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
(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教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4.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
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4)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5)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生独立完成,上面这样的直线叫做数轴。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含三维目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含三维目标)第一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含三维目标)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内容: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教科书P10-28,教参P29-52 教学要求: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
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认识“进一法”取近似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推导。
教学难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3)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课时安排:1、圆柱的认识 6课时2、圆锥的认识 2课时3、整理和复习 1课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教参P32-35 学情分析: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具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实物图,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你能按形状将他们分一分类吗?2、在这些形体中,哪些我们已经认识,并且知道它们的特征了?3、剩下的这些形体我们将陆续进行学习,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体,简称圆柱(板书课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圆柱和圆锥》。
具体内容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三角板、圆规。
学具:圆柱和圆锥模型、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如易拉罐、陀螺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2. 新课导入3. 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2)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2)计算一个圆锥的体积。
5. 随堂练习(1)计算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2)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沙堆的体积等。
(2)拓展:讨论圆柱和圆锥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六、板书设计1. 圆柱的特征:底面为圆形,侧面为矩形。
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3. 圆锥的特征:底面为圆形,侧面为扇形。
4. 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已知底面半径为10cm,高为20cm。
(2)计算一个圆锥的体积,已知底面半径为15cm,高为30cm。
2. 答案(1)圆柱表面积:1500cm²,体积:6283cm³。
(2)圆锥体积:7065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计算方法掌握情况,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错误,需要加强针对性训练;
3.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水平不同,对几何体的展开图和立体图转换存在一定难度;
4.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能缺乏主动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圆柱与圆锥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
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包括以下内容:
a.根据给定数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
b.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圆柱和圆锥进行计算;
c.解释圆柱和圆锥展开图与实际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力提升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2.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4.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b.如何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c.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3.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题包括:
a.计算给定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b.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圆柱和圆锥进行计算;
选择以下两道题目进行解答:
a.设计一个圆柱和圆锥的组合体,计算其表面积与体积;
b.生活中找到一个圆柱或圆锥的例子,测量相关数据,并计算其表面积与体积。
人教版数学六下《圆柱与圆锥》word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 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 r 或 C=π 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 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 1 米 (3)半径是 2 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 自由汇报 联系生活 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实际感受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 (2)直径是 3 厘米 (4)直径是 5 分米 自
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六年级 数学 科: 第 二 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 所在学校 教学内容:P13-14 页例 3-例 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材分析 例 3 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感念,探索表面积德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了解长方 形,正方形的表面积,有制作过圆柱模型,所以对圆柱表面积理解并不 困 难。例 4 是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 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 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圆柱模型和圆柱形厨师帽。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 学 内 容 补充、 总结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 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老师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 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 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演示操作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 引导发现 组织交流 长与圆柱的关系。 促进构建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演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 柱侧面的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 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 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 15 页练习二的第 4 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P15 的 1、2 题。 实际应用 巩固提高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圆柱和圆锥教案篇一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
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
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一章。
具体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能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直观图。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用实物或模型进行圆柱和圆锥的转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计算方法的掌握。
难点:圆柱和圆锥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直尺、圆规等。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铅笔、橡皮、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饮料瓶、圆锥形的沙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强调圆柱和圆锥的关键特点,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出示例题,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圆柱:定义:底面为圆,侧面为矩形的立体图形。
特征:两个底面平行,相等;侧面展开为长方形。
计算:体积 V = 底面积× 高;表面积 S = 底面积× 2 + 侧面积。
圆锥:定义:底面为圆,侧面为扇形的立体图形。
特征:底面圆心到顶点的线段为高;侧面展开为扇形。
计算:体积 V = 底面积× 高÷ 3;表面积 S = 底面积 + 侧面积。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圆柱的底面是________,侧面是________。
(2)圆锥的底面是________,侧面是________。
(3)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________,表面积计算公式是________。
六年级《圆柱和圆锥》单元教案
六年级《圆柱和圆锥》单元教案第一章: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1.1 圆柱的定义解释圆柱的形状特点:底面为圆形,侧面为矩形,两底面平行且相等。
展示圆柱的实际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1.2 圆锥的定义解释圆锥的形状特点:底面为圆形,侧面为三角形,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为高。
展示圆锥的实际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第二章:圆柱和圆锥的性质2.1 圆柱的性质讲解圆柱的底面半径、高、侧面积、体积等概念。
利用公式和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2 圆锥的性质讲解圆锥的底面半径、高、侧面积、体积等概念。
利用公式和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圆柱和圆锥的计算3.1 圆柱的计算讲解圆柱的侧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给出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3.2 圆锥的计算讲解圆锥的侧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给出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第四章:圆柱和圆锥的应用4.1 圆柱的应用举例说明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杯、油桶等。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他圆柱形状的实际应用。
4.2 圆锥的应用举例说明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冰淇淋杯、漏斗等。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他圆锥形状的实际应用。
第五章:圆柱和圆锥的拓展5.1 圆柱的拓展讲解圆柱的变种形状,如圆台、圆柱的组合等。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5.2 圆锥的拓展讲解圆锥的变种形状,如圆台、圆锥的组合等。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第六章:圆柱和圆锥的图形转换6.1 圆柱和圆锥的相互转换讲解如何将一个圆柱转换为圆锥,以及反之如何将一个圆锥转换为圆柱。
利用几何绘图软件展示转换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
6.2 圆柱和圆锥的混合转换讲解如何将多个圆柱或圆锥进行组合,形成复杂的几何体。
展示实际例子,如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结构,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第七章:圆柱和圆锥的剖面7.1 圆柱的剖面讲解圆柱的剖面特点,如横切、竖切等。
利用几何绘图软件展示不同剖面形状,让学生直观理解。
7.2 圆锥的剖面讲解圆锥的剖面特点,如横切、竖切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柱或圆锥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饮料罐的表面积或沙堆的体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沙子填充一个圆柱形容器,然后倒入圆锥形容器,观察体积的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柱与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高和顶点等。
-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侧面积)和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
-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举例解释:
-圆柱的重点在于理解其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以及如何通过底面半径和高的关系来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在课堂上,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们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对圆柱和圆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我在讲授过程中反复举例解释。这让我意识到,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
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锥体积的1/3系数。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们对这些计算方法有了直观的认识。然而,难点部分仍然让学生们感到困惑,尤其是圆柱侧面展开后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找到更生动形象的方法来解释这个难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一圆柱与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2.加强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模型、教具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成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他们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圆柱: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底面为圆形,侧面为矩形。
-圆锥: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底面为圆形,侧面为扇形。
2.讲解圆柱与圆锥的相关概念,如底面半径、底面直径、高、母线等。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结合图形,讲解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计算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立体图形的学习充满好奇,但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不够深入,对空间概念的理解有待提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一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时,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4.教学拓展:
-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如数学竞赛题目、研究性学习课题等。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科技制作、社会实践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圆柱与圆锥实物,如易拉罐、陀螺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实物的共同特点。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计算方法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直观的实物、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性、计算方法还不太清楚,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
2.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
3.将圆柱和圆锥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圆柱和圆锥。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认识。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如饮料瓶、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圆柱和圆锥。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其特性。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计算圆柱和圆锥体积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七单元《圆柱和圆锥》。
具体内容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的特征。
2. 让学生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了解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圆锥体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圆锥体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计算器、PPT课件。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导入:(2)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讲解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1)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给出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计算其表面积。
(2)圆柱体积的计算:给出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计算其体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6. 圆锥体积的计算:讲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六、板书设计1. 圆柱:(1)特征:底面为圆形,侧面为矩形。
(2)表面积:2πrh + 2πr^2(3)体积:πr^2h2. 圆锥:(1)特征:底面为圆形,侧面为三角形。
(2)体积:1/3πr^2h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
(2)计算一个圆锥的体积,底面半径为4cm,高为6cm。
2. 答案:(1)表面积:2π×5×10 + 2π×5^2 = 150π(cm^2),体积:π×5^2×10 = 250π(cm^3)(2)体积:1/3π×4^2×6 = 32π(cm^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公式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尤其是对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圆柱形的饮料罐、圆锥形的生日帽等,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为什么圆柱的侧面是曲面?圆锥的底面和侧面有什么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认识它们的特征,如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能够根据展开图判断其对应的立体图形。
-通过实物演示、板书和PPT展示,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展开图。
-演示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解释各个部分的含义。
-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2.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源自题的能力。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帮助他们建立对立体图形的直观感受。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引导学生将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与立体图形知识进行联系,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它们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已经有了基础。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物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记忆不够牢固,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了解。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的应用,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3.进一步理解几何体的相关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
2.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难点1.理解圆锥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如何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
2.黑板、彩色粉笔。
3.教学PPT或教学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比如香水瓶、冰淇淋筒等。
2. 讲解•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图形并给予简要说明。
•讲解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3. 练习•给学生几个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进行练习,确保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归纳总结圆柱的相关知识点。
2. 讲解•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圆锥的图形并给予简要说明。
•讲解如何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 练习•给学生几个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1.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建筑中的柱子、喷水池等。
2. 综合练习•给学生几个综合性的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能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注:文字内容因输出限制可能未达到1500字,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以上为《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圆柱与圆锥》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学生能够掌握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圆柱与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柱与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掌握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黑板、粉笔。
•投影仪用于展示例题和图形。
•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圆的周长、面积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柱与圆锥做铺垫。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物操作。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圆柱与圆锥应用,并进行分享。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或实际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帮助学生理解。
然后讲解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和图形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巩固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柱与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小测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物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圆柱与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这一部分的讲解和练习。
六下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docx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関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鬪柱。
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
)正方体呢?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二、新授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Z间又有什么联系呢?3、交流和汇报(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而。
(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而,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而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血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高有无数条。
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屮那些物体是圆柱呢?(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
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5、运用知识进行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制作圆柱三、练习1、运用知识进行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第二课时(重点课时)2.22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圆柱侧而积和圆柱表而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而积和表而积的计算方法。
并根据圆柱的表而积与侧而积的关系使学牛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圆柱形的物体,圆林侧面的展开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
【课前设计】完成前置研究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巩固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归纳整理,形成网络,明确相互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计算方法的推导与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生本课堂,小组汇报,讲解演示。
【课前准备】
部分教具、多媒体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我们刚刚完成了圆柱与圆锥的学习,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
(二)小组讨论,汇总复习成果
师:圆柱与圆锥怎么得来的?
生:长方形绕长旋转得到圆柱。
师:还可以怎样得到?
生:平移。
师: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师:课前已经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小组交流,汇总复习成果,
一会全班进行交流。
第一小组进行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成果汇报,其他小组质疑补充。
第二小组进行圆柱表面积公式推倒成果汇报,其他小组质疑补充。
第三小组对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推导过程汇报,其他小组质疑补充。
第四小组对圆柱与圆锥的联系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质疑补充。
师:整理思维导图。
(三)巩固练习
生板书并讲解做题思路。
(四)当堂达标
(五)回顾整理
【板书设计】圆柱与圆锥复习思维导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圆柱与圆锥【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的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形体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
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训练。
如,在认识圆柱和圆锥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材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
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物品,让大家欣赏或使用,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究。
为此,在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想象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如圆锥体积的教学,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引导学生探索,并给出提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
在教学时,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如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以改变只按教材说明进行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1.圆柱 6课时2.圆锥 3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知识结构】1.圆柱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理解长方形(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情景导入】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师拿起圆柱体模型,让学生一起说出它的名字。
)师:在一年级我们就看见过它,却没有深刻认识它,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师: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圆柱,一起走近它,看看它究竟有什么奥秘。
(教师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新课讲授】1.初步感知圆柱。
(1)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师指名回答)(2)教师展示课件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3)教师: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大家也可以拿出自己手中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4)教师又拿出几个不是圆柱,接近圆柱形物体,然后问:它们是圆柱吗?为什么?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是真正的圆柱?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2.教学例1。
(1)认识圆柱的面。
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
教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用手摸上、下底,看一看有什么特点?再摸一摸侧面,有什么感觉,它是一个什么面?学生:3个面;形状相同,都是圆形,面积相等;曲面。
教师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图,并把上下底面、侧面标出来。
(2)认识圆柱的高。
①教师出示高、矮不同的圆柱体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圆柱矮?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底面无关。
②如何测量圆柱的高?小组讨论,找出测量方法。
然后请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师问:他的测量方法好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
并强调:在测量中一定要注意圆柱要水平放置,刻度尺也要水平放置。
(3)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教师:同学们和我一起快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
3.教学例2。
(1)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的圆柱体的侧面,猜想一下,如果把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2)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侧面,再展开。
(3)教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会有几种情况出现?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同时用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的圆柱侧面展开图,让学生系统直观的感受展开图。
(4)大家再认真观察展开图的长和宽并和圆柱相比较,此时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学生观察并思考。
教师用课件将长方形还原并再打开。
让学生经过比较、分析概括出: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引导学生回答: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同时教师用课件展示一遍。
【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18、19页的“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2、3题。
第1题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准确地说出图中哪些地方或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圆柱。
第2题指名说。
第3题学生判断后,要让学生说理由。
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把第2、3个图形围起来,会出现什么情况?答案:2.第1题:手电筒的筒身、柱子、哑铃的把手和两端都是圆柱。
第2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第3题:第一个图理由:将圆柱展开,长方形的长应等于底面圆的周长。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组织学生畅谈学习的收获。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1)【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1)(教材第21页例3)。
【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重点难点】1.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理解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及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圆柱体模型。
【复习导入】1.复习引入。
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m,周长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新课讲授】1.教师出示圆柱形实物,师生共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师: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生:长方形。
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与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由此可以得出什么?教师待学生回答后接着板书“=圆柱的底面周长×高”,由此我们就找到了计算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2.教学例3。
(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教师: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师:圆柱的表面展开后是什么样的?组织学生将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的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并把它们都标出来。
引导学生说出: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②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该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指名发言,教师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3)巩固练习:教材第21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答案:628cm2【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的第2~6题。
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圆柱形的纸筒代替压路机前轮滚动一周,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第3、4题是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弄清楚是求圆柱哪部分的面积,然后再计算,必要时,可通过教具或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第5题,对于有困难或争议大的,可用实物或模型直观演示。
第6题,是实际测量、计算用料的题目,可以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
答案:第2题:3.14×1.2×2=7.536(m2)第3题:3.14×1.5×2.5=11.775(m2)第4题:3.14×3×2+3.14×(3÷2)2=25.905(m2)第6题:长方体:800cm2正方体:216dm2圆柱:533.8cm2【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1)第3课时圆柱的表面积(2)【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2)(教材第22页例4)【教学目标】能灵活运用求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运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圆柱体模型。
【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有同学能说一说么?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新课讲授】教学例4。
(1)出示例4。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巡视,注意看学生所算最后的得数是否正确。
指导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
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这道题要保留整十平方厘米,省略的个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4)巩固练习。
①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②教材第22页第2题。
请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本上。
答案:①第22页“做一做”第1题:1.12m2,100.48dm2②第22页“做一做”第2题:376.8cm2【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23~24页练习四的第7~12题。
第7、8题,学生独立作业,老师巡视,个别不会的加以指导。
第9题,提醒学生注意是上下底面分别留出了78.5cm2的口,应减去的部分是78.5×2=157(cm2)。
第10题,先让学生明确计算步骤,再分步列出算式,最后计算水桶的用料。
第11题,教师应先用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