熟练后,则在针刺时可以做到进针时快而不痛,行针时各种手法运用自如。

反之,若指力不足,手法生疏,则在施术时难以控制针体,进针困难,患者痛感明显,行针时动作不协调,影响针刺治疗效果。

因此,初学者必须勤练指力和手法。

针刺的练习,一般分指力练习、手法练习和手感练习。

(一)指力练习指力练习:主要在纸垫上进行。

用松软的纸张,折叠成长约8cm,宽约5cm,厚约2~3cm的纸垫,用线呈“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

练习时,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指或拇、食、中三指持针柄,使针身垂直于纸垫,然后捻动针柄,并逐渐加力,将针刺入纸垫内。

待针穿透纸垫后,再捻转退针,另换一处,反复练习。

练习初期,可选用1.0~1.5寸、24~30号的毫针,待有了一定指力后,可再改用其他型号的毫针。

(二)手法练习手法练习:主要在棉团上进行。

将棉花塞入白色布袋,或用棉线或毛线缠绕后外包白布,做成直径约6~7cm的圆球,即可练习。

因棉团松软,可以练习提插、捻转、进针、出针等各种毫针操作手法。

持针方法同指力练习。

做提插练习时,将针刺入棉团,在原处做上提下插的动作,要求深浅适宜,幅度均匀,针身垂直,动作连贯。

在此基础上,可将提插与捻转动作配合练习,要求提插幅度上下一致、捻转角度来回一致、操作频率快慢一致,逐步达到动作协调、运用自如的程度。

(三)手感练习将瓦楞纸剪制成10cm×10cm大小,厚约2~3cm,松紧适度的纸垫,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持针,持针方法同指力练习。

进针时,应聚精会神,仔细体会针下感觉。

由于瓦楞纸厚薄不匀,故每针下去,针下或感觉空松无物,或感觉紧涩坚韧。

练习日久,不仅可增强指力,更可以提高对针下感觉的敏锐觉察能力。

在此基础上,可在自身或他人穴位上试针,并体会手感。

毫针诊疗操作规范

毫针诊疗操作规范

毫针刺法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和严格的操作规程,医生必须熟练地掌握从进针到出针的一系列操作技术。

一、进针方法(一)刺手与押手针刺时分刺手与押手。

所谓“刺手”,就是持针的手,临床上多数医生以右手持针,故称右手为“刺手”。

持针姿势主要有:①执笔式持针法,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

②二指持针法,即以右手拇、食二指夹持针柄。

所谓“押手”,是指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的手,多以左手为“押手”。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使针刺人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并施行出针时的手法操作。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协助调节、控制针感。

临床施术时,刺手和押手常配合使用。

进针时一边按压,一边刺人,使针尖透入皮肤,然后按照要采用的各种手法进行*作。

故《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

”《难经·七十八难》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针经指南·标幽赋》说:“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人,不痛之因。

”充分说明针刺时双手配合使用的重要性。

(二)进针方法毫针的进针方法主要分为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和针管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即用刺手将针刺人穴位的方法。

常用的单手进针法有插入法和捻人法两种。

插入法: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拇指、食指随之屈曲,运用指力不加捻转将针刺人皮肤。

捻人法:右手拇、食两指夹持针柄,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稍加捻转将针刺人皮肤。

2.双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即左右手配合将针刺入穴位皮肤的方法。

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和提捏进针法四种。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人腧穴。

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毫针法(2)

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毫针法(2)

中医操作规程——毫针法
目标: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
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选择合理体位,暴露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3、遵医嘱准确取穴,正确运用进针方法、进针角度和深度,勿将针身全部刺入,以防
折针。

刺激强度因人而异,急性病、体质强者宜强刺激;慢性病、体质弱者宜弱刺激。

4、针刺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起针时要核对穴位及针数,以免毫针遗留在患者身上。

6、用过的针具,经灭菌处理后再进行检查和修理,经再次灭菌处理后备用,有条件者
使用一次性针具。

7、对胸肋、腰背部位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内脏。

8、孕妇禁止针刺。

监考人:被考核人:考核时间:。

针刺技术 毫针刺法 消毒及体位选择

针刺技术 毫针刺法 消毒及体位选择

2.选择体位 侧卧位
适用于肢体侧 面、少阳经腧 穴、上下肢的 部分腧穴操作。
2.选择体位 仰靠坐位
适用于前头部、颜面 部及颈部、胸上部和 上肢的部分腧穴操作。
2.选择体位 俯伏坐位
适用于头顶部和后 头部及项部或肩部 或背腰部的腧穴操 作。
2.选择体位 侧伏坐位
适用于头顶部和后头 部及项部或肩部或背 部 34 35
直径(mm) 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0.26 0.24 0.22
(二)毫针刺前的准备
1.思想准备(操作前沟通)和消毒
(1)患者思想准备:病人要神情安定,意守感传。 (2)医者思想准备:医者要聚精会神,意守神气。
1. 针具器械消毒 2. 医者手指消毒 3. 针刺部位消毒 4. 治疗环境消毒
• 高压蒸汽灭菌法 • 药液浸泡消毒法 • 煮沸消毒法
2.选择体位
仰卧位
适用于头面部 和胸腹部及上 下肢的部分腧 穴操作。
原则:①患者:舒适,便于留针;
②医生:便于取穴和操作。
2.选择体位 俯卧位
适用于头项部 和腰背部及上 下肢的部分腧 穴操作。
第二节 针刺操作方法
(一)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1.毫针的结构
毫针分为针尖、针身、 针根、针柄、针尾5个 部分。
2.毫针的规格
(1)毫针的长度规格
旧规格(寸) 0.5 1 1.5 2 2.5 3 4 4.5 5 6 新规格(mm) 15 25 40 50 65 75 100 115 125 150
(2)毫针的粗细规格

2第二章毫针操作基本技术1.ppt.Convertor

2第二章毫针操作基本技术1.ppt.Convertor

第二章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江西中医学院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一、毫针的构成(一)制针材料不锈钢针(二)毫针结构(三)毫针的分类1.环柄针:针柄由金属丝绕成环形,又叫圈柄针。

2.花柄针:针柄由两股金属丝绕成盘龙状,又叫盘龙针。

3.平柄针:环柄针去尾而成。

4.管柄针:针柄由金属薄片制成管状者。

毫针的分类三、毫针的选择(一)针具质量的选择选用国标指定的优质不锈钢制作针具,即根据国家标准《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铬18鎳或氧铬18鎳之不锈钢制作的针具。

(二)针具规格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与体质、病情、腧穴部位选用不同规格的针具四、毫针的检查用针前后,都要严格检查针具,通过修整后可以使用的必须修理,修理不好的必须剔除不用。

目前沿海城市用一次性针。

(一)检查针尖(二)检查针身(三)检查针根(四)检查针柄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一、基本功训练方法(一)练意、练气1.蓄积丹田之气以增强周身之力2.调自身之气以利于控制经气3.去浮躁二字以练清静之功(二)练针、练指1.纸垫练针法2.棉球练针法4.守神练针法5.自身练针法6.相互练针法二、基本功训练效果1.增强指力,气力结合、驾驭经气。

2.增强指感,体察经气,帮助了解穴位的得气反应(如沉、紧、涩、轻、缓、滑等)。

3.守神定志、意气力结合:排除浮躁,以利于全神贯注,控制针感,驾驭经气。

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一、患者的体位(一)临床针刺时常用体位仰卧位:前身部穴位(头面、胸腹、四肢)图俯卧位:后身部(后头、腰臀、四肢)。

图侧卧位:侧身部(侧头、胁肋、臀、四肢)。

图仰靠坐位:头面、颈前、上胸、四肢部。

图俯伏坐位:头顶、枕项、肩背、上肢部。

图侧伏坐位:侧头、面颊、颈侧、耳穴。

图(二)选择体位的原则与意义1.原则医生:取穴准确,操作方便。

患者:自然舒适,持久留针。

2.意义体位选择适当,取穴准确,操作方便,病人能持久留针,并能防止针刺意外;体位不当,则取穴不准,操作不便,易引起移动体位而发生弯针、滞针、断针、晕针等意外。

最新毫针的基本操作

最新毫针的基本操作

七、补泻手法
③ 迎随补泻法: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 向刺入,为补法;进针时,针尖逆着经脉循行来 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④ 疾徐补泻法: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 针者,为补法; 进针时快速刺入,多捻转,徐徐 出针者,为泻法。
⑤ 开阖补泻法:出针时迅速按揉针孔为补法;出针 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为泻法。
⑥ 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 出针。
八、留针法
• 定义: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 内称为留针。
• 目的: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 • 静留:时间长短,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患者具
体病情而定。一般15~30分钟。 • 动留:在留针过程中做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
固疗效。 • 留针过程是机体得气后正邪交争的过程,时间应
根据针感、针刺目的决定。九、出法• 定义: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 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
• 要求: ① 左手持消毒棉球按压穴位,右手拇、食指持针柄,捻针
退出皮肤,动作要轻柔。 ②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尤其是面部和头部
毫针的基本操作
毫针的结构与规格
长短规格

1 1.5 2 2.5 3 4 5
毫米mm 25 40 50 65 75 100 125
粗细规格
号数 26 27 28 29 30 31 32
毫米mm 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2)双手进针法:
• 指切进针法 • 又称爪切进针法, •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
七、补泻手法
① 提插补泻法: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 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下插用 力为主)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 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上提用力为 主)

毫针基本刺法操作规范

毫针基本刺法操作规范

毫针基本刺法操作规范
一、定义:毫针是针灸临床使用最多的一种针具,分为针尖、针体、针根、针柄、针尾5部位。

二、操作步骤与要求
1、术前准备:选择一次性毫针,针身应光滑、无锈蚀,针尖应锐利、无倒钩。

根据病情选取适当的施术部位,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施术体位,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2、消毒:
部位消毒:可用75%乙醇或碘伏在施术部位消毒。

医者消毒: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75%
乙醇擦拭。

3、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2)双手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等。

4、行针法:主要包括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

5、针刺得气
针刺针下是否得气,可以从两方面来判断。

一是患者对针刺得感觉和反应;另一是医者对针刺手指下的感觉。

当针刺入腧穴得气时,患者有酸、麻、胀、重等感觉;医者的刺手可体会到针下沉紧等反应。

6、留针:将针刺入皮肤腧穴后,留置20min~30min左右,医生可根据病情来去确定留针时间,在此期间可行针。

7、出针:留针时间已到,针下轻滑,即可出针;如针
下仍沉紧着,则稍稍向上提针,待针下轻滑时即可出针。

押手持消毒干棉球轻压刺部位,刺手拇、食指持针柄,将针退出皮肤后,立即用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三、注意事项
正确运用进针方法、进针角度和深度,勿将针身全部刺入,以防折针。

四、禁忌证。

(1)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瘤部位。

(3)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患者。

毫针刺法操作规范

毫针刺法操作规范

毫针刺法操作规范一、针刺前的准备(一)针具的选择:根据病人体质强弱、病情虚实、针刺部位选择针具。

男性、体壮、形肥、病变部位较深——粗长毫针;女性、体弱、形瘦、病变部位较浅——短细毫针。

(二)体位的选择:既要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便于操作,又要使病人感到舒适。

1.卧位:⑴仰卧位:前身部腧穴。

⑵俯卧位:后身部腧穴。

⑶侧卧位:侧身部腧穴。

2.坐位:⑴仰靠坐位:头面、前颈、前胸、肩臂、腿膝、足踝部腧穴。

⑵俯伏坐位:顶枕、后颈、肩背部腧穴。

⑶侧伏坐位:顶颞、耳峡部腧穴。

(三)消毒⑴针具消毒⑵医生手指消毒⑶穴位消毒二、毫针刺法(一)进针法1.刺手和押手:双手协同,右手持针,称为刺手,左手按压穴位局部,称为押手。

2.手法⑴单手进针法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拇食指用力向下按压,将针刺入。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⑵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用押手的拇指或食指尖按压在腧穴旁,针尖靠近指甲进针。

为最常用进针方法。

夹持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捏住针身下段,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将针刺入。

多用于3寸以上芒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腧穴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刺手持针进针。

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如腹部腧穴的进针。

提捏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进针。

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如面部腧穴的进针。

(二)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1.针刺的方向:进针时针尖对准的方向。

2.针刺的角度:⑴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角刺入。

⑵斜刺:针身与皮肤呈45°角刺入。

⑶横刺:针身与皮肤呈15-25°角刺入。

3.针刺的深度: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害重要脏器为原则。

(三)行针与得气1.得气:进针后、针刺部位出现酸、麻、重、胀等感觉,有时可沿经络路线上下传导。

得气与医生的感觉:“轻滑慢而未,沉涩紧而已至。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悠堂之深邃。

”得气与疗效的关系:“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 长春中医药大学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一、患者的体位 二、腧穴的揣定 三、消毒 1. 针具器械消毒 针具器械消毒包 括高压消毒、煮沸消 毒、药物浸泡消毒。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 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 二、腧穴的揣定 三、消毒 2. 医生手指消毒 先用肥皂水洗手,并冲洗干净,再 用75%酒精棉球拭擦。施术时尽量避免 手指接触针身,需要接触时可用消毒棉 球作间隔物。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二、毫针的规格 三、毫针的选择 四、毫针的检查
每次用针前后,都要严格检查针 具,不合要求的针具立即丢掉, 有的针具可以通过修整后再使用。 (一)检查针尖 检查针尖有无钩毛弯曲现象,有三 种方法。 1. 捏握体会法 2. 棉团提捻法 3. 肉眼观察法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 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 第四节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
六、捻转法 捻转法 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 指与食、中指挟持针柄作一前一后、左 右交替旋转捻动的动作。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 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 第四节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
2. 俯卧位 适用于后身部的腧穴。
3. 侧卧位 适用于侧身部的腧穴。
4. 仰靠坐位 适用 于前头、颜面、 颈前、上胸部以 及肩部与上、 下肢前面、侧面的 腧穴。
5. 俯伏坐位 适 用于头顶、后头、 项背、肩部的腧 穴。
6. 侧伏坐 位 适用 于侧头、 面颊、颈 侧、耳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 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 二、腧穴的揣定 三、消毒 4. 治疗室内消毒 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 床单等物品,要经常换洗晾晒。治疗室 内保持空气流通,卫生洁净,并定期用 专用消毒灯照射消毒。

毫针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毫针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毫针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毫针技术,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技术的适应证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

1.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2.进针法进针时,一般用双手配合。

右手持针,靠拇、示、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

临床常用以下几种进针方法:(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示指的指甲切按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左手拇、示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

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3.行针与得气毫针刺入后,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之得气,并进行补泻。

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

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1)提插法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提插的操作方法。

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示、中指夹持针柄,进行前后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4.留针与出针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证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

出针时,用左手拇、示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刺法灸法学之毫针操作基本技术

刺法灸法学之毫针操作基本技术

刺法灸法学之毫针操作基本技术
毫针操作基本技术包括:插针法、按压法、拔针法、刺法灸法中心技术、调整穴位等。

其中,插针法是将灸针刺入指定通道深处的过程;按压法是采用按压或拨摆的方法,以增强针刺效果的方法;拔针法是在经过一定的针推拉后,利用手指上下及左右拍打灸针,使针头能够拔出穴位的过程;刺法灸法中心技术是指通过持续性地刺针,使其收到回输入信号,从而使针灸起到疗效的技术;调整穴位技术是指在插针前,进行针灸穴位的放松及调整,以便起到良好的针灸效果的技术。

针法除了插针法、按压法、拔针法以及调整穴位技术外,还有推法法、敷药法等。

推法是在针头推动的情况下,利用快速变化的力量,使外层的肌肉收缩并产生让病人感受到的剧烈刺痛感,从而起到疗效的技术。

而敷药法则是在插针时,在穴位外层或中层直接依照要求敷入中药或其他物质,达到药性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疗效的技术。

此外,还有一种叫转刺法的针法,它是以斜向方式插针,从外层至内层,然后从内层慢慢拔出,以促使血液循环,使病灶得以缓解的技术。

最后,还有一种叫销伤法的针法,它是在推法的基础上,将针推至最大深度后,长时间地保持插刺,以促使病灶的活血化瘀,以治疗病灶的技术。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毫针操作基本技术,无论是插针法、推法法还是转刺法,都需要护理工作者拥有良好的技能,比如要控制针头正确的深度、正确的推拉力度及根据身体病状对调整穴位进行调整等。

这些都需要护理工作者有十足的经验与能力,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毫针基本刺法操作规范

毫针基本刺法操作规范

毫针基本刺法操作规范毫针刺法基本操作规范1、定义毫针刺法是泛指毫针的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出针法等完整的针刺方法。

2、术语2.1 毫针针灸临床使用最多的一种针具,分为针尖、针体、针根、针柄、针尾5部分。

2.2 刺手针刺治疗时,执针进行操作的手称为刺手,一般为右手。

2.3 押手针刺治疗时,配合刺手按压穴位局部、协同刺手进针、行针的手称为押手,一般为左手。

2.4 行针毫针金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2.5 得气毫针进针后在腧穴部位所产生的酸、麻、胀、重等感觉,称为得气,又称针感或针刺感应,表示经气已至针下。

3、操作步骤与要求3.1 施术前准备3.1.1 针具要求针灸临床所使用的毫针应符合GB2040的规定。

3.1.2 针具选择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和腧穴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毫针。

短毫针注意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作浅刺之用;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作深刺、透刺之用;平柄针和管柄针主要在进针器或进针管的辅助下使用。

为防止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多次使用的毫针与一次性毫针在每次使用前,均应严格检查,如发现有损坏等不合格者,应予以剔除。

3.1.4 毫针操作基本训练针刺操作者在进行针刺治疗前,应经过指力和指感的训练。

3.1.5 体位选择针刺时对患者体位的选择,应以术者能够正确取穴、施术方便、患者在留针和行针时感到舒适为原则,患者常用的体位有卧位和坐位。

3.1.5.1 卧位3.1.5.1.1 仰卧位:适用于胸腹部的腧穴。

3.1.5.1.2 俯卧位:适用于腰背部的腧穴。

3.1.5.1.3 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的腧穴。

3.1.5.2 坐位3.1.5.2.1 仰靠坐位:适用于前额、颜面、上肢、颈前和上胸部的腧穴。

3.1.5.2.2 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顶、枕项、肩背部的腧穴。

3.1.5.2.3 侧伏坐位:适用于头颞、面颊、颈侧、耳部的腧穴。

第二章毫针基本操作技术讲述

第二章毫针基本操作技术讲述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与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青铜针、铁针
最早的金属针具
(一)制针材料
金针、银针 不锈钢针
1.强度高,韧性与弹性好 2.针体挺直光滑 3.耐高温,防锈蚀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毫针主要是不锈钢针, 但也有采用金针、银针者。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与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二)

针尖:针身的尖端锐利部分。是刺入穴位的关键部位。(针芒) 针身:针尖与针柄间的主体部分。是刺入穴位的主要部分。(针体)
对应关系见表2-2 毫针长短规格表
旧规格(英寸)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新规格(毫米) 15 25 40 50 65 75 90 100 115
旧规格与新规格采用相对值对应:即1英寸=25毫米,0.5英寸=15mm, 以此累加。 临床上以1~3寸(25~75mm)的毫针最为常用,其中又以1.5寸(40mm) 者用得最多。长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深刺或透穴;短针多用于肌肉 浅薄部位浅刺,如头面部穴位、耳穴。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毫针,是针体微小而细,针尖锋利的一种针具,是 《内经》“九针”中的第七种针具。古代九针经过几千年 的医疗实践,某些针具逐渐弃置不用,而毫针逐渐成为针 刺的主体,一直流传至今。当今临床上所讲的针灸,其中 针刺主要指毫针。
毫针因其针体微小而细,《内经》中又称之为“微 针”、“小针”;民间俗称“银针”。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当使用毫针在周身腧穴(经穴、奇穴、阿是穴)针 刺时,称为“体针”;
当使用毫针在耳穴、头穴线等某一特定部位针刺时, 又叫“耳针”、“头针”。
前者属于大针灸系统,后者属于微针系统。 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 留针法、出针法等毫针的基本操作过程及其技法。是针灸 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每一种刺法,都有它的操 作规程和具体要求,必须刻苦学习,勤奋实践,才能掌握。

毫针的基本操作

毫针的基本操作
神经系统疾病
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骨关节疾病,毫针能够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骨关节疾病
在治疗失眠、胃痛、月经不调等内科杂病方面,毫针也有显著疗效,通过调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内科杂病
随着针灸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毫针作为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预防
为了防止折针 ,应认真仔细地检查针具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剔出不用 ;避免过猛 、过强地行针 ;在行针或留针期间 ,嘱患者不要随意变换体位 ;针刺时更不宜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 。在进行提插 、捻转等手法时 ,如感觉不灵活 、有涩滞感时 ,应及时查明原因 ,
毫针操作注意事项
05
选择患者舒适且能长时间保持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等,确保治疗过程安全。
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内;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 ,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 ,或弯针、滞针未能进行及时的正确处理
现象
行针时或出针后发现残断的针身留在患者体内
处理
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 ,嘱患者切勿变更原有体位 ,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露于体外时 ,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 ,可用左手拇 、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在断针之上 ,右手持小镊子将断针取出。若断端完全深入皮下或下方更深层时 ,应在 X线下定位 ,手术取
国际化推广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研发出智能化针灸设备,实现精准定位、自动进针等功能,提高针灸治疗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智能化发展
针对不同患者和病症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个性化治疗
THANKS

毫针基本操作方法

毫针基本操作方法

毫针基本操作方法
毫针基本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工作:确保设备干净,并为操作做好准备。

2. 插入针头:将毫针的针头轻轻插入皮肤表面。

角度要正确,并避免刺入过深。

3. 手部稳定:在插入针头后,用另一只手稳定针头的位置。

这样可以确保不会伤及皮肤组织。

4. 按压针头:轻轻按压针头,使之进入皮肤下层。

刺入的深度通常取决于具体的治疗目的。

5. 移动针头:根据具体需要,可以轻轻地移动针头,以达到所期望的治疗效果。

6. 移除针头:完成治疗后,缓慢将针头从皮肤中移除。

确保避免过快或剧烈的动作,以免造成创伤或疼痛。

7. 清洁和包扎:治疗结束后,用清洁剂或酒精清洁刺入的部位,并进行简单的包扎,以避免感染。

请注意,以上仅为毫针基本操作方法的概述,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不同的使用目
的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毫针操作之前,请确保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标准。

毫针基本操作教材

毫针基本操作教材

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九、留针法 (一)操作方法 1、静留针法 2、动留针法
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九、留针法 (二)临床应用 1、候气 2、守气和行气 3、留针应根据病症情况而施用 4、留针应根据病证性质而施 5、留针应根据患者针感来掌握
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
二、基本功训练的效果 (一)增强指感,体察经气 (二)增强气力,气力结合,驾驭经气 (三)守神定志,意气力结合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 (一)选择体位的重要性 1.对于正确取穴、针刺操作、持久留针和防
止针刺意外等都有重要意义。 2.对部分重症和体质虚弱,或精神紧张、畏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三、毫针的选择 (一)针具质量的选择
(二)针具规格的选择
四、毫针的检查
一、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练意、练气
强蓄 周积 身丹 之田 力之
气 以 增
于调 控自 制身 经之 气气
机 以 利
静去 之浮 功躁
二 字 以 练 清
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
一、基本功训练方法 (二)练针、练指 1、纸垫练针法 2、棉球练针法 3、纸板练针法 4、守神练针法 5、自身练针法 6、相互练针法
传热、导电性能虽优于不锈钢针,但针体较粗,强度、韧性
远不如不锈钢针,加之价格昂贵,除特殊需要外,一般很少
应用。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二)毫针结构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三)毫针的分类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二、毫针的规格 (一)毫针的粗细规格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三.进针法
(3)舒张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 右手持针从左手拇、食指中间将针刺入皮下。 应用:适用于腹部等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进针。 (4)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 起部位上端将针刺入。 应用:适用于头面部等皮肉浅薄部位的穴位进针。
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三、进针法 3.管针进针法 操作:将比针略短2~3分的针管臵于穴位上,把平柄针 放入针管内,用手拍打针柄将针刺入,抽出针管 应用:本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畏针者。
4.快速进针法 (1)插入速刺法(速插法) 右手拇、食指捏住针身下段,针尖露出2~3分,对 准穴位,利用腕力和指力快速将针刺入皮下。 长针、短针均可适用。 (2)弹入速刺法 左手持针身,留出针尖2~3分,对准穴位;右手拇指在前, 食指在后,呈待发之弩状对准针尾弹击,将针快速刺入皮下。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1.增强指力,使手法熟练, 便于进针、行针。 2.增强指感,帮助了解穴位的得气反应。 3.排除浮躁,以利于全神贯注,控制针感,驾驭经气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 仰卧位:前身部的穴位(头面、胸腹、四肢) 俯卧位:后身部的穴位(后头、肾、腰臂、四肢) 侧卧位:侧身部的穴位(侧头、胁肋、臀、四肢) 仰靠坐位:头面、颈前、上胸、四肢部分穴位。
针柄:缠绕均匀牢固,长短粗细适中。
规 格
年轻体壮、肥胖、实证、肌肉丰厚部位——粗 针、长针 老幼体弱、瘦小、虚证、肌肉浅薄部位——细针、短针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与规格
四.毫针的检查
检查针尖 捻转捏握体会法:右手持针柄捻转,左手拇食指捏住针尖体会, 有刺痛者表示针 尖有钩。 棉团提插捻转法:手持针柄在棉团内作捻转提插,若针尖带棉絮者,表示针尖有钩。 肉眼观察法: 将几支毫针针尖向上,在阳光充足处观察,若针尖有白点者,表示有 钩毛。 检查针身 肉眼观察法:弯曲、折痕、锈蚀。临床上主要用此法 桌面滚动法:将针放在平坦的桌面上滚动,不能贴紧者为有弯曲。 针身拉擦法:两手拇食指夹持针身,上下左右拉擦,有不平滑处,便是折痕,锈蚀 处。 检查针根 肉眼观察针根有无折痕、锈蚀。手持针柄与针身牵拉,有无松动,脱落。 △针根处的损伤容易发生断针,切切注意。 检查针柄 注意金属缠丝有无松动,可一手持针柄,另一手捏住针身,双手用力拉开或合拢, 可发现松动。

《毫针的基本操作》

《毫针的基本操作》
十、针刺的角度
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 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而确定的。
操作方法:
进针角度
直刺法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法
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
平刺法(横刺)皮薄肉少、头面部
整理课件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十、针刺的深度
① 年龄 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 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 刺。
• (5)针刺顶部及背部正中线第一腰椎以上的腧穴,如进针 角度、深度不当,易误伤延髓和脊髓,引起严重后果。针 刺这些穴位至一定深度如患者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或全身放 散,应立即退针,忌捣针。
整理课件
十二、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
• (一)晕针
• 现象: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 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呕、精神萎倦、脉象沉细,甚者 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
② 体质 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 ,宜深刺。
③ 病情 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④ 部位 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
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 ⑤ 腧穴 腧穴部位的不同,针刺深度则不同。
整理课件
十一、注意事项
• 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 。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 位。
•(3)特殊体位
整理课件
二、消毒
• 针具/器械消毒:
• 医生手指消毒:在针刺前,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 净,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操作。应 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体,如必须接触针体时, 可用消毒干棉球作间隔物,以保持针身无菌
• 针刺部位消毒:在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 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5%碘酊涂擦,擦拭时应从 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当穴位皮肤消毒 后,切忌接触污物,保持洁净,防止重新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6.升降揣穴法
左手拇指紧掐穴位,右手握住肢体远端并上 下摇动的揣穴法。如解溪穴,用左手固定踝 部,拇指紧掐其穴,右手握住足尖,上下摇 动使踝关节松动,以暴露穴位。
24
7.滚摇升降揣穴法
左右摇滚、上下抬举,以屈伸关节,暴露穴 位的揣穴法。如肩髃穴,左手拇指紧掐其穴, 右手托握肘关节,上下抬举,左右摇滚,使 穴位显露于指下。
67
(二)临床运用
1.深浅刺法:浅刺,深刺 2.深浅补泻:补法从卫分(浅层)候气;泻法 从营分(深层)候气。补法由浅入深,三进一 退;泻法由深出浅,一进三退。 3.取穴处方:浅刺取穴宜多,可反复捻转,适 于病变后期,正气不足者;深刺取穴宜少,掌 握深度,中病即止,适于病变进行期,邪气亢 盛者。
40
操作方法
3.管针进针法 4.快速进针法 (1)插入速刺法 (2)弹入速刺法 5.缓慢进针法 (1)缓慢捻进法 (2)压针缓进法
41
爪切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指甲切掐固定穴 位,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 刺入皮下。应用:适用于短针 的进针。
42
爪切进针法图1

43
48
舒张进针法图1

49
舒张进针法图2

50
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的 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 位上端将针刺入。 应用:适用于头面部等皮肉浅 薄部位的穴位进针。
51
提捏进针法图1

52
提捏进针法图2
图2
53
插入速刺法
右手拇、食指捏住针身下段,针 尖露出 2 ~ 3 分,对准穴位,利用 腕力和指力快速将针刺入皮下。 长针、短针均可适用。
71
(二)临床运用
1.催气 不得气者,可单独用提插法,或提插 法与捻转法结合,促进得气。 2.行气 针刺得气后,提插幅度在1分左右持续 均匀地操作,可促使针感扩散传导。
34
(三)注意事项
1.持针必须端正安静 2.持针必须正指直刺
35
二、押手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 “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 《难经•七十八难》:“知 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 信其右。”
36
(一)操作方法
1.指按法 (1)单指押手法 (2)双指押手法
2.掌按法
37
爪切进针法图2

44
挟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 球捏住针身下段,针尖露出 2 ~ 3 分,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双手 配合(左手下压,右手捻转), 迅速将针刺入皮下。 应用: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45
挟持进针法图1

46
挟持进针法图2

47
舒张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皮肤 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右手持 针从左手拇、食指中间将针刺入 皮下。 应用:适用于腹部等皮肤松弛部 位的腧穴进针。
21
4.旋转揣穴法
旋转有关部位,使穴位充分暴露的方法。适 用于骨骼、肌腱、血管覆盖处。如取养老穴, 令患者屈肘,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在尺 骨小头的最高点,然后掌转向胸部,当手指 滑入的骨缝中取穴。
22
5.滚摇揣穴法
左手拇指掐住穴位,右手牵拉并左右摇滚肢 体远端的掐穴方法。适用于关节处的穴位。 如阳池穴,以左手拇指紧掐其穴,右手握住 患者四指,用轻微力量牵拉并左右摇滚,使 关节松弛,穴位暴露于指下。
65
(一)操作方法
1.依据腧穴部位定深浅:头面、胸背部、四肢 末端宜浅刺(肌肉浅薄或内有重要脏器);四 肢、腰臀、腹部可适当深刺(肌肉丰厚)。 2.依据证候性质定深浅:表证、热证、虚证、 新病宜浅刺;里证、寒证、实证、久病宜深刺。 3. 依病位定深浅 : 病位在表、肌肤者宜浅刺; 病位在里、在筋骨、脏腑者宜深刺。
54
弹入速刺法
左手持针身,留出针尖2~3分, 对准穴位;右手拇指在前,食指 在后,呈待发之弩状对准针尾弹 击,将针快速刺入皮下。适用于 短针的进针。
55
缓慢捻进法
左手拇、食指将穴位皮肤撑开, 右手持针小角度( <90 º )缓慢 将针捻入皮肤。(根据我们的 临床实践,捻进法似以快速容 易进针)。
63
(三)注意事项
1.针刺角度应根据施术部位的局部解剖、 患者的体质体型与病情等情况确定。 2.针刺方向以得气——气至病所为准则。 不得气者调整方向以得气;已得气者针尖 朝向病所,配合手法以促使气至病所。
64
五、针刺深浅
掌握正确的针刺深度,是保证针刺 安全,提高针刺疗效的重要环节。 针刺深浅的原则是:既要得气,又 不伤及脏腑组织器官。《素问•刺要 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 有至理,无过其道。”
61
针刺角度与方向

62
(二)临床运用
1.保证针刺安全,避免针刺疼痛 2.通经导气:为了促进经气传导,通常是将 针尖朝向病所,采用各种手法以达到气至病 所(如捻转、循、弹、按压关闭等)。 3.有效地发挥腧穴治疗作用:通过朝不同方 向针刺,使针感向不同部位扩散传导,从而 更好地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
19
2.按压揣穴法
左手五指张开或并拢用力按压,将肌肉压平 以防移位,便于进针。用于肌肉松弛处,如 腹部中脘穴,可将中指按压该处,其他四指 排开将腹部压平。
20
3.分拨揣穴法
用拇指前后左右推拨,将肌腱、血管分开, 按定穴位。如取内关穴,用左手拇指按定其 穴,将肌腱和血管拨开,并找到指感强烈的 部位作为进针点。
25
(二)临床运用
1.正确取穴定位 2.了解局部特征
3.协助经络切诊
26
三、消毒
(一)针具器械消毒 1.高压蒸汽灭菌法 2.药液浸泡消毒法 3.煮沸消毒法 (二)医者手指消毒 (三)针刺部位消毒 (四)治疗室内消毒
27
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一、持针法: 持针法,是术者操持毫针,保持其端 直坚挺的方法。 持针施术的手,又叫刺手,一般多为 右手持针。持针时术者必须全神贯注, 心手配合。
68
六、提插法
概念: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 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方法。 是行针的基本手法之一。提插法包括 上提、下插两个动作,是针体在穴位 空间内上下进退的纵向运动。
69
提插法

70
(一)操作方法
进针至一定深度,由浅层下插至深层,再由深层 上提至浅层,上下进退反复操作。 1.刺激量的大小 深刺、提插幅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时间长→ 刺激量大。 浅刺、提插幅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时间短→ 刺激量小。 2.刺激量的选择依据 根据患者体质、年龄、腧穴部位等灵活掌握。
刺法灸法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江西中医药大学
1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一)制针材料
不锈钢针
(二)毫针结构
2
(三)毫针的分类
1.环柄针:针柄由金属丝绕成环形, 又叫圈柄针。 2.花柄针:针柄由两股金属丝绕成盘 龙状,又叫盘龙针。 3.平柄针:环柄针去尾而成。 4.管柄针:针柄由金属薄片制成管状 者。
7
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
一、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练意、练气 1.蓄积丹田之气以增强周身之力 2.调自身之气以利于控制经气 3.去浮躁二字以练清静之功
8
(二)练针、练指
1.纸垫练针法 2.棉球练针法 3.纸板练针法 4.守神练针法 5.自身练针法 6.相互练针法
9
二、基本功训练效果
1.增强指力,气力结合、驾驭经气。 2.增强指感,体察经气,帮助了解穴 位的得气反应(如沉、紧、涩、轻、 缓、滑等)。 3.守神定志、意气力结合:排除浮躁, 以利于全神贯注,控制针感,驾驭经 气。
10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 (一)临床针刺时常用体位 仰卧位:前身部穴位(头面、胸腹、四肢) 图
17
(三)选择体位的注意要点
1.对初诊患者作好宣传,消除紧张情绪,积 极配合治疗。 2.施针穴位局部衣服要解开,充分暴露。 3.针刺与留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 防止弯针、断针。 4.对活动障碍者,应根据其本身的体位选择 适当的位置。
18
二、腧穴的揣定
(一)操作方法 1.指切揣穴法 左手拇指指甲在穴位上用力切掐,以宣散气 血,减轻疼痛,固定穴位。又叫爪切法。本 法临床最为常用。
5
三、毫针的选择
(一)针具质量的选择 选用国标指定的优质不锈钢制作针具,即根 据国家标准《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中规定 的铬18鎳或氧铬18鎳之不锈钢制作的针具。 (二)针具规格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与体质、病情、腧穴 部位选用不同规格的针具
6
四、毫针的检查
用针前后,都要严格检查针具,通过修整后 可以使用的必须修理,修理不好的必须剔除 不用。目前沿海城市用一次性针。 (一)检查针尖 (二)检查针身 (三)检查针根 (四)检查针柄
3
毫针的分类

4
二、毫针的规格
(一)毫针的粗细规格
号数 直径 24 26 28 30 32 34 36
0.45 0.40 0.35 0.30 0.25 0.22 0.20
直径:mm
(二)毫针的长短规格
旧规格 inch
新规格 mm
0.5
13
1
25
1.5
40
2
50
3
75
4
100
5
150
28
(一)操作方法
1.两指持针法
29
2.三指持针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