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 课件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欣赏又是人的主观意识寻求抚慰的过程。
人生活在世界上,无时无 刻不在追寻情感的寄托,在每 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属于自己 的伊甸园。人在生活中会不由 自主地把生活中的事物与自己 心中的伊甸园进行比较,在其 中的相同之处获得情感寄托的 快乐,这就是一个寻求艺术、 欣赏艺术的过程。这在艺术创 作和欣赏中也可称为“共鸣 感”。因此在我们的日常艺术 欣赏中,就会有很多艺术形式 被广大观众所接受、所追捧。
第二类是在完成了基本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而进行的 基本社会生活。
如做饭和洗衣、生殖和养育后代、社会交往和维持社会生活秩序、日常其他所必需的活动等。如 果离开了这一类基本社会生活,人的基本生命活动就无法健康维持。
第三类是娱乐游戏活动,如唱歌、跳舞、写诗、听戏、踢球等。
娱乐游戏活动是在人基本生产劳动和基本社会劳动之上的行为,离开了娱乐游戏活动,人的基本 生命活动仍能够正常维持,但生活的质量不高,同时娱乐游戏活动也是人的心灵内在发生于外在的一 个途径,是从小我走向大我的过程,也是人探索自身、完善自身的过程。
艺术有高下,高下在于创作者的心境。
流行的、被大众接受的不见得是艺 术的最高形式,只能说明创作者的 心境接近于社会大众的普通心境, 与之相应的危险的发展方向就是媚 俗,也就是创作者放弃了自身的艺 术追求,而为了追求更多的赞同者 把作品降低到大众的普世心态中。 非流行的并不见得是不好的,因为 每一个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作者真实 的心境,但是危险的是很多欣赏者 的盲从。
艺术是属于娱乐游戏范畴的一种主观行为, 这是人们的共识。
离开了任何形式和内容的艺术活动,人类的基本生 命活动都是能够正常维持的。
那么,是不是人们所有的娱乐游戏活动都能够称为艺 术呢?
显然不是的。
小孩子掏鸟窝、摸鱼、斗蛐蛐等娱乐游戏活动就不能称为艺术, 而弹琴、作诗、画画、唱戏等娱乐游戏活动就能够称为艺术。这 就说明,艺术既是起源于人们最平常不过的日常生活,同时又是 生活中各种真善美的精粹和提升。如果艺术脱离了生活,离开了 人类活动,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失去了存活的基础。反之,如果 艺术仅是单纯的生活原状的反映,则又丧失了向上提升的空间, 人们无法从艺术中找到能令自己心弦一动的快感。
形象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征。
艺术无处不在,每一种 职业、每一个动作、每 一句语言、每一种形态 都可拥有艺术的成分。 而任何事物,无论是战 争、科学、爱情、文艺 还是生产制造,都可以 发展到艺术的层面。
艺术是一种可以同时被绝大多 数人赞同与惊叹的自然或人类 的产物,其表达方式和种类不 同,但都反映和描述了事物及 其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过程, 从而使人的情感、知识和意志 得到交流、诱导、感化和训练。 当任何平凡的事物演绎至艺术 的层面,都将几近完美。
举例来说,很多前卫艺术本 身是没有问题的,体现着创 造者的内心世界,但是一些 盲从的欣赏者对前卫艺术形 式进行了误读,在不能正确 进行艺术解读的情况下盲目 模仿,这就造成了反艺术。
“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形态下,各种艺术形式交杂在
一起,反映着我国社会转型中的各种不同社会心态的 广泛存在。青年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要学习欣赏艺 术,不仅要懂得什么是真善美,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认 识艺术形式背后的社会心态,要懂得艺术中蕴涵的人
众所周知,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人类的 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把握世界、表现世界的一种方式。
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生活 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 把创造性的生活与情感表现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 线条等物质手段将形象物质和外观改造成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
艺术概论
——绪论
绪论
谈到艺术,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音乐、美术、书法, 以及舞蹈、戏剧等形式,这些表现形式都可以称为艺 术。
而在现实生活中,以艺术为后缀或定语的词汇远不止 于此。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见摄影艺术、时装 艺术、美容艺术、园林艺术,以及烹饪艺术、社 交艺术、谈话艺术等词语。
即使是我们以往耳熟能详的所谓“经典艺术” 也在逐渐扩大着概念的范围。
” 生哲理,认识、欣赏、学习高雅艺术背后创作者的高
风亮节,正确区分主流的艺术形式和非主流的社会心 态,从而真正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不断地完善人生,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绪论
当欣赏者在欣赏一个艺术作 品时,欣赏的不仅是一个孤立的 作品,更重要的是在欣赏创作者 的内心世界。当欣赏者与创作者 有共鸣的时候,这种作品就易于 被欣赏者接受;反之,欣赏者则 会觉得作品难以接受。
正如关西大汉只可持铁板唱 “大江东去”一样,我们无法想 象数条大汉在壶口瀑布前咏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的场景。
在社会生活中,人的主观行为可以根据其基 : 本的功能范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基本生产劳动,主要包括源自文库了获得最基本的社会生活资料所从 事的基本生产行为。
如寻找、采摘、捕获和种植食物,修造居所,制作衣物和其他生活必需用品等。离开了这一类基 本活动,无法获得支持人生命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人的基本生命活动就无法维持。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作 品都可以产生这种共鸣感, 这是因为除了和艺术欣赏者 的内心世界的相和外,艺术 作品还存在着一个反映艺术 创作者的内心世界的问题。 艺术产生于创作者,创作者 对艺术的美的追求在于创作 者自身内心伊甸园的构架。 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会不由 自主地接受内心的召唤,这 是人的本性的召唤;反之, 那些违反人之本性的作品即 为反艺术的作品。
例如,作为经典艺术的美术,在新的世纪里其范围 和边界也逐渐变得难以明确划定,且不说波洛克在画布 上随心所欲地泼彩使其成为抽象表现主义大师,画画出 身的杜桑因一件男用小便器成为艺术史上划时代的大师, 更不要说毕加索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和简化形象的 原始艺术,就连日常生活中的涂鸦行为以及装置、摄影 等新的表现形式和走出美术、反叛美术、颠覆美术的现 代艺术等都在不断突破着传统意义上“美术”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