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14330057】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解析】新航路开辟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开始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等。
所以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未超出地域限制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
【答案】 C2.“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
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
”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A.克服商业危机B.扩大海外市场C.对外倾销商品D.追逐商业利益【解析】由材料“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可知,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要分享商业利益、追求利润,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6·北京会考)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这表明()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D.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解析】由“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可知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与当时史实不符。
【答案】 B4.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下列生产工具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曲辕犁②匣钵③水排④ 铁农具A.③④①②B.④③①②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2.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翻车3.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发明了提水灌溉的装置“沙杜夫”,它利用杠杆原理将低洼之处的水抽引到高处,从而使高低处的耕地均能得到灌溉。
这表明()A.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B.埃及社会饥荒得以缓解C.农业灌溉工具世界领先D.水利工程推动农业发展4.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糖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糖地。
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
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
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
该场景反映了汉代()A.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5.如图是不同时期制作陶瓷使用的主要工具,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业:()A.手工生产技术不断进步B.陶瓷产品种类繁多C.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D.规模宏大分工精细6.下表是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女工占比情况:棉纺织工厂毛纺织工厂丝、麻纺织工厂56.4% 69.5% 70.5%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女工成为工厂主要劳动力B.妇女政治地位大大提高C.近代工厂制在英国的兴起D.纺织业最早实现机械化7.1896年欧洲某国举办殖民展览会,展览共分为两个部分:“科学一商业”区包括殖民大厅、机器大厅、工业和出口大厅等建筑:“土著人展览”区包括其殖民地的人种、建筑、生活习俗等内容。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B.科技发展推动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科学成就D.不同地域文明间的差异8.有历史学家在考察19世纪欧洲运输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时指出:“这种运输设施的开展,使先前未曾开发地区卷入世界经济活动内,更因其克服运输量、畜力、季节及移动速度等限制⋯⋯工业革命成果得以扩大。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周灭商之后姜太公吕尚因功受封于齐对当地少数民族“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使得“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这反映了分封制()A. 突出异姓功臣政治影响力B. 弱化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 源于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D.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政治认同【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姜太公吕尚因功受封于齐后进行一系列改革使得“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这说明分封制促进了中原与齐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政治认同故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分封制是通过分封诸侯间接管理地方因此B项中的“直接控制”说法错误排除材料现象是源于分封制而非民族矛盾的缓和故C项错误故选D2.“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A【解析】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突出的是血缘关系二者相符 A选项正确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 B选项排除郡县制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系 C选项排除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 D选项排除故选A3.在已发掘的西周早期高等级墓葬群中随葬的戈、矛、剑等青铜兵器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毁坏有的变形有的残缺更多的是被折断为两截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 社会崇尚节俭B. 葬俗遵循周礼C. 冶铸技艺落后D. 历代盗扰严重【答案】B【解析】由“在已发掘的西周早期高等级墓葬群中”可知墓葬的主人属于西周时期的高等级贵族由“随葬的戈、矛、剑等青钢兵器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毁坏有的变形有的残缺更多的是被折断为两截”可知其随葬的青铜兵器大多被人为地进行毁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西周时期葬俗遵循周礼 B项正确墓葬随葬品的状况不能反映社会崇尚节俭 A项错误由“更多的是被折断为两截”可知该现象反映的不是冶铸技艺的落后并且C项不符合商周时期是青铜器铸造繁荣时期的史实 C项错误如果“历代盗扰严重” 这些青铜兵器应该会被偷走 D项解释不合理排除故选B4.战国时期变法成为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下图为这一时期各国变法的示意图其中吴起变法应表示在图中的_______处()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依据图示可知 A是魏国 B是楚国 C是齐国 D是秦国结合所学可知吴起变法是在楚国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B5.孔子主张强公室抑私门曾对统治者提出要求“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有“上好礼”才能“下好义” 对民众则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据此可知孔子意在()A. 推崇以德治国理念B. 发挥君主示范作用C. 稳定社会等级秩序D. 提高儒学社会地位【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强公室抑私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知强调“礼”维护等级秩序 C 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推崇等级秩序而未涉及到以德治国理念 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君主尊崇等级秩序进一步规范民众的社会秩序 B排除材料未涉及儒学社会地位 D排除故选C6.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 郡县的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 郡县的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C.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D. 郡县的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不得世袭【答案】D【解析】A.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任命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B.君臣关系并不一定体现出能够加强中央集权C.郡县制是地方管理机构体现不出加强中央集权特征D.由于郡县的长官由皇帝来选拔和任免不是世袭的所以会受到皇帝的直接控制这就大大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7.杜牧在《阿旁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 满足皇帝的私欲B. 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C. 强化君主的权力D. 彰显皇帝的权威【答案】B【解析】材料中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称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将六国旧贵族迁往秦地材料中还指出秦朝实行移民政策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贵族、富豪都是在六国旧地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如果仍留其在原地可能有隐患因此将他们迁走的目的在于打破之前旧有的地方政治结构有利于加强秦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材料中涉及到的做法出于国家统治的需要而不是皇帝个人私欲的满足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加强中央集权与皇帝的权威、君主权力的强化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CD项故选B8.“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汉武帝)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 否定了秦始皇的暴政行为B. 肯定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绩C. 肯定了秦始皇以法律治理国家的行为D. 对中国的贡献高于汉武帝【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可以看出秦始皇以法律治理国家赏罚有信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秦始皇的治国思想和选官方法没有体现其暴政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秦始皇的治国思想和选官方法没有涉及秦始皇统一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对秦始皇和汉武帝进行比较故D项错误9.我国封建社会皇帝制度的首创者是()A. 夏禹B. 商王盘庚C. 周公D. 秦王嬴政【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封建社会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开创的10.周人藏礼于器对青铜礼器的使用在数量、形制和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周人列鼎通常为单数奇数的鼎与偶数的簋(guǐ)配合使用而在山东半岛及黄淮、江淮流域的东方族群则盛行“偶数用鼎” 这一现象反映出()A. 贵族集团内部等级森严B. 分封制下地方独立自治C. 早期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D. 宗法分封制度走向瓦解【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周人和山东、黄淮等地族群都使用青铜鼎等作为礼器但存在奇数用鼎与偶数用鼎的区别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贵族集团内部等级森严和宗法分封制度走向瓦解排除AB项故选C11.古代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这反映出()A. 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 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C. 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D. 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答案】D【解析】B.秦朝改变了古代的祭祀制度排除B项(1)C.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是材料的表面信息不能反映秦始皇这种做法背后的实质问题排除C项D.由材料信息“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说明秦始皇统一后建立了不同于分封制下的新的帝王祭祀体系这也是秦始皇一统天下构建专制权威的表现故选D项故选 D12.战国时期楚国攻打宋国有一学派的弟子慨然主动赴宋抗楚因为他们“循其主义”而“恶公敌除害马乃所以爱马也” 最终有72人死难其间该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循其主义而恶公敌除害马乃所以爱马也”可以看出体现了兼爱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墨家的主张故D项正确A项主张仁、礼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主张依法治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3.齐国的稷下学宫可看作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一个缩影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这个学术王国中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儒、道、名、法等都曾有重要人物出入稷下其思想互相影响稷下学宫的开设()A. 为齐国争霸战争培养了各类人才B. 打破了大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C. 为百家争鸣局面兴起创造了条件D. 推动了诸子百家的交流与融合【答案】D【解析】材料中“各家各派”“互相汇通”“综合发展””“互相影响”的局面推动了诸子百家的交流与融合 D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表述与材料所描述的时间不符排除当时百家争鸣局面已经兴起 C项错误故选D14.周公率师东征使周王朝对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成为了现实他的儿子伯禽由于父亲的功勋封于山东曲阜建立鲁国“其分器之多土地之广人民之众实非他国可比”这说明分封制()A. 受封者以王族成员为主B. 以功勋为分封的依据C. 是强化地方管理的手段D. 激化了封国之间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周公率师东征使周王朝对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成为了现实他的儿子伯禽由于父亲的功勋被封于山东曲阜建立鲁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将土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负责管理地方具体事务强化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力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仅涉及到伯禽被封于山东曲阜建立鲁国不能就此得出受封者以王族成员为主故A项错误分封制的依据是血缘关系而非功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封国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故选C15.“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材料所描述的时代应该是()A. 西周B. 春秋C. 秦朝D. 唐朝【答案】C【解析】A.西周实行分封制与材料不符排除B.春秋时期实行分封制儒家思想产生并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C.秦朝实行郡县制焚书坑儒与材料相符正确D.“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可知是焚书坑儒并非唐朝排除16.秦朝统一后为革除东周以来的政治弊端所采取的重要决策是()A. 建立皇帝制度B. 确立三公九卿制C. 在全国实行郡县制D. 用法家思想治国【答案】C【解析】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为了革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裂割据的政治弊端秦朝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措施但不符合题意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7.(1)材料一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主张?17.(2)材料二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主张?17.(3)说明墨子、孟子提出上述主张的目的指出这些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答案】(1)主张兼爱非攻【解析】(1)材料“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体现了墨子“兼爱”的主张材料“国与国不相攻”体现了墨子“非攻”的主张【答案】(2)主张实行仁政仁义【解析】(2)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孔子强调实行仁政强调仁义【答案】(3)目的拯救乱世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意义有利于缓和矛盾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为后世统治者所借鉴局限性不符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解析】(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要是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理论改变当时的乱世现象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墨家代表的是平民阶层孟子代表的是地主阶级他们的思想都不能完全适应当时的时代要求所以最终都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18.(1)据材料一分析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措施是什么?18.(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哪一观点?18.(3)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基本思想并分析其意义【答案】(1)措施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解析】(1)根据材料“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以归纳出孔子主张取信于民“为政以德”【答案】(2)观点民贵君轻【解析】(2)根据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以归纳出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答案】(3)思想民本思想意义正确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为后世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提供了借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需要【解析】(3)第一小问材料“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体现了民本思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意义有以下几点正确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为后世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提供了借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需要19.(1)材料说明了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制度?王根据什么决定分配土地的多少?19.(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答案】(1)制度分封制依据根据爵位赏赐土地【解析】(1)制度通过材料“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可知是分封制通过材料“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是根据爵位赏赐土地【答案】(2)区别分封制产生诸侯享有世袭的权利不受中央管理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郡县制产生官僚由中央任命受中央管理监督不得世袭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实现了权力向中央集中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析】(2)根据材料二中的“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下虽无世禄之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由此可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实现了权力向中央集中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0.(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0.(2)指出材料二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制度的历史意义【答案】秦始皇是政治家理由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或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秦始皇是暴君理由实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穷兵黩武兵役繁重大兴土木徭役无度加紧盘剥赋税沉重严刑峻法囚徒无数使得秦朝速亡加重对百姓的压迫对古代文化的摧残等【解析】本小问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反映了对秦始皇的积极和消极评价因此可从秦始皇是政治家和暴君分析政治家的理由结合秦始皇的功绩分析暴君可从秦始皇措施的消极影响分析【答案】名称①是尚书省②是门下省③是中书省意义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为后世所沿用【解析】第一小问的名称依据图示可知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可知①是尚书省②是门下省③是中书省第二小问的意义结合三省六部制的意义分析。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至夷洲,这是文献中有关大陆与台湾交通的最早记录。
这一年应处于()A.公元2世纪前期B.公元2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3世纪后期2.历史图片的解读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北方统一B.民族融合C.中外交流D.文化昌盛3.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
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开放的社会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4.下图是魏晋南北朝政权变迁简易示意图。
按照时间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甲丙乙丁B.乙甲丙丁C.甲乙丁丙D.甲乙丙丁5.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兴建洛阳城、暴君。
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晋惠帝B.隋文帝C.隋炀帝D.唐玄宗6.明朝人李贽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王,未必转谏为谀也。
”李贽的评论()A.揭示了君主专制下的君臣关系C.揭示了魏征的人格弱点B.批评了太宗用人政策D.歌颂了太宗的英明7.唐代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这则材料解释()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中心与少数民族地区矛盾8.东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子,巨谓妻曰:“穷困不供母,子又分母之食,无盍(何不)埋此子。
”郭巨因而被举荐孝廉。
这一材料反映的制度是()A.刺史制度B.科举制C.编户制D.察举制9.在汉武帝的主持下,察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
这表明察举制()A.促进了汉代教育制度的发展C.导致了门阀士族政治的兴起B.有助于贵族政治的迅速瓦解D.有利于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10.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身世分布比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湖北随州学测模拟)下图概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应补充的是()对东方黄金和物产的渴望→天主教会希望传播天主教→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A.《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广为流传B.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C.西欧人传播天主教的热情D.西欧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的认识。
A项《马可·波罗游记》的广为流传和D项体现在对东方黄金和物产的渴望方面。
在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方面,缺少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受阻,故选B项。
2.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
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解析A项依据与史实相符,但不一定说明麦哲伦到过;B项依据也符合史实,但麦哲伦本人并没有完成整个航行,也就是说依据不充分,结论不科学;C项依据也与史实相符,但不能充分说明麦哲伦没有到过;A、B、C三项都不能充分说明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故应是待考证,D项最匹配。
3.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答案 D解析题目中问的是谁开辟了亚洲和美洲之间的航路,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没有到达亚洲,所以A项不正确。
达·伽马到达了印度,只是联系了欧洲和亚洲,没有联系美洲和亚洲,所以B项不正确。
哥伦布到达了美洲,建立了美洲与欧洲的联系,所以C项不正确。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途径欧洲、美洲、亚洲,所以他开通了亚洲和美洲的航路,故选D项。
4.下表可以反映出()世界商船吨位表(单位:万吨)A.C.人类环保意识增强D.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起步答案 A解析从时间信息可排除C、D两项;汽船是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排除B项;材料中商船吨位的不断增加,反映了世界贸易的不断发。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三国志》记载:“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寘、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
”据此可知()A.国家分裂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曹魏政权中断了与西域的联系C.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很频繁D.西域依然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对外贸易”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无岁不奉朝贡”反映出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很频繁,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西域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故D项错误。
2.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这是对赣县客家文化的概述。
具有人口迁移特色的客家文化的奠基时期应为()A.两晋之际B.秦汉时期C.中唐以后D.两宋之际,客家文化与人口迁移关系密切,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两晋之际。
故选A项。
3.(2021·湖南怀化质检)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时则武装为私兵。
这一状况的存在()A.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导致了阶级矛盾异常尖锐C.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成为国家分裂的社会基础“大量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时则武装为私兵”体现的是魏晋时期的豪强地主私家部曲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重要因素,故选D项。
4.(2021·河北石家庄月考)对下图所示的两幅魏晋画像砖解读合理的是()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C.社会分工扩大D.民族交融加强,而汉族放牧,这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故选D项。
5.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
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代表人物与学派对应正确的是()A. 老子-儒家B. 庄子-法家C. 孟子-儒家D. 韩非子-墨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代表故A项错误庄子是道家代表故B项错误孟子是儒家代表故C项正确韩非子是法家代表故D项错误2.《左传·襄公十四年》载“有君而为之贰(辅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以相辅佐也”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 士大夫阶层强烈的责任意识B. 自下而上参政机制的形成C. 原始民主传统仍有一定影响D. 国家对危机调控能力增强【答案】C【解析】《左传》所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君主身边有大臣辅佐防止君权过度滥用结合材料“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以相辅佐也”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样的情况以前就存在说明原始民主传统对春秋战国政治仍有一定影响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政治传统的影响没有体现士大夫阶层的责任意识故排除A材料未涉及到平民参政不能体现自下而上参政机制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政治传统的影响没有体现对危机的调控故排除D故选C3.商鞅变法提出“废分封行县制” 但历史记载此后的秦国分封制并未断绝如秦惠文王封严君于四川成都附近秦昭王封穰侯于山东定陶这说明()A. 礼乐文明影响根深蒂固B. 郡县制难以适应扩张需要C. 商鞅变法因人亡而政息D. 制度选择服务于王权统治【答案】D【解析】礼乐文明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措施与分封制继续实行无关排除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题目中并未指出商鞅去世后郡县制不再继续推行而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施故排除C分封制的继续推行与王权统治有关体现了制度选择服务于王权统治故D项正确故选D4.《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禅让制【答案】B【解析】材料“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反映了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故选B5.“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 材料反映出()A. “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B. 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C. 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D. 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千中“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即王畿内的人很早之前就是王族之人可见是宗法制将这部分人推向了社会符合题意的是D项周王不会与人民联姻排除A项分封制加强了同族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6.春秋战国时期“齐鲁食盐”“吴戈”“秦弓”等已成为楚国市场上常见的商品同时楚国的木材和皮革等物也普遍存在“晋用” 这反映出()A. 楚国手工业落后于中原B. 区域经济互补得到加强C. 官营工商业的规模巨大D. 南北经济差距日益缩小【答案】B【解析】7.西周宗法制下唯大宗才能传宗继统宗子与庶子有质的区别后世王朝宣扬“君权神授” 皇帝自称天子承天继统三国演义中强调刘备是汉宗室之后蜀汉是正统从制度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的本质都()A. 体现宗法制的深远影响B. 为传宗继统披上神秘色彩C. 强调政治统治的合法性D. 根植于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答案】C【解析】宗法仅是现象、手段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维护统治故A项错误“唯大宗才能传宗继统宗子与庶子有质的区别”“刘备是汉宗室之后蜀汉是正统” 不能体现神秘性故B项错误据材料“唯大宗才能传宗继统”“皇帝自称天子承天继统”“刘备是汉宗室之后蜀汉是正统” 表面上强调宗法传承实际上强调统治的正统性、合法性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古代自然经济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C8.有学者指出“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变局”的表现之一是()A. 最高权力的逐步集中B. 血缘宗族纽带的维系C. 分封制度的日渐强化D. 神权与王权逐渐结合【答案】A【解析】夏商西周时期中国中央政权尚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实行了郡县制使最高权力逐步集中故A正确B项是西周制度的特点秦朝废除了分封制而不是使它弱化故C排除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在夏朝就出现了故D排除故选A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 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 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 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D. 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答案】A【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题干所给材料中“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指的是秦朝实行郡县制“此其所以为得也”表明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的积极作用B.三公九卿制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C.秦朝的赋税制度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D.秦朝的民族政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选A10.春秋时期的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的是()A.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 “相地而衰征”C. 生产力的提高D. 井田制瓦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A项反映的是分封制的瓦解 B项是春秋时期改革的内容按田亩多少收税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D项代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因此A、B、D三项能够反映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不符合题意C项是推动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但本身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符合题意11.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中对出身所做的调查这说明()A. 世卿世禄制度彻底消失B. 平民成为官员主要来源C. 平民政治代替贵族政治D. 社会阶层流动日趋频繁【答案】D【解析】从表中可知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总数呈上升趋势出身微贱的人及所占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表明社会阶层流动日趋频繁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12.春秋时期在用人制度上鲁国一方面坚持“非吾族类其心必异”的“亲亲”原则另一方面开始实行“尚贤” 即选拔平民中的贤人仕官这表明鲁国()A. 选官制度比较完备B. 新兴地主势力壮大C. 儒墨两家斗争激烈D. 传统秩序面临解体【答案】D【解析】A项表述错误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涉及的是用人制度的变化提及的是“平民” 不能得出新兴地主势力壮大故B错误C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选拔平民中的贤人仕官”对传统的等级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故D正确故选D13.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 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 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 商业发展的空间相对宽松B.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全面抵制C. 商人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D. 儒商诚信经营聚集大量财富【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范蠡和子贡经商的事例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商业发展的空间相对宽松故A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由战国时期的商鞅首倡春秋时期尚且没有故排除B与后世相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人地位较高但仅从范蠡和子贡两个人的事例无法得出商人地位普遍提高故排除C子贡虽为儒学弟子却不一定是儒商材料更没有体现出他与范蠡是儒商故排除D故选A14.“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他民民心不乱”材料主张()A. 统治者应推行德政B. 治国者要崇尚贤能C. 统治者行清简政治D. 治国者须厉行法制【答案】C【解析】“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他民民心不乱”表明材料主张统治者行清简政治故C正确德政、崇尚贤能、厉行法制材料未体现故ABD错误故选C15.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 再到荀子强调“仁义” 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 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B. 统治者要“爱人” 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 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 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答案】A【解析】孔子主张的“仁”是要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即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孟子主张“仁政”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荀子主张“仁义” 希望统治者施政时以德服人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礼乐文明社会故A正确B 孔子的“仁者爱人”不但是对统治者的规范也是对被统治者的要求故错误C 礼仪法规的教化规范作用是理学的主张不符合儒学早期要求故排除D 大一统是董仲舒的主张故排除故选A16.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A. 强化“世卿世禄制”B. 限制贵族的权力C. 奖励军功D. 严禁私门请托【答案】A【解析】吴起改革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世卿世禄”是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因此 A 项符合题意BCD都可能是吴起的措施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的城市功能并说明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17.(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说明英国城市化对我国的启示【答案】(1)功能行政、防御、宗教、商业影响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有利于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思想交汇有利于推动文明的进步【解析】(1)功能根据材料一即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中城墙环绕、雅典娜等神庙集中、居民常住区与卫城、法院、市场等有序分开可知古代雅典的兼具防御、宗教、行政、商业等城市功能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角度分析可知城市的产生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思想交汇推动了文明的进步【答案】(2)特点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程度)高城市人口中外国移民较多各类城市发展不平衡通过立法推进城市化进程启示注意保护环境城市化均衡发展防止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通过立法等手段规范城市发展等【解析】(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可知城市化速度快根据“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 而同期的法国是25.2%“可知城市化率(程度)高根据”19世纪30年代曼彻斯特1/5的人口是爱尔兰人”可知城市人口中外国移民较多根据“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和采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诺里奇等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可知各类城市发展不平衡根据“英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济贫法》《环境卫生法》等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可知通过立法推进城市化进程启示综合材料二中英国城市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可知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推动城市化均衡发展防止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通过立法等手段规范城市发展等18.(1)根据材料一说出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创新之处这种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8.(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特点【答案】(1)创新之处西周实行分封制创新目的加强并巩固周王朝的统治【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可知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之处是实行了分封制第二小问是为了加强并巩固周王朝的统治【答案】(2)秦始皇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解析】(2)第一小问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是由秦始皇创立的第二小问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具有皇帝独尊、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的特点19.(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的不同之处19.(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局限性【答案】(1)领域前者侧重经济后者多领域、较全面方式前者温和后者严刑厉法结果前者不彻底没有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后者彻底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思想文化前者自由后者专制商业前者重视后者抑制【解析】(1)根据材料可从改革的侧重方面、改革方式、改革结果、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2)局限性轻教化重功利败坏了社会风气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严刑峻法易激化矛盾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摧残文化【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局限性为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改革不完全彻底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摧残了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主题应该是中国古代()A.农业的发展B.印刷术的改进C.商业的繁荣D.陶瓷业的进步【解析】题中图片自左至右分别是二牛一人犁耕法、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翻车,均与农业生产相关,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2.《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反映出()A.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B.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解析】材料中“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说明棉纺织业发达,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B项。
【答案】 B3.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
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解析】材料“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体现了盛泽镇的商业繁荣,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徽商经营品种单一在材料内容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A4.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
”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A.断绝中西贸易的往来B.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C.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D.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元综合检测二(第二单元)(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一同学绘制了中国某一时期的朝代结构图,请判断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 )A.社会大变革与民族认同的形成B.文化多元与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专制强化与社会停滞解析:根据材料中“十六国”“北魏”等可知,其是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该时期的基本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方面国家长期分裂,政权分立,一方面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故选B项;社会大变革与民族认同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而非单一强调宋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社会并未停滞,排除D项。
答案:B2.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超过以前任何时期。
从4世纪初期到5世纪中叶,南迁人口不少于90万,即北方平均每8人中有1人南迁,南方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来自北方。
据此推知,人口南迁 ( )A.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B.消除了区域之间的差异C.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D.导致了北方落后于南方解析: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故选A项;北方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南北的交流,但是消除不了区域之间的差异,排除B项;长途贩运贸易在魏晋南北朝时并不兴盛,因为北方战乱频繁,商业发展并不好,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刚刚得到开发,南方仍然落后于北方,排除D项。
答案:A3.(2023·广东高三调研)《魏书·乐志》记载:孝文帝搜求古乐,“垂心雅古, 务正音声”,命中书监高闾与太乐“详采古今,理定雅乐”。
直到精通江左文化的王肃的到来,才最终为孝文帝完成了此心愿。
孝文帝上述举措旨在 ( )A.打击北方门阀士族的势力B.以雅乐取代游牧民族俗乐C.学习南方士族的先进文化D.以艺术融合促进政治认同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搜求古乐,理定雅乐,是为了通过艺术交融,使得鲜卑族的政治得到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认同,从而达到稳定政治秩序的目的,故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打击北方士族势力,排除A项;取代少数民族俗乐、学习南方士族的先进文化都是表象,而非真正目的,排除B、C两项。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题带答案解析
课时作业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选择题1.在整个17世纪,荷兰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等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成为海上霸主。
到了18世纪,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已被对手完全挤出了世界各海域。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荷兰() A.受到了各国的联合打压 B.深受殖民地抗争的影响C.致力于与各国的争霸战争D.忽视了国内工业的发展2.在“光荣革命”前,英国90%的商品出口到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大陆的贸易所占比重下降到30%,对美洲的贸易所占比重则增长到近58%。
材料说明()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的殖民霸主B.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贸易结构C.英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逐步恶化D.殖民地对英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17—18世纪,英国通过一系列商业垄断战争、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等方式确立了全球海上霸主地位;19世纪,英国工业品大量销往世界各地,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从各地输往英国。
这表明()A.工业革命是英国确立世界霸权的主要原因B.殖民活动与商品贸易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力C.殖民活动加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D.英国民主政治发展推动了经济变革4.在18世纪中叶前,英国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还并不多,半个世纪中才达到100多项。
但18世纪中叶后,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迅猛增长:18世纪70年代为642项;18世纪90年代为506项;19世纪最初十年达到空前的906项。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造成粮食需求的增加B.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阻碍了农业发展C.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英国社会经济转型D.农民收入增加扩大了国内工业品的销售市场5.[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调研] 17世纪以来,当欧洲近代国家对特权、专制主义、教权主义、金银货币输出这些现象和理论进行理性的思辨时,这些理论和制度在西班牙以及西属拉美地区却得到了加强。
西班牙的这些做法导致了()A.世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转移B.商业革命在欧洲范围内的扩展C.殖民扩张争夺的格局发生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6.[2018·河南濮阳一模] 《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评含解析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 :60 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5 个小题 ,每题 4 分,共 6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切合题目要求 )1.1498 年 ,他和他的跟从在印度西南的卡里库特港登岸。
他在那处成立了一座大理石的石碑,以纪念这一拥有历史意义的航海活动。
此中的“他”及“他”的航海活动的历史意义是()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B.达·伽马开通从欧洲前去印度的新航路C.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D.麦哲伦证明地圆学说分析题干资料供给了两个重点信息,一是“1498 年”,二是“印度”。
联合这两个重点信息 ,能够判断 B 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B2.1500 年此后 ,西欧商品的价钱开始快速上升。
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钱均匀上升了 4 倍。
16 世纪的西欧出现通货膨胀。
这类现象()A. 造成社会动乱 ,伤害了国际贸易B.表示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确立了基础D.由新航路开拓和殖民扩充惹起分析新航路的开拓致使了“价钱革命”的出现。
因为黄金、白银大批流入西欧,西欧物价上升 ,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降落,而从事商品生产的财产阶级实力上升。
此题资猜中西欧出现通货膨胀正是由新航路开拓和殖民扩充惹起的,应选 D 项。
答案 D3.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集合500 周年国际学术议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不过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为遥远了”。
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打劫的结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挡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议论的是英国人登岸美洲的意义分析干资料供给了三点有效信息 ,一是“哥比学者”,二是“两个世界文明合”,三是“两个大之的距离更为遥”。
上述信息表示 ,美洲学者站在美洲的立上 ,述了新航路开拓后欧洲人美洲人的掠 ,引了欧洲与美洲之的矛盾和矛盾,即他的述关注的是殖民掠的结果。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第2单元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及答案
单元测试(二)(时间:90分钟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人口比重骤降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B.贵族地主为兴办牧场强行占地.城市资本家大量租地开设工场D.政府支持海盗行为和殖民掠夺解析由于贵族地主的圈地运动,把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圈地养羊,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到城市打工谋生,促使城市人口骤增,农村人口缺减。
故选B。
答案 B2.16世纪,强化训练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其表现不包括( )A.形成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教B.反对“君权神授”的思想在滋长.法律至上的思想愈加强劲D.许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成为议员解析英国国教是欧洲宗教改革时英王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时形成的,保留了天主教的全部特点,只是最高教主不承认是罗马教皇,而由英王担任,各地主教不是由教皇任命,而由英王任命,所以英国国教代表的是英国的封建势力。
故选A。
答案 A3.17世纪初,英国下院议员要求对税收去向和使用问题发表意见,要求对国家政策的制定有发言权,但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们却认为这些议员的要求是无法容忍的放肆和傲慢。
统治者这种态度的决定因素是( )A.英国的传统习惯B.阿奎那的“君权神圣”论.苏格兰人的传统D.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论解析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推行了专制统治,因此对议员们的意见无法容忍。
答案 D4.长期议会的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 A.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B.国王企图以武力镇压议会.议会得到了城乡群众的支持D.议会逐渐把持了全国的政权解析革命的实质就是政权的归属问题,议会提出限制王权,就是要求自己掌权,即从封建政权变为资本主义政权,故选A。
答案 A5.1628年议会通过的《权利请愿书》直接针对的是( )A.詹姆士一世的专制行为B.英国与法国、西班牙的战争行为.查一世的强化训练意征税行为D.斯图亚特王朝关闭议会的行为解析为抗议查一世不通过议会而强化训练意征税的行为,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
2024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过关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其次单元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接连内迁。
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A.羌族B.匈奴贵族C.氐族D.女真族,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贵族灭亡西晋,故选B项。
2.北魏孝文帝在位时,大力推动民族交融,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这表明民族交融的过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可知这实质上是封建化过程,故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解除。
3.南北朝时期,形成了记述家族世系的谱学,“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缘由是( )A.保证士族名贵血统B.维护士族特权地位C.防止士族门第混乱D.弘扬士族良好家风,可知南北朝时期“有司选举”“家之婚姻”等“必由于谱系”,这主要是为了维护士族特权地位,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4.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建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 )A.孝文帝迁都洛阳,移风易俗B.大运输河的开通C.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旺盛D.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稻田亩产量不断提升,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缘由是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故选D项;孝文帝改革是在北魏时期,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南朝,解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南方稻田亩产量增加,与大运输河开通关联不大,解除B项;C项是这种现象的表现而非缘由,解除C项。
5.中国古代,“衣服有制”。
正朔服色,一直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变迁的一个标记。
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北魏孝文帝要求群臣“断诸北语”,统一说汉语,所以C项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个秦朝官员最有可能是()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奏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御史大夫是奏朝三公之一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妻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故B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2.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一主张()A. 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B. 体现了对孔子“德治”思想的发挥C. 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D. 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答案】B【解析】由材料“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故选B材料与中国早期民本思想无关排除A材料未体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排除C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与材料无关排除D故选B3.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下列说法中最合理的是()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答案】D【解析】对秦始皇的评价之所以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主要是材料中的董仲舒和唐太宗的出发点和标准不同所以造成了对秦始皇的不同评价秦始皇崇尚法家思想董仲舒为了推行儒家思想所以要批判秦始皇而唐太宗是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去评价的秦始皇故D 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D4.柳宗元《封建论》“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这里评论的制度是()A. 宗法制B. 皇帝制度C. 郡县制D. 三公九卿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有叛人而无叛吏”是指农民起义之时各地官员不敢随农民军一同造反因为郡县制推广后各地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反叛中央有极重的惩罚这体现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故B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中国古代儒家注重道德自律以人的自我完善为治国的出发点道家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序主张从自然规律中汲取治国的智慧而法家则更注重于制度规范以法的严密强化为治理的出发点三者治国思想体现的核心精神是()A. 强调德治平易亲近B. 温和调节与冷酷强制相结合C. 切合人事实用理性D. 自然探索和社会实践相促进【答案】C【解析】1.【答案】C【解析】儒家“以人的自我完善为治国的出发点”、道家“自律从自然规律中汲取治国的、智慧”法家“以法的严密强化为治理的出发点”都体现出立足社会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故选C项儒家强调德治法家则更注重于制度规范排除A项温和调节与冷酷强制相结合是儒家和法家的结合排除B项自然探索和社会实践相促进是道家和法家的结合排除D项6.庄子《齐物论》开篇即提出“吾丧我”的命题“丧我”并不是丧失自我而是去掉纷繁芜杂的“诸我” 消除种种“是非”、“成心” 复归生命本源的虚静灵台达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这体现了庄子A. 反对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B. 崇尚自然超越功利的精神追求C. 向往道德自觉的礼乐文明的社会D. 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永恒不变【答案】B【解析】材料”复归生命本源的虚静灵台达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体现的是庄子超脱自我崇尚自然超越功利的精神追求 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7.据《秦集史》统计自秦武王以后到始皇时代的一个多世纪中共有右丞相十二人左丞相九人这些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此材料可说明()A. 商鞅变法十分彻底B. 军功爵制推行得力C. 秦国重视招揽人才D. 贵族势力严重削弱【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这些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可知C正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故选C8.“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封建文化”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其实是在近代以后才传入中国的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有一名篇《封建论》他“论”的可能是()A. 内外朝制B. 三公九卿制C. 中央集权制D. 分封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柳宗元的《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分封制固然出自“一己之私” 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故D项符合题意内外朝制确立于汉代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为奏朝中央官制排除B项西周时期并未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排除C项故选D9.战国时期在今河南一带的商业中心可以买到西方的皮革、东方的鱼盐、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匹这表明此地区()A. 水陆交通发达B. 形成了统一的中原市场C. 商品经济繁荣D. 各地土特产品种类增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河南一带可以买到各地的商品说明在中原地区形成了统一的市场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侧重强调交通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中原有统一市场战国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并不繁荣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说明当时各地的土特产品在中原能够买到并不是说明其种类增多故D项错误故选B10.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 其中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A. 牵制丞相监察百官B. 代替太尉管理全国军务C.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D. 任命郡守和县令【答案】A【解析】三公中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政事而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主管监察在丞相权力极大的时期御史大夫主要起的实际作用就是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并且监察百官故A正确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11.“和谐中国”是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下列孔子的名言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的是()A.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 “非攻兼爱”C.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D.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答案】A【解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因此A项正确“非攻兼爱”是墨家反对战争的思想排除B项“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指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排除C项"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排除D 项故选A12.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秦汉时的宰相不但管国家的政务还要管皇帝的家务实际是皇帝的管家九卿中的太常管皇家祭祀光禄勋管皇宫侍卫少府管皇室经济……等等这表明秦汉政治()A. 开创了家天下局面B. 服务于专制皇权C. 仍是血缘宗法政治D. 不存在君相矛盾【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秦汉时的宰相不但管国家的政务还要管皇帝的家务实际是皇帝的管家”秦朝政治制度服务于专制皇权排除BA在夏朝就已经开始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血缘关系的相关信息排除C秦朝没有君相矛盾排除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3.(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重大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13.(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答案】(1)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虎视眈眈、雄心勃勃、威风凛凛、气贯山河、雄才伟略、英明果断、声威赫赫、君临天下、一统天下等【解析】(1)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告诉我们一个史实即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其意义深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给了人民相对安静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从“虎视何雄哉”、“大略驾群才”等词可以体会出秦始皇的磅礴气势如虎视眈眈、雄心勃勃、雄才伟略等类似的词都可以用【答案】(2)郡县制理由①分封制传至后世各诸候国之间相互攻击周天子无力禁止导致天下大乱②秦统一六国割据混战局面结束可以用公赋税重赏赐来制地方【解析】(2)材料二中指出这场讨论是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李斯认为“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意思是分封制不利于统治会造成割据“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意思是应该实行郡县制其重大意义是加强了中央集权14.(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14.(2)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答案】(1)内容以分封同姓诸侯为主分封要举行仪式天子对诸侯“授土授民” 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影响加强了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巩固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确立了分封制的程序和等级制度【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可概括得出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从加强了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巩固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确立了分封制的程序和等级制度等方面概括【答案】(2)变化在地方建立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基层实行什伍连坐打破了国野制度确立了划分县的原则意义秦国建立了基层地方行政体系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地方官吏由国君任命加强了君主的统治完善了官僚制度【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结合所学得出变化是在地方建立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基层实行什伍连坐打破了国野制度确立了划分县的原则第二小问意义是秦国建立了基层地方行政体系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地方官吏由国君任命加强了君主的统治完善了官僚制度15.(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15.(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答案】(1)态度荀子主张贵贤、敬贤慎子主张尊君轻贤目的为君主治国提供用人建议【解析】(1)第一小问的态度依据材料一“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可以得出荀子主张贵贤、敬贤依据材料一“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可以得出慎子主张尊君轻贤第二小问的相同之处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两人的目的都是为君主治国提供用人建议【答案】(2)墨子和李悝主张用人不论出身以才能和功劳为用人标准商鞅变法实行奖励耕织和军功爵的举措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社会进步使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解析】(2)本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二可知墨子和李悝主张用人不论出身以才能和功劳为用人标准结合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的影响分析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在制度建设上突出中央集权的表现1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郡县制的不足之处16.(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朝的制度创新【答案】(1)表现创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中央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相互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地方推行郡县制各郡由中央直接管辖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命【解析】(1)本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一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特点解答即可【答案】(2)不足之处削弱了郡县的独立性、自主性加强了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对立割裂了地方之间的联系【解析】(2)本小问的不足之处依据材料二“郡县制属于极端专制的集权体制的单线统治中央对郡县的绝对控制使郡与郡之间相互拆离中央政府对地方政权一旦控制不力就会造成全因地方政权的大面积崩溃” 结合郡县制的局限性解答即可【答案】(3)简评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巩固大一统政治局面有积极意义制度建设以皇权至上为核心在加强统治人民的同时也使人民的处境日益恶劣【解析】(3)本小问的简评依据两则材料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即可17.(1)“仁者爱人” 在孔子看来其基本的内涵和目的是什么?17.(2)从材料二推断此论的出发点是什么?最终目的是什么?17.(3)材料三中“古代某学者”是指谁?概述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的影响【答案】(1)内涵爱自己亲人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目的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解析】(1)关于内涵依据材料“仁者爱人”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自己亲人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关于目的结合孔子的相关知识分析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答案】(2)出发点性本善目的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以民为本结束战乱和民不聊生的局面【解析】(2)关于出发点依据材料“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性本善关于目的结合战国时期历史发展情况分析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以民为本结束战乱和民不聊生的局面【答案】(3)董仲舒主要观点君权神授大一统天人感应实行仁政等影响结合汉代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分析为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体制维护国家和政治的统一同时也可制约和警戒君主滥用权力【解析】(3)依据材料“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可知人物是董仲舒关于主要观点依据材料“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下君权神授大一统天人感应实行仁政等关于影响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体制维护国家和政治的统一同时也可制约和警戒君主滥用权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评含解析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1498年,他和他的随从在印度西南的卡里库特港登陆。
他在那边建立了一座大理石的石碑,以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航海活动。
其中的“他”及“他”的航海活动的历史意义是()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B.达·伽马开通从欧洲前往印度的新航路C.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D.麦哲伦证实地圆学说,一是“1498年”,二是“印度”。
结合这两个关键信息,可以判断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1500年以后,西欧商品的价格开始迅速上涨。
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
16世纪的西欧出现通货膨胀。
这种现象()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价格革命”的出现。
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西欧,西欧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而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本题材料中西欧出现通货膨胀正是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的,故选D项。
3.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一是“哥伦比亚学者”,二是“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三是“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
上述信息表明,美洲学者站在美洲的立场上,论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对美洲人的掠夺,引发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即他的论述关注的是殖民掠夺的后果。
4.“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
……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间的贸易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2.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哥伦布的主要贡献在于()A.开辟了从欧洲前往印度的航路B.开辟了从欧洲前往中国的航路C.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D.发现了巴哈马群岛3.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冒险家开辟新航路的最大不同点是()A.航海的时间与规模不同B.航海的范围是否有新的突破C.航海的结果对各自支持航海国家的影响不同D.航海的动机及对世界的影响不同4.葡萄牙、西班牙最早组织新航路开辟,从政治上来说是由于()A.两国君主都有进行海外扩张的野心B.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两国所处地理位置最为有利D.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5.在促使人类历史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隔绝走向联系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封建君主制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发展C.新航路的开辟D.殖民扩张的结果6.“美洲的贵金属来到西班牙就像雨点倾注于屋顶,结果全流走了。
”该观点是指西班牙掠夺的大量财富()A.主要流入王室贵族手中B.主要流向了罗马教廷C.主要流入商品生产发达的国家D.未用于工业而主要用于商业7. 15世纪西欧出现了“寻金热”,其主要社会根源是()A.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金银缺乏C.统治者奢侈腐化,浪费了大量财富D.金银大量外流造成货币枯竭8.西欧的扩张对世界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引发了商业革命B.瓦解了封建统治C.推进了世界一体化进程D.形成了新兴阶级9. 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最主要的前提是()A.荷兰人善于经商B.尼德兰革命的成功C.荷兰的商船吨位居世界首位D.其他殖民国家已经衰落10. 17~18世纪中期,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主要在下列哪些国家间展开?()A.荷兰、法国、英国B.葡萄牙、西班牙、英国C.西班牙、荷兰、英国D.英国、法国、美国1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英法战争②《航海条例》颁布③(英属)东印度公司成立④英国打败“无敌舰队”A.①②④③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12.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A.重商主义、奴隶贸易、海外掠夺B.中央集权、手工工场、圈地运动C.海外贸易、殖民战争、手工工场D.圈地运动、海外掠夺、手工工场13.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其媒介是()A.资本主义制度B.坚船利炮C.物美价廉的商品D.新式机器14.荷兰在国际竞争中采取的重要竞争手段是()A.依靠发达的运输业和别国展开竞争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C.垄断通往东方的航路D.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展开竞争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下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据记载秦朝在建立之前领兵作战的都是诸如将军、庶长、大良造、五大夫或客卿等他们都是临时派遣的事毕即解除兵权仍归原职不设太尉而秦朝建立后有太尉一职而无太尉其人这反映出()A. 军权在专制统治中的重要性B. 太尉实际掌握军事指挥权C. 太尉是有职无权的临时官员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统一【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在建立前后军事领兵权力均为临时派遣或虚设并无人掌实权反映了统治者对军权的专制的重视故A项正确B项与题干不符合排除C项太尉并非临时性官员排除D项题干与地方分权无关排除故选A2.如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表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表A. 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B. 秦汉郡县往往沿袭先秦古国国名C. 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D. 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答案】B【解析】从表中内容看先秦时代山东地区封国林立随着秦汉大一统王朝的来临这些古囯渐趋破灭而后继朝代的大多郡县名却以这些古国名为名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莒薛封国均非姬姓封囯 A项本身正确但材料无法得出兼并战争严重破坏了西周的分封制度破坏先秦文明的说法过于绝对且缺乏材料依据故C项错误以郡统县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汉 D项错误故选B3.《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该材料反映了周代的()A. 禅让制B. 分封制C. 井田制D. 皇帝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周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可知是西周的分封制故选B禅让制在夏朝以前存在排除井田制是土地制度排除C皇帝制度是从秦朝才出现 D错误故选B4.某教师在对秦朝历史进行讲述时展示两张有关秦朝历史的邮票引发了学生的热议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们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 再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威力B. 反映出秦王朝人民的沉重负担C. 体现了秦朝人民的勤劳智慧D. 暴露出了秦王朝的保守与落后【答案】D【解析】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秦王朝能够修建出灵渠、秦陵和兵马俑这样伟大的工程说明秦王朝是充满活力与进取精神的朝代因此 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灵渠、秦陵和兵马俑的修建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威力和秦朝人民的勤劳智慧也说明秦王朝人民的徭役负担沉重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5.战国时期齐、赵、魏所筑的堤防规模较大工程坚固其用意是在黄河水泛滥时既能避免自身遭受灾害又能水淹对方但结果造成黄河水年年泛滥下列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史实是()A. 秦扫灭六国B. 开凿灵渠C. 北击匈奴D. 修筑长城【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秦灭六国结束了诸侯纷争格局有助于缓解这一局面故A正确开凿灵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是秦朝统一后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BCD故选A6.商周时期人们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一种存在是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因此周武王以纣为鉴“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周公也主张“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A. 挑战上天的权威B. 认识到了民生的重要性C. 信奉“君权神授”D. 采纳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商周时期天在人们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周武王认为上天惠爱民众天子恭奉上天作为上天代言人的天子就要遵从上天旨意惠爱民众周公认为天没有亲疏之分只会护佑有德之人想要得天眷命就要敬德保民因此反映出西周统治者认识到了民生的重要性 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西周统治者挑战上天的权威而是遵从上天的旨意爱戴民众 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君主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 C项错误春秋时期的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故D项错误故选B7.《里耶秦简》记载一年中生病不能正常办公达三个月的官吏要被免职病愈后调任新地吏(新占领地区任命的官员)或戍边同那些因为犯有过错被免职废黜为新地吏的官吏一样当时这一规定()A. 说明秦朝地方管理的随意性B. 实现了朝廷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 制约了官员治理效能的提升D. 表明秦官施政受到了严格限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一年中生病不能正常办公达三个月的官吏要被免职病愈后调任新地吏(新占领地区任命的官员)或戍边同那些因为犯有过错被免职废黜为新地吏的官吏一样”可知秦对于官吏较为严格制约了官员治理效能的提升故本题应选C项材料未体现“随意性”“垂直管理”“施政” 排除ABD故选C8.以下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正确的是()A.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B. 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C. 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D.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答案】A【解析】9.在西周春秋时期一方面是天子诸侯大夫的臣属关系另一面又是“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也正是因为如此周代分封时“官司彝器”并列分封后“社稷宗庙”对举这说明周代()A. 君统与宗统的一致性B. 具有了严格的等级制度C. 地方诸侯的独立性大D. 中央集权雏形初步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天子、诸侯、大夫的君臣关系属于政治生活中君统臣属关系而“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恰恰体现的是家族内部的宗统宗属关系这些体现了西周时期的分封与宗法、君统与宗统的紧密结合即具有一致性故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0.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最适应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 孔子提出“贵贱有序”B.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C. 老子坚持“小国寡民”D. 韩非子坚持集权观【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并孕育了统一的因素法家韩非的集权观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能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排除故选D11.秦朝时地方郡、县主官都由中央任免以后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但一直由中央任命据此可知()A. 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B. 使地方分权受到了压制C. 中央能有效控制地方D. 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答案】C【解析】据材料“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但一直由中央任命”表明自秦以后地方主官由中央任命成为定制这反映在统一政权下中央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故选C项A项与材料中“地方主官......一直由中央任命”不符排除材料只涉及中央对地方主官的任命不能反映地方自主权受到压制排除B项“地方割据隐患”是自然经济的产物只要在封建社会就不可能消除排除D项故选C12.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 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 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 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 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B.“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体现出商朝在内外服制度下中央政权与各附属国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而“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反映出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对地方管控加强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故B项说法符合题意A、B.材料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体现出血缘宗法色彩也没有体现出疆域的变化故排除A、C两项D.分封制下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D项故选B13.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的同时又逐渐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如下图)据此可知当时()A. 多元一体民族观念确立B. 文化中心向中原地区转移C. 黄河流域是发展生命线D. 防范犬戎是周的核心任务【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大多分布在黄河流域同时统治者在黄河流域沿诸侯国分布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使得各诸侯国在镇守疆土之时也能得到庇护黄河流域是各诸侯国赖以发展的生命线故C项正确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念确立要到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排除A项图片主要显示了西周诸侯国分布和环形防线图无法看出文化中心的转移情况排除B项根据图示西周与犬戎之间并未建立防线故西周并未将防范犬戎作为核心任务排除D 项故选C14.“灌国大者夸(通“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制同京师”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灌国大者夸州兼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的王国兼有郡县这体现了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的特点故D正确分封制下不存在郡排除A宗法制不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排除B郡县制下不存在“国” 排除C15.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A. 社会分化加剧B. 礼崩乐坏统治失序C. 民本思想盛行D. 诸子学说注重实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除四大学派之外还有纵横家、农家、兵家、杂家等比较有影响的学派说明各学派受众较多社会分化严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礼乐制度故B项排除民本思想属于儒家是当时众多有影响的学派之一故C项错误诸子学说是针对当时社会实际而提出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学说都注重实用故D项错误故选A16.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 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 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 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 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加激烈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卿大夫掌握诸侯国实权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的事情而战国时期的变法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权力故A说法错误C是客观结果不是主观目的故排除各国改革都加强了诸侯国君主的统治故排除D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7.(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17.(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任用地方行政长官上有何特点?【答案】(1)制度分封制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周天子对全国的控制【解析】(1)材料一反映的应该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天子对全国的控制【答案】(2)变化出现郡县制特点地方行政长官由君主直接任免【解析】(2)材料二反映的是地方上出现了郡和县郡县的长官都是由君主直接任免18.(1)材料一中儒法两家“政治上泾渭分明处世态度上各执一端”的表现有哪些?18.材料二《诸子百家关系图》(2)上述材料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特征?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答案】(1)政治上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治处世态度儒家讲究中庸法家苛求严谨儒家讲究和谐法家讲究原则【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治处世态度儒家讲究中庸法家苛求严谨儒家讲究和谐法家讲究原则【答案】(2)特征诸子百家争鸣彼此吸收融合相互传承发展呈现多元到统一趋势原因社会变革的需要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中华文化同源国家统一趋势增强【解析】(2)根据图表可知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特征是诸子百家争鸣彼此吸收融合相互传承发展呈现多元到统一趋势原因可从社会变革、国家发展趋势、社会问题、中华文化同源方面分析19.(1)从材料一中可获得许多历史信息按要求填写下表(每一领域填入一项即可)19.(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祭孔的原因19.(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祭孔活动有哪些继承和创新?这对儒学发展有何益处?【答案】(1)【解析】(1)依据材料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填写即可【答案】(2)原因政治上国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需要精神支柱思想上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孔子更受到尊崇教育上各级学校的建立崇尚孔子的教育实践【解析】(2)原因从政治、思想以及教育领域等思考回答即可【答案】(3)继承沿袭传统祭孔仪式以曲阜孔庙为主祭地点以褒奖孔子发扬儒学为目的创新由中国地方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共同主办世界各地的孔庙、文庙纪念地等的共同参与 CCTV向全球直播活动实况益处有利于儒学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有利于儒学走向世界开展全球性研究与普及【解析】(3)第一小问从沿袭传统祭祀方式回答第二小问从国际组织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三小问从儒学思想走向世界角度回答20.(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0.(2)指出材料二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制度的历史意义【答案】秦始皇是政治家理由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或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秦始皇是暴君理由实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穷兵黩武兵役繁重大兴土木徭役无度加紧盘剥赋税沉重严刑峻法囚徒无数使得秦朝速亡加重对百姓的压迫对古代文化的摧残等【解析】本小问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反映了对秦始皇的积极和消极评价因此可从秦始皇是政治家和暴君分析政治家的理由结合秦始皇的功绩分析暴君可从秦始皇措施的消极影响分析【答案】名称①是尚书省②是门下省③是中书省意义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为后世所沿用【解析】第一小问的名称依据图示可知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可知①是尚书省②是门下省③是中书省第二小问的意义结合三省六部制的意义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A.有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2.翻阅下面这部著作,你不可能看到的论述是 ( )A.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B.城邦是具有共同地域的公民团体C.城邦的狭小阻碍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D.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3.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 )A.全体奴隶主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4.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
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字的人数超过6 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被写名字的人就要被流放国外10年,但不得动其财产。
该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基本原则? ( )①人民主权②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③私有财产不可侵犯④轮番而治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2012届广东梅岗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
”这说明 ( )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C.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D.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6.(2012届广东惠州博罗中学月考)中国当代著名导演艺术家罗锦鳞先生在编导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直接写道:“你是君王,我是百姓,但是我们有同样的发言权。
”此语表明他侧重古希腊悲剧所展现的 ( ) A.戏剧情节 B.等级观念 C.人文素养 D.民主精神7.(2012届广东韶关北江中学高三月考)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 )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8.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 )A.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B.是近代西方法律的源头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公民权9.据《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记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材料表明 ( ) A.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B.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表现了它的局限性C.说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们带来任何好处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10.古罗马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B.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D.主张重罪轻罚11.“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它反映了罗马法 ( ) A.严格保护私有财产 B.规定罪犯要负刑事责任C.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D.认为法律代表公共意志1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
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 )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教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
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看不完不休息。
材料三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6分)(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特点?(6分)(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罗马法局限性的认识。
(6分)(4)(8分)14.(26分)“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雅典的民主政治与罗马的法律曾经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这两大古代文明,为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要感谢天地,因为我生就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头不能讲话的动物;其次我生为一个男人,而不是一个女人;我生就是一个希腊人,而不是一个外国人。
”——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材料二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
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美]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柏拉图“感谢天地”的原因是什么?在雅典哪些人则是不幸的呢?(10分)(2)据材料二回答,迈克尔·H·哈特为什么把查士丁尼列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6分)(3)“雅典的民主政治与罗马的法律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试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0分)选作题: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盘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
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住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不忠实于自已呢?”问题:(8分)(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1分)(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1分)①10岁雅典男童②雅典贵妇③40岁雅典男性公民④奴隶⑤来自波斯的商人(3)透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1.A 解析: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制,有利于民主政体的形成;贫瘠的土地使更多的希腊人发展工商业,促使其自由、平等观念的形成,同样推动着民主观念的形成。
2.C 解析:城邦的狭小使得公民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
3.C 解析:雅典的民主,仅仅是对公民集体而言,对于非公民包括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均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雅典妇女也没有政治权利,据此可排除A、B、D三项。
4.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陶片放逐法中超过6 000人同意,就可以驱逐某个人,但不得动其财产,体现了雅典民主的人民主权,民主集中制及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④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C 解析:雅典民主的范围具有局限性,只适用雅典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A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作为司法机关的是民众法庭,B项错误;陶片放逐法用来惩罚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D项错误。
故答案为C项。
6.D 解析:君王和百姓是不同等级的,但都具有同样的发言权,这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民主精神。
7.B 解析:梭伦认为,他的改革既要给予平民适当利益,也不让贵族受到不当损失,这反映了他兼顾平民和贵族利益的观点。
8.B 解析: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欧美当代许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故选B项。
9.B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
其中A 、C两项本身说法错误,首先应排除。
而D项与题干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无关。
故答案为B项。
10.B 解析:“不可枉屈一人”体现了罗马法中重证据的法律精神。
11.A 解析:依据材料分析,《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遗嘱有法律效力,财产归属由遗嘱人的意志决定,实质上是保护私有财产。
12.C 解析:完善的罗马法协调了各阶层的利益,有效地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13.(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或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6分)(2)特点:中国封建社会权力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6分)(3)局限性:罗马法是奴隶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主要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奴隶阶级来说,他们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6分)14.(1)原因:生为一个公民,可以享受民主政治。
不幸者:奴隶、女性、外邦人、没有一定财产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10分)(2)查士丁尼积极推动罗马法的整理编纂,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法典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6分)(3)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5分)罗马法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欧洲许多国家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罗马法直到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例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等。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