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史考试
历史学考卷:专业考卷结构
历史学考卷:专业考卷结构(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结束?()A. 鸦片战争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2.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3.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火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纸币4.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5.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聊斋志异》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6.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封建社会的历史。
()7.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
()8. 宋朝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9. 明朝的“海禁”政策导致了海外贸易的衰落。
()10. 清朝末年,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宋朝的都城是_______,元朝的都城是_______。
13. 明朝的“靖难之役”中,最终夺取帝位的是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4.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15. 请列举三国时期的三位著名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五、综合题(1和2两题7分,3和4两题8分,共30分)16. (1)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及其历史影响。
(7分)(2)论述唐朝时期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外交际的影响。
(7分)17. (3)结合所学,评价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
(8分)18. (4)谈谈你对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认识。
(8分)8.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8. 请解释“文景之治”的含义及其在汉朝历史上的地位。
高中历史学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化的繁荣B. 扩大了统治基础C.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3. 宋元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A. 纸币的广泛流通B. 夜市的兴起C. 行会组织的出现D. 以上都是答案:D4. 明朝海禁政策对中外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A. 限制了对外贸易B. 阻碍了文化交流C. 保护了国内经济D. 以上都是答案:A、B5.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维护封建统治B. 避免外来侵略C. 保护国内经济D. 以上都是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______制度。
答案:推恩令2. 唐朝的______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
答案:科举3. 宋朝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出现在四川地区。
答案:交子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海防,著名将领______在东南沿海地区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答案:戚继光5.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机构。
答案:南书房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清朝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政策的意义。
答案:雍正帝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将人头税并入土地税中,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 简述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海上远航活动,它不仅展示了明朝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航海技术,而且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世界航海史和文化交流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论述唐朝开元盛世的成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史学史考试内容.doc
中国史学史考试内容.doc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第一节远古的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第二节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和产生的时代一、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1)文字的发明: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
A、结绳记事法;B、刀刻记事法;C、图画表示法。
(2)历法的产生历法大体可分为三类: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叫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的变化制定的。
月亮乂叫太阴。
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53059 H,近似于29.5天,为计算方便,把大月、小月交替为30 天和29天。
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叫阳历,也称太阳历。
即把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
一-年365.24220天,平年365年,闰年366天,一年十二月,每月的日数为31天、30天、29天、28天不等。
阴阳合历:俗称“阴历”、“农历”“夏历”。
历法年平均长度为365天,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
年、节气是阳历成份。
一个朔望月为29.5天,符合阴历的月的天数。
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分为六个大月,各3()天,六个小月,各29天,全年共354天。
(3 )史学意识的产生二、史学产生的年代中国史学产生于奴隶社会。
内在的因素: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需要史学为它的统治服务。
第三节先秦史官的设立及其职责一、我国古代早期史官的设立及职掌传说中黄帝时有史官仓颉、沮讪,舜时石伯夷,夏有终古。
始于商朝的先公示壬、示癸的时期,距今约3700多年。
二、周朝史官的设置及分工第四节孔子以前的史学和孔子修《春秋》一、孔子以前的史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二、孔子据《鲁史》修《春秋》《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它是根据鲁国史官所撰《鲁春秋》编纂而成。
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
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
比如召陵之盟、城濮之战等。
记事的原则是“据鲁”、“亲周”,即以记鲁国历史的内容来体现尊奉和维护周王室统治的精神。
三、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孔子《春秋》的创作,标志了私人著述的出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1、下列()史书发展了金文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是中国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A、《世本》B、《尚书》C、《诗经》D、《竹书纪年》2、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是()A、周公B、孔子C、左丘明D、司马迁3、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创始者是()A、孔子B、司马迁C、刘向D、班固4、()史书发展了《春秋经》和《左传》的体例而建立了最早的断代规模具备的编年体。
A、《国语》B、《战国策》C、《七略》D、《汉纪》5、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诏修《五代史志》,五代是指()A、宋、齐、梁、陈、隋B、梁、陈、齐、周、隋C、梁、陈、北齐、北周、隋D、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6、下列()史书采用问答体的通俗形式,比较系统地阐述进了关于君王的认识。
A、《人物志》B、《帝王略论》C、《贞观政要》D、《帝范》7、下列()文献已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思想。
A、《七志》B、《七录》C、《七林》D、《隋书·经籍志》8、欧阳修私修的一部正史是()A、《旧五代史》B、《新五代史》C、《旧唐书》D、《新唐书》9、()的史学,是明清史学也是封建史学的殿军。
A、章学诚B、惠栋C、戴震D、龚自珍10、明末清初第一大儒黄宗羲的()是政论和史论结合的杰作。
A、《明夷待访录》B、《思旧录》C、《宋元学案》D、《明儒学案》11、在中国史学上,顾祖禹的()特别注意政治、军事地理的研究,故它至今仍为历史地理研究者的参考。
A、《九边图说》B、《读史方舆纪要》C、《寰宇通志》D、《天下郡国利病书》12、下列()是一部综合体史书。
A、《资治通鉴纲目》B、《文史通义》C、《绎史》D、《纲鉴易知录》13、到清代,辑佚工作有显著的成就,下列()正史主要辑自《永乐大典》。
A、《旧五代史》B、《旧唐书》C、《后汉书》D、《南齐书》14、“予好读乙部书,涉猎四十年,窃谓史家所当讨论者有三端:曰舆地,曰官制,曰民族”。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考试复习资料中国史学史考试1、《竹书纪年》是战国后期魏国人所撰写的一部编年史,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上最早的具有通史雏形性质的作品。
作为魏襄王随葬品入土,西晋初年出土。
原称《纪年》、《古书纪年》、《汲冢纪年》。
它记事起自夏商周,止于战国后期,宗周、春秋、战国部分独记晋国,三家分晋后独记魏国。
它开编年体记事通史的先河。
2、《战国策》是战国人的作品,大约在战国末年成编,后经西汉刘向整理、编次,厘为33篇。
它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辩士的活动及他们的策谋权变,也记载一些军国大事和社会情况。
它以记言为主,写辞令善铺成,写人物多显示精神和思想变化。
3、孔子的史学贡献孔子所修《春秋》是现在所知道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也是现存的中国史学上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之后,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私人历史撰述。
《春秋》原则:据鲁、亲周。
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乱成贼子惧。
史学贡献:1、私人修史的开创者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人物、时间、地点、事件)3、属辞比事(历史编撰法)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敬而远之)缺点:1、内容过于简单2、主观性太强(曲笔)4、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以历史学家著称的第一人,他所作的《史记》原称《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130篇,52多字,其中本纪12篇(五帝一篇,夏商周各一篇,秦一篇,始皇一篇,项羽一篇,汉五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史记》总的要求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学成就:1、创立了完备的纪传史体2、广泛搜集史料,全面总结历史(全面搜集文字材料,采自政府文书档案,实地调查考古)3、为历史文学提供了一个范例通古今之变的辩证观点:1、根据历史变化提倡了阶段分析法,对于时代越近,变化越大的史事,记载越详细。
2、重视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革3、提倡历史变化的又一法则“见盛观衰”5、班固与《汉书》班固是我国东汉大史学家,他所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100篇,其中十二世大事为纲领,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
A卷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复查人得分评卷人请考生将本题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表格内对应的题号下,否则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下列()史书发展了金文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是中国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A、《世本》B、《尚书》C、《诗经》D、《竹书纪年》2、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是()A、周公B、孔子C、左丘明D、司马迁3、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创始者是()A、孔子B、司马迁C、刘向D、班固4、()史书发展了《春秋经》和《左传》的体例而建立了最早的断代规模具备的编年体。
A、《国语》B、《战国策》C、《七略》D、《汉纪》5、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诏修《五代史志》,五代是指()A、宋、齐、梁、陈、隋B、梁、陈、齐、周、隋C、梁、陈、北齐、北周、隋D、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6、下列()史书采用问答体的通俗形式,比较系统地阐述进了关于君王的认识。
A、《人物志》B、《帝王略论》C、《贞观政要》D、《帝范》7、下列()文献已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思想。
A、《七志》B、《七录》C、《七林》D、《隋书·经籍志》8、欧阳修私修的一部正史是()A、《旧五代史》B、《新五代史》C、《旧唐书》D、《新唐书》9、()的史学,是明清史学也是封建史学的殿军。
A、章学诚B、惠栋C、戴震D、龚自珍10、明末清初第一大儒黄宗羲的()是政论和史论结合的杰作。
A、《明夷待访录》B、《思旧录》C、《宋元学案》D、《明儒学案》11、在中国史学上,顾祖禹的()特别注意政治、军事地理的研究,故它至今仍为历史地理研究者的参考。
A、《九边图说》B、《读史方舆纪要》C、《寰宇通志》D、《天下郡国利病书》12、下列()是一部综合体史书。
A、《资治通鉴纲目》B、《文史通义》C、《绎史》D、《纲鉴易知录》13、到清代,辑佚工作有显著的成就,下列()正史主要辑自《永乐大典》。
史学史试题——精选推荐
中国史学史试题序言一、填空1、在中国史学史上,人们赋予“史”字最早含义的是(史官)。
2、在中国,有明确地记载赋予“史”字以史书的含义是从(三国)开始的。
3、在中国史学史上,按照赋予“史”字不同含义的先后,正确顺序是(史官、史书、史事)。
4、在我国,到(盛唐)时期出现了赋予“史”字以(客观历史)含义的情况,同时也出现了以(史事)这一概念泛指客观历史的情况。
5、“史学”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可能始于后赵石勒称王的(319)年,但这时人们还并不十分清楚“史学”的内涵。
6、唐朝的(殷侑)不仅从科举考试的角度提出了“史学”,而且开始注意到了史书本身的社会意义。
7、在中国古代赋予史学以最丰富内容和最深刻含义的是清朝的史学家(钱大昕、章学诚)。
8、“史学史”这一概念被明确提出来,是在(20)世纪的(20)年代。
9、史学史意识的产生,从比较明确的意识上看,(班彪)当为前驱。
10、清人在史学史意识发展上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明确的(理论色彩)。
11、(梁启超)是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倡导者。
12、史学史研究的直接对象是(历史学)本身。
13、史学史是研究(历史学)发生发展及各时期史学活动状况的学科。
14、(清理史学遗产)是史学史研究的基本任务。
15、(揭示史学发展规律)是史学史研究的重要任务。
16、史学史学科除了具有一般历史学科的特点之外,还具有紧密联系于史学,而又独立于史学之上和(认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两个独有的特点。
17、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为中国史学史的(草创和初步形成)时期。
18、梁启超于1922年出版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的(《过去之中国史学界》)是近现代最早系统论述中国史学史的专文。
19、20世纪60年代前期为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活跃)时期。
20、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为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时期。
18、由吴泽、杨翼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是我国第一部学习和研究中国史学史的工具书。
中国史学史考试重点
中国史学史考试(部分)一、名词解释1·《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辩士的活动及他们的策谋权变以及军国大事和社会情况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时成书,后经西汉刘向整理编次,定名为《战国策》,今传33卷,以记言为主,善写铺陈形势、阐述利害的辞令,同时还善于描写人物及反应人物精神思想的变化。
2,·《三国志注》:是南朝宋人裴松之于公元429年作成的一部中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是对陈寿《三国志》做的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以补其阙”,二是“以备异闻”,三是“以惩其妄”,四是“有所辩论”,本书目的在于“鸠集传记,增广异闻”3·《十六国春秋》:是记载十六国(304年~439年)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作者是北魏的崔鸿。
是对西晋灭亡后中原十六国史书的综合汇编,成一百卷,此外还有序例一卷,年表一卷。
突破既往传统,将各国国书改名为“录”,各国帝纪改名曰“传”,“不附正朔,自相君长”,记录各国史事时,系以各自之年号。
4·《五代史志》:是一部综述梁、陈、齐、周、隋五朝典章制度的史书,到高宗显庆元年完成。
“五代史志”共包括: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等十志,反映了社会风貌和时代特点,在撰述思想上兼容南北、上承两汉,高度自觉,此书是“正史”书志发展的新阶段,促进了独立的典章体史书的问世。
5·《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等人编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225卷,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文采编纂上清新质朴,是对《旧唐书》的补充完善。
6·《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
全书共七十四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翔实。
历史学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历史学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第一节:选择题1.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中国明朝时期的开国皇帝?A. 刘邦B. 朱元璋C. 秦始皇D. 汉武帝2. 印度教的最高神明是谁?A. 佛陀B. 克里希纳C. 凡尔赛斯D. 伽尼沙3. “五四运动”发生在哪个国家?A. 日本B. 中国C. 英国D. 美国4.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哪个事件?A. 伊拉克战争B. 波兰事件C. 九一八事变D. 德国入侵法国5. 下列哪个国家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A. 加拿大B. 印度C. 日本D. 俄罗斯第二节:判断题判断下列史实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写“正确”,错误的请写“错误”。
1. 马克思是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
2. 美国的原住民是美洲大陆的最早居民。
3. 法国大革命是在18世纪末发生的。
4. 英国在19世纪中叶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5. 文艺复兴是发生在16世纪的欧洲历史事件。
第三节: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明过程和应用领域。
2. 请简要介绍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落原因。
3. 请解释世界两次大战与冷战的关系。
第四节:论述题请从历史学的角度论述以下问题: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变革是否总是推动了社会进步?在论述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历史案例,分析人类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同时,可以探讨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和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
结语通过这份历史学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并思考历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历史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目
中国史学史1、在先秦时期,“史官”就是“史”字最初的含义2、“史”字第二个含义是“史书”,在三国时期开始的,在三国之前用“史记”来表示“史书”的含义。
3、盛唐时期出现“史”的含义是“史事”之义。
4、“史”含义真正的丰富起来是在明清时期。
5、我国史学史意识的产生从比较明确的意识上看班彪是第一人。
6、我国史学史的概念是20世纪20年代由梁启超提出来的。
7、史学概念比较早的明确提出开始于东晋十六国时期。
8、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提出中国史学史应该把史官、史家、史学的成立及发展、最近史学趋势作为史学史的研究对象。
9、史学史研究的任务:A、清理史学遗产,这是史学史的基本工作。
B、阐明史学的演进过程。
C、揭示史学的发展规律,这是史学史研究的重要任务。
10、史学史研究的具体内容:历史观、史学思潮、史学评论、历史编纂学、官方的修史制度、史家的史学活动。
11、史学史学科的独特特点:A、史学史是紧密联系于历史学而又独立于历史学之上。
B、认识体系的完整性。
12、为什么说梁启超是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人?答:在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率先提出“史学史是一科文化专史”并概括的论述了中国古代史学从起源到清代两千年经过的大致情况,成为近现代最早系统论述中国史学史的专文。
并就怎样研究和撰写中国史学史的问题发表了具体的创造性见解。
在《史学史的作法》这篇文章中,他提出把史学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研讨了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等问题,提出中国史学史研究内容应该包括史官、史家、史学的成立及发展、最近史学趋势等内容,从而为中国史学史额研究和撰述写下了开创性的一页,成为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人。
13、中国史学史的分期标准A、以史学质的变化作为分期标准,代表人物有陈光荣、吕美泉。
B、单纯以史学思想为标准,以史书体裁为标志,作为分期标准,代表人物有彭中德。
C、以史学本身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点作为分期标准,代表人物有仓修良、瞿林东、王树民。
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填空题1、商周的甲骨卜辞和金属器物上的钟鼎铭文即金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
2、从史学的观点看,远古的传说,可以看作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一分遗产。
3、从卜辞到金文,反映了文字记载由简而繁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历史记载从不自觉到初步有了自觉意识的发展过程。
4、《尚书》相传由孔子选编,汇集的是典、谟、训、诰、誓、命,基本上是统治者的讲话记录或文告。
它是研究商周的基本史料,是我国最早结集成编的重要历史文献。
5、《今文尚书》是指西汉文帝时由晁错整理,共有二十八篇,改用当时流行的隶书书写,故成为《今文尚书》。
《古文尚书》:汉武帝时在孔子旧居之地的墙壁中又发现一部《尚书》,用秦以前字体书写,即“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六国所用字体写成,所以成为《古文尚书》。
6、周朝有五种史官,即五史: 大史掌记国家大事,制定和保管典章制度;小史掌管王室和诸候间的联系,同时记载王室和诸候间往来的事。
7.春秋时期各国都编有史书,如晋国的《乘》、郑国的《志》、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秦国的《秦记》。
8、《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现在所知道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在笔法上较多运用用“隐讳”的春秋笔法。
还具有只记事不记言的特点。
9、《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视为解释《春秋》的“传”,通称“春秋三传”。
10.梁启超是史学史学科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1922年著成《中国历史研究法》,有《过去之中国史学界》一章,概括论述了中国古代史学从起源到清代二千年来的发展轨迹,是近现代最早系统论述中国史学史的专文。
11.春秋战国时期,除了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之外,还有《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
《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
12、汉承秦制,西汉史官也叫“太史令”。
至东汉时,兰台、东观为藏书处,朝廷设有兰台令史,执掌图书秘籍,兰台、东观又是著述之所。
历史学基础考试试题
历史学基础考试试题历史学作为一门研究过去事件、人物、社会和文化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考察学生对历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以下是一套历史学基础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秦朝D 汉朝2、以下哪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夷陵之战D 淝水之战3、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A 安史之乱B 藩镇割据C 黄巢起义D 朱温篡唐4、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A 伽利略B 牛顿C 达尔文D 爱因斯坦5、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通道C 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追求D 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6、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A 来克星顿的枪声B 《独立宣言》的发表C 萨拉托加大捷D 约克镇战役7、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德国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巴黎公社的成立C 第一国际的成立D 十月革命的胜利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A 莫斯科保卫战B 斯大林格勒战役C 中途岛战役D 诺曼底登陆10、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北约的成立D 华约的成立11、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象征是()A 金字塔B 狮身人面像C 木乃伊D 象形文字12、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是在()A 梭伦改革时期B 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C 伯利克里时期D 马其顿统治时期13、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A 耶稣B 穆罕默德C 释迦牟尼D 马丁·路德14、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A 意大利B 英国C 法国D 德国15、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林则徐B 魏源C 李鸿章D 张之洞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史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1、试述《春秋》一书的撰写特点,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春秋》的局限性。
【1】写作特点:(1)《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
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
(2)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
(3)它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3)在内容上:《春秋》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
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
比如召陵之盟、城濮之战等。
记事的原则上,是“据鲁”、“亲周”,即以记鲁国历史的内容来体现尊奉和维护周王室统治的精神。
【2】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
(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
(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
(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
【3】局限性:首先是记事太简单;其次是孔子为尊者、亲者讳,不是依据事实而是以个人主观来定褒贬。
开了后世史书中曲笔的先例。
2、《左传》的写作特点和成就【1】《左传》是战国早期的私人撰述,是记述春秋时期史实最重要的一部史书。
《左传》记事比《春秋》祥瞻,比《国语》连贯,写出了这一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陪臣执国命的历史趋势。
【2】《左传》在历史编撰上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
他在编年记事的总的格局中,富于变化,有时着意写出一件史事的本末原委,有时集中写出一个人物的经历和活动。
【3】(1)《左传》完成了编年体的创造(2)《左传》记事的范围亦不只局限于政治、军事、外交的活动,而是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学术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3)《左传》善于描写战争(4)《左传》创造了“君子曰”的史评形式(5)《左传》可贵的“民本”思想【4】《左传》在内容上比较鲜明的特点是详细地记载了春秋时期民族交往活跃和民族组合的进程。
中国史学史复习考试资料
中国史学史复习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1)《世本》: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讫于战国末年。
有《帝系》、《王侯谱》、《卿大夫谱》、《记》、《世家》、《传》、《氏姓》、《居》、《作》、《谥法》等。
其中《帝系》记帝王传授的系统;《王侯谱》、《卿大夫谱》记诸侯、卿大夫世系;《氏姓》记录当时所有的姓氏;《居》讲建都情况;《作》记录一些事物的发明情况及其历史;《谥法》记谥号的含义。
其中《世家》、《传》等对《史记》体例的形成具有启迪的作用。
(2)《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
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
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看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
(3)“三礼”:即儒家经典中的《周礼》、《仪礼》、《礼记》:其中《周礼》又名《周官》,是有关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的汇编。
一方面反映了西周现实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头脑中理想的政治制度。
《仪礼》是春秋、战国时流传下来的十七篇仪节单,其中有包括《士婚礼》、《士丧礼》、《士冠礼》等,反映了当时的典礼活动、伦理关系、吉凶婚丧等社会生活。
《礼记》主要是论述礼的作用和意义。
(4)荀悦:字仲豫,东汉颖川人。
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秘书监。
献帝以《汉书》“文烦难省”,建安初年命荀悦按编年体改编《汉书》,前后三年,成《汉纪》30卷。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荀悦以《汉书》中的本纪为纲,将其书中传、志、表的内容加以概括,按时间的顺序,散放于帝纪各年之下。
将80万字的《汉书》精简为18万字的《汉纪》,为用编年史体撰述断代历史创立了典范。
(5)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
曾任东晋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
南朝宋文帝时任中书侍郎。
史学史期末考试
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选择填空判断1、《春秋》,是现存所知道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 也是现存的中国史学上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2、《左传》重视民族关系记载,在中国史学之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的撰述上有开创性的意义。
3、《国语》共21 卷, 是以政治言论为主的文献汇编。
4、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现了写战国时期辩士言论的帛书,未标书名,经过整理,凡27章,11000 多字, 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
5、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是_司马迁。
6、_刘向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创始者, 撰有《别录》一书。
7、《汉书》创立了一个纪传体断代史的规模, 是一部集体著述,它的作者有班彪、班固、班昭、马续, 起领导作用的是班固。
8、魏收的《魏书》在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部中国诸民族的重新组合和融合方面,是具有总结性的著作。
9、盛唐时最重要的三部全国总谱是《氏族志》、《姓氏录》《姓族系录》。
10、刘知几, 字子玄, 所著《史通》一书,是中国史学上一部划时代的史学批评著作。
11、虞世南所撰的《帝王略论》采用问答体的通俗形式,比较系统地阐述关于君主的认识。
12、六朝唐人书注最浩博的三种注是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李善《文选注》。
13、刘祁的《归潜志》和元好问的《壬辰杂编》,对于研究女真族的历史尤其值得重视。
14、《太平寰宇记》增添“ 人物”又涉及“ 艺文”内容,这和唐以前的志书主要记载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相比, 是一大变化,对后来地方志编修体例产生影响。
15、欧阳修私人修的一部正史是《新五代史》。
16、谈迁著的《国榷》是一部编年的明史,104 卷, 这在中国史学史上,是编年体断代史的巨著17、最早的考据学的书籍是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32 卷,1000 余条。
18、清代辑佚工作有显著成就,薛居正的《旧五代史》,主要辑自《永乐大典》。
19、龚自珍针对乾隆以来“号为治经则道尊, 治史则道绌”的观点,提出“尊史”说, 强调史学的重要性。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目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目一、简答题1.请简述中国史学史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请简要描述中国史学史的发展脉络。
3.请概述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传统和特点。
二、论述题中国史学史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成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中国史学史的起源与演进中国史学史的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编纂工作。
从古代的编史企图到明清时期的史论著述,中国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同时,史学的演进也与政治、社会和思想的变迁密切相关。
2. 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传统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传统鲜明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学术独特的特点。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史学史注重道德和伦理的思辨,强调历史的启示和教化功能。
传统的史学史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重视经典文献的研究,并强调历史文化的“正统性”。
3. 中国史学史的学术特点中国史学史除了传统的学术特点外,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其中包括对史学范式的反思与批判,对西方史学理论的接纳与转化,以及对中国史学史的系统性研究和理论化的追求。
同时,中国史学史还注重对历史文化的多维度研究,如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4. 中国史学史的现状与未来当前,中国史学史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内学术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未来,中国史学史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古籍文献,加强对西方史学理论的学习和吸收,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注重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中国史学史的发展。
三、综述题中国史学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史学理论和历史写作等方面。
中国史学史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编纂和史家著述,经过明清时期的史学观念整理和理论研究,最终形成了系统化的史学史学科。
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传统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注重道德教化和经典文献的研究。
受到近现代西方史学理论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史学史逐渐接纳了一些西方史学理论,进行了一定的转化和创新。
(完整版)中国史学史题库
中国史学史一、名词解释:《通鉴纪事本末》南宋袁枢根据《资治通鉴》的内容,总括239件史事,分别列目,各自成篇,并于各篇之间略按时间先后编次创立了以记事为主的纪事本末体史书。
《三国志》西晋陈寿,65卷,上起东汉灵帝光和末年黄巾起义,迄于西晋灭吴。
以魏主为帝纪,总揽三国全局史事,以吴蜀二主传名而记实,既与全书协调,又显示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
这种编撰手法在正史的撰述中为新创造。
《资治通鉴纲目》南宋朱熹根据《资治通鉴》的材料,撰成《资治通鉴纲目》59卷,采用编年纪事,前面立纲,是史事的提纲;后面设目,是史事的详细叙述。
《十七史商榷》王鸣盛,《十七史商榷》100卷,“商榷”是本书的主要内容,这里包含史书文字方面的考订和史书所记典制事迹方面的铨解与审核。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为清朝乾嘉三大考据家之一的赵翼所著。
共36卷。
此书的特点是于考史中重视历史评论,书中所提出的论题,对后人多有启发,是古代史的入门指导。
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为清朝乾嘉三大考据家钱大晰所著。
共100卷。
“考异”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以考订、校勘、训诂见长。
他对所涉及的史籍及其注释进行了去全面详细的文字校勘,使许多矛盾地方进行了疏通辨析,为后世史学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正式本书价值所在崔述《考信录》考信录的作者是崔述,它是先秦故事做系统考证的第一人。
对于先秦古史的解释,其程序是辨“伪书”进而辨“伪史”史才三长才:写史的表达能力,体裁体例的运用能力;学: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掌握丰富的历史材料;识:对史事是非曲直的鉴别,认识和判断能力史德是指治史者的品德修养。
治史者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对史学研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史学除受才、学、识的影响外,还受史德的影响。
章学诚认为,刘知几所谓“史才”、“史学”和“史识”,还没有穷尽治史的道理,具有史识,还要求了解“史德”。
“史德”的内容是个难以确定的问题。
因为各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不同,对道德的要求也不同一样。
史学史考试——精选推荐
史学史考试⼀、名词解释1.曼涅托《埃及史》:作者曼涅托是希腊化时期希腊化了的埃及⼈,他⽤希腊⽂写成了《埃及史》,奠定了埃及历史学和年代学的基础。
书中把⾃传说中的美尼斯国王到亚历⼭⼤征服埃及之前的历史分成古、中、新三个王国,其间有第⼀、第⼆两个中间期,亦可分为31个王朝,使古埃及历史有了纵向发展的序列和框架,奠定后世编写埃及史的基础。
《埃及史》作者曼涅托(约前四世纪末⾄前三世纪初),古埃及历史学家和祭司。
⽤希腊⽂著《埃及史》三卷。
本书在当时未能获得⾜够重视,但遗留下来的残章⽚段使后⼈认识到它的重⼤价值。
它划分埃及古史为三个时期(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三⼗或三⼗⼀个王朝,这⼀分期法⼤体为后⼈所采纳。
曼涅托Manetho(活动时期公元前四世纪末—公元前三世纪初),古埃及祭司和历史学家,⽤希腊⽂写成《埃及史》⼀书,该书有⽚段为教会历史学家保存下来,成为今⼈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史料。
曼涅托把埃及历史划分为30个王朝和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这种分期法有⼀定的准确性,⾄今仍为学术界所沿⽤。
2.希罗多德:古希腊纪事家。
代表作《历史》。
《历史》是西⽅最早⼀部历史著作,视野⼴阔;史料丰富;⽂笔华美,语⾔⽣动;不抱偏见,具有⼀定求真精神;歌颂民主;重视道德教育,歌颂正义,提出“法律⾯前⼈⼈平等”,叙述⽣动,引⼈⼊胜。
但天命观念明显,过多引⽤神谕、梦兆,且存在史实错误。
他⾸次将视野扩⼤到希腊⼈已知的世界,强调历史的垂询功能和历史批判思想,为西⽅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个新时代”,被称“历史之⽗”。
3.修昔底德:古希腊史家,西⽅史学上第⼀位有批判精神和求实态度的史学家,被誉为“求真的⼈”。
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资料可靠,结构严谨,思想深刻;强调历史的实⽤性;叙事客观,具有朴素⼈本主义精神;成为希腊化时期罗马史家采⽤的范本,民主政治理念也影响深远。
他全⾯发展了⼈本史观,轻⿁神,相信必然性,⽤理性的⽬光来审视历史事件的真正动因。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A2.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光B. 司马迁C. 班固D. 刘向答案:B3. 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A. 《春秋》B. 《左传》C. 《资治通鉴》D. 《史记》答案:A4. “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是?A. 《明史》B. 《宋史》C. 《元史》D. 《清史稿》5. “春秋笔法”是指什么?A. 以春秋时期的史书为蓝本B. 以春秋时期的史书为研究对象C. 以简练的文笔记录历史D. 以春秋时期的史书为编纂方法答案:C6.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哪部作品的评价?A. 《史记》B. 《汉书》C. 《三国志》D. 《后汉书》答案:A7. “史官文化”在中国史学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A. 记录历史B. 编纂史书C. 传承文化D. 以上都是答案:D8. “史官”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B9. 以下哪位史学家提出了“史实”与“史论”的区分?B. 班固C. 刘知几D. 司马光答案:C10. “史书”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二十四史”?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明史》答案:ABD2. 中国古代史学的三大流派是?A. 编年体B. 纪传体C. 纪事本末体D. 通史体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代表人物?A. 司马迁B. 班固D. 刘知几答案:ABD4. “史书”的编纂原则包括?A. 真实性B. 客观性C. 系统性D. 可读性答案:ABC5.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主要功能?A. 记录历史B. 教育后人C. 政治工具D. 文化传承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史学史考试
中国史学史考试中国史学的研究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历史学家们以史学文献作为基础,系统地研究编撰了众多中国史书。
到了汉朝,《史记》和《汉书》由司马迁、司马昭编撰,在中国史学研究及教学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继承古典史学研究的发展,出现了以《实录》、《明史》、《后汉书》为核心的史学史流派,《新安县志》和《酉阳杂俎》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后来,由清朝两汉学家张岱、李士祯等人发起,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及教学方面引入了新的思想。
1909年,张岱倡导在中国古代历史学科领域开设中国史学考试,即《中国史学史考试》。
这一考试对历史研究及教学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促进了历史文献的收集、研究和整理,还有助于普及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知识。
中国史学史考试的考试内容完善了历史文献研究体系,集合了从古代中国历史学家到近代历史文献研究家们普遍研究和引用的文献材料。
考试时分考古代及近代文献,根据其内容主题分为八大类,即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文教史、宗教史、思想史、艺术史等。
考生在古代及近代文献中,熟悉历史事件发展和历史人物活动,重点从中把握历史渊源、历史表象以及历史走向,从而了解历史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历史的整体发展。
中国史学史考试的研究和实施所带来的变化,令中国古代历史学研究得以发展、深化,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成果的普及。
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史学史考试》,近几十年,历史学家们从新探讨古典文献的研究方法,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如着重历史考古研究、强调历史过程分析以及历史发展趋势研究等,为今后的史学研究发展铺平道路。
中国史学史考试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研究建立了系统的考核标准,为中国古代史学研究及教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史学史考试当中不仅融入了传统的史学研究内容,还把现代史学发展视野融入其中,以更全面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并将发展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之下,从而促进中国古代史学的深入研究及学术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曼涅托《埃及史》:作者曼涅托是希腊化时期希腊化了的埃及人,他用希腊文写成了《埃及史》,奠定了埃及历史学和年代学的基础。
书中把自传说中的美尼斯国王到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前的历史分成古、中、新三个王国,其间有第一、第二两个中间期,亦可分为31个王朝,使古埃及历史有了纵向发展的序列和框架,奠定后世编写埃及史的基础。
《埃及史》作者曼涅托(约前四世纪末至前三世纪初),古埃及历史学家和祭司。
用希腊文著《埃及史》三卷。
本书在当时未能获得足够重视,但遗留下来的残章片段使后人认识到它的重大价值。
它划分埃及古史为三个时期(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三十或三十一个王朝,这一分期法大体为后人所采纳。
曼涅托Manetho(活动时期公元前四世纪末—公元前三世纪初),古埃及祭司和历史学家,用希腊文写成《埃及史》一书,该书有片段为教会历史学家保存下来,成为今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史料。
曼涅托把埃及历史划分为30个王朝和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这种分期法有一定的准确性,至今仍为学术界所沿用。
2.希罗多德:古希腊纪事家。
代表作《历史》。
《历史》是西方最早一部历史著作,视野广阔;史料丰富;文笔华美,语言生动;不抱偏见,具有一定求真精神;歌颂民主;重视道德教育,歌颂正义,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叙述生动,引人入胜。
但天命观念明显,过多引用神谕、梦兆,且存在史实错误。
他首次将视野扩大到希腊人已知的世界,强调历史的垂询功能和历史批判思想,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被称“历史之父”。
3.修昔底德:古希腊史家,西方史学上第一位有批判精神和求实态度的史学家,被誉为“求真的人”。
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资料可靠,结构严谨,思想深刻;强调历史的实用性;叙事客观,具有朴素人本主义精神;成为希腊化时期罗马史家采用的范本,民主政治理念也影响深远。
他全面发展了人本史观,轻鬼神,相信必然性,用理性的目光来审视历史事件的真正动因。
写作方法独特,演说词首开先河,叙事生动,文字优美,文情并茂,且具有良好的史德。
4.色诺芬:古希腊史家,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史家”。
代表作《长征记》、《希腊史》。
《希腊史》是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续写,带有偏袒斯巴达的倾向。
《长征记》是西方第一部军事理论名著,对战略战术有参考价值,他作为事件的亲历者,叙事生动,引人入胜,有较高史料价值,是继希罗多德之后深入介绍波斯情况的又一力著。
该书对腐朽波斯帝国的描写为后来亚历山大战胜波斯有鼓舞作用,并明显反映了希腊民族特性。
他更关注社会经济生活,富有文才,人物描写生动逼真。
5.波里比阿:希腊化时代重要史家,被誉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古希腊唯一与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齐名的历史家。
代表作《通史》。
《通史》以罗马武力扩张和政治制度演变为中心讲述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至第三次布匿战争和罗马建立东地中海霸权的史实,其完整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是西方史学史的典范。
该书视野开阔,描述范围是罗马人所知的世界;强调历史的真实性,重视历史的垂训功能。
这两点可谓是兼具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优点。
他注重历史文献、历史地理和政治史,但缺少文才,著作流传不广。
6.普鲁塔克:罗马帝国初期希腊史家。
代表作《希腊罗马名人传》,乃一希腊名人与一罗马名人的“合传”,反映了希腊与罗马文化的交流,材料丰富,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文学色彩浓厚,戏剧性强,感染力强,注重道德实践,《道德集》与之相辅相成,注重道德伦理阐述。
作者以名人事迹反映道德伦理,垂训后世。
他扩大了希腊罗马历史研究视野,首创传记体例,成为典范。
其对后世有激励作用(如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就受其鼓舞),影响深远。
7.李维:古代罗马史学家。
代表作《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简称《罗马史》)。
英国诗人拜伦评价“李维的历史著作像是生动的画卷。
”柯林武德则说“李维和塔西陀并肩而立,成为罗马历史思想荒原上的两大纪念碑。
”史学观念:①历史著作要灌输道德观(人的道德会给自己带来因果报应,还会影响历史进程)②历史可提供借鉴。
③文字应华美,描写要逼真。
8.凯撒:罗马共和国末期军事统帅、政治家。
担任过执政官、高卢行省总督,在军阀争斗中利用铁腕独裁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代表作《高卢战记》、《内战记》,是他自己亲历的战争回忆录,文笔清晰简朴,行文巧妙,是罗马史学的重要著作。
9.塔西佗:古代罗马历史学家、文学家。
代表作《编年史》、《历史》等。
柯林武德说:“李维和塔西陀并肩而立,成为罗马历史思想荒原上的两大纪念碑。
”史学观念:重视史料,讲求客观,秉笔直书;以罗马运行轨道来揭示人性模式。
擅长人物心理描写和性格分析,文风简练有力,典雅别致,独具一格。
10.阿庇安:古罗马史学家,与李维、塔西佗齐名。
代表作《罗马史》,是罗马扩张史和共和国内部斗争史,写法偏重于纪事本末体。
十分注重考察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经济背景;纵横古今,或褒或贬,启迪读者;为后世保留了不少早已失传的作品;可与同事件的其他史家的记载相比照,以校正史实错误;语言朴素、清新、自然。
但天命观与宿命论较为浓厚。
本书被称为“连接波里比阿和西塞罗之间’交替时代’的桥梁”。
马克思评价其为“一部很有价值的书”。
11.阿利安:古罗马史学家。
代表作《亚历山大远征记》,保存相对完整,描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作战的过程;受色诺芬影响较大,被称新色诺芬;主要取材于跟随亚历山大远征的部将托勒密和军官阿瑞斯特布拉斯的个人回忆录,比较可信;认为战争胜利是英雄的个人意志对凡夫俗子的胜利。
12.爱德华·吉本:18世纪英国历史学家、作家。
代表作《论文学研究》、《罗马帝国衰亡史》(文章结构和文采极其成功)。
史学观念:把罗马帝国衰亡归结为“基督教的传播和蛮族的入侵”;认为历史学家最可贵的品质是诚信不欺;重原始资料,富批判精神。
13.伏尔泰:法国启蒙时期哲学家、诗人、政论家、作家、历史学家。
著作《路易十四时代》《论各国的立国精神和礼俗》。
史学观念:史学亦需理性,理性看待人类过去,衡量前人功过,总结经验教训;首提“历史哲学”概念,要写有“哲学意味的历史”。
普希金评价:“伏尔泰第一个走上了新的道路――他把哲学的明灯带进幽暗的历史档案库。
”14.兰克:19世纪德国史学家。
代表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教皇史》、《十六、十七世纪法国史》、《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史》等。
他创立历史专题研讨班Seminar的教学方式,弟子遍布西方各国,标榜客观主义和科学方法,形成兰克学派,影响深远。
史学观念:1)宣扬客观主义,如实直书(历史学家须超然物外,不偏不倚,没有政治宗教等偏见,根本任务是弄清历史事实,如实记录,不应褒贬是非)2)史料高于一切,历史即史料学。
(弄清历史真相只能是对原始资料的搜集和考证;最可信、有价值的记录都在档案库)3)社会历史发展没有规律,历史是帝王将相的活动,一般民众在历史中无意义。
4)宣传神秘宗教史观,摒弃理性主义,用基督教神学解释历史。
15.斯宾格勒:20世纪德国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西方历史的先知”。
代表作《西方的没落》(被称为“未来之书”)、《德国的重建》。
史学观念:1)历史文化论:人类只有文化兴衰史。
研究历史就是研究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
2)文化阶段论:人类存在分原始文化和高级文化两个阶段。
高级文化产生后才有历史;世界上各种文化历史分前期文化、文化早期、文化晚期、文明时期四个阶段,是精神上的春夏秋冬四季。
3)多元文化论:世界有过埃及、印度、古巴比伦、中国、古典希腊罗马、伊斯兰、墨西哥、西方文化八个高级文化,而除西方文化外都已灭亡,西方文化也在走向瓦解。
约2000-2200年间会出现绝对个人专制的世界统一大帝国。
4)“文化的形态学”:以生物生长的角度研究历史,考察其各个时期的现象,揭示其产生、发展、衰亡、毁灭的过程。
对每种文化现象采取“观相式”直觉把握,以某些基本象征揭示某种文化全貌。
5)西方文化预言论:西方已走过文化创造阶段,正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
历史学家要重建过去,更要预言未来。
16.汤因比:20世纪英国历史学家。
代表作《历史研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著作)。
史学观念:1)历史研究即文明研究。
文明是具有一定时空联系的一群人,可同时包括几个同类型的国家,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文化是文明社会的精髓。
2)多种文明论:人类历史存在过21种已灭绝的文明,目前世界上存在西方基督教,东欧俄罗斯东正教,北非、中东的伊斯兰教,印度,中国、朝鲜、日本五种文明。
3)文明阶段论:文明发展有混乱时期(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间歇期、建立大一统的教会时期、蛮族大迁徙时期四个阶段。
文明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
文明和文明有继承性(或“亲属关系”),每个文明或是“母体”,或是“子体”,或既是母体又是子体。
4)用挑战和应战理论来解释文明发生、成长和崩解。
17.麦克尼尔:美国史学家,文化形态史观的持有者,同时也是全球史观的奠基人,代表作为《西方的兴起》、《世界史》。
他认为所有人类社会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相互联结的;各个文明之间的交往互动是促进文明演化、历史变革的主要动力。
文明的生长和灭亡也符合“物竞天择观“。
所有竞争力强大的文明都与其生存的环境以及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息息相观。
世界史就是文明进化史。
18.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历史学家,全球史观的持有者。
其代表作是《全球通史》、《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
作者在本书中最大的亮点在于抛弃了传统的上古—中古—近代“三分法”,并认为“三分法”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
他采取了以1500年为界的划分。
这种划分更好的表现了不同文明在全球史观下的形态。
二、思考题1.历史与历史学历史:一指过去发生的事,此乃客观存在的历史;二指历史的记载、对过去发生事件的记录,此乃史家笔下的历史,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其中史家主观成分主要反映在对事实的选择性记载和价值性判断上,这样的历史虽可称为第一手资料,但因史家加工过而与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不同。
历史学:历史研究之学,包括历史编撰之学和历史内在联系与价值研究之学,二者无本质不同,前者重记录,后者重分析。
①历史记载与编撰:唐代刘知几提出史家必备史才(研究能力与表述技巧)、史学(历史知识)和史识(历史见解);史识最重要,核心是忠于历史事实,秉笔直书。
历史编撰的体裁有编年体(时间,以事纪年)、纪传体(人物)、纪事本末体(事件)②历史研究:基于历史记载和前人研究基础上的历史分析。
其目的是还原历史真相,探讨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导现实,预测未来。
方法是求证、比较,归纳2.希伯来史学希伯来史学是以《圣经》为代表的基督教经典。
虽带有一定的宗教、神话色彩,但反映了一定的史实。
如《出埃及记》对埃及和希伯来人的描写、《律法书》等对于当时法律和社会文化的反映和对以色列国王大卫的描写等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东地区的早期史,成为史学家不能忽视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