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快速增长的国家之一,但随之而来的也是破坏环境和资源的严重问题。
因此,中国政府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并在同时保护环境和资源。
一、中国的环境和资源挑战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经济活力的国家,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森林破坏等。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资源的紧缺问题,包括能源、水、土地和金属等。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对环境的妥协和牺牲,而是维护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的完美平衡。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为了使经济发展能够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公正,生态更加平衡。
对于中国来说,可持续发展也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和扩大内需的战略举措之一。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1. 能源转型。
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针对污染的治理和预防。
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4. 城镇化进程的生态化。
推动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城市建设,减少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5. 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加强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监管和管理,降低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6. 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环保项目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投融资支持。
四、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效中国政府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首先,中国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增加,大量的控制污染的投资得到了实施,重污染天气的频率减少,人民的健康得到了保护。
其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确实增加,环保技术日益普及,很多企业逐步向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在人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政府强化了法律执行力,防治环境污染的工作也有所改善。
中国能源安全论文: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能源安全论文: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能源供应及其战略选择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了影响。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能源安全的相关问题,评估目前中国能源安全状况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
论文首先介绍中国能源消费现状及其特点。
其次,分析中国能源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和影响中国能源安全的各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
接着,评估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发现其存在多种挑战:缺乏多样化的能源供应渠道、过度依赖化石能源,以及环境和安全问题等。
同时,该论文也介绍了中国政府制定的能源发展战略,如可再生能源政策、节能减排政策以及石油替代政策等。
最后,对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消费国,在其能源政策和领导力的作用下,正在推动全球能源市场的转型,并成为全球能源产业链中重要的参与者。
综上所述,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球能源市场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始终关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同时致力于改进中国的能源供应、增加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促进中国和全球能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能源安全, 可持续发展, 中国, 世界能源市场。
中国新能源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新能源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国新能源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1. 能源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国主要能源仍以煤炭为主,占比较高,这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新能源的占比仍较低,发展速度不够快。
2. 新能源发展不平衡。
我国新能源发展地区不平衡,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新能源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地区新能源利用率低,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 新能源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虽然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仍有差距,制约了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
二、解决方案提出1. 调整能源结构。
应加大对新能源的投入和政策支持,逐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2. 加大中西部地区新能源开发力度。
针对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的问题,可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吸引更多资金和技术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3. 加强技术创新。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新能源技术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革新和突破。
4. 健全政策扶持体系。
建立健全新能源政策扶持体系,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等,提供更多支持,降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本,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5. 推动产业升级。
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推动中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分享中国新能源技术和经验。
三、结语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合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技术创新,我国新能源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清洁能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中国新能源事业蓬勃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国家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国家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章:前言当前,全球能源形势呈现出重构、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工业和人口的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对能源的供应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全球能源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其中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最严重的问题。
因此,发展可持续性能源是当前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
本文将围绕国家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国家能源政策的背景和现状;其次,我们将分析可持续能源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我们将探讨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国家能源政策的背景和现状国家能源政策的背景和现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中国,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能源政策和措施,加强政府的能源管理和监管,促进可持续能源发展。
截至2019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天然气进口国。
同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之一,其中包括水力、太阳能和风能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其中就包括了鼓励投资者使用可再生能源,并逐步减少煤炭使用量。
中国政府还制定了公共服务体系,以支持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储存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虽然国家能源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我国在很多领域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例如,目前我国大量的能源产生和利用方式存在不规范、低效、高耗的情况。
而这些问题引发了污染严重和能源安全等问题。
第三章:可持续能源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可持续能源发展是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基础,并且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可持续能源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方面,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尤其是在风能、太阳能发电等领域的突破,加速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同时,智能电网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也使得居民能够更加灵活地用电,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
然而,可持续能源发展在我国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
新能源产业不仅可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中国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目标和措施,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经济转型升级,也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2 中国新能源产业取得的成就中国新能源产业取得的成就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在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实力。
在风电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市场和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中国的风电技术不断提升,风电发电量不断增加,为中国的清洁能源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光伏发电领域,中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和安装市场,光伏发电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伏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有效推动了清洁能源的替代,为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动力。
生物能源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生物质能源、生物燃料、生物气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深入,为我国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成就,为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一、市场需求不足:由于新能源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普及率较低,加之传统能源价格偏低,市场需求不足,导致新能源产业发展受阻。
二、技术水平不够: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技术积累不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新能源技术仍需要不断提升和创新。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自古以来,人类就为改善生存条件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停地进行奋斗。
在这一过程中,能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能源的消耗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能源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人们已经把能源比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同时能源的重要性还使大多数国家把能源的供应与国家的安全联系在一起。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化石能源的短缺:目前人类使用最多的能源是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因为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而导致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和天然气开始得到广泛利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石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由于化石燃料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其资源十分有限,未来化石燃料将会变得日益紧缺。
目前我国的能源形势十分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持续攀升。
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已经使我国目前的能源生产供不应求,未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会更加尖锐,能否保障充足的能源供给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因此节能已经成了势在必行的任务。
2、能源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煤炭作为消费占比最多的化石能源,在利用时会释放出大量烟尘和有害物质,引起环境的严重污染,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
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导致气候异常。
CO2的大量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化石能源的使用还会排放大量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它们会形成酸雨,对人体健康和土壤等产生不良影响。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更是日趋严重。
污染使得中国在外交、外贸方面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
我国绿色能源发展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我国绿色能源发展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一、现状分析1.1 煤炭占主导地位我国传统能源以煤炭为主,但由于煤炭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之一。
1.2 新能源快速增长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特别是水电、太阳能和风电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目前,中国在全球碳排放量中占比超过30%。
1.3 政府政策与规划支持中国政府始终将清洁能源作为国家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规划措施,鼓励投资者积极参与到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来。
二、发展方向2.1 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目前,我国存在新能源消纳不足的问题。
要通过加强输电网络建设、优化电力市场体系等措施,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2.2 推动绿色能源技术创新绿色能源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应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强化科技创新,提高绿色能源的效益和竞争力。
2.3 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是实现清洁电力交通和分布式供电的关键基础设施。
要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提高供电网络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为扩大绿色能源消纳提供支持。
2.4 发展多元化的绿色能源体系只有建立多元化、均衡优质的绿色能源体系,才能满足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需求。
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海洋风电、地热能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提高绿色能源供给质量。
2.5 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绿色能源发展是全球性问题,各国需要共同努力。
中国应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在经验分享、技术交流等方面与其他国家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绿色能源的全球发展。
三、结论中国绿色能源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力度,以创新思维和举措推动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等途径,中国的绿色能源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时,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推进绿色能源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保障,中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为推动全球绿色能源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能源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量极大,能源与环境问题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能源问题的解决已成为全国各种发展的关键,中国的能源行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和升级的阶段,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能源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中国能源行业的现状1、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占总能源消费的70%以上。
这不仅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而且也有利可图,不利于新能源的发展和使用。
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需要进行深刻的调整。
对于未来的能源消费结构,应该实行多元化发展策略,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2、能源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弱能源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能源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是,目前中国能源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非常明显,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能源行业的脱胎换骨。
要提高中国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优化不同能源的生产技术,加强新能源应用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加强煤炭资源利用技术研发,增强能源节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3、能源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由于中国的能源消费大部分依赖于进口,能源安全的形势依然是中国能源行业需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能源进口的价格和供应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而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等不确定性因素也有可能对能源供应造成重大影响,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目前,中国的能源安全形势已经进一步恶化,必须加强能源供求平衡、缩小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扩大能源进口来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二、中国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1、清洁能源的应用将不断增加中国的能源政策走向清洁、可持续发展方向,各种可再生能源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渐成熟并适用于更广泛的场合,未来将继续取代碳基能源并不断增加。
中国能源供给与需求状况的分析和策略
中国能源供给与需求状况的分析和策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供求矛盾已成为困扰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加大节能和环保力度,但供求矛盾仍然严重,对能源需求的依赖过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能源需求的现状中国的能源需求量远远高于产能,主要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第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导致能源需求量不断扩大。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能源需求量不断攀升。
举例来说,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油气的大量需求,煤炭、电力等也不断增加。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需要更多能源供应,特别是城市居民生活和交通领域,能源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第三,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导致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总之,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扩大,投资增长与能源供应不平衡,导致能源需求量高企而供应不足,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二、中国能源供给的现状目前,中国的能源供给依赖程度较高,外部供给风险明显,自给率偏低。
一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导致能源需求量不断加大,虽然近年来中国官方网站一直强调加强节能减排等政策和实施绿色发展,但仍离全面节能减排的目标比较远。
同时,中国基础设施配套落后不完善,采矿业生产环境恶劣,导致能源成本高昂,生产过程对环境影响大。
另一方面,中国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外部供给风险明显。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采购能源的价格高企,国内市场的燃料价格也不断上涨,使得经济增长的不断加速,导致国家对外依存度在增加。
总之,中国的能源供给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中国能源需求与供给矛盾的原因造成中国能源需求与供给矛盾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经济仿佛已经无限制地增长,远远超过了能源产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导致供给不足。
其次,传统的能源产业结构依然存在,化石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能源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再次,能源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全面领先的阶段,在探采、加工、利用等方面存在诸多安全、环保等问题。
中国新能源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新能源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然而,同时也有着巨大的机遇,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将探讨中国新能源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分析如何利用这些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挑战1. 资金短缺:发展新能源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研发、设备采购和基础建设等方面。
然而,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依然不足,特别是私人投资比例较低,导致新能源项目发展缓慢。
2. 技术创新不足:尽管在太阳能和风能等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在新能源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尤其是在能源存储和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领域,中国亟需加大研发力度,弥补技术上的不足。
3. 市场需求不稳定:新能源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电力市场上。
由于电力行业的监管政策不断调整和市场需求的波动,导致新能源项目投资风险较高。
二、机遇1.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财政补贴、减税和优惠政策等,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 技术创新推动:中国新能源技术研发能力逐渐提升,尤其在光伏、风能和储能等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
技术创新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 消费升级需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具备巨大的潜力,可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资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的落地。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增加私人投资比例,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2. 强化技术创新: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重视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新世纪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应对
新世纪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应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增加迅速,使得能源安全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引起以及国内煤矿事故等安全问题的暴露,中国能源局势面临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世纪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应对。
挑战一:环境保护与减排要求的压力国际社会逐步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共同目标。
作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中国不得不积极应对环保和减排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将面临能源变革的力量和转型的难度。
转型包括国内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使得能源的清洁发展变得更加重要。
战略应对:1. 加强能源效率:降低用能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2. 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包括水电、核电、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
3. 推广低碳生活:通过宣传和普及低碳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能源消费习惯,降低碳排放。
挑战二: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能源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显示,2018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1.5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3%。
这意味着,如何保证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压力,将成为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又一个重要挑战。
1. 拓宽能源供给途径: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拓宽能源供应渠道,建立多元化供应体系,保证能源供应的多样性和安全性。
2. 调整能源结构: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减轻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
3. 提高能源技术水平: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对于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质量至关重要,需要加大科研和科技创新力度。
挑战三:国际能源市场不确定性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市场不稳定,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风险。
尤其是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对于中国的采购价和进口价都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国外国家在保护本国资源的同时实行的贸易限制也为中国的能源进口造成很大的压力。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及企业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消费国,中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问题一:技术创新不足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技术创新不足。
虽然中国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核能、生物能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仍然相对滞后。
这不仅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对策一:加大科技投入要解决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对科研和技术的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合作等方式,来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还可以通过建立新能源技术创新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科研人才投入到新能源领域。
问题二:资源利用不合理中国新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且利用不合理是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地区虽然具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但由于技术条件、市场需求等原因,这些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导致资源浪费。
与此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新能源资源,却进行了盲目的新能源开发,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对策二:优化资源配置针对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鼓励跨地区资源调剂等方式,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还可以加强区域间协作,推动资源的跨区域开发利用,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效率。
问题三:缺乏完善的法律政策支持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也面临着缺乏完善的法律政策支持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政策尚不够完善,一些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对策三:加强政策支持要解决缺乏完善的法律政策支持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出台更加具体、明确的政策措施,降低新能源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提高政策执行力度,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及对策能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保障能源安全摆在突出位置,推动能源安全的物质、技术、制度基础不断筑牢。
然而,近年来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国内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均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新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未来,伴随着经济发展、能源转型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日趋复杂,我国能源安全将面临更多潜在风险和困难挑战。
因此,开展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夯实能源安全基础、保障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
一、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形势分析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着力建设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产量平稳增长,2021年我国能源自给率达到82.63%。
同时,受资源储量限制,国际进口在能源供应体系中仍不可或缺,2021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3%和45%,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在此能源供应能力发展目标要求下,预计未来我国发生全国性、系统性能源短缺的概率不大,但仍需防控由部分地区能源转型路径设计不合理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引发的局部性、周期性紧缺风险。
而在国际方面,由于世界能源消费中心与能源资源富集区域的失衡和错配,加之地缘政治冲突日趋频繁,我国能源进口也将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一)国内能源供应面临局部性、周期性紧缺风险一是保供与转型统筹难度较大,若路径设计不合理可能引发能源安全隐患。
当前各地政府密集出台“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和“双碳”行动计划,其重点在于谋划未来5~10年的能源转型路径。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需求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若能源转型路径设计不合理,特别是煤炭退出、新能源发展等政策选择过于激进,或地区政策与全国大局“脱钩”,可能导致能源供给能力无法匹配经济发展需求,引发局部地区能源供应短缺问题。
中国能源安全论文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能源安全论文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摘要: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安全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可持续能源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以确保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的能源安全挑战,探讨中国的能源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举措,为中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中国能源安全挑战1.能源供应过度依赖进口:中国的能源消费主要依赖进口,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
这使得中国在能源市场上容易受到国际供应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在能源供应安全的风险。
2.能源结构不合理:中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导致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严重。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能源结构存在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3.能源利用低效: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能源资源利用效益不高。
这不仅浪费了能源资源,还加剧了环境压力。
二、中国的能源战略1.多元化能源供应:中国政府提出了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的战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包括加大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增加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优化能源结构: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推进能源结构的优化。
重点是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增加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能源结构的清洁化水平。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政府鼓励节能减排,推行环保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改善产业结构,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加强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三、可持续发展的举措1.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清洁能源。
实施并完善政策支持,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推进能源技术创新:加大对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培育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技术的改进和商业化应用。
发展先进的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我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能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能源安全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能源保障。
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加快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能源多样化和进口多元化,加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
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一、我国能源状况和面临的挑战(一)我国的能源状况我国虽然幅员广大,但能源并不丰富。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0%,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的11%,原油占2.2%,天然气占1.2%。
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42.5%,人均石油资源为17.1%,人均天然气资源为13.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人均化石燃料资源仅为世界均值的56%。
石油的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均值的8%。
我国一次能源预测总量有4万亿吨标准煤,但其中90%是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不足10%。
同时,我国能源利用率只有32%左右,比发达国家低了10个百分点。
过去20年中,我国发电量以每年8%―9%的速率增长,2020年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预计达到2000年的3倍,相当于整个西欧2020年预测发电量的总和。
目前水电提供了全国20%的电力供应,从现在起再建设12座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仅可满足2020年发电量的28%,占当年一次能源需求的12%左右。
目前我国核电在电力中所占比例更小。
能源需求不断增长。
过去10年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
2003年我国消费了2.6亿吨油,其中包括净进口9000万吨原油和石油制品。
2002年我国的人均消费石油约为0.177吨(美国为3.077吨,日本为2.2265吨),分别是美国的1/17和日本的1/12。
特别是去年,我国GDP 总量达到1.4万亿元,人均GDP 已经突破1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 登上1000美元台阶后,人们的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人们的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使能源消费与供给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我国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战略选择
我国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战略选择一、我国目前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占全球一半。
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每万元GDP能耗大致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
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据预测,要实现“十七大”制定的2020年经济发展目标,我国能源需求的年增长率需达到4.1%~5.0%(全球同期平均增长率约为2.1%),除煤炭经挖潜和扩大生产规模有可能基本满足需求外,石油和天然气均有巨大缺口。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二)石油消费和进口依存度大幅度提高,进口来源单一。
我国从1993年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以后,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扩大。
对外依存度从1995年的7.6%增加到2005年的42.9%。
2002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2007年1—9月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超过1.5亿吨,其中进口原油12 407万吨,同比增长13.6%,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到70%。
石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石油资源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中东地区是我国石油进口的最主要来源地,其中50%来自中东,这些石油全部通过海上运输运抵我国,其中有8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能源运输通道受到国际恐怖主义、海盗活动猖獗及美日制海权的多重制约,因此,石油来源和运输通道都极易受制于人。
(三)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效低,污染严重。
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作者:杜婧文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16期中国的能源安全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面对挑战,中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节能优先、效率为本”、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煤的洁净化技术、能源储备体系与能源进口机制相结合、制定化石能源可持续开采规划等五个方面推进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 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且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
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
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
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①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较低。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2006年中国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②而且人均消费量也较低。
例如,2002年,中国一次能源的产量为13.84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4.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
但人均能源消费量只有1.14吨标准煤/人·年,而世界平均值为2.1吨/人·年。
③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表现在,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
而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
④(二)能源结构不合理,依然是以煤为主,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在中国现在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约占68%,石油约占22%,天然气约占3%,一次电力约占7%,煤层气、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则刚刚起步。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取得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技术水平不高中国新能源产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在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导致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无法形成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优势。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增加研发投入,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人才,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和共享,推动新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二、市场需求不足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才能维持运转,市场需求不足,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部分新能源设备的投资回报周期过长,使得投资者对新能源产业产生疑虑。
由于价格相对较高,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接受度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新能源市场需求的增加。
加大对新能源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通过降低新能源产品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个人参与新能源产业。
三、产业链不完善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尚不完善,产品的零部件和材料主要依赖进口。
这使得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较大的不利因素,同时也增加了成本。
产业链不完善还导致新能源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充分,缺乏合作和共享的机制。
为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应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鼓励零部件和材料企业研发和生产国产化的产品;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吸收,提高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自主生产能力。
政府可以促进新能源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共享,形成产业联盟,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四、环境污染问题虽然新能源产业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作出了贡献,但也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如太阳能电池板制造过程中的废水废气排放问题,风电设备制造和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等。
高考政治《中国的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概述
高考政治《中国的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概述高考政治《中国的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是高考政治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由于能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和熟悉中国的能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概述相关的知识点,包括中国的能源结构、能源优化配置、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能源安全等方面。
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国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主要由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和核能等几个主要能源构成。
其中煤炭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但在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变,逐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能源优化配置:优化能源配置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一环。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能源转型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还积极引进和培育新的能源技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自行更新并在持续时间上远远长于人类使用寿命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在近年来,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保护环境。
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中国积极寻求多元化能源供应渠道,降低对单一能源进口的依赖。
其次,中国加强了对能源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保障了国家的能源需求。
同时,中国还加大对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提高了能源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
总结:中国的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要工作。
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在能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能源安全的保障也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中国将继续致力于能源战略的研究和实践,推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能源。 要改变过去那种以高度能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 式就必须调整能源经济结构,促进新能源、新技术 的开发和推广,跨越到能源广泛再使用、再循环的 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说,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 需要解决的首要瓶颈问题。下面重点讨论如何在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分析和解决我国的能源问 题。
年份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1952 96.7 1.3
1962 91.4 4.8
O.9
1970 81.6 14.1
1.2
1980 69.4 23.8
3.0
1990 74.2 19.0
2.0
水电/核电
2.O 2.9 3.1 3.8 4.8
2000 67.O 2003 67.9 2005 68.8
23.6 23.3 20.0
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与实施方案;在有关物理规律和关键技术研究中获
重要成果;提出并成功主持了综合实验研究,解决了多项单元技术衔接与总体
集成的工程技术问题,使我国氧碘化学激光等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
列。
近年来参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和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2005
年起担任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
表3 中国石油的需求量和自给量预估
需求量(亿吨) 自给量(亿吨) 自给比例(%)
2010 3.4 1.86 54.7
2020 4.5 2.0 44.4
中国能源存在的基本问题是:
(一)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
表4中国能源探明可采储量 在世界上位置(2001年)
矿种 煤(亿吨) 石油(亿吨) 天然气(万亿米3)
2 万方数据
<决策咨询通讯>2007年·第1期
表6 200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
和生产大国(标准煤)
世界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日本 印度
消费(亿吨)
121.38 31.24 13.6 8.47 6.76 4.55
人均(吨)
2.02 11.08 1.05 5.80 5.32 O.45
生产(亿吨)
129.58 23.42 12.8 14.12 1.43 3.68
(决策咨询通讯>2007年·第l期
杜祥琬院士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
士生导师,应用核物理与强激光技术专家,兼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国家
高技术863计划强辐射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主持核试验诊断理论和中子学的
系统性研究,为我国核试验和新一代核武器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新
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作为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主持研究、
将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专家估计, 能源消费应比2000年的13.6亿吨标准煤翻一番 多,才能保证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表2)。
表2中国未来一次能源需求预测(亿吨标煤)
1年
份
2000 2010
2015 2020
卜次能源需剥13.6 22~24 26~28 29~33
其中,存在供需缺口的仍主要是石油。在大力 节约的前提下,估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对石油 的需求和自给情况如下。
表1 中国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亿吨标准煤)
年份
1957 1978 1991 1992 1996 2004 2005
生产
O.99 6.28 lO.48 10.37 13.26 18.46 20.6
消费
0.96 5.71 10.38 10.92 13.89 19.70 22.2
保证程度
102.6% 109.8% 101.0% 98.2% 95.4% 93.7% 93.0%
7%的对外依存度主要是石油。中国1985年 曾净出口石油3540万吨,从1993年开始转为净进 口,2005年净进口石油达到1.4亿吨,约占需求的 40%以上。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石油进口量仅为世 界石油贸易总量的5.5%,远低于美、日的石油进口 量,对世界石油市场并不构成大的影响,更谈不上
“威胁”。 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目标是,GDP到2020年
中国能源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杜祥琬
摘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 能源。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解决能源问题 是我国需要面对的尖锐和紧迫的问题。文章首先 阐明了对发展模式的再认识,讨论了中国能源的供 需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三个基本问题,提出了解决 我国能源问题的四个基本战略思想,简析了我国能 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世界
9845 1430 143
中国 占世界 位次 1145 11.6% 3
33 2.3% 1l 1.4 1.O% 20
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21%,能源矿产 人均探明储量相对较少,煤、石油、天然气分别只有 世界平均值的56%、11%和4.6%。
表5 中国能源人均探明可采储量
与世界比较(2001年)
际先进水平低15%一20%,并且是仅次于火电厂的 第二大污染源;工业窑炉:每年耗煤3亿多吨,平均 能效比先进水平低10%一50%。
②区域热电联产工程 推进分布式能源是一个重要工作方向。分布 式能源是指分布在用户侧的能源梯级利用和可再 生能源利用设施,可减少中间输送环节的损耗,实 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且建设成本低,竞争力强。热 电联产就是一种。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相比,热效 高30%;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热效高50%;北方 采暖城市中,热电联产仅占20%。 ③余热、余压(余能)利用工程 ④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 电力、建材、化工等工业耗油大,节代油潜力 大;交通运输油耗比先进水平高10%一25%,必须 发展新型节能减排汽车;必须限制汽车总量。 ⑤电机系统节能工程 电机系统用电占全国用电量60%,效率比先进 水平低20%~30%。 ⑥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工程 石化、化工、钢铁行业年耗能5亿多吨煤,占总 能耗27%,系统总体用能不合理。 需要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 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
图1我国单位产品能耗与世界水平比较示意图(2003年)
2000年中国能源系统总效率为10%左右,约 为发达国家水平的1/2左右,其中资源开采回收率 32%,能源使用效率为33.4%,比国际水平低10% 左右。
(三)结构不良,污染严重 能源资源决定了中国能源长期以来是以煤为
主的能源结构。 表7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前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处于典型的“要素 导向阶段”,而这种经济的本质特征注定它是不可 持续的。它是一种低门槛的经济。“增收不增利”, “8亿件中国出口衬衣的利润,只够买一架空中客 车”;一旦本国的要素出现制约(如资源、环境、能源 的制约),经济将遭遇重创;中国每日耗水量、污水 排放量均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和CO:排放世界第 二,钱多了,但污染导致人民生活品质、健康状况的 下降;廉价劳动力优势将逐渐丧失;“人口红利”会 变为“人口负债”;成本价格优势导致对出口的依赖 和贸易顺差,带来对本国货币升值压力;美国学者 莱斯特·R·布朗将这种经济模式称作“A模式”: “西方那种以化工燃料为基础,以小汽车为中心,一 次性产品泛滥的经济模式,是一种应该被淘汰的, 使人类文明陷入危机的模式”。
2005人均(吨油当量2
(二)能耗强度高,效率低 近20年来,中国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取 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每万 元GDP能耗下降45%,累积节约能源7亿吨标煤,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尽管如此,由于迅速工业 化阶段的产业结构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 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中国与先进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我国GDP占世界GDP的4.8%, 却消耗了世界31%的煤、7.5%的石油,单位GDP 能耗偏高。“十五”期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 O以上,若长此以往,无法承受。 中国产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大量使用高耗能 的落后技术和产品。中国现有的近400亿米2建筑 中,99%属于高能耗建筑,新建筑中,95%以上的仍 然是高消费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为发达国 家的2到3倍以上,每年要多消耗几亿吨标准煤能 源;中国发电、冶金、建材、化工、交通等产业消耗全 部一次能源的8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 际先进水平20%一30%。
问题在于:一个国家能否及时而有力地改变发 展模式,从“要素导向阶段”转变到“创新导向阶 段”。成功的例子有芬兰、韩国;不成功的例子有阿 根延、沙特等。中国正在力求成功。
“创新导向阶段”的特征是:主流产业和企业开
万方数据
<决策咨询通讯>200r7年·第1期
始具有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提升,专利增加;产业 链脱离粗放形态,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竞争能力提 升;现代化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具有更完善的基 础设施,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教育体系,并与企业 密切联系,互动互强。
矿种 世界人均 中国人均 中国/世界
煤(吨)
160
90
56%
石油(吨)
23
2.5
11.1%
天然气(米3) 23200
1080
4.6%
中国的煤炭资源可以满足较长期需求,而石油 和天然气资源则需要以国外资源作为重要补充,才 能满足当前和长远的需求。
中国是世界能源大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 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
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二产,发展三产。 中国目前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2003年,耗能 高的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高达53%,而能耗 低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仅占32%。中国将大力发展 耗能低的服务业。到2020年,使其在CDP的比重 提升至50%左右。 2.技术上、管理上必须采取有力的节能降耗措施 实施十大节能工程,节能潜力巨大。 ①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 工业锅炉:每年耗原煤4亿吨。运行效率比国
二、中国能源供需现状、发展预测和存在问题 1978—2000年的二十多年来,中国能源翻一番 支撑了国民经济翻两番,这是一个基本事实。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能源消费不断增长,1992年 开始,中国能源消费量超过了能源生产量,能源自 给率开始下降,成为世界第二能源消费大国(表 1),目前的能源自给率均为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