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概论简明讲义下

比较文学概论简明讲义下
38
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文学艺术1
在我床前月亮洒下了最明亮的光芒。
在那地上闪烁着的是洁白清新的晨光。
我抬头凝视月亮; 我低头思念我的故乡。 ——【德】哈特 自然主义诗人
39
我床前地板上 是明亮的月光;
我似乎觉得
晨光已经 落上门槛
我双眼疑惑。
我抬头看去, 看到一轮明月, 在高处闪光。 我低下 低下我的头 思念我的故乡。 ——【德】德默尔 印
跪在公婆面前许诺操持家务,生养更多的儿 子;
父母和亲戚靠她寄钱生活的很幸福。
26
第四章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人文科学的各个对象彼此系连,交 互渗透,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 而且贯穿着不同的学科。
——钱钟书
27
第一节 文学和艺术
1、文学与音乐、舞蹈、 绘画、雕塑等不同 的艺术门类之间有着天然的姻缘关系,人们 往往把它们称为“姊妹艺术”
32
2、宗教还是文学交流的先导和相当活跃的 媒介。东方之佛教、西方之基督教。
想要了解英国历史就去看它的宗教, 想要了解美国历史就看它的总统。
33
3、有些重要的宗教经典,本身就取自于文学 作品。《圣经 旧约》、《古兰经》——一部 《圣经》就是理解西方文学乃至西方文化的 “巨大的密码”。
34
4、佛教和中国古代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 生发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任何人都不能忽视 的特点。诗、词、玄学、道、佛学家(谢灵 运、王维、白居易等)、轮回、小说。
化、陶冶
42
2、18、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进一步认识到 自身无意识中的创造能力,开始探索创作与 心理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人的内在世界的关 照和审视。
卢梭《忏悔录》,力图重建、检视自己早年 的心态
歌德:虚构的作品必须描述人的内在思想 其后,巴尔扎克:《人间戏剧》“大脑和神经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1文学审美特征是什么( 1 )哲理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

作为“表意之象”,即表达某种哲理和观念。

在文学上,是使用形象来表达文学艺术作品。

因此,被称为文学象征意象艺术,具有哲理性。

( 2 )象征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

认为对于一种外在事物,不能以它的表面现象来看,应该以它所暗示出来的另一面来分析。

象征由两种因素构成,第一层是是“ 意义”,另外一个是“意义的表现”。

第一层可以理解为外在的感性存在物,而“意义的表现”就是对这种外在感性存在物的某种意义的载体。

3 荒诞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

它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指形象、形态上的荒诞性;另一种指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

( 3 )求解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特征。

读者通过思考和求解,希望能够了解对作品意象所附载的意义或哲理,类似于猜谜。

读者对作品的审美过程,便形成了不断追问、不断探索的、不断求解的审美鉴赏过程。

读者在这个审美过程中,既有可能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如叔本华所说的那样“完全忘却了自己”,成为了艺术的痴迷者。

2、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春笋的起伏状况。

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3、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

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如在眼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

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

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虚实相生“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4、典型环境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体关系。

5、典型人物小说等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具有(有代表性的人物)典型性的人物形象。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1. 介绍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国界、文化和语言的研究领域,旨在比较和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体裁、风格和传统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文学进程、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文学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方式。

2.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发展比较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欧洲,当时学者们开始关注不同国家和文化间的文学作品。

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比较文学学者开始系统地研究并比较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兴起,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和地区。

3.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3.1 文本比较文本比较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在作品之间进行比较,研究者可以发现并分析作品之间的共同主题、文体、叙事结构等。

文本比较的目的是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同时也有助于理解作品的独特之处。

3.2 文化和历史比较除了文本比较,比较文学也关注文化和历史的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比较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3.3 地域与国家比较比较文学研究也可以从地域和国家的角度进行。

通过比较不同地域和国家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文学作品中反映出的地域性和国家性特征。

这种比较有助于理解文学作品与地域、国家和民族身份之间的关系。

4. 比较文学的意义比较文学的研究对于培养跨文化理解和全球视野至关重要。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我们可以超越文化边界,了解不同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

比较文学研究还可以促进文学的多元发展和传播,丰富人们的审美和文化体验。

5. 比较文学的挑战和前景尽管比较文学研究具有许多优势和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语言障碍,因为不同文学作品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创作。

此外,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也可能导致比较文学的困难。

《比较文学概论》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什么是比较文学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三大阶段:一、发生在欧洲、以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美洲、以美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二阶段和发生在亚洲、以正在形成的中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三阶段。

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是关于‘文学进化’的一般理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这样一个进化过程”。

后随着达尔文进化论衰退而衰退。

19世纪的法国受孔德实证主义影响,于是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法国学派便应运而生。

法国学者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学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

第一阶段,法国学派:梵·第根,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理论第一人,在实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一方面以“国别文学”、“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对文学研究进行划分,以影响研究为主轴,为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确定为文学的同源性,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理依据。

构建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柱: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

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即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含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

不足:抛弃了对“文学性”的分析,以实证性的影响为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设限。

梵·第根之后,法国学者们开始渐渐抛弃“总体文学”,企图将其并入“比较文学”。

第二阶段:美国学派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定义(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而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领域的比较。

贡献之处: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概论范文

比较文学概论范文

比较文学概论范文文学概论是对文学的总体研究,是研究文学本质、文学历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对文学概论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文学的内涵与发展。

不同文学概论的研究方法也各有不同。

在西方国家,文学概论更注重理论体系构建与辩证思维,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对文学进行解读和分析。

而在中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学科传统的局限,文学概论研究多以文本分析为主,强调对文学作品文字的解读。

此外,文学概论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关注点。

在现代,随着文化多元主义的兴起,文学概论开始关注跨文化交流、全球文学等问题。

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文学概论研究也开始涉及到新的媒体形式和数字化文学。

尽管不同的文学概论在内容与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

无论是中国的文学概论还是西方的文学概论,都致力于揭示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和内在逻辑,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与分析,对文学进行评价与评估。

同时,文学概论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在今天社会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学概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各种新媒体形式的不断涌现,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文学概论也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以适应当代文学发展的需求。

总之,文学概论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学科领域中文学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同时,它也为我们拓宽了思维和研究的视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多元文化的财富。

通过比较研究文学概论,我们可以深化对文学的理解,更好地发展文学研究与创作。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附:标准答案一、填空(共计30分,每空1分。

)1、存在于不同文化中不同文学之间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3、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4、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合5、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6、认同离异7、危机和断裂重组和更新8、逻辑学范式现象学范式9、和而不同多元并存10、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照亮11、关于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较的研究12、自然(包括自然人体)人类社会群体和个人主观意志感情人文现象13、文学观念14、文学与思想观念的关系二、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题5分。

)1.诠释学:诠释是理解并解释一件事,一句话或一个字,对其意义进探讨。

对意义进行探讨是一门学问,在西方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叫“诠释学”或者“阐释学”。

2.结构主义:即把一个作品放在很多作品当中,撇开具体现象,找出其本质联系来寻找意义。

结构主义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1935年,布拉格学派提出“结构主义”一词。

50年代在法国兴起,60年代广泛流行于欧美许多国家,在60年代,结构主义远远超过了文学理论的范围,渗透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3.互动认知:认为主体和客体并非截然然两分,客体并无与主体认识完全无关的、自身的确定性。

主体和客体都是在相互的认知的过程中,发生变化,重新建构自身,共同进入新的认知阶段。

这种认知方式研究的空间是一个不断因主体的理智、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化的而变化的、开放的、动态的空间。

4、虚静:“虚静”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老庄道家思想,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庄子曰:“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后来的陆机、朱熹则就明确地从创作论层面上阐说了虚静观。

陆机在讲艺术构思时强调“收视反听,耽思旁讯”,虚静观对文学创作方式强调的是由内而外,虚静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自内而外地不受干扰地纵情想象万象万物,做到“神与物游”,“意静神旺”正如苏轼所说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

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
影响是客观的、无法否认的。
影响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
渊源学:从接受者出发,对作家、作品、思想感情等受到 的影响追根溯源。
媒介学:从中介者出发,研究沟通放送者与接受者的媒介, 如翻译、改写、模仿、引述等。
流传学:从放送者出发,研究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等对 他国文学、文学创作者的影响。
二、影响的类型
民族国家形象变异学研究
变异学研究 文学文本变异学研究
文化变异学研究
跨文明研究
类型学
主题学
平行研究 文体学
比较诗学
文学人类学
跨学科研究
本章思考题: 1 你怎样评价比较文学的定义之争?你认为本教
材所给的定义与前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2 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如何理解比较文学
可比性的内容? 3 试述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 4 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5. 跨文明研究,典型的理论就是文明对话与话语变异的问题。萨义德 早就提出了“理论旅行”的观点。当代的理论多是从西方“旅行”
到东方,而当西方理论到达中国之后,该理论话语会发生两个方面
的变异:其一是在知识谱系上,中国是全盘照搬西方文论;其二是
西方文论自身的变异,即西方文论的中国化。
(三) 平行研究
具体对象:主题、文体、风格、技巧、原型、神话、思潮
和文学史等。
主要关注点:文学性,即力图通过求同辨异,把握文学发展、艺术创作、文 本结构等方面的规律以及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价值等。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构成:
流传学
实证性影响研究 渊源学
跨国界研究
媒介学
比较文学 跨学科研究
语言层面变异学研究
跨文明研究
卡雷提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曾存在过的跨国度的 精神交往与实际联系”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引言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学科。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异同之处,探索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主题和意象,并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可以理解为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的学科。

它旨在研究文学作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揭示出作品背后的共同主题和文化传统。

比较文学既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也包括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流派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比较。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文本比较、主题比较和意象比较等。

文本比较文本比较是比较文学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多个文学作品的文本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这种方法可以揭示出作品背后的文化特征和文学风格,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主题比较主题比较是比较文学中较为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多个文学作品中的主题进行分析和对比,探索作品之间的共同主题和不同阐述。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宏观的角度理解文学作品,并发现作品之间的文化共通之处。

意象比较意象比较是比较文学中较为深入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多个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进行比较和解读,揭示出作品之间的共同意象和象征意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手法,并探索作品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比较文学的重要意义比较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首先,比较文学可以揭示作品背后的共通之处。

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之间存在的共同主题和意象,从而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普遍人类经验和文化认同。

其次,比较文学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从而加深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理解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理解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理解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理解1、文学概念“三义”——三种不同概念,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2、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4、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6、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7、文学创造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8、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

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9、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论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

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

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1,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

只要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比传统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是一个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1.文学: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情感
和想象力,从而产生艺术美感的一种文艺创作。

2.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出现并形成独特的组
织模式、思想倾向、风格特色和文学传统的不同文学类型和类别。

3.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者在作品中运用的语言、表现手法、形象描绘等方面的个性化、独特化的特征。

4.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种思
想方法和文学研究方法,以探究作品的美学价值、主题和文化意义。

5.文学范畴:文学范畴是指文学创作和研究中固定的分类体系,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6.文艺理论:文艺理论是指对文学、艺术和文化的理论分析和
研究,以及对文艺创作、发展和现象的解释和评价。

7.主题:主题是指作品中抒发的或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核心
价值或文化内涵。

8.意象:意象是指作品中使用的具有象征性的形象或符号,它
们能够引起读者的心理联想和情感共鸣。

9.艺术表现形式:艺术表现形式是指艺术家在作品中运用的语言、音乐、形式、色彩等艺术元素的处理方式。

10.文学主义:文学主义是指一种文学创作思潮和文化态度,主张文学的纯粹性和自足性,反对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联。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一、总论1、诞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2、三个学派填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3、可比性名词解释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4、基本特征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5、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语言、民族国家形象、文学文本、文化)、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二、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1、辩证关系科学性与审美性,实证性与非实证性,同源性与变异性2、流传学(起点到终点):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3、渊源学(终点到起点,实证性、渊源性与文本性):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4、媒介学(路线与途径,可见性、实证性、流动性)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文学关系的中介过程的研究。

三、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1、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翻译名词解释是比较文学变异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1. 文学概论(Literary Theory):研究文学及其主题、风格、形式、符号、结构等方面的学科。

文学概论探讨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并分析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

2. 文学性(Literariness):指文学作品与其他文本的区别性。

文学性包含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创作性、符号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3. 文学批评(Literary Criticism):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释的活动。

文学批评通过探究作品的结构、风格、语言等方面,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4. 阐释(Exegesis):对文学作品进行详尽解读和理解的过程。

阐释的目的是揭示作品中隐藏的主题、象征和意义,并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解释提供深层次的理解。

5.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的文学理论,强调对文本内部的辩证和矛盾进行分析,揭示文本中的潜在意义和隐含的结构。

6.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一种文学分析方法,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系统。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意义是通过符号和文本间的关系来构建的。

7. 符号(Symbol):指在文学作品中代表特定意义的对象、动作或事物。

符号可以是具体的,如鸽子代表和平;也可以是抽象的,如黑暗象征恐惧。

8. 史诗(Epic):一种叙事诗的形式,通常讲述英雄事迹或历史事件。

史诗通常具有庄严、宏大的风格,以叙述长篇故事为特点。

9. 戏剧(Drama):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以对话和演员的表演为主要手段,通过舞台和角色来展示故事情节和主题。

10. 小说(Novel):一种抒发想象力和叙述技巧的故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通常以故事为核心,通过情节和人物的塑造来展示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11. 诗歌(Poetry):通过音韵、节奏和押韵等手法组织的文学形式。

诗歌以紧凑、精炼的语言表达情感、意象和思想,强调音乐性和节奏感。

12. 传统文学(Traditional Literature):特定时期或地区的传统上流传的文学作品。

第二讲 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概论 )

第二讲 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概论 )

比较文学学科形成的标志
专业人才培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相继开设比较文学课程。 1897年,法国里昂大学正式聘任戴克斯特为第一位比较 文学教授,使比较文学正式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门独立 学科。他以《外国和法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为题作为 他的首课讲授,正式宣告了这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1899年,哥伦比亚大学创建了第一个比较文学系;1904 年,哈佛大学也设立了比较文学系。 20世纪初,有15个国家正式设置了比较文学课程。
二、比较文学与国别文学(民族文学) 的关系
国别文学——一国之内的文学
中国的‚苦难‛主题小说研究(《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伤
痕》) 外国的‚苦难‛主题小说研究(《悲惨世界》、《童年》、《在人 间》、《大卫·科波菲尔》、《苦难的历程》)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研究 英国爱情诗歌研究
比较文学——两国之间的文学比较研究
第二讲 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性质
什么是比较文学?
Bassnett,Sus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Oxford: Blackwell,1993.
sooner or later, anyone who would claims to be working in
如:中西爱情诗之比较
比较文学—两国之间的文学比较 研究
中西爱情诗之比较
西方诗长于‚慕‛,中国长于‚怨‛;西方诗直率,中国诗 委婉;西方诗深刻,中国诗微妙。西方诗以铺陈胜,中国诗以 简隽胜。(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载《诗论》) 萨福:《相思》 罗伯特· 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 伊丽莎白〃勃朗宁:《我有多么爱你》 拜伦:《想当初我们俩分别》

比较文学概论陈惇版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陈惇版笔记

第一章文学比较总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1、法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卡雷基亚樊第根主张:反对平行研究;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评价:彻底否定平行研究,显得比较狭隘;其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2、美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危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代表人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基本特征: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不足之处: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大;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学科理论的纠缠;民族主义动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3、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即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学研究核心理念:跨异质文明研究;文明变异学研究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第一个是比较文学专著和论文的出现:1919年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本闻九雄的《文学研究法》;第二个是比较文学的讲座和课题的开设:1942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苏标志;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正是创刊,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全面复兴。

代表人物: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发展阶段(涟漪式结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文学概论是指对文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形式和发展规律等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对一些文学概论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文学:文学是指人类创作的以语言文字表现艺术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作品的总称,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

它具有审美功能,能够给人以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2. 文学形式:文学形式是指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

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有着特定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如诗歌以韵律和节奏为基础,小说以叙事和描写为主,戏剧以舞台表演为特点,散文以抒发感情和表达思想为目的等。

3. 文艺理论:文艺理论是研究文学和艺术的原理、规律和评价标准的学科。

它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审美效果和文艺创作的社会功能等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4. 题材:题材是指文学作品所涉及的主题内容或写作对象。

常见的文学题材有爱情、友情、亲情、历史、社会、人生等。

不同的题材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

5. 风格:风格是指文学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和作风。

它是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时代风格的结合体,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手法。

不同的作家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学风格。

6. 传统文学:传统文学是指古代文学的总称,包括古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

传统文学承载着古代文化的精神和记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7.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近现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包括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

它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在现代环境中的思想和情感。

现代文学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和主题,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8.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一种学术活动。

它通过剖析作品的结构、语言和主题等方面,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文学批评有助于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以上是文学概论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通过对这些名词的研究和解释,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探索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

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

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3)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3)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3)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形成:1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趣味2文学艺术修养3生理机制接受动机: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存在原因:1创作动机决定文体中隐含读者的存在2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决定隐含读者的存在3作家的选材及文本特点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净化:就是读者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

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具体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性质:1是一种科学活动a由文学批评的职能所决定的b由文学批评科学性的素质所决定的2是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a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现象是社会现象的一种,所以文学批评离不开社会历史观念b文学的主要价值在于审美,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所以文学批评归根结底是美学批评3具有倾向性和创造性原则:1文学批评应从文学形象的分析入手2文学批评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3文学批评应有全面的整体的观点A应当用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历史地艺术地加以B应顾及全人和全篇a评价作品应顾及全篇,不能断章取义b评价作品顾及作家全人,做到知人论世c评价作家,还要顾及作家所处的社会状态C应当看到作品的总倾向和整体价值标准:1思想标准 a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b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c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2艺术标准a 生动性深刻性b作品的生命整体性和强烈的感染力方法:1批评的方法是发展的,多样的2批评的方法是分层次的a 哲学方法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b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方法具有普遍性c具体方法应接受高层次方法的指导3各种方法是互渗互补的对话:伽达默而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的个人的情感体验之间没有联系,而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存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他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要素之间从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特征:德希尔特黑格尔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内容突出他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2表现特征是象征性3形象特征是荒诞性4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特征的直接参与5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1生产规定着消费a文学生产为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b规定着消费的需求方式c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生产着新的消费者2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a文学产品在文学消费得以最后实现b文消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文学方式和规模c文消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总是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中,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止中断,它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阅读心境第一文本: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关系之前,还不能算真正的作品而只能被称为“第一文本”第二文本: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文本”存在共鸣产生的原因:1作品本身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有能感受美的接受主体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与思想水平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感受理解想象力3读者的期待视野中的思想观念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观念相通思想观念情感经验意志愿望正误:指读者的理解与创作者本意有所抵触,但作品本身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这合得这种“误解”看看上去又切合作品,令人信服反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穿凿附会的认识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的思考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它的来临时的特点是突出特征是非预见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客体即情感说:文学的客体是人的心灵,其中有的认为文学的客体是人的思想理性,有的认为是人的意志,有的认为是人的无意识,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客体即情感说下载全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

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

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

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

5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

(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

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6 渊源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

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7主题学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的不同处理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外部即手段的形式。

《主题学作为比较文学的分支领域,它力图打破时空界限,综合各民族文化,研究同一题材、主题、母题在国际文学间的流传演变及其成因。

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同处理,从而深刻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和成就,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和联想。

》8 形象学研究的是“他者”的形象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

脱胎于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研究某国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

9译介学不是一种语言研究而是种文化研究它关心的不是语言层面上出发语与目的语之间如何转换的问题而是原文在这种外语和本民族转换过程中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扩伸与变异问题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简言之译介学关心的是翻译作为人类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都是重新赋予原文生命。

10“套话”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

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

“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11.创造性叛逆:将外国名著的内容和形式改编得完全适合本国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

创造性叛逆经过两次变异即译者、读者及环境12.母题:母题是指最小的主题性的单位,是主题的基础,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情节和故事线索。

母题具有客观性。

13.主题:一般来讲,比较文学中的主题不同于一般文学理论中的主题,在比较文学中往往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比尔兹利认为,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

36、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

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他们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

但由于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而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64、文学误读: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

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

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二.简要回答:(30分)2、什么是“文学误读”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

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

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3、什么是“套话”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

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

“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4、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6、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7、什么是比较文学答: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8、跨文明阐发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答:我们依据阐发过程当中相关对象的不同,可以把跨文明阐发研究分为四种主要方式:作品阐发、理论阐发、科际阐发和综合阐发。

9、在文学的他国化过程中,接受国如何以本民族的文化规则和思维方式为主答:首先就是接受国必须充分认识到本国文学传统的重要性,尊重本国的文化规则和话语言说方式。

其次,接受国在坚持本国文学文化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文学和外来文学的特点,对外来文学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再次,文学的他国化研究还应该注意,文学的他国化必须与接受国当下的语境或者说是文学要求结合起来。

10、跨文明对话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答:跨文明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共同话题的对话、共同语境的对话、话语互译的对话、杂语共生的对话与激活的对话等五种。

、1. 比较文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比较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人们的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于发展分不开的②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发展,是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③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④比较文学的产生是诸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的现实需求。

2. 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区别影响:①影响研究强调的是文学作品的渊源和发生、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外部联系;而平行研究强调的是作品的内在诸种因素、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

②与影响研究不同,平行研究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强度方面的限制③影响研究主要是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后与自己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平行研究还提出了文学与其他艺术、其他学科的科际比较,即跨学科研究④从具体研究方法上,影响研究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而平行研究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方法,比影响研究具有更多的理论价值和普通意义。

4. “影响”实现的条件:①传播者的条件:要有释放能量。

传播者作为施动者,必须在某些方面处于优势或领先地位②接受者条件之一:社会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③接受者条件之二:艺术传统。

④接受者条件之三:时代机遇。

当接受国的文学传统面临解体时,外来思想和技巧就很容易结构到新的文学里⑤接受者的条件之四:个性和气质,被影响者在思想、气质与影响者的思想气质的产生的共性是“影响”实现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7.“影响”的特征:“影响”具有外来性和隐含性:①一方面,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家个人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②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融于作家的创作中,因此不着痕迹。

③影响研究虽然主要是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后,与自己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但他并不排斥那些有意的模仿和借鉴,也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鲜明的影响。

5. 主题和母题的区别:①主题是通过人物和情节被具体化了得抽象思想或观念,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往往可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达;母题则是较小的、具体的主体性单位。

②主题包括母题,主题可以用母题的结合中抽象出来③母题是对事件最简归纳;主题则是一种价值判断④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则是具有主观性⑤主题是一个复杂句式,通常是个变量;母题是基本叙事句,通常是常项。

6. 比较文学受到的三次浪潮冲击:①理论大潮。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所谓“诗学复兴”现象,大批的理论著作问世,各种新的文化理论和文学理论接踵而至②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