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衍射】15:X射线衍射仪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方法和实验
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
![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949f650066f5335a812193.png)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得原理与方法-STRESS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得原理与方法什么就是残余应力?外力撤除后在材料内部残留得应力就就是残余应力。
但就是,习惯上将残余应力分为微观应力与宏观应力。
两种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中得表现就是不相同得。
微观应力就是指晶粒内部残留得应力,它得存在,使衍射峰变宽。
这种变宽通常与因为晶粒细化引起得衍射峰变宽混杂在一起,两者形成卷积。
通过测量衍射峰得宽化,并采用近似函数法或傅立叶变换方法来求得微观应力得大小。
宏观应力就是指存在于多个晶体尺度范围内得应力,相对于微观应力存在得范围而视为宏观上存在得应力。
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得术语就就是指在宏观上存在得这种应力。
宏观残余应力(以下称残余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上得表现就是使峰位漂移。
当存在压应力时,晶面间距变小,因此,衍射峰向高度度偏移,反之,当存在拉应力时,晶面间得距离被拉大,导致衍射峰位向低角度位移。
通过测量样品衍峰得位移情况,可以求得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得发展X射线衍射法就是一种无损性得测试方法,因此,对于测试脆性与不透明材料得残余应力就是最常用得方法。
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X射线来测定晶体得应力。
后来日本成功设计出得X射线应力测定仪,对于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得发展作了巨大贡献。
1961年德国得E、Mchearauch提出了X射线应力测定得sin2ψ法,使应力测定得实际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得基本原理X射线衍射测量残余内应力得基本原理就是以测量衍射线位移作为原始数据,所测得得结果实际上就是残余应变,而残余应力就是通过虎克定律由残余应变计算得到得。
其基本原理就是:当试样中存在残余应力时,晶面间距将发生变化,发生布拉格衍射时,产生得衍射峰也将随之移动,而且移动距离得大小与应力大小相关。
用波长λ得X射线,先后数次以不同得入射角照射到试样上,测出相应得衍射角2θ,求出2θ对sin2ψ得斜率M,便可算出应力σψ。
x射线衍射测量残余应力实验指导书
![x射线衍射测量残余应力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fa7c306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0.png)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材料的残余应力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材料的制备过程及残余应力特点。
2.掌握X射线衍射(XRD)方法测量材料残余应力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二、了解表面残余应力的概念、分类及测试方法种类, 掌握XRD仪器设备的操作过程。
三、实验基本原理和装置..1.X射线衍射测量残余应力原理当多晶材料中存在内应力时, 必然还存在内应变与之对应, 导致其内部结构(原子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从而在X射线衍射谱线上有所反映, 通过分析这些衍射信息, 就可以实现内应力的测量。
材料中内应力分为三大类。
第I类应力, 应力的平衡范围为宏观尺寸, 一般是引起X射线谱线位移。
由于第I类内应力的作用与平衡范围较大, 属于远程内应力, 应力释放后必然要造成材料宏观尺寸的改变。
第II类内应力, 应力的平衡范围为晶粒尺寸, 一般是造成衍射谱线展宽。
第III类应力, 应力的平衡范围为单位晶胞, 一般导致衍射强度下降。
第II类及第III类内应力的作用与平衡范围较小, 属于短程内应力, 应力释放后不会造成材料宏观尺寸的改变。
在通常情况下, 我们测得是残余应力是指第一类残余应力。
当材料中存在单向拉应力时, 平行于应力方向的(hkl)晶面间距收缩减小(衍射角增大), 同时垂直于应力方向的同族晶面间距拉伸增大(衍射角减小), 其它方向的同族晶面间距及衍射角则处于中间。
当材料中存在压应力时, 其晶面间距及衍射角的变化与拉应力相反。
材料中宏观应力越大, 不同方位同族晶面间距或衍射角之差异就越明显, 这是测量宏观应力的理论基础。
原理见图1。
由于X射线穿透深度很浅, 对于传统材料一般为几十微米, 因此可以认为材料表面薄层处于平面应力状态, 法线方向的应力(σz )为零。
当然更适用于薄膜材料的残余应力测量。
图1 x 射线衍射原理图图2中φ及ψ为空间任意方向OP 的两个方位角, εφψ 为材料沿OP 方向的弹性应变, σx 及σy 分别为x 及y 方向正应力。
x射线衍射测定表面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
![x射线衍射测定表面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5db56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4.png)
x射线衍射测定表面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
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X射线在晶体中发生衍射现象来获取有关晶体结构的信息。
当入射X射线照射到晶体表面时,其中的晶粒会发生散射。
这个散射过程中,
X射线会与晶体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导致X射线改变方向。
这种改变方向的现象
称为衍射,衍射的角度和晶体的结构以及晶格参数密切相关。
X射线衍射测定表面残余应力的原理是利用晶体中晶面的平面间距与入射X射线的衍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当晶体受到残余应力的影响时,晶面的平面间距会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会导致入射X射线的衍射角度产生相应的偏移。
通过测量衍射角
度的改变,可以反推出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
为了获得准确的残余应力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合适的晶体材料和衍射仪器。
常
用的晶体材料包括钼、铜和钨等。
衍射仪器通常采用X射线源、衍射仪器和探测
器组成,可以实现对入射X射线的发射和检测。
测量过程中,需要准确控制入射
角度和衍射角度,并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X射线衍射测定表面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可应用于材料工程、金属加工、航空
航天等领域,有助于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变化。
通过这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可以提高材料的质量控制和设计优化,从而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66565b5727a5e9856a618b.png)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STRESS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什么是残余应力?外力撤除后在材料部残留的应力就是残余应力。
但是,习惯上将残余应力分为微观应力和宏观应力。
两种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
微观应力是指晶粒部残留的应力,它的存在,使衍射峰变宽。
这种变宽通常与因为晶粒细化引起的衍射峰变宽混杂在一起,两者形成卷积。
通过测量衍射峰的宽化,并采用近似函数法或傅立叶变换方法来求得微观应力的大小。
宏观应力是指存在于多个晶体尺度围的应力,相对于微观应力存在的围而视为宏观上存在的应力。
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的术语就是指在宏观上存在的这种应力。
宏观残余应力(以下称残余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上的表现是使峰位漂移。
当存在压应力时,晶面间距变小,因此,衍射峰向高度度偏移,反之,当存在拉应力时,晶面间的距离被拉大,导致衍射峰位向低角度位移。
通过测量样品衍峰的位移情况,可以求得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发展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无损性的测试方法,因此,对于测试脆性和不透明材料的残余应力是最常用的方法。
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X射线来测定晶体的应力。
后来日本成功设计出的X射线应力测定仪,对于残余应力测试技术的发展作了巨大贡献。
1961年德国的E.Mchearauch提出了X射线应力测定的sin2ψ法,使应力测定的实际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X射线衍射测量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是以测量衍射线位移作为原始数据,所测得的结果实际上是残余应变,而残余应力是通过虎克定律由残余应变计算得到的。
其基本原理是:当试样中存在残余应力时,晶面间距将发生变化,发生布拉格衍射时,产生的衍射峰也将随之移动,而且移动距离的大小与应力大小相关。
用波长λ的X射线,先后数次以不同的入射角照射到试样上,测出相应的衍射角2θ,求出2θ对sin2ψ的斜率M,便可算出应力σψ。
X射线衍射方法主要是测试沿试样表面某一方向上的应力σφ。
x射线衍射法测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法测残余应力](https://img.taocdn.com/s3/m/6d6991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a.png)
x射线衍射法测残余应力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材料中残余应力的方法。
残余应力是指在材料内部存在的无外力作用下的应力状态。
x射线衍射法通过观察材料晶体的衍射图样,可以间接获得材料中的残余应力信息。
在材料制备和加工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类型的应力,如热应力、机械应力等。
这些应力可能会导致材料的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因此,了解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对于材料的设计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是基于布拉格衍射定律。
根据布拉格衍射定律,当x射线入射到晶体上时,会与晶体中的原子产生相互作用,形成衍射峰。
这些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与晶体中的晶格常数、晶体结构以及晶体内部的应力状态有关。
x射线衍射实验通常使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
首先,将待测材料制备成适当的样品,通常为薄片或者粉末。
然后,将样品放置在x射线衍射仪的样品台上,调整x射线的入射角度和入射波长,使得x 射线与样品发生衍射。
通过观察和分析衍射图样,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信息。
首先,衍射峰的位置可以计算出晶格常数,从而了解材料的晶体结构。
其次,衍射峰的宽度可以反映出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大小。
在材料中存在应力时,晶体中的晶面会发生畸变,从而导致衍射峰的展宽。
根据衍射峰的形状和宽度,可以计算出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测量方法,可以对样品进行多次测量,而不会对样品的性能和结构造成损害。
其次,x射线衍射法可以测量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而不仅仅是某一个点的应力值。
这对于了解材料的应力状态以及应力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x射线衍射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它只能测量具有晶体结构的材料,无法对非晶态材料进行测量。
其次,x射线衍射法对于样品的制备要求较高,需要将样品制备成适当的形状和尺寸,并且表面应该光滑且无缺陷。
此外,x射线衍射法对于测量环境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x射线衍射仪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方法和实验
![x射线衍射仪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方法和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fc88a7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7.png)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软件使用方法Huangjw2006.6.22什么是残余应力?外力撤除后在材料内部残留的应力就是残余应力。
但是,习惯上将残余应力分为微观应力和宏观应力。
两种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
微观应力是指晶粒内部残留的应力,它的存在,使衍射峰变宽。
这种变宽通常与因为晶粒细化引起的衍射峰变宽混杂在一起,两者形成卷积。
通过测量衍射峰的宽化,并采用近似函数法或傅立叶变换方法来求得微观应力的大小。
宏观应力是指存在于多个晶体尺度范围内的应力,相对于微观应力存在的范围而视为宏观上存在的应力。
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的术语就是指在宏观上存在的这种应力。
宏观残余应力(以下称残余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上的表现是使峰位漂移。
当存在压应力时,晶面间距变小,因此,衍射峰向高度度偏移,反之,当存在拉应力时,晶面间的距离被拉大,导致衍射峰位向低角度位移。
通过测量样品衍峰的位移情况,可以求得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发展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无损性的测试方法,因此,对于测试脆性和不透明材料的残余应力是最常用的方法。
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X射线来测定晶体的应力。
后来日本成功设计出的X射线应力测定仪,对于残余应力测试技术的发展作了巨大贡献。
1961年德国的E.Mchearauch提出了X射线应力测定的sin2ψ法,使应力测定的实际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X 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X射线衍射测量残余内应力的基本原理是以测量衍射线位移作为原始数据,所测得的结果实际上是残余应变,而残余应力是通过虎克定律由残余应变计算得到的。
其基本原理是:当试样中存在残余应力时,晶面间距将发生变化,发生布拉格衍射时,产生的衍射峰也将随之移动,而且移动距离的大小与应力大小相关。
用波长λ的X射线,先后数次以不同的入射角照射到试样上,测出相应的衍射角2θ,求出2θ对sin 2ψ的斜率M,便可算出应力σψ。
X射线衍射方法主要是测试沿试样表面某一方向上的内应力σφ。
X射线衍射测定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测定残余应力](https://img.taocdn.com/s3/m/9fd47224453610661fd9f404.png)
机电工程学院电子课堂本栏目内容仅供教学参考,未得到作者同意不得用于其它目的第一章 X射线衍射分析§1-6宏观残余应力的测定残余应力的概念:残余应力是指当产生应力的各种因素不复存在时,由于形变,相变,温度或体积变化不均匀而存留在构件内部并自身保持平衡的应力。
按照应力平衡的范围分为三类:第一类内应力,在物体宏观体积范围内存在并平衡的应力,此类应力的释放将使物体的宏观尺寸发生变化。
这种应力又称为宏观应力。
材料加工变形(拔丝,轧制),热加工(铸造,焊接,热处理)等均会产生宏观内应力。
第二类内应力,在一些晶粒的范围内存在并平衡的应力。
第三类内应力,在若干原子范围内存在并平衡的应力。
通常把第二和第三两类内应力合称为“微观应力”。
下图是三类内应力的示意图,分别用sl,sll,slll表示。
构件中的宏观残余应力与其疲劳强度,抗应力腐蚀能力以及尺寸稳定性等有关,并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
如焊接构件中的残余应力会使其变形,因而应当予以消除。
而承受往复载荷的曲轴等零件在表面存在适当压应力又会提高其疲劳强度。
因此测定残余内应力对控制加工工艺,检查表面强化或消除应力工序的工艺效果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测定宏观应力的方法很多,有电阻应变片法,小孔松弛法,超声波法,和X射线衍射法等等。
除了超声波法以外,其它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测定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再按弹性定律计算应力。
X射线衍射法具有无损,快速,可以测量小区域应力等特点,不足之处在于仅能测量二维应力,测量精度不十分高,在测定构件动态过程中的应力有一些困难。
1-4-1 X射线宏观应力测定的基本原理测量思路: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多晶体,在单位体积中含有数量极大的,取向任意的晶粒,因此,从空间任意方向都能观察到任一选定的{hkl}晶面。
在无应力存在时,各晶(如下图所示)。
粒的同一{hkl}晶面族的面间距都为d当存在有平行于表面的张引力(如σφ)作用于该多晶体时,各个晶粒的晶面间距将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与表面平行的{hkl)(ψ=0o)晶面间距会因泊松比而缩小,而与应力方向垂直的同一{hkl)(ψ=90o)晶面间距将被拉长。
X射线衍射方法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stress
![X射线衍射方法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stress](https://img.taocdn.com/s3/m/9bffc71da300a6c30c229f9c.png)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什么是残余应力?外力撤除后在材料内部残留的应力就是残余应力。
但是,习惯上将残余应力分为微观应力和宏观应力。
两种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
微观应力是指晶粒内部残留的应力,它的存在,使衍射峰变宽。
这种变宽通常与因为晶粒细化引起的衍射峰变宽混杂在一起,两者形成卷积。
通过测量衍射峰的宽化,并采用近似函数法或傅立叶变换方法来求得微观应力的大小。
宏观应力是指存在于多个晶体尺度范围内的应力,相对于微观应力存在的范围而视为宏观上存在的应力。
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的术语就是指在宏观上存在的这种应力。
宏观残余应力(以下称残余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上的表现是使峰位漂移。
当存在压应力时,晶面间距变小,因此,衍射峰向高度度偏移,反之,当存在拉应力时,晶面间的距离被拉大,导致衍射峰位向低角度位移。
通过测量样品衍峰的位移情况,可以求得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发展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无损性的测试方法,因此,对于测试脆性和不透明材料的残余应力是最常用的方法。
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X射线来测定晶体的应力。
后来日本成功设计出的X射线应力测定仪,对于残余应力测试技术的发展作了巨大贡献。
1961年德国的E.Mchearauch提出了X射线应力测定的sin2ψ法,使应力测定的实际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X射线衍射测量残余内应力的基本原理是以测量衍射线位移作为原始数据,所测得的结果实际上是残余应变,而残余应力是通过虎克定律由残余应变计算得到的。
其基本原理是:当试样中存在残余应力时,晶面间距将发生变化,发生布拉格衍射时,产生的衍射峰也将随之移动,而且移动距离的大小与应力大小相关。
用波长λ的X射线,先后数次以不同的入射角照射到试样上,测出相应的衍射角2θ,求出2θ对sin2ψ的斜率M,便可算出应力σψ。
X射线衍射方法主要是测试沿试样表面某一方向上的内应力σφ。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残余应力测量与分析方法剖析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残余应力测量与分析方法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48b13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0.png)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残余应力测量与分析方法剖析残余应力是指在物体内部存在的,由于外部加载和热应变引起的应力状态。
残余应力的存在对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工程领域中需要对其进行准确测量和分析。
无损检测技术在残余应力测量与分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残余应力测量与分析方法进行剖析。
一、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XRD)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材料残余应力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材料中晶体的衍射图谱来确定其残余应力。
当材料发生应力时,晶格的排列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X射线的衍射角度的变化。
通过测量和分析这种变化,可以得到材料的残余应力信息。
XRD技术具有测量范围广、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对于单晶材料,XRD技术能够直接测量晶体中的残余应力,精度较高。
而对于多晶材料,则需要通过倾角扫描或者称为θ-2θ扫描,来获得材料中的残余应力信息。
不过,XRD技术对于非晶态材料的测量精度较低。
二、中子衍射法中子衍射(ND)技术是一种利用中子进行测量的方法,可用于测量材料的残余应力。
中子的波长大约为0.1-1.0纳米,相较于X射线而言,中子的波长更适合用于测量晶体结构。
中子与材料作用时,受到材料中的晶格排列和残余应力的影响,从而产生衍射。
中子衍射技术具有穿透性强、对非晶态材料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相较于XRD技术,中子衍射技术在测量多晶材料的残余应力时精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
不过,中子衍射技术的设备成本较高,且实验条件要求较为苛刻。
三、位错法位错法是一种基于物理模型的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
位错是材料晶体结构中的缺陷,它们是材料中形成应力的主要机制之一。
位错法通过测量材料中位错的密度和分布来推导残余应力。
位错法具有非常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准确性,适用于各种材料的残余应力测量。
位错法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繁切分析仪等设备进行实施。
但是,位错法需要对材料进行特殊制备和取样,且实验条件更为复杂。
四、光弹法光弹法是一种基于光学和力学原理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光线透过或反射于材料表面时产生的应力光学效应来推断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457777ed630b1c58eeb50c.png)
---------------------------------------------------------------最新资料推荐------------------------------------------------------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X 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STRESSXRD 2009-01-10 21:07:39 阅读 616 评论 2 字号:大中小X 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什么是残余应力?外力撤除后在材料内部残留的应力就是残余应力。
但是,习惯上将残余应力分为微观应力和宏观应力。
两种应力在 X 射线衍射谱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
微观应力是指晶粒内部残留的应力,它的存在,使衍射峰变宽。
这种变宽通常与因为晶粒细化引起的衍射峰变宽混杂在一起,两者形成卷积。
通过测量衍射峰的宽化,并采用近似函数法或傅立叶变换方法来求得微观应力的大小。
宏观应力是指存在于多个晶体尺度范围内的应力,相对于微观应力存在的范围而视为宏观上存在的应力。
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的术语就是指在宏观上存在的这种应力。
宏观残余应力(以下称残余应力) X 射线衍射谱上的表现是使峰位漂移。
在当存在压应力时,晶面间距变小,因此,衍射峰向高度度偏移,反之,当存在拉应力时,晶面间的距离被拉大,导致衍射峰位向低角度位移。
通过测量样品衍峰的位移情况,可以求得残余应力。
1/ 12X 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发展 X 射线衍射法是一种无损性的测试方法,因此,对于测试脆性和不透明材料的残余应力是最常用的方法。
20 世纪初,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 X 射线来测定晶体的应力。
后来日本成功设计出的 X 射线应力测定仪,对于残余应力测试技术的发展作了巨大贡献。
1961 年德国的---------------------------------------------------------------最新资料推荐------------------------------------------------------ E.Mchearauch 提出了 X 射线应力测定的sin2ψ法,使应力测定的实际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X射线衍射测定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测定残余应力](https://img.taocdn.com/s3/m/9fd47224453610661fd9f404.png)
机电工程学院电子课堂本栏目内容仅供教学参考,未得到作者同意不得用于其它目的第一章 X射线衍射分析§1-6宏观残余应力的测定残余应力的概念:残余应力是指当产生应力的各种因素不复存在时,由于形变,相变,温度或体积变化不均匀而存留在构件内部并自身保持平衡的应力。
按照应力平衡的范围分为三类:第一类内应力,在物体宏观体积范围内存在并平衡的应力,此类应力的释放将使物体的宏观尺寸发生变化。
这种应力又称为宏观应力。
材料加工变形(拔丝,轧制),热加工(铸造,焊接,热处理)等均会产生宏观内应力。
第二类内应力,在一些晶粒的范围内存在并平衡的应力。
第三类内应力,在若干原子范围内存在并平衡的应力。
通常把第二和第三两类内应力合称为“微观应力”。
下图是三类内应力的示意图,分别用sl,sll,slll表示。
构件中的宏观残余应力与其疲劳强度,抗应力腐蚀能力以及尺寸稳定性等有关,并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
如焊接构件中的残余应力会使其变形,因而应当予以消除。
而承受往复载荷的曲轴等零件在表面存在适当压应力又会提高其疲劳强度。
因此测定残余内应力对控制加工工艺,检查表面强化或消除应力工序的工艺效果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测定宏观应力的方法很多,有电阻应变片法,小孔松弛法,超声波法,和X射线衍射法等等。
除了超声波法以外,其它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测定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再按弹性定律计算应力。
X射线衍射法具有无损,快速,可以测量小区域应力等特点,不足之处在于仅能测量二维应力,测量精度不十分高,在测定构件动态过程中的应力有一些困难。
1-4-1 X射线宏观应力测定的基本原理测量思路: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多晶体,在单位体积中含有数量极大的,取向任意的晶粒,因此,从空间任意方向都能观察到任一选定的{hkl}晶面。
在无应力存在时,各晶(如下图所示)。
粒的同一{hkl}晶面族的面间距都为d当存在有平行于表面的张引力(如σφ)作用于该多晶体时,各个晶粒的晶面间距将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与表面平行的{hkl)(ψ=0o)晶面间距会因泊松比而缩小,而与应力方向垂直的同一{hkl)(ψ=90o)晶面间距将被拉长。
X射线衍射法残余应力测试
![X射线衍射法残余应力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db1c3cc05fbfc77da269b1ff.png)
目录1.概述 (2)1.1 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和测量装置的进展 (2)a.测试技术的进展 (3)b.测量装置的进展 (4)1.2测试标准 (5)2、测定原理及方法: (6)2.1二维残余应力 (6)2.1.1原理 (6)2.1.2方法 (9)2.2三维残余应力 (15)2.2.1沿深度分布的应力测定一剥层法 (16)2.2.2 X射线积分法(RIM) (17)2.2.3 多波长法 (20)3、X射线残余应力测定法的优、缺点 (21)4、一些应用 (22)参考文献: (23)X射线衍射法残余应力测试原理、计算公式、测试方法的优缺点、目前主要应用领域。
1.概述X射线法是利用X射线入射到物质时的衍射现象测定残余应力的方法。
包括X射线照相法、X射线衍射仪法和X射线应力仪法。
1.1 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和测量装置的进展早在1936年,Glocker等就建立了关于x射线应力测定的理论。
但是当时由于使用照相法,需要用标准物质粉末涂敷在被测试样表面以标定试样至底片的距离,当试样经热处理或加工硬化谱线比较漫散时,标准谱线与待测谱线可能重叠,测量精度很低,因此,这种方法未受到重视,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还有人认为淬火钢的应力测定是不可能的。
只有在使用衍射仪后,X射线应力测定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在生产中日渐获得广泛应用。
美国SAE在巡回试样测定的基础上,于1960年对X射线应力测定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日本于1961年在材料学会下成立了X射线应力测定分会,并在1973年颁布了X射线应力测定标准方法。
a.测试技术的进展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X射线应力测定多采用0°~ 45°法(又称两次曝光法),这种方法在dψϕ与sin2ψ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时误差不大,但当试件由于各种原因,dψϕ与sin2ψ偏离离直线关系时,0°~ 45°法就会产生很大误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国E.Macherauch在1961年提出了X射线应力测定的sin2ψ法,使x射线应力测定的实际应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x射线法测残余应力试验方案
![x射线法测残余应力试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3e68a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0c.png)
x射线法测残余应力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
咱们为啥要做这个X射线法测残余应力的试验呢?简单来说,就是想知道那些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材料里面还藏着多少“内部压力”。
这残余应力可重要啦,如果控制不好,可能会让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出问题,就像一颗隐藏的小炸弹一样。
所以咱们得把这个残余应力给找出来,好好研究研究。
二、试验材料和设备。
1. 试验材料。
咱们得先找一些有代表性的材料来做试验。
比如说,金属材料可以选铝合金或者钢材,这两种材料在工业上可常见啦,就像大街上到处能看到的汽车和大楼里的钢梁,很多都是用它们做的。
如果想再丰富一点,也可以加上一些陶瓷材料或者复合材料。
这些材料各有各的特点,残余应力的情况肯定也不一样,这样咱们的试验结果就更全面啦。
2. 试验设备。
X射线应力分析仪:这可是咱们的主角,它就像一个超级侦探,可以用X射线把材料内部的应力情况给侦查出来。
要找一台精度高、稳定性好的分析仪,就像找一个厉害的侦探一样重要。
样品夹具:这个夹具的作用就是把咱们的样品稳稳地固定住,让X射线可以准确地对它进行检测。
夹具的设计要根据样品的形状和大小来,就像给每个样品定制一个专属的小椅子一样。
计算机:它和X射线应力分析仪是好搭档,用来记录和分析检测到的数据。
计算机就像一个聪明的小秘书,把分析仪发现的各种信息都整理得井井有条。
三、试验样品准备。
1. 样品尺寸和形状。
对于金属材料的样品,咱们可以把它们加工成小方块或者小圆柱的形状。
尺寸的话,边长或者直径大概在10 20毫米左右就挺合适的,厚度可以是5 10毫米。
这样的尺寸既方便操作,又能保证X射线检测的准确性。
要是陶瓷材料或者复合材料,形状可以更灵活一点。
比如陶瓷可以做成薄片的形状,复合材料可以根据它原本的结构特点,截取合适大小的块状样品。
2. 样品加工和处理。
在加工样品的时候,可一定要小心哦。
尽量采用精密的加工方法,减少加工过程中引入新的残余应力。
比如说用数控加工中心来加工金属样品,这样可以精确地控制加工的参数,就像一个细心的工匠在雕琢一件艺术品一样。
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
![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df38cead02de80d5d84031.png)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STRESS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什么是残余应力外力撤除后在材料内部残留的应力就是残余应力。
但是,习惯上将残余应力分为微观应力和宏观应力。
两种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
微观应力是指晶粒内部残留的应力,它的存在,使衍射峰变宽。
这种变宽通常与因为晶粒细化引起的衍射峰变宽混杂在一起,两者形成卷积。
通过测量衍射峰的宽化,并采用近似函数法或傅立叶变换方法来求得微观应力的大小。
宏观应力是指存在于多个晶体尺度范围内的应力,相对于微观应力存在的范围而视为宏观上存在的应力。
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的术语就是指在宏观上存在的这种应力。
宏观残余应力(以下称残余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上的表现是使峰位漂移。
当存在压应力时,晶面间距变小,因此,衍射峰向高度度偏移,反之,当存在拉应力时,晶面间的距离被拉大,导致衍射峰位向低角度位移。
通过测量样品衍峰的位移情况,可以求得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发展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无损性的测试方法,因此,对于测试脆性和不透明材料的残余应力是最常用的方法。
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X射线来测定晶体的应力。
后来日本成功设计出的X射线应力测定仪,对于残余应力测试技术的发展作了巨大贡献。
1961年德国的提出了X 射线应力测定的sin2ψ法,使应力测定的实际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X射线衍射测量残余内应力的基本原理是以测量衍射线位移作为原始数据,所测得的结果实际上是残余应变,而残余应力是通过虎克定律由残余应变计算得到的。
其基本原理是:当试样中存在残余应力时,晶面间距将发生变化,发生布拉格衍射时,产生的衍射峰也将随之移动,而且移动距离的大小与应力大小相关。
用波长λ的X射线,先后数次以不同的入射角照射到试样上,测出相应的衍射角2θ,求出2θ对sin2ψ的斜率M,便可算出应力σψ。
X射线衍射方法主要是测试沿试样表面某一方向上的内应力σφ。
X射线残余应力测定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X射线残余应力测定方法的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16e62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3.png)
残余应力是第一类内应力的工程名称。
残余应力在工件中的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而且会对工件的静强度、疲劳强度、形状尺寸稳定性和耐蚀性等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残余应力的测定非常重要。
残余应力测定方法可分为有损检测法和无损检测法。
有损检测法是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将被测工件的一部分去除,局部残余应力得到释放从而产生相应的应变和位移,根据相关力学原理推算工件的残余应力。
常用的有损检测方法有钻孔法与环芯法。
无损检测法是利用残余应力会引起材料中某一物理量(如晶面间距、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率或磁导率等)的变化,通过建立此物理量与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测定相关物理量从而计算出残余应力。
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X射线衍射法、中子衍射法、磁性法与超声法,其中,X射线衍射法因其原理较为成熟、方法较为完善,是目前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其测试设备也越来越完善,既有功能齐全的实验室仪器,也有适用于现场测量的便携式仪器,还有适于特殊场合的专用检测装置。
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残余应力,最早是由俄国学者在1929年提出,把材料的宏观应变等同于晶格应变。
1961年德国学者基于这个思路研究出sin2ψ法,使得X射线衍射测定残余应力逐渐成为成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测试技术。
X射线衍射测定残余应力技术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的测量方法,目前最主要的有sin2ψ法与cosα法两种。
1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定方法分类为了掌握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定技术,有必要对其方法进行归纳,具体如下:(1) 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定方法可分为sin2ψ法、cosα法。
(2) sin2ψ法按照残余应力计算方法分类,可分为2θ法、d值法、应变法。
(3) sin2ψ法按ψ与2θ的几何关系分类,可分为同倾法、侧倾法。
(4) 按X射线管、计数管扫描方式可分为固定ψ0法,固定ψ法。
(5) 侧倾法又可分为标准的侧倾法、修改的侧倾法、侧倾固定ψ法。
(6) 测定剪切应力τφ采用的正负ψ测定法。
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
![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555c23b52acfc789ebc9b3.png)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STRESSXRD 2009-01-10 21:07:39 阅读719 评论3 字号:大中小订阅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什么是残余应力?外力撤除后在材料内部残留的应力就是残余应力。
但是,习惯上将残余应力分为微观应力和宏观应力。
两种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
微观应力是指晶粒内部残留的应力,它的存在,使衍射峰变宽。
这种变宽通常与因为晶粒细化引起的衍射峰变宽混杂在一起,两者形成卷积。
通过测量衍射峰的宽化,并采用近似函数法或傅立叶变换方法来求得微观应力的大小。
宏观应力是指存在于多个晶体尺度范围内的应力,相对于微观应力存在的范围而视为宏观上存在的应力。
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的术语就是指在宏观上存在的这种应力。
宏观残余应力(以下称残余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上的表现是使峰位漂移。
当存在压应力时,晶面间距变小,因此,衍射峰向高度度偏移,反之,当存在拉应力时,晶面间的距离被拉大,导致衍射峰位向低角度位移。
通过测量样品衍峰的位移情况,可以求得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发展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无损性的测试方法,因此,对于测试脆性和不透明材料的残余应力是最常用的方法。
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X射线来测定晶体的应力。
后来日本成功设计出的X射线应力测定仪,对于残余应力测试技术的发展作了巨大贡献。
1961年德国的E.Mchearauch提出了X射线应力测定的sin2ψ法,使应力测定的实际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X射线衍射测量残余内应力的基本原理是以测量衍射线位移作为原始数据,所测得的结果实际上是残余应变,而残余应力是通过虎克定律由残余应变计算得到的。
其基本原理是:当试样中存在残余应力时,晶面间距将发生变化,发生布拉格衍射时,产生的衍射峰也将随之移动,而且移动距离的大小与应力大小相关。
用波长λ的X射线,先后数次以不同的入射角照射到试样上,测出相应的衍射角2θ,求出2θ对sin2ψ的斜率M,便可算出应力σψ。
x射线衍射仪 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仪 残余应力](https://img.taocdn.com/s3/m/07f6c81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b.png)
x射线衍射仪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指在物体内部或表面存在的一种力。
在材料制备、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机械载荷或相变等原因,会导致材料内部或表面发生应力分布的变化。
这种应力分布在去除外部载荷后仍然存在,称为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的存在对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残余应力的测量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
通过将x射线照射到材料上,然后测量射线经过材料后发生的衍射现象,可以获得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信息。
x射线衍射仪是用于实现这一目的的仪器设备。
x射线衍射仪由发射装置、衍射装置和检测装置组成。
发射装置主要用于产生x射线束,通常使用x射线管作为发射源。
衍射装置用于将x射线束照射到样品上,并收集衍射光。
检测装置用于测量衍射光的强度和角度,从而得到样品的衍射图样。
在使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残余应力测量时,首先需要准备样品。
样品的准备包括切割、抛光和清洗等步骤,以保证样品表面的平整度和干净度。
然后将样品放置在衍射装置中,调整衍射仪的参数,如入射角、衍射角和衍射距离等,以获得清晰的衍射图样。
得到衍射图样后,需要进行衍射图样的解析和数据处理。
通过测量衍射角和计算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推导出材料的晶格参数和残余应力。
其中,晶格参数反映了材料的结构特征,残余应力则可以通过衍射峰的位移和展宽来得到。
残余应力的测量结果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
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导致材料的变形和损伤,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寿命。
因此,合理控制和管理残余应力对于材料的制备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x射线衍射仪的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和监测材料中的残余应力,为材料的设计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残余应力的测量,x射线衍射仪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例如,通过测量晶体的衍射图样,可以推导出晶体的结构信息,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x射线衍射仪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相变行为、表面膜的结构等。
x射线衍射仪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用于测量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测试报告
![残余应力测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adae1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d.png)
残余应力测试报告1. 引言残余应力是物体在经历了外力作用后,消除外力作用后仍然存在的内部应力状态。
残余应力测试是一种评估材料或构件内部应力状况的方法,对于判断材料的工艺性能以及结构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进行残余应力测试的方法、测试结果以及结论进行详细的描述。
2. 测试方法在本次残余应力测试中,我们使用了非破坏性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具体测试方法如下:1.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可通过测量材料中的晶体结构来估计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
在测试中,我们使用了X射线衍射仪对待测试材料进行扫描,并分析衍射图谱来获得残余应力的信息。
2.中子衍射法:中子衍射法与X射线衍射法相似,但使用的是中子束而不是X射线束。
中子具有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时不同于X射线的特性,因此中子衍射法可以提供不同的测试结果。
我们在本次测试中也使用了中子衍射法来对测试样品进行分析。
3.光栅法:光栅法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通过测量材料表面反射光的偏移来获得残余应力的信息。
在测试中,我们使用了专用的光栅仪器来对测试样品进行测试。
3. 测试结果经过以上测试方法的应用,我们获得了如下的测试结果:1.X射线衍射法: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测试后,我们得到了样品不同区域的衍射图谱。
进一步分析衍射图谱,我们获得了样品中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
测试结果显示,在样品的表面以及深入一定厚度的地方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
2.中子衍射法:使用中子衍射仪器对样品进行测试后,我们得到了样品的中子衍射图谱。
通过分析图谱,我们发现样品的不同位置存在着不同的残余应力大小。
尤其是在样品的焊接处以及表面附近的区域,残余应力较高。
3.光栅法:通过光栅仪器对样品进行测试,我们观察到样品表面的光栅条纹发生了偏移。
根据光栅条纹的偏移情况,我们可以推测样品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
测试结果显示,在样品的边缘处以及焊接部位都存在着较大的残余应力。
4. 结论根据以上测试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论:1.测试样品在进行加工和焊接过程中产生了残余应力,并且这些残余应力在不同区域存在着差异。
xrd 应力测试原理
![xrd 应力测试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c98445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d.png)
xrd 应力测试原理XRD 应力测试原理一、引言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的非破坏性测试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晶体结构、晶格常数、晶体取向和残余应力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XRD应力测试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二、XRD应力测试原理XRD应力测试是基于布拉格方程(Bragg's Law)的原理进行的。
布拉格方程描述了入射X射线与晶体晶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当入射X射线与晶体晶面满足布拉格方程时,会发生共面干涉,产生衍射信号。
三、布拉格方程布拉格方程可以表示为:nλ = 2dsinθ其中,n为衍射级数,λ为入射X射线的波长,d为晶面间距,θ为衍射角。
四、应力引起的晶面间距变化晶体中的应力会引起晶面间距的变化。
根据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当晶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晶体中的原子会发生位移,导致晶面间距的变化。
因此,通过测量晶体中晶面间距的变化,可以间接推断出晶体中的应力信息。
五、应力测试步骤1. 样品准备:将待测试的样品切割成适当尺寸,并进行表面处理,以确保样品的表面光洁度和平整度。
2. 仪器调试:调整XRD仪器的参数,如入射角、发射角、入射深度等,以适应不同样品的测试需求。
3. 测量数据:通过XRD仪器发射X射线,并接收衍射信号。
记录衍射图谱,包括衍射角和相对强度。
4. 数据分析:根据布拉格方程,计算晶面间距,并绘制应力-晶面间距曲线。
5. 应力计算:根据已知晶体结构和材料参数,利用应力-晶面间距曲线,将晶面间距的变化转化为应力值。
六、应力测试的应用领域XRD应力测试在材料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 金属材料研究:通过测试金属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可以评估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
2. 薄膜应力测试:薄膜在制备过程中容易产生应力,通过XRD应力测试可以帮助优化薄膜的成长过程。
3. 焊接接头质量评估: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会对焊接接头的性能产生影响,通过XRD应力测试可以评估焊接接头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软件使用方法
Huangjw
2006.6.22
什么是残余应力?
外力撤除后在材料内部残留的应力就是残余应力。
但是,习惯上将残余应力分为微观应力和宏观应力。
两种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
微观应力是指晶粒内部残留的应力,它的存在,使衍射峰变宽。
这种变宽通常与因为晶粒细化引起的衍射峰变宽混杂在一起,两者形成卷积。
通过测量衍射峰的宽化,并采用近似函数法或傅立叶变换方法来求得微观应力的大小。
宏观应力是指存在于多个晶体尺度范围内的应力,相对于微观应力存在的范围而视为宏观上存在的应力。
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的术语就是指在宏观上存在的这种应力。
宏观残余应力(以下称残余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上的表现是使峰位漂移。
当存在压应力时,晶面间距变小,因此,衍射峰向高度度偏移,反之,当存在拉应力时,晶面间的距离被拉大,导致衍射峰位向低角度位移。
通过测量样品衍峰的位移情况,可以求得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发展
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无损性的测试方法,因此,对于测试脆性和不透明材料的残余应力是最常用的方法。
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X射线来测定晶体的应力。
后来日本成功设计出的X射线应力测定仪,对于残余应力测试技术的发展作了巨大贡献。
1961年德国的E.Mchearauch提出了X射线应力测定的sin2ψ法,使应力测定的实际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X 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
X射线衍射测量残余内应力的基本原理是以测量衍射线位移作为原始数据,所测得的结果实际上是残余应变,而残余应力是通过虎克定律由残余应变计算得到的。
其基本原理是:当试样中存在残余应力时,晶面间距将发生变化,发生布拉格衍射时,产生的衍射峰也将随之移动,而且移动距离的大小与应力大小相关。
用波长λ的X射线,先后数次以不同的入射角照射到试样上,测出相应的衍射角2θ,求出2θ对sin 2ψ的斜率M,便可算出应力σψ。
X射线衍射方法主要是测试沿试样表面某一方向上的内应力σφ。
为此需利用弹
性力学理论求出σφ的表达式。
由于X射线对试样的穿入能力有限,只能探测试
样的表层应力,这种表层应力分布可视为二维应力状态,其垂直试样的主应力σ3≈0(该方向的主应变ε3≠0)。
由此,可求得与试样表面法向成Ψ角的应变εΨ的表达式为:
)(sin 1212σσυψσυεψψ+−+=E
E 式中1σ、2σ为沿试样表面的主应力,E,υ是试样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εψ的量值可以用衍射晶面间距的相对变化来表示,且与衍射峰位移联系起来,即:
)(cot 00θθθεψψ−−=∆=d
d 式中0θ为无应力试样衍射峰的布拉格角,ψθ为有应力试样衍射峰位的布拉格角。
于是将上式代入并求偏导,可得:
)
(sin )2(180cot )1(220ψθπθυσφ∂∂+−
=E 令
180cot )1(20πθυ+−=E K ,)
(sin )2(2ψθ∂∂=M ,则M K •=φσ 其中K是只与材料本质、选定衍射面HKL有关的常数,当测量的样品是同一种材料,而且选定的衍射面指数相同时,K为定值,称为应力系数。
M是(2θ)-sin 2ψ直线的斜率,对同一衍射面HKL,选择一组ψ值(0°、15°、30°、45°),测量相应的(2θ)ψ以(2θ)-sin 2ψ作图,并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斜率M,就可计算出
应力φσ(φ是试样平面内选定主应力方向后,测得的应力与主应力方向的夹角)。
由于K<0,所以,M<0时,为拉应力,M>0时为压应力,而M=0时无应力存在。
样品与衍射面之间的关系
衍射仪测量残余应力的实验方法
在使用衍射仪测量应力时,试样与探测器θ-2θ关系联动,属于固定ψ法。
通常ψ=0°、15°、30°、45°测量数次。
当ψ=0时,与常规使用衍射仪的方法一样,将探测器(记数管)放在理论算出的衍射角2θ处,此时入射线及衍射线相对于样品表面法线呈对称放射配置。
然后使试样与探测器按θ-2θ联动。
在2θ处附近扫描得出指定的HKL 衍射线的图谱。
当ψ≠0时,将衍射仪测角台的θ-2θ联动分开。
先使样品顺时针转过一个规定的ψ角后,而探测器仍处于0。
然后联上θ-2θ联动装置在2θ处附近进行扫描,得出同一条HKL 衍射线的图谱。
最后,作2θ-sin 2ψ的关系直线,最后按应力表达σ=K·Δ2θ/Δsin 2ψ= K·M 求出应力值。
残余内应力测试的数据数据处理
由布拉格方程可知,θ角越大则起测量误差引起△d/d的误差越小,所以测量时应选择θ角尽量大于衍射面。
取n个不同的ψ角度进行测定2θi (i=1,2,3,…,
n),一般可取n≥4, 采用数据处理程序对2θΨ的原始测量数据进行扣除背底、
数值平滑、确定峰位等处理后给出2θΨ值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将各数据点回归
成直线:设直线方程为:
ψθψ2sin 2M b += 其中:
∑∑∑∑∑−−=ψψψθψθψψ4
2222sin )sin (sin 2sin 2n M ∑∑∑∑∑∑−−=ψψψθψψθψψ42242
2sin )sin (sin 2sin sin 2n n b
式中n 为测量数据的数目。
由上式可求得直线斜率M。
查出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υ,可计算出K,然后由σ=K·M 求出应力。
拟射峰位的确定
在宏观应力测量中,准确地测定衍射峰的位置是极其重要的。
常用的定峰方法很多,如半高宽法、1/8高度法、峰顶法、切线法等,三点抛物线拟合定峰法等。
最常用的是三点抛物线法,这是一种较为精确而不过于繁杂的定峰位法。
即:在衍射峰顶附近取以等角度间隔Δ2θ分开的三个数据点,求得其抛物线顶点。
利用MDI Jade,确定峰位的方法很多。
寻峰是最简单的峰位确定方法,寻峰报告中显示了衍射峰的峰位、强度等相关的数据;计算峰面积命令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峰位精确性应在寻峰方法之上;第三种方法就是对峰进行拟合,通常采用抛物线拟合方法(Jade中有多种函数拟合法,详见《X射线衍射数据软件JADE的中文操作手册》),拟合时不需要扣除背景和K α2,Jade会自动扣除其影响,但需
要适当平滑。
另外,JADE6.5中有应力计算功能,但发现JADE5无此功能,但可
以进行峰的拟合。
其它软件也可以完成峰的拟合,计算出峰的位置。
衍射强度的修正
A(ψ,θ)因子的校正
即吸收因子校正,ψ角不同,X 射线在样品中走的路线也就不同,因而样品对其的吸收也就不同,于是影响了衍射强度,在同倾法应力测试中应做此项校正,即: θψθψctg A •−=tan 1),(
L.G.P.因子校正
L.G.P.因子可由如下因素的作用得出,非偏振的X 射线经粉末晶体和石墨单晶衍射后,成了偏振光而影响了衍射(偏振因素)强度,非单色和发散的X 射线,则随着不同的衍射角而影响衍射(洛伦兹因素)强度。
θ
θθα2sin sin 2cos 2cos 122••+=LGP 式中2α是石墨单色器的布拉格角,2θ为衍射角。
用X射线法测定应力中存在的问题
在平面应力的假定下,由2θ-sin 2ψ直线的斜率来求测宏观应力,是常规的应力测定方法。
但在测量中往往发现其2θ-sin 2ψ关系偏离线性,呈曲线、分裂或波动现象,这表明在材料中存在应力梯度、垂直表面的切应力或织构。
“ψ分裂”是指在ψ和-ψ方向测定得到不同的2θ(ε)值,使2θ-sin 2ψ曲线分成两支。
我们知道,这是垂直于表面的切应力σ13、σ23≠0的结果。
对此问题的粗略处理
是取±ψ测量值的平均,计算平均的应力值。
在应力的X射线测定中,还可能存在2θ-sin 2ψ关系的“振荡”现象,表明材料中存在明显的织构。
在实验过程中可选用高衍射角,低对称性的高指数衍射面衍射线,这样的衍射线较少受织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