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共44页
学前教育史1.ppt
学前教育史
主讲人:黄丽衡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学前教育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
当人类从猿进化成人的时候,原始社会 产生了。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生存延续, 人类必须实现自身的生产、再生产。因此, 抚养后代、保证婴学前儿童存活与生长的 教育就随之产生了,这就是最初的学前教 育。
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 ⒋培养诱导
❖ 王阳明对于儿童教育,提出了培养诱导等方 法,这与专门教书背书的记诵教学方法是有 区别的,他在这种方法论中,提出了他的 “儿童心理”的见解。教学必须注意启发诱 导。作为教学方法,这较之拘束防范和体罚 威迫要好得多,而且也注意到儿童的年龄特 点。
❖ 第三类是历史教材与历史故事书。
❖ 这类教材在过去占有重要位置。其主要的要 求是用历史或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来充 实并说明封建伦常道德。同时也使儿童从幼 时便记得许多典故,扩大儿童的历史知识, 从此中亦可以吸取经验并以历史人物作为榜 样。 主要代表作有《五言鉴》。
❖ 第四类是专讲名物的(近于自然常识)教材。
二、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私有财产出现, 人类社会进入了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教育也就出现了与原始社会不同的 情况。
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自己的子女接受专人教育, 以便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未来的统治者和官吏。 同时他们毫不容情地剥夺平民的子女受教育的 权利,只允许他们跟随父母学习各种劳动知识 和技能。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出现了。
中外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第二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幼教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 (二)幼儿普及化、平民化、大众化 • (三)主张素质教育,提倡动手 • (四)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 一、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 (二)蒙养园制度的确立 • (三)幼稚园制度的确立 • 二、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制定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 一、朱熹的生平及教育实践 • 二、重视儿童教育的思想 • (一)重视蒙养教育 • (二)重视学习“眼前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 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 •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 三、原始社会末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 三、关于儿童教育的方法 • (一)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 (二)注重环境影响,主张慎择师友 • (三)注重直观形象,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 (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 (五)提倡下面教育为主 • (六)首创以“须知”和“学规”的形式对儿童
学前教育史
宋代时候保傅之官变成虚名
三、“备三母”制
在后宫内,挑选适宜的女子来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的事务, 设有专职,叫“备三母”制。
子师:行为规范教育 慈母:衣食及生活供给 保姆:居室的安置和料理
第二章 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一、贾谊的生平与简介
贾谊,洛阳人,西汉杰出政治家、 文学家。20余岁荐于汉文帝,做 太中大夫,因遭谗言被贬长沙。 后为梁怀王之太傅,因怀王不幸 坠马身亡,谊抑郁而终,时年33 岁。
二、主要的教育思想
1、提倡及早施教(幼儿期是最佳时期)
《青史氏之记》怀胎七月搬到“篓室”居住,音乐 、食物
二、古代胎教的发展前进
汉代:胎教的目的:“正礼”。孕妇生活中的一切 内容都应该符合“礼”的规范。
刘向,“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西晋:张华《博物志》,胎教的目的:贤明、端正 、寿考。胎教可决定胎儿的性别,“妇人妊娠,未
满三月,著婿衣冠,平旦,左遶井三匝,详观影而去,勿 反顾,勿令人知见,必生男。”
一、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
1、古代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客观需要 2、古代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观念和意识 3、古代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基本师资条件 4、古代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科学知识基础 终上所述,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
二、古代学前家庭教育发达的原因
1、家庭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学前教育全部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 2、古代家庭教育的发达是由古代家庭所处的特殊的
始于3600年前的周文王之母太任 刘向《列女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
出敖言,能以胎教。”
贾谊,《新书.胎教》“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 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詈 ,胎教之谓也。”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PPT
殊的幼儿教育组织形式。 二、蒙养教育的目的 “蒙以养正”--《周易・蒙卦》 三、蒙养教育的内容 1.培养完善其道德品质 2.保养性真 3.打好文字基础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四、蒙养教育的方法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五、蒙养教育的内容与教材 1.道德伦理与礼仪规范。《弟子规》 2.初步的识字教育。“三百千”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学校的起源
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四、慈幼机构
1.邸舍---最早 2.慈幼局 3.举子局 4.育婴堂 5.及幼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保幼与教育合二为一。
第一节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
三、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 (一)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内容
1.伦理纲常教育 2.立志教育-孟子提出 3.俭朴、正直、廉洁教育 4.爱国主义教育 (二)礼仪、生活能力、文化教育-基本内容 “幼仪”:谦让有礼、行止有方、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四、家庭学前教育的原则 1.以身示教 2.因材施教 3.重视环境陶冶 4.爱与教相结合 5.重视趣味性的原则 6.“知子”与“均爱”的原则
居处简静 行坐端严 避寒暑 劳逸以节
评价:1.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应用科学。与中国古代教 育思想中的“禁于未发之谓豫”和医学讲究的额“防范于未然”相一致, 二者结合构成古代胎教思想的理论基础。
2. 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参考现代科学原理予以分析鉴别。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一、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 正本慎始
《三字经》:南宋王应麟编写。全书采用三言韵语 的方式,内容涉及古代历史、典故、名言、人物等知识。 是一部博物知识教育的启蒙读物。也是中国古代影响最 大、流传最广的经典蒙学读物。【2016年真题】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lmn
3.1 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3.1.1 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1)为培养统治人才(统治者角度) (2)齐家治国的基础(理想角度) (3)光耀门楣(家族角度)
小资料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 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学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 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 者,先修其身… …” ——《礼记.大学》
2.1 有计划的学前教育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
女俞,男鞶(pán )革,女鞶丝。六年, 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
不共食。八年,出入门及即席饮食,
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
日。十年,出就外傅……”
———《礼记•内则》(中国最早的学
最初的早教“课程表”
《礼记· 内则》(编者注:《礼记》为反映周代历史的文献,儒家经典 之一)中记载了一份婴幼儿教育年序表: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 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同食…… 意即:婴儿刚会吃食就教他使用右手,能说话了就要教他恭敬听话。 以后依次教习数数、辨认方向,教育他男女有别……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张“课程表”比较侧重于性格、能力等个性心 理特征的培养,与现代意义上的早期教育所强调的情绪、气质、智力等 多方面的调教还有些距离。但后来,较成熟的观点很快缩短了这个距离。
为什么在奴隶社会学前教育不能惠及奴隶, 想一想 而在封建社会能打破学在官府?
根本原因:生产关系的不同,奴隶主享有完全的 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奴隶没有教育的权利和能 力;封建地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 有直接生产者农民,农民有一定的余力组织教育。 推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专题一:思考题
学前教育简史.第一版.课件
第三节 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二、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的基本内容
该《章程》共分四大部分: 蒙养家教合一 保育教导要旨及条目 屋场图书器具 管理人事务
第三节 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三、 《女子师范章程》的颁布
该《章程》共分四大部分: 蒙养家教合一 保育教导要旨及条目 屋场图书器具 管理人事务
二、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固须早教、慈严相济、均爱不偏、风化 熏陶、德艺周厚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朱熹的生平及主要成就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 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南宋哲 学家、教育家,是儒学集大成者,世人 尊称其为朱子。
二、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 重视童蒙教育 • 强调道德教育 • 主张学“眼前事” • 要求慎择师友 • 提倡正面教育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王守仁生平及主要成就
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 安,世称阳明先生,谥文成,故后人又 称王文成公。
二、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顺导志意,调理性情 ➢量其资廪,循序渐进 ➢因人施教,各成其材 ➢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 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方法
第三节 古代的慈幼
1 古代慈幼的产生与发展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动物保护自己的后代,是 延续自身种系的本能,而人类的慈幼除了本能 外,更有自觉性。
2 古代慈幼制度的思想基础
民本思想、仁爱思想、 道家和佛家思想中的慈悲观
3 古代的慈幼措施
颁布法令制度、设立慈幼机构
课后练习
一、 填空
由于家庭的种种弊端,康有为认为应 当废除家庭,改由政府公养,并为此 设立了一个完整的儿童公养公育系统。
第1节:【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第二章 (上传课件)
学前教育史XUEQIANJIAOYUSHI第一部分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二部分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第三部分 清末的学前教育第四部分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五部分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六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七部分 古代东方国家及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第八部分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第九部分 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实践第十部分 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课程框架介绍学前教育史中国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1.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2.古代的胎教3.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4.古代的蒙养教育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慈幼:爱护幼小者。
起源: 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
庠的首要功能是集体保育。
演变:原始氏族社会中,儿童就得到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抚养和爱护。
实行“罐葬”。
私有制社会慈幼观念表现为政治举措。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九惠之教”的首要两条,也是“老老”和“慈幼”。
春秋末年鼓励妇女生育,保护幼儿。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单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 中国古代专门的慈幼机构,以东汉邓太后创办的邸舍为最早。
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
宋代的慈幼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慈幼局,二是举子仓或予惠仓。
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康熙元年(1662年)始建于广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则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
慈幼礼俗:(1)“试儿”:“试儿”或称“试晬”“试周”和“抓周”,始见于魏晋南北朝。
(2)“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儿童的命名仪式。
“吐情”: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单选,名词解释)第一部分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第一章 第二节 古代的胎教胎教的作用:(1)胎教被看做是能否培养出合格圣明的君主的必要条件;(2)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3)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骂,胎教之谓也。”《韩诗外传》记载,孟子母亲怀
孕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谓也。” 《表史氏之记》中则记载了母亲怀孕时的外部约束。
13
第二节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四、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家庭承担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原始社会的儿童 社会公育已经消失。 2、奴隶主贵族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利,学前儿童教育也仅 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学前教育史
教材: 《学前教育史》 主编:周玉衡 范喜庆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授课班级:2012学前教育(1)班 授课教师:熊明 授课学时:32
蒙台梭利:儿童只有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即 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 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如果不坚持 这条原则,那么今后的教育只能使人更深地陷入到 无穷的混乱中。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三、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学前教育的局面,使 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 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 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
3、学前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实 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
2、张世华:中国传统家庭幼儿德育思想刍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18
4、儒家思想规范和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17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阅读文献:
Part 1
1、李定开: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方法及其现实价值,《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3、徐仪明,《略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德育思想》,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5年1期。 4、钱明,《王阳明迁居山阴辨考——兼论阳明学之发端》,浙江学刊,2005年1期。
学前教育史图文课件
学前教育史图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教育学》教材的第四章“学前教育的历史与发展”,具体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演变、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掌握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2. 理解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演变,提高对学前教育理念的认识。
3. 掌握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发展,增强对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演变、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发展。
教学重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学前教育历史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演变、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举例说明身边学前教育的现状,讨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道关于中外学前教育思想演变的问题,并给出答案。
7.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主学前教育史副发展历程、思想演变、制度与政策、我国现状及趋势2. 板书内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中外学前教育思想演变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及趋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
(2)谈谈你对中外学前教育思想演变的认识。
(3)分析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2. 答案:(1)答案要点: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近现代等阶段。
(2)答案要点:西方教育思想家如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皮亚杰等人的教育理念;我国教育思想家如陶行知、陈鹤琴等人的教育理念。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第二章
三、胎教的实施
(一)胎教的实施
中国胎教始于距今三千六百多年前的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列女传·周室三母》中记载:“太任者,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 色,耳不听邪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 ,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之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 文王的孙子成王的母亲在怀成王时也实施过胎教,贾谊在《新书·胎教》中曾 说:“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 之谓也。”由此也可以看出实施胎教是西周王室的传统。 《青史氏之记》:“古者胎教之道,王后有身,七月而就蒌室,太师持铜而御 户左,太宰持斗而御户右,太卜持蓍龟而御堂下,诸官皆以其职御於门内。比 三月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则太师抚乐而称不习;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则 太宰荷斗而不敢煎调,而曰:‘不敢以侍王太子’”。
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一)中国教育的起源
考古研究表明,中国的原始社会经过两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万年前~5万年前,原始人群时期,是教育的起源时期。 第二阶段:5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氏族公社时期,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 系氏族公社两个时期,其中母系氏族时期是教育的发展阶段,在父系氏族公社 末期出现了教育机构的萌芽 三种主要的教育起源论观点: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教育产生的基础是生存竞争。 2.心理起源论: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角度出发,认为教育产生的基础是儿童 对成人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 人类身心发展的需要。
中国学前教育史
主讲人:汪磊
教材:刘艳华主编的《中国学前教育史》,由光明日报 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共十一章: 一、历史发展篇:包括六章的内容,主要讲述各个不同 历史时期的学前教育实施和发展的特点。 二、历史专题篇:包括三章的内容,有女子教育与幼儿 师资、儿童游戏、育儿民俗研究三个专题。 三、历史人物篇:包括两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中国古代 和近代的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史
00402学前教育史00402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上编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第二节古代的胎教第三节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第四节古代的蒙养教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第三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第四节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第一节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第二节外国教会在华的学前教育活动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第二节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第三节学前教育的实验与探索第四节学前教育法规的颁行第五节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第五章着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三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五节张宗麟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学前教育下编外国学前教育史第七章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第一节远古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二节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第三节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目录第四节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思想第八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第一节中世纪学前教育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第九章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实践第一节英国的学前教育第二节法国的学前教育第三节德国的学前教育第四节俄国与苏联的学前教育第五节美国的学前教育第六节日本的学前教育第十章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卢梭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二节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三节杜威的学前教育理论第四节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五节克鲁普斯卡娅的学前教育理论第六节皮亚杰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七节加德纳的学前教育理论上编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慈幼观念与礼俗是中国古代幼儿教育的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
最新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精品课件
【2016年4月真题】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 的浅近知识蒙养教材的是 A.《千字文》 B.《三字经》 C.《百家姓》 D.《兔园册府》 【2016年4月真题】“华容道”属于 A.娱乐游戏 B.戏弄游戏 C.生活游戏 D.智力游戏 【2016年10月真题】下列属于王筠的蒙学教育著作(zhùzuò)是 A.《文字蒙求》 B.《幼训》 C.《蒙童须知》 D.《小学》
第十三页,共44页。
第三节 古代(gǔdài)家庭的学前教 育
四、家庭学前教育的原则 1.以身示教 2.因材施教 3.重视环境(huánjìng)陶冶 4.爱与教相结合 5.重视趣味性的原则 6.“知子”与“均爱”的原则
第十四页,共44页。
第三节 古代家庭(jiātíng)的学前 教育
【2017年4月真题】 从齐家治国这个目的出发,古人儿童早 期教育的目的就是() A. 不为力事 B. 正本慎始 C. 忠孝仁义 D. 光宗耀祖
学前教育(xuéqiánjiàoyù)史
第一页,共44页。
一、教材构成: 1.学前教育史自学考试大纲(dàgāng)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2.学前教育史
第二页,共44页。
二、内容(nèiróng) 构成:
上篇 中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sīxiǎng) 第三章 清末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五章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sīxiǎng)与实践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 育
A.父母威严而有慈 B. 对子女一视同仁
C.无教而有爱
D. 与善人居
第三十一页,共44页。
第二章 古代(gǔdài)学前教育 思想
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439P)
三、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学前教育计划
1、按年龄安排的学前教育计划
古代没有严格的按年龄分期与知识深浅划分阶 段的学校教育体系,只有小学与大学的划分,小学 没有统一的教育体系,只有民间自办的小学或宫廷 办的宫廷小学,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不一。
三、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纵向:(按历史发展阶段分为三大部分)
古代学前教育史(原始氏族公社-清朝中叶) 近代学前教育史(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 现代学前教育史(1919年-新中国成立)
主要内容
• 上卷
中国学前教育史
• 下卷
外国学前教育史
•
• (按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 教育制度史
教育思想史
二、参考资料
喻本伐编著《中国幼儿教育史》,大象出版社(郑州)2000年11月 版。 何晓夏等《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唐淑、钟昭华主编《中国学前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 年版。 乔卫平、程培杰《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 版。 李定开《中国学前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马镛《中国家庭教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编《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人民教育出 版社1989年版。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杜成宪、王伦信著《中国幼儿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二)婴幼儿身体的养护 (识记)
我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的主要经验是:
穿勿过暖; 食勿过饱; 任其啼哭; 安全避险; 避免惊吓
三、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婴幼儿身体的养护 (识记)
我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的主要经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