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中庸节选优秀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课件:《中庸》节选
(2)诚之者,人之道也:朱熹注云:”诚之者, 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之当然 也。“指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应该学自然之理,遵 循自然之法则,真诚实在做人。
(3)不勉而中:指圣人不勉强而自能中节。 (4)择善而固执:选择好的行为,坚定地去做。
高二语文课件系列
(5)“博学之”句:朱熹言:“此诚之之目也。 学,问,思,辨,所以择善而为知,学而知也。笃 行,所以固执而为仁。利而行也。”博,多,各方 面。审,仔细审察。慎,谨慎,不粗心。笃,诚笃, 切实去做。
(6)弗能弗措也:弗,不。措,丢在一边,搁置。 (7)果能此道矣:果然能用这个方法去做。
高二语文课件系列
你主动查阅过吗?
本文分别节选自《中庸》哪几章? 第1段文字:第一章(纲领) 第2段文字:第二章(知人) 第3段文字:第三章(正心) 第4段文字:第四章(正心) 第5.6.7段文字:第二十章(治国)
高二语文课件系列
七.课文注释(一)
(1)天命之谓性:天,自然界。命,令。性,指 人性。意为:人性皆自然所赋予。
(2)率性之谓道:率,循。道,路,引申为人们 必须遵循生命准则。意指,人道当遵循人性之自然。
(3)修道之谓教:修,修养,品节。教,教化。 意为,人能修人道以教化于人。
(4)戒慎乎其所不睹:戒慎,警戒谨慎。睹,看 见。意为:君子对于做人的道理,虽不目睹,也要 警惕谨慎。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 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 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 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 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 是天人合一。
(3)不勉而中:指圣人不勉强而自能中节。 (4)择善而固执:选择好的行为,坚定地去做。
高二语文课件系列
(5)“博学之”句:朱熹言:“此诚之之目也。 学,问,思,辨,所以择善而为知,学而知也。笃 行,所以固执而为仁。利而行也。”博,多,各方 面。审,仔细审察。慎,谨慎,不粗心。笃,诚笃, 切实去做。
(6)弗能弗措也:弗,不。措,丢在一边,搁置。 (7)果能此道矣:果然能用这个方法去做。
高二语文课件系列
你主动查阅过吗?
本文分别节选自《中庸》哪几章? 第1段文字:第一章(纲领) 第2段文字:第二章(知人) 第3段文字:第三章(正心) 第4段文字:第四章(正心) 第5.6.7段文字:第二十章(治国)
高二语文课件系列
七.课文注释(一)
(1)天命之谓性:天,自然界。命,令。性,指 人性。意为:人性皆自然所赋予。
(2)率性之谓道:率,循。道,路,引申为人们 必须遵循生命准则。意指,人道当遵循人性之自然。
(3)修道之谓教:修,修养,品节。教,教化。 意为,人能修人道以教化于人。
(4)戒慎乎其所不睹:戒慎,警戒谨慎。睹,看 见。意为:君子对于做人的道理,虽不目睹,也要 警惕谨慎。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 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 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 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 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 是天人合一。
《中庸》解析最新PPT课件
? 在认识事物时,孔子把中庸当成了方法论,“吾有知乎 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 竭焉。”
? 在办事情时,孔子主张“过犹不及”,“子贡问:‘师 (颛师孙—— 子张)与商(卜商 —— 子夏)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
2020/4/26
? 在进入原著讲解之前,我们先要介绍一些儒家的中 庸思想。
2020/4/26
4
? 在儒学创立之前,中华文化圣人就已经产生了中庸 的思想。
? 按照朱熹的解释,尧再传位于舜的时候告诉他: “允执厥中”,舜在传位于禹时加上了三句“人心 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形成 了圣人的千古“心传”。
2020/4/26
26
? 第二层意思是说君子 要慎独,即在别人看 不到地方也要保持自 己的善行,不要随波 逐流,因为天道是无 所不在的。遽伯玉不 欺暗室。东汉杨震的 “天知、地知、你知、 我知”。
2020/4/26
27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 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 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也。”
2020/4/26
31
?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 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终极的真理,春秋战国的 混乱,就是因为人们失去了这个不可或缺的“大 道”。例如孟子“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颜氏家训》说:“墨翟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 徒,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节 文尔。”
2020/4/26
30
?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君子 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在办事情时,孔子主张“过犹不及”,“子贡问:‘师 (颛师孙—— 子张)与商(卜商 —— 子夏)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
2020/4/26
? 在进入原著讲解之前,我们先要介绍一些儒家的中 庸思想。
2020/4/26
4
? 在儒学创立之前,中华文化圣人就已经产生了中庸 的思想。
? 按照朱熹的解释,尧再传位于舜的时候告诉他: “允执厥中”,舜在传位于禹时加上了三句“人心 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形成 了圣人的千古“心传”。
2020/4/26
26
? 第二层意思是说君子 要慎独,即在别人看 不到地方也要保持自 己的善行,不要随波 逐流,因为天道是无 所不在的。遽伯玉不 欺暗室。东汉杨震的 “天知、地知、你知、 我知”。
2020/4/26
27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 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 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也。”
2020/4/26
31
?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 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终极的真理,春秋战国的 混乱,就是因为人们失去了这个不可或缺的“大 道”。例如孟子“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颜氏家训》说:“墨翟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 徒,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节 文尔。”
2020/4/26
30
?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君子 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语文《中庸》节选课件
第一章
本性,儒家认为人性本善,即人 教化 的自然本性中包含仁义孝悌等伦 遵循 修明 理道德观念。片刻,一会儿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 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德,圣人(遵循本性) 修明道德,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 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4、中庸之道有何作用 大本达道,可使天地 位,万物育 8
内容解析
第二章
•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 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说:“君子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 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 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常常守住中道,无过与不 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 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6
表现出来
符合节度
达到
安于其位 化育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 育焉。
普遍推行的行为准则
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心是平静 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表现都能合乎节度,称 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 下普遍推行的准则。如果能够达到“中和”的境界, 那么天地都能各安其所,万物得以化育了。
1
什么是中庸?
•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即折中、中正、调和、不偏不倚、无 过无不及。庸,即平常、普通,循常理而 不变,“庸者,常也。”中庸者,“用中 为常道也。”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2
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君臣、父 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交往五种关系。做 《中庸》的主要内容 到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 兄良、弟弟、长惠、幼顺、 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 是用来调节上下、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 的关系的。 九经: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 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即修养自身,尊重贤人, 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 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
《中庸》节选ppt
子思,一个把哲学从天堂带到人间的人 中国有着道家乐隐山林的出世哲学,一个彻 底的道家主义者理应隐居到山中,一个彻底 的道家主义者理应隐居到山中,去竭力模仿 樵夫和渔父的生活,无忧无虑,简单朴实如 樵夫一般去做青山之王,如渔父一般去做绿 水之王。不过要叫我们完全逃避人类社会的 那种哲学,终究是拙劣的。 中国还有着儒家积极建功的入世哲学。一个 彻底的儒家理想者理应信奉入世建功,益国 家,光祖宗,荫子孙,可是这是在世间多少 成就大业者所能为,当然社会的进步,历史 的前进是需要这样的伟人,可是更多的普通 处世的人,他们的出路在哪儿?
三达德 儒家把“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 仁” ,“知耻近乎勇”并提,构成对知、 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 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 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 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 推崇、夸耀的品质。
越王勾践与吴王阖闾作战,阖闾伤足,气 病而死。夫差继位,每天必使人喊:夫差, 你忘了越国之仇了吗?夫差则涕泣说:不 敢忘!后来勾践成为他的奴隶。这就是 “知耻而后勇”!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请教如何去做一个 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不大明白,接着又问:“不忧愁不恐惧, 这样就可以称作君子了吗?”孔子的回答是: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说,如果自 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当 然,君子坦荡荡,不仅是一个行为端正的问题, 同时也来自于人的内在品德。古人认为,君子有 三种基本品德——仁爱、智慧和勇敢。孔子说: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 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 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 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
《中庸》节选课件
决策制定
运用《中庸》的智慧,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平衡的 决策。
团队协作
通过理解和运用《中庸》的理念,可以更好地协调团 队内部的关系,提高团队凝聚力。
企业文化建设
将《中庸》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可以塑造更加和谐 、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
在教育中的应用
德育教育
通过学习《中庸》,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 平,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01
《中庸》节选的实 际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家庭关系
01
通过理解和运用《中庸》的智慧,可以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
保持家庭和睦。
人际交往
02
在与人交往中,运用《中庸》的理念,可以更好地把握分寸,
避免过犹不及。
自我修养
03
通过学习《中庸》,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
德。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诚者天之道
认为真诚是自然规律,是为人处世的 根本原则。只有内心真诚,才能达到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和谐。
慎独
强调在独自一人时仍要保持谨慎,严 于律己,追求内在的品德修养。
01
《中庸》节选内容 解析
节选章节的选择理由
体现《中庸》的核心思想
所选章节能够充分体现《中庸》所强调的中庸 之道、诚之道等核心思想。
对个人修身的影响
01
02
03
培养中庸之道
通过理解《中庸》节选, 个人可以培养中庸之道, 即追求平衡、和谐和适中 的生活态度。
提升自我修养
节选内容强调自我反省、 修身养性和道德修养,有 助于提升个人的内在品质 和道德水平。
培养积极心态
节选中的思想可以帮助个 人调整心态,培养乐观、 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 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运用《中庸》的智慧,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平衡的 决策。
团队协作
通过理解和运用《中庸》的理念,可以更好地协调团 队内部的关系,提高团队凝聚力。
企业文化建设
将《中庸》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可以塑造更加和谐 、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
在教育中的应用
德育教育
通过学习《中庸》,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 平,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01
《中庸》节选的实 际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家庭关系
01
通过理解和运用《中庸》的智慧,可以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
保持家庭和睦。
人际交往
02
在与人交往中,运用《中庸》的理念,可以更好地把握分寸,
避免过犹不及。
自我修养
03
通过学习《中庸》,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
德。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诚者天之道
认为真诚是自然规律,是为人处世的 根本原则。只有内心真诚,才能达到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和谐。
慎独
强调在独自一人时仍要保持谨慎,严 于律己,追求内在的品德修养。
01
《中庸》节选内容 解析
节选章节的选择理由
体现《中庸》的核心思想
所选章节能够充分体现《中庸》所强调的中庸 之道、诚之道等核心思想。
对个人修身的影响
01
02
03
培养中庸之道
通过理解《中庸》节选, 个人可以培养中庸之道, 即追求平衡、和谐和适中 的生活态度。
提升自我修养
节选内容强调自我反省、 修身养性和道德修养,有 助于提升个人的内在品质 和道德水平。
培养积极心态
节选中的思想可以帮助个 人调整心态,培养乐观、 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 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中庸》节选ppt课件06
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时下,像司马徽这样的“好好先 生”多得可以扎成堆,他们的“光辉 形象”大致是这么个模样: 爱栽花,不栽刺,时刻注意为 自己开退路、留后路,说违心话,办 违心事,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提醒的 不提醒,该揭露的不揭露;前怕狼后 怕虎,遇到矛盾绕道走,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好好先生”把原则、正义、良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 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 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 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加强自身修养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 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 敬重大臣遇事就不会糊涂;体恤群臣,士人们 就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心耿 耿;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 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敬 畏了。
坚守
道理原则 使真诚、诚恳 助词无实义 努力 符合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 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 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 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天生真诚的人,不努力就能做到,不用思考 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 的人是圣人。让自己变得真诚的人,选择至善 的道德,坚守不渝,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 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
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 的。
中庸并非是无原则的调 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 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统一。
2.中庸之道在现在往往被 人理解为平庸和圆滑,或者说 是一种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 你觉得这是否是孔子所说的中 庸之道?
好好先生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 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 “好”。 有人问他身体怎样,他说“好”。 有人说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也说“好”。 他的妻子便责怪他:“人家以为你有德行, 才把自己的噩耗告诉你,你怎么反倒说‘好’ 呢?” 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 了。”弄得他的妻子哭笑不得。
《中庸》节选PPT课件
二.《中庸》的主题思想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三.《中庸》理论基础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七.课文注释(七)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诚者,天下道也:朱熹注云:”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言天道通行,四季昼夜,无一减差,最为诚实。可参见教材P37注18
诚之者,人之道也:朱熹注云:”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之当然也。“指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应该学自然之理,遵循自然之法则,真诚实在做人。
不勉而中:指圣人不勉强而自能中节。
择善而固执:选择好的行为,坚定地去做。
3
2
1
4
1
“博学之”句:朱熹言:“此诚之之目也。学,问,思,辨,所以择善而为知,学而知也。笃行,所以固执而为仁。利而行也。”博,多,各方面。审,仔细审察。慎,谨慎,不粗心。笃,诚笃,切实去做。
2
弗能弗措也:弗,不。措,丢在一边,搁置。
修养自身,就能够达到美好的人格;尊重人,就不至于迷惑;爱护亲族,叔伯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恨;敬重大臣,治理政事就不至于糊涂;体恤群臣,士就会尽力予以报答;爱护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受到勉励;劝勉各种工匠,财货就能充足;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四方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就会敬服。要做好这九项工作,就必须用至诚、至仁、至善的爱心去充分体现中庸的美好人格。做好这九项工作,事实上也就处理调节好了九种人际关系。调节这九种人际关系是使天下国家达到太平和合理想的重要保证。“九经”的提出,是对《尚书.尧典》的“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太平和合理想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太平和合理想的继承和发展。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三.《中庸》理论基础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七.课文注释(七)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诚者,天下道也:朱熹注云:”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言天道通行,四季昼夜,无一减差,最为诚实。可参见教材P37注18
诚之者,人之道也:朱熹注云:”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之当然也。“指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应该学自然之理,遵循自然之法则,真诚实在做人。
不勉而中:指圣人不勉强而自能中节。
择善而固执:选择好的行为,坚定地去做。
3
2
1
4
1
“博学之”句:朱熹言:“此诚之之目也。学,问,思,辨,所以择善而为知,学而知也。笃行,所以固执而为仁。利而行也。”博,多,各方面。审,仔细审察。慎,谨慎,不粗心。笃,诚笃,切实去做。
2
弗能弗措也:弗,不。措,丢在一边,搁置。
修养自身,就能够达到美好的人格;尊重人,就不至于迷惑;爱护亲族,叔伯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恨;敬重大臣,治理政事就不至于糊涂;体恤群臣,士就会尽力予以报答;爱护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受到勉励;劝勉各种工匠,财货就能充足;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四方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就会敬服。要做好这九项工作,就必须用至诚、至仁、至善的爱心去充分体现中庸的美好人格。做好这九项工作,事实上也就处理调节好了九种人际关系。调节这九种人际关系是使天下国家达到太平和合理想的重要保证。“九经”的提出,是对《尚书.尧典》的“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太平和合理想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太平和合理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庸节选ppt2
《中庸》名言
4、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6、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 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中庸》名言
至诚尽性
六言六弊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
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 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 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篇》
作文
中庸之道对工作、学习、生活至今仍有其积 极意义,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请以“生活中 的中庸之道”为话题,自拟文题,自选角度, 自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
忠恕宽容
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
相关心、互不损害、体仁而行、并
行而不相悖。
万物并肩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实现中庸之道的原则是什么? 做到真诚,至诚尽性,“固执之” 为什么? 因为中庸之道即天道,至诚则“不勉而中,不思 而得,从容中道”。 怎样才能做到至诚?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放弃 笨鸟勤飞
尊贤也,亲亲也
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不思而得,从容中道 博学之,审问之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故君子慎其独也
民鲜能久矣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梳理文脉
“中庸”释义 “中庸”之于君子、小人 中庸之道 世教不行
民鲜能久 中庸衰落 “三达德” “五达道” “九经”
——
好朋友之间:忠而告之,不听则止,
无自取其辱。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高中语文《中庸》节选ppt课件2
“择善”,是要通过博学、审问、慎思、
2019/2/3
明辨、笃行来完成的;“固执”,是要 通过不达到目的就“弗措”的坚定意志 和“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 千之”的加倍努力来完成“择善”。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告诉我们人只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完善 自己,就能使自己获得成功。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5
应该注意的是,“博学之,审问之,慎
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虽然属于 “择善”的方法,但也属于学习过程理 论。 程颐曾经说:“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朱熹则认为这是“为学之序”。作为学 习过程理论,五步学习过程可以说是明 确、具体、深刻、全面、系统的。
2019/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6
2019/2/3
其二:“诚者”“诚之者”的含义及 其区别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 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 善而固执之者也。” 按照朱熹的解释,诚,是真实不 乱的意思,是天理的本来状态。 圣人的道德,和天理是一致的, 不必思考和努力自然就能达到中 道。
中庸论修道,主要在“慎独”上下功夫。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也。”这句话揭示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些 与“道”相背离的细微的萌芽在隐蔽不为 人所见的时候,人们自己已经知道了,而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这时候就非常谨慎, 要阻遏这种萌芽的发展,以免使自己越来 越偏离正道。 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 况下,也要求自己整个身心的活动,处处 合乎规范,凭着高度自觉,遵循正道。
[折中主义]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 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 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 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 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 (《新华词典》
中庸节选ppt课件
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 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 学他一千次。假如真能照这样子去做,即 使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 也会变得坚强。
19
第十九页,共35页。
实现中庸之道的原那么是什么?
做到真诚,至诚尽性,“固执之〞 为什么?
因为中庸之道即天道,至诚那么“不勉 而中,不思而得,沉着中道〞。
不学那么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 止;不去请教那么已,既然请教,不到彻底明白 绝不终止;不去考虑那么已,既然考虑了,不想 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区分那么已,既然区 分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那么已, 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18
第十八页,共35页。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 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怎样才能做到至诚?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放弃
笨鸟勤飞
20
第二十页,共35页。
四、写法探究
?大学?和?中庸?中采用了很多递进 阐述的方法,如?大学?中说:“知止而 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请将?中庸?中的类似论证整理出来,体 会其中的逻辑关系,弄明白它们所说的道理。
21
第二十一页,共35页。
五、深化拓展
1.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吗? [折中主义]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 理论等无原那么地调和在一起。根本 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 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 分是非,不要斗争。〔?新华词典?〕
22
第二十二页,共35页。
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推行的原因,我知道 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 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 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无 能的人根本做不到。没有谁每天不要吃喝,但 却很少有人可以真正品味滋味。〞
19
第十九页,共35页。
实现中庸之道的原那么是什么?
做到真诚,至诚尽性,“固执之〞 为什么?
因为中庸之道即天道,至诚那么“不勉 而中,不思而得,沉着中道〞。
不学那么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 止;不去请教那么已,既然请教,不到彻底明白 绝不终止;不去考虑那么已,既然考虑了,不想 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区分那么已,既然区 分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那么已, 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18
第十八页,共35页。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 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怎样才能做到至诚?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放弃
笨鸟勤飞
20
第二十页,共35页。
四、写法探究
?大学?和?中庸?中采用了很多递进 阐述的方法,如?大学?中说:“知止而 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请将?中庸?中的类似论证整理出来,体 会其中的逻辑关系,弄明白它们所说的道理。
21
第二十一页,共35页。
五、深化拓展
1.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吗? [折中主义]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 理论等无原那么地调和在一起。根本 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 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 分是非,不要斗争。〔?新华词典?〕
22
第二十二页,共35页。
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推行的原因,我知道 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 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 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无 能的人根本做不到。没有谁每天不要吃喝,但 却很少有人可以真正品味滋味。〞
《中庸》(优秀)PPT课件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 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 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
能20此20/8/3道矣,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
10
初步解读《中庸》
朱熹认为《中庸》是《四书》中最 难读懂的一部典籍,我们在学习时 候,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 概念间的关系
②指德才平凡。如,中庸之才。
小组合作
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 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 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 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 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 育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中庸》节选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庸 知识; 3.了解“中庸之道”的基本思想,探讨 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于<中庸》及子思
自主阅读《优化指导》 P35相关内容
《现代汉语词典》:
①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 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如,中庸 之道。
⑥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 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 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 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 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 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⑦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 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 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 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
能20此20/8/3道矣,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
10
初步解读《中庸》
朱熹认为《中庸》是《四书》中最 难读懂的一部典籍,我们在学习时 候,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 概念间的关系
②指德才平凡。如,中庸之才。
小组合作
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 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 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 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 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 育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中庸》节选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庸 知识; 3.了解“中庸之道”的基本思想,探讨 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于<中庸》及子思
自主阅读《优化指导》 P35相关内容
《现代汉语词典》:
①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 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如,中庸 之道。
⑥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 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 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 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 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 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⑦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 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
【高中语文】中庸节选ppt精品课件2
忠恕宽容
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
相关心、互不损害、体仁而行、并
行而不相悖。
万物并肩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实现中庸之道的原则是什么? 做到真诚,至诚尽性,“固执之” 为什么? 因为中庸之道即天道,至诚则“不勉而中,不思 而得,从容中道”。 怎样才能做到至诚?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放弃 笨鸟勤飞
《中庸》名言
1、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译文】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 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自然形成的禀赋叫做人性,遵循各自的人性叫做道,修明并推 广这些道叫做教化。
“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
道德标准。 《中庸》被推崇为“实 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 身受用的经典。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东坡
诵读方法指津
初读品文蕴
再读疏音义
三读理文脉 四读探精髓
致中和,天地位焉 子庶民也,来百工也
可离非道也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1)天道与人道合一 (2)天性与人性合一 (3)理性与情感合一 (4)鬼神与圣人合一 (5)外内合一
慎独自修
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 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
孔 子 中 庸 哲 欹学 器的 触 动 点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 欹、中则正、满则覆。” 《荀子· 宥坐》
《中庸》名言
4、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6、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 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 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 子慎其独也。
参考译文① 因此品德高尚的
人即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 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恐慌惧怕。幽 暗之中,细微之事,虽无踪迹出现,但 动机已成,人虽不知,而自己却很清楚, 天下的事没有比这个更明显、更容易显 露的了。因此君子独处的时候特别谨慎 小心。
《现代汉语词典》:
①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 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的态度。如,中庸之道。
②指德才平凡。如,中庸 之才。
程颐、程颢: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 中;不易之谓庸。”中者, 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 定理。
朱熹:
“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 也。庸,平常也。”
朱熹认为,《中庸》是 《四书》中最难读懂的一部典 籍。
课文注释: 中:折中,调和,不偏
不倚,无过无不及。 庸:平常,普通,循常
规常理而不变。
毛佩琦
•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 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
参考译文① 上天赋予人的
就是本性,遵循本性而行动就是道, 把道德修明,并在众人中推广就是教。 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 开,就不是道了。
参考译文⑦ 有的知识不学(也就罢了),
(但只要)学了就要掌握,如果还不能学会, 那就不要放弃;有的问题不问则已,问了,不 到完全理解就不放下;有的事情不思索则已, 思索了,没有所得就不放下;有的疑难不分辨 则已,分辨了,不明晰就不放下;有的事情, 不做则已,做了,坚持得不彻底就不放下。
⑦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 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 必强。
②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 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 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参考译文② 仲尼说:“君子的
所作所为符合中庸的道理,小人的所 作所为违背中庸的道理。君子对于中 庸,能时时处处坚持中庸的原则。小 人违背中庸的道理,任性妄为,肆无 忌惮。”
③子曰:“中庸其至矣乎! 民鲜能/久矣!”
参考译文⑦ 诚是上天赋予的道理,而
努力达到“诚”则是人道。诚的人,不用 努力就能符合“诚”,自然而然就符合天 道,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达到“诚”的 人,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坚守不渝。广 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 晰地辨识,坚定地履行。
⑦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 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 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 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பைடு நூலகம்
⑤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 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 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家国矣。”
参考译文⑤ 孔子说:“好学不倦就接
近于智慧了。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义了。 懂得耻辱,就接近于勇敢了。懂得了好学、 力行、知耻三件事,那么就知道修养自身 的方法了。知道了修养自身的方法,就知 道治理百姓的方法。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 法,就知道治理天下的方法了。”
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 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 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参考译文① 喜怒哀乐各种感情还没有
向外表露的时候,叫做中;向外表露的时 候而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天下人最重 要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普遍遵行的行为 准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 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高二语文中庸节选优秀详解演 示文稿
优选高二语文中庸节选优秀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 生孔鲤,字伯鱼,早卒;伯鱼生孔伋, 字子思。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 思便是其中的一派。子思学于曾子, 孟子学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子思、 孟子学派称作“思孟学派”,并尊称 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
⑥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 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 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参考译文⑥ 凡国君治理天下国家有
九条不变的常规。这就是:修养自身, 尊重贤能,亲爱亲属,敬重辅政的大 臣,体恤文武百官,爱护百姓就像爱 护自己的孩子,招来各种工匠,善待 远方的来客,安抚分封的诸侯。
参考译文⑦ 别人一遍就行了,我
即使一百遍也要做好。别人十遍就行了, 我即使一千遍也要做好。如果能够用这样 的毅力追求中庸之道,那么即使愚昧的人 必能变成聪明的人,即使柔弱的人必能变 成刚强的人。
一、“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要 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
“修身” 是《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 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 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治国和平 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参考译文⑥ 像爱护自己的孩子
一样爱护百姓,老百姓就因为受到勉 励而勤奋努力;招来各种工匠,就会 财源茂盛百货充足;善待远方的来客, 就能使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归顺;安抚 分封的诸侯,就能四海一家,天下畏 服。
⑦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 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 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⑥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 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
群臣,则士之报礼重;
参考译文⑥ 修养自身,就能确
立中庸之道;尊重贤人,做事就不至于 迷惑;能亲爱亲属,叔伯兄弟就能没有 怨恨,和睦相处;敬重辅政的大臣,遇 到事情就不会迷惑;体恤文武百官,受 恩惠的士臣就会尽力报答;
⑥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 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 则天下畏之。
参考译文 ③ 孔子说:
“中庸是天下最高的道德标准呀! 可是人们已经很少能做到了,这种 情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 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 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 食也,鲜能知味也。”
参考译文④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
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常常超过 中道,愚昧的人常常达不到。中庸之道不能 彰明于世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常常 超过中道,不贤的人常常达不到。譬如人没 有不吃饭喝水的,但是很少有人能辨别食品 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