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2024年我国产业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产业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产业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我国产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我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产业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我国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

这导致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随着工业化的加速,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待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转变。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中,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产业比重过高,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不仅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也制约了经济的高效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各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些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

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三、产业发展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调整。

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为确保上述对策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完善政策体系:制定针对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和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和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和挑战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改变各个产业的相对比重和布局,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中,产业结构调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意义1.优化资源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产业的相对收益和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

2.推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提高产业附加值: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传统产业面临市场需求下降和利润率下滑的问题。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注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服务,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4.促进就业机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能够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新兴产业的兴起会带来更多的需求,扩大就业市场。

同时,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提升就业质量。

二、挑战1.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各个产业的特点和发展潜力。

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路径并实施调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政府和企业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研究和产业分析,科学制定调整策略。

2.社会稳定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可能会使得某些传统产业面临萧条和失业问题。

这将给社会稳定带来挑战,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提供重新就业和转岗培训等政策支持,确保公平和稳定的社会发展。

3.企业转型的阻力: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很多企业可能面临转型的困难和阻力。

重组组织结构、改革管理机制、创新技术和产品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时间。

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合作,提供资源支持和政策引导,帮助企业顺利完成转型升级。

4.环境保护需求: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日益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也要面临环境保护的挑战。

产业跃升、金融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

产业跃升、金融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

产业跃升、金融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产业跃升、金融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产业跃升和金融结构的优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产业跃升和金融结构两个维度出发,分析它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将对产业跃升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其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产业跃升指的是产业从低技术、低附加值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过程。

我们将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探讨产业跃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分析当前中国产业跃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将深入研究金融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金融结构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等多个方面,对于资金的配置和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将分析中国金融结构的现状,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我们将结合产业跃升和金融结构两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方面,旨在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关于产业跃升和金融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入理解,为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产业跃升、金融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重要的议题。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证证据。

关于产业跃升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例如,林毅夫等()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逐渐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这种转变过程就是产业跃升。

在这一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政策因素在产业跃升中的作用,如政府的产业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等。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原因分析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原因分析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原因分析李东军;张辉【摘要】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偏离份额法等方法,研究了1979-2011年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从产业结构红利和需求收入弹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此关系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其原因是北京市1978年以后资源主要是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而北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劳动生产率差别不大,以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红利并不显著,而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需求收入弹性相差不大.因此,作为全国率先发展的北京市,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更多依赖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行业自身效率的改善,而不是依赖于市场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效应.【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15)002【总页数】6页(P148-153)【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红利;需求收入弹性【作者】李东军;张辉【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一、问题的提出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一般采用各产业的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之比,或者各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等指标作为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

对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初要追寻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做好结构调整是宏观经济的五大目标之一。

在这个大背景下,研究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库兹尼茨(1949)[1]对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作了规范的定义,即国家的产业结构定义为其资源和最终产品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分配,国民收入定义为国家该年度生产系统生产的、流向消费者或者国家资本积累的产品和服务的净产出,从而为以后的研究界定了范围。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一)经济意义检验 β1= 0.045,表示当三大产业增加值为 0 时,我国 GDP 仍 然存在正值,这符合经济意义,因为三大产业的加总只是近似 等于 GDP,但并不能代表全部的国内生产总值。由此可见, 本文构建的实证模型具有经济意义,并与现实情况相符合。 (二)统计检验 原 假 设 H0:βj=0(j=1、2、3、4), 给 定 显 著 性 水 平 α=0.05,通过查表可知,自由度为 18 的 tα/2(n-k) 值为 2.101。 根据回归结果,β1,β2,β3,β4 对应的 t 统计量分别为 1.089、
图 1 GDP 与各产业散点分布图
通过散点图可观察出:Y 和自变量 X1,X2,X3 分别存在
线性相关关系,故其模型表达式为:
Y=β1+β2 X1+β3X2+β4X3+et
式中:Y 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解释变量 X1、X2、X3 分
别为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值。βi 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
增长中的权数;βiXi 则代表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
(二)模型的建立 利用统计软件,对表 1 中数据处理,得到 GDP 与各个产 业增加的散点分布。如图 1 所示:
一、引言 2015 年,伴随全球经济回暖,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稳步推 进的背景下,GDP 年增长率为 6.9%,略低于 2014 年,但依然 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一系列 的世界奇迹,经济总量连续攀升,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与 此同时,产业结构也经历了改善,与之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克 服了“比例关系不协调,供求不平衡”等发展中遇到的老问题。 通过研究产业结构中的存在的矛盾与问题,针对调整和优化产 业结构,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 脚步,如何有效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攻坚克难,逐渐受到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的重点关注, 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多项有关政策,调结构,促改革,谋发展, 来解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项疑难杂症。 二、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多研究产业结构转变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产业结构的转变作为重要变量来区分不同发达程度国家经济 发展,也是后发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Chenery et al.,1989)。众多因素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主要有:一是 技术更新速度不同步,导致各个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协调;二是 在不同发展阶段,每个国家主导产业不尽相同。众所周知,一 方面,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会对生产、消费、投资产生直接性 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发展的进程当中,产业生产率 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而产生的结构红利促进了经济的持 续增长(Peneder,2002)。此外,也会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其 他问题。 就文献而言,运用协整理论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 是目前学界主流方法。国内研究这类问题的学者大多数都采用 类似的方法,来研究产业结构与 GDP 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最新相关结论认为第二、第三产业是经 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三、数据和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的搜集 本文使用到的数据为 1980 到 2015 年国内生产总值及第一、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第18卷第4期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 o1.18No.42008年12月JOURNALOFWUHANMETALLURGICALMANAGER'SINSTITUTEDec.2008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雷三容(武钢党校管院科研处,湖北武汉430081)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主要手段,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使我国经济逐渐向高层次,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分工链不断推进和升级,最终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自我动态更新能力的产业体系.本文首先针时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产业结构;存在问题;调整对策中图分类号:F4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890{2008)04—0012--04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总体而言.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正在向中高级阶段迈进.虽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但是,中国的"两基一柱"(即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我国当前总体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1.三个产业问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第一产业比重偏高,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不仅高于同等收人水平国家.而且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大大低于同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 2.第一产业效率仍然很低.自动化程度低,基础不稳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抗灾能力下降,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粮食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 3.受传统因素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第二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依然没有改观: 高能耗,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务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基础产业成瓶颈.制造业比重偏高,轻纺工业生产严重过剩.加工业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不相称.4.第三产业全面落后的状况依然没有明显改观.我国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仍然偏低,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尚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In邮电,通讯)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自然发育不足.5.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以第三产业为例.我国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及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而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等的比重较小,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较低,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二,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深层原因分析1.经济体制.尽管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已有多年.但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基础的不完备,政策法规的滞后,整体发展观念的落后等诸多方面都严重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收稿fj期:2008-07—18作者简介:雷三容(1968一).女,湖北应城人,就职于武钢党校科研处讲师. 一12—雷三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社会发展规律.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依次发展逐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自始至终受到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程度的制约.我国第一产业的滞后,第二产业结构的失衡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落后严重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第一,第二产业.使得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体状况不理想.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随着人世后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各个产业在受到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市场准人,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我国一些支持性政策的作用.使得国外对我国各个产业,各个部门的进入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失衡.4.在实践上我们没有找到调整中的主要问题和战略重点.在我国,很多领域存在着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大而全'/J,而全,面面俱到"的重复建设,一方面浪费了资源,加剧市场过剩能力;另一方面造成企业和项目小型化,分散化,降低了产业的集中度和资本的集中度.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经营,使得各地产业结构趋同消0弱了产业竞争力.同时也大大加剧了我国产业内部结构失衡的现状.5.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都有高壁垒.当前,在我国的非国有经济中除了农业之外,大多数集中在消费品工业部门以及第三产业中的零售商业,餐饮,公路运输和一般性服务业,而对于一些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如电信,电力,银行,石油,铁路,航空以及科技服务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以及卫生,体育,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等第三产业部门,由于体制原因非国有经济基本不能进入或进入的壁垒非常高.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我国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以及民间投资的增长,而且违背了市场经济资源流动的竞争原则,不利于在这些领域形成竞争机制,不利于这些领域提高经济效率,最终影响的将是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体水平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稳定.与此同时,我国长期以来制定产业政策的重点主要侧重在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高科技产业等符合产业规划的产业优先发展以及扶持困难企业的生产经营上.这些产业政策的制定明显都是侧重产业的"进入"方面,而对产业的"退出"方面没有什么扶持.而产业结构调整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由于资产,技术,技能的专用性,使"退出"企业原来所拥有的资产和员工将全部或部分地无法转作它用,这就是产业的"退出壁垒".在我国,由于存在一般的沉淀成本退出壁垒,政策性退出壁垒以及固定成本退出壁垒,使得对特别困难企业的维持过多.而对长线行业中无发展前途企业的退出,转产援助不足, 致使部分行业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使相当多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另外,现实中部分地方由于地方保护还会引发"地方退出壁垒"和由于部门, 行业保护而引发的"部门,行业退出壁垒"以及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要素市场的不发达而引发的"市场退出壁垒"和缺乏相关法律依据和保障而造成的部分行业的"法律退出壁垒"所有这些"退出"壁垒的存在,都使得劣势企业的资源遭到浪费和优势企业的效益受到损失,影响着宏观经济的效益.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第一,我们要加快对产业理论的研究.我国的产业结构是在政府赶超战略主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西方的产业结构转换是在产业协调基础上按照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规律进行的.我国作为追赶型国家,在工业化进程由高加工度阶段到技术集约化阶段发展过程中,虽然可以利用国外的资金以及先进技术,汲取国外的经验,积累足够的物质,技术保证,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可以逾越必须经历的阶段.所以我国的产业结构的确显示出与工业化一般模式的较大背离.从总体上看,有关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而我们需要用于指导现实情况的是具有规范分析框架,合乎逻辑,经得起较长时间检验的产业结构理论,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当前应在吸收国外最新研究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探索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我国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为我国的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第二,我们要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一13—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和原则.没有明确的结构调整目标,就难以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要求和具体路径.根据我国目前的具体国情而言,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提高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调节为主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新机制.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导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将吸引外资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合理的产业分工第三.从封闭型凋整转向开放型调整所渭封闭型调整,指的是产业自成体系的调整,是针对已存在的产业结构矛盾,基于对国内生产领域产业间的经济联系的考虑而进行的适性调整.而开放型调整,则是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考虑中, 结合经济运行和市场发展而进行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以往的产业结构渊整,主要是基于国内主要产业比例关系的协调,因而实施的总是产业结构水平上的填平补齐,如解决加工工业与基础产业的比例失调,采取的是扩大能源,原材料投资与生产规模,压缩加工工业生产规模的作法.这些工作虽然必要,但调整的结果也不过是鹪决了加工工业与基础产业之间的供求矛盾,使产业结构在现有水平基础上重新实现大体的均衡,与国际产业结构的涮整基本是脱节的,并没有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出发.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则是建立另一类型的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的根本转换和水平的提高,其主要标志是完成了主导产业的转换."人世"后我国要改变这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严重脱节的状况, 把我国的产业结构凋整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对接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同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抓住全球产业转移这一契机,实行开放型凋整战略,逐渐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第四,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并重.所谓增量蒯整,是指通过产业政策的实施,把有限的投资投一14一向急需发展的行业,把投资转向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以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简言之,就是改变新增资源的投入结构.而存量调整,则是指现有资产在部门与行业之间的流动重组.增量调整和存量凋整是调整资源配置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优化的两种途径.一般来讲,搞好产业结构的增量调整,可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无效投资,使有效的增量能带动存量结构的变化,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通过对存量结构进行;周整,可以对现存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进行改善,使一些凝固的资产进行流动,形成资产的有效重组,达到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我国目前绝大部分产品的供给超出市场的有效需求而出现相对过剩.在相对过剩条件下,结构调整的方式要转向存量结构调整与增量结构调整相结合,不能搞单一的增量调整,否则在存量结构严重扭曲情况下,有限的增量很难改变庞大的存量结构,相反.在庞大的存量惯性作用下,投入的增量会很快被不合理的存量结构"同化".因此,要二者并重,以增量涮整带动存量调整,以存量调整促进增量调整,既强调继续增加投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性,同时又强凋对现有存量资源进行重组的重要性,在重组中盘活存量,涮整不合理结构,以达到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第五.市场主导调整与政府引导调整相结合.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全,在资源配置中难以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依靠计划手段,即政府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调整什么,如何调整,基本上都是由政府行为主导.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体系逐渐完善,市场日益规范,市场开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罔5些产业的比重上升或下降罔5些企业规模扩张或被淘汰,哪些产品上或下,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的转换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弱较量,政府的行政干预作用开始弱化,产品结构调整由政府主导渊整开始向市场主导调整过渡.当然,在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的同时,也不能放弃政府的计划指导作用,要通过加强和改进政府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整缺陷,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中既有市场竞争,追求调整效益,又有政府引导,规避调整失控,最终促进产业结构凋整顺利进行雷三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第六,产业结构调整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过程,而产业结构不断涮整和优化升级的过程则表现为支柱产业的交替和发展.所谓支柱产业,是指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产值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的产业部门.支柱产业的更替和发展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由刚性结构到柔性结构的过程,其演进顺序可以概括为由重工业向高加工度化再向高技术化发展,对应于需求结构的变化顺序是由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非耐用消费品产业向满足享受性,发展性需求的耐用消费品产业转化,对应于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顺序是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所以,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有着不同的支柱产业.在封闭经济条件中,我国产业发展的目标是追求"完整的产业体系",实行的是"全面建设战略".在这一战略思想和原则指导下,为了保持产业体系的完整性,我国发展和维持了一批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低效率产业.在加入WTO后,这些产业必然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部分产业将在竞争中收缩调整,将资源转移到其它产业中.因此,产业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应该从"全面建设战略"转变为"有进有退,重点发展",放弃"完整的产业体系"目标,转为谋求国家竞争力的总体发展.为此,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力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即更多地从参与国际分工的角度出发,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使之成为现阶段的支柱产业,而对一些处于竞争劣势,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又无重大影响,处于全面衰退的传统产业,应增加缩减力度,以收缩战线,保障重点,扬长避短,形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凋整与技术进步.第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是未来国际竞争的主要决定力量.以信息技术,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形成了许多新兴产业,更由于这些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大规模渗透,从而可以大大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加投资,从而提高高新技术的R&D水平;其次,要加大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增强辐射和带动功能,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再次,基于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能起到催化和推动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健全融资机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完善的股票市场.第八.为人才培养和使用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现代工业体系是机器和人的结合,产业结构升级更是需要有相应的人才来设计,制造,操作,管理新的工业机器.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这就给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xisti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ChinaSIndustrialStructureLEISan-mngAbstract:Theadjustmentofindustrialstructureisthemajormeanstoimplementthescientific developmentpe~pecfive andpromotethetransformationoftheeconomicgrowthmode.Theoptimizationofindustrial structurecanpushandupgradeChina'seconomytoanindustrialdivisionchainwithhighlevel,hightechnologyandhigh-add edvalue,thusmakingitanin—dustrialsystemwithinternationallevelanddynamicserf-updatingcapability.Thepaperanal yzesthestatusquoandtheexist—ingproblemsinChina'sindustrialstructureandsetsforththerelevantpolicyandsuggestionto achieveitsadjuslanent.Keywords:Industrialstructure;existingproblem;adjustmentpolicy责任编辑:楚鸣一15—。

产业结构论文经济发展论文

产业结构论文经济发展论文

产业结构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特点及演化方向探讨摘要:产业结构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从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势在必行。

针对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面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出现的问题展开思考,提出了可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以及内部的构成,我国目前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体现了不同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各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同时也蕴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从基本生存需求向更高级的生活需求的发展过程。

1 当前产业结构的问题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我国在短期内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了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时,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之后,产业结构政策作用十分有限。

政策推行二十多年来,长期困扰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结构失衡问题愈加严重。

1.1 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构成比例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第一﹑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问题。

2010年我国三产产值比重为:10.2∶46.8∶43.0。

同国际比较,我国第一产业的产值构成和从业人数的比重都远高于其他国家,而第三产业的产值构成和从业人数的比重又太低。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迅速成长的工业并没有对农业提供应有的技术改造和服务,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对第一、二产业的制约也相当突出。

1.2 各次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比较缓慢在第一产业内部,产业结构虽有所优化,但升级缓慢。

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太大改善,投入不足;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有效的流通组织。

第二产业内部,产业总量虽有扩张,但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

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
部门 E i 2 R 第一产业 0. 6 6 9 3 0. 9 5 9 8 工业 0. 9 9 2 9 0. 9 9 4 7 建筑业 0. 9 8 9 9 0. 9 8 5 6 第三产业 1. 1 5 3 2 0. 9 9 2 1
山西省产业结构状况 二 、
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山西市场化进 程 的 发 展 , 山西的三次产业得到 ) 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 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方向演进 。( 见图 1 三产产值 : 比由 1 9 7 8年 的 2 0. 7: 5 8. 5: 2 0. 8转变为2 0 0 8 年 的 7. 2. 5 9. 2: 3 3. 6。 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呈缓 慢 下 降 的 趋 势 : 第二产业由于山西的资源禀赋 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安排的共 同 影 响 。 其 发 展 趋 势 比 较 平 稳 。 始 终 占 有很大比例 ; 第三产业大体呈缓慢 上 升 态 势 。 总 的 来 看 , 山西产业结构 从1 二三一 ” 的格局, 第二产业一直是推动山西经 9 8 4 年开始一直呈现 “ 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 山西省的 第 二 产 业 比 重 呈 攀 升 趋 势 , 2 0 0 0 年以后 , 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下降 。 从第二产业内部来看 , 工业产值 占 第 二 产 业 产 值 的 比 重 与 第 二 产 业 比重变化保持基 本 一 致 态 势 , 不 过 变 化 幅 度 相 比 更 为 缓 慢。 在 工 业 中, 重工业产值 比 重 持 续 上 升 , 轻 工 业 比 重 持 续 下 降 。1 1 9 9 8 年以来 , 9 9 8年 以来 , 工业增加值中采矿业比重持续上升 , 制造业比重明显波动 。 山西省产业结构处于一种相对不 平 衡 的 状 态 , 表现为: 第一产业效 率偏低 ; 第三产业份额相 对 不 足 ; 第 二 产 业 内 部 重 工 业、 原材料工业比 例过重 , 轻工业 、 加工业比例过轻 。 2 1 2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极为密切。

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之一,而经济的增长将导致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动本文将先进行二者关系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并对我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思路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三次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发展一、文献回顾在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许多经济学家就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其中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库兹涅茨、钱纳里和罗斯托。

库兹涅茨提出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就把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i早在1949 年库兹尼茨(Kuznets, 1949) 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就提出, 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 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为此, 库兹尼茨(Kuznets, 1957) 用50 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 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将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

因此, 有必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经济增长。

钱纳里(Chenery, 1960) 通过分析部门增长的决定要素出发, 并利用51 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说明,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发生变化时, 服务行业和农业变化最小, 而制造业增长最大, 由此提出产业增长的模式, 并认为这种工业化模式能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二、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正如库兹涅茨将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一样,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化。

因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且因产业结构的升级而获得的结构效应也能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经济的增长会导致需求结构的变化和调整,这又会对产业结构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产业结构必须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均衡, 导致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长的重要 基础。 目前我 国产业结构存在层 次低 、 次产业产值 结构和 劳动 力结构 不对称 , 三 产品技 术含 量低 、 工艺落后 , 企业 自主创 新能力弱等 问题 , 出了加 大研发投 入 , 高 自主创新 能力 , 提 提 实现人 才 强国战略 , 高 将
新技 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 的方向 , 逐步提升 第三产业 比重 , 从全球 化战略 高度推 动产 业结构升 级 , 强 市场 加
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 G P年 均增长 率保 持在 9- 我 D . % 8 左右 , 堪称 “ 世界奇迹” 。但 “ 三高式 ” 的粗 放型经 济增长
方式 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伴 随着资 源存量 的
不断减少 , 我国经 济受环 境 约束 , 创新 弱化 、 业结 构高 产
构 的调整和升级 是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的有效 方法 和
密切相关 , 时调整产业 结构 可 以有效 地提 高社 会生 产 适
水平 , 助推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最终 实现经济 可持续 发
展。

目前 , 产业结构 失衡 是 中国今后 一段时 期必 须解 决 的难题 。第 二产 业 占 比居 高不下 , 三产业 占比逐渐 萎 第
缩, 与政府愿望 和经济理 论背道 而驰 。20 0 8年爆 发 的国
( ) 业 结 构 层 次 低 , 次产 业 产 值 结 构 和 劳 动 力 一 产 三
结 构存 在 非 对称 性
出结论 : 经济结构 因素是 影响 经济 增长 的变量 之一 。在 经济现 实中更多存 在着劳动和资本等生产 要素在 不同部 门之 间、 同一部 门内的不 同企业之 间生产效率 的差别 , 生 产要 素从 低效 率部 门 流 向高效 率 部 门就 会加 速 经济 增 长, 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演进 , 产业结构 的演进 升级 已 成为 现代 经济增长 的内生变量 。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_干春晖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_干春晖
n
E =

i=1
Yi / Li -1 = Y /L
n

i=1
Yi / Y -1 Li / L
(1)
式中, E 表示结构偏离度, Y 表示产值, L 表示就业, i 表示产业, n 表示产业部门数 。 根据古典 经 济 学假设, 经济最终处于均衡状态, 各产业部门生产率水平相同 。 而由定义, Y / L 即表示生产率, 因此 当经济均衡时, Yi / L i = Y / L, 从而 E = 0 。 同时, Y i / Y 表示产出结构, L i / L 表示就业结构, 因此 E 同时 也是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耦合性的反映 。 E 值越大, 就表示经济越偏离均衡状态, 产业结构越不合 理 。 由于经济非均衡现象是一种常态, 在发展中 国 家 这 种 情 形 更 为 突 出 ( Chenery et al. , 1989 ) , 从 而 E 值是不可能为 0 的 。 但是, 结构偏离 度 指 标 将 各 产 业“一 视 同 仁 ” , 忽视了各产业在经济体的 重要程度, 同时绝对值的计算也为研究带来不便 。 为此, 我们引入了泰尔指数 。 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最早是由泰尔( Theil and Henri ,1967 ) 提出, 一些学者将之用于地区收 入差距问题的研究( 王少平和欧 阳 志 刚, 2007 ) 。 我 们 发 现, 泰尔指数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度量产 业结构合理性的指标 。 本文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对泰尔指数进行重新定义, 其计算公式如下: TL =
4
2011 年第 5 期
究表明, 关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问题并没有一致性的结论 。 Sachs ( 1994 ) 通过对中国和俄 罗斯的比较研究 发 现, 中 国 落 后 产 业 结 构 的 迅 速 转 型 是 中 国 经 济 高 速 增 长 的 核 心 驱 动 力 。 Fan ( 2003 ) 也指出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过 程 中 跨 地 区 跨 部 门 的 劳 动 力 流 动 是 中 国 整 体 经 济 效 率 提 高 的重要源泉 。 刘伟 、 张辉( 2008 ) 以 及 干 春 晖 、 郑 若 谷 ( 2009 ) 的 研 究 也 表 明 了 产 业 结 构 对 经 济 增 长 有积极的影响, 但他们也指出这种“结构红利 ” 随着改革的推进在逐步减弱 。 而吕铁( 2002 ) 与李小 平、 卢现祥( 2007 ) 对中国制造业的研究中, 却发现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红利 ” 并不显著 。 同时, 伴 2004 ) , 而中国 随着经济增长的经济波动现象是中 国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一 个 鲜 明 的 特 征 ( 刘 霞 辉, 经济波动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总量增长与 结 构 分 化 相 联 结, 即 在 每 轮 经 济 周 期 中,经 济 总 量 扩 张 必 与经济结构分化相伴随; 反之, 经济回落时经济结构不平衡亦在缩小( 袁江 、 张成思, 2009 ) 。 因此, 产业结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 对此问题的研究在国外存在大量文献 ① , 而对中国相关 问题的分析则显得不足, 孙广生( 2006 ) 的 分 析 为 笔 者 所 仅 见, 他将经济的波动从产业层面上进行 了分解, 并得出第二产业与宏观经济 波 动 的 相 关 性 最 强,第 三 产 业 次 之,第 一 产 业 与 宏 观 经 济 波 动不相关, 冶金工业 、 非金属矿工业和建筑业等重工业的产业波动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的结论 。 在研究产业结构对经济 增 长 的 影 响 时, 一 般 采 用 Chenery et al. ( 1989 ) 发 展 的“多 国 模 型 ” 或 Fabricant ( 1942 ) 提出的偏离 -份额法( Shift-Share Method ) 进 行 分 析。 “多 国 模 型 ” 中对回归的控制 变量的选择具有模糊性, 容易造成省略变量问题, 从而导致问 题 分 析 不 准 确, 同时模型中对产业结 构采取的衡量方式也是一个难点 。 偏离 -份额法是一种有效的分析结构问题的方法, 但是它会造成 结构效应的低估( 吕铁, 2002 ) , 而且在使用这一方法分析时, 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不够细致 。 此 外, 大多数有关产业结构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文献集中于对增长的研究上, 对经济波动影响的研究则 明显不足 。 而中国经济波动的成本与经济增长给中国带来的 福 利 是 大 致 相 当 的, 国民经济为此付 出了极大的代价( 陈彦斌, 2008 ) 。 因此, 本文力求弥补现有研究中的这些不足, 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出努力:第一, 将产业结构变迁分解为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 面, 并结合其内在含义对产业结构合 理化和高级化进行重新度量, 以使对产业结构的测度更加合 理;第 二, 通过一个简洁的计量模型将 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统一到一个框架下进行研究, 并回避对其他控制变量选择的问 题, 以避免模型设定不当带来的误差;第三, 对经济波动进行分解, 并将产业结构对各种波动的影响 估计方法以及模型选 进行全面讨论, 以充实产业结构对经济波动的研究文献;第四, 通过指标度量 、 择等多种途径来对研究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 以提高本文研究的精确程度 。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构造产业结构变 迁 的 衡 量 指 标, 并 分 析 中 国 1978 年 以 来 产 业 结 构演变特征;第三部分构建相应的检验模型, 并对数据和变量 进 行 说 明;第 四 部 分 对 产 业 结 构 变 迁 与经济增长和产出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对模型的稳健性进行检验;第六部分得 出结论 。

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优化升级问题研究

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优化升级问题研究

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优化升级问题研究河南省是中国经济大省之一,其产业结构一直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挑战,河南省的产业结构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升级。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1、农业产业河南省以农业产业为主,农业总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较大,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等,是中国的粮食主产省之一。

但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相对滞后,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薄弱,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

2、工业产业河南省的工业产业以重工业和传统产业为主,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金属、机械等领域。

但是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和环保政策的影响,传统产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3、服务业产业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占GDP比重较小,主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为主。

虽然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较快,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亟需进行优化升级。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河南省农业产业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缺乏多元化和差异化,农产品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加快农业现代化对于农业产业来说,应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鼓励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物流和销售环节的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2、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应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服务业来说,应该加快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升级,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构建完善的服务业体系,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前景展望通过以上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优化升级问题研究,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挑战,河南省的产业结构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必将得到合理解决和优化升级。

未来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与产业结构分析

未来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与产业结构分析

未来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与产业结构分析经济增长一直是全球政策制定者和普通民众非常关注的话题。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与产业结构也产生了新的研究和思考。

本文将分析未来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并探讨对此的应对之策。

一. 空间格局1. 欧美将失去主导地位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欧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逐渐下降。

2019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因此,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擎。

2. 崛起的城市将推动经济增长目前,大部分经济增长和财富都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城市中。

例如,旧金山湾区是美国科技产业的中心,伦敦是英国的金融中心。

随着亚洲的快速城市化,更多的城市将会崛起并推动经济增长。

3. 长三角将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心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有许多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制造业中心。

长三角地区未来将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心,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贸易伙伴。

二. 产业结构1. 服务业的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和城市化,各国的服务业将逐渐增长。

例如,随着中国和印度的中产阶层的壮大,酒店和旅游业将增长迅速。

此外,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基于服务提供商业模式的新兴行业也将蓬勃发展。

2. 环保产业的兴起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等问题不仅是全球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球各国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因此,环保产业将成为未来很重要的产业。

随着环境质量和法律法规的不断提高,绿色能源和清洁技术产业将会得到更多的政府和市场支持。

3. 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新兴产业也将得到发展,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都将成为未来重要的产业。

各国政府应该适时投入资金,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便这些新兴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 应对之策1. 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中,生产技术和新兴产业的竞争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

湖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湖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CONTEMPORARYECONOMICS量取值范围的假设,可得:坠s坠b=2(1+β)2k2(2+θ)2(4+θ)γb2>0(27)由价格弹性的定义:e=-dqdppq=1bpq(28)可知,在本模型中,价格弹性e与变量b呈反比关系。

另外,将均衡解s分别对变量k,β,θ,γ求导,得到:dsdk=-4(1+β)2k(2+θ)2(4+θ)bγ<0(29)dsdβ=-4(1+β)k2(2+θ)2(4+θ)bγ<0(30)dsdγ=2(1+β)2k2(2+θ)2(4+θ)bγ2>0(31)dsdθ=2(1+β)2k2(18+14θ+3θ2)(2+θ)4(4+θ)2bγ<0(32)由以上式子可得:命题5:若企业合作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小,两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创新溢出系数越小,产品替代性越弱,产品价格弹性越小,则政府应对企业采取越高的研发补贴比例;若企业合作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大,两企业创新能力越弱,创新溢出系数越大,产品替代性越强,产品价格弹性越大,则政府应对企业采取越低研发补贴比例。

三、结语本文采用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激励行为、企业的合作创新决策和产量竞争行为三者的内在关系,并得到如下结论:一是存在政府补贴的条件下,企业合作创新带来的企业净利润和社会总福利高于企业单独创新的情况,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合作创新带来的企业成本节约额高于企业单独创新所带来的成本节约额;二是提高政府补贴比例,将增加企业合作创新的投入,提高产出水平和利润水平;三是根据企业创新成功概率、创新能力、创新溢出水平以及产品的替代性和价格弹性的大小,政府应提供相应的研发补贴。

此研究对企业的竞争和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为政府制定补贴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尽管通过理论模型,我们得出了若干有现实意义的结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拓展的研究领域。

如在有限理性下,考虑运用演化博弈的理论研究企业合作创新决策和产量竞争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研究政府激励行为和企业的合作创新决策及两者的关系;在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条件下,研究企业群合作创新决策和政府研发补贴相互关系等。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_基于辽宁产业结构30年变迁的阐释_翟翠霞[1]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_基于辽宁产业结构30年变迁的阐释_翟翠霞[1]

28. 0
2004
12. 0
45. 9
42. 1
1989
14. 1
54. 3
31. 6
2005
11. 0
48. 1
40. 9
1990
15. 9
50. 9
33. 2
2006
10. 1
49. 1
40. 8
1991
15. 14
9. 2
35. 7
2007
10. 2
49. 6
40. 2
1992
13. 2
50. 4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提升 的过程,针对三次产业构成,产业结构优化和提升 为第二产业不断取代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又不断取 代第二产业〔4〕,按为经济增长贡献率排序,三二一 的产业结构最为合理。在辽宁省全力实施老工业 基地振兴战 略,大 力 推 进“转 方 式、调 结 构 ”下,辽 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了积极 推进、综合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但通过上述分析 表明,目前 辽 宁 省 存 在 经 济 增 长 与 资 源 配 置 不 均 衡,产业 结 构 与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不 协 调 等 问 题。 所 以,在遵循产业演进规律的同时,辽宁仍需调整三 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各产业内部结构,发挥各 产业内部优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共同促进经济持 续、健康、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辽宁产业结构 30 年变迁的阐释
翟翠霞
〔摘 要〕通过收集辽宁省 1978———2011 年度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 系检验等方法,对辽宁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当前辽宁省产业仍呈“二三一”结 构,辽宁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彼此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 Granger 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而非结构调整带动了辽宁的经济增长。

城市产业结构、区域竞争力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城市产业结构、区域竞争力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的差异对经 济增长的影响。根据偏离份额 分析法 的特点 ,本文主要 以 《 广西统计 年
分, 将原来 的 5 个地 区、 9个地级市调整为 现在 的 1 4个地级市 ,所 以本文 以 2 0 0 3年 作 为计算 的基 期。
鉴》 ( 2 0 0 3 — 2 0 1 0 年) 的相关经济资料和
mi x e f f e c t )和竞 争 力偏离 分量 D ( t h e s h i f t s h a r e e f f e c t ) , 以此说 明 区域经济 发
城市竞争力具有 比较优势 。说 明广西 大多 数地级 市都 比较 注重提 升城市 的竞争 力 ,
使 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 的重要 因素 ,但也
研 究模 型 及 数 据 来 源
( 一 ) 偏 离份 额 分 析 模 型
额 来 看 ,原 来 就 只 有 崇 左 为正 ,到 了
2 0 1 0年 , 就 只增 加 了南 宁 ,其余 的 1 2个
S h i f t — s h a r e Me t h o d( 译 为偏 离份额 分析法 , 缩写 为S S M) 是 由美 国学者 D u n n 、
( 二 ) 按 产业的分类 来分析
国经 济 出版社 出版 的 《产 业结 构 问题研
究 》一 书 ) 。
( 二 )数 据 来 源
本 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 , 以2 0 0 3
年作 为计算 的基期 ,分 别选取 2 0 0 6年和
2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0年做为观察期 ,对广西 1 4个地级市 进行产业 结构与竞争力 方面的优 势进行分
争 力 因素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进 行 分 析 , 进 而得 出 结 论 : 广 西 各 城 市 的 产 业 结 构 并 没 有 得 到 有 效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因 素 成 为 经 济 增 长 的 主 要 阻碍 因素 ,而 城 市 竞 争 力 成 为 经 济 增 长 的 主 要 推 动 作用 。 关 键词 :产 业 结构 区域 竞 争 力 经济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产业发展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它通过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来揭示产业发展的规律,并为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应用。

一、产业结构的研究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的组合和比重。

产业结构的不同特点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产业经济学通过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可以分析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趋势。

这对于制定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产业组织的研究产业组织是指一个产业中各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行为方式。

产业组织的不同形式会直接影响一个产业的竞争程度、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

产业经济学通过对产业组织的研究,可以揭示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以及企业的市场行为和策略选择。

这对于制定竞争政策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产业政策的研究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和调整。

产业经济学通过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可以评估不同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供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的建议。

这对于促进产业升级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产业创新的研究产业创新是指一个产业内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产业经济学通过对产业创新的研究,可以分析不同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探寻促进产业创新的途径和条件,提供促进产业创新的政策建议。

这对于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且涉及多个层面,它既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也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产业组织和产业创新。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产业发展的规律和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持。

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改变各个产业之间的比重和关系,对经济产业进行优化和升级,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有效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创新,并且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

传统产业将产能过剩和竞争压力增大作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引导资源向新兴产业转移,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新兴产业的兴起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比如,在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结构升级和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得以提高。

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业的比重增加,推动了经济结构向中高端发展,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产业结构的调整还能改善区域间发展的差异,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再次,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合理的产业结构既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又能够为就业者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创造更多高素质的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同时,产业结构调整还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最后,产业结构调整对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产业的衰退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竞争力。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减少国家在关键领域的依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业结构的调整还能够降低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风险和不稳定性,确保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新疆产业结构、贷款余额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新疆产业结构、贷款余额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的合理流动 ,不利于公平的市场竞争 , 农
( 一) 形成合理有序 的收入 分配格局 。 主要参考文献 :
村 大 量 劳 动 力 过 剩 与 城 市 劳 动 力 稀 缺 并 建立公平竞争的社会环 境, 切实保护和鼓 【 1 ] 魏 中龙 , 郭馨梅 , 曹正进. 加速转 型期 存, 劳 动 力 资源 没 有 得 到 充 分 利 用 , 从 根 励 合 法 收 入 , 坚决取 缔黑色 、 灰 色 等 非 法 北 京市居 民收入 差距 问题研 究 [ M ] . 经 济
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 从 而得 出新疆经 济发 初 增 加 2 6 0亿 元 , 增长 2 3 . 1 %, 远 高 于 全 生 产 函数 表 述 为 :
展 中,第二 产业依 旧起 到 了关键 性 的作 国平均水平 。 贷款增速加快 的同时也会带 用, 第三产 业近年来 紧跟 第二产 业, 地位 来通 货膨胀 的隐患, 这势必会阻碍经济的
2 0 1 3年 是全面贯彻落 实十八大精神 增 长 的源 泉 , 可 以通 过 增 长 核 算 的 方法 来 贷款余额 ( 选取金 融机构贷款余 额) , YC 、 本文基于增长核算 的方法建立模 型 E C 、 S C分别 表 示 第 一 产 业 、第 二 产 业 、 第 的开局之年, 是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至关 认识 。
样起 到推动经 济的作用 , 和 经济发展 呈现 用计量 分析 的方法 来验证贷 款投入 和产 产 业 的产 出值 , A 表 示 知 识 和技 术 水 平 。
负相 关性 。 关键 词 : 经济增长; 贷款余额 ; 计 量经 济
业结构在促进 新疆经济增长 中的作用 , 以
及 三 者之 间 的相 关 性 和 因果 性 。 二、 模 型 设 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摘要:近些年,虽然我国经济取得长足有效的进步,但于此同时也暴露出来诸多问题与矛盾。

比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大;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我国现阶段大都是依靠粗放型增长方式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由于这种方式缺乏一定保护性,因此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就结合我国的产业结构,对我国在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
究与讨论。

关键词:社会主义经济;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经济增长问题;探究与讨论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阶段,我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与矛盾,并不是因为我国经济总量的问题,而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以及科技的一体化发展,全球经济的主体机构也在进行加速重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依据当前潮流与趋势,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加快对我国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与优化。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当前,在对产业结构优化以及重组在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时,人们普遍性的认为自当现代型工业在全球经济领域内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之后,经济结构问题尤其是其中的产业结构问题在实现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其作用越来越明显。

而且单从经济活
动上来讲,已经据此形成了一个无法分割的有效整体,并对经济结构实现整体优化与重组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增长方式的实际本质其实是以结构型为主动的有效增长方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组合,来实现和促进经济的增长。

而对于两者之间,也就是产业结构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的正确认识,可以在总体前提相一致的背景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结构其自身的体系的结构变化是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在两者之间,经济增长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其自身的不断优化与组合是其实现快速增长的关键,因此在这个环节中,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应占据主导地位。

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是实现和促进产业结构内部进行优化组合和调整的核心因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是这个环节中的主要因素。

这种管理的主要依据可以归纳成为以下几个方面: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比例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是产业结构内部实现优化组合和变动的核心因素;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相比其他因素来讲,是不同的,由于它是一种渗透性很强的要素,因此它的创新与进步是实现产业结构内部的各生产要素不断流动
与变化的重要原因;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实现和促进经济有效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对产业结构内部的进一步优优化组合和调整。

在实现和促进经济增长时,产业结构的基本组成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主要是因为,要想实现和促进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种资源例如资金以及劳动力和技术等来决定的,而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调整恰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效果起着决定作用。

在社会发展,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不仅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同时也能促进和实现经济的有效增长。

相反,如果各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不科学,也势必会导致产业结构比较混乱、落后,不但不能促进经济的有效增长,同时还会放慢经济的增长速度及其不稳定性。

经济增长同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当前市场经济中,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调整能够很好的促进和实现经济增长,而经济不断的发展与增长反过来也会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组合和调整。

经济在实现增长以及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靠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组合以及合理调整来实现的。

其具体体现为经济增长的有效实现是依靠在国民产业中高于一般平均增长率的某些新型产业来实现的,而这些新型产业之所以能够出现并具有这么高的增长率,主要得益于技术的不断创新。

所以,也可以这么说,经济增长的实现主要是依靠于产业结构其内部的优化调整与组合与通过不断的创新个改良新技术来实现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趋势以及原理是一致的。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达到某种特定的程度时,其国内的人均收入会有一个较为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
恰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需求结构发生一定变化,而当国内的需求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动之后,又会对其国内的产业结构带来一定变化。

经济的增长速度越来,那么产业结构其内部的转换速率也会越高
应该来说,经济的高增长率是区分现代型经济增长和传统型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和标准,此外产业结构内部调整的高变动率也是对两者之间进行有效区分的重要标准。

如果一个国家其国内的生产总值出现高变动率,那么也势必会带动其国内人均收入的高增长率,同时也会造成其产业结构内部的高变动率。

特别是当某个国家的生产总值达到某种特定水平时,就会导致社会总投资大幅度增加,进而引起国内技术变革与创新速度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这势必也会导致其国内的产业结构内部的优化和调整速率。

经济增长问题
经济增长不协调
长久以来,我国都是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增长。

但由于这种增长方式是依靠高投入以及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因此存在的一定的不合理性。

而就是这种不合理性在我国在实现和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其具体在两个方面:(1)速度与效益两者之间的不协调。

当前,如果单从我国现在的经济总体规模以及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只能占据世界生产总值的
3.5%左右,但每年用来促进经济增产以及生产总值提高的资源产品消耗量却是十分惊人的,这种产出与投入的不协调性,恰恰是因为我国的增长方式不合理而造成的。

(2)经济增长实现和完成的具体目标同我国的资源供给需求以及实际环境不之间相互不协调。

在我国当前已经制定的实际经济增长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我国国内的实际生产总值要比同期2000年的总的生产总值要翻上两番。

但实际情况确实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高消耗以及高投入,致使国内自然资源比如石油、煤矿以及木材等自然资源消耗比较严重,人均值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现在不得不加大了对这些资源的进口力度。

另外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如果还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改革,降低资源消耗水平,那么要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说的难上加难。

经济增长不稳定
从某种层次上来讲,可以将我国看作是一个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国家。

这主要是因为投资在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过程中国始终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但是现阶段,正是这种经济增长模式遇到了一个很大的瓶颈:(1)由于其预算软约束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投资饥渴症”使得我国在固定资产投资这一方面一直居高不下,而国家为了缓解和处理这一问题,出台的一些宏观调控举措又使得我国国内的国民经济陷入到一个“冷热相互循环的”怪圈当中。

(2)而在我国投资的大量增加,势必会对我国国内的生产力提出更高的要
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原本就有限资源的破坏以及掠夺。

(3)近些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煤、石油以及
电等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不仅在一定程度之上造成了我国对这些自然资源的过量开采,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总结: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以及科技的一体化发展,全球经济的主体机
构也在进行加速重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依据当前潮流与趋势,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加快对我国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与优化。

参考文献:
[1] 蓝英,徐邓耀.南充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2] 张效莉.上海市海岸带各区县农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率比较
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06)
[3] 吴剑巨.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之对策分析[j]. 华商. 2008(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