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唯物史观
考研政 治模拟试题及解析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解析考研政治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科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以下是一套精心准备的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详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其社会根源是()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 无产阶级的壮大C 德国古典哲学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答案:A解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无产阶级的壮大是阶级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思想渊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唯心主义哲学强调精神第一性;旧唯物主义哲学忽视了实践的作用。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B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C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D 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答案:B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包括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 生产相对过剩B 生产绝对过剩C 需求不足D 供给不足答案:A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5、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两个阶段的区别在于()A 垄断组织的形式不同B 垄断资本统治的范围不同C 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程度不同D 垄断利润获取的方式不同答案:C解析: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程度不同。
考研政治模拟题五及答案

政治理论模拟试题五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客观的物质的动因,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动力的动力”就是A.生产实践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生产方式答案:D2.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说明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是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本原与派生的关系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答案:B注: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给物质下定义的,其基本思想包括:(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3)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3.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说明:A.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B.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C.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答案:B4.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A. 是否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D. 是否承认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答案:C5.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是A.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存在B.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案:B6.假定纱厂工人生产棉纱5公斤,消耗棉花5公斤(棉花损耗不计)价值10元,消耗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的价值2元。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16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16单项选择题第1题:“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源于国内外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这句话意味着垄断资本的剥削对象是______A.只有本企业的雇佣工人B.本国的所有资本主义企业的雇佣工人C.本国的所有资本主义企业的雇佣工人和其他劳动者D.本国的和外国的所有资本主义企业的雇佣工人以及其他劳动者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它是垄断在经济方面的重要表现。
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源于国内外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主要包括:本企业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其他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其他国家的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第2题:金融资本的形成,意味着垄断已经发展到______A.跨企业的水平B.跨地区的水平C.跨部门的水平D.跨国界的水平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资本的形成,表明垄断由部门内部的垄断发展为跨部门的垄断。
第3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意味着______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B.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发生了改变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局部调整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从私人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这一经济基础,也没有改变私人资本的基本属性,更没有改变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状况,所以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给资本主义带来了若干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其一,在经济运行模式方面,国家开始对经济进行干预,单纯的市场调节成为过去;其二,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出现了国有制,打破了私人所有制一统天下的格局;其三,在基本经济规律的实现形式方面,由于国家的参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取得具有更多的途径,即除了自己直接取得外,还可以借助国家分配。
考研政治(辩证法)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辩证法)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结论是( )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机械论观点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唯物史观在论证社会历史规律的必然性时,并没有否认偶然性的作用。
相反,它对偶然性的历史作用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马克思指出,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把握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在认识和处理具体的历史事件时,就可以让我们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和偶然性,抓住机遇,有效地进行主体选择。
同时,又可以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确定自己行动的目标、方向,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知识模块:辩证法2.“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互变规律原理”。
“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故排除C,而BD为干扰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知识模块:辩证法3.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自身的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矛盾这一关键词,是指唯心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是属于矛盾同一性问题),“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
研究生考试考研思想政治理论(101)2024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思想政治理论(101)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实践性B. 物质性C. 社会性D. 客观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统一性。
选项A,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但并非世界的统一性所在,故A错误。
选项B,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不仅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故B正确。
选项C,社会性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如传统、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法律规范等。
社会性是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的属性,但并非世界的统一性所在,故C错误。
选项D,客观性是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客观性是世界的基本属性,但并非世界的统一性所在,故D错误。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B.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C. 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D. 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不断变化,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过程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选项A,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指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事物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故A正确。
选项B,描述的是矛盾斗争性的作用,即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与题目要求的“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符,故B错误。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7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7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B解析: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所以,备选B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备选C、D两项是社会基本矛盾。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是人民群众还是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不同回答正确答案:C解析:在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其规律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不同回答。
所以,备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认为人们的思想动机、主观意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这种观点属于( )A.庸俗唯物主义B.唯理论C.经验论D.唯意志论正确答案:D解析:唯意志论认为人们的思想动机、主观意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把人类社会之外的某种神秘精神当做社会发展、人的命运的决定和支配力量,这种看法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教条主义C.经验主义D.历史观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正确答案:D解析:历史观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类社会之外的某种神秘精神当作社会发展、人的命运的决定和支配力量。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近年来,考研政治成为众多学子备战考试的重点之一。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本文将提供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以供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下面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正确的是()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D.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答案】C【解析】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选项C正确。
2.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总量分析和边际分析C.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 逻辑分析和实证分析【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科学内涵,选项A正确。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
A. 具有客观性和阶级性B. 是超历史的C. 是主观的自觉行为规范D.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选项D正确。
2. 我们党历来强调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因为()构成了党的生命线和根本保证。
A. 党的思想路线B. 党的组织原则C. 党的群众路线D. 党的纪律【解析】党的思想路线构成了党的生命线和根本保证,选项A正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党的领导B. 干部队伍建设C. 开放改革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案】A【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选项A正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C.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D. 坚持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答案】D【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选项D正确。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891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891单项选择题第1题: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B.是否承认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也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第2题: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A.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B.社会主义改革可以代替社会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改革促进社会形态的变革D.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的质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手段,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所以选项A正确。
第3题:被马克思主义称为“历史的火车头”的是A.革命B.科学技术C.生产力D.生产关系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所以正确选项是A。
第4题: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殊性在于A.能转移劳动力自身的价值B.能保存劳动力自身的价值C.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D.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就消失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殊性。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就是人的劳动,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人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考研政治马原模拟题及答案之唯物史观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数学冲刺
管理类联考数学冲刺串讲,系统串联知识体系,指导考生针对核心题深度 学习
8
刘京环
《考研管综初数冲刺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预测 4 套卷》
逻辑冲刺
8
王诚
《考研经综写作冲刺讲义》
写作模考
通过应试技巧的学习,提供写作的速度,发现考试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提高考试分值
4
王诚
《考研管综写作 4 套卷》
逻辑真题解析
了解逻辑真题的主要考查内容,试题结构,预测逻辑真题的命题趋向
2
了解逻辑真题的主要考查内容,试题结构,预测逻辑真题的命题趋向
2
王晓东
《经济类联考综合真题及其答案》
高等数学基础班
全面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点,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运算方法,为 强化提高打下基础。
16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基础讲义》
王诚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冲刺串讲
各科冲刺串讲,系统串讲各科知识体系,指导考生针对核心考点进行深度 学习。
8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冲刺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预测 4 套卷》
逻辑冲刺
提高运用各种知识点和逻辑方法解答各种类型的逻辑题的综合能力;消灭 逻辑理解中的盲点和误区;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4
饶思中
《考研经综逻辑冲刺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考前 8 天写作大预测》
写作冲刺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15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15单项选择题第1题: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日工资为6元,生产产品6件,每件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为1元。
剥削率为50%。
在工资和材料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将劳动强度提高到每天生产10件产品,资本家可以多得到的剩余价值为______A.8元B.6元C.4元D.12元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 这道题目也是考查绝对剩余价值的数量。
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绝对延长总的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
提高劳动强度相当于变相延长劳动时间,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范畴。
题目问“资本家可以多得到的剩余价值的数量”,这就要求我们分别求出原来剩余价值的数量和增加劳动强度后的剩余价值的数量,二者之差就是答案。
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日工资为6元,生产产品6件,根据这些给定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出每件产品的劳动力成本(V)为1元。
再根据给定的剥削率,可以得出每件产品的剩余价值为0.5元——因为M"(50%)=M:V(1);6件产品的剩余价值总量为3元;将每件产品的C、V、M相加,得出每件产品的价值为2.5元。
工人提高劳动强度后,生产了10件产品,其价值总额为:10×2.5=25元,其中扣除工资6元,原材料成本(C)10元,得出提高劳动强度后剩余价值的总量为9元。
9减去之前的剩余价值3元,最后的得数为6元。
第2题: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剥削率为100%;凭借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被缩短为2小时而工作时间不变,这时的剥削率为______A.100%B.200%C.300%D.400%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题干中出现的“凭借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这几个字,可以判断它是考查相对剩余价值。
因为在总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以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
2020年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历史唯物主义多选题

2020 年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历史唯物主义多选题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的属性为标准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水准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2、2006 年9 月8 日,中国首次设立环境保护科普创新奖,补充了行业空白。
这说明中国公众对地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提升,意识到环境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它是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B、它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决定社会的性质C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社会的发展D它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发展的速度3、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变量。
从国际比较来看,如果我国长期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将使中国与印度在劳力资源与总抚养比等方面的竞争地位由显著优势变成严重劣势。
所以,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是“人口政策进入特殊而关键的时期”。
从总体上看,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A、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有和发展的前提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承担者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D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4、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性在内的统一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哲学的深刻革命。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进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5、正如达尔文发现了物种的起源与进化的规律,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考研政治模拟题(九)及答案

材料 2
下表是某工厂 2000年资本各部分的周转情况:
生产资本的构成 〖〗价值(万元) 〖〗每年周转次数固定资本
其中:厂房 机器 小工具
流动资本
其中:工资原料、燃料、辅助材料〖〗 1500
400
27.发展生产力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因为
A.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B.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D.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
28.我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内容是
A.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B.调整提高第二产业
36.简要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内容以及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37.阅读下列材料:
温家宝强调,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六)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考研政治复习资料强化训练模拟题(四)含答案

强化训练模拟题(四)含答案下面是研究生考试网为考生为考生提供的考研政治复习资料强化训练模拟题(四)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6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这句话说的正是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
A.动力作用B.诱导作用C.指导作用D.预见作用2.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4.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5.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统一的整体,其实质和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6.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统一的整体,其实质和核心是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考研政治(唯物史观)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唯物史观)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 ) A.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B.人类精神需要的产物C.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选项ABC表述错误,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
知识模块:唯物史观2.19世纪,美国鼓励向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发展西部又解决饭碗问题的聪明之举。
孰料过度放牧造成大面积沙化,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
1935年,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约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
事后美国不得不实施世界四大造林工程之一——“罗斯福生态工程”,才避免了黑风暴的继续肆虐。
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A选项没有看到人与外在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不是以倒退到原始状态为目的,而是在改造外在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人的意愿并与自然保持新的和谐。
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5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5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有人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的连续变化的过程。
”这种观点() A.否认了量变的重要性B.否认了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否认了事物发展的不连续性D.属于形而上学的错误正确答案:B,C,D解析:命题的观点是一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夸大量变否认质变。
因此,正确选项为BCD。
知识模块: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2.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A.世界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B.世界上的各种真理都有普遍性C.在相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D.真理具有客观性正确答案:C,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真理是一元的,因为真理的内容是惟一的、客观的,反对多元真理观,任何的真理都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不存在最高真理。
因此,正确选项为CD。
知识模块:认识的本质和过程3.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包括A.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B.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C.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D.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正确答案:A,B,C,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阐述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
正确答案是ABC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
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
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A.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B.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C.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D.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正确答案:A,B解析:从材料所给出的“深入研究”“材质特性”“板材”“经济效益”“商机”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该公司能够根据“秸秆”和“效益”的固有联系,通过“另辟蹊径”突破了事物的现象联系,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AB选项正确,CD选项说法本身错误。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079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079单项选择题第1题: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
所以,备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第2题:人们日常看到的相持、平衡、静止等,都是( )A.事物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B.事物在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C.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D.质变过程中存在着的量的扩张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事物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是相持、平衡、静止等。
所以,备选A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第3题: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变化属于 ( )A.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B.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C.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D.事物质变过程中新质在量上的扩张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变化属于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所以,备选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质变是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第4题:关于社会形态,下述错误的观点是( )A.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社会制度即社会形态C.社会形态的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D.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的过程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生产方式。
所以,备选A项观点错误,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B、C、D三项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唯物史观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的上层建筑D.地理环境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的人与人的关系D.三者的统一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因为:A.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B.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C.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D.科学技术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现存的种种生产关系的总和C.符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5.判断一种上层建筑是否先进,取决于:A.它是否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B.它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它是否为它的经济基础服务D.它是否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6.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在于:A.社会意识不是人对于自然的意识,而是人对于社会生活的意识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全部意识现象的抽象,因而是永恒不变的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D.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7.生产方式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8.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A.社会心理B.自然科学、语言学和普遍逻辑学等C.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D.群体意识9.在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各种条件中,具有决定性的条件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文化水平C.传统观念D.科学技术水平10.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认为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必然得出:A.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结论B.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的结论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结论D.人人创造历史(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创造了人”,基本根据在于:A.劳动使人们结成社会关系B.劳动创造生产工具使猿手变成人手C.劳动推动语言的生产和发展D.劳动使人的意识得以形成E.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7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7单项选择题第1题:社会主义国家用改革,其性质应该是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A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革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显然错误;B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并不是改革的性质;C项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说法也不对;D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性质,所以 D项是惟一正确选项。
第2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承认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之上,是能动的决定论。
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A.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B.是机械论和宿命论C.是旧唯物主义理论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是考查对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决定论的理解和掌握。
在是否承认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问题上,存在着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对立。
决定论承认历史的规律性和必然性,而非决定论否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在决定论内部根据是否承认主体选择性即主观能动性,又分为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
机械决定论(旧唯物主义)夸大历史的规律性和必然性,“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A 项),是历史宿命论(B项)。
辩证决定论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既承认历史的规律性和偶然性,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坚持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的统一。
所以D项是正确选项。
题中的A、B、C三项是等值的,是一回事。
这一知识点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不一定是很清楚的。
如果考生掌握了A、 B、C三项的内在联系,就会非常轻松地作出正确选择,否则也是难以答对此题的。
此题有一定难度,因为决定论和选择论及其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知识点,考生能够做到全面把握是不容易的。
第3题: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A.能否购买到商品B.流通形式不同C.流通的公式不同D.能否带来新的价值增殖(剩余价值)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4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历年考研政治练习题含答案5052

历年考研政治练习题含答案单选题1、马克思:唯物史观A.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B.列宁:武装斗争理论C.邓小平:改革开放理沦D.思格斯:科学发展观答案:C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所创立,改革开放理论为邓小平所创立。
单选题2、邓小平同志“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A.永远不变B.长期不变C.短期不变D.暂时不变答案:-1暂无解析多选题3、“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
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特别行政区虽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并不具有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B.在两种制度中,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地位平等C.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国家占主导地位D.“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答案:A,D[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于“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国家性质的原因的认识,A 项正确,特别行政区只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主权性质;B项错误,两种制度地位不是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C项错误,资本主义制度从属于社会主义制度;D项说法正确。
单选题4、马克思:唯物史观A.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B.列宁:武装斗争理论C.邓小平:改革开放理沦D.思格斯:科学发展观答案:C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所创立,改革开放理论为邓小平所创立。
多选题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因为A.三个文明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B.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C.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证和政治动力D.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答案:A,B,C,D[解析] 考查对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共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的上层建筑D.地理环境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的人与人的关系D.三者的统一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因为:A.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B.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C.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D.科学技术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现存的种种生产关系的总和C.符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5.判断一种上层建筑是否先进,取决于:A.它是否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B.它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它是否为它的经济基础服务D.它是否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6.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在于:A.社会意识不是人对于自然的意识,而是人对于社会生活的意识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全部意识现象的抽象,因而是永恒不变的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D.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7.生产方式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8.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A.社会心理B.自然科学、语言学和普遍逻辑学等C.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D.群体意识9.在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各种条件中,具有决定性的条件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文化水平C.传统观念D.科学技术水平10.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认为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必然得出:A.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结论B.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的结论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结论D.人人创造历史(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创造了人”,基本根据在于:A.劳动使人们结成社会关系B.劳动创造生产工具使猿手变成人手C.劳动推动语言的生产和发展D.劳动使人的意识得以形成E.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B.它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的过程C.它决定着社会生活的所有细节D.它决定着各种社会形态的全部具体特点E.它的发展变化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表现在:A.唯物史观承认人民群众的作用;唯心史观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B.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物质生活决定社会的精神生活,唯心史观则相反C.唯心史观认为人的思想动机决定历史的发展,唯物史观则认为思想动机背后还有物质根源D.唯物史观承认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唯心史观则否认发展的规律性E.唯物史观否认社会意识的作用,唯心史观则相反。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A.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客观性的生产方式B.社会基本矛盾是客观的C.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社会运动和人的意识无关E.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5.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它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6.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办法是:A.在社会主义制度外“自我解决”B.实行“自我完善”、“自我改革”C.通过进行一个阶级*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D.建立不同于社会主义的另一种社会制度E.在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等体制方面的改革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A.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B.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C.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D.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E.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
8.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是:A.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剩余产品的出现C.社会分工的发展促使生产资料私有制产生D.青铜器代替石制工具E.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9.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B.群众的一切意见都要遵从C.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原理E.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10.唯物史观所说的人民群众是指:A.无产阶级B.体力劳动者C.居民中的先进分子D.居民中的大多数人E.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11.目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发生革命,是因为:A.已不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对立B.没有形成革命的客观形势C.革命的主观条件尚不成熟D.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不再发生革命E.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暂时掩盖了雇佣劳动制度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尖锐对立12.社会革命的作用在于:A.它是历史的火车头B.它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和环节C.它能代替生产力的发展D.它能代替科学文化的进步E.它可以更大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13.宗教的特点是:A.宗教萌芽于原始社会,形成于阶级社会B.宗教是统治人们的那些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反映C.是由对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D.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同人类社会共存亡E.宗教是粗俗的唯心主义。
14.唯物史观所说的人民群众是指:A.无产阶级B.体力劳动者C.居民中的先进分子D.居民中的大多数人E.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15.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A.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一切服从群众的观点D.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E.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
16.历史人物在历起的显著作用表现为:A.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B.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人C.历史人物决定历史任务的性质D.历史人物决定历史事件发展的根本方向E.历史人物是历史过程的影响者(三)辨析题: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应当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3.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而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停顿地变革生产关系。
4.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6.在我国现阶段,已消灭了剥削阶级制度,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不存在,因此,不存在阶级斗争了。
7.人民群众在阶级社会是划分为阶级的。
因此,人民群众是一个阶级范畴8.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因而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简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 .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4 .简述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
5 .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6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五)论述题:1.如何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特点来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2.试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何重要意义?3.怎样正确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能动性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统一?4.试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5.试述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完成后阶级斗争的特点。
(六)材料分析题:1.关于人民群众在历的作用问题,历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自《孟子》(《尽心》下)和《荀子》(《王制》)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摘自《饮冰室合集》十六册和《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
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2.材料1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死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材料2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3卷材料3邓小平说:“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又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3卷请回答:(1)材料1的中心思想。
(2)材料2的中心思想。
(3)材料3的中心思想。
(4)贯穿于材料1.2和3的共同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下列是有关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问题的材料:材料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
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2“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所《自然辩证法》材料3“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
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