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9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 画。 (2)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先画一条长 3 厘米的线段, 再过 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 与它垂直的 2 厘米长的线段, 最后把 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 巩固新知 正方形。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 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课堂小结
完成练习十一及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反思
4
第二课时 课 题 四年级 画垂线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贺 斌
授课班级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 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 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 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三角板、直尺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 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 复习导入 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互相垂直 报 所学知识, 并汇 学生回忆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 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 学生认真
5
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 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
观察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作业一、依据25×4=100直接写得数。

25×8=25×20=25×32=25×12=25×24=25×36=25×16=25×28=二、假设食堂每天烧煤的吨数不变,请完成表格。

三、填空题。

〔1〕两个因数区分是25和8,积是〔〕,假设把第二个因数8乘4,第一个因数25不变,积是〔〕。

〔2〕两个因数区分是125和20,积是〔〕,假设把第二个因数20除以5,第一个因数125不变,积是〔〕。

四、选择题。

〔1〕由210×11=2310,可得210×22的积是〔〕。

A.2310B.4620C.1155〔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8,积〔〕。

A.乘8B.除以8C.不变〔3〕一个因数不变,要使积扩展为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应〔〕。

A.不变B.扩展为原来的9倍C.扩展为原来的3倍五、先口算,再填空。

〔1〕2×5=2×10=2×20=2×200=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_________。

〔2〕900×3=300×3=30×3=15×3=规律: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也_________。

六、列竖式计算。

710×18=306×54=703×21=519×24=225×60=42×78=七、处置效果。

〔1〕一箱货物重297千克,62箱这种货物共重多少千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校预备将练习本发给15个班级,每班144,学校还需求留40本作为备用。

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校有一块面积是360平方米的长方形草坪,宽是9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归纳总结 知识梳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归纳总结 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注意加进位。

2、积的变化规律(一),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
几,积也乘以(或除以)几。

3、积的变化规律(二),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
变。

注:在乘法中,要想使积不变,两个因数的变化就要相反,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就要除以相同的数。

4、积的变化规律(三),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2,另一个因数乘3,积就乘
(2×3)。

5、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1)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读作:80千米每小时。

(2)小林每分钟步行60米,小林的速度是60米/分,读作:60米每分。

(3)飞机的速度是340千米/小时,表示:飞机每小时飞行340千米。

6、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 =时间
7、估算
(1)估算必须符合两个要求:一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估算时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一定要用“≈”号。

注:①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但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②有关带钱问题的估算,要做到估大不估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数字0的特点,掌握数0的读法和写法。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握笔的能力。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愿,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字0的特点和读写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导入活动(5分钟)* 师生问答:提问学生数字0有什么特点,如何读写?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新课展示(15分钟)* 准备一只大号毛笔,让学生观察毛笔的笔尖,并提问:毛笔的笔尖形状和数字0有什么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发现毛笔的笔尖形状和数字0的形状相似,由此引出数字0的特点。

讲授内容(15分钟)* 准备数字卡片0和字卡“零”,向学生展示并让学生读出来。

*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书写动作,用指尖在课桌上写出数字0的形状。

练活动(15分钟)* 让学生拿起笔和纸,在指导下自主完成一行数字0的书写练。

* 老师巡视课堂,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小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数字0的特点。

第二课时导入活动(5分钟)*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0和字卡“零”,让学生回忆数字0的特点和读写方法。

讲授内容(1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数字0是否有其他形状和物体相似之处?* 老师出示一些具有圆形的物体图片,让学生找出和数字0相似的物体,并描述其相似之处。

活动设计(2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要求找到一个物体,并用纸板或其他材料制作该物体的剪纸模型。

* 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并向其他同学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物体。

小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评估*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活动参与情况。

* 学生对数字0特点和读写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学生对与数字0相似的物体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课后作业* 完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相关练册的作业。

*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找到和数字0相似的物体并进行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教学课题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八学案使用者第周星期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目标第一课时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第二课时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第三课时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第四课时理解、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第五课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第六课时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第七课时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第八课时激情引趣、知识回顾——整理知识、形成网络——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训练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本单元训练难点: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准备与手段课件、卡片、米尺数位顺序表、平均分好的正方形、纸条两张空白卡片、一支水彩笔。

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周星期集体备课共性意见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这里教材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书分母是10、100、10000……的分数,了解小数的记数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从而清楚地了解小数为什么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填空题。

3 5 8× 2 41 4 32 ……( ) ×( )的积7 1 6 ……( ) ×( )的积8 5 9 2 ……()+()的和笔算358 ×24时,先用24中的()乘(),得数的末位与因数的()位对齐。

再用24中的()乘(),得数的末位与因数的()位对齐。

二、口算120×3= 350×4= 740×2= 110×8= 870×3= 210×5= 44×200= 430×4= 620×2= 370×2=三、选择。

1、437 ×25的积的最高位是()A.十万位B.万位C.千位2、竖式计算176×23时,176与23相乘的积的末位与( )位对齐。

A.个B.十C.百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A 五B 四C 六4、512×29的积最接近()。

A. 15000B. 10000C. 1500四、列竖式计算156×13= 324×15= 271 ×23= 32×216= 728 ×23= 118×29=五、判断并改正。

2 4 6 13 4× 3 4 × 1 29 6 4 2 6 86 3 8 1 3 47 3 4 4 1 5 0 8六、一个森林公园有一片48公顷的阔叶林。

据统计,每公顷阔叶林一年约能吸收365吨二氧化碳,一天可放出约735千克氧气。

⑴这个公园一年约吸收多少吨二氧化碳?⑵这个公园一天约放出多少千克氧气?能力拓展天地七、下面的ABCD分别代表哪个数字竖式才成立。

A B C D×9D C B A第二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基础知识乐园一、填空1、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先把( )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写几个(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素养评价分层作业常见的数量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素养评价分层作业常见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单常见的数量关系元量,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什么是路程、速度和时间,还发现和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呢?让我们一起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走进本单元的学习和练习吧评价导语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分量和总!单元知识结构单元评价目标070401在现实情境中,发现常见的数量关系:总量=分量+分量,并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应用070402在现实情境中,发现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并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应用070403在现实情境中,发现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应用070404运用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应用单元第一课时《加法模型:总量=分量+分量评价内容》★基础素养★【题1】(1)周六上午一共有多少人参观?四年级周六参观人数上午男生:108人女生:82人下午男生:68人女生:57人总量上午一共有多少人?分量男生:()分量女生:()四年级来参观科技馆。

(2)周六一共有多少人参观?★能力素养★【题2】为了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某合作社在本地特色活动中,展出各类壮锦的数量如下:1号展厅2号展厅“双色”壮锦?件57件“彩色”壮锦133件102件总量一共有多少人?分量上午:()分量下午:()男生:()女生:()这两个问题都是已知()和(),求()。

用到的数量关系式:(1)1号展厅有197件壮锦,“双色”壮锦有多少件?数量关系式:(2)展厅中一共有多少件壮锦?数量关系式:【题3】下面题目中,能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示的,请在□里打“√”,并在横线上列出数量关系式。

★综合应用★【题4】柳州螺蛳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鲜、辣、酸、爽、烫。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课时积的变化规律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课时积的变化规律课件

巩固提升 教学目


根据32×50=1600,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积。
32×50=1600
8×50= 400
32×5= 160 4×50= 200 64×5= 3200
巩固提升 教学目


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2×4=128
(32÷2)×(4×2)= 128 (32÷4)×(4×4)= 128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几,另 一个因数同时除以几,积不变。
巩固提升 教学目


填一填
因数
20
40 5 200
40 10
200 10
200
因数 积
5
100
20
4000
400
2000
巩固提升 教学目


写出两个数相乘结果等于480的算式。
( 24 )×( 20 )=480
(120)×( 4 )=480 (60 )×( 8 )=480 ( 3 )×( 160 )=480 (15 )×(32 )=480 ( 48 )×( 10 )=480
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 积也乘(或除以)几。
新课讲解 教学目

举例验证你发现的规律。 2.其中一个因数除以10
8000×4=32000 800×4= 3200 80×4= 320 8×4= 32
1.其中一个因数乘10
5×6=30 50×6= 300
因数分别除以了2、( ),积各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交流
新课讲解 教学目


20 × 4 =
÷2
80
10 × 4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2)探究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师:根据黑板上的两道算式80×8=240(元),10×4=40(元),
用单价、数量、总价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①生交流并完成课堂活动卡。
②引导学生概括出其他两个关系式。
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52页“做一做”2题。
2、使学生从实际间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问题。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4、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
5、教学准备:搭载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实况录象(2分钟) .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一个因数是怎样变化的,再直接填出积。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九”第6题。
让学生先观察每组中各个算式之间因数的联系,再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8.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九”第8、9、10、题。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8.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
184×28
2.笔算。
184×12 176×47 425×86 287×82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第2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1年9月29日
②口算:145×12=145×4×8=580×8=1740(千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
课标要求
课标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课标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单元集体备课
年 级
四年级
单元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常见数量关系。本单元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回顾与整理。结合梳理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进一步强调对乘法运算的结果进行验算,以保证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研究“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总结梳理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是学生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内涵,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课标解读
“数的运算”内容贯穿于整个第一、第二学段,是这两个学段数学学习分量比较重、占用学习时间最多的内容。对于数的运算首先要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运算,要达到什么目的,这决定学生选择什么运算方式和要达到什么精度的要求。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面对具体问题的情形,确定是否需要计算。然后再确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当然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按照《课程标准》把握运算的熟练程度的要求,教师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运算,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运算。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教学设计目录第一课时:、理解垂直和平行…………………….……第二课时:过直线上(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第三课时:平行线、画长方形…………………………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第五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第六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理解垂直和平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理解平行线、垂线。

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点及空间想象水平。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水平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准确理解。

教学用具:准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准确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故事引入: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就像放飞的小鸟,飞快的向门外冲去。

当黄柏林经过陈正伟的座位时,不小心把陈正伟的两枝笔弄到了地板上,这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适当实行思想教育)2、黄柏林也像同学们说的和期望的一样,马上向陈正伟表示诚挚的歉意后,迅速将散落的文具盒及地面上的铅笔、圆珠笔等文具收拾好放回桌面,事情好象到此结束了。

不过,在收拾文具时,他却发现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思考。

3、他想到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对他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表示钦佩的同时,不妨来看看这个问题:两支铅笔落在地面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二、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4单元 2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4单元  2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 2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正整数乘法运算规律。

–理解并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经过观察、实验、讨论,自主探究乘法运算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整数乘法运算规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规律的发现和总结2. 教学难点•锻炼学生的观察、实验、总结和归纳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规律的同等重要性三、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学生合作,通过两个数字相乘来得出结果,并解释他们是如何计算的。

2. 导入新知(10分钟)•带领学生讨论和总结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分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乘法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总结乘法的规律。

4. 整合知识(10分钟)•学生汇报各自小组的实验成果,让全班学生一起总结乘法的变化规律。

5. 拓展应用(10分钟)•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乘法问题,并让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规律解决这些问题。

6. 练习与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乘法规律的掌握,并要求学生带回家完成相关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探究乘法的变化规律。

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促进他们对乘法规律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顺利进行教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章节复习讲义 《三位数乘两位数》(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章节复习讲义 《三位数乘两位数》(含答案)

章节复习讲义(人教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章节复习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互联知识导航知识点一: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可预知,用“一定”“不可能”描述;不可预知,用“可能”描述。

知识点二:可能性的大小及根据可能性大小进行推测1.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在总数中所占的数量越多,可能性就越大。

2.记录的次数越多,说明被摸到的可能性越大,对应的物体数量就可能相对多些。

夯实基础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1分,共5分)1. (2021四下·成武期中)当积和一个因数(0除外)相等时,另一个因数是()。

A. 0B. 1C. 22. (2021四下·新沂期中)下图是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第一步得数是A,第二步得数是B,A 与B比较,()。

A. A=BB. A>BC. A<B3. 算式A×B,如果A加4,B加2,那么得到的积()。

A. 加B. 加8C. 以上答案都不对4. (2021四下·南京期中)小明骑车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小华骑车的速度是250米/分钟,()快。

A. 小明B. 小华C. 两人一样快D. 无法比较5. ( 1分 )A. 128×1=128B. 128×10=1280C. 100+28=128二、判断正误(共5题;每题1分,共5分)6. (2020四上·陈仓期末)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共有几个0。

()7. (2020四上·邹城期末)汽车行驶时,如果路程一定,用的时间越少,车的速度越快。

()8. (2021四下·南京期中)三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积一定是五位数。

()9. (2021四下·南谯期中)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扩大6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就不变。

()10. 三位数乘两位数中乘数的末尾共有两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两个0。

()三、仔细想,认真填(共7题;每空1分,共21分)11. (2021四下·简阳期中)一支钢笔8元,12支钢笔96元。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六篇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六篇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六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6页例2。

教材分析:《垂线的画法》位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是画规则平面图形的起源。

它将直接影响到对规则平面图形的画图和计算。

因此,它在整个小学数学平面图形的数学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也将影响到学生对平面几何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掌握垂线的画法,能灵活运用绘图方法能力。

2、认识垂线的性质。

3、注重发散思维训练,激发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垂线性质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学用三角尺一套,题单。

2、学具:学生用三角尺一套。

教学宗旨:突出重点,深化难点,拓纲务本,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教法和学法:1、教法:讲解法、提问法、演示法、问卷法。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一、总体上安排有:1、创设情景、导入新知;2、动手操作、探索方法;3、强化新知、拓展延伸、提高能力;4、畅谈收获与感受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创设情景、导入新知部分。

首先复习旧知组织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中来;接着用富有挑战性的语言——你们会画垂线吗?从而激励学生去尝试画垂线。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索方法;通过“自己尝试画垂线——比较画法——演示”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总结画垂线的方法。

那就是:①手握斜边,使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②两手配合,沿直线平移三角尺,使另一条直角边靠近指定点。

③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学生掌握了垂线的画法后,再次让学生过直线上的点画垂线,巩固正确作图方法。

同时老师重点强调“重合、平移靠点、画线”这画法三步曲二、难点的处理:也就是探究垂线的性质。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此处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而后发现:点到直线的线段有无数条,有一条最短的。

这时老师演示且揭示垂线的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典型例题
书本P48例2:
例2编排以笔算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把口算融入到笔算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教材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各有重点,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第(2)题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 问题。
106×30=3180 106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 0。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书后第48页做一做
(二)巩固练习
2、练习八的3、4
3、吹泡泡,真好玩。
(三)拓展练习
4、小玲准备坐汽车到相距1000千米的姑妈家,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10小时后小玲能到姑妈家吗?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基本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巩固练习
2、练习八的3、4
3、吹泡泡,真好玩。
训练方式及反馈形式
自主完成,集体讲评。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 0 和非 0 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 0 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 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 30 ————
(2)计算 106×30 时,既然中间的 0 与 3 相乘得 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4单元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数的数值。

2. 能够掌握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3. 能够认识千位以内的数,如:1000、200、30等。

4. 能够初步理解“几百”、“几十”等表达方式。

5. 能够认识数字“0”和“1”。

二、教学重难点1. 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2. 数字“0”和“1”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举例子、出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注意力,导入本节课主题。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出一些数,并请多数学生报出结果,引导其自行总结规律。

3. 正确读出3位数引导学生正确读出3位数的数值,如:156、450等,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练。

4. 会读千位数介绍千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读出如1000、3480等数,并且帮助学生通过练快速掌握千位数的读法。

5. 探究“几百”、“几十”介绍“几百”、“几十”这类表达方式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辅助理解和记忆,如:游戏、图片、数字卡片等。

6. 认识数字“0”和“1”介绍数字“0”和“1”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其代表的意义,如:0个单位、1根勺子等。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上出的练题,复千位数的读法,巩固方法与技能。

五、板书设计1. 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2. 数字“0”和“1”的认识。

3. 千位数的记忆和惯。

4. “几百”、“几十”的认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字的基本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取得了预期效果。

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对数字的记忆能力较弱,难以较快地掌握知识点,明确了后期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探究新知 3*
4800 (1)160×30= ______
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零, 此题如何口算呢?
正确,能说明 是怎样算的 先口算出16×3=48,再 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可以这样想: 16×3=48,10×10=100 48×100=4800 所以160×30=4800
二、探究新知
4800 (1)160×30= ______
×
3 0
0 0 0 3 1 8 3 1 8 0
简便
小结:
• • • •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写竖式时末尾0前边的数对齐。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 一共有几个0,
1.
2 2 0 × 4 0
完成迅速、正确
1 6 0 × 6 0
3 6 0 × 2 5
×
5 8 0 1 2
五、课堂小结: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怎样确定积末尾0的个数?写竖式时注意什么?
表述准确
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一、复习导入 ( 5*)
口算(开火车)
35×2 140×6 16×5 13×6 19×5 230×4 17×5 280×3 250×3 140×7 18×3 350×2
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学习目标: 1、知道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 方法。 2、会笔算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乘法。
先口算出16×3=48,再 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怎样笔算更简便?
我喜欢这样笔算。
1 6 0 × 3 0 4 8 0 0
三、合作学习 6*
3180 笔算:106×30= ______
合作规范的小组优先。 正确且方法最简便
小组交流:1、竖式的写法 2、你是怎么做的? 全班展示 1 0 6 1 0 6 × 3 0 3 1 8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