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教材必背知识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P81)2、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P82)3、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P83)4、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P84)5、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P85)6、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性状的变异。
(P86)7、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P87)8、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P99)9、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P100)10、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P102)1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P114)1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P115)1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P116)14、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P116)1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P118)16、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P119)17、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小专题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
小专题: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生物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存并不断进化,其一个重要的基础是生物的变异。
本文将从生物的变异、育种以及进化的角度,探讨生物的变异过程、育种方法、以及生物进化的基础。
生物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指基因或表现型在某个方面的变异。
这些变异可能是突变、基因重组、表观遗传变异等。
生物变异可能对生物的适应性带来影响。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发生某种改变的现象。
突变通常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可能导致蛋白质序列的改变。
突变通常是由于错误的DNA复制或紫外光线等因素引起的。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某些基因之间的DNA分子被切断,然后重新组合并在新的位置上,以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
基因重组是性状和基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表观遗传变异表观遗传变异是指可以被转移的基因信息,而不影响基因的DNA序列。
这些变异通常是由环境或化学因素引起的,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
育种育种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改良某类生物的品质、性状和遗传特征的过程。
育种有许多不同的目的,如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抗性或适应性等等。
基础育种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基础育种方法。
•选择法:通过选择干扰性较小的个体或个体后代的方法,逐步改进性状。
•杂交法:将不同生物种或品种之间的杂交,产生比亲本具有更佳性状或更强适应能力的后代。
•暴发种群法:使种群增加到一个很大的数量,以增加新的遗传变异的机会。
•药剂诱变法:使用化学或放射性物质诱导更多的突变发生。
聚合育种方法聚合育种方法(如基因编辑)允许精确地改变特定基因或DNA序列,以实现更快速或更精确的育种目标。
例如,基因工程可以用来生产抗病或高产量的作物品种。
进化进化是指生物在漫长的时间里适应环境的逐步变化和多样化的过程。
进化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如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流和突变等。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某些生物比其他生物更容易在特定环境中存活和繁衍。
这些生物可以将其适应特定环境的性状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析)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1.(2018海南卷,14)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重组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倒位【答案】A【解析】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位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重组,其变异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2.(2018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A3.(2018全国Ⅰ卷,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答案】C【解析】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
4.(2018海南卷,17)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高中生物变异、育种及进化的知识点汇总
一、生物的变异(1)生物变异的类型(2)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适用范围生物种类所有生物自然状态下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生物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3)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交叉互换、自由组合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原因DNA复制(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过程出现差错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内外因素影响使染色体结构出现异常,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4)染色体组和基因组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其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当然也就不含有等位基因。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该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有的一组染色体可看成一个染色体组。
⑤不同种的生物,每个染色体组所包括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大小是不同的。
基因组:一般的定义是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对二倍体生物而言,基因组计划则为测定单倍体细胞中全部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包括一个染色体组的常染色体加上两条性染色体。
没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与染色体组相同。
(5)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多倍体由合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
对于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属于单倍体还是三倍体,要依据其来源进行判断:若直接来自配子,就为单倍体;若来自受精卵,则为三倍体。
二、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1)常见的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2)关于育种方案的选取①单一性状类型:生物的优良性状是由某对基因控制的单一性状,其呈现方式、育种方式、原理及举例列表如下:②两个或多个性状类型:两个或多个性状分散在不同的品种中,首先要实现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组,再选育出人们所需要的品种,这可以从不同的水平上加以分析:a.个体水平上: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实现控制不同优良性状基因的重组。
【高中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当题干只给出一个纯合子的频率时,可开方求出该 基因的频率;若知道 A、a 的基因频率,也可求出 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
训练 4
(2010· 全国理综Ⅱ,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
某种动物的 AA 和 Aa 个体全部存活,aa 个体在 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 只有 AA、Aa 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 1∶2。假设 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 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 第一代中 AA 和 Aa 的比例是 A.1∶1 B.1∶2 C.2∶1 ( A ) D.3∶1
应考高分突破
选择题抢分技巧——找准选项 例 1 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如图 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 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通过过程①②③最后育出纯合高蔓抗病植株, 说明变异是定向的 B.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个体均为纯合子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需要 植物激素参与诱导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
所得品 有可能引 种发育 起生态危 延迟, 结 机 实率低 三倍体 无子西 瓜、 八倍 体小黑 麦
技术难 度大
技术要 求高
产生人胰 白菜—甘 克隆羊、 岛素的大 蓝、番茄 鲤鲫移 肠杆菌、 —马铃薯 核鱼 抗虫棉
特别提醒
(1)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
状(抗逆性好、生活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 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①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 出现该性状即可。 ②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 其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③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可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④若要提高品种产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用多 倍体育种。 ⑤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可用诱变育种。
专题8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瑞昌二中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巩固练习专题8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编制:军长1.【2012·九江一模】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2.【2012·石家庄一质检】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正常细胞和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连续过程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3.【2012·宁波市八校期初测试】下列属于染色体畸变的是①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A.①④⑤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⑤4.【2012·金华十校期末】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两类B.其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人类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减数分裂过程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间发生自由组合现象5.【2012·安庆一质检】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原因是体内缺少合成黑色素的酶(一种蛋白质)。
有一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造成,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定期注射胰岛素(另一种蛋白质)。
下列关于白化病和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母亲患白化病儿子一定患白化病,双亲正常也可能生下患白化病的孩子B.理论上可以像治疗糖尿病一样通过注射合成黑色素所需的有关酶来治疗白化病C.糖尿病也是一种遗传病,但不一定是由于胰岛素的基因异常引起D.一旦尿中含糖就说明体内缺乏胰岛素,可通过定期服用胰岛素胶囊来治疗6.【2012·太原调研】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I、Ⅲ),如右图所示。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新课标):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八)[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时间:40分钟)1.下列有关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病率比较高B.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一个氨基酸C.每个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中,基因是不断变化的D.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人类疾病中有一种虽然数量较少但却颇有特色的阿帕特综合征,症状是尖头,指、趾呈蹼状。
研究发现,引起阿帕特综合征的突变基因多存在于精子中,从而影响体内Z受体蛋白的结构。
下列关于该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病是一种遗传病B.患病基因突变多发生在有丝分裂C.Z受体蛋白基因突变的概率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D.患者Z受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或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3.一对夫妇,妻子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携带者,丈夫不带该致病基因,孩子出生后表现正常,但长到18岁时,患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这个孩子得病最可能的原因是( )A.孩子的造血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B.孩子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属于交叉遗传C.孩子体内的核糖体发生了变异合成了异常的蛋白质D.孩子的mRNA发生变异造成的4.现有一种能生产甲硫氨酸的M菌,但产量很低,而且当培养液中甲硫氨酸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后,继续培养,甲硫氨酸合成量会迅速下降。
这是由于甲硫氨酸的积累反过来抑制了其合成。
用紫外线照射可选育得到能抗甲硫氨酸抑制的高产新菌株。
下列有关选育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新菌株的选育方法属于用物理因素诱导的诱变育种B.M菌培养液中甲硫氨酸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后又不断减少是反馈调节的结果C.用紫外线照射M菌时,还应在其培养基中添加甲硫氨酸D.该选育过程中采用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5.科学家发现一类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
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类蜣螂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该类蜣螂与千足虫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如果该类蜣螂能与普通蜣螂交配,说明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D.该类蜣螂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6.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PPT课件
4
能图解) 解题策略:①注重生命活动的动态过程,抓住动态过程 中变化的主体,明确主体变化的特点、原因、意义等, 特别要明确动态过程中相关“点”和“量”;②仔细识 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顺各部分的关系;③充 分运用课本中相关的知识,快速进行知识迁移;④根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图解准确作答。
(2)用射线处理水稻进行诱变育种。从图中可以看出,
由于水稻AGPaes基因1中发生了
,
因而突变为AGPaes基因2。比较研究后发现,基因突变
部位编码的氨基酸分别为酪氨酸和丝氨酸。请写出基
因中编码这两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并标出转录的模板
链:
。
(3)研究表明,普通野生稻中拥有许多决定稻米优良品
11
质的相关基因。育种工作者利用普通野生稻中存在的 低比例直链淀粉突变体,以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了优质 栽培水稻品种。
15
(1)该宠物猪种群中关于体色共有
纯合子有
种。
种基因型、
(2)分析图可知,该宠物猪种群中体色为 体一定为纯合子。
的个
16
(3)现有一头白色公猪,如要确定其基因型可选择多头 色异性个体与之交配(假设后代数量符合统计
要求)。预测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
;
②
;
③
。
17
【思路剖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三个复等位基因 两两组合能得到6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有A1A1、A2A2 、A3A3 3种。(2)根据图可知基因型为A1A1的个体前 体物质会转化成褐色物质,故表现型为褐色;基因型为 A1A2的个体前体物质在酶1和酶2的作用下转化成棕 色物质,故表现型为棕色;基因型为A1A3的个体前体物 质在酶1和酶3的作用下转化成黑色物质,故表现型为 黑色;基因型为A2A2、A3A3和A2A3的个体,体内由于缺 少酶1,酶2和酶3没有催化底物,故表现型为白色。所 以表现型为棕色和黑色的个体均为杂合子,表现型为
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高三生物模拟题精选8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一、选择题1.(2020山东潍坊一模)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进化、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可能来自基因重组B.生物的各种变异均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即纯合子2.(2020福建福州三模)雄蚕产丝量比雌蚕高。
图示雄蚕两条Z染色体上分别带有一个致死基因(Ⅰ'、Ⅱ'),利用该雄蚕与野生型雌蚕杂交,子代雌蚕均胚胎致死,雄蚕均可正常发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为隐性突变、Ⅱ'为显性致死突变B.Ⅰ'为显性突变、Ⅱ'为隐性致死突变C.所获的子代雄蚕基因型与亲代相同D.Ⅰ'、Ⅱ'所在区域没有发生交叉互换3.(2020山东烟台一模)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55~58位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P—K—K—P—…能0突变型…—P—R—K—P—…不能100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A.突变型的产生是枯草杆菌的基因发生碱基对缺失或增添的结果1 / 6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的结合,抑制了枯草杆菌细胞的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表明枯草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D.突变型枯草杆菌与野生型枯草杆菌不属于同一个物种4.(2020江苏南京三模)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某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猫叫综合征的形成机制与该细胞的变异类型相同B.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A和a基因是基因重组造成的C.该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Bb或aBb或A或aD.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全不正常5.(2020广东深圳二模)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内会出现大量恶性增殖的白细胞。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标题: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塑造生命的无穷多样性
生命以其无限多样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多样性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这主要源于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这三个过程共同作用,塑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首先,变异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原料。
这是一种随机过程,在生物繁殖过程中经常发生。
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如辐射、温度变化等,以及内在因素,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等,生物个体间会出现各种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差异。
这些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生物进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育种是人工干预生物进化的过程。
人们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特定特征的个体,进行培育和繁殖,以实现物种特性的定向改变。
例如,农业中的作物育种,利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变异手段,培育出抗逆性更强、产量更高、营养价值更高的新品种。
这种定向育种有效地提高了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满足了人类的需求。
最后,进化是生命适应环境、持续发展的过程。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特征的个体更易生存和繁殖,从而将有利特征遗传给下一代。
随着环境和生存需求的改变,下一代个体又会产生新的变异和选择,进一步改变物种的遗传特性。
这个过程不断循环,推动了生物的持续进化。
总的来说,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共同作用,使得生命得以繁衍生息,并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
这三个过程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的有效手段。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研究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以更好地认识生命、保护生命和利用生命。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在生命的舞台上,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物演化的关键环节。
它们不断地重塑着生物世界的面貌,让生命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多样性。
生物的变异是生命演化的驱动力。
它指的是生物体的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对生物体的表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生物体的外观、生理特征或者行为模式。
变异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它们为生物演化的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正是由于变异的存在,生物才能在自然选择中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实现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的增加。
育种是人工干预下的生物变异和选择过程。
通过选择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育种者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这种人为的选择和繁殖过程可以加速优良性状的传播,提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例如,通过育种技术,我们可以培育出抗病、抗旱、产量高的农作物,为人类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进化是生物在长时间尺度上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原始的单细胞生命形式到复杂的动植物,都是进化的产物。
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衍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物种因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得以生存下来,而另一些则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命演化的核心过程。
它们共同塑造了生物世界的多样性,让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对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也为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在生命的舞台上,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物演化的关键环节。
它们不断地重塑着生物世界的面貌,让生命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多样性。
生物的变异是生命演化的驱动力。
它指的是生物体的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对生物体的表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生物体的外观、生理特征或者行为模式。
变异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它们为生物演化的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高考生物(江西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配套课件第一篇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
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 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 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
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
①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
不改变基因的量。 ②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改变 基因间组合搭配方式即改变基因型 ( 注:转基因技术可改变 基因的量)。
③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质,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
基因的排列顺序。
知识主线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融会贯通
知识主线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融会贯通
解析
(1)由题干可知,基因突变为一个亲本一对常染色体上
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单个基因突变即能引起子代性
状的改变,所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由于突变为显性突变, 该个体为杂合子,与毛色正常个体杂交后代正常和异常的比 例是1∶1。(2)假设毛色异常为隐性基因携带者杂交所致,则 该个体的基因型是 aa,毛色正常鼠个体的基因型为 Aa、 AA, 同一窝后代的毛色全正常,或者正常和异常的比例为1∶1。 答案 (1)1∶1 隐 显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 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
非等位基因 基因为“ ”。
知识主线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融会贯通
比较 交换对象
易位
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非
等位基因
图示
知识主线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融会贯通
(2)关于“缺失”问题 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 染色体变异;基因内部 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 基因突变 。
高考生物知识点梳理:第八讲 变异、育种与进化
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比较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变异的本质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改变变异的单位以碱基对为单位以基因为单位以“染色体片段”、“染色体条数”或“染色体组”为单位发生时间主要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适用范围所有生物(是病毒和原核生物的唯一变异方式)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核基因遗传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产生结果产生新的基因产生新基因型,没产生新基因未产生新基因,基因数目或顺序发生变化鉴定方法光镜下均无法检出,可根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确定光镜下可检出基因“质”与“量”的变化改变基因的质(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量不改变基因的质,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改变基因间组合搭配方式,即改变基因型(注:转基因技术可改变基因的量)不改变基因的质,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独特之处产生新基因产生新的基因型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1)基因突变≠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中碱基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病毒性状变异,广义上也称为基因突变。
(2)将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新基因”与“产生等位基因”混淆病毒和原核细胞的基因一般是单个存在的,不存在等位基因。
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重组类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人工基因重组(DNA重组) 发生时间减Ⅰ后期减Ⅰ四分体时期目的基因导入细胞后图像示意项目易位交叉互换图解发生范围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变异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发生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减Ⅰ四分体时期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三、两、两、两”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6个易混点(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讲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一、选择题1.(2019广东梅州适应考试)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对。
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体大肠杆菌体内可能发生了多个基因的突变B.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中氢键数目减少C.该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D.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3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答案 B 根据题干信息,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 配对,使得碱基对发生改变,所以突变体大肠杆菌体内可能发生了多个基因的突变,A正确;T—A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则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 分子中氢键数目增加,B错误;根据题干可知,DNA复制时,5-溴尿嘧啶可与碱基A互补配对,也可与碱基G互补配对,所以该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C正确;5-溴尿嘧啶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和G配对,T—A碱基对复制一次时有A—5-溴尿嘧啶配对,复制第二次时有5-溴尿嘧啶—G配对,复制第三次时可出现G—C配对,所以需要经过3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D正确。
2.(2019广东佛山段考)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同源染色体上具有重复的同源序列,则可能出现错配(图1)。
图1细胞中染色体发生错配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的两个如图2所示。
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出现联会现象B.图1中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区段未能准确对位C.图示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移接D.其余两个子细胞染色体含有的片段分别是FBBBd、FBBD答案 D 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联会的结果是形成四分体,A正确;图1中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区段未能准确对位,B正确;图示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移接,一条片段的基因B移接到另一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同时基因F和f互换,C正确;正常情况下,子细胞的染色体片段为FBBD、fBBd,因发生错配,现在两个子细胞的基因片段为FBBD、fBD,则其余两个子细胞染色体含有的片段分别是FBBBd、fBBd,D错误。
3.(2019福建南平质检)正常白眼雌果蝇和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一只基因型为X b X b Y的白眼雌果蝇甲和一只基因型为OX B的红眼雄果蝇乙。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果蝇乙的体细胞中最多含14条染色体B.理论上果蝇甲可产生数目相同的4种雌配子C.可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甲、乙细胞中染色体异常情况D.亲代白眼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产生果蝇甲答案 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体细胞内正常情况下有8条染色体,而OX B红眼雌果蝇乙的细胞中缺少一条性染色体,那么其细胞内正常情况下染色体数为7条,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出现14条,A正确;X b X b Y白眼雌果蝇甲产生的雌配子有2X b∶2X b Y∶Y∶X b X b,因此4种雌配子数目不相等,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果蝇中染色体数目多了一条,乙果蝇中染色体数目少了一条,因此二者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因此可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甲、乙细胞中染色体异常情况,C正确;亲代白眼雌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或者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异常导致了卵细胞内染色体的异常,进而产生了果蝇甲,D正确。
4.(2019福建龙岩质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精原细胞能产生4个不同基因型的精细胞B.产生甲、乙细胞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C.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和易位D.甲、乙产生的精细胞染色体无基因缺失,子代一定无异常答案 A 该精原细胞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AbBB、Aaab,产生的精细胞为AB、Bb、Aa、ab,A正确;由图可知,该精原细胞为二倍体生物,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初级精母细胞也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由图可知,A与b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没有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甲、乙产生的精细胞Bb、Aa中缺少基因,可能会引起子代的异常,D错误。
5.(2019陕西西安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关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育种的双亲可以是纯合子也可以是杂合子B.杂交育种不同于基因工程育种的优势是可在不同种生物间进行C.杂交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诱变育种能产生新基因D.高产“黑农五号”大豆的培育、高产青霉菌株的选育都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答案 B 杂交育种的双亲可以是纯合子,也可以是杂合子,A正确。
可在不同种生物间进行是基因工程育种的优势,不是杂交育种的优势,B错误。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杂交育种没有产生新基因,只可产生新的基因型,C正确。
高产“黑农五号”大豆的培育、高产青霉菌株的选育都属于诱变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D正确。
6.(2019安徽滁州一模)如图表示用AAbb和aaBB两个品种的某种农作物培育出AABB品种的过程。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育种过程①②③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经步骤⑥(人工诱变)处理获得的品种的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C.①和②所采用的方法分别是杂交和测交D.若该植物是两年生植物(第一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开花、结果),则通过“①→④→⑤”途径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至少需要3年答案 C 育种过程①②③为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为基因重组,A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经步骤⑥(人工诱变)处理获得的品种的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B正确;①和②所采用的方法分别是杂交和自交,C错误;若该植物是两年生植物(第一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开花、结果),则通过“①→④→⑤”途径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至少需要3年,即第一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开花、结果,第二年秋冬季播种,第三年春夏季开花、结果,D正确。
7.(2019黑龙江大庆高三得分训练)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中偶尔出现一些可育种子,原因是母本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B.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都可使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基因型AaBb的植物自交,若子代有三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6∶1,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7/16D.八倍体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经染色体加倍后选育的,其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答案 D 三倍体西瓜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发生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因此形成无子西瓜,而无子西瓜中偶尔出现一些可育的种子,其原因是母本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部分正常的卵细胞,A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都可使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规律,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为7/16,C正确;八倍体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后选育的,它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含有普通小麦的3个染色体组和黑麦的1个染色体组,此单倍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会发生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可育,D错误。
8.(2019青海西宁期末)如图中的①②③表示培育番茄新品种的三种育种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方法①和③的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但采用方法③的变异是定向的B.方法②诱导单倍体的过程中,体现了植物生殖细胞的全能性C.方法③可将抗病基因直接导入叶肉细胞,使其与细胞中的DNA分子整合D.上述三种育种方法都没有培育出新物种答案 C 方法①和③的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方法③的变异是按照人们意愿进行的,所以是定向的,A正确;方法②诱导单倍体的过程中,要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现了植物生殖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方法③必须先将抗病基因与质粒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导入叶肉细胞,使其与细胞中的DNA分子整合,C错误;上述三种育种方法得到的仍是二倍体番茄,都没有培育出新物种,D正确。
9.(2019广东七校联考)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答案 D 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是因为男性只要X染色体带色盲基因就会患病,而女性要两个X染色体都带色盲基因才患病,因此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并不意味着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错误;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在不考虑自然选择的情况下,AA、Aa、aa的个体均能存活,故群体中A的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C错误;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D正确。
10.(2019甘肃华亭一模)20世纪70年代晚期,加拉帕戈斯群岛干旱,大幅度降低了种子(两种雀的食物)的产量,在这个过程中习惯以小而软的种子为食的小地雀选择食用更小一些的种子,而习惯以大而硬的种子为食的大嘴地雀选择去食用更大一些的种子,多年以后两种地雀喙的长度统计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三种岛屿喙平均长度(mm)小地雀大嘴地雀小地雀单独生存岛屿A8大嘴地雀单独生存岛屿B9二者共同生存岛屿C7~7.510.5~11A.干旱导致三个岛屿中的两种地雀发生了进化B.岛屿A与岛屿C中的小地雀种群基因库不完全相同C.干旱改变了地雀取食习惯,但没有改变其营养级D.干旱导致岛屿C中两种地雀的竞争关系持续性增强答案 D 根据题干信息,“它们喙的形态(平均长度)发生了改变”,说明干旱导致发生了自然选择,导致三个岛屿中的两种地雀发生了进化,A正确;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所有基因的总和,由题意可知,岛屿A与岛屿C中的小地雀喙的平均长度不同,说明两个岛屿中小地雀的进化方向不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两个岛屿中种群基因库不完全相同,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干旱后两种地雀的取食习惯发生了变化,但仍然取食种子,故仍然属于第二营养级,即干旱改变了地雀取食习惯,但没有改变其营养级,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干旱使小地雀选择食用更小一些的种子,大嘴地雀选择食用更大一些的种子,说明二者的竞争强度逐渐减弱,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