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特征教案_1doc

合集下载

实践及其特点教案doc资料

实践及其特点教案doc资料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以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活动。

2、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

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主要指生产工具),它们都是客观的。

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具有客观性。

承认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

2、实践具有能动性。

时间使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表现在:第一,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物质生活资料;第二,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总之,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注意任何实践都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因为我们讲的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导致失败。

实践的这个特点体现了意识对物质能动的反作用。

因此,坚持实践的这一特点,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注意不能认为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这种看法好像是既看到了实践的客观性,又看到了实践的主观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都是客观的,因而由实践诸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_实践的特征_教学设计

_实践的特征_教学设计
备课参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实践的特征” 教学设计
!
理 解 一 个 概 念—— —实 %教 学 目 标 &’ 认 知 目 标 : —实践的三个特征, 并能用 践, 掌握一个基本观点—— 具体实例给予阐释。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 使学生学 会对概念进行分层理解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分析理 解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 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在实践问题上坚 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精 神,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发挥学生的主体 %教学方法 & ’ 教师与学生互动, 作用。
的客观性是指实践活动是现实的、 客观存在的活动, 或少的创造。改造自然的实践, 就是不断创造出新的
!
备课参考
全面、 准确地把握民主集中制原则
!潘一兵
修订后的高三政治常识前三 课都对民主集中制有所阐述, 只是 阐述的角度有所不同, 故需对它们 加以梳理, 以便于全面准确地把握 民主集中制的内涵。 笔者以为从以 下三个方面理解民主集中制, 将有 助于民主集中制的教学。 一、 民主集中制首先是中国共 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 制原则建 立 和 组 织 起 来 的 坚 强 的 整体, 十五大修订的 《 中国共产党 章程》 明确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 基本 原 则 :党 员 个 人 服 从 党 的 组 织, 少数服从 多 数 , 下级组织服从 上级 组 织 ,全 党 各 个 组 织 和 全 体 党员服从 党 的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和 中 央委员会;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是 党的全国 代 表 大 会 和 它 所 产 生 的 中央 委 员 会 ,党 的 地 方 各 级 领 导 机关是党 的 地 方 各 级 代 表 大 会 和 它产 生 的 委 员 会 ,党 的 各 级 委 员 会向同级 代 表 大 会 负 责 和 报 告 工 作。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集中。 党的 各级委员 会 实 行 集 体 领 导 和 个 人 分工 负 责 相 结 合 的 制 度 ,凡 属 重 大问题都 要 由 党 的 委 员 会 集 体 讨 论、 作出决定 , 委员会成员要根据 集体 的 决 定 和 分 工 ,切 实 履 行 自 己的职责;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 除 了它们的 派 出 的 代 表 机 关 和 在 非 党的上级 组 织 要 经 常 听 取 下 级 组 织和 党 员 群 众 的 意 见 ,及 时 解 决 他们 提 出 的 问 题 ,党 的 下 级 组 织 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 作,又 要 独 立 负 责 地 解 决 自 己 职 责范 围 内 的 问 题 ,上 下 级 组 织 之 间要 互 通 情 报 、互 相 支 持 和 互 相 监督 ,党 的 各 级 组 织 要 使 党 员 对 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要 保证党的 领 导 人 的 活 动 处 于 党 和 人员 的 监 督 之 下 ,同 时 维 护 一 切 代表党和人民利益领导人的威 信。 这里侧重于发扬民主。 教材引 用十六大报告,指出: “ 党内民主 是 党 的 生 命 ,对 人 民 民 主 具 有 重 要 的 示 范 和 带 动 作 用 ,要 建 立 和 健全充 分 反 映 党 员 和 党 组 织 意 愿 的党内民主制度。” 发扬党内民 主 ,有 利 于 最 大 限 度 地 发 挥 全 党 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集中 全 党 的 智 慧 ,凝 聚 全 党 的 意 志 和 力量; 有利 于 进 一 步 解 放 思 想 , 在 讨 论 的 风 气 、积 极 探 索 的 风 气 和 求 是 务 实 的 风 气 ,巩 固 和 发 展 生 动 活 泼 的 政 治 局 面 ;有 利 于 全 党 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实 行 切 实 有 效 的 党 内 监 督 ,不 断 提 高解 决 自 身 问 题 的 能 力 。加 强 党 的集中统一 , 正如教材所言, 最主 要指的是“ 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 党和全国保持高度的一致” 。 离开 民 主 谈 集 中 就 是 专 制 ,离 开 集 中 谈 民 主 就 是 自 由 主 义 ,这 两 种 倾 向我 们 都 要 反 对 。坚 持 和 完 善 民 主集中制 原 则 ,当 前 要 做 的 工 作

第八课第一节第一框实践的特征教案

第八课第一节第一框实践的特征教案

第八课第一节第一框实践的特征教案第一篇:第八课第一节第一框实践的特征教案m 第八课第一节第一框实践的特征【本课总体概括】一、本课的地位和内在逻辑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本课是全书内容的总结,也是“哲学常识”课教学的归宿,因而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说它是全书内容的总结,是因为在前七课中,无论是讲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还是谈及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说它是“哲学常识”课教学的归宿,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目的就是要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本课还是全书理论主线的突出体现。

全书的主线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虽然前七课也体现了这两个统一,但侧重点是不同的。

1-4课讲述世界的本质、状态、规律,人们应当按照它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它、改造它,强调客观决定主观。

第5课提出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从人的认识过程分析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问题。

第6、7课从一般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人生理想的角度讲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本课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突出体现了主客观的统一。

无论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还是主观对客观的反作用,都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只能在社会实践中完成。

可见,学好本课既有助于深刻理解前七课的内容,更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全书的教学目的。

2、内在逻辑(1)全课以实践的观点为中心,由两节六个框题组成。

第一框题阐明实践的含义和特征,这是本课立论的基础,也是逻辑的起点。

第二、三框题讲实践的作用,即实践在社会发展和认识中的作用,而根本的作用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二框题),其次才是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三框题)。

那么,实践是谁的实践呢?第四框题作出回答,讲述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特征教案

实践的特征教案

实践的特征教案教案名称: 实践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实践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实践的种类和实践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实践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实践的概念和特征。

2. 实践的种类。

3. 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引入 (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你们认为实践是什么?实践有什么特征?2. 解释实践的概念和特征: 实践是行动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

实践具有目的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特征。

讲解实践的种类 (10分钟):1. 分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实践形式进行讨论。

2. 小组发表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介绍他们选择的实践形式,并解释其特点和应用领域。

3. 教师总结: 介绍常见的实践种类,如实验实践、社会实践、实习实践等。

探讨实践的重要性 (10分钟):1. 分组讨论: 学生再次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实践方式,讨论其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小组发表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讨论实践在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3. 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结和讨论 (5分钟):1.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实践的特征和重要性。

2. 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进行讨论。

课堂作业:1. 写一篇短文,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实践的特征和种类,并谈谈为什么实践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很重要。

2. 尝试选择一种实践方式,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习等,通过亲身体验来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辅助材料:1. 实践的种类和特征的PPT或课件。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 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质量。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思考深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参加社会实践、做实验等,实践所学的知识。

2. 组织实践教学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应用和巩固所学的实践知识。

实践及其特点教案

实践及其特点教案

实践及其特点教案第一章:实践概述1.1 实践的定义与内涵1.2 实践与理论的关系1.3 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章:实践的类型与形式2.1 生产实践2.2 社会实践中2.3 科学实践2.4 艺术实践2.5 体育实践第三章:实践的过程与方法3.1 实践目标的确定3.2 实践计划的制定3.3 实践资源的准备3.4 实践过程的实施3.5 实践结果的评估与反思第四章:实践的特点4.1 实践的客观性4.2 实践的主观性4.3 实践的动态性4.4 实践的综合性第五章:实践的意义与价值5.1 实践对个人成长的意义5.2 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价值5.3 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5.4 实践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5.5 实践在文化艺术中的体现第六章:实践案例分析6.1 实践案例的选择与分析方法6.2 实践案例的背景与过程6.3 实践案例的成果与评价6.4 实践案例的启示与借鉴第七章:实践技能的培养7.1 实践技能的重要性7.2 实践技能的分类与培养方法7.3 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实践7.4 实践技能的评价与认证第八章:实践教学的设计8.1 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原则8.2 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8.3 实践教学的实施与评价8.4 实践教学的案例分析9.1 实践与创新的关系9.2 创新实践的内涵与特点9.3 创新实践的培养与支持9.4 创新实践的案例分析第十章:实践的未来发展10.1 实践在未来的发展趋势10.2 实践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0.3 实践的未来角色与使命10.4 实践的终身发展理念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实践的定义与内涵解析:实践的定义和内涵是理解实践及其特点的基础。

实践是指人们在实际活动中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改造和认识过程,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

需要重点关注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强调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性。

重点环节2:实践的类型与形式解析:实践的类型与形式是实践多样性的体现。

不同类型的实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实践的特征教案

实践的特征教案

实践的特征教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第一课时实践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实践概念,实践的三个特征能力方面:分析能力,对实践概念分层次理解辩证思维能力:实践特征之间的关系觉悟方面:树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教学重点: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教学难点: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述分析相结合法教具准备:投影材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第五课我们学习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试问: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其表现有哪些?2、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属于什么活动?导入新课: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由些引入新课。

做比想更重要,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对于做的问题,涉及到哲学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实践”,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什么是实践?它有哪些特征?课题:实践的特征(多媒体显示)一、实践的特征(多媒体显示)1、什么是实践(板书)(多媒体显示)对实践的观点历史上唯物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不同?(1)历史上唯物主义者关于实践含义的认识(多媒体显示)(小资料):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

”)(多媒体显示)学生阅读教材103页第二段。

学生回答:历史上许多唯物主义学者指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有的还指出了实践或与实践相近的概念,如行、行动、行为、力行、活动、生活、践履等,但始终没有对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含义的理解(多媒体显示)(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实践的特征教学设计(3篇)

实践的特征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实践的特征,包括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能够运用实践的特征分析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通过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践的尊重和热爱。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践的特征,包括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 教学难点:运用实践的特征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实践?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简要阐述。

2. 教师总结:实践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二)讲授新课1. 实践的特征(1)客观性- 实践具有客观性,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 实践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

(2)能动性- 实践具有能动性,因为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

- 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因为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 实践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2. 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某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技术改造。

- 分析:该企业的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因为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是客观存在的;具有能动性,因为企业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具有社会历史性,因为该企业的技术改造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2)案例分析:某地区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 分析:该地区的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因为植树造林活动是客观存在的;具有能动性,因为该地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植树造林;具有社会历史性,因为该地区的植树造林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3. 小组讨论(1)讨论主题:如何运用实践的特征分析实际问题?(2)讨论步骤:①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

实践的特征教案-教学教案(最终版)

实践的特征教案-教学教案(最终版)

实践的特征教案-教学教案(最终版)第一篇:实践的特征教案-教学教案(最终版)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第一课时实践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实践概念,实践的三个特征能力方面:分析能力,对实践概念分层次理解辩证思维能力:实践特征之间的关系觉悟方面:树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教学重点: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教学难点: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述分析相结合法教具准备:投影材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第五课我们学习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试问: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其表现有哪些?2、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属于什么活动?导入新课: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由些引入新课。

做比想更重要,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对于做的问题,涉及到哲学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实践”,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什么是实践?它有哪些特征?课题:实践的特征(多媒体显示)一、实践的特征(多媒体显示)1、什么是实践(板书)(多媒体显示)对实践的观点历史上唯物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不同?(1)历史上唯物主义者关于实践含义的认识(多媒体显示)(小资料):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

”)(多媒体显示)学生阅读教材103页第二段。

学生回答:历史上许多唯物主义学者指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有的还指出了实践或与实践相近的概念,如行、行动、行为、力行、活动、生活、践履等,但始终没有对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含义的理解(多媒体显示)(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实践的特点教学设计(3篇)

实践的特点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本文将从实践的特点出发,设计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其重要性,掌握实践教学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式。

2. 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协作性、自主性。

3. 实践教学的方法: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项目研究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实践教学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经历,引发对实践教学的思考。

(二)讲授1. 实践教学的内涵:通过案例分析、视频展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实践教学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实践教学的特点:分别从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协作性、自主性五个方面进行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教学的方法:介绍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项目研究等实践教学方法,并讲解其具体操作步骤。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解决。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学生总结实践教学的特点和收获,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 评价内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等。

3.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实践成果、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反思总结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实践特征教案模板范文

实践特征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类型:高中政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实践的概念,掌握实践的三个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2.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实践的特征之间的关系。

2.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和实践特征。

教学准备:1. 投影材料2. 多媒体课件3. 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实践活动图片,如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些活动属于什么类型的活动?它们有哪些共同点?3. 引导学生思考实践的概念,为新课的导入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1. 介绍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2. 讲解实践的三个特征:(1)客观物质性:实践是在物质世界中进行的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与社会历史发展紧密相连的,具有社会历史性。

3. 分析实践特征之间的关系,强调实践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统一。

三、案例分析1. 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案例,如我国某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 分析案例中实践的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实践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四、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实践特征的理解。

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实践特征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课后思考实践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案例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的概念和特征,使学生认识到实践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实践的特点片段教学设计(3篇)

实践的特点片段教学设计(3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实践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意义;(2)掌握实践的基本类型和表现形式;(3)了解实践与认识、实践与真理的关系。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实践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3)锻炼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实践的热爱,树立实践观念;(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实践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意义;(2)实践的基本类型和表现形式;(3)实践与认识、实践与真理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分析实践与认识、实践与真理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播放实践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实践的意义;(2)提问:什么是实践?实践有哪些特点?2. 讲授新课(1)实践的基本概念介绍实践的定义、内涵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实践的本质。

(2)实践的特点分析实践的基本特点,如客观性、自觉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

(3)实践的基本类型和表现形式介绍实践的基本类型,如生产实践、科学实验、社会政治实践、艺术实践等,并举例说明实践的表现形式。

(4)实践与认识、实践与真理的关系阐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活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实践的特点和意义;(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总结实践经验。

4. 课堂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实践特点的短文;(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作业。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经历,激发学生对实践的热爱。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实践特点的掌握程度;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表现,如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实践特征教案模板范文高中

实践特征教案模板范文高中

年级:高中学科:政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实践的概念,掌握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实践的概念2.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教学难点:1.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2. 如何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实践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学生讨论:什么是实践?实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表现?二、新课讲解1. 实践的概念a. 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理解实践。

b. 讲解实践的定义和内涵。

2.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a.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i. 引导学生理解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

ii. 举例说明实践活动中的物质现象。

b.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i. 讲解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ii. 举例说明实践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c.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i. 引导学生理解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

ii. 举例说明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历史性。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生活中的实践实例,并分析其实践特征。

2. 教师选取典型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实践特征的理解。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实践的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实践的特征,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实践的概念和三个基本特征。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二、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实践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3. 教师总结各小组的分析,指出实践特征在案例中的体现。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布置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实践特征在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

实践及其特征教学设计(3篇)

实践及其特征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实践的概念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掌握实践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

(3)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如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艺术创作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实践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实践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实践、崇尚劳动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实践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实践的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4)直接现实性3. 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2)社会实践(3)科学实验(4)艺术创作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幅反映实践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实践?实践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二)讲授新课1. 实践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解释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物质性:实践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基础。

- 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类主观意志的体现,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 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 直接现实性:实践是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3. 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

- 社会实践: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 科学实验:人们为了探索未知领域而进行的科学实践活动。

- 艺术创作:人们为了表达情感和审美需求而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

(三)课堂讨论1. 结合实例,分析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讨论实践的基本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实践特点教学设计(3篇)

实践特点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特点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实践特点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本教学设计以实践特点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实践特点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实践特点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1. 实践特点教学概述2. 实践特点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实践特点教学的应用案例分析4. 实践特点教学的效果评价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实践特点教学的重要性。

(2)介绍实践特点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实践特点教学概述(1)讲解实践特点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分析实践特点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3. 实践特点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讲授实践特点教学的设计原则。

(2)介绍实践特点教学的教学策略。

4. 实践特点教学的应用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践特点教学案例。

(2)分析案例中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和效果。

5. 实践特点教学的效果评价(1)介绍实践特点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特点教学效果评价的实践。

6. 总结与反思(1)总结实践特点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特点教学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实践特点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实践特点教学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践特点教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践特点教学的方法。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实践特点教学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专业化教学实践特征教案(3篇)

专业化教学实践特征教案(3篇)

第1篇课程名称:《市场营销》授课年级:大学本科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专业化教学实践的特征,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市场营销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

教学重点:1. 专业化教学实践的特征2. 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难点:1. 如何将市场营销理论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2. 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市场营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专业化教学实践的特征。

2. 提问:同学们对市场营销有什么了解?在学习市场营销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二、专业知识讲解(30分钟)1. 专业化教学实践的特征:a. 目标导向: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b. 实践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c. 个性化:针对学生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

d. 创新性: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2. 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a. 市场营销的定义:市场营销是企业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利益的过程。

b. 市场营销组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c. 市场营销环境: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 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如:某知名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企业如何运用市场营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环节(20分钟)1.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模拟一个市场营销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2.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项目方案。

3. 各组展示方案,教师点评并给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专业化教学实践的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市场营销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实践的特性教学设计(3篇)

实践的特性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实践的特性和意义,从而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实践的概念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 掌握实践的基本特征,如直接性、动态性、综合性等。

- 了解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和热情。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内容1. 实践的概念与意义- 实践的定义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 实践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2. 实践的基本特征- 直接性:实践是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的活动。

- 动态性: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 综合性:实践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

3. 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指导。

- 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 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 实验室教学:利用实验室资源,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

- 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 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论讲解阶段- 讲解实践的概念、特征、与理论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知识。

-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

3. 实践操作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教学、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的过程。

-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的特征教学设计

实践的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年级《实践的特征》教学设计菜地一、设计思想(一)教学指导思想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构建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二)设计理念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选取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季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特大旱灾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关注重大时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3、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人们的抗旱活动,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二、教材分析1、本框题的作用和地位本课内容为《思想政治》(必修)二年级(人教版)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的第一框。

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强调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科学的前提。

同时实践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

因而本框在第八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第八课的理论基础,也是逻辑起点。

2、本框题主要内容本框从内容结构上来看并不复杂,共讲了两个大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的含义;二是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能力。

但哲学理论比较抽象,加之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有限,对实践活动、实践主体等认识不多,这对于他们理解本课的基本观点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自己的或身边发生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事例,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实践的特征”教案

“实践的特征”教案

“实践的特征”教案
周云
【期刊名称】《政治课教学》
【年(卷),期】2000(000)002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周云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2
【相关文献】
1.优秀教案所应具备的重要特征——兼谈案例大赛中案例设计的得与失 [J], 钟柏昌
2.制订体育课教案应注意"四要"——江苏省第四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实践课教案评析 [J], 苗彩成
3.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文化特征——源于家教案例文化角度的反思 [J], 杨瑞芬
4.一种基于纹理特征的教案视频镜头分割方法 [J], 孙琳;张同珍
5.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谈"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再设计 [J], 李成广;张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践特征教案模板范文高中

实践特征教案模板范文高中

年级:高中学科:政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实践的概念,掌握实践的三个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激发学生对实践的热爱。

教学重点: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教学难点: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实践吗?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二、新课讲授1. 实践的概念- 教师讲解实践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的本质。

- 学生举例说明实践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 实践的特征a.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教师讲解实践活动的物质性,引导学生理解实践活动与客观世界的联系。

- 学生举例说明实践活动中的物质性表现。

b.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教师讲解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理解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作用。

- 学生举例说明实践活动中的目的性和能动性表现。

c. 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教师讲解实践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引导学生理解实践活动中的辩证关系。

- 学生举例说明实践活动中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表现。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实践的特征,强调实践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实践特征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1. 搜集生活中的实践案例,分析其特征。

2.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实践特征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实践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实践的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实践的特点》》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开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是不断变化开展的,都是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辨 析: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错误。混淆了单个人的孤立活动〔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和单个人的活动。
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表现为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教师姓名
王涛
单位名称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第二中学
填写时间
2021年8月8日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册
高中必修一四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难点名称
实践的特点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块知识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初步接触,需要,无论个人梦想还是国家梦想都需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唯有实践才能实现梦想。只想不做,任何梦想都是空中楼阁。
单个人的活动具有单个人的性质和特点,但仍然离不开社会,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离不开共同的协作,也具有社会性。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正确: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总结:实践的特点
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的、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展示材料:
1.建设的成功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援,离不开社会各部门和各单位相互协作的完美配合。
2.中铁一局仅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后续长大坡道、桥隧相连地段铺轨73.11公里,架梁254孔的铺架任务,创造了架桥机日铺轨1.7公里的高原铁路铺轨纪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的特征教案
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
第一课时实践的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实践概念,实践的三个特征
能力方面:分析能力,对实践概念分层次理解
辩证思维能力:实践特征之间的关系
觉悟方面:树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教学重点: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教学难点: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分析相结合法
教具准备:投影材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第五课我们学习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

试问: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其表现有哪些?
2、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属于什么活动?
导入新课: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由些引入新课。

做比想更重要,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对于做的问题,涉及到哲学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实践”,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什么是实践?它有哪些特征?
课题:实践的特征(多媒体显示)
一、实践的特征(多媒体显示)
1、什么是实践(板书)(多媒体显示)
对实践的观点历史上唯物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不同?
(1)历史上唯物主义者关于实践含义的认识(多媒体显示)
(小资料):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

”)(多媒体显示)
学生阅读教材103页第二段。

学生回答:历史上许多唯物主义学者指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有的还指出了实践或与实践相近的概念,如行、行动、行为、力行、活动、生活、践履等,但始终没有对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含义的理解(多媒体显示)(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具体分析以下内容,理解以下层次:
①“人们”——实践的主体(多媒体显示)
②“客观世界”——实践的对象(多媒体显示)
③“活动”——实践的性质(多媒体显示)
(多媒体显示)请指出下列活动中的实践活动
(1)火山喷发、蜜蜂造房、警犬搜敌(不是)
(2)起床、刷牙、洗脸、吃饭(不是)
(3)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不是)
(4)工人做工、战士打仗、科技工作者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为了更深入理解“实践”,我们必须分析实践的基本特征
2、实践的基本特征(多媒体显示)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多媒体显示)
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

(阅读104页第2、3、4段)(联系自己的实践活动,理解主体、对象、手段)
(议一议)104页
实践的主体是人,是人民群众,人有自己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这就使人能有目的地从事社会实践,人的体力和智力统一起来,共同构成实践的主体这个基本要素。

而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像自然界的其他物质形态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智力和体力是在社会发展中客观形成的。

它的状况归跟到底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

所以,实
践主体是客观的。

然而实践总是有一定的客观对象,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究竟什么是实践的对象呢?
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八、九段后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生产活动的对象是自然界,其中既有自然物,又有人工制品。

改造社会活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

可见,实践的对象是自然界和社会,它们都是客观的物质性的东西。

在自然界和社会的万事万物中,究竟是哪些事物能够成为人们当时、当地的实践对象?归跟到底不是由人们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其他客观条件决定的。

实践的物质手段是工具和其他设备。

人们进行实践活动不仅需要发挥其体力和智力的作用,而且只有使用某种物质手段,才能把自身的体力和智力作用于实践对象,以达到实践的目的,实践越发展,越需要物质手段这个基本要素。

构成实践手段的材料是物质的东西;制造实践手段不能随心所欲。

它们都是由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

可见,实践的手段也是客观的。

总之,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有机结合而构
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坚持实践的客观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板书)(多媒体显示)
师问:人改造自然界和动物适应自然界的活动有什么异同?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A、“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B、“劳动终结时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


虽然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但它与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界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

因为人是有思维、有理性的社会性动物,人在行动之前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然后才动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人们在实践中变革客观事物,就是把原有的东西改造为新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东西。

改造社会的实践,就是要不断地创造新的社会
关系。

这种有目的地创造就充分显示了实践的能动性。

实践的目的性、结果的创造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实践才独有的本质特征。

可见,人类从远古开始就从事的实践活动,都是按人的目的、意识、想法去改造客观世界,以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如果没有“能动性”这个特点,某种活动和行为即使改变了客观世界,也不能被称为实践。

所以,这一特征是最能体现实践本质的特征。

师问: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生答: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这与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二者是统一的,这个关系实质是实践中主客观的关系。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二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

二者互相渗透。

因为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都以客观性为基础;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

夸大第一个特征否定第二个特征,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第二个特征否定第一个特征,会导致唯心主义。

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人们的意识符合客观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
发挥出来。

(多媒体展示文字)
(教师总结)以上两个基本特征是统一和相互渗透的。

由于实践所处的特殊地位——是联系客观事物同主观认识的“桥梁”,因此它同时兼有客观性和能动性两个特征。

其中“客观性”使其区别于纯粹的意识活动,“能动性”使其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如果就实践的自身而言,它还具有第三个特征。

(3)实践上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板书)
旧唯物主义哲学中,有的哲学家把实践看作是孤立的个人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

“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中进行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才能进行的活动,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

“实践的历史性”是指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范围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多媒体展示文字)时代的发展变迁为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实践注入新的内容。

过去自力更生搞建
设,在当今时代已远远不够。

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各国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我国同样不能例外。

这同样体现了实践的历史性。

课堂小结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本课的学习使我们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及其密切联系。

这是学习全课可重要的理论基础,对这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将有助于今后的深入学习(放投影)(本课的知识结构)
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多媒体显示)
课后作业:辨析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