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为7 4 g 亩 , . k / 配方 区吸 收K0 为 1. 8 g 亩 , K0 量 为6 2 k / 2 09k/ 施 2 .6 g
区 )平 均 每 生产 1 0 g 谷 需P 0 . l g 算 ,无 磷 区 吸 收P 0 亩 , 方 区 的钾 肥 利 用 率 为6 . 8 ,配 方 区 的肥 料 利用 率 平 均 为 0k稻 5 0 k 计 1 25 配 16% 为4 3 g 亩 , 方 区吸 收P 0 为 5 0 k / , P 0 量 为 5 2 k / 5 . 6 。依 同样 的方 法 ,求 得 常 规 区 的 氮 肥 利 用 率 为 1 . 9 ; . k/ 配 25 . 2 g 亩 施 2 5 . 5 g 3 1% 5 4 % 亩 , 方 区 的 磷 肥 利 用 率 为 1 . 5 ; 按 3 l 试 验8 理 相 对 产 量 配 4 1% 44 处
2 1 年 第 O 期 0 1 5 ( 总第2 5 ) 5期
吉 林 农 业
J L N AGRI II CULTURE
N O . 5. 2 1 0 0 l
( u lt ey O.5 ) C muai t N 2 5 v
配方施肥提 高肥 料利用率
冯 小玲
( 重庆 忠县新 生镇 农业服 务中心 ,重 庆 4 4 0 ) 0 3 0
率 。
率 为 5 . % 8 理 的肥 料 利 用 率 为 3 . % 玉 米 6 理 平 均 每 O 1, 处 55。 处
生 产 1 0 g 米 籽 粒 分 别 需 吸 收 N . 6 g PO 1 0 k 、K0 0k 玉 2 3 k 、 z . 2 g ,
通 过 2 0 年 至 2 l 年 水 稻 3 1 试 验 ( 2 个 试 验 点 ) 相 2 4 k , 合 计 养 分5 8 k ;8 理 平 均 每 生产 l 0 g 0 6 00 44 共 0 . 4g . 2g 处 0 k 玉米 籽 粒 需 关 数 据 计 算 ,得 出 我 县 水 稻 3 l 试 验 氮 肥 利 用 率 为 3 . 4 , 44 3 1 % 吸 收N 2 1 k 、P0 . 1 g z . 2 g . l g 250 9 k 、KO 1 8 k ,合 计 养分 4 8 k ; 1 .4 g 磷 肥 利 用 率 为 1 . 4 ,钾 肥 利用 率 为 5 . 5 , 处 理 ( 2 7% 1 00 % 6 NP K )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肥料利用率的提高是农田持续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之一。
提高肥料利用率可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肥料使用量,同时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肥料利用率:1. 合理施肥技术: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剂的种类、用量和施肥时间,避免过量或不足施肥,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
2.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养分的供应能力,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淋溶。
3. 使用控释肥料:控释肥料是指将养分储存于肥料颗粒中,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释放养分,使其与作物生长需要相适应,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
控释肥料可以根据作物需求和生育期合理选择不同的释放期限,确保养分的持续供应。
4. 深层施肥:将肥料施入较深层土壤中,可以避免养分的流失和淋溶,减少地表养分的损失。
深层施肥还能够促进根系的发展和吸收养分的能力。
5. 轮作休耕制度:合理制定土地轮作和休耕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连作带来的养分循环不良问题,保持土壤肥力的平衡和稳定,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6. 壤土保肥:采取措施保护壤土,如水土保持、定期翻耕和覆盖物覆盖等,防止土壤侵蚀和养分的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
7. 使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能够通过与土壤微生物共生或微生物施肥的方式,增加土壤的活性和养分的有效供应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8. 优化灌溉技术:合理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肥料的损失和流失,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
9. 合理农田管理:加强耕作管理,保持土壤的孔隙结构和通气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的供应能力,合理调控作物的密度和生长期,减少养分的亏缺。
10. 制定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肥料利用率管理的政策和标准制定,推动农民和种植者合理施肥,采取科学合理的肥料利用措施,保障农田持续高效农业的发展。
提高肥料的养分利用率
提高肥料的养分利用率T. L. 罗伯茨美国磷钾研究院前言目前,业界对提高化肥养份利用率的认识度和关注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公众越来越认为环境中残留了过多的提供给作物生长的养份,而农场主在担忧不断上涨的化肥价格及滞涨不前的农作物价格。
来自于上述这两方面的压力要求化肥工业努力去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
然而,效率的定义可以有多种方式,因而很容易产生误解,并被故意曲解。
由于侧重点不同,对效率所给出的定义也不同。
站在环保角度强调的养份利用率与从农学角度或从经济角度的所强调的养份利用率差异很大。
养份利用率的最大化并不总是可取的或有实际意义的。
从农学角度谈的养份利用率可以被定义为积聚在作物的农田表面以上部分的养份,或定义为整个土壤作物根系所回收的养份。
从经济学角度谈的利用率是探讨通过合理的养份投入使农场收入最大化,但这不容易预测也不是总能实现,因为未来产量的增长,养份的成本,农产品的价格这些因素,在种植季节之前是未知的。
从环保角度谈的养份利用率,因地而异,只能从研究当地的环保目标(指与因残留养份而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来判断。
未被农作物吸收的养份存在因养份流失于环境中产生的影响,而流失程度因养份种类、土壤特性、气候及地貌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只有在向农田施用了超出作物生长所需养份(农学需求量)时,才会发生养份流失于环境的情况。
尽管侧重点不同,但农学上的养份利用率是经济上的和环保方面要求的养份利用率的基础。
当农学养份利用率提高时,经济角度及环境角度的养份利用率亦会随之改善。
养份利用率术语养份利用率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
Mosier(于2004年)描述了四种常用来描述养份利用率的农学指数:产率参数(PFP,施用每公斤养份带来的作物产量,单位:公斤);农学养份利用率(AE,施用每公斤养份带来的作物产量增加值,单位:公斤);表观回收率(RE,施用每公斤养份中被作物吸收的量,单位:公斤);生理利用率(PE,每公斤被作物吸收的养份所带来作物产量增长值,单位:公斤)。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1. 采用准确施肥技术: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营养状况,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机,减少肥料的过量施用。
2. 使用控释肥料:控释肥料能够缓慢释放养分,使其在作物生长期内供应养分,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3. 使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强土壤肥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4. 采用覆盖种植或保墒措施:覆盖种植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养分的流失,保墒措施可以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5. 引入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肥料能够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促进养分的转化和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
6. 实施轮作和间作:轮作和间作可以改善土壤的养分循环和供应,减少连续种植造成的养分积累和损失。
7. 加强灌溉管理: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淋失,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8. 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等可增加土壤的肥力和养分保持能力。
9. 加强肥料的质量监控:加强肥料生产和质量监管,确保肥料的养分含量和质量,减少以次充好和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
10. 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施肥技术和肥料利用率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10项技术措施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10项技术措施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3期刚静陈秋杰刚强李娟提高肥料利用率是降低肥料成本,提高施肥效益,实现节本增效目的主要途径。
提高肥料利用率有以下10项措施。
1、增施农肥、有机无机相结合农技部门曾做过试验:在同一地块的同一作物设单施化肥区和农肥化肥混施区,所投入的养分N、P、K含量基本相等,但产量结果却不一样,农化结合的处理比单施化肥的处理每公顷增产1.181公斤;N的利用率增加了13.6%,P205的利用系数高2.1。
这项试验说明,增施农肥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2、营养配餐N、P、K微肥配合施用作物除需要N、P、K三要素外,还需要铜、镁、硫、锌、铁、钼、硼、硅等微量元素。
如果单一施用受最小养分律的限制,影响对其它元素的吸收,只有合理搭配,互补互促才能提高利用率。
据试验:在同等施肥量的前题下,N肥单施,利用率26%;N、P混施,N的利用率达到30%;N、P、K混施,N的利用率也提高了6%。
3、底、口、追肥相结合农技部门连续多年做了玉米不同施肥方法的试验。
前题是同一地块,同一品种,施用相同数量和品种化肥。
结果表明:底、口、追相结合施肥方法比一次性施肥(一炮轰)增产10.6%;比不施口肥增产4.6%。
说明底、口、追相结合施肥方法化肥利用率最高,比“一炮轰”施肥方法能提高化肥利用率5-7%。
4、掌握正确的施肥方法(1)深施深施可以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
旱田氮肥要深施16cm以下,老沟深川一犁后施用。
底肥深施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性。
生产实践证明:化肥施的深,玉米活杆成熟度高,而且倒伏率降低。
水田底肥应在耙地前施用;玉米追肥提倡用追肥器进行深施肥,人工追肥应刨坑8cm以上,并盖土踩实。
(2)按土种选择化肥品种不同土种的理化性状,保肥保水能力不同。
对化肥的利用率不同。
例如:尿素需要在尿酶的作用下才能将酰胺态氮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氮态氮,而尿酶数量与土壤呈正相关。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施肥方法、合理调配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以及增加土壤肥力等方面进行改善。
以下是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一、优化施肥方法1.合理选择施肥方式: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恰当的施肥方式,如均衡施肥、分期施肥、穴施等,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同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的损失,比如选择合适的施肥器具和方法,减少氮肥的插秧漏施、秧田追墒等。
2.错峰施肥:尽量选择在植物活动较弱的时间段进行施肥,避免高温、旱季等条件下施肥,以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淋失。
3.冠水施肥:对于稻田和蔬菜等作物,可以采用冠水施肥的方法,将肥料置于水中,利用水流带动肥料与根系接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二、合理调配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1.了解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不同作物对肥料需求的差异较大,要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特点,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
比如,对于磷肥的需求较大的作物,应在栽植前适时施用磷肥,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合理搭配肥料:肥料的配方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将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等进行有机组合,使其养分的供给更加平衡。
3.适时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及时进行追肥,以补充作物所需的养分,增加产量和品质。
三、增加土壤肥力1.有机肥的应用:增施有机肥,可提供养分和改良土壤性状,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吸收养分和顺利生长。
2.绿肥种植:采用绿肥种植轮作系统,在休耕期间种植一些能够快速生长的绿色植物,如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等,来提供养分和抑制病虫害,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3.合理土壤管理:加强耕作措施,如合理耕深、适时平整土壤、增施有机质等,保持土壤结构稳定和肥力的持久。
四、其他措施1.合理灌溉:合理调控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机,避免因水分过多或过少导致肥料的损失或浪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1. 优化肥料种类和配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合理的配比,合理利用有机肥和化肥的优势,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通过科学配比,确保作物能够充分吸收肥料中的营养成分,减少农药和农药残留。
2. 修改施肥方式:合理的施肥方式也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常见的施肥方式包括全量施肥、分次施肥、底肥追肥等。
全量施肥是在一次性施入作物所需的全部养分;分次施肥是将养分分几次施入,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可以减少养分损失;底肥追肥是在播种前施入部分量肥料,作物生长后再追加肥料。
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肥料的作用时间,调整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3. 种植合适的作物品种:根据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种植适应性强、耐逆性好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能力。
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品种,可以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作物的影响,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4. 合理的灌溉管理:灌溉对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减少冲刷肥料的情况发生,保证肥料的有效利用。
采用精细化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方式,可以减少水肥流失。
5. 加强土壤管理:土壤是肥料的承载体,土壤肥力的改善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酸碱性等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肥料的利用效果。
合理轮作和休闲耕作是提高土壤质量和养分利用的重要手段。
6. 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生物有机肥:农业废弃物和生物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可以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多种养分。
通过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减少化学合成肥料的使用,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7.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肥料利用率还需要农民有一定的科学施肥知识和技术指导。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利用施入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数量占施入的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其因肥料品种、施肥量、施肥方法、土壤类型、地力水平、作物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洛南县多年多点试验表明,玉米平均氮素利用率为20.6%、磷肥为14.2%、钾肥为34.5%;小麦平均氮素利用率为26.5%、磷肥为7.97%、钾肥为28.8%。
化肥利用率普遍较低,不仅浪费了化肥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制约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提高肥料利用率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肥料利用率表现特点:1.1 作物品种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一般禾谷类对磷肥的利用率较低,而豆科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较高。
1.2 肥料类型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有机肥中氮素利用率一般为10-30%,磷素为30-50%,钾素为60-90%;化肥中氮肥利用率为25%-40%,磷肥为20%左右,钾肥可达30%以上,磷肥的利用利率最低,但其残效长,其累加利用率可达40%左右。
1.3 同类元素肥料品种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碳酸氢铵利用率为27%,尿素为35%,硫胺为45%。
1.4 施用方法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碳铵深施覆土肥料利用率为40%左右,表施为25%左右;尿素深施为40-60%,表施为30%左右。
磷钾肥集中施肥肥料利用率高于撒施。
1.5土壤含水量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对于我县旱作土壤来说,土壤含水量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极大,在一定的田间持水量范围内,肥料利用率随土壤水分减少而降低。
但水份过多时会造成肥料的淋溶,肥效也会降低。
其中一部分由于淋失、挥发或被土壤固定而成为作物不可利用的形态。
1.6施肥形式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肥料利用率高;化肥中各元素配施,肥料利用率明显高于化肥单一施肥。
1.7肥力水平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一般来说,肥力水平越低,肥料利用率越高。
2 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2.1 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农民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并且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肥效的方法:1.土壤测试和施肥配方:首先,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采用科学的施肥配方,根据作物的需求来施用适当的养分。
避免过多或不足的施肥,以免浪费肥料或导致养分缺乏。
2.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有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化肥可以迅速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但过量使用会增加养分损失的风险。
3.正确的施肥时间: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特性,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
合理的施肥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并减少养分的损失。
比如,在作物生长期开始时进行基肥施用,然后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追肥。
4.精细化施肥:通过合理的施肥方式和施肥技术,实现精细化施肥。
比如,利用滴灌、喷灌等技术,将肥料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际,减少养分的损失。
同时,也可以采用分层施肥、定点施肥等方法,根据作物的需求将肥料施到最需要的地方。
5.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可以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适应性强的品种通常具有良好的养分吸收能力和养分利用效率,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肥料资源。
6.优化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避免过量灌溉,减少养分的淋洗和流失。
采用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7.合理管理土壤:合理的土壤管理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保持土壤水分和温度适宜,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养分吸收能力。
避免土壤侵蚀和风蚀,减少养分流失。
8.秸秆还田和生物质肥料的利用:将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同时,利用农作物残体、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资源制备有机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肥效。
量子肥料的原理
量子肥料的原理
量子肥料的原理是利用量子技术,以纯水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物理反应过程制成。
与传统肥料相比,量子肥料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肥料利用率:量子肥料中的量子能量波与农作物产生共
振,把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2.促进农作物生长:量子肥料中的量子能量波与农作物产生共
振,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增强农作物抗病能力:量子肥料中的量子能量波能够与农作物
的生物电和谐共振,改善微循环,深层滋养细嫩肌肤,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的量子肥料产品大多缺乏科学依据,其效果也尚未得到广泛认可。
在选择肥料时,建议根据作物种类、土壤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肥料产品。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作者:郭玉芳郝金玉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04期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农作物进行施肥是确保农作物进行良好生长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但是在施肥过程中施肥方式却存在着随意散播的表现,这就会导致一定的肥料浪费,同时也会导致土壤、水分、化肥等存在着不合理的使用比例,对整体的肥料利用率产生了影响。
所以为有效提升肥料使用的效率需要进行施肥手段的相关分析,本文基于此将主要情况进行如下的论述。
当前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现代农业的工作目标是进行高产农作,所以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对相关的农作物必不可免的会通过肥料进行干预。
我国化肥的使用量在世界范围之内都名列前茅,有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氮肥使用能够达到2500万吨,主要农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却只有30%~35%,这一方面会导致较大的化肥损失,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一定的生态失衡影响。
为有效提升在农作物生产当中的肥料的使用效率,本文基于此进行相关的探究。
1、肥料应用较低的因素探究(1)土壤和水分因素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耕地土壤的耕作层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果刚做成变硬就会导致透水透气不良,对于农作物的跟进正常发育产生影响,耕作层变浅会对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产生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抗旱性能降低,如果耕作层存在有复杂的情况,就会存在多种残留物长期残留在土壤当中,这会使得土壤存在有理化和生物恶化的表现。
其主要原因是因长时间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有机质丧失,无法进行有机制的及时补充而产生的影响。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半机械化的操作导致耕地的耕作層变薄,这样就会使得相关肥料残留严重,在没有经过发酵和相关处理而导致一部分存留在土壤当中,这样就会使得土壤生态平衡被打破。
除此以外,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存在干旱或季节雨量不均衡的表现,这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对肥料的吸收产生影响。
部分地区虽然能够实现农作物的灌溉,但仍然存在有很多地区有灌溉水源不充足和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的表现,最近这些年因为农作物灌溉的影响使得虽然大力提倡水肥一体化等相关的技术,但导致在进行大田作物耕种方面仍然应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这存在的主要影响是水源浪费和水资源利用率不高,进而导致肥料使用效率产生影响。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目标,可以有效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几种有效途径:1.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基础和关键。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科学调配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避免肥料的浪费和过量施用。
可以采用精确施肥技术,如利用土壤测试结果和植物营养诊断,精确调整施肥计划,减少施肥过多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2. 合理选择肥料种类。
不同作物和土壤对肥料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肥料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有机肥料具有较高的肥效和环境友好性,可以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污染。
有机肥料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3. 深施肥料。
将肥料深入土壤,可以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流失。
尤其对于硝态氮肥料,深施可以减少硝酸盐的形成并延缓其转移,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4. 增施肥料微生物和生物肥料。
肥料微生物和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多样性,促进养分的循环和转化。
通过增施肥料微生物和生物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养分利用率。
5. 施用缓释肥料。
缓释肥料可以将养分释放延缓,与作物生长需求相匹配,降低养分的损失和流失。
缓释肥料还可以减少肥料的施用频率,节约施肥成本。
6. 加强土壤管理。
合理耕作制度和土壤管理措施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和养分供应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如合理轮作,按季节和土壤需求进行土地利用和休耕,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和提高农作物的养分吸收能力。
保持土壤覆盖和减少土壤侵蚀,可以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效果。
提高肥料利用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从施肥管理、肥料选择到土壤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强。
通过科学施肥、肥料种类的选择、深施肥料、增施肥料微生物和生物肥料、施用缓释肥料和加强土壤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到2024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
到2024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聊一件大事儿,那就是如何在2024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儿高大上,但其实关乎到我们每个人的餐桌安全和生态环境。
下面,我就用我那十年方案写作的经验,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实施方案。
咱们得明确目标。
到2024年,全国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也就是说,化肥使用量不再增长,而是保持在现有水平。
这个目标可是咱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优化化肥使用结构1.减少化肥用量。
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
2.调整化肥品种。
优先发展缓释肥料、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逐步替代传统化肥。
3.推广有机肥料。
充分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发展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
二、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1.开展农民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普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
2.加强宣传引导。
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性,引导农民科学施肥。
3.建立激励机制。
对科学施肥的农民给予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化肥减量行动。
三、加强政策支持1.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化肥使用标准,规范化肥市场秩序。
2.加大财政支持。
对新型肥料研发、农民培训、有机肥料推广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四、加强科技支撑1.加大科研投入。
支持新型肥料研发,提高肥料利用率。
2.推广实用技术。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3.建立信息化平台。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农民提供科学施肥指导。
五、加强国际合作1.学习借鉴国际经验。
引进国外先进的施肥技术和管理模式,为我国化肥减量提供借鉴。
2.加强交流合作。
与世界各国分享我国化肥减量经验,共同应对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挑战。
咱们得有个时间表。
从现在开始,到2024年,我们要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化肥减量行动。
1.2020年,启动化肥减量替代行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开展农民培训。
农户合理施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
农户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粮食生产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化肥作为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之一,对粮食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化肥投入的不断增加,在增加粮食供给的同时,化肥投入的外部效应也逐渐彰显,中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增加粮食生产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
中国农户数量大而且分散,农户施肥行为存在如化肥利用率偏低、施用量过多等诸多问题。
农户不合理的施肥行为不仅增加了农户农业生产成本,同时也对土壤、水资源和大气造成了污染。
然而,农业面源污染的广域性和随机性,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末端治理面临更大困难,如何倡导农户合理的施肥,对于政府政策制订者而言,意义重大。
一、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的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合理施肥信息农业技术推广是合理引导农户施肥的重要环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对农户家庭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施用以及其他生产技术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不是很完善,在发展中存在较多的困难与问题,如农技推广机制不活、推广方式单一、推广手段落后、推广经费紧缺、人员素质不高、服务组织发育滞后,一直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因此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基层农业推广站建设,加大对农业推广站的补贴力度,积极探索农技推广管理体制创新模式,选拔专业技术强的技术人员,以保障广大农村所需的技术指导。
此外,基层农业推广站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如以讲座、田间试验等方式,对户合理施肥、科学施肥进行宣传与引导。
二、农业部门和厂商联合,加大推进“测土施肥”力度在化肥需求中,最科学的办法是根据土壤的质量情况以及农作物对化肥养分的实际需求进行施肥,不同的区域及类型的土壤特性不同,不同作物需要的养分含量也不一样。
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在国外已经实行最佳养分管理,对农田轮作类型、施肥量、施肥时期、肥料品种、施肥方式的规定。
合理利用资源 提高有机肥料利用率
【 关键词 】有机肥料 资源 利用 建议
于有机肥 料腐熟 、 发酵 , 腐熟 、 发酵技 术是吉林 省有机肥 料发
展的限制因素 。 3 . 2有机肥积造方式落后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 民生
资源利用是培肥地 力、 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 的有 力保 障 ; 是改 善品质 , 提高农产品质量 安全的有效手 段 ; 是合理 利用资源 ,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 是保护生态环境 , 构建社会主义
和商品有机肥试点补贴项 目, 但规模较小 , 对商品有机肥的补 贴标准也较低 , 没有充分调动起农民应用有机肥料的积极性 , 今后需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 力度 。 4推进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的建议 . 41 .推进 秸秆 直接 或间接还 田 在全面推广普及根茬直接 还田的同时 , 大力推广地上部分秸秆直接还田。积极推广青贮
距甚远。
1 . 1丰富的秸秆资源 吉林 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秸 秆资源非常丰富 ,各种农作物秸秆年生产 量在 3 3. t 76 8万 以
上, 除用于造纸外 , 还是优质的有机肥料 资源 。
3 . 4政策 支持 和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 , 政府对有机 肥料 资源利用 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财政对推进有机肥 料利用方 面的资金投入仍然 偏低。虽然我省 目前正在实施增施有机肥
4 . 大腐熟、 酵技 术研 究和推广 受夏季短 暂 、 3加 发 冬季 漫
22秸秆 吉林省秸秆 资源总量 3 3 .万 t 右 ,其 中约 . 7 68 左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有效减少肥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
以下是一些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量,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根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需要,采取分季、分次施肥的方法,适时补充作物所需养分。
2. 种植绿色作物:种植一些绿色作物,如豆类、蚕豆等,能够通过固氮作用提供大量氮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绿色作物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3. 耕作管理:合理选择耕作方式和耕作深度,保持土壤松软,增加土壤保水性和保肥性,减少肥料流失。
采用覆膜、轮作等措施,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同时也能够提高施肥效果。
4.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微生物肥料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能够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增加养分的有效供应。
微生物肥料能够加速养分的转化和释放,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5. 灌溉施肥一体化:采用灌溉施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提高施肥效果。
通过喷雾灌溉、滴灌等方式,将肥料溶液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减少肥料在土壤中的损失。
6. 有机肥料的应用: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和保持起到重要作用。
有机肥料能够提供均衡的养分供应,并且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性。
7. 肥料配方施用: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的养分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配方,实施精确施肥。
通过科学配比肥料成分和施肥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8. 合理精准推荐:通过土壤养分测定,结合作物需求,精准推荐肥料用量和种类,科学施肥。
这样不仅减少了肥料的浪费,还能够提高作物养分的利用效率。
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在合理施肥、种植绿色作物、耕作管理、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灌溉施肥一体化、有机肥料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施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意义和措施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意义和措施一、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意义化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当前化肥利用率普遍偏低,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提高化肥利用率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以更好地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需求,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2. 节约资源化肥的生产和使用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从而节约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优化施肥方案提高化肥利用率需要对施肥方案进行优化,合理搭配不同养分的肥料,使施肥更加科学和合理。
这不仅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还有利于土壤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化肥利用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施肥和节约资源,可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 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从而降低农业成本。
在农业生产中,化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通过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以减少化肥购买和施用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6.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以减少化肥流失和挥发,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过量的化肥施用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7. 提升农产品品质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通过优化施肥方案,可以提供适宜的养分供给,使农产品更加健康、美味。
这有利于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和认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8. 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化肥利用率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这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推广和应用智能化、精准化的农业装备和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10项技术措施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10项技术措施1.适量施肥:合理施用肥料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基础。
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作物的养分需求和生长期的不同,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2.深层施肥:通过将肥料施用到作物根部附近的深层土壤中,可避免肥料流失和淋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可以使用深施肥机具或深穴施肥等方法,将肥料施入土壤较深的地方。
3.精准施肥:通过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养分快速检测和作物生长监测等,提高施肥的准确性和精度。
根据土壤和作物的养分需求情况,量身定制施肥方案,减少肥料的浪费。
4.配方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采用合理的肥料组合和施肥方式。
通过科学配方,提供作物所需的各种养分,减少农田中其中一种养分的过剩或缺乏,提高肥料利用率。
5.翻耕措施:通过适当的翻耕措施,如翻犁、耕整地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肥料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秸秆还田、绿肥等方式,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养分的供应能力。
6.耕作改进:通过改进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如适时灌溉、保水保肥措施、精细管理等,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和肥料的吸收效果,减少农田中的养分流失。
7.土壤改良措施:通过增施有机肥、石灰和磷肥等,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土壤固氮菌和磷资源微生物等生物改良剂,提高土壤养分转化和利用率。
8.混施技术:利用不同性质的肥料进行混合施用,可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通过在施肥过程中混合应用速效肥料、中效肥料和缓效肥料等,可以实现不同生长期作物的不同养分需求。
9.肥料包衣技术:通过将肥料包衣,可以减缓肥料的释放速度,减少肥料的损失和浪费。
包衣技术可以在肥料颗粒表面覆盖一层保护膜,延缓养分的释放速度,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10.科学轮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合理利用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释放作用,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科学轮作可以改善作物的立体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的利用率。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1.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农家肥为有机肥,它的养分齐全,肥效持久;化学肥料为无机肥,它的养分单一、含量较高、见效快。
把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取长补短,肥效可以大大提高。
如将人畜粪与氯化铵、过磷酸钙、氯化钾配合施用,可比单施等量肥料增产10%~15%。
2.配方施肥将氮、磷、钾与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叫配方施肥。
据试验,单施尿素,氮的利用率为30%~38%,而配方施用,氮的利用率可提高至58%~60%;单施磷肥、五氧化二磷的利用率为12%~14%,实行配方施用,利用率提高至35%~38%;单施氯化钾利用率只有31%~35%,配方施用,利用率可提高至57%~61%。
3.氮肥深施氮素化肥进行深施能有效地防止养分流失,提高氮素利用率。
据试验:碳酸氢铵撒施,氮的利用率为28.6%,进行深施,氮的利用率可提高到58.6%;尿素撒施,氮的利用率为42%,进行深施,氮的利用率可提高到80%以上。
4.集中施用将有限的肥料优先施用于中低产田。
据试验:将同等量的5千克尿素和氯化钾同时施在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三种类型的田块上,增产效果大不一样,平均每施1千克尿素,高产田增产稻谷3.5千克,中产田增产稻谷
5.8千克,低产田增产稻谷8.8千克。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肥料-阿尔比特的肥料特性
阿尔比特是一种肥料,这种说法有下列几种解释:
首先,阿尔比特含有均衡的各种植物营养元素(氮,磷,钾,镁,硫,铁,锰,铜,锌,钼,钠,硼,钴,镍,钙,碘,硒,硅),因此阿尔比特是一种肥料。
当然,低推荐用量(30-50毫升/吨种子或公顷)的阿尔比特无法向植物提供全面的营养,但在植物生育早期一次用肥就可以提供一切必要的营养物质具有促进生长的功效,这也是植物在后期从其他来源有效获得养分的基础。
植物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是否能够获得全面的营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尽管阿尔比特中的含有很低量的微量元素(例如,硒),但是也完全能够满足植物的需求。
否则,即便是其他元素非常丰富的情况下产量也会因为数种微量元素的缺乏而导致明显的减产。
其次,阿尔比特提高植物对矿物营养的利用率。
这是众所周知,植物仅仅能利用氮,钾和磷的矿物肥料(氮磷钾)中的一部分。
例如,磷酸肥料的利用率只有约20%。
阿尔比特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莫斯科国立大学农业化学系进行的试验(1999年)表明,阿尔比特可以提高氮,磷,钾的吸收率分别为25%,47%和18%(图24)。
此外,阿尔比特使生产籽粒所需要氮,磷,钾的量下降2-7%。
生产同样数量的农产品。
阿尔比特的处理可以降低氮的销售量为3.7-7.0毫克,钾的消耗降低11.4毫克。
不同条件下,阿尔比特使运输到春季小麦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磷钾增加10-70%和2-45%,这是因为阿尔比特生长素高活性使受阿尔比特处理过的植物能吸收更多的营养。
下面将描述的描述阿尔比特和肥料的混用效果。
图24 阿尔比特处理后土壤和肥料吸收率(莫斯科州立农化部, 2000)
第三,除了对植物的直接影响,因为阿尔比特对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促进改善了可供植物吸收的营养的数量。
一般来说,土壤中都保有足够量的营养元素,但多数都是以不可被利用的形式(非溶,被吸附固定)存在。
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能够溶解一定量的非可利用形态的磷,钾并且可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阿尔比特支持这样的细菌(如固氮菌,植物生长刺激菌等)的扩增。
"
据莫斯科州立大学农业化学系的数据,阿尔比特可以使植物对土壤氮的吸收增加43%,磷的吸收增加33%,钾的吸收增加38%(图24)。
由于改善自然固氮,阿尔比特中的尿素9.43克(40毫升/公顷)具有替代40多公斤尿素的作用(约4200倍)。
植物增加磷的供应量也增加麦类作物更加耐根腐病,因为磷改善根系发展从而抑制这类疾病的发展。
由于阿尔伯特的双重功效:土壤养分吸收效率提高和土壤中可利用营养物质的数量增加,所以减少化肥消耗量就是可能的。
据莫斯科州立大学农业化学系的数据,阿尔比特的常用推荐量能够取代约18.7公斤/公顷的氮(N2 O5)和14.2公斤/公顷的磷(P2 O5),即标准用量的20-5(这些数据来自于实验室,在田间可能会低一点,大约10-30%)"
莫斯科州立大学农业化学系(1999)利用植被试验全面地研究了阿尔比特的农化特性。
阿尔比特的使用减少营养元素的消耗到原先的88-93%。
由于阿尔比特,氮的吸收率增加了43%,磷的吸收率增加了33%,钾的吸收率增加了38%;在在一组最佳用量的试验组中间这三个吸收率分别是25%,47%和18%。
阿尔比特对大麦吸收营养的效率和检查(根据博尔德列夫的复合叶面识别法检定预期产量测算化肥推荐剂量的计算方法)证明其在种植大麦时,能够在最初的营养管理水平上取代N2 O5 14.1-21.3公斤/公顷,和P2 O5 /公顷9.2-15.1公斤
换一种说法:
∙49 公斤/公顷硝酸铵
∙40 公斤/公顷尿素,
∙65 公斤/公顷过磷酸钙
∙39 公斤/公斤重过磷酸钙.
阿尔比特也提高钾肥的利用率,能够将钾输送到籽粒和秸秆中的效率分别增加19-30%和26-32%。
把磷和氮输送到籽粒内的效率增加了24%和40%,到秸秆中的效率提高分别是24和29%。
有结果表明,阿尔比特在氮,钾和磷的减半的情况下–增产幅度最高可达44.7%,36.1%和26.2%。
在最好的生产条件下。
产量提高率较低,仅有23.7%。
从农用化学品点来看,阿尔比特的使用剂量为30毫升/吨或30至60毫升/公顷时是最有效的。
在此条件下,产量增加相对比秸秆产量增幅高出约两倍,即阿尔比特的积极影响主要是针对植物的繁殖器官的。
高剂量(150毫升)的效果也不定如此高。
一般来说,阿尔比特大约是作物籽粒增产13.2%到44.5%,秸秆产量提高率为20.5%至49.0%不等。
因此,阿尔比特和矿物肥料的混用时非常有前途的。
"
实验结果表明,阿尔比特可以增加谷粒中氮的含量(0.06-0.19%)和磷(0.06%)粮食增加,但没有改变钾的含量。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显然是因为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刺激)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NPK含量的提高)。
阿尔比特叶面喷雾增加谷粒中钙的含量(0.07%),但秸秆中氮磷钾含量却有下降(0.03-0.09%),这表明阿尔比特诱导植物把营养成分二次输送到谷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