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竞争优势》
迈克尔.波特
一、本书的理论背景和地位
二、本书写作的时代背景
三、理论体系
(一)钻石理论———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因素
1、生产要素
2、需求因素
3、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
4、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因素
5、其他因素——机遇和政府
(二)产业群理论
(三)经济发展四阶段划分
阶段一:生产要素导向阶段
阶段二:投资导向阶段
阶段三:创新导向阶段
阶段四:富裕导向阶段
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贡献
(一)区分了“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
(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
(三)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
(四)强调国内需求的重要性
(五)强调国家在决定竞争优势方面的能动作用
(六)划分了国际竞争的发展阶段划分
五、案例——以日本为例
(一)日本的崛起
(二)思考:日本的没落
六、思考: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目前中国的应用
(一)在要素条件方面
(二)在需求条件方面
(三)在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方面
(四)在公司竞争方面
(五)政府方面
《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
一、本书的理论背景和地位
在管理学界,迈克尔·波特被誉为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在波特的众多著作中,竞争三部曲(1980年的《竞争策略》、1985年的《竞争优势》和1990年的《国家竞争优势》)奠定了他在策略领域的大师地位,尤其是《国家竞争优势》堪称划时代的巨著。
他早期的研究,如1980年的《竞争战略》和1985年的《竞争优势》在分
析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到了1986年的《全球产业竞争》,波特开始将其理论架构延伸到国际竞争的背景当中。而成为里根政府产业竞争力委员会成员的经历,使波特意识到国家环境对于企业竞争的成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因此他开始探寻一个国家创造并保持其产业竞争优势的因素。波特教授在历时3年、有200多人参与、分析数百个产业发展案例、比较数十个国家(美、德、瑞典、瑞士、丹麦、意大利、英、日、韩国、新加坡等)后, 终于在1990年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可见,产业竞争力始终是波特研究的核心。当研究重心提升到国家层面和国际竞争后,波特将衡量一国某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最佳指标确定为该产业是否具有向众多国家持续、大量出口的能力。
二、本书写作的时代背景
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商品遍布世界每一角落,贸易年年盈余,美国垄断着世界市场。但是,随着西欧(特别是西德)和日本的经济恢复,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市场上同美国展开了激烈争夺,动摇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尤其是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于滞胀状态,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低于多数西方国家。进入80年代后,世界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几乎在大多数领域内失去了与日本的竞争能力,即使是高科技产业,日本也正在赶上或超过美国。结果美国国际市场份额不断遭受日本和西欧的蚕食,并且国内市场也自身难保。例如,到1992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小汽车已占美国汽车市场的1/4左右,而且有扩大的势头,压得美国兰大汽车公司喘不过气来,不断裁员减产。美国产品竟争力下降使得美国的外贸状况日益恶化,逆差高居不下。对此,美国朝野上下压力沉沉,焦虑万分,政府、企业和经济学家们纷纷在反思和寻求对策:决定一国的国际竟争力的基本因素究竟是什么?美国的国际竟争力为何会下降?怎样使衰退的美国再现活力,保持和提高美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于波特的理论就是在上述背景下产生的。
三、理论体系
(一)钻石理论———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因素
国家是支撑每个企业和特定产业进行国际竞争的基础。其“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体现在:“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模型即钻石模型中。这些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以及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状态因素。一个国家的特定产业要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以上四个基本要素以及机遇和政府两个辅助要素的整合作用。
1、生产要素
它包括:①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熟练程度、人力成本;②自然资源。土地的肥沃程度、数量、可耕地、气候、区位和地理规模大小;③知识资源。科技的硬件和软件、政府和私人研究机构、图书馆、统计机构、各种科学协会;④资本资源。资本供应量和成本、资本收益、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各国资本之间的流量;⑤基础设施。邮电通讯系统、支付手段、健康保健、社会福利、文化机构。生产因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
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因素。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
2、需求因素
国内需求条件是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普通企业的生产、营销以及投资安排总是先本国需求的角度来加以考虑的。有利于国际竞争的国内需求特征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企业必须面对本国市场最初的健康度和竞争力状况。如果能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并通过满足本国市场需求得到发展,那么企业可以获得竞争优势。波特注意到市场的特征是有需求的消费者的数量,而不是市场的大小。本国市场的需求状况对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具有很大作用。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在这种情况
3、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
即与企业有关联的产业和供应商的竞争力。一个企业的经营要通过合作、适时生产和信息交流与众多的相关企业和行业保持联系,并从中获得和保持竞争力,如果这种接触是各方的主观愿望,那么产生的交互作用就是成功的。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获得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日本机械工具业的优势离不开世界级的数控机床、电动机和其他零件供应商。瑞典在钢装配制品(如滚珠轴承、切削工具)行业中的竞争力源于它的特殊钢行业。除了供货商的竞争力,其他相关行业的竞争力也很重要,它们往往带来新的资源、新的技术、新的竞争方法,从而能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因此,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