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方式。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对象:首先,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不同于以流通为对象的重商主义,也不同于仅仅以农业部门为对象的重农主义,更不同于当时以分配为出发点的经济思想。

政治经济学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但对生产的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原因是反映自然属性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的社会属性。

显然,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不是研究生产的技术方面,而是研究生产的社会方面。

其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任何生产都是连续不断地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最后,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社会生产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也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的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

研究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3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其各自内容及相互关系商品二因素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答:(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只有物质资料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有一部分人从物质资料生产中脱离出来,从事非物质资料生产,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2、如何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相适应。

二是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对于规律的把握: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以生产力发展需要作为出发点,把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作为评价生产关系好坏的唯一标准。

3、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有何异同?答:同: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都具有客观性异:(1)自然规律是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2)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

而经济规律是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3)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是具有阶级性的。

4、经济规律的含义、类型及客观性答:经济规律的含义: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类型:(1 )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几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

( 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该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有的本质联系。

客观性:(1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下产生和起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任何经济规律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5.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1 )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关系。

政治经济学教材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教材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教材思考题参考答案(导论-第八章)导论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学堂在线)(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社会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要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层次。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生产关系受生产力决定,同时又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决定,同时又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第一章商品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必须耗费一定量的人类劳动。

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进行量上比较的可能性。

商品的交换本质上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

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内,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交换价值上才能得到独立的体现。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由于生产资料归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商品所有者都是独立的进行生产并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生产商品的劳动完全是他们私人的行为。

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矛盾,具体表现是:(1)私人劳动有时不能在事实上转化为社会劳动。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

一.名词解释1 .生产关系经济规律经济体制劳动二重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劳动强度2.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格标准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泡沫经济3. 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固定资本流动资本4. 资本循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职能资本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资本集中5.股票价格土地价格垄断价格垄断低价垄断利润股份公司虚拟资本虚拟经济6.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利息率银行资本银行利润利润率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垄断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7.企业制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相对过剩人口经济危机二.简答题1.什么叫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哪些特点?2.简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

3.什么叫劳动生产率?决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4.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有何关系?5.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有何关系?6.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7.劳动力商品、货币商品、普通商品三者之间有何关系?8.简述货币资本化的前提。

9.简述货币的产生过程。

10.简述货币的五大职能。

11.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有何关系?12.简述商品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13.简述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14.什么叫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有哪些危害?15.什么叫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有哪些危害?16.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7.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过程。

1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关系?19.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之间有何不同?20.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21.工资如何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22.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有何关系?23.什么叫资本积累?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24.固定资本的磨损有几种?它们是如何补偿的?25.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需要具备什么条件?2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27.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于剩余价值生产有哪些意义?28.流通资本与流动资本有何不同?29.简述垄断的类型及其成因。

政经思考题(期末终极版)

政经思考题(期末终极版)

政经思考题导论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规律。

(2)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经济学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答: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其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同时因为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包含了鲜明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科学的态度探索,认识和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坚持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鲜明立场,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内在统一。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

(2)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

(3)揭示经济运动的普遍规律。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马政经研究生产关系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即经济规律。

所谓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任何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具有客观性。

这是因为:第一,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所以人们处理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时: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它的要求办事。

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5)经济规律的类型。

经济规律依其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普遍经济规律;第二,共有经济规律;第三,特有经济规律。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答:①历史背景。

A.产业革命用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生产,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

政经思考题(答案版)

政经思考题(答案版)

政经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1.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的形成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自具有什么特征?各个阶段之间具有的关系?答: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系统论述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三个互相衔接的发展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低级)阶段、共产主义第二(高级)阶段。

第一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并存和斗争。

第二阶段的特征:(1)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制;(2)社会生产由国家统一地、有计划地组织;(3)商品货币关系已经不再存在;(4)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劳动为尺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

第三阶段的特征:(1)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2)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关系:三个阶段是互相衔接、经常变化和改革的。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取得政治上的统治以后,将经历一个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过渡时期完成之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来,人类社会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会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人类社会就进入成熟的共产主义阶段,这是共产主义第二阶段。

4.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状况迫切要求提高社会生产力;(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特殊要求,我国发展生产力的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第二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什么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答: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者通过生产资料形成和建立的相互经济关系,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关系。

重庆工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政治经济学政经2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重庆工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政治经济学政经2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根本任务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B)A.生产资料私有制B.生产资料公有制C.生产资料多种所有制D.生产资料混合所有制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C)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B.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必须经历的历史阶段C.在我国具体国情下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D.发达国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经历的阶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A.收入差距导致的贫富悬殊B.公平与效率的矛盾C.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A.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是一种对抗性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非对抗性的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味着(A、B、C)A.应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迈进B.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C.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D.已建成了社会主义E.还未进入社会主义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E)A.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B.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的统一D.体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的统一E.体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三、问答题1、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现实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是如何形成的?2、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4、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说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6、简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现实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是如何形成的?一般的说社会化大生产就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展阶段,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理应与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为起点。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课后复习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课后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P5)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它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

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获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发展,而且还在继续发展之中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P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其统一面在于,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2)其差异面在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4、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P8)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5、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P9)(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考题第一篇问题一:物品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的区别答:①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便是物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物品的自然属性。

有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决定。

②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的本质是体现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问题二: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答:①商品的二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②具体劳动也叫有用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反应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但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方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③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半人类劳动或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问题三: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是为什么商品生产者还要提高各自的生产率。

答:①商品的价值量不是有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的商品生产者,其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体现为更多的社会价值。

在市场竞争中就具有更大的价格优势。

问题四:用等价形式交换具有哪些优势答:①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②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③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形式。

问题五:怎样解释“金银天然非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答:1.金银天然非货币。

①在人类产生前,金银就是自然界中存在两种金属,并不是货币。

(无人类当然无货币);②人类产生后,也并不是所有金银都是货币,只有那些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才是货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金银首饰不是了);③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产品经济时期(共产主义),按需分配,货币消失,但金银作为客观实在仍然存在。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社会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社会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社会主义部分)第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名词解释所有制、产权、公有制、公有制实现形式、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混合所有制。

二、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① 生产资料公有制② 个体经济③ 私营经济④ 外资经济2.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① 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② 居于主体地位③ 与非公有制经济处于相同地位④ 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全对立的3.我国现阶段的个体经济是()① 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② 属于主导地位的经济③ 同社会主义经济完全对立的经济④ 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经济4.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① 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② 同个体经济没有区别的经济③ 国家要消灭的经济④ 起主导作用的经济5.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① 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 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④ 同社会主义经济水火不相容的经济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① 不应当多样化②只能是单一的③ 可以也应当多样化④ 完全是自由的7.判断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① 能否实现公平的分配② 能否提高公有化的程度③ 能否顺利推进经济体制的改④ 能否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现8.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①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② 个体经济③ 混合经济④ 私营经济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所有制方面的基本制度是()① 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②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③ 社会主义公有制④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不分主次地共同发展10.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投资所组成的企业属于()① 公有制经济② 私有制经济③ 混合所有制经济④ 股份制经济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经济成分有()()()()()①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② 集体所有制③ 个体所有制④ 私营经济⑤ 个体所有制2.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① 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② 它为城乡人民提供大部分日用工业品③ 它提供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④ 它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⑤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支柱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①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② 生产力的总体水平比较低③ 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④ 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多层次性⑤ 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不平衡4.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① 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② 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③ 公有制的高级形式④ 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方面完全平等的公有制形式⑤ 生产资料在全社会范围内与全体劳动人民相结合的一种公有制形式5.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① 个体经济②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③ 私营经济④ 外资独营经济⑤ 股份合作制6.国有经济的产权包括对财产的()()()()()① 所有权② 占有权③ 使用权④ 处置权⑤ 收益权7.我国的私营经济是()()()()()① 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的经济② 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③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④ 存在剥削关系的经济⑤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8.“三资”企业包括()()()()()① 私营企业②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③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④ 外商独资企业⑤ 企业集团9.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是否优越的标准是()()()()()① 所有制规模的大小②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③ 公有化程度的高低④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⑤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四、简答题㈠全民所有制经济有什么作用?㈡简述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及其作用㈢简述我国国有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革的主要措施五、论述题㈠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㈡我国现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什么?㈢说明所有制与产权的关系,并论述产权及其功能。

政治经济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答:(1)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总的来说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总的来说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重在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规律性;主义制度所取代的规律性;而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时,而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时,而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时,重在说明如何巩固、重在说明如何巩固、重在说明如何巩固、发展和完善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 学习政治经济学有什么意义?答:概括为以下几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从而阐明两个从而阐明两个阶级对立的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和最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从而科学的阐明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运动,展现出共产主义必然在全世界实现的远景。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点和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抓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途径;还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与政策措施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的准则。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教材P10-11)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一方面应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每个环节中人与人之间所结成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包括各个环节中人与人关系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作用,所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与消费关系一系列关系的总和。

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教材P13、28)答:所谓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所谓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一般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两部分。

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一,经济制度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的本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经济体制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生产关系具体运行的层次。

第二,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经济体制则具有相对的易变性和多样性。

两者又是有联系的。

第一,二者都要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二,经济体制的具体形式会影响经济制度作用的发挥。

3.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教材P15-16)答: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第一,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它的要求办事。

但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

正因为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1.商品的价值就是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错)(教材P35)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劳动,前者生产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后者创造出商品的价值。

(错)(教材P36-37)有一定目的,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生产特定的实用价值的不同质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

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被称为抽象劳动。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一、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15分1、指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没有价值。

3分2、但是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如果使用价值不是为别人的、为社会生产的,那么,物品也不具有价值,不是商品。

3分3、此外,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不仅要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应该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同时,还必须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消费领域,即具有交换的属性。

7分4、总之,作为商品,不仅应该具有使用价值,同时也应该具有价值,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能成为商品。

2分二、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基本矛盾?25分1、指出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5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指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和社会性质。

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者自己的事情,生产多少,生产什么都由个人决定,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同时,商品生产者又是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生产的,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用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它的劳动又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部分,他们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属于社会劳动。

2、指出这个矛盾是小商品经济的一切矛盾的根源,其它矛盾都是在这个矛盾的基础上产生并由它来决定的。

(详细分析)10分3、指出这个矛盾决定着小生产者的命运。

(分析)5分4、指出这个矛盾贯穿于小商品经济的始终,并最终使小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而这一矛盾也就同时被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代替。

5分三、为什么说劳动两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5分1、指出劳动两重性的基本内容。

4分2、指出劳动两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科学的基础,并加以适当分析。

8分3、指出劳动两重性学说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系,说明没有这个理论,也就不可能建立起剩余价值理论。

8分4、指出这个学说也是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和建立资本有机构成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积累、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地租理论的前提,并适当地加以提问。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为什么⼜可以被⼈们所认识和利⽤?P11经济规律是在⼀定的经济条件,即在⼀定的⽣产关系的基础上产⽣和发⽣作⽤的。

具有客观必然性,它不以⼈们的意志为转移,⽽且反⽽决定⼈们的意志。

不管⼈们是否喜欢它,是否认识它,只要某种经济条件存在,同这种经济条件相联系的经济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作⽤。

这就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们在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前并不是⽆能为⼒的。

⼈们经过反复实践⽽积累经验,不断学习⽽提⾼认识能⼒,是能够发现未曾被认识的经济规律的,是能够加深认识前⼈已经发现的经济规律的必然性的。

这就是说经济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的。

2.如何理解商品的⼆因素?商品的⼆因素与⽣产商品的劳动⼆重性的关系如何?第⼀(⼀)商品的概念:商品是⽤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因素1.使⽤价值:能满⾜⼈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特点:①商品的⾃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②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般⼈类劳动特点: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产者相互⽐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个历史范畴。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使⽤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使⽤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斥、相互对⽴(⽭盾)(2)使⽤价值与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统⼀)第⼆.(⼀)具体劳动:是在⼀定具体形式下进⾏的劳动特点:创造商品的使⽤价值,反映⼈和⾃然的关系,具有永恒性(⼆)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差别的⼀般⼈类劳动特点: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1.统⼀性:是⽣产商品的同⼀劳动过程的两个⽅⾯2.对⽴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3.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劳动⽣产率如何影响商品的价值量?P36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政治经济学Ⅰ复习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Ⅰ复习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Ⅰ复习思考题政治经济学Ⅰ复习思考题上编始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即社会的生产方式,不仅包括社会生产力,而且包括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3、什么叫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与自然规律相比较,经济规律有何特征?答: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条件的产物。

只要某种经济条件存在,由这种经济条件所决定的经济规律就一定会存在并发生作用。

当某种旧的经济条件发生变化或消失时,由这种旧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经济规律就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或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新的经济关系出现,与这种新的经济关系相适应的新经济规律就会产生并发生作用。

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客观经济规律,也不能随意的创造、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P42)1、什么叫价值?怎样理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劳动二重性学说答:商品的二重属性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从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胜利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

从另一反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和证明的,它为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是理解全部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答: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或总和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发展阶段。

当某种商品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处在等价形式上,专门用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政治经济学Ⅱ》复习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Ⅱ》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1、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的形成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自具有什么特征?各个阶段之间具有什么关系?(P18~20)(1)、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低级)阶段;共产主义第二(高级)阶段。

(2)、各阶段特征: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并存和斗争,其斗争的结局是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第一、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即整个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消灭了剥削;第二、社会生产由国家统一地、有计划地组织;第三、商品货币关系已经不再存在;第四、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劳动为尺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

但是,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由于劳动还没有完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三大差别仍然存在,人们还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光,因此,以劳动为同一尺度的平等权利还不能消除劳动者之间分配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已极大丰富,旧的社会分工已经消除,人们的道德水平已大大提高。

劳动已从谋生的手段成为了生活的第一需要。

(3)、各阶段之间的关系:3、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具有哪些主要特征?(P26~~P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在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即从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任务,党的报告指出: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穷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第一章一、辨析题1.答:该命题正确。

因为:劳动对象是指接受人们劳动加工的对象。

它包括两类:一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自然物;二是经过人们劳动加工的劳动产品。

后者称为原料。

可见一切原料都是劳动对象,但劳动对象并非都是原料。

2.答:该命题错误。

因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不仅仅是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结成的相互关系,而是指建立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基础上的生产关系体系。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发生的生产关系和他们之间的联系。

二、简答题1.答:(1)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是人类利用劳动资料,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变劳动对象,以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

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答:(1)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也称物质生产能力,即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它反映人同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关系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

表现在: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状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但是,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会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力。

表现在: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不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则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基础,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经济制度,由这一阶段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方面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也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思考题答案要点导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的基础上,在同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斗争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经济运动规律。

社会生产关系的运动,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联系中实现的。

第一章一、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二者的关系如何?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它也称有用劳动,是人们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或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因此说,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二、为什么说具体劳动不是物质财富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它也称有用劳动,是人们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条件。

但具体劳动不是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因为物质产品的生产是自然物质和劳动两种要素的结合,因此,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三、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它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而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四、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是指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商品生产者怎样进行生产,由他们自己决定,这就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属于私人劳动。

马哲政治经济学部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马哲政治经济学部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部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2、自然经济是以分散、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它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

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5、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6、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7、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8、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消耗。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0、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产品中所耗的劳动时间来测量。

11、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12、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只能转移。

13、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因为在生产过程中能增殖,所以叫可变资本。

14、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15、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也可以表示为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的比率,来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6、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7、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18、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19、资本的技术构成就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为什么又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P11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即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具有客观必然性,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且反而决定人们的意志。

不管人们是否喜欢它,是否认识它,只要某种经济条件存在,同这种经济条件相联系的经济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

这就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人们在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经过反复实践而积累经验,不断学习而提高认识能力,是能够发现未曾被认识的经济规律的,是能够加深认识前人已经发现的经济规律的必然性的。

这就是说经济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2.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如何?第一(一)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二)商品二因素1.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特点:①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②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特点: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2)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第二.(一)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恒性(二)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特点: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1.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2.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3.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劳动生产率如何影响商品的价值量?P36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数量增加,单位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少,其价值量就小;反之,劳动生产率降低,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数量减少,单位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多,其价值量就大。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5.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职能?P39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五种职能。

6.什么是价值规律?它的实现形式和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P6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按照价值量来进行,即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就是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着三个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分配,即配置社会经济资源。

②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激励创新。

③优胜劣汰促使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7.价格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原因?P59①价格偏离价值的幅度一般不会太大②从个别商品的长期交换过程看,高于和低于价值的价格会互相抵消,趋于同价值相等。

供求与价格是互相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

③从整个社会看,商品中总有一部分商品价格高于价值,另一部分价格低于价值。

把各种商品当做一个整体来考察,高于和低于价值的价格也会互相抵消而趋于大体一致。

8.怎样理解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必须在流通中产生?P70 资本总公式:G —W—G` 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条件:“资本是不能从流通中产生”:A 、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B、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但“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矛盾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9.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应具备哪些条件?劳动力价值是如何决定的?P70劳动力是指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完全自由的人②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劳动力价值量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价值还原为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它包括三方面内容:(1)劳动力自身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2)维持劳动力家属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3)劳动力教育训练费用。

总之,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决定的。

10.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P72(一)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劳动过程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并创造出既定使用价值的过程,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价值增殖的过程1.价值形成的过程: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2.价值增殖的过程:是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投资者与工人的经济关系(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11.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别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意义?P76资本的本质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①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变资本则是获取剩余价值的必要的物质条件②它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理论根据.剩余价值率能准确反映剥削的程度.12.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如何?P80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工作日的绝对延长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①.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②物质基础不同③两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也是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发生时,社会劳动力价值实际上并未下降,这与相对剩余价值很不相同.只有率先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个别企业,才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它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的现象.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则相对剩余价值越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13.为什么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怎样掩盖了资本的剥削实质?P91①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②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算。

2.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

3.把劳动看成商品,不是违背价值规律,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

③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 1.工人出卖的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但是,看起来好象是一定时间的劳动。

2.工资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支付的,所以被误认为是劳动的价格3.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熟练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4.劳动是工人谋生手段,工资往往被看作是劳动换来的15.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P102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以便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16.在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资金和消费资金的比例不变时,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P105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劳动生产率的高低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的增大(1)所用资本:投入生产中的全部资本。

(2)所费资本在生产中实际耗费的资本④预付资本的大小17.什么是资本的积聚和资本的集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P110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分散的单个资本合并或联合成为更大的资本.(1)区别:①资本积聚不仅增大自身且增大社会资本总量,资本集中只能增大自身不能增大社会资本总量;②资本积聚的规模受限于个别资本的规模,资本集中是社会总资本的重新组合,不受规模等限制;③资本积聚比资本集中的速度慢。

(2)联系:相互促进。

①通过资本积聚促使企业壮大成为大资本,从而有利于资本集中。

②更快的资本集中则能够促使大资本更有条件采用先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增加资本积累的数量,从而加速资本的积聚。

18.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①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作为产业后备军,可以及时提供所需的劳动力,以满足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运转的需要②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不仅使资本家可以从劳动力市场上购买到更廉价的劳动力,而且会形成对在业工人的强大压力,压低在业工人工资的增长,或迫使在业工人提高劳动强度。

19.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P113①流动的过剩人口②潜在的过剩人口③停滞的过剩人口20.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条件是什么?P129①产业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指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要按一定比例在空间上并存。

②产业资本循环在时间上的继起性:指产业资本的各个部分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的运动,在时间上相互继起。

2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不同?①划分的根据不同:前者划分依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后者划分依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后者是为了揭示V是m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22.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有哪些?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有哪些影响?①.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预付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1)固定资本%越大,总周转速度越慢;(2)流动资本%越大,总周转速度越快。

②.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各自的速度越快,总速度也越快。

③.固定资本的磨损。

④.固定资本的折旧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①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

②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

23.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联系与区别P14624.什么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P149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三部分和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一是生产资料的生产二是消费资料的生产25.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P151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基本实现条件:Ⅰ(v + m)=Ⅱc(2)推论:Ⅰ(c + v + m)=Ⅰc + Ⅱc——第一部类全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当年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3)推论:Ⅱ(c + v + m)=Ⅰ(v + m)+ Ⅱ(v + m )——第二部类全年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当年所需要的消费资料26.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有哪些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P1561.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1)第一个前提条件:Ⅰ(v + m)>Ⅱc(2)第二个前提条件:Ⅱ(c + m - m/x)>Ⅰ(v + m/x)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基本实现条件:Ⅰ(v + △v + m/x)=Ⅱ(c + △c)(2)推论:Ⅰ(c + v + m)=Ⅰ(c + △c)+ Ⅱ(c + △c)——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3)推论:Ⅱ(c+v+m)=Ⅰ(v+△v+m/x)+ Ⅱ(v+△v+m /x)——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27.怎样理解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P164随着科技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社会扩大再生产表现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1)生产资料的生产应快于消费资料的生产(2)制造生产资料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增长应快于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地、孤立地增长(1)第一部类追加劳动力所需的消费资料必须要依赖第二部类生产的发展来提供(2)第一部类生产的发展,必须依赖第二部类的发展所提供的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