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七章_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社会学》第七章 社会分层
分层广告
二、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及影响
韦伯主张从经济、声誉和权力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
济、文化和政治的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
根据经济因素划分的地位群体叫做阶级,依据“市场
购买力”来划分 。
声誉地位是由社会公认的评价体系确定的。影响人们
声誉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出身门第、风度仪表、知识 教养、生活样式。
普通村民阶层:是指那些拥有少
量经济资源和社会关系网的农村 居民(他们的社会关系网大多仅 限于自己的家人、亲戚、街坊邻 居等)。这些人生存的权利得到 了一定的保障,解决了温饱问题。
弱势群体阶层:指农村社区的下
春天什么时候才来呢
层,他们基本上没有多少社会资 源可以利用,最基本的生存权利 也受到威胁。
展权利都会得到最充足的保障。主要包括农村管理者骨干、私营 企业主、村集体经济的负责人、农村的种养殖大户等,也就是我 们通常所谓的农村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社会精英。这些人是农 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代理人阶层:是指那些间接握有
社会资源或掌握社会资源中的某 一小的方面,比如具有某种社会 关系、某方面声望等的农村居民。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人员阶层; 产业服务人员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
十六大报告指出: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 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 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据相 关统计,新的社会阶层以及 从业人员人数已超过1.5亿, 约占总人口的11.5%,掌握 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 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 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 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社会分层与流动解析
•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 1.从流动的动因上分 • 结构性流动:由社会因素引起的、非本人意愿 的流动。 • 自由流动:由个人原因引起的。 • 2.从流动的方向上分 • 水平流动:在同一社会地位之间横向流动。 • 垂直流动:可分为上向流动和下向流动。 • 3.从流动主体分 • 代内流动:个体一生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 • 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
• 第二,划分标准不同: • 阶级是一元的经济标准 • 阶层可以是一元的、多元的、也可以是复 合的标准。 • 第三,存在时间不同 • 阶级是历史范畴 • 阶层是永恒范畴。
2.社会分层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 社会分层主要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造成 阶层隔阂。 • 交往原则——趋同性
二、社会分层标准
1.收入 2.职业 3.受教育程度 4.权力
四、我国的社会流动问题
• (二)社会流动的条件
• 1.社会因素—决定了社会流动的规模和频率 • (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 平。 • 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分化出新的、地位较高的 职位,并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吸引人们上向 流动。 • (2)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它直接影响社会 流动的难易程度。 • 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中,劳动力流动受价值规 律的支配,劳动者在法律上有自由迁徙、自由 择业的权利,人为约束少,流动较多。
• 中国的社会分层以1978年为界 • 78年以前分层简单,之后复杂。 •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课题组 •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 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
• • • • • • • • • • •
十大社会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过渡性特殊阶层
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
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一、引言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了解社会的组织和个体的地位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将介绍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社会结构的概念及特征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
它通常由社会机构、社会组织、社会角色等要素组成。
社会结构具有以下特征:1. 层次性:社会结构分层次、分等级,由低到高形成不同的社会单位,如家庭、社区、组织等。
2. 稳定性:社会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随时随地发生巨大的变动。
3. 互动性:不同的社会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社会整体。
三、社会阶层的概念及分类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中以经济、职业、教育、地位等为标准将人群分层次而形成的不同等级的群体。
社会阶层可以按照收入、权力和地位进行分类。
1. 上层阶级:包括财富和权力显著的人群,如企业家、政要等。
2. 中层阶级:包括专业人士、中高层管理人员等。
3. 下层阶级:包括工人、农民等相对较低收入和地位的人群。
四、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的关系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紧密相关,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 社会结构对社会阶层的塑造:社会结构决定了社会中各种机构和组织的存在形式和功能,进而影响了不同阶层的分布和地位。
2. 社会阶层对社会结构的反作用:社会阶层的存在和分布也会影响社会结构的形成和演化,例如在社会阶层变动中出现新的社会组织或角色。
五、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的影响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的变化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1. 社会稳定性:当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相对稳定时,社会的整体稳定性较高。
反之,当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发生巨大变动时,社会可能面临动荡和不稳定。
2. 社会流动性: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存在也会影响社会中个体的流动性。
社会流动性较低时,个体的地位相对固定;而社会流动性较高时,个体更容易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
六、总结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重要概念。
社会学5-社会分层
第三节 社会阶级与阶层结构
工人阶级主要是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他 们占社会劳动力的很大部分。 工人阶级靠出卖劳动力来换取收入,但有 的人常常面临失业和生活贫困的威胁。
(二)中国现阶段的阶层结构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的阶级结构较为简单,主要由工人阶 级和农民阶级构成,知识分子阶层属于工 人阶级。 即"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划分。
(二)中国现阶段的阶层结构
总之,我国现阶段,由于显著的结构性分化, 使社会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在两个层面上发生 着重大改变: 一是组织层面,即“单位”,在这一层面, 成员个体所处的“单位”的资源优势及占有、 支配能力,将直接影响某些群体、个体的地 位利益。 二是个体层面,主要取决于成员个体在正变 得多样化了的社会资源配置关系中获取个体 地位利益的能力。
第七章 社会分层
他们发现如果按照船舱的等级来划分的话, 头等舱的存活率有60%,二等舱是40%, 三等舱为26%。而且头等舱的男性乘客的存 活率远远高于三等舱的妇女儿童的存活率, 因此这个社会规范应该是“优先救助头等舱 的妇女儿童”才更为贴切。 从上面的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社会阶级和 阶层的重要性。
(二)中国现阶段的阶层结构
与此形成群明对比的是贫困层的出现。中国的贫困 问题首先集中在农村,2007年全国约有6000万农 村贫困人口。 同时,近几年城市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据推算,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中相对贫困人口的比例近10%。 贫困家庭用于食品的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达 50%以上,即处于仅能维持生存的状态。城市中的 贫困者,多是无收入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部分 退休和下岗职工。
(三)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论
功能主义者认为,决定社会分层的因素主 要有两个: 功能重要性和人才的稀缺性。 社会中的每一个职位都需要具备某种能力 的人承担。一般来说,职位越高,要求的 条件也越高,而能够担当这一职位的人就 越少;相反,职位要求的条件越低,能担 当的人越多。
社会学的社会分层与社会阶层
社会学的社会分层与社会阶层社会学是一门探讨社会现象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社会分层与社会阶层。
社会分层意味着人们被分为不同的群体,这些群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等级或层次。
而社会阶层则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分层中所处的位置。
本文将会从不同角度讨论社会分层与社会阶层的概念和实践。
1. 社会分层与社会阶层的定义社会分层表现出了人们在社会中被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这些群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等级或层次。
社会分层涉及到多种因素,如经济财富、职业地位、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社会身份等。
社会分层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结构,它反映了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互动关系。
社会阶层则指的是将社会分层中的个体或群体划分为不同的阶层。
这些阶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上下等级关系,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互动性。
社会阶层可以看作是一种分级的社会结构,它反映了人们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2. 社会分层与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变化社会分层与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变化被视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分层和社会阶层的形成是由于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差异而导致。
在不同的社会体系中,社会分层和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变化体现了其不同的特点。
在经济体制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分层和社会阶层的变化日趋显著。
以职业分层为例,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原有的职业结构面临重大变革。
许多传统产业逐渐萎缩,新兴产业在不断涌现。
这样就导致了许多人的职业状态不断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社会地位。
3. 社会分层与社会阶层的影响社会分层和社会阶层的变化会对个人、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带来重要的影响。
它们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生活水平、社会地位、社会认同、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当社会分层的不公平性加剧时,会出现社会不平等问题,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不过,社会分层和社会阶层变化的影响并不是完全负面的。
它们也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这些过程也为人们提供了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的关系
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的关系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的关系是社会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社会结构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相互关联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社会制度、组织形式、角色和社会关系等。
而社会阶层是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中根据其经济地位、职业、教育等因素而形成的层次差异和等级划分。
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基本框架。
首先,社会结构对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社会结构包括了社会制度和组织形式,它们确定了社会中不同层次和组织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经济的存在导致了经济资源的不平等分布,从而使得社会阶层的出现和巩固成为可能。
这种社会结构下的阶层差异与职业、财富和社会地位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社会结构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社会阶层格局。
其次,社会阶层的存在和变动也会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社会阶层不仅仅是社会结构的一种表现,更是社会结构的一个动态因素。
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变动会引起社会结构的调整和改变。
例如,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人阶级的形成和壮大改变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催生了新的社会结构,如资本家阶级和中产阶级的兴起。
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使得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最后,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互反馈的关系。
社会结构的存在为社会阶层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而社会阶层的存在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结构的演变。
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矛盾可能引发社会结构的变革和重构。
例如,不平等的阶层分化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社会革命的发生,从而促使社会结构的转型和重建。
同时,社会结构的调整和改变也会产生新的社会阶层,进一步影响社会的构成和组织形式。
综上所述,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关系。
社会结构决定了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发展,而社会阶层的存在和变动又会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的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组织和运行,还能为解决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等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社会学社会阶层分析
社会学社会阶层分析社会阶层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揭示了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差距、地位和权力分配的不平等。
社会阶层分析旨在理解社会结构、社会动态和社会变动,以发现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社会阶层:阶层的定义和特征、阶层的形成与维持、以及阶层的影响与变迁。
一、阶层的定义和特征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中基于经济、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等要素,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群体。
阶层地位取决于一个人在经济上的财产和收入、在社会地位上的职业和教育背景,以及在政治权力上的影响力。
阶层可以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每个层级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特征。
上层阶层主要由富豪、企业家和政治精英组成。
他们拥有巨额财富、高收入和重要的社会地位。
中层阶层包括中产阶级和技术性工作者,他们相对稳定地从事白领职业,拥有一定的收入和资产,享受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
下层阶层则包括低收入劳动者、失业者和贫困人口,他们面临经济困难、社会排斥和政治边缘化等问题。
二、阶层的形成与维持社会阶层的形成和维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阶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财产和收入的不平等导致了阶层的分化,富人可以通过投资和资本积累来保持其上层地位,而贫困人口则很难改变其下层地位。
教育背景也是决定社会阶层的关键因素之一。
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质量差异,导致了受教育程度的差异。
教育对于提高社会地位、获取高薪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拥有高学历的人更容易进入中上层阶层,而教育程度低的人则往往被限制在下层。
职业也是决定社会阶层的重要因素。
不同职业所带来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是不同的。
高级管理人员、专业人士和技术工作者通常属于中上层阶层,而体力劳动者和低技能工作者则属于下层阶层。
职业的稳定性和晋升机会也会影响一个人在阶层中的地位。
三、阶层的影响与变迁社会阶层对个人的生活和机会有着重大影响。
处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可能会面临不同的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和福利权益。
上层阶层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更高的就业机会和更多的社会权力,而下层阶层则可能面临贫困、社会边缘化和受教育机会的不足。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考研笔记(1)
政治、社会生活方面
4. 研究意义: (1). 是阶级分析的深化 (2). 是阶级分析的必要补充 (3). 在非阶级社会中,阶级分析是认识社会结构的基本视角
二、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
1. 定义:根据某种标准将社会成员分属为相应社会阶层的过程, 因而进入社会各阶层的客观过程。
现代社会需
(2). 社会分层中的不平等程度: 社会分层以不平等为基础, 过分的不平等会带来社
会冲突。 理想化的解释是在社会分层中保持是适度的不平等。
即社会认可的不
平等, 它首先建立在机会平等的获得地位的基础之上, 另外, 社会有一种平衡
过分不平等的制约和补偿机制。
(3). 现代社会的理想结构模型:尽量缩小下层社会的规模同时扩大中、上层规模。 这种社会结构中阶层之间在经济、 权利方面的差距较小, 内在冲突较小, 社会
一、社会分化 二、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三、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
1. 新中间阶级: 19 世纪后期特别是 20 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经济和社会 中作用的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突出特征是管理阶层的出现,
他们又被成为“新中间阶级” 。
2. 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 莱特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置于阶级划分的首要地位, 性技能作为次于生产资料占有和组织资产能力的从属地位。 四、等级,身份与种姓
在改革过程中政治精英所拥有的政治资本变为了经济资本。
5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概念与构成
第八章 社区
1. 1887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 2. 定义: 是一种成员之间唇齿相依、感情深厚、
社会学中的社会阶层分析
社会学中的社会阶层分析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对于社会中的不同阶层有着深入探索和分析。
社会阶层分析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揭示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机会分配的不平等问题,并对社会发展和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社会学中的社会阶层分析,并对其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社会阶层的定义社会阶层是指在一个社会中,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划分的不同群体。
这些群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包括财富、权力、地位和受教育水平等方面。
社会阶层可以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每个阶层之间有不同的特征和生活方式。
社会阶层分析通过研究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分布和社会流动,揭示了社会结构中的不公正和障碍。
二、社会阶层的理论在社会学中,有多种理论用于解释社会阶层的形成和维持。
其中,最为著名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韦伯的阶层理论。
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认为,社会阶层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划分主要通过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来实现。
资产阶级拥有生产资料,而无产阶级则被迫出卖劳动力。
根据这种理论,社会阶层可以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且存在着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可能性。
2. 韦伯的阶层理论韦伯的阶层理论相比于马克思,更加注重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分析。
他将社会阶层划分为三个维度: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主要指的是个人的财富和职业;社会地位则涉及到社会认可的地位和荣誉;政治地位以个人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为基础。
这种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阶层划分方式,相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更为细致和全面。
三、社会阶层的测量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为了便于对社会阶层进行分析,学者们提出了一些测量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职业阶层划分和收入水平划分。
1. 职业阶层划分职业阶层划分是一种通过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来划分社会阶层的方法。
根据职业的种类、地位和社会认可程度,可以将社会阶层划分为不同层次。
例如,高级经理、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属于上层阶层,而普通工人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属于下层阶层。
社会分层
(二)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
(2)社会阶层的综合指标 常用的综合指标是社会经济地位:通过测 量他们的收入、教育、职业地位,计算其 综合值来反映他们社会阶层地位的指标。 事先给出社会的度量标准,每一个方面测 量后再加起来确定。 基本的社会阶层分为上、中、下三层,然 后再在各阶层内部分层。
(二)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
(2)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和社会因素的分化 自然因素的社会分化——对具有不同生物特征的人给予不 同的价值评价,使之具有社会差别。 A.性别分化: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B.年龄分化:传统社会老年人地位高,财产占有权优 势;当代社会相反。 社会因素的分化——对具有社会特征的人给予评价,使之 处于不同社会地位。 A.民族:种族歧视。 B.职业:传统社会重农抑商贬低商人地位,现代社会使 农民处于劣势地位。
(三)当代社会中的阶级成分
1.新中间阶级 管理阶层:既不占有生产资料,又不从事体力劳动,待 遇很高。规模扩大,待遇增强。 2.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 (1)赖特:占有者和非占有者(工资劳动者)二类。 占有者内部(是否亲自参加劳动和是否雇工):资产阶 级、小业主、小资产阶级。 非占有者(根据组织资产的能力和资格认定性技能): 分为九类。 (2)按职业、收入、财产、个人声望、交往、权力、阶 级意识和社会流动,分析人们的阶级属性。
(二)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1.阶级是一种历史现象,与生产力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相 联系。剩余产品是前提,私有制是根源。阶级本质是剥削。 2.阶级是有相同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阶级 意识和组织化程度,使其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 3.阶级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阶层,有差异,但根本利益一 致。 4.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的必然产物。矛盾不可调和爆发 社会革命。 5.消灭私有制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阶级消亡的基础。
07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三节 社会流动
2、社会流动的类型
o
o
(1)按社会流动的方向划分: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 水平流动是指人们在同一社会层次的橫向流动, 人在流动前和流动后财富、权力或声望等方面的状 况基本没有变化。例如,A公司会计工作转到B公 司会计员工作。 垂直流动是指人们在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
31
第三节 社会流动
17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理论
(2)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三个标准可能相互强化,存在密切联系, 但在理论分析层次上必须将它们加以严格 区分,它们并不必然存在因果决定关系;
18
2、社会阶层的多元特征 3、社会阶层研究的意义
19
二、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 1、社会分层的理论 (1)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是根据某种标准将社会成 员分属为相应社会阶层的过程。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在西方社会学 界处于重要地位。韦伯认为社会阶层的 划分有三重标准:财富、权力、声望。
印度种姓制度让年轻情侣惨死
人民网新德里8月10日电 记者钱峰报道:据此间 媒体报道,印度北方邦日前发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 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 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 属于较低的种姓。据当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 侣的亲属,因为他们也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 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 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为此导致双方家 庭采取了过激行动。此间舆论指出,由于种姓制度的 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 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人民网 2001年8月10日) 8
第二节 社会分层概述
阶级与阶层有什么不同吗? 在中文中,情况有所不同,“阶级”这一 词汇往往是指传统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阶 级概念--即由生产资料占有来进行划分的、 相互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对立、斗争关系 的群体,这一词汇让人联想到的是严重的 社会冲突、动荡或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有 些学者和民众对这一词汇还带有反感情绪 和否定倾向。而“阶层”常被认为是不那 么具有冲突性并带有等级性质的群体概念。
社会学中的社会阶层分析
社会学中的社会阶层分析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学科,其中一个核心概念就是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深入探究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本文将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对社会阶层分析进行探讨。
一、社会阶层的概念社会阶层是指在社会结构中,基于特定的标准和维度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或等级。
这些标准可以是经济地位、教育水平、职业类型、收入差距等。
社会阶层的形成源于人们在社会中所享有的资源和机会的差异,进而影响到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生活质量。
二、社会阶层的类型1. 经济阶层:经济阶层是社会阶层中最核心的一种,主要根据个人或家庭的财富、收入和经济地位来区分。
例如,社会上的富人、中产阶级和贫困人群属于不同的经济阶层。
2. 教育阶层:教育阶层是基于个体或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来划分的。
教育程度高的人通常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更容易获得高薪的职位和更好的社会地位。
3. 职业阶层:职业阶层是根据个体的职业类型和职业地位来划分的。
不同职业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如医生、律师、工人、农民等。
4. 文化阶层:文化阶层是基于个体对文化和艺术的认可和接触程度进行划分的。
具备高度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的人通常处于文化阶层的上层。
三、社会阶层的影响社会阶层对个体的生活和机会分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面临着不同的机会和资源,从而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存在。
下面列举几个方面的具体影响:1. 教育机会:社会阶层决定了一个人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
经济阶层高的人更容易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2. 就业条件:社会阶层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就业条件和机会。
在职业阶层中,高级职位和高收入往往集中在经济和教育阶层较高的人群中。
3. 健康和福利:社会阶层的差异会影响到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福利待遇。
经济和教育阶层低的人更容易面临健康问题和福利困境。
4. 社交圈和社会认同:社会阶层还会影响个体的社交圈子和社会认同感。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有学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社会分为六个阶级:
(1)资本家阶级(1%) (2)上中层阶级(14%) (3)中层阶级 (4)工人阶级(3与4合计占60%) (5)劳动贫穷阶级 (6)下层阶级:(5与6合计占25%)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
一. 社会分化 二.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三. 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 四. 等级、身份与种族
对上层社会网络的进入;社会关系,社团和 俱乐部,会员资格
声望;“好名声”;声誉;尊重和诋毁;种 族和宗教的优越性
财产,契约,选举的权利,议员资格;结社 和言论自由
技能;专长…经验;正规教育;知识
韦伯;达伦多夫 布迪厄 沃纳 希尔斯 马歇尔 斯瓦拉斯托加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 第二节 社会分层
• 社会分化具有功能分化和地位多样化的重要特征。
社会分化的类型
水平分化 垂直分化
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 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
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具有不同生物特征 的人给予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他们就有了社会差别。
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是指社会对某些具有社会 特征的人给予评价,从而使他们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
资产类别 1.经济类Fra bibliotek举例对土地、农田、工厂…流动资产、人(奴 隶)、劳动力(农奴)的所有权
相关学者 马克思;赖特
2.政治类 3.文化类 4.社会类 5.荣誉类 6.公民类 7.个人类
家庭权威(家长);工作权威(经理);政党 和社会权威(议员);宗教领袖
上层社会的消费行为;“优雅的举止”;特 权化的生活方式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
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地位与社会阶层分析
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地位与社会阶层分析社会地位与社会阶层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社会地位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和身份,而社会阶层则是根据个体的社会地位进行的层次划分。
在社会学的研究中,社会地位与社会阶层分析是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方法,用以揭示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和社会结构的特点。
一、社会地位的概念与特征社会地位是指每个个体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它是用来描述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相对位置的一个概念。
社会地位的构成因素包括个体的职业、财富、教育水平、社会认可度等。
不同的社会地位会对个体的生活条件、机会和权力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地位有以下几个特征:1. 多维性:个体的社会地位不仅仅单一,而是由多个因素综合决定的。
例如,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既与其职业相关,也与其教育水平和社会认可度有关。
2. 等级性:社会地位可以被划分为高下不同的等级,例如,高收入职业和低收入职业之间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异。
3. 可变性:个体的社会地位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时间、环境和社会变革而改变的。
例如,一个人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职业能力,可以提升其社会地位。
二、社会阶层的概念与类型社会阶层是根据个体的社会地位进行的分层划分,用以描述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和社会结构。
社会阶层分析是社会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
社会阶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经济阶层:根据个体的财富和收入水平进行的分层划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工人是两个典型的经济阶层。
2. 职业阶层:根据个体的职业类型和地位进行的分层划分。
不同职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
3. 教育阶层:根据个体的教育水平和受教育机会进行的分层划分。
教育水平高的人通常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权力。
4. 地位阶层:根据个体的社会认可度和声望进行的分层划分。
社会精英和名人通常属于地位较高的阶层。
三、社会地位与社会阶层的关系与作用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是密不可分的概念,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4版)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第四章 社会互动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第六章 社会组织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第八章 社 区第九章 社会制度第十章 社会问题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第十四章 社会的现代化第十五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一、名词解释社会学答: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的视角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关于这一界定有如下说明:第一,社会学将各种类型的社会都看作整体。
第二,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入手点。
第三,社会学要探索的是部分对于整体的意义,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性。
第四,社会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对社会现象的具体研究。
其目的是增强对社会的理论性的认识,并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去改造社会,这是社会学的应用性特征。
二、简答题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要求。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1)两大革命是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时代根据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上述变化突出表现在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些变化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等。
这些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的。
社会学:社会分层概述
第七章社会分层191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泰坦尼克号(Titanic)在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途中沉没。
这是它的首航(maiden voyage)。
这艘巨轮大约在三个小时内才完全沉没,如果有足够的救生船,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丧生,但不幸的是,救生船不够。
尽管有很多人遇难,但妇女和儿童确实更有可能幸免于泰坦尼克号沉没之灾,为什么呢?船上的乘客注意遵守“优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
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活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
事情到此并未结束,一个社会学的分析向我们表明了更加详细的事实。
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主要是有钱人住,二等舱大部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三等舱以及更低等的主要是去美国的贫穷移民乘坐。
如果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的生还率按照性别和社会阶级计算比较的话,我们发现三等舱中的乘客只有26%生还,与此相应的是,二等舱中乘客生还率是44%,头等舱是60%。
头等舱中的男乘客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的生还率还要稍高一点。
因此,在泰坦尼克号上实践的社会规范可能这样表述会更准确一些:“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和儿童优先”。
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故事只是说明社会阶级重要性的一个例子。
在所有社会中,生活中所欲求的东西都是不平等的分配的。
这一章我们将讨论欲望之物的不平等分配,对这种不平等分配的解释,以及这种不平等性是怎样既反映了社会结构同时又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的。
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分层(stratification)最初是一个地质学概念,指的是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借用这一概念来分析社会的纵向结构。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一、社会不平等在所有社会中,人们一生下来就面对着不平等,也就是缺少平等的途径来获得社会所提供的满足欲望的物品。
什么是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指的是各阶级、阶层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稀缺是社会价值物的特点。
无论人们希望得到的物品是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从社会总量来看,总是需求大于供给。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阶层与社会地位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阶层与社会地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由众多个体组成。
然而,这些个体之间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导致社会分层现象的根本原因。
社会学是一门关注社会差异的学科,它将焦点放在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的人上,并且通过研究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社会阶层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它并不是由自然法则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结构和文化属性共同构成。
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机会都是不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地位就成为了一个人在社会阶层中的具体表现。
社会地位是一个人在社会阶层中所处的具体位置。
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等多个因素都会影响社会地位。
在农业社会中,身份和地位多以土地拥有量为依据;而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程度、职业和收入等成为了判断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准。
由于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不同的人在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会发生巨大变化。
在特定社会背景中,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会导致人们之间的不同成见和交往方式。
此外,在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中存在的不平等,也会导致人们对其他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偏见。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生活方式、图片和行为方面的差异也往往造成阶层之间的隔阂。
在现代社会中,媒体造成了信息传达不均的问题,这导致了对不同社会阶层的误解和偏见。
例如,超级富豪可能因为缺乏可以与社会其他部分进行通信的共识而被看作是与社会格格不入。
然而,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这些社会差异也有其优点。
首先,社会阶层的存在使社会资源得以合理的分配。
在社会中,往往需要不同技能和能力的人才能够完成不同的任务。
这种分工让社会成员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减轻负担。
其次,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的存在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更加的丰富。
由于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之间发生交往也更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
这种交往的多元性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更加丰富,从而帮助他们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
社会学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变迁
社会学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变迁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中的一种层次结构,根据成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将社会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社会学研究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变迁,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以及社会流动的机制。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视角下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变迁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基础与社会阶层的形成经济基础是社会阶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马克思认为,社会阶层的划分主要依据于人们在生产中所占有的地位和财富的差异。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形成。
拥有生产资料和财富的资本家构成了社会的上层阶级,而无产阶级则由于没有生产资料而处于社会的下层。
二、教育与社会阶层的形成教育水平也是决定社会阶层的重要因素。
不同教育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的人在职业选择和社会地位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受到优质教育的高学历人群通常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高收入,从而占据了社会阶层的上层。
而教育资源匮乏或质量低下的地区,则使得该地区居民很难通过教育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三、职业与社会阶层的形成职业也是社会阶层形成的重要要素之一。
不同职业的性质和社会地位使得从业者所处的阶层位置存在差异。
高薪高地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往往占据社会的上层,而体力劳动者和低收入职业往往被束缚在社会的下层。
四、地位与社会阶层的形成社会地位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也是社会阶层形成的一个重要指标。
地位与社会阶层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地位高的人通常也处于社会阶层的上层。
地位的形成与个人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人际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家庭背景与社会阶层的变迁家庭背景也是决定社会阶层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往往对子女的社会地位产生影响。
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差异将影响到子女的教育机会、经济资本和社会网络等方面的资源,进而影响到子女的社会地位。
六、社会转型与社会阶层的变迁社会转型是社会阶层变迁的一个重要时期。
当社会发生政治、经济或文化方面的深刻变革时,社会阶层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
大学社会学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变迁
大学社会学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变迁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中不同群体在社会地位、财富和权力等方面的等级差异。
大学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背景的组织,也存在着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变迁现象。
本文将探讨大学社会学中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变迁的原因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阶层的基本概念与形成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中群体按照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权力等级划分形成的不同层次。
社会阶层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社会阶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个体的财富和收入水平决定了其在社会上的地位。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获得高收入的机会密切相关,进而直接影响其社会阶层的划分。
2.教育因素教育水平是社会阶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代表,其培养的学生更容易获得高收入的工作机会,从而提升其社会地位。
因此,大学教育对于形成和改变社会阶层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也是影响个体社会阶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家庭的社会地位和财富都会对个体的社会阶层产生重要的影响。
有良好家庭背景的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时可以获得更多资源和机会,从而有更大的可能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
二、大学社会阶层的变迁模式在大学社会中,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变迁经历了以下几个典型模式:1.进步模式进步模式是指从低社会阶层逐渐提升到高社会阶层的模式。
在大学中,一些学生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和积累经验,逐渐提升其社会地位和财富水平,从而实现社会阶层的变迁。
2.倒退模式倒退模式是指由高社会阶层逐渐降低到低社会阶层的模式。
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困难、经济压力等问题时,可能会导致其社会地位的下降和财富的减少,从而使其陷入低社会阶层。
3.相对稳定模式相对稳定模式是指个体在大学期间或毕业后,社会阶层保持相对稳定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家庭背景较好、经济条件较为稳定的学生身上。
三、大学社会阶层变迁的影响大学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变迁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对个体影响大学社会阶层的变迁对个体而言,会直接影响其就业机会、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2/3
12
第二节·社会分层
二、社会分层理论与标准
1 社会分层 (social stratifiation)理论:是根据某种 标准将社会成员分属为相应社会阶层的过程。
⑴ 韦伯(V·pareto)的的社会分层理论:借用地质 学中成层概念,提出分层三重标准。
财富—经济标准:财富是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 的生活机会。
权力—政治标准:权力是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遇 到反对时也能实现自己目的的可能性,是一种强 制力。
声望—社会标准:指个人在其所处社会环境中所 得到的声誉和尊敬。
2019/12/3
13
第二节·社会分层
三、社会分层的功能
1 功能论: 难以对某些先赋地位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2 冲突论: 包含着不平等 ,而且妨碍了社会最理想地发挥 其功能
2019/12/3
19
第三节·社会流动
三、 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 我国传统的社会分层和流动 2 体制改革以前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3 我国的精英流动
2019/12/3
20
推荐阅读书目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丹尼斯·吉尔伯特等:《美国阶级结构》,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四、等级、身份与种姓
1 等级制度 等级制度: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将阶级差别
用居民等级划分而固定下来的制度。 2 身份制度 身份制度:是对各类社会成员进行社会声望评价
并将其规范化、体系化的制度。 3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caste):是一些国家所采取的封闭型
的社会制度。
2019/12/3
2019/12/3
政法与历史学院xxxx级xx班
xxx
xxxxxxxxxxx
1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社会分化与阶级 第二节·社会分层 第三节·社会流动
2019/12/3
2
第一节·社会分化与阶级
一、社会分化 社会分化的概念
分化:指事物从同质性向异质性的变化过
程。 社会分化: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
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人。 帕雷托(V·pareto)的精英循环论的主要内容
①精英是在一定活动圈子中具有最高才能指数的人 ②精英与卓越的才智相联而与道德无关 ③精英分为统治者精英与非统治精英 ④统治者精英有狐狸型精英和狮子型精英
2019/12/3
18
第三节·社会流动
3 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A 社会结构的性质:是封闭还是开放。 B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 C 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D 家庭背景 E 社会网络资源
或接近的社会单位变得越来越不同。
2019/12/3
4
第一节·社会分化与阶级
社会分化的类型
A、 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水平分化 垂直分化 B、 基于自然因素的社会
分化和基于社会因素的分 化
2019/12/3
5
第一节·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马克思主义阶级定义与划分标准(对生产资
8
第二节·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的含义与 特点
1 社会阶层的含义 含义:指由于经济、政治、
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 社会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 的社会群体。
2019/12/3
9
第二节·社会分层
2 社会阶层的多元特征
3 社会阶层研究的意义 第一, 社会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深化 第二, 社会阶层研究是阶级分析的必要
3 社会分层中的不平等问题 机会不平等 机会平等 极端不平等 社会公平
2019/12/3
14
第二节·社会分层
4 现代社会的理想结 构模型
理想的结构选择就 是尽量缩小下层社 会的规模同时扩大 中、上层社会的规 模,符合其结构要 求的社会结构就是 形成一个庞大的中 产阶级,而极富有 和极贫穷群体相对 较小
补充作 第三,是认识社会结构的基本视角能更
准确认识社会
2019/12/3
10
第二节·社会分层
⑵ 其他分层理论 A、索罗金(P·A·Sorokin)
多元分层论 B、伦斯基(G·E·Lenski)的
历史分层理论
2019/12/3
11
第二节·社会分层
2 社会分层的方法与标准
(1)社会分层的方法 客观法 主观法 声望法 三种方法各有用途,但客观法使用具多 (2) 社会分层的综合指标 (3)职业分层理论 陆学艺从职业角度划分出中国的十大社会阶层 社会分层结构的金字塔型与葫芦状型
李培林:《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辽宁人 民出版社1995年版。
李强:《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中国经济 出版社1993年版。
2019/12/3
21
2019/12/3
22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019/12/3
3
第一节·社会分化与阶级
社会分化的特征: A、功能专门化是指原来的社会单位可以同时承
担多种不同的功能,后来变为由不同单位、不同 部门分别承担某种功能。
B、地位多样化是指原来在社会结构中地位相同
料的占有的多少;人们咋劳动组织中的地 与作用;人们占有劳动所生产的社会财富 的方式和多少)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参见: P145,共5点)
2019/12/3
6
第一节·社会分化与阶级
三、当代社会中的 阶级划分
新中间阶级 新马克思主义阶级观
【赖特】
2019/12/3
赖特
7
第一节·社会分化与阶级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从一 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社会流动的类型
垂直流动 水平流动 群体流动 个体流动 代际流动 一生流动
二、社会流动的模式
1、开放式流动 2、封闭式流动 3、混合式流动
2019/12/3
17
第三节·社会流动
2 精英流动 精英的涵义:精英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并在某
2019/12/3
15
第二节·社会分层
资料:
泰坦尼克的获救者比例
一等舱 二等舱
三等舱
6 0%
44%
26%
头等舱的男乘客等生还率比三 等舱的儿童还要高; 泰坦尼克社会实践的规范也许这样描述更准确 “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和儿童
优先”。
2019/12/3
16
第三节·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与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