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践
支架式教学实践意义(3篇)
第1篇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支架式教学实践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学习动机1.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支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逐步提高学习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
2.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支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继续学习和探索。
二、提高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支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实践证明,支架式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合适的学习支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提升自己,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通过搭建学习支架,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支架式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
四、促进教育公平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支架式教学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架,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念的微课设计与实践
学生技能提升
微课内容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 的实践技能,如实验操作、编
程技能等。
实践效果的实证研究
研究对象
选取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基于支架式教学理念的微课教学,对照组接 受传统教学方式。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成绩、学习参与度、理解能力 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检验等 。
互动教学软件
如Blackboard、Moodle 等互动教学软件,可用于 实现微课的在线互动教学 。
04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念的微课实践案例
案例一:小学数学分数部分的微课设计与实践
总结词:效、针对性强 总结词:实践性强
详细描述:小学数学的分数部分是难点,通过微课设计 ,可以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微课的特点与优势
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型课程,它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易于传播等特点 ,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问题。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将基于支架式教学理念的微课设计与实践应用于中小学教育中,通 过实证研究方法,探究支架式微课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 及学习成绩的影响。
明确微课的学习目标,并确保学习目标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 际生活情境紧密相关。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适当的学习支架,如问 题情境、案例、图表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
容。
根据学习目标和支架,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 、实验操作、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适当的评估标准,以评 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项目活动中的实践
课程与教学Good Parents14“支架式教学”以幼儿为主体,以培养幼儿的知识技能和创新技能为目标。
项目活动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
在项目活动中,教师要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关注项目活动实施的过程,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帮助幼儿获得未知经验。
本文以大班“楼梯上的游戏”主题活动为例,谈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项目活动中的实践。
下雨天,幼儿只能在室内运动场活动。
幼儿发现楼梯旁边多了两块长长的木板,便询问教师怎么使用。
教师告诉幼儿:“孩子们,这是楼梯滑滑梯,你们喜欢吗?”围绕楼梯,幼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玩过幼儿园里的索道,可好玩了!不知道楼梯上能不能玩索道。
”“我想玩接水果的游戏。
”“我想在楼梯滑滑梯上玩保龄球。
”“我想玩滚球得分。
”……大家想出了多种玩法,每种玩法都很有趣。
这时,教师问幼儿:“我们想把楼道的滑梯变成索道滑梯,需要什么材料呢?”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当然需要绳子了”“要坚固的,不然会很危险”“要有把手”……听了幼儿的议论,教师对幼儿说:“看来大家都清楚制作索道滑梯需要的材料。
如果我们比数字,还需要什么材料呢?”有的幼儿说:“要数字板。
”有的幼儿说:“可以用彩纸做数字板,美工区里有好多彩纸。
”有的幼儿说:“还可以用纸板做。
”幼儿议论纷纷,最终决定分成彩纸拼接组和纸板组,分组制作数字板。
彩纸拼接组的幼儿先把彩纸拼起来,然后贴双面胶、画格子、写数字;纸板组的幼儿把纸板剪齐,用宽胶带粘贴,再写上数字。
数字板制作完成后,幼儿开始游戏。
有的幼儿选择小汽车,有的幼儿选择毛绒球,有的幼儿选择泡沫球。
大家选好材料,摆好数字板,开始大比拼。
但是,在大比拼中,幼儿发现了问题:用小汽车玩游戏时,有几次没有得到数字。
于是,幼儿决定做个小实验,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幼儿通过实验发现,玩具汽车由于有轮子且比较重,在滑板上滑下去的速度较快,不容易掌控,不太适合这个游戏。
如果选择毛绒球、泡沫球,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支架式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界逐渐受到重视。
支架式教学强调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动关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提升能力。
本文将从支架式教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实施步骤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支架式教学的定义与理论基础1. 定义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提升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支架”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2. 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即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与在独立活动中完成的任务之间的差距。
支架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环境的互动而实现的。
支架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能力。
支架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三、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支架式教学的第一步是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的能力水平。
2. 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分析其最近发展区,以便提供合适的支架。
3. 设计支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相应的支架,包括问题、任务、资源等,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4. 实施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支架。
5. 评价与反思教学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反思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支架式教学教育实践应用
一、引言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起源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帮助学生逐步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
本文将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1.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支架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强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他们跨越“最近发展区”,实现自身潜能的发挥。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知识。
3.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支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支架式教学的实践应用1. 教学设计(1)确定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根据学习目标,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
(3)设计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提供支架: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 教学实施(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适时提供支架:根据学生的需求,适时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总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践
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践随着教育的深入,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结合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践,详细介绍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启发幼儿思维,培养问题意识幼儿在数学教学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和问题意识,单一的传授知识模式容易使幼儿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鼓励幼儿提问、思考、发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个问题,如“有5个苹果,如果再增加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幼儿思考这个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这样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幼儿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度,还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趣味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幼儿喜欢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增加趣味化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数学中的几何形状时,可以安排幼儿通过拼图游戏来学习不同的几何形状。
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形状的木块,让幼儿根据提示图案进行组合。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准确辨认各种几何形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幼儿交流与合作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幼儿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此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数学中的数的排序和比较时,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思维水平进行数的排序和比较,然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真实情境教学,提高幼儿的应用能力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基本概念的教授,还要注重数学的应用能力培养。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可以通过真实情境教学来提高幼儿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加法时,可以用购物的情境让幼儿进行加法计算。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出一些购物清单,然后让幼儿购买这些物品并计算总价。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幼儿不仅能够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还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之,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
支架式教学实践模式(3篇)
第1篇一、引言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架,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支架式教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实施步骤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支架式教学的定义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支架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环境、与他人以及自身的互动,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支架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强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潜能,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逐步习得社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支架式教学强调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实现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习得。
四、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1.确定学习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设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
2.搭建支架: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如提供学习资料、创设情境、示范操作等。
3.引导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4.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
5.调整支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适时调整支架,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6.总结与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学习经验,反思学习过程,为后续学习提供借鉴。
五、支架式教学的评价方法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参与度、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
支架式教学实践模式思考(3篇)
第1篇一、引言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起源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逐步构建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支架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搭建一个支持性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知识的内化。
本文将探讨支架式教学实践模式的内涵、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支架式教学实践模式的内涵支架式教学实践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强调以下三个方面:1. 学生为中心:支架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师为支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 互动与合作: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交流、讨论和分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支架式教学实践模式的特点1. 支持性:支架式教学注重为学生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逐步实现知识的内化。
2. 发展性:支架式教学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通过逐步降低支架,引导学生逐步实现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3. 适应性:支架式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以提高教学效果。
4. 创新性:支架式教学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通过解决问题、探索未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支架式教学实践模式的实施策略1. 识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需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出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搭建支架提供依据。
2. 提供适当的支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必要的指导、示范和反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 逐步降低支架: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应逐步降低支架,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4. 创设互动与合作机会: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讨论、分享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究
“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究【摘要】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然后从优势、实践方法和不同学科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结论部分分析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价值,探讨了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启示,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支架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更能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概述、特点、优势、实践方法、应用、价值、教育教学实践、发展趋势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和优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支架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师生互动密切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建立认知框架,促进学习的深入和扩展。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深入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以及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对于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影响,进一步了解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研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价值和可行性,为未来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践——以《微视频制作》一课为例
信息技术课tougao4@27MAR 2017 NO.06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
一堂课仅有45分钟,教师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微视频制作》一课为例,运用翻转课堂在“支架式”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支架式教学就是通过提供一套适当的概念支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
借助支架,学习者能够逐步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 创设主题,进入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兴趣创设主题是指教师围绕某一主题组织教学活动。
这里的主题不是指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指文化主题,指那些连接学生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思考的走向,使他们自发产生探究兴趣。
在教学《微视频制作》一课时,笔者在课前推荐学生观看精彩视频《人类地球生活史》,视频中用诙谐的表现手法向大家讲述了人的一生要使用很多纸张、制造很多垃圾,风趣的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情绪高涨。
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查阅了北极发烧、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等相关新闻,思考温室效应的成因。
课堂成了学生进入情境、寻求知识的殿堂,他们自发地制作了环保题材微视频,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笔者诱发学生创设主题,引导他们围绕某一主题,将技术以工具的形式纳入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多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引发学生的探究需求,使其产生积极、持久的学习动力。
● “搭建支架”,明确目标,引领学生探究方向“搭建支架”是“支架式”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部分,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内容,为学生探索问题提供方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践——以《微视频制作》一课为例贡学青 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向,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构建学生自主追求学习目标所需要的框架。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建构和内化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理论。
这种教学理论在教育领域中受到了广泛的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支架式教学理论和实践,包括其概念、作用、适用范围和实施步骤等方面,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支架式教学理论最早是由布鲁纳和伍德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他们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种类似于“支架”的支持,以帮助他们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这种“支架”是一种教学框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掌握复杂的概念和技能。
支架式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支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它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支架式教学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因为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要,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点和障碍。
支架式教学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
但是,支架式教学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以帮助他们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教师要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支架式教学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他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同时,教师还需要准备一些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工具等,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
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适当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接着,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以帮助他们掌握复杂的概念和技能。
支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3篇)
第1篇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提供适当的支架帮助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目标。
本文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步骤、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模式;学习目标一、引言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教师提供适当的支架帮助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目标。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步骤、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环境互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相结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支架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通过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
支架式教学正是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架,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实现认知水平的提升。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建构。
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三、支架式教学的实践步骤1.确定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2.搭建支架: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一系列问题、任务、活动等,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架。
3.引导学习:教师通过提问、启发、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4.评估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四、支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2.提供多样化的支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如问题、任务、活动、资源等。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支架式作文教学实践感悟(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支架式作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支架式作文教学的魅力,以下是我对支架式作文教学实践的一些感悟。
一、支架式作文教学的核心思想支架式作文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搭建支架,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支架可以是具体的指导、范例、讨论等,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支架式作文教学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支架式作文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搭建支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写作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支架式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具体的指导、范例、讨论等,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在支架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文要求,提高作文质量。
3.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支架式作文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不断质疑、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支架式作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支架式作文教学的实践感悟1. 教师要善于搭建支架在支架式作文教学中,教师是支架的搭建者。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搭建合适的支架。
支架可以是具体的写作技巧、范例、讨论话题等。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记叙文时,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记叙文范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在讨论话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支架式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支架式教学_实践应用(3篇)
第1篇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和辅助,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自主学习。
本文将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步骤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起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通过搭建支架,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自主学习。
支架式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1.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即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所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
支架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搭建支架,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实现自主发展。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环境互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相结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通过与他人互动,实现认知发展。
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三、支架式教学的实践步骤1. 识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 搭建支架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实现自主发展。
4. 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四、支架式教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1. 支架式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广泛应用支架式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中。
实践支架式教学小学语文(3篇)
第1篇一、引言支架式教学是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二、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的,而是通过学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以及自身的思维活动而建构起来的。
支架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强调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2.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应通过支架式教学,为学生搭建起通往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可以运用动画、图片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让学生扮演卖火柴的小女孩,体会她的心情。
2.明确学习目标,提供适当支持(1)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如:在讲解《咏鹅》一课时,明确学习目标为: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鹅的赞美之情。
(2)提供适当的支架。
如:在讲解《咏鹅》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生字词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如:在讲解《小石潭记》一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讲解《小石潭记》一课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疑问。
支架式教学的实践意义(3篇)
第1篇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支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支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使学生逐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实践中,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1. 调整教学目标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改革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合作学习等。
这些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促进教育公平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支架式教学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支架式教学中得到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2.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支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对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五、提升教育质量1.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支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实践中,支架式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国内对支架式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近年来,支架式教学在国内逐渐得到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支架式教学在国内的实践背景、具体实施策略以及成效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国内对支架式教学的实践背景1.教育改革需求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
2.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移动设备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互动。
3.教育公平需求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有助于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在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乡教育差距等问题较为突出,支架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三、国内支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1.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具有层次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支架式教学强调情境创设,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供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提供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支架可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步骤,也可以是情感支持、心理疏导等。
4.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能力支架式教学倡导合作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5.评价与反思,持续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评价与反思。
通过评价与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支架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支架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中的实践与反思
◆ 冯加 俊
1 “ 接受支架”——帮助 学生学会从各种 资源里 收集 必要 的信 息
接受 支架,指教 师设计 的可 以帮助学 生观察和 理解 的
现 象 、 问题 和 实 例 , 它 们 与 学 生 最 终 需 要 掌 握 的 知 识 存 在
支 架源 于建筑用 的脚手 架,在现 代教 育教学 中往往借 用这 个术语 来描述 教学过程 中所 施予 的有 效支持 ,这就是
旅 游时间以双休 日为主 春 游范围为无锡 市区及江 阴、 宜兴 ,
在这 个过程 中设 计的 “ 接 受支架 ”是设 置认知 冲突 , 让学 生 自己发现 问题 、提 出问题 。并 让学生 回顾 以前 已经
学 习 过 的 知 识 点 ,分 析 题 意 , 分 析 哪 些 问题 可 以通 过 已有
指导 。 在 前 面 的课 程 学 习 中 ,学 生 已经 会 上 网浏 览 网 页 , 这
次需通 过搜索 引擎 以及 关键词 浏览相 应网站 ,如无锡 新传 媒和 其他 有关无锡旅游 的网站。这能够考查学生两种能力。 1 )获取信 息的能力 :从所阅读 的资料 中迅 速找到 自己
所需要的信息 。
教 学 支 架 。搭 建 指 引 学 生 向 更 高 层 级 认 识 水 平 前 进 的 学 习
支架 是建构 主义教 学中普遍 采用 的教学 设计技术 。美 国学 者伯尼 ・ 道奇 的 “ 支架 ”理论,设计 了三种 “ 支架 ”:第一 , “ 接受支架 ”;第二 , “ 转换支架 ”;第三, “ 产 品支架 ”。 为 了更 好地培 养学生现 代教 育技术应 用能力 ,笔者将 “ 支架 ”理 论引入 现代教 育技术 教学活动 中 。本 文 以教 学 项目“ 根据 地 区特 色开发 无锡春 色新发 现 春 游线路大 征 集 ’的活动 ”为 例 ,阐述 “ 支架 ”理论在 现代 教育技 术 教 学中的实践运用与反思 。 无锡春色新发现 春游线路大征集 江 南三 月,草 长莺 飞,正是 出游好 时节。现特 向各位
支架式教学实践体会
支架式教学实践体会
1.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任务、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合适的教学支架,鼓励学生利用支架主动探究与学习。
2.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合作与借鉴,学会协同发现、分享成果、欣赏他人创造,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实现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且健康的发展。
3.在支架式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否认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事实上在此教学过程中,只不过是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学习过程的控制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了。
4.支架式教学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监控与启发引导,有利于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实验教学。
因此,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时,应多方面考虑,不要生搬硬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践
作者:贡学青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第06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
一堂课仅有45分钟,教师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微视频制作》一课为例,运用翻转课堂在“支架式”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支架式教学就是通过提供一套适当的概念支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
借助支架,学习者能够逐步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 创设主题,进入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兴趣
创设主题是指教师围绕某一主题组织教学活动。
这里的主题不是指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指文化主题,指那些连接学生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思考的走向,使他们自发产生探究兴趣。
在教学《微视频制作》一课时,笔者在课前推荐学生观看精彩视频《人类地球生活史》,视频中用诙谐的表现手法向大家讲述了人的一生要使用很多纸张、制造很多垃圾,风趣的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情绪高涨。
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查阅了北极发烧、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等相关新闻,思考温室效应的成因。
课堂成了学生进入情境、寻求知识的殿堂,他们自发地制作了环保题材微视频,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笔者诱发学生创设主题,引导他们围绕某一主题,将技术以工具的形式纳入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多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引发学生的探究需求,使其产生积极、持久的学习动力。
● “搭建支架”,明确目标,引领学生探究方向
“搭建支架”是“支架式”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部分,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内容,为学生探索问题提供方向,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构建学生自主追求学习目标所需要的框架。
笔者在教学活动前,先制作了相应的学习网页传到校园网服务器上,为学生探索学习所需要的概念搭建了框架,同时方便学生在校内外学习使用,实现师生实时互动。
该网页具备“学习目标”“导学材料”“学习视频”“作品园地”“BBS论坛”“与我联系”等功能。
学生利用该平台,明确学习目标,把握探究的重点与难点;“导学材料”中设计的任务起到“脚手架”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厘清了知识点的脉络,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视频”把一些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碎片化处理,方便学生通过视频学习,使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作品园地”为学生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台;在“BBS论坛”中,师生可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交流,教师通
过反馈的信息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与我联系”中,学生可通过电子邮件随时与笔者保持联系,以便解决课内外遇到的问题。
“支架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实现了学生掌握技能,更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微视频制作》一课时,笔者不仅让学生掌握微视频制作的技术知识,更潜移默化地让他们认识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人生观。
教师找准支架建立和拆除的时机,给予学生适时的提醒和帮助,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情感。
● “拆除支架”,课内外翻转,引导学生独立探索
“拆除支架”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升华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最明显的特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强。
学生遇到问题和疑惑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引,这时,教师要适当减少支架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给学生提供合理的方法和技术,避免学生“跑偏”,最终目标是完全拆除支架,让他们在学习中完全独立起来。
在教学《微视频制作》一课时,教学视频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工具,笔者通过录屏软件、皮影客、focusky等软件,将各知识点制作成教学视频,并上传到自制学习网站或班级QQ 群中。
这些视频是碎片化处理的知识点,方便学生对照各导学材料中的任务,自主进行学习。
通过学习教材内容就能够掌握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第二梯度,并借助第二梯度向第三梯度攀登,一步一步走向深度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网站BBS等渠道与同学、教师互动交流。
学生的差异特点决定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掌握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于是有些学生会自发地充当教师的小助教。
当学生出现新奇想法时,教师应及时鼓励,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
为了说明某些观点,学生会利用QQ或网站BBS发表观点,这样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逐渐“淡化”“隐退”了。
在多种媒体的支撑下,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选择方法,独立进行探索,完成任务。
这时,不同的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方法,独立探索知识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和特点。
● 分组协作,课堂教学翻转,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的兴趣、差异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天然的资源宝库。
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在课前所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创设不同的学习任务,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配搭起来,合理分工,明确学习任务,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教学《微视频制作》一课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异质分组,课堂的合作学习主要形式是小组学习,每组6人,并由小组中品学兼优、有领导才能的学生担任组长。
学生采用小组探究的形式,商讨确定作品主题,编写剧本,交流获取制作视频素材多样性的方法;探讨制
作作品技术性的方法。
通过异质分组合作学习后,学生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得到了互补,充分发挥了小组的作用,有力地激活了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再创新知的能力。
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各小组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问题等,同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面给予恰当的指导。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商讨论,可以交流独立探索的成就,共同解决独立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缩小了学习能力的差异,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倡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 多渠道展示,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的教育评价观相信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优秀的,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中,如果让每位学生都看到别人和自己的闪光点,就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其成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
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会产生积极情感的强化作用,能促进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些反馈的评价结果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微视频制作》一课时,笔者利用翻转课堂,将预习检测、小组合作、任务完成、学习成果展示、课堂检测、评价等贯穿到整堂课的学习中。
学生无论是在课中还是在课后,都可以利用网络实时进行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这样的评价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学习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与问题探索过程融为一体,既能关注学习结果,又能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能关注他们在实际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翻转课堂基于网络,多媒体展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接受教育提供了新的舞台,合理的评价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他们终身学习打造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