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田基本污染源分析及土壤污染治理
《2024年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范文
![《2024年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622b9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1.png)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我国在农业生产中面临土壤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本文将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深入分析其成因。
二、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国农业土壤污染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种类多。
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其中,镉、铅、砷等重金属元素和石油、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较为常见。
2. 污染范围广。
农业土壤污染涉及全国各地,特别是工矿企业周边和交通沿线等地区更为严重。
3. 污染程度深。
由于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加剧的污染源排放,部分地区的土壤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三、农业土壤污染成因分析农业土壤污染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工业污染排放。
部分工业企业的违规排放是造成农业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金属和有害有机物等污染物随工业废水、废气等排放进入土壤,导致土壤污染。
2. 农业活动影响。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等农业活动,都会对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此外,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也对周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3. 交通污染。
交通干线附近的土壤受到汽车尾气、轮胎磨损等交通污染的影响,导致重金属元素等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
4. 自然因素。
部分地区因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导致土壤自身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如某些地区的高背景值重金属元素,会在自然条件下逐渐释放进入土壤。
四、解决措施及建议针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排放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
2. 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环保型农业生产资料,减少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的使用量。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方式,降低农业活动对土壤的污染。
农村土壤污染治理方案
![农村土壤污染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58835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8.png)
农村土壤污染治理方案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给土壤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
如何有效治理农村土壤污染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农村土壤污染治理方案展开讨论。
一、认识农村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但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土壤中的污染物逐渐积累,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壤污染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污染源头分析农业化肥、农药、兽药残留、畜禽粪便以及工业废水等是造成农村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不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对土壤造成严重危害。
三、治理手段建议针对农村土壤污染的治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加强农田的轮作制度,推广生物肥料的使用,并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四、持续监测加强农村土壤的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土壤污染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五、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农村土壤污染治理的责任部门和措施,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种植技术,推动农村土壤环境的改善。
六、科技支持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广环保型农业技术,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七、公众教育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土壤污染的认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农村土壤污染治理工作。
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的多元化经营发展,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九、生态修复开展农田的生态修复工作,推广植树造林、种草护坡等生态工程,提高土壤的生态保护功能,减轻土壤污染的影响。
十、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共同探讨和解决农村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难题,促进全球农村土壤环境的改善。
总结: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土壤污染治理将成为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只有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土壤污染问题,保护好我们的美丽乡村环境。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95b91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3.png)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1. 污染现状我国农田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污染、农药残留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集约化生产、城市垃圾等。
此外,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污水灌溉等也会导致农田土壤有机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污染。
2. 污染影响农田土壤污染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降低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同时,污染的农田土壤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土壤污染还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等。
三、农田土壤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是造成农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2. 农业集约化生产农业集约化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积累,进而导致土壤污染。
3. 城市垃圾城市垃圾的不当处理和处置,如垃圾填埋、垃圾焚烧等,可能对周边农田土壤造成污染。
四、防治对策1.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2. 强化源头控制加强对工业排放、城市垃圾等污染源的监管,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同时,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减少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积累。
同时,鼓励使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
4.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对已受污染的农田土壤,应采取治理与修复措施。
农业领域中的土壤污染问题和治理措施
![农业领域中的土壤污染问题和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f69c34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c.png)
农业领域中的土壤污染问题和治理措施一、引言在追求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农业领域中的土壤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土壤是生物多样性、环境健康和人类健康的基础,而其受到了大量化学物质和农业活动排放造成的污染。
因此,加强对农业领域中土壤污染问题的研究,并实施合适的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二、主要问题1. 化肥和农药残留: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使用国家之一,在过度使用化肥以及不当使用农药带来了许多潜在危害。
这些化学物质积累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并延误作物品质。
2. 有机污染物: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城市发展与乡村工厂密集区温饱增长,有机产业投入巨大但也导致相关环境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
这些有机污染物通过空气降尘和水体迁移进入土壤系统,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3. 养殖业废弃物:农田养殖业的发展使得大量动物粪便流入土壤中。
这些粪便富含营养物质和微生物,而不当处理就可能导致越来越高的污染级地。
三、治理措施1. 合理施肥与科学调配: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以及农作物轮作制度,减少单一经济作物种植引起的养分累积。
此外,在合适时机采取有针对性的土壤调解技术以减少化肥使用并提高效率。
2. 绿色农药替代与可持续耕作技术应用:采取绿色环保的替代品,例如昆虫跳虫等天敌或者光谱干扰剂等非常规农药剂进行防治;推广节余雨水利用灌溉方式改良举行方式,如滴螺旋式滴灌方式,当地甚至是研究员们也追求开展带有黑加工材料无菌根团种植讲的类似减量需求。
3.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鼓励并推动养殖业发展现代化生态畜牧业,通过适当处理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
例如,构建生猪粪便污染治理系统,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并规划及管理好污水排放体系。
4. 生物修复技术:运用天然或人工引进特定微生物来改良被毁坏的土壤状态。
这些微生物可以降解、吸收和转移土壤中的有害化学元素和无机盐,从而净化土壤。
四、政策与监管《农田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政策对保护农田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田土壤污染治理方案
![农田土壤污染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24ad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1.png)
农田土壤污染治理方案对于农田土壤污染的治理,制定合理的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农田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方案,旨在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来减少和控制农田土壤的污染问题。
一、污染源的管控首先,对农田土壤污染的管控十分关键。
对于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应该采取严格的标准,并确保其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加强对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此外,对于养殖业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也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污染物不会直接进入土壤中。
二、土壤修复技术其次,采用土壤修复技术是治理土壤污染问题的关键步骤。
利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如蓝莓、苦草等,可以吸收并转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添加适量的微生物菌剂,促进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的分解与降解。
三、土壤保持与改良在治理土壤污染的过程中,注重土壤保持与改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加强对农田的管理与保护,提倡生态农业理念,避免过度耕作和过度施肥。
合理选择作物轮作和间作,有助于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
另外,通过添加腐殖质和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四、监测与评估定期进行农田土壤污染的监测与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农田土壤的污染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建立有效的监测网点和监测体系,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分析,评估土壤污染的风险和潜在危害。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确保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
五、政策与法规的支持最后,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对于农田土壤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推行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同时,制定土壤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范农田土壤的管理和利用,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综上所述,针对农田土壤污染,我们可以采取污染源的管控、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土壤保持与改良、监测与评估以及政策与法规的支持等综合治理方案。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治理,可以减少和控制农田土壤的污染问题,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农村土壤污染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农村土壤污染原因及其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3bc64cb5fbfc77da269b15a.png)
农村土壤污染原因及其应对措施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于污水、废气、垃圾等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到的污染,而对于具有隐蔽性的土壤污染却很难察觉。
土壤污染治理的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将长期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壤污染产生的基本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治理措施。
关键词:农村土壤污染污染源措施一、土壤污染概述及现状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而农村土壤污染则指农村区域内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土地受到污染。
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到2013年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到严重污染。
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土壤污染事故,包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出现环境报复风险。
二、土壤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一)大气污染土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由工业生产、汽车尾气和生活取暖排出的有毒气体,它的污染面大、覆盖范围广,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废气污染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在大气和水滴中转化为硫酸、硝酸等随雨雪落地,形成酸雨。
酸雨不仅直接腐蚀农作物,而且降低土壤缓冲能力;二是固体颗粒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二)废水污染土壤使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灌溉农田是导致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尤其农业灌溉用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N、P、K等成分的肥效使农作物增产,因此大量农村农田灌溉用水来自于污水。
农田污染治理情况汇报
![农田污染治理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52ce94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d.png)
农田污染治理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田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针对当前农田污染治理情况,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农田污染现状。
农田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工业、生活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排放。
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化肥过量施用等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
二、农田污染治理成效。
针对农田污染问题,政府加大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动了农田污染治理工作。
加强了农业生产投入品管理,推广了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加强了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有效改善了农田污染状况。
三、农田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田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投入品管理不严,导致化肥、农药过量使用;二是农田土壤修复技术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农田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治理效果的提升。
四、农田污染治理展望。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田污染治理工作,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管理,推广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二是加大对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三是加大对农田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推动农田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五、农田污染治理工作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田污染治理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管理,建立健全化肥、农药使用监管制度;二是加大对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田土壤修复效率;三是加大对农田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完善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田污染治理工作。
综上所述,农田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农田污染治理工作力度,推动农田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我国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513b42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f.png)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摘要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
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以为改良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给予理论支持。
关键词土壤污染;现状;危害;治理措施1土壤污染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
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汽车排放的废气,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
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导致土壤遭受非点源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
因此,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1-2]。
当土壤中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危害2.1土壤污染的现状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
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
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
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
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3]。
2.2土壤污染的危害2.2.1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58fc4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d.png)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而土壤环境污染则直接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大气污染等。
据统计,我国超过90%的农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超标严重。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导致了土壤的酸化和生态系统的紊乱。
土壤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土壤环境污染导致了农作物的质量下降,农产品污染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危害。
土壤环境污染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荒漠化。
土壤环境污染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的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 加强立法和政策引导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引导是解决土壤环境污染的关键。
应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
还应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工作,推广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2. 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了解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为制定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应逐步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定向监测和治理。
3. 推进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技术积极推进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加大对土壤修复的投入力度。
应研究开发一些高效、低成本的土壤修复技术,探索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土壤修复剂等绿色环保技术,为治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提供有效方法。
4.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5d7bb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3.png)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是指农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对农田、水体、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总体情况、污染类型、污染源和治理对策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总体情况1. 污染水平上升: 随着农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农田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程度逐渐加剧。
2. 污染区域扩展: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已经不仅限于传统的农业大省,也蔓延到了中西部地区和一些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3. 形成特色污染源: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具有多元复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残留、养殖废弃物排放、土地退化和农业面源污染等。
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类型1. 土壤污染: 农业活动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对土壤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土壤酸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2. 水环境污染: 养殖废水、农田灌溉用水中的化肥、农药等物质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严重威胁水生态系统和人民饮用水安全。
3. 大气污染: 农业机械使用、农作物燃烧以及农业废弃物焚烧等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程度不容忽视。
三、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1.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过量、频繁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部分农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缺乏科学性,导致浪费和残留。
2. 养殖废弃物的排放: 养殖业中废弃物大量排放,污染水体和土壤。
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场的废弃物管理不善,直接将废弃物排放至附近水体或堆积于地表,严重影响周边环境。
3. 秸秆和农业废弃物的处理: 部分地区对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堆积、焚烧等处理方式不当,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四、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对策1. 推广科学合理施肥和绿色农药: 加强农业生产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施肥和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减量化。
土壤污染来源及治理措施
![土壤污染来源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36be5a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5.png)
土壤污染来源及处理施土壤污染是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更为严重的是土壤对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发生中毒。
如我国辽宁沈阳张士灌区由于长期引用工业废水灌溉,导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人畜不能食用。
土壤不能再作为耕地,只能改作他用。
土壤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污水灌溉:污水和废水中携带的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
●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
●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超量使用,造成土壤质量下降。
●大气沉降物: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
●矿冶活动:矿山开采与矿产冶炼给周围环境和土壤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合理的施用化肥: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我国土壤污染情况总体上表现为部分地区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土壤环境风险仍然存在,需要持续关注和加强治理。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信息:1.土壤环境风险基本管控:根据2023年的报告,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2.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
3.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但有的地区土壤污染还在持续累积,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环境风险仍然存在。
4.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加快实施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累计将多个地块纳入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管理。
5.土壤普查:时隔40年后,中国再次启动土壤普查,这表明了对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视和对土壤资源保护的加强。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c778aa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a.png)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摘要:伴随着土壤污染问题的加剧,如何更好地治理土壤污染问题,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重点指出了几点治理措施,旨在提升农田土壤治理的效果。
管家你:农田土壤;污染治理;治理措施前言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遭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比如:农业化肥与药物的大量排放等,如果不注重土壤污染的治理,将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甚至是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
对此,我国亟需加快农田土壤污染的治理。
稳重重点分析了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1.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指的是具有肥力且能够生产植物的地表,其厚度一般是两米。
而农田土壤污染指的是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超出了土壤的净化能力,改变了土壤的地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导致农产品的产量明显下降,甚至是影响到人们的正常身体健康。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为迅速,工业生产所造成的废气问题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我们亟需明确土壤污染的现状与成因,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农田土壤。
1.1农业化肥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土壤的污染,将会导致农作物的生产环境恶化。
而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产生投入的化肥和农药数量过多。
其中蕴含了超量的氮磷元素,长时间的积累,将会严重的影响到农田土壤的平衡状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土壤的地质结构,降低土壤的营养。
除此之外,受到化肥和药物的大量使用,土壤结块、地质结构变差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化肥的过度使用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除此之外,因为目前的农药大部分是有机农药,其中也含有较多的有害化学物质,比如:多环芳径。
虽然农药可以抑制害虫的生长,但是过度的农药使用,也会带来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尤其是生物、非生物以及阳光的共同作用下,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更为严重。
同时,土壤受到污染以后,也会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甚至是降低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20429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5.png)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了解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状况,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1. 污染类型与原因我国农田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农药残留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矿山开采、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有机物污染则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废弃物和农药等;农药残留污染则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农田土壤中农药残留超标。
2. 污染现状与危害据统计,我国受污染的农田面积逐年增加,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
这些污染物通过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导致农作物中毒。
此外,污染物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三、防治对策1. 加强立法与监管政府应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放、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此外,还应建立农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污染状况。
2. 推广绿色农业与生态农业推广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是防治农田土壤污染的有效途径。
通过合理施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休耕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同时,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3.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科技研发,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例如,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等,对受污染的农田进行修复。
同时,开展农田土壤污染机理研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 提高公众意识与参与度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3f7bc4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3.png)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摘要:我国农田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农田受污染率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不足5%,上升至目前的19.4%;污染物主要来自工矿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并通过大气沉降、洪水冲积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3个路径进入农田,其中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尤其是污水灌溉是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首要路径;不仅化肥会污染农田,有机肥同样也会污染农田。
通过调节Cd超标农田土壤的PH值可以降低Cd的活性,减轻对农作物的危害;不同作物对Cd的敏感性不同,通过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可以降低危害;治理农田土壤污染,首要工作是强化农田土壤污染防控,并因情而宜,走综合治理之路。
该文首次量化了我国农田土壤污染变化态势,明确提出了化肥在农田土壤污染中的3方面体现,概括出污染物进入农田土壤的3个路径,首次将污水灌溉从过去的严重缺水区域有意识地利用污水灌溉扩展到有意识地利用污水灌溉和无意识地利用了受到污染的水源进行灌溉两个方面,明确提出了有机肥同样会污染农田的结论,并提出了防治土地污染的3项对策。
关键词:农田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耕地质量;防治对策;中国;万物土中生,人们吃的粮食、瓜果、蔬菜,以及植物油料、糖料、中药材等几乎全部产自土壤;人们吃的肉、蛋、奶等畜禽产品,以及淡水产品多数也是由土中生长的饲料转化而来。
只有保有清洁的土壤,才有可能生产出安全的食物,才能从源头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然而,目前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舌尖上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已到了必须采取行动的时刻。
1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1.1农田土壤受污染率呈明显上升之势根据国家环保部公布的资料,1989年全国受污染农田600万hm2[1],占当年耕地总面积的4.6%;1990年全国受污染农田面积667万hm2[2],占当时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1%;1991全国受污染农田1000万hm2[3],占当年全国耕地总面积的7.7%;2000年对30万hm2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超标率达12.1%[4];2011年在全国31个省(市、区)364个村庄的监测结果表明,农村土壤样品污染物超标率达21.5%[5]。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常见处理措施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常见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41aabb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d.png)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常见处理措施土壤污染物来源及处理措施一、土壤污染来源概述土壤污染,这一环境问题的隐形杀手,正悄悄侵袭着我们的农田和家园。
它源自外部有害物质的侵入,导致土壤成分、结构或功能发生不利变化,进而破坏生态平衡,威胁农业生产安全。
污染物来源广泛,涉及工业废水排放、农业化肥农药残留、生活垃圾渗透以及大气沉降等多个方面。
这些污染物不仅直接损害土壤质量,还可能通过食物链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二、工业废水排放影响在众多污染源中,工业废水排放尤为严重。
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
若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这些废水便直接涌入河流、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它们使土壤质地恶化,降低肥力,甚至摧毁微生物系统,令土壤生态失衡。
三、农业化肥农药残留农业领域也不容忽视。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是土壤污染的另一大源头。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流失,破坏团聚性,影响作物生长。
而农药残留则在土壤中积累,通过食物链传递至人体,构成健康隐患。
四、生活垃圾渗透污染生活垃圾亦是罪魁祸首之一。
若垃圾未得到妥善处理,其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便会渗入土壤,改变其成分和结构,扰乱正常功能。
此外,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也会通过大气沉降途径进入土壤,加剧污染。
五、大气沉降污染途径大气沉降同样不容忽视。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进入土壤,包括重金属、酸雨等,对土壤造成直接伤害。
同时,这也加剧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六、危害这些污染物的危害广泛而深远。
它们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七、土壤污染治理技术面对土壤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和技术手段。
目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以及综合修复等技术手段应运而生。
这些技术旨在降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固定或转化污染物,减轻其危害。
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fa9dac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6.png)
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引言土壤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对策,以期解决当前面临的土壤污染问题。
一、土壤污染的现状1. 污染源的类型:工业废弃物、农业化肥和农药、生活垃圾、矿产资源开发等。
2. 污染的范围: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农业地区农药和化肥的残留,城市地区的污染源扩散。
3. 污染的严重性:一些地区土壤污染超过安全标准,影响农作物种植、水资源安全和人类健康。
二、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农作物品质下降: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农产品质量。
2. 生态系统破坏:土壤污染扰乱了土壤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生态平衡,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3. 地下水资源受到威胁:土壤污染物通过渗透和移动污染地下水,威胁水源的安全性。
三、土壤污染防治对策1.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定期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和监测不同区域土壤的污染状况。
2.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强化对土壤污染责任追究。
3. 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或替代有害物质的使用,提倡绿色农业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
4. 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对土壤的污染。
5. 增加土壤修复投入: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开展土壤修复项目,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提高受污染土壤的质量和功能。
结论土壤污染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
面对当前严峻的现状,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共同努力,制定并执行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对策。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力,才能保护好我国的土壤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1ee0b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e.png)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全球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农业源污染是指由农业生产活动所引起的对水、土壤和空气等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农业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包括化肥和农药过度施用、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排放、农田面源污染等。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源污染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农业源污染的现状1. 化肥和农药过度施用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普遍存在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
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农业的化肥超过6000万吨,农药使用量也超过200万吨,其中很大一部分被过度施用或者未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导致土壤和水体中残留的化肥和农药严重超标,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2. 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排放随着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废水和畜禽粪便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养殖废水中富集的氨氮、硫化物、重金属等物质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而畜禽粪便中的氨氮、硫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物质则使土壤质量下降,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造成了威胁。
3. 农田面源污染农田面源污染是指农田中的化肥、农药和农业废水等物质随雨水、灌溉水等径流一起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特别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农田面源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农业源污染治理对策1. 合理施肥和施药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施肥和施药意识,推广科学施肥和绿色施药技术,合理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过度施肥和施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2. 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处理鼓励养殖场建立废水收集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净化和再利用,减少污水排放。
支持和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质能源,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3. 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采取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遏制农田面源污染。
推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排水能力,减少农田中化肥、农药和农业废水的径流量,遏制农田面源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6e991a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9.png)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威胁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深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文章首先概述了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危害,然后从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分布情况。
接着,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揭示了我国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探讨了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包括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在内的综合性防治对策,以期为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但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依然严峻。
从污染类型来看,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问题,主要涉及铅、汞、铬、镉等重金属元素。
这些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以及农业活动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
有机物污染则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农药、染料等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理。
放射性污染则相对较少,但依然存在,主要来源于核设施事故和核废料的处理等。
从污染程度来看,我国土壤污染呈现出区域性、行业性和复合性等特点。
一些重工业城市、化工园区和矿区周边的土壤污染尤为严重,土壤环境质量普遍较差。
同时,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使用不当也导致了农田土壤的污染,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些地区的土壤污染还存在多种污染物的复合污染,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从污染影响来看,土壤污染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土壤污染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生物减少、土地退化等问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50ddd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0.png)
《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土壤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土壤作为生态环境的基石,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人类健康以及生态安全。
因此,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1. 土壤污染的种类与范围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这些污染广泛分布在工业区、农业区、生活区等地,尤其以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
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在土壤中的积累,对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2. 土壤污染的成因土壤污染的主要成因包括工业排放、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等。
此外,一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过度开采矿山、不合理填埋垃圾等,也加剧了土壤污染的程度。
三、土壤污染的危害1. 对农业的影响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甚至可能引发农产品安全事件,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 对生态的影响土壤污染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3.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四、防治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土壤污染的状况和趋势。
2.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工业排放和农业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
同时,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农业生产方式。
3. 加强土壤修复与治理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应采取有效的修复与治理措施。
例如,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土壤修复,同时结合土地利用和生态修复技术,恢复土壤的功能和价值。
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我国基本农田土壤污染源分析
![我国基本农田土壤污染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ba9de219e8b8f67c1cb940.png)
同时 导致 了近 2 0万 t 0 地膜残 留在土 壤中 。 占使 用量 的 2 %一 5 3 %嗍 据农 业部 调查 , 有地 膜覆 盖 过的农 田土 壤均 有不 同 3 。 所 程 度 的 地 膜 残 留 污 染 , 留 量 平 均 为 6 gh , 高 达 残 0k /m 最
农 田土 壤 主 要 污 染源 为地 膜 、 药 、 农 化肥 以及 水 源 污 染 等 ,
田 1 、5 2 O 1、0年地 膜 覆盖 栽 培 区残 留地 膜 量 调查 , 留量 分 残
别 为 2 2 3 0 4 0k/m []地膜 是 一种 由聚 乙烯 加抗 氧 化 6 、 5 、3 gh -。 7 a 剂 制成 的高 分 子 碳氢 化 合 物 , 具有 分 子 量 大 , 能 稳 定 , 性 自 然 条件 下可 长 期在 土壤 中存 留的特 点 , 农 业生 产及 环 境 、 对
we ea ay e e p ciey,Oa oprmoet equ l yo scfr a di i a r n z dr s tv l S st o t h ai ba i a mln nCh n . l e tf K e r s b scfr a d;ol o tmi to p luin s u c y wo d a i mln s ic na nain; ol to o re a
世纪 5 O年 代 , 先 在 草 莓 上 开展 试 验 。 很 快 实现 了 推 广 首 并 应 用 ,9 7年 日本 全 国 1 0万 h 旱 地 作 物 中 地膜 覆 盖面 17 2 m 积就 已超 过 2 0万 h , 护 地 内地膜 覆盖 率 达 到 9 %以 上 , m2保 3 日本 先 后 开发 了普 通 透 明地 膜 、 虹 膜 、 色膜 、 色膜 、 彩 黑 绿 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我国农田污染分析与防治》杨英陈金思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4
5.《浅议我国土壤污染的危害及防治》范龙龙中国化工贸易2012.5
6.《关于土壤污染的概念和3类评价指标的探讨》夏家淇骆永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
7.《浅谈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分析》黄宝田《教育科学》2012.3
二、农田水污染我国是农业用水大国,也是世界上利用污水灌溉农田面积的主要国家之一。用污水灌溉农田一方面节约了水资源,利用了污水中的肥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危害。当污水流入农田后,少量有效肥分被植物吸收,而大部分污水夹带物在土壤中积累,当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农作物就会表现出受害症状,土壤中微生物生态圈也被破坏。我国利用城市混合污水灌溉面积达2000万亩顷,全国37个污水水源中普遍含有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质,有害物质含量高,而且多半是积累性的重金属污染超标。据统计,有明显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48万亩,明显污染地点有22个,所产粮食中污染物含量超标的农田达2652万亩。
农田污染原因的分析
一、农药化肥污染“九五”期间,我国农业使用农药量每年基本稳定在23万吨左右,其中杀虫杀螨剂占62%,杀菌剂占21%,除草剂占17%,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占很小的比重。目前中国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且质量不高,产品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70%,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品种占70%。随着合成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高效复合肥逐年取代了传统有机肥,大面积耕地施用化肥,日益恶化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化肥与有机肥使用量及变化见表1 有增无减地施用农药,在农田中形成堆积效应,抑制了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根瘤菌和根际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同时抑制了氨化作用、硝化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过磷酸钙、硫酸钙、氯化胺等都属生理酸性肥料,土壤酸化后会释放有毒物质,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过量使用化肥,大量的NH4+、K+和土壤胶体吸附的Ca2+、Mg2+等阳离子发生交换,使土壤胶体分散,结构被破坏,导致土壤板结。而且频繁使用氮肥将影响土壤中NO-3-N的含量水平。
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植树,保护森林,保护草原,保护荒漠,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努力改善耕地的生态环境。目前全国有2000多个农业生态工程示范地,有160个生态农业县和100多个生态示范区,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当前,农田污染防治已刻不容缓,只要做到严格农药、化肥管理,加大农村治水力度,借助科技减废用废,发展生态农业,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就一定能够有效地阻止农田污染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4
2.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国家环保局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1
二、对灌溉水加大管理力度,积极处理各种污染源一是加大对灌溉水的管理力度,制止工业废水滥排,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污水稳定塘处理技术。大力推行微喷灌、滴灌、管道灌等节水灌溉措施。要重视灌溉污水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效应(如油脂、苯的生物体累积效应)研究。二是积极开发、研制新型可降解塑料,鼓励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加强垃圾收集、运转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宣传教育,让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同时大力开发“无汞”或“无汞无镉”电池,鼓励城乡居民使用充电电池和大容量电池,努力做好废旧电池的回收与综合处置工作。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强化环境管理,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环保意识。做好农村规划,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及相应的考核制度。
农田污染的Leabharlann 治措施一、加强化肥、农药使用的监管主管部门应加强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方面的管理,尤其是强化大量农药进入环境后的监管措施。力争逐步淘汰化学合成农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物技术,实施生物治虫、生态防病和生态治草,完全实现无公害生产。在农村应广泛建立防污、治污技术推广站,加强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鼓励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保持在较低水平,大力实施以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战略。建议采用的措施:一是因地制宜,科学选择肥种。二是不断开发和改进现有的施肥方式,适度施肥。三是增加土壤中有机、无机胶体含量,以增加土壤的环境容量。四是调节农田水分、pH和Eh值,增加农药降解速度。五是选育活性较高并能分离土壤中某种农药的微生物或土壤动物。
三、农田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农田和果园的残留物,如秸杆、杂草、落叶、藤蔓等;二是牲和家禽粪便以及栏圈用的铺垫物;三是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四是人粪尿以及生活废弃物。在这四类废物中,生活废弃物对土壤污染的危害最大,其中以废弃塑料制品和小型电池为最。我国目前每年废弃塑料制品为600万吨,其中热塑性塑料占10%,而包装材料又占热塑性塑料的以上,如聚苯乙烯(PS),其发泡后体积增大10倍,表面密度达75-120m3/t,因其不可降解,且占空间大,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此外农民菜地采用塑料薄膜(地膜、普膜),造成塑料制品在土地中留,该类塑料薄膜中含有大量的增塑剂——酞酸脂(如DBP等),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每年我国要生产小型电池约140万亿只,除了90万亿只出口外,大量的该型电池流向农村市场,人们在使用后,就扔到垃圾箱,不能正常回收处理,其中所含的高浓度的汞、镉、锌、锰、镍、铁、铜等有毒有害物质,便源源不断地转移到农田,并不断富集,对农作物带来潜在危害。
四、耕地生态环境破坏一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不少地区的土地严重退化,全国每年表土流失量相当于全国耕地剥去0.01米的肥土层,损失的氮磷钾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化肥。在水土流失地区,地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有机质丧失殆尽,给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破坏。二是耕地盐碱化。耕地因盐碱含量升高,影响庄稼的正常生长。三是耕地沙化。沙化地区农田产量普遍下降70%—80%,全世界这方面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近几年,我国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仅1993年一场强沙尘暴就席卷了4个省和自治区的18个县市,共11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农田受害面积达37万平方千米。四是耕地肥力下降。有的地方土地承包制度不落实,农民怕承包期有变化,结果用地不施肥,不兴修水利,使耕地越来越瘦。五是乱占耕地。近几年在不少地方,一些人违法乱纪,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我国农田污染的现状
2000年,研究人员对45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壤进行有害金属抽样监测,其中54万亩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同时对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不完全统计,共发生农业环境污染事故891起,污染农田6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2.2亿元。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总耕地面积的56%,约有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质量退化,耕层变浅,保水肥能力下降。据统计,全国有225万亩土地遭受水蚀,有15万亩耕地遭受盐渍化,风蚀与荒漠化面积达5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压土地达0.83万亩
我国农田基本污染源分析及土壤污染治理
7.04亿。同时我国又是耕地相对短缺的国家,全国可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33亩。因此,我国必须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然而,由于耕地地力退化迅速,加上污水灌溉和大面积施用农药、化肥等原因,耕地受到严重污染而不能发挥正常的生产能力,加剧了耕地不足的矛盾;同时,农田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加深也使环境质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