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体会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2)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珍惜亲情,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文化背景。

3.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审美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3. 诗歌的创意性解读和个性化表达。

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像、故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内容1. 解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韵脚工整,格律严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音韵美。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明月”、“中秋”、“玉盘”等,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意义。

3. 探讨诗歌的情感变化:从欢乐的赏月到悲伤的思亲,再到的豁达祝福,引导学生体验诗人情感的起伏。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中秋节的文化背景,引发学生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兴趣。

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解析意象:分析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公开课水调歌头教案

公开课水调歌头教案

公开课水调歌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和主旨。

2.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

3.提高学生对作者苏轼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意境,学习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向学生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环节:诗词解读1.让学生齐读《水调歌头》,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诗词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讲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分析诗词的情感,让学生体会苏轼的豪放与柔情。

第三环节: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和原因。

2.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全班交流。

第四环节:诗词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音乐美,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2.让学生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水调歌头》,体会诗词的意境。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水调歌头》的鉴赏文章。

2.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苏轼的其他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讨论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4.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和主旨。

2.欣赏古典诗词,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

3.提高对苏轼的了解,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六、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诗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邀请专家进行诗词鉴赏讲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水调歌头》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水调歌头》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和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解析学生自主学习《水调歌头》,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意象和表达手法等。

教师对《水调歌头》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诗句的翻译、背景知识的介绍和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等。

2.2 诗歌鉴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并分析《水调歌头》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水调歌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激发学生对《水调歌头》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背景知识,为学生学习《水调歌头》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水调歌头》,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并分析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3 课堂讲解教师对《水调歌头》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诗句的翻译、背景知识的介绍和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等。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水调歌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4 巩固练习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对《水调歌头》的记忆。

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练习,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观察并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等。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

4.2 诗歌鉴赏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诗歌鉴赏作业进行评价,包括对诗歌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1第一部分,说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冲锋陷阵”,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为此,我将教学设计理念归纳为以下几点:1、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学生每接触一个新的内容都要获得一些新的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能学好这门课程。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学习文学,同时也是陶冶性情的最佳方式。

4、调动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不可避免地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学会团队合作不仅是学好本课的要素,也是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我将重点强调的地方,文学没有唯一的解读,所以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独立于形式的框架之外。

由此,我归纳出我的教学理念核心:海纳百川,凸显个性。

第二部分,说教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为古文单元,学生在学习本词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古文知识积累,本词又是五首诗词中的第四首,通过学习《赤壁》等三首诗词已经对诗歌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也为后来的诗词的鉴赏打下了基础。

另外,本词是自古以来中秋词中的上品,语言自然生动,学习难度不大,读来朗朗上口,不失为提高学生对于宋词兴趣的一个良好基点。

此外,有别于苏轼词一贯的豪放风格,本词别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风味,品味本词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苏轼的词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词的意境和韵律美;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首词中的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通过写作、演讲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词牌介绍:介绍《水调歌头》的词牌背景和结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

2.2 词句解析:分析词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3 词的意境分析: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人们心中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

3.2 词牌介绍:介绍《水调歌头》的词牌背景和结构特点,让学生对这首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3 词句解析:分析词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4 意境分析: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表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词牌背景、词句解析和意境分析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

5.2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词人的作品,以便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比较分析。

5.3 音频资料:提供《水调歌头》的音频资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欣赏和复习。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原文教材,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副本。

6.2 教具准备:6.3 预习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词的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和词牌特点。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相关推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篇1教学重点:一: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

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业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个"测评"。

)二:前提测评①请一位同学回答。

②范读(点击开关)。

③学生齐读。

(下面,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结合课本的注解,进一步认识苏东坡,并且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三: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主要是让学生看,教师点拔一下重点即可。

(好,让我们进入"朗读训练"部分,通过听、看朗读,全心身地感受这首词的优美之处。

)四:朗读训练①播放一遍。

②学生齐读。

(让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思考讨论"。

)五:思考讨论在这首词里面,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讨论之前,先了解何为联想和想象。

①讲解"联想"的定义。

②放映"明星"和"街灯"图。

----我们在初一时学习过《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他们两者有何相似点?----答案:明亮③讲解"想象"的定义。

④放映"天河现水牛"和"牛郎织女"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 熟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内容和背景。

2.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3.2 学生准备1. 预习诗歌,了解作者和背景。

2.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诗歌的认知和期待。

4.2 朗读与背诵1.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给予表扬和鼓励。

4.3 词语解析1. 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共同解析词语的含义。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朗读与背诵1. 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诗歌,家长签字确认。

2. 选择一首相关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5.2 词语解析1. 选择一首古诗,要求学生解释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诗句进行讨论。

2. 讨论诗句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分享给其他小组。

6.2 诗歌表演1. 邀请几组学生进行诗歌表演,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

《水调歌头》教案范文4篇

《水调歌头》教案范文4篇

《水调歌头》教案范文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调歌头》教案范文4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水调歌头》教案范文4篇水调歌头教案详案,供大家参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了解《水调歌头》的背景和作者苏轼。

1.1.2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

1.1.3 分析并欣赏《水调歌头》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水调歌头》的意境和情感。

1.2.2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1.3.2 理解亲情和友情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水调歌头》的字词和句式。

2.1.2 理解《水调歌头》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2.2.1 分析《水调歌头》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2.2 运用《水调歌头》的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3.1.1 熟悉《水调歌头》的内容和背景。

3.1.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3.2 学生准备3.2.1 预习《水调歌头》。

3.2.2 准备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4.1.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诗歌学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1.2 引出《水调歌头》的背景和作者苏轼。

4.2 朗读与背诵4.2.1 引导学生朗读《水调歌头》,感受其音韵美。

4.2.2 鼓励学生背诵《水调歌头》,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4.3 分析与讨论4.3.1 引导学生分析《水调歌头》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3.2 分组讨论,分享对《水调歌头》的理解和感受。

4.4 创作与展示4.4.1 引导学生以《水调歌头》为模板,创作自己的诗歌。

4.4.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分享对亲情和友情的思考。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5.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5.2 诗歌理解与分析5.2.1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水调歌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4)古典诗词的韵律美感体验: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音韵之美的感知,提高审美能力。
-举例:如何通过平仄、押韵等特点,感受诗词的音乐性。
(5)诗歌深层情感与哲理的挖掘: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提升思考深度。
-举例:分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传递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学生个性化解读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激发创造性思维。
-举例: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句,提出新颖的观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欣赏月亮时,是否曾感受到过诗人笔下的那些情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对月亮的赞美和情感的奥秘。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重点讲解了诗词的意象和情感表达,通过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部分内容仍然较为抽象,难以消化。今后,我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现代情境创设,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的美。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安排了分组讨论和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诗词创作。总体来说,这个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课本,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情感表达和哲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现代情境创设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词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现代事物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案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案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册,具体章节为“宋词欣赏”,详细内容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赏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的意境、词的格律、词的语言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知识,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词的格律特点,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的格律特点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词的背景知识、意境、语言特点以及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关于月亮的诗句,从而引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讲解背景知识: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词的历史背景。

3. 朗读示范: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

4. 精讲词句:分析词的意境、格律、语言特点,讲解词中的关键词语。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宋词进行鉴赏分析,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完成一首词的鉴赏,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板书内容:a. 词的背景知识b. 词的意境c. 词的格律d. 词的语言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意境和格律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读。

2. 答案要求:内容完整、观点明确、语言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策略和过程,不断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苏轼的诗词,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尝试创作诗词,激发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词的格律特点和意境的把握。

水调歌头教案(精选10篇)

水调歌头教案(精选10篇)

水调歌头教案水调歌头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调歌头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调歌头教案篇1设计思路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1、教学时按照“读——品——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2.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3.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教学方法“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话……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据此,我指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质疑法等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维由于本文内涵的丰富性和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我采用多媒体引入了大量有关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感性领悟的氛围,为学生顺利解读文本作了有力的保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将古诗词拓展到现实生活,深刻领悟词中的感情能初步鉴赏品评名句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准备flsh配乐朗读,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pp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1、欣赏美仑美奂的月亮图“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配《明月几时有》的轻柔笛音乐曲(为营造典雅的气氛作准备,使学生可以快速的进入学习氛围中)2、古往今来,明月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们信口就可以拈来几句下面请大家背诵几句吧,让我们共同欣赏文人骚客钟爱的“月亮”这些诗句,诗人常通过月亮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教师的一句话就可以激起学生诗情的波浪结合旧知导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联系旧知识,起到了对比理解、融合贯通的效果)二、倾听作品,整体感知1、欣赏课文的音画朗读,说说听完朗读后的总体感受(“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文章的flash朗读兼具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2.、ppt作者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及其风格3、关于宋词的基本常识,学生简析这首词的结构三、反复诵读,走进诗词1、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读准字音2、全体同学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要求读出节奏与韵律来3自由朗读体验,并请个别学生展示朗读,集体评议(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以及投影这首词的内容)4、老师读小序,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先跟读,后自由诵读再请几名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读、评议,然后集体朗读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明月几时有》这首乐曲节奏舒缓而有力,正好适宜这首诗的基调,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5、这首著名的中秋词中,苏轼借吟咏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在探讨文意之初就抛出主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时又统领全文的教学活动)(1)学生探讨交流: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是中秋,目的是“兼怀子由”苏轼借月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2)苏轼为何在这时会怀念他的弟弟呢?学生讨论并展示显示搜集到的背景资料:苏轼和他弟弟七年没有见过面了而且他们两兄弟感情特别好他们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到黄州,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为他哥哥赎罪这足以证明他们兄弟情深他们的书信往来也是非常频繁的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104首,而苏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有130首(3)品读词句,你能不能从词中找到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学生自由朗读,并勾画表达思念的语句,自由回答,发表观点教师点拔追问)语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4)、小结:通过对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这首词中紧紧围绕月亮,借助月亮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虽然,苏轼不能和弟弟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最后还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们发出美好的祝愿苏轼这种乐观豁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6、苏轼写这一首词难道只是为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吗?(这一问题的设计紧紧承接上一问题,层层推进,探寻作品的深层涵义)(1)学生探词索句发现:从小序“兼怀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苏轼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目的(2)苏轼还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词中还代表什么呢?让我们先来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多媒体显示背景资料)从背景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虽然苏轼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黄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说本词除了表达他怀念子由,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3)朗读上片,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联系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可以先结合注释翻译上片再思考学生交流明确:“明月几时有”、“天上宫阙”、“琼楼玉宇”、“高处”等都是在写月亮月亮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更深的含义,代指朝廷(4)让学生把“朝廷”代进上片,重新说说这段的意思学生自由表述:不知道朝廷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时候?我想乘风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5)苏轼想回到朝廷吗?朝廷又如何呢?寒冷应如何理解呢?回到朝廷做官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学生讨论明确:苏轼借助月亮表达了分充满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中尔虞我诈的斗争,所以说苏轼这首词中月亮代表了两种情感:怀念和失意(6)“何似在人间?”这句中“人间”作何理解?这句词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学生:虽然政治失意,但对生活的热爱依旧远离了尔虞我诈的官位要职,在自己贬官的卑微职位上,尽心尽责,造福一方百姓四、品味诗歌,体会情感1、《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自主诵读体会之后再讨论回答)(现代的诗词教学中,背诵理解是基础,赏析诗句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变要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学生1:乘着酒兴,他举杯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学生2:“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想象着作者端着酒杯在月下舞蹈,无拘无束,感情奔放豪迈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并作分析3、小结: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在前面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归纳)4、学生再次朗读全词,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语气和语调五、情境说话,能力迁移(创设生活情境,既能学以致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检测对诗句理解程度)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引用这首词中哪一句祝福?2、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3、诗中哪一句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六、对话诗人,情感升华(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老师与学生融洽交流体验,很好起到了“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加深体验)1、用心聆听王菲歌曲《但愿人长久》,你想到了什么?你似乎看到怎样的画面?(再次回到诗词的意境之中,情感再现)2、读完这首词,你有何启示?(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谈出一种感受即可)3、如果你通过时间旅行,回到宋朝,站在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4(《望月》的曲声渐起,“望着月亮的时候,就想起你、、、“婉转而感染人的乐曲,将对作品的理解感知,上升到了对作者人生境界的理解)老师诵读:(投影)你,从遥远的北宋走来,衣袂飘飘,把酒问月你留给我们的何止是这几个名句呢?你像我们一样刻苦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但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你也买了房子——“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却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léixiè)之中”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刚至而立之年,又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你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你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你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有人这样总结你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学生集体诵读:啊,苏东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不幸,可是你却能以你广阔、博大的胸怀一一化解,为后世留下一个光辉的形象七、内容迁移和写作实践1、将《水调歌头》改成现代诗歌2、课后随笔《我眼中的苏轼》3、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璧怀古》《赤璧赋》(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让其自主选择,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培养生语文素养服务)教学反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超越工具理性,让阅读成为自由的梦?新课改探索了多年,这些问题,依旧困扰着每一个语文老师,本篇教案,试图突破传统的以知识本位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把文本仅仅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个载本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拓展学习空间,打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等方面努力作出尝试回顾备课过程,我想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自己研读教材的体验作为设计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而非一味地依赖教参、教案在查阅、钻研教学参考资料上不能替代自己对文本的独立钻研,有了对文本独立钻研,才会知道教材最动人的是什么,理解上最困难的是什么,能够开发进行的能力训练是什么教师钻研教材的过程,往往就是教学方案形成的过程所以我在解读文本时首先要求自己撷取该词的精华,深刻透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实质及其表达形式,力求创新,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启发学生,自己的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水调歌头教案篇2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词中的字词。

能力目标:1、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2)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三、课型:新授四、教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

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诵读欣赏1、放录音泛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调。

2、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进一步了解全词的内容。

3、找同学泛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词中的生字词。

4、全班齐读,记忆好的同学可以背诵。

(三)文章分析、理解今天我们的学习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开展阅读对话。

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

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

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

重点几句话的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中的常用词语和表达方式;2.学会解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3.能够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4.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古诗词的解读和欣赏;2.把握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本: 教材中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原文;2.PPT: 展示古诗词的相关图片和解读内容;3.板书:关键词语、诗句、解读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感受;2.出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询问学生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步骤二:解读古诗词(20分钟)1.展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全文,并解读关键词语、诗句的意思;2.分析古诗词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如明月的美丽和寓意;4.分组讨论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步骤三: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技巧(30分钟)1.分析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写作方式;2.分组讨论学生已学过的古诗词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互相分享和学习;3.引导学生尝试从古诗词中汲取灵感,自己尝试写一首古诗词。

步骤四:欣赏古诗词翻译和改编作品(20分钟)1.展示有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翻译版本,并解读其中不同的解读;2.欣赏改编的古诗词作品,了解古诗词在现代的应用和传承。

步骤五:个人创作展示和分享(15分钟)1.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写的古诗词,提供互相欣赏和点评的机会;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肯定其优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文言文古诗词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提高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中的互动和讨论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写作和改编古诗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不熟悉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解释和引导,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反思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反思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反思引导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下文是这首词的原文教案与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反思篇1:教学设想: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层次:一、读词文谈印象,整体感知;二、设情形懂意绪,走进词境;三、读资料解疑惑,读懂词情;四、展想象问作者,读透词心。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以故事形式叙述苏轼生平,引出词作《水调歌头》。

(说明:故事形式叙述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可让远古的伟大词人生活化,也更能打动学生,较快走近作者、走近词作。

)二、诵读中对话读词1、字正腔圆地读。

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2、有板有眼地读。

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3、有情有味地读。

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

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意之后。

教师预设穿插问题:①解读小序,从“兼”字入手,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补充作者与子由兄弟情深的资料与词作)②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与“无眠”的细读;③赏析上阙,抓住“不知”“归去”读懂词人内心祈愿,从“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

④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12下一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反思【教学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导入正课: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2)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语句理解。

2. 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3. 诗歌背景和作者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 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3. 感受作者情感,理解诗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注释、译文和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诗歌的学习笔记本和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苏轼。

(2)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释义,体会语句含义。

(2)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疑惑。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体验,抒发感情。

5. 课堂小结(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6.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诗歌,熟悉韵律。

(2)学生书写课后感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诗歌字词释义、语句理解和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2)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抒情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苏轼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抒情手法和苏轼的思想感情。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解析诗中的抒情手法和苏轼的思想感情。

5. 朗读与背诵(1)组织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

四、作业布置1. 抄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背诵。

2. 写一篇关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协作能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调歌头》的背景知识,如作者苏轼、创作年代等。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

理解《水调歌头》的意境和主题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

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讲解《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水调歌头》的诗歌结构,包括韵律、节奏等。

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诗歌内容解读逐句解读《水调歌头》,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简介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水调歌头》。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和理解。

3.3 诗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活动4.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主题思想。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

4.2 创意表达邀请学生以绘画、表演或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发言、讨论等。

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5.2 诗歌理解和表达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如词语解释、句子理解等。

评价学生的诗歌表达和创意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诗歌推荐推荐与《水调歌头》主题相关的其他诗歌,如《静夜思》、《望月怀远》等。

鼓励学生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加深对月亮主题的理解。

6.2 文化背景探索介绍中秋节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讨论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诗歌中的表达。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案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案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作者介绍、诗词的朗读、解析和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分析和情感理解。

教学重点: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美。

2. 背景介绍:讲解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

3. 诗词朗读: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情感表达。

4.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诗词的内容,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经典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答。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内容:a. 作者:苏轼b. 背景:北宋时期,中秋佳节c. 诗词朗读技巧d. 意境分析e. 情感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意字词的正确书写。

b. 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 答案:a. 抄写正确,字体工整。

b. 示例:诗词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探讨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b. 比较不同作者的中秋诗词,分析其异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教学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分析】《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5课《诗词曲五首》。

本课诗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

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

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并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能受到思想教育。

苏轼,北宋中期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

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请求外任。

元封二年,御使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因此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使,写此诗时年41岁。

除政治不得意外,与弟弟分别达七年之久,无缘相见,时值中秋,月圆人不圆加上政治不得意,心情抑郁写下此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其联想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朗读、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共同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训练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诗词间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难点:1、深刻体会作品传递的情感,理解诗人胸襟抱负。

【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和理解诗词的资料。

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让音乐、绘画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在中国文学长河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案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中学:严华武
教学目标: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词。

2.咏月名句的收集和诗歌鉴赏。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这里,一起听一首悠扬的曲调,欣赏中秋的月色,有很多古代文人,他们在欣赏中秋月的时候,产生了很多感触,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就是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咏月词。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注重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音乐欣赏,古曲,播放mp3)
二、作者背景
1、了解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我们在学习《浣溪沙》时已经介绍过作者的情况和词的相关知识。

2、写作背景:
我们再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哪一句话提示了我们作者写作的背景?
(序)总结:中秋时,大醉时。

(序:起说明作用。

这里是交代写作背景)
补充介绍: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

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

三、朗读训练
1. 播放朗读mp3。

2. 学生跟读。

3. 女生读上片,男生读下片。

四、理解全文
字音
阕(què)上阕婵(chán)婵娟琼(qióng)琼楼绮(qǐ)绮户
词语注释
分析全文:
我们现在来分析和欣赏全文,再现这首词描绘的情景。

上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分析:诗人问月问年,发挥了奇特的想象。

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为什么向往呢?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激烈的矛盾。

这里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分析: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这首词上片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一个“我欲”、一个“又恐”、再加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

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

下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直接写明月)
分析: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

“朱阁”“绮户”与上阕“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出了下一句: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分析:指此句运用拟人手法,笔势淋漓顿挫,表面上是责月问,实际上是怀人。

“月圆而人不圆”,“不应有恨”却恨在其中。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哲理。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

分析:这一句话是最富哲理的诗句。

它从月亮的圆缺的自然规律,说到人间悲欢离合是自古已然的事实,难以求全,讲出了一个自然界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哲理:客观事物是难以求全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
注释: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分析:作者由幻想超然物外,到重新认识到现实的美好,认识到现实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战胜了自己消极地想要离开现实的念头,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旷达的胸怀。

结句与上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写作特色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主题:这首词反映了词人仕途失意,对月思念亲人,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又战胜了消极的“遁世”思想,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归纳小结:
上片----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片----怀人(抒情)
想象:明月——> 宫阙——> 琼楼玉宇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上片: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片:写对月怀人。

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五、布置作业
1. 基础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

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片问_ _,下片问__ __,归根结底,是问__ __。

表现作者对。

(需要教师提示)
2.背诵并默写本词(课后作业)
3.这首词的基调是抑郁的还是乐观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六、音乐欣赏 (水调歌头)
听音乐可放声跟唱。

加强背诵。

听完一遍,回到首页齐读课文。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