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学(总论)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农业起源的标志是:由采集野生植物到人工栽培植物、由狩猎到饲养家畜家禽。
2.种植业的开始标志着农业的形成。
3.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西亚(小麦、大麦)、中南美洲(玉米、马铃薯)、东亚(主要是中国,粟
黍、水稻)。
4.中国的农业由若干源头发源汇合而成。黄河流域的粟作农业起源于北方,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起源于
南方。
5.中国原始农业形成的种植制度是北方以粟黍为主、南方以为主。
6.我国传统种植制度的特点是:多熟种植和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相结合。
7.改善农业环境的措施有:不违农时、改良土地、因地制宜。
8.提高农业生物生产力的措施是选育良种、精耕细作。
9.扩大农用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农用地的产量(即土地生产率)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两条途径。
10.作物栽培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改善环境,创造条件,使作物的遗传潜力得以最大表达。
11.现代植物栽培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①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如温度,降水量、光照、土壤酸碱度和营养及与植物本身需求的关系等。
②植物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植密度对单株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等。
③植物个体本身器官之间的关系。如调节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的关系等。
第二章植物的分类
1.亚种——是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殖上发生隔离初期所形成的群体,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区。
2.变种——是种的变异类型,这个类型在形态构造上也有显著变化,但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3.品种——是指由人工培育而成,具有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基本遗传性状稳定一致的一种栽培植
物群体。
4.种子植物最常用两个自然分类系统是: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
5.植物分类检索表有定距检索表和平行检索表两种。
6.禾本科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甘蔗等。
7.茄科的蔬菜主要有:蕃茄、辣椒、茄子、马铃薯等。
8.十字花科作物主要有:油菜、萝卜等。
9.旋花科作物主要有:甘薯、蕹菜等。
10.葫芦科作物主要有:西瓜、南瓜、黄瓜等。
1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可将植物分为粮食作物、工业原料作物、绿肥及饲料作物。
12.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甘薯、马铃薯等。
13.工业原料作物又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类作物。纤维作物有:苎麻、亚麻、棉花
等,油料作物有:芝麻、油菜、向日葵等,嗜好类作物有:茶叶、咖啡、烟草等。
14.按叶的生长特性,可将果树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
15.根据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喜温作物:全生育斯需要的温度和积温都较
高,其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约为10℃。耐寒作物:全生育斯需要的温度和积温都较低,其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约为5℃。
16.根据作物对CO2的特点可分为C3作物(三碳作物)和C4作物(四碳作物)。C3作物光合作用最先形成
的中间产物是带三个碳原子的磷酸甘油酸。C4作物光合作用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带四个碳原子草酰乙酸等双羧酸。C3作物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高,而C4作物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低。C3作物有水稻、小麦等,C4作物有玉米、高粱、甘蔗等。
17.按果树的生长习性可分为乔木果树(苹果等)、灌木果树(石榴等)、藤本果树(葡萄等)和草本果
树(草莓等)。
18.按果树的生态适应性可分为寒带果树(醋粟等)、温带果树(苹果等)、亚热带果树(柑橘等)和热
带果树(槟榔等)。
19.蔬菜的分类有产品器官分类和农业生物学分类两种方法,按产品器官分类辣椒属于茄果类。
20.结合栽培习性,可将草本观赏植物分为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
第三章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1.根据子叶出土与否,将幼苗分为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
2.子叶出土幼苗——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伸入土中;形成主根后,下胚轴迅速伸长,把子叶、上
胚轴和胚芽一起推出土面。如大豆、白菜等的幼苗。
3.子叶留土幼苗——种子萌发时,下胚轴发育不良或不伸长,只是上胚轴和胚芽迅速向上生长,形成幼
苗的主茎,而子叶始终留在土壤中。如水稻、玉米等幼苗。
4.叶蘖同伸规律——水稻分蘖与主茎叶发生时间上的同伸关系(N-3)。
5.叶面积指数——植物的总绿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6.植物的完全叶包括叶柄、叶片和托叶三部分。豆类作物的真叶属完全叶,但初生真叶多为单叶,后生
真叶多为互生或对生复叶。
7.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
8.禾本科植物的花:水稻的花序是圆锥花序,小麦的花序是复穗状花序,玉米的雄花序是圆锥花序,玉
米的雌花序是肉穗花序。
9.在花芽的分化过程中,顶端分生组织从无限生长变成有限生长。
10.花芽的出现是被子植物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的重要转折标志。
11.植物的传粉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12.物候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候
叫物候期。
13.植物休眠有种子休眠、芽休眠和营养体休眠等三种类型。解除种子的休眠可通过改变光、温、水、气
等条件,或采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过氧化氢、硝酸盐等化学物质予以处理。
14.种子休眠的概念、对植物本身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称为休眠。
种子休眠对植物本身来说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学特性,是种子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休眠为种子发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提供了可能,这种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种子休眠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包括可以防止在植株上发芽,有利于贮藏等。不利的方面,如降低了种子的利用价值,影响发芽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造成根除杂草困难等。
第四章植物的光温生态及生育期调控
1.植物的“三性”:指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2.植物的两种现象|指春化现象、光周期现象。
3.植物的温度三基点: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
4.临界日长——植物通过光周期而开花结实的光照时间临界值。
5.感光性——植物发育速度对日照长度反应的特性,即植物受日长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
6.感温性——植物受温度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
7.基本营养生长期——植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
8.根据作物对光照的反应,可将其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日中性作物。
9.短日照植物有:水稻、玉米、甘薯、大豆,棉花,烟草等。
10.长日照植物有:小麦、油菜、马铃薯、豌豆等。
11.作物与环境协调统一,是引种成功的关键。不同纬度地区间相互引种,重点应当了解作物的感光性。
12.短日照植物(如水稻)北种南引生育期将缩短,南种北引生育期将延长。
13.长日照植物(如小麦)北种南引生育期将延长,南种北引生育期将缩短。
14.春化现象——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现象。
15.春化作用——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16.根据原产地的不同,一般可将春化特性分为冬性类型、半冬性类型和春性类型三种。
17.根据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可分为耐寒植物、喜温植物和耐热植物等5类,耐寒植物有大蒜、大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