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施工规划方案报审版本.docx
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9ab76d9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d.png)
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项目名称:某某地铁站基坑工程项目地点:某某地区项目概况:某某地铁站基坑工程是某某地区重点工程项目,位于某某地铁站附近,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深度约20米。
该基坑工程是为了建设某某地铁站而进行的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工程,具有重要的交通和城市建设意义。
承包商:某某土建施工有限公司联系人:某某联系电话:某某施工方案概述:某某地铁站基坑工程施工方案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综合考虑了土方开挖、基坑支护、排水和施工安全等因素,提出的一套系统、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土方开挖方案:根据现场地质勘察和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土方开挖方案,包括开挖深度、开挖顺序、开挖方法等。
2. 基坑支护方案: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和基坑周边环境,确定合适的基坑支护方案,包括支护结构、支护方法、支护材料等。
3. 排水方案: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确保基坑内部和周边地区的排水畅通,防止地下水渗漏和基坑失稳。
4. 施工安全方案:制定科学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和伤亡。
施工方案内容:1. 土方开挖方案:(1)开挖深度:根据设计要求,基坑最大深度为20米,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基坑稳定,分层次、分段次开挖,每次开挖深度控制在3-5米之间。
(2)开挖顺序:根据基坑周边建筑物和管线的情况,确定开挖顺序,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3)开挖方法:采用机械挖掘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开挖效率和施工质量。
2. 基坑支护方案:(1)支护结构:采用钢支撑、混凝土桩或土钉墙等支护结构,根据基坑深度和土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支护结构。
(2)支护方法:分段支护,逐步加固,确保基坑周边的建筑物和管线不受影响。
(3)支护材料:选用优质的支护材料,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可靠。
3. 排水方案:(1)排水管道: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管道,将基坑内部的地下水及时排出,防止水压对基坑结构的影响。
(2)排水设施:设置排水泵站和排水管网,保证基坑和周边地区的排水畅通。
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报审版)全解
![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报审版)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e30bd9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8.png)
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报审版)全解一、前言基坑支护工程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工程之一,旨在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的各项内容,力求在报审版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解析,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参考。
二、工程背景基坑支护工程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问题。
针对不同施工条件及地质情况,需制定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工程范围本工程所涉及的基坑支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基坑深度、支护结构、材料选择、监测方案等方面,下文将分别进行详细解析。
1. 基坑深度基坑深度是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需根据地下水位、土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在本工程中,结合地质勘察资料,确定基坑深度为X米,满足工程需求。
2. 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是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关键设计要素,影响着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本工程中,采用X型支撑结构,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保证支护结构的合理性。
3. 材料选择基坑支护过程中所需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需具备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本工程中,选用了XX材料,确保支护结构的牢固性和持久性。
4. 监测方案为了及时发现基坑支护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方案。
在本工程中,采用了X种监测手段,确保基坑支护施工过程的安全可控。
四、施工流程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流程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合理的施工流程可提高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在本工程中,施工流程主要包括XX步骤,具体内容如下:1.工程准备阶段:包括场地清理、设备搭建等工作;2.基坑开挖阶段:进行基坑的开挖和清理工作;3.支护结构施工阶段:安装支护结构并进行加固处理;4.监测与调整阶段:针对基坑支护工程进行监测和调整,保证施工质量;5.工程验收阶段:对基坑支护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五、质量管理基坑支护工程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措施,合理的质量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
XXX项目基坑监测实施方案(完整资料).doc
![XXX项目基坑监测实施方案(完整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78835c8a58fb770bf68a5579.png)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目录1 工程概况 (1)1.1 地理位置: (1)1.2 主体建筑概况 (1)1.3 工程地质条件 (1)1.4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1)1.5 基坑说明 (2)1.6 基坑支护情况 (2)2 监测内容 (3)3 监测项目 (3)4 目标 (4)4.1 实施测量工作原则 (4)4.2 产品质量目标 (5)4.3 安全生产目标 (5)5 已有资料 (5)6 监测规范依据 (5)7 仪器设备及人员 (6)7.1 仪器设备 (6)7.1.1 硬件 (6)7.1.2 软件 (7)7.2 人员组织 (7)7.2.1 项目管理人员 (7)7.2.2 其他工作人员 (7)7.3 成果的种类、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 (8)7.3.1 成果的种类 (8)7.3.2 坐标系统 (8)7.3.3 高程基准 (8)8 监测方案设计 (8)8.1 点位布设 (8)8.2 点位保护 (9)8.3 报警值 (9)8.4 监测频率 (11)9 监测实施步骤 (12)9.1 测量基准的引入 (12)9.1.1 高程基准引入 (12)9.1.2 平面基准引入 (12)9.2 基准点测量 (12)9.2.1 高程基准测量 (12)9.2.2 平面基准测量 (13)9.3 工作点测量 (13)9.3.1 工作点高程测量 (13)9.3.2 工作点平面测量 (13)9.4 基坑顶部水平、竖向位移观测 (13)9.4.1 垂直位移监测点的测量 (13)9.4.2 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测量 (14)9.5 冠梁顶部水平、竖向位移观测 (14)9.5.1 垂直位移监测点的测量 (14)9.5.2 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测量 (14)9.6 预应力锚索应力观测 (15)9.7 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15)9.8 水位变化观测 (16)9.9 基坑周围建筑物水平、竖向位移观测 (16)9.9.1 垂直位移监测点的测量 (16)9.9.2 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测量 (16)9.10 基坑周围及道路沉降观测 (17)9.11 基坑周围管线水平、竖向位移观测 (17)9.11.1 垂直位移监测点的测量 (17)9.11.2 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测量 (17)10 成果资料整理及提交 (18)10.1 过程资料 (18)10.2 最终成果资料 (18)11 质量控制措施 (18)11.1 质量控制流程图 (18)11.2 项目质量检查主要人员 (19)11.3 检查原则 (19)11.4 产品生产控制的关键点 (19)11.5 检查要求比例 (20)11.6 记录表格 (20)12 数据安全措施 (20)12.1 数据安全 (20)12.2 数据备份 (20)13 经费预算 (20)附表1 (20)附表2 (22)附表3 (24)附表4 (25)附表5 (26)附表6 (28)附表7 (30)附表8 (22)附图......................................................................................................231工程概况1.1 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昆明市××区,南××路,西临××(××××)。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6676c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b.png)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概述本工程的基础的地下水位2.m~2.4m ,基坑开挖深度为6.7m~7.5m ,基坑支护形式为桩锚支护,预制管桩的高度为9m和12m,搅拌桩高度为6m和8m,锚杆长度为9m、12m 、15m 。
监测的内容和目的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基坑图纸要求,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监测内容: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变化情况(测斜);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坡顶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坡顶竖向位移的变化情况;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地表裂缝以及周边建筑的沉降变化情况;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竖向位移的变化情况;根据上述5项监测的结果,指导基坑开挖过程,对基坑支护结构和邻近建筑物可能发生的危害及时提供实测数据。
监测点的布置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沿基坑周边布置19个测斜管,管深同围护桩长(约7.6m),采用测斜仪定期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沿深度变化的水平位移进行观测和分析。
沿基坑周边的坡顶布置51个水平位移观测点,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定期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坡顶的水平位移进行观测和分析。
沿基坑周边的坡顶、邻近建筑物和市政道路、管线上上布置51个沉降观测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定期对基坑坡顶的沉降进行观测和分析。
地下水位竖向位移观测共布置8个监测点,监测点沿坡顶设置实时监测地下室水位的变化。
监测方法(1 )测斜仪观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在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中,采用数字式测斜仪(包括自动记录数据采集仪,数字式传感器)。
测量系统由数据采集仪、电缆、传感器(探头)和埋设在支护桩(墙)中或在边坡土体中的测斜管组成。
测斜管内壁上有两对方向相互垂直的导槽,在水平面上人为地规定为A0-A180和B0-B180两个方向,一般设定A0-A180方向为垂直于基坑边线或边坡走向。
测量时探头自下而上逐段测量与垂直线之间的倾角变化,即可得出不同深度部位的水平位移,与基准数据进行比较,可求出任一深度处的累计水平位移量。
测量时假定管底端为不动点,而当不能保证底端不动而要得出绝对水平位移时,必须以管顶端点为基准,用经纬仪测出其绝对水平位移,由此推算各深度的绝对水平位移。
基坑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c7165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f.png)
基坑监测工程施工方案:一、监测目标1、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2、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和提供基坑、围(支)护系统、地表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化信息和工作状态,确保本工程基坑开挖期间周边的建筑物、道路、管线正常运行;3、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建筑物及管线影响的目的;4、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基坑开挖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5、及时预报险情,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6、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给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7、通过跟踪监测,在换撑和支撑拆除阶段,施工科学有序,保障基坑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8、必要时为业主提供法律及公证所需要的证据。
二、监测遵循技术规范(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天津地标《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9)《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10)《天津市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29-202-2010(11)其它有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技术规程、规范及施工验收规范等三、监测项目本工程的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围护结构自身的监测,基坑周边1~3倍坑深范围内的建筑物、地表、地下管线的监测。
1、围护结构监测:(1)水平位移监测(2)垂直位移监测(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4)支撑梁轴力监测(5)立柱隆沉监测2、相邻环境监测:(1)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及倾斜观测(2)周边建筑物裂缝监测(3)周边地表沉降监测(4)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3、地下水监测:(1)地下水水位监测四、监测采用仪器设备及监测方法㈠现场安全巡视1、现场安全巡视对象及范围现场安全巡视的主要对象为本工程围护结构自身、施工工况、周边环境及监测设施,巡视的范围包括所有的现场安全监测对象以及和工程施工有关的被影响对象。
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b4e7ad6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2.png)
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一、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1.2 项目地点:
1.3 项目业主:
1.4 项目监理单位:
1.5 项目施工单位:
二、施工方案概况
2.1 项目背景:
2.2 施工内容:
2.3 施工周期:
2.4 施工范围:
三、施工方案内容
3.1 工程概述:
3.2 施工方法:
3.3 安全措施:
3.4 施工设备:
四、基坑监测方案
4.1 监测内容:
4.2 监测设备:
4.3 监测频率:
4.4 监测报告:
五、施工方案风险评估
5.1 风险点:
5.2 风险分析:
5.3 风险应对措施:
六、施工方案效益分析
6.1 预期效益:
6.2 投入产出比:
6.3 持续效益:
七、施工方案审批流程
7.1 申报部门:
7.2 审批流程:
7.3 审批结果:
八、总结与展望
8.1 项目总结:
8.2 未来展望:
以上为《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的内容,望审阅。
基坑监测方案审批稿
![基坑监测方案审批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aa22726edb6f1aff001ffd.png)
基坑监测方案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工程基坑监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三一二地质队二〇一六年七月四日一、工程概况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工程位于山香路与姜桥路交叉口东南角,基坑支护分为北侧1~6#楼基坑和南侧13~14#楼基坑。
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使用期限为一年。
北侧基坑开挖面积约14352 m2,周长约506m,基坑开挖深度;南侧基坑开挖面积约4521 m2,周长约385m,基坑开挖深度。
现场场地绝对标高为~(黄海高程),坑底标高为13~,基坑开挖深度为~。
根据工程需要应对该工程进行变形观测,包括对基坑顶部水平、竖向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
二、编制依据1、根据甲方的要求和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2、《城市测量规范》 CJJ/T 8-20113、《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2006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7、本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三、监测项目和监测点布置监测的目的:受工程地质条件、临近建筑物的结构性能、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基坑在开挖及维护期间,必须采用信息施工法进行施工。
根据相关规范和支护设计要求,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如下:1.基坑坑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测点布置:基坑坑顶设置测点,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点共桩合计54个监测点。
(根据设计要求埋设监测点数)水平、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点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水平、竖向位移基准点布置在大于17m处,具体监测布置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基坑地下水位监测测点布置:沿库基坑外设置水位监测点4个。
水位管选用直径70mm左右硬质塑料管,管底加盖密封,防止泥砂进入管中。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13905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2.png)
XX项目基坑边坡监测方案项目效果图编制:审核:审批:XXXX有限公司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基坑监测内容设计 (1)1、监测对象及监测内容 (1)2、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2)3、监测方法及精度 (3)4、监测周期和监测频率 (3)5、监测报警值 (3)6、监测成果要求 (3)四、监测准备 (4)1、技术准备 (4)2、监测人员配备 (4)3、监测设备 (4)五、基坑监测方法 (4)1、监测工艺流程 (4)2、建立基准控制网 (4)3、深层位移监测 (5)4、水平位移监测 (6)5、竖向位移监测 (6)6、其他监测(根据有的项目编写) (6)7、巡视检查 (6)8、提高监测频率情况 (7)六、应急预案 (8)1、应急组织机构 (8)2、应急救援职责 (8)3、危险源识别分析 (9)5、应急处理流程 (10)6、应急处理方法 (10)7、应急救援电话机路线 (10)七、附表、附图 (10)1、附表 (10)2、附图 (11)XX项目基坑边坡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XX项目位于,基坑周边环境状况为。
基坑面积,基坑深度米,基坑支护形式采用。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本工程基坑属于级基坑。
基坑土层情况为:为保证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编制本方案。
由于基坑监测应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本方案仅作为内部控制依据。
二、编制依据(编制依据不限于表中所列,各项目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添加,但需保证规范名称及编号准确,并确保规范是在使用的)三、基坑监测内容设计1、监测对象及监测内容1.1 监测对象:1.1.1 支护结构1.1.2 地下室状况1.1.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1.1.4 周边建筑1.1.5 周边管线及设施1.1.6 周边重要道路1.1.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适用的对象进行监测)1.2 监测内容以上监测内容仅为常规监测项目,不同项目需根据自身的基坑等级、支护情况等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规范》GB50497-2009表4.2.1进行补充。
XXX项目基坑监测实施计划方案
![XXX项目基坑监测实施计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14fe6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11.png)
目录1工程概况11.1地理位置:11.2主体建筑概况11.3工程地质条件11.4基坑边环境条件11.5基坑说明21.6基坑支护情况22监测容23监测工程24目标34.1实施测量工作原那么34.2产品质量目标34.3平安生产目标45已有资料46监测规依据47仪器设备及人员47.1仪器设备47.1.1硬件47.1.2软件57.2人员组织57.2.1工程管理人员57.2.2其他工作人员67.3成果的种类、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67.3.1成果的种类67.3.2坐标系统67.3.3高程基准68监测案设计68.1点位布设68.2点位保护78.3报警值78.4监测频率89监测实施步骤89.1测量基准的引入89.1.1高程基准引入99.1.2平面基准引入99.2基准点测量99.2.1高程基准测量99.2.2平面基准测量99.3工作点测量99.3.1工作点高程测量99.3.2工作点平面测量109.4基坑顶部水平、竖向位移观测109.4.1垂直位移监测点的测量109.4.2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测量109.5冠梁顶部水平、竖向位移观测109.5.1垂直位移监测点的测量109.5.2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测量109.6预应力锚索应力观测119.7深层水平位移观测119.8水位变化观测119.9基坑围建筑物水平、竖向位移观测129.9.1垂直位移监测点的测量129.9.2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测量129.10基坑围及道路沉降观测129.11基坑围管线水平、竖向位移观测129.11.1垂直位移监测点的测量129.11.2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测量1310成果资料整理及提交1310.1过程资料1310.2最终成果资料1311质量控制措施1311.1质量控制流程图1311.2工程质量检查主要人员1311.3检查原那么1411.4产品生产控制的关键点1411.5检查要求比例1411.6记录表格1412数据平安措施1412.1数据平安1412.2数据备份1413经费预算15附表115附表216附表316附表417附表518附表619附表720附表822附图231工程概况1.1 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市××区,南××路,西临××〔××××〕。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word参考模板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word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2c25df4bcd126fff6050b26.png)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监测目的及监测项目 (3)1. 监测目的 (3)2. 监测项目 (3)四、监测方案 (3)1. 监测设备 (3)2. 土钉墙墙顶水平位移监测 (3)3. 围墙外道路、围墙内地面沉降观测 (4)4. 周围建筑物变形监测 (5)5. 地连墙墙体变形监测 (5)6. 锚杆内力变化监测 (6)7. 地下水位监测 (7)五、对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8)六、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8)七、安全与文明施工 (8)八、附图 (9)九、附表 (9)一、编制依据1)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02年10月;2) 《土方、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04年1月;3) 工程地下管线调查图,2004年12月;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6);5)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6)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8) 《建筑基坑规程技术规范》(YB9258-97)。
二、工程概况广场总占地面积约为30600m²。
±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0.80m,基坑占地面积约为30000m2,主体建筑基底标高为-21.675m,外围纯下沉广场在±0.00以下约8.675m,局部下沉广场基底标高为-15.875m、-12.475m。
场地西侧有3栋民宅,距离本工程上口线18m~25m,北侧有两栋民宅和1栋办公楼,距离开挖上口线约为20m。
这6栋楼列入本次监测范围内。
这6栋楼的编号为:北侧自东向西分别为北1、北2、北3;西侧自北向南分别为西1、西2、西3;经现场观测,发现北3、西1、西2、西3墙体有裂纹,我方已拍照,部分图片如下:图1 北3东北证券楼东南角图2 西1楼东侧中部图3 图2局部放大图4 西1楼东侧中部图5 图4局部放大图6 西1楼东侧中部图7 西1楼东侧南部图8 西2楼东侧中部图9 西2楼东侧中部图10 西3楼东北角三、监测目的及监测项目1. 监测目的1) 根据现场监测所得数据与设计值(或预警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某个限值则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支护结构、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发生变形破坏;2) 根据监测提供的数据指导现场施工,优化施工组织。
基坑监测方案word参考模板
![基坑监测方案word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535572d941ea76e59fa04a7.png)
风尚米兰(二期)基坑施工监测方案编制:审核:项目经理:批准:徐州长城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工程概况 (1)1.2地质概况 (1)第二章编制依据 (1)2.1 规范及规程 (1)2.2 其它资料 (1)第三章基坑监测实施方案 (1)3.1监测目的 (1)3.2 监测设计及实施原则 (1)3.3监测工作流程 (2)3.4监测项目 (2)3.5监测频率及工作量 (3)3.6.监测方法、精度及选用仪器 (4)3.7监测报告 (5)第四章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6)4.1 质量方针 (6)4.2 质量保证体系 (6)4.3仪器的保证措施 (6)4.4 测点保护与恢复 (6)4.5 控制标准 (7)4.6险情预报 (7)4.7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 (7)第五章监测工作计划 (8)5.1施工及埋设工作计划 (8)5.2监测及检测工作的组织机构 (9)5.3工作制度 (9)5.4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9)第六章投入本监测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表 (11)附:基坑监测点点位示意图第一章概述1.1工程概况风尚米兰二期位于鼓楼中山北路庆云桥北300米(原6414东厂区)。
本工程基坑挖深在5-7m。
根据其挖深、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要求,确定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1.2地质概况详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第二章编制依据2.1 规范及规程《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2 其它资料风尚米兰(二期)基坑支护监测布点图第三章基坑监测实施方案3.1监测目的确保风尚米兰(二期)基坑支护工程的稳定安全性。
确保施工影响区域内的已有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稳定,为控制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供判断数据。
及时为基坑施工提供反馈信息,通过测量数据的分析,掌握围护结构稳定性的变化规律,随时根据监测资料调整施工程序,消除安全隐患,是工程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坑工程报审设计方案.doc
![基坑工程报审设计方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5dc03677375a417876f8f30.png)
基坑工程报审设计方案。
方案申请表项目名称:编号:致:兆瓦项目监理部:现报告集电线路挖基施工方案,请审阅。
附件:集电线路挖基础施工方案承包商(章):项目经理:日期: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项目监理部(章):总监理工程师:日期:建设单位审批意见:施工单位(章):项目代表:日期:填充说明:本表一式三份,由承包人填写,建设单位一份,项目监理部一份,承包人一份。
挖土基础施工方案审批:审查:写下:2008年4月一.概述1二.编译基础1三、施工方案及步骤2四.质量控制7V.安全要求7六、文明施工9字范文集线挖土基础施工方案一、概述:风电场项目位于中国境内,本部分集流线上的总塔数是基础。
它被分成两条线路,一条线路和一条线路,总长度为千米。
鉴于沿线某些地区土壤的良好可塑性,首先采用开挖法。
对于砾石土、白云岩等复杂地质,可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情况,采用大开挖方法。
为了更好地做好基础的开挖和浇筑工作,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情况,编制了开挖基础的专项施工技术措施。
挖地基适用于可塑性好的土壤。
施工过程中,基础和底盘周围的土体结构基本完好,不仅显著提高了承载力,而且减少了土方量,简化了施工工艺,减少了人工和材料的消耗,同时还能减少对青苗和植被的破坏。
二.汇编基础1。
《架空输电线路戈壁碎石基础开挖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导则》DL/T 5708-编号:致:兆瓦项目监理部:现报告集电线路挖基施工方案,请审阅。
附件:集电线路挖基础施工方案承包商(章):项目经理:日期: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项目监理部(章):总监理工程师:日期:建设单位审批意见:施工单位(章):项目代表:日期:填充说明:本表一式三份,由承包人填写,建设单位一份,项目监理部一份,承包人一份。
挖土基础施工方案审批:审查:写下:2008年4月一.概述1二.编译基础1三、施工方案及步骤2四.质量控制7V.安全要求7六、文明施工9字范文集线挖土基础施工方案一、概述:风电场项目位于中国境内,本部分集流线上的总塔数是基础。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ef561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a.png)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1.监测依据及内容1.1.监测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国家标准)(GB50026-2007);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8-2007);4、《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范》(上海市标准)(DG/TJ08-2001-2006);5、《基坑工程技术规范》(上海市标准)(DBJ08-61-2010);6、《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海市标准)(DGJ08-11-2010);7、甲方提供的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
1.2.监测内容1.2.1.监测项目:1.2.2.现场巡视检查:每次监测之前应对基坑的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好巡视记录,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报给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
1.2.3.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在围护桩及地基加固施工期间,由于挤土效应,会对周边的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定期对周边的地下管线及建筑物进行观测,及时发现隐患,并根据监测成果相应地及时调整施工速率,确保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转。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
特别是对于较为复杂的大中型工程且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就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和实施监测计划。
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可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对工况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报,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好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与周边环境的安全;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完善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2.控制点的布设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基坑施工,本次监测工作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ee697ff7ec4afe04a1df5b.png)
学府华庭二期项目工程基础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沈勇志承包人:汕头市潮阳建筑工程总公司日期:2018年8月26日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经纬城市绿洲学府华庭二期项目建设单位:经纬城市绿洲(天津)置地有限公司勘察单位:天津市勘察院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天津市津勘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北京腾远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承包单位:汕头市潮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湖北九州建设项目咨询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督单位:天津市武清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支队1.1工程基本概述本项目坐落在天津市武清区新安路与光明道交口。
学府华庭二期项目1.1工程周围环境概况本项目坐落在天津市武清区新安路与光明道交口,建筑场地场地平整,开挖地周边无建筑。
东侧:地下室支护距离用地红线为53米,红线外为空地,此区域为待建建筑处,拟建物开工日期根据业主安排在2020年左右,该区域拟作为回填土储存区,剩余土方作外运处置;南侧:地下室支护距离用地用地红线为19.6米,红线外侧为拟建规划道路空地,道路拟建时间为该小区建筑物竣工交付后。
西侧:基坑西侧外为新安路,绿化地距离基坑支护边最小距离为6米,绿化带宽度为19米,地下管线位于绿化带以内,间距较大,基坑开挖时按照空地考虑。
北侧:地下室维护桩距离现状距离现状新建32F住宅楼最近约8m,基坑周边地下管线布置未施工.根据现场实际了解情况,本施工区域基坑支护范围以内无地下无市政管及其他设施。
根据本基坑周边环境和开挖深度等情况,本基坑设计等级为二级,支护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平面形状复杂,开挖面积较大,基坑尺寸230*480米,基坑开挖深度6.13米,最大开挖深度深度9.75m(电梯基坑)。
坑内工程桩为混凝土搅拌桩。
本工程设计±0.000标高相当于大沽高程+6.200m。
2、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2.1 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基坑相邻的建筑物又相当于较重的集中荷载,基坑周围的管线常引起地表水渗漏,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工程概况 ........................................- 1 -二.监测依据 ........................................- 1 -三.监测项目及目的 ..................................- 2 -四.基坑监测组织架构及仪器设备......................- 3 -五.基坑监测工作程序 ................................- 4 -六.基坑沉降观测 ....................................- 5 -七.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 6 -八.监测控制值﹑监测频率及测点布控 ..................- 7-九.监测相关技术和数据处理 ..........................- 9-十.突发性事件的监测及抢险措施.....................- 10-十一.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 12-一.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东莞市南城科技大道宏二路1号,拟建场地大致为正四边形,东西长 160米,南北长约 158米,北侧为宏图路、南侧为法仕路、西侧为宏二路、东侧规划支路;拟建物 3~ 36F/5 栋,地下室 2层, 相对标高± 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17.60m;占地面积约 21284.13m2,基坑开挖深度至底板底,挖深为11.30 ~12.80m。
基坑周长约为 602m,基坑面积约为 24550m。
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有效使用期限至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一年。
基坑支护形式为采用钻孔桩 +预应力锚索支护,支护桩外侧设置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兼挡淤泥土作用。
工程名称南方物流电商综合项目基坑工程建设单位东莞市奇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勘察单位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施工单位上海明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支护设计单位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基坑面积24550m2基坑深度11.30~12.8m挖土方量26 万 m3安全等级一级二.监测依据(1)本项目设计图纸要求;(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4)《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5)《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 DBJ/T15-20-97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 1 -(8)国家及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的有关规定。
三.监测项目及目的3.1 监测项目根据南方物流电商综合项目基坑工程组织施工方案及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的有关规定。
需要对基坑进行如下监测:序号监测项目埋设位置仪器监测精度测点布置说明支护结构顶按设计图纸间距约1基坑沉降观测部、周边建筑全站仪<1.0mm20m,共 18 点。
物及管线2基坑水平位移支护结构顶部水准仪<0.3mm按设计图纸间距约观测20m,共 18 点。
3.2 基坑监测目的①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由于设计所用的土压力计算采用经典的侧向土压力公式,与现场实测值相比较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迫切的需要知道现场实际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与设计时采用值进行比较,必要时对设计方案或施工过程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
②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
支护结构在破坏前,往往会在基坑侧向不同部位上出现较大的变形,或变形速率明显增大。
如有周密的监测控制,有利于采取应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破坏的后果。
③为保证本工程的基坑施工质量,使该基坑避免在建过程中及完工后由于不均匀沉降而出现裂缝或倾斜。
我施工单位对该楼进行建筑物沉降监测,并及时计算分析变形数据,掌握该基坑沉降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基坑施工质量和安全。
④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设计提供依据。
积累区域性设计、施工、监测经验。
⑤为了实施对基坑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掌握地层、地下水、围护结构与支撑体系的状态,及施工对既有基坑的影响,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
通过对量测- 2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及时确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工期和基坑的安全。
⑥为隐蔽工程的工程质量、施工期间及运行初期的工程安全提供必要的评估资料;⑦为工程诉讼提供依据;四.基坑监测组织架构及仪器设备4.1 基坑监测组织架构为了本工程可以按质按量的顺利进行施工,我施工单位南方物流项目部成立一个基坑监测测量技术小组,基坑监测测量技术小组隶属项目经理部下的工程技术部。
基坑监测工作由项目总工程师及项目经理总负责,下设测量主管和现场测量员。
组织架构图如下:基坑监测组织架构4.2 基坑监测仪器配备本工程的测量设备在使用前,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对所有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等进行校验,以保证仪器具有良好状态。
拟投入的主要测量仪器见下表。
名称型号精度数量全站仪RTS- 112L±(2+2×10-6 D)mm 1 台水准仪DS32± 1.0mm 1 台水准尺 5 米塔尺 1.0mm 2 根棱镜单棱镜-30mm(棱镜常数) 1 个对中杆 3 米对中杆 1.0mm 1 根钢卷尺50 米 1.0mm 2 把小卷尺 5 米 1.0mm20 把五.基坑监测工作程序5.1 全工程监测工作程序- 4 -5.2 预警信息反馈程序图六.基坑沉降观测6.1 测点布置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在基坑支护结构顶部布置沉降观测点20 个。
测点编号为 SM01~ SM20,详细位置见“基坑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6.2 检测方法埋设:基坑监测点采用30cm长的φ12mm的螺纹钢筋,将其用锤打入土内或桩体内(需要冲击钻钻孔)。
基点采用钢筋或专用螺丝,在其上加工十字丝,并用混凝土对监测点 / 基点底部进行加固。
联测:水准基准点一般要与设计部门提供的高程控制点采用闭合导线进行联测,精度应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水准导线测量技术的要求,往返闭合差应小于 1.0mm。
若不能满足前者要求,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建立独立的水准基准网。
- 5 -平差计算:水准基准点高程通过严密平差得到。
七.基坑水平位移监测7.1 测点布置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按 15~ 20m间距布置观测点,设置坑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20 个。
监测点、基点和校核点的埋设采用专用螺丝,每次观测时使用小棱镜固定在螺丝上。
测点编号为 WY01~WY20。
详细位置见“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7.2 监测方法埋设:基坑监测点采用 30cm长的φ12mm的螺纹钢筋,将其用锤打入土内或桩体内(需要冲击钻钻孔)。
基点采用钢筋或专用螺丝,在其上加工十字丝,并用混凝土对监测点 / 基点底部进行加固。
基准点的设置及监测方法:在远离基坑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建立三个可靠的基准点;监测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控制点的稳定性,为保证监测工作的简单易行且提高观测精度的要求、消除测站的对中误差,水平位移控制点尽量采用强制对中的观测墩形式埋设,并宜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应大于0.5mm。
以测站点为工作基点,以垂直基坑方向为基线方向,建立极坐标系。
监测时把全站仪置于工作基点上,测出其坐标。
比较前后两次坐标变化量,可得坑顶水平位移量。
联测:控制点定期进行联测,精度应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导线测量技术的。
平差计算:观测数据可利用“南方平差易”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取得控制点的坐标数据。
要求,若不能满足前者要求,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建立独立的监测控制网。
本项目监测根据边坡情况采用了极坐标法,水平位移监测具体相关方法如下:①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控制点为坐标轴,以其中一个- 6 -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测定观测点到极点的距离,测定观测点与极点连线和两个已知点连线的夹角的方法。
如图:A、B已知点,C、C'A点为待求坐标点CβC'S'βS'B测定待求点 C 坐标时,先计算已知点 A、B 的方位角BAY A Y B180 0 /X A X B测定角度β和边长 BC,根据公式计算 BC方位角:BC BA计算 C 点坐标:X C X B S COS BCY C Y B S SIN BC②小角度法小角度法主要用于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点的观测。
是利用全站仪或经纬仪精确测出基准线与置镜点到观测点视线之间的微小角度,并按下式计算偏离值:A 、B 已知观测墩,点为待求坐标点AβPL P S P S P 、 P 1P 1Pβ 'B八.监测控制值﹑监测频率及测点布控8.1 监测控制值埋设位变化速序号监测项目符号数量报警值控制值置率1基坑顶水平支护结WY2020mm30mm 5mm/d 位移监测构顶部基坑顶沉降支护结2SM2020mm30mm5mm/d 监测构顶部8.2 监测频率基坑类别施工进程基坑设计深度≤5m5~ 10m10~ 15m≤5 1 次/1d 1 次 /2d 1 次 /2d 一级开挖深度1 次 /1d 1 次 /1d5~10—(m)>10—— 2 次 /1d8.3 测点布控测点布置图如下所示- 8 -道路5.13南方物流电商综合项目基坑工程4.37【基坑监测施工方案】X=52360.719Y=12256.799X=52365.595 Y=12152.663一期坑底 -10.00坑底-11.45电机地下室边线2.77二期基坑场地坑底-9.25绿化带道路中WY 水平位移监测点SM 沉降监测点1:2.710. 25锦 园 路2.97一期地下车库出入口X=52222.325 Y=12250.318海五路X=52227.202Y=12146.182地下燃气管道标志2. 44九.监测相关技术和数据处理推测地下燃气管道走向地下通信光缆标志2.89图9.1 现场踏勘2.762. 50海七路桂澜路2.91空地需要有现场勘查记录、 拍对基坑 3 倍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或道路的监测点, 照备查等,作为备查资料存档。
9.2 测试方法①在测试中固定测试人员,以尽可能减少人为误差;- 9 -②在测试中固定测试仪器,以尽可能减少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③在测试中固定时间按基本相同的路线,以减少温度、湿度造成的影响;④在测试中用相同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以减少不同方法间的系统误差。
9.3 测试仪器①使用的测试仪器均由法定计量单位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②每天测试前对使用仪器进行自检,并记录自检情况,使用完毕后记录仪器运转情况;③使用过程中发现仪器异常立即对仪器进行维修或调换外,同时对该仪器当天测试的数据进行重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