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明清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明朝的社会经济:
(三)手工业的成就:
1、瓷都景德镇在青花瓷基础上,烧制出五彩和斗彩; 2、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中心,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使 用花楼机织造精细丝织品。 3、造船业发达,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 4、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民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 5、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民族关系
乌斯藏 设卫所 建僧官制度 一心拥护中央政府
初期:威胁北疆
永乐:接受封号
蒙 古
中期:长城、瓦刺 后期:俺答汗、封 贡互市、
西藏

沿袭土司制度
西南地区
设贵州布政使司
改土归流(有限)
原因:蒙古落后, 要与汉交换生活 必需品,说明蒙 古在经济上与内 地经济有密切的 依赖关系;意义: 见书
(2)郑和下西洋
宰相与内阁首辅的区别
宰相
权力来源 人员任免 权 力 宰相制度赋予 经过皇帝与大臣商议 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 务(决策和行政权) 限制皇权
内阁
皇帝个人信任 皇帝意愿决定 票拟权 强化皇权
与皇权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
实质
专制皇权的产物和工具
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形成的内阁 制度的比较:形似神异
本质区别:中国的内阁制度是皇帝专制的产物和工具,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标志;而英国的内阁制度是近代资 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是步入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不同: 内阁的形成途径 内阁的权限、地位 首辅与阁员的关系 内阁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二)农业新发展:
1、多熟制的发展和多熟品种的培育; 2、引进和推广国外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 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形成专业生产的区域; 4、编撰《农政全书》,总结生产技术和经验。 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6、赋税改革:前期两税法(“鱼鳞图册”)后期张居正改革: 一条鞭法(白银) 7、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
1、形成时间长,始终未能取得法定地位,始终 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2、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屈服皇权高压之下; 因为没有法定的地位和职责,不能统辖六部等 机构,不可能与皇帝争权力。“简自圣衷,使权自 上出” 3、受制于司礼监,矛盾深刻,不得不走司礼监 门路; 4、内阁与六部互争雄长,矛盾重重; 5、内阁中矛盾重重,嘉靖以后,倾轧更加突出。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二、明朝的社会经济:
(一)经济政策:
1、明朝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①做法:实行专卖制度,官府垄断盐、茶等的经营,加征商 税;制定歧视商人的规定;设立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 工业发展。 ②影响:强化了封建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 (2)“海禁”
“海禁”政策:
二、明朝的社会经济:
(五)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1、表现: 2、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原因: (1)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 (2)中国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 重影响。
二、明朝的社会经济:
(四)商业:
商帮兴起。 工商业市镇兴起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前期朝贡贸易达到顶峰(郑和下西洋)。后期海禁政策
二轮复习 专题四 明清
时代特征:(1368-1840)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基本特 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经济上: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江南地区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文化: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 到发展;儒家思想活跃,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 想产生;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对外关系:对外逐渐由开放走向保守;中国逐渐落 后于西方。
二、明朝的社会经济:
(五)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1、表现: (1)明代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的丝织业中机户出 资购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和机工形成雇佣 关系,即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就 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雇佣工人,两者已无人身依附关系; (2)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表现在:机房(手工工场)规模扩 大,分工更加细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 区增多; (3)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总趋势,但在明清时期, 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始终处在萌芽状态,整体上未进入工场手工业阶 段。
A、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封建制度的衰落,加强思想控制;
③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出 现揭露封建礼教、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文学艺术。 ④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显示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最大) ⑤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一些西方先进文化。(西学东渐)
三、明朝的思想文化:
(一)明朝中期:
(二)明朝后期: (三)明末清初: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民主启蒙思想。黄宗羲主张“天 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民生 之本”。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 到实践中求得真知。王夫之主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 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 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评价:他们的思想主张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商品经济 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这两大时代发展趋势在思想上的反映,他们 的进步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 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明朝的思想文化:
(一)八股取士
(二)阳明心学
王阳明发展了南宋时期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他把程朱理学发展为“心学”,宣扬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提出“致良 知”的学说,进一步发挥儒家“仁”的思想。
1.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2.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 外无事。” 3、“人孰无是良知乎?独有不能致之 耳。……良知也者,是所谓天下之大本也; 致是良知而行,则所谓天下之达道也”。
三、明朝的思想文化:
(一)明朝中期:
王阳明发展了南宋时期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他把程朱理学发展为“心学”,宣扬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提出“致良 知”的学说,进一步发挥儒家“仁”的思想。
(二)明朝后期:
李贽的“离经叛道”。表现在:他自称异端,认为是非标 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 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李 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1)概念:是指明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 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原因:①明朝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 ②为了防范“外夷”侵犯(倭寇与荷兰) (3)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原始资本 的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 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明朝的社会经济:
经济和阶级上资本主义萌 经济和阶级上资本主义迅速发 芽受到严重阻碍,资产阶级 展;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未形成
文化上封建传统文化仍占 统治地位 文化上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革后,封建神学体系受到很大 冲击。
四、明朝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果:明朝晚期“西学东渐”
1、明朝徐光启编撰《农政全书》,对我国传统农学进行总 结; 2、李时珍编《本草纲目》,总结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和 成就,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3、《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 欧洲约两个世纪。 《坤舆万国全图》 4、宋应星《天工开物》 5、珠算普及
文莱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 时间: 前者要早半个多世纪,而且规模次数后者都无法比拟 前者(略);后者引起价格革命、商业革命,为资产阶 前者出于政治目的(宣扬国威),是封建制度下的 目的和性质: 级开辟了活动场所,促进资本主义的成长,加强了世界 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利益的贡赐贸易;后者是为了 各地的联系。 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影响:
①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传统科技依然走在世界前列;没有 突破传统科技的范围,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技;开始学习 西方科学知识。 原因: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限制手工业规模; C、文化专制统治,束缚读书人的思想; D、闭关政策,阻碍中西交流
②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 原因:
(4)评价:①地位: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②意义:赋役合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 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纳银代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但触动了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贯彻不力弊端百出。 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人物
时代 中后 期
主要思想
王阳明 明代
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肯定人的正常需求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末 否定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地位
明末 清初
抨击君主专制 限制君权的民主思想 工商皆本 经世致用
明清思想批判性质:初步民主思想 影响: 积极方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冲击了 专制统治,促进思想解放。
一条鞭法 (1)背景(目的):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 (2)时间: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 (3)内容: A、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赋役合并, 化繁为简); B、折成银两(赋役征银); C、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 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役归于地,量地计丁,纳银代役)
一、明朝政治:
(一)明朝:
1、措施:
(1)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 负责,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2)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内阁是为皇帝提供 顾问的内侍机构,对皇权不起制约作用。
明朝内阁制度演变小结
1、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 2、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 3、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 4、明神宗: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全盛 5、明神宗:在张居正死后,内阁阁臣谋自保—衰落
一、明朝政治
(一)明朝:
1、措施: (1)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丞 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2)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 侍机构,对皇权不起制约作用。 (3)监察:都察院、六科给事中,锦衣卫(朱元璋)东厂(朱 棣)西厂(朱见深)内厂(朱厚照) (4)军事:设五军都督府,卫所制度 (5)制定《大明律》特点: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加经济立 法;主张量刑;严法整顿吏治 (6)地方行政区划: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 指挥使司)府、县。 (7)明长城 2、影响: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达到新的高度。
4、 “心一而已……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 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 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 行合一之教。” 5、“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这就使王阳明的“致良知”说洋溢着强烈的道德 实践精神)
王阳明的心学兴起
背景:
明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专制统治危机加深;
王阳明希望通过整治人心,来挽救危机; 对陆心学继承和发展,与佛、道教进一步融合。 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 影响: 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 产生了重要影响。 “知行合一”
局限性:未动摇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总结归纳: 明清之际中国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点
中国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
启蒙运动
特点 具有初步民主色彩,但没有 批判的同时为资本主义提供 不同 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主张, 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形成了比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影响 不同 造成 不同 的原 因 (政 经济 文) 对当时的君主专制造成强烈 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理 的冲击,但无法动摇封建统 论准备。促使资本主义制度建 治的理论基础; 立 政治上封建专制空前强化 政治上进入资产阶级早期革 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