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孔子拜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_一目斋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_一目斋](https://img.taocdn.com/s3/m/78fbf96376eeaeaad1f330b3.png)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导语】学语文而使人能明智的生活。
文学是人学,间接经验多了,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自家的人生就少走弯路,以攻则下,以守则固。
人生是自我感觉的过程,这个自我的感觉,得有充实的内生活才成,学语文,能使我们的生活充实。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课文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篇二】教案学习目标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A案课前准备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情境导入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17《孔子拜师》ppt课件
![17《孔子拜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9eac846bec0975f465e2e8.png)
师呢?”
谦和大度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诲人不倦
人们佩服孔子和
老子的学问,也敬重 他们的品行。
综合谈谈对孔子和老子的印象。
孔子和老子学问渊博,品行高尚。
孔子:“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老子:“你是——”
孔子:“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 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 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 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 的。”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2)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孔子
老子
孔子: 老子: 孔子: 这
老子: 儿
孔子: 的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
zhǐ
jìng
止 境 (停止) (止境)
(境界) (环境)
pú
mèn
仆 闷 (仆人)
pǐn (风尘仆仆)
(郁闷) (闷闷不乐) nà
品 纳 (奖品) (品行)
(归纳) (纳闷}
仆
pū(前仆后继)(扑倒) pú (仆人)(仆从)
mēn(闷热)(闷气)
闷 mèn(郁闷)(闷闷不乐)
yuǎn jìn wén míng
知识还不够渊博,到千里以外的洛阳
拜老子为师。一路上( ),
( ),终于(
)地到了
洛阳。老子(
)地把自己的知
识(
)给孔子。他们的
(
)令后人敬佩。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是 ( 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17孔子拜师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17孔子拜师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d17a3e453610661fd9f401.png)
2
孔 子
3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 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 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 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 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 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孔子受到后人广泛的尊敬。 人们修建孔庙纪念他。每到孔子 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 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 祭孔活动。 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有很大的 影响。有的国家和地区把孔子的 生日作为教师节。
7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是知也。
8
温故而知新。
时时温习已经学 过的知识,由此就能 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
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同行,其中必 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1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而又时Leabharlann 的 复习,难道不是一件 愉快的事吗?
这是对孔子的心理、动作、语 言的描写。我们能感受他对老师格 外尊敬。
28
“你是——”老人 见这位风尘仆(pú )仆 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 自己,有些纳(nà )闷。
29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 (qiū),特地来拜见老师,请 收下我这个学生。”
这是对孔子的语言的描 写,把孔子真诚求学的态度 形象地表达出来。
表现了孔子的谦虚好学。
18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 千里,孔子风餐露宿, 日夜兼(jiān)程,几 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 阳。
19
“相距上千里”说明路途十分遥 远;“风餐露宿”说明孔子一路 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 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 渴的急切心情;“终于”说明孔 子虽然在路上经历了很多的磨难, 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到达 了洛阳。这句话把孔子对知识如 饥似渴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课孔子拜师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课孔子拜师](https://img.taocdn.com/s3/m/153ac57e192e45361066f57f.png)
2019/9/9
5
2019/9/9
6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
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 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 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 想家老子为师。
2019/9/9
7
曲阜和洛阳相
距上千里,孔子风
餐露宿,日夜兼程,
几个月后,终于走
到了洛阳。
2019/9/9
8
孔子想:这位老 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 的老师吧!于是上前 行礼,问道:“老人家, 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17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_远__近__闻_ 名
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_渊__博_…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_风__餐__露__宿___,
_日__夜__兼__程__,几个ຫໍສະໝຸດ 后,__终__于__走到了洛阳……
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 _长__袍_____,头发胡子_全__白__了___,看上去 _很__有__学__问__。
2019/9/9
9
孔子连忙说:“学 生孔丘,特地来拜见 老师,请收下我这个 学生。”
2019/9/9
10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 说:“多谢老师等候。学 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 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 会大有长进的。”
2019/9/9
11
从此,孔子每
天不离老师左右, 随时请教。
2019/9/9
12
2019/9/9
20
qiū
• 远近闻名 风尘仆仆 纳闷 孔(山)丘
• yíng
děng
zhǐ jìng shòu pǐn
• 迎候(接) 等候(待) 止境 传授 品行
2019/9/9
3
纳闷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133eb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d.png)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知道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进程,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老子作出简单的评判。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庞大的宝库。
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
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观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为何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这篇课文,就可以掀开这个秘密。
二、复习回想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写了我过古代着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2、故事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课文中还写到了另外一个人物老子,他给你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三、深入研究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1、是呀,那么在孔子拜师的全部进程中,孔子和老子是如何的谦虚有礼,都还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
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⑴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⑵他们的品行又怎样?3、学前指导。
我们说一个人的品行常常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言谈举止)抓住人物的言行来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课文中自己感爱好的人物,你可以研究孔子,也能够研究老子,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一两个句子,认真地读一读,细细地体会体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17课 孔子拜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17课 孔子拜师](https://img.taocdn.com/s3/m/62e15fcbe009581b6bd9ebcd.png)
文章的主要内容
讲述了孔子30多岁的时 候,感觉自己的知识不
够渊博,离开家乡曲阜,
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 为师的故事。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古
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 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pè i 佩服
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反映自己思想的名言,
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录在《论语》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都是孔子的传人,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把孔子的
这种“谦虚好学、不怕吃苦、 彬彬有礼”的精神继
续传承下去,让孔字精神永远的发光发亮。
“拜访”是敬辞,访问。 “拜见” 是“拜会,会见” 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迎候”和“等候”能互换吗?为什么?
不能,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表现出他非常谦和、 知礼。充分体现了老子的美德。“多谢老师等候”中“等 候”是晚辈向长辈致谢。
谈一谈你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的理解。
知识是无穷的,我们只有不断的探求知识,不断的 学习,来提升自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烈日炎炎的夏天, 孔子步行向洛阳走去。 凉风习习的秋天, 大雨瓢泼而下, 孔子风餐露宿。 孔子日夜兼程。
找出孔子拜见老子的表现? 孔子在拜师时的态度是怎样的?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 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1.给加点字注音。 jiān)程 日夜兼 风尘仆仆 ) . ( . ( pú 纳闷 ) 孔丘( qiū . ( mèn . ) 毫 . ( háo )无保留 佩 . ( pèi )服 传授 ) . (shòu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a4d5d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64.png)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17《孔子拜师》【教学内容】《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设计意图: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
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
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2.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3.参考资料:孔子拜师资料目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课前准备:1、查找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课题解读。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ee433f510a6f524ccbf85fe.png)
【篇一】課文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
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一駕馬車,車旁站著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著長袍,頭髮鬍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
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見著位風塵撲僕僕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
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
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篇二】教案學習目標①認識“兼、僕”等7個生字。
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
能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14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A案課前準備①多媒體課件(孔子畫像、孔子講學、孔子論著以及人們紀念孔子的場景)。
②自製生字詞卡片。
③學生自讀課文,記下疑問。
第一課時情境導入①談話: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影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體課件。
看了這段錄影,你想說些什麼?(學生根據課件內容自由說說。
)③引入:為什麼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秘密。
初讀感知①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②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指名朗讀這些詞語: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納悶風餐露宿毫無保留傳授佩服。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16cbccdaef8941ea76e059b.png)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篇一】课文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篇二】教案学习目标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A案课前准备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着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情境导入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
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7孔子拜师(有生字拼音)
![17孔子拜师(有生字拼音)](https://img.taocdn.com/s3/m/cde64dca84254b35effd3406.png)
wãn
chãn
新闻 听闻 远近闻名
pú
尘土 灰尘 风尘仆仆
nà
仆人 奴仆 女仆
mân
纳豆 收纳 容纳
闻
qiū
尘
仆
纳
zhǐ
闷
jìnɡ
纳闷 烦闷 郁闷
丘
山丘 小丘
yínɡ
迎
迎候 欢迎 迎接
děnɡ
等
等候 等待 等于
止
jiān止境ຫໍສະໝຸດ 停止 休止境环境 仙境 困境
shîu 传授
pǐn 品行 háo
pâi
授
教授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 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 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 聃(dān)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 丘(qiū),特地来拜见老师, 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 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 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 师左右,随时请教。
他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yuān) 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fù),去 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 夜兼(jiān)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 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 聃(dān)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qiū),特地来拜见 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 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孔
子 画
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释】几个人同行,其他人各具优点 和缺点,他们的优点我要学习,他们的 缺点,我要自己注意,加以防范,避免 重蹈他们的覆辙。所以他们都可以做我 的老师。
17.孔子拜师
![17.孔子拜师](https://img.taocdn.com/s3/m/c62ebd24bed5b9f3f90f1c5d.png)
孔府
孔庙
孔林
老 子
他是道教的 创始人,后世道 教将他尊奉为 “师祖”。
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讲了什么事。
3、有不懂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划出来。
闻 闷 止
尘 丘 境
仆 迎 授
纳 等 品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远近闻名 学无止境 传授 佩服 纳闷 相距 品行 迎候 等候 长进 敬重 曲阜
迎候
止境
风尘仆仆 远近闻名
毫无保留 学问渊博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迎
境
尘
我会写
等
读懂课文讲了什么事?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传授 品行
风餐露宿
远近闻名
毫无保留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远近闻名)了。他 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渊博到千里以外的洛阳拜 老子为师。一路上(日夜兼程 )、(风餐露宿),终 于(风尘仆仆 )地到了洛阳。老子(毫无保留 )地 把自己的知识( 传授)给孔子。他们的( 品行 ) 令后人敬佩。
17、孔子拜师
孔 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仲尼 是孔子的字,古时候,用名来称呼自己,用字来称呼 别人,都是为了表示谦虚和礼貌。后来,人们把很有 学问的人称为“子”。所以后人都尊称为他们老子和 孔子。)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 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 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上千里 ,孔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子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几个月 终于 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
地图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 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 洛阳。
17.孔子拜师
![17.孔子拜师](https://img.taocdn.com/s3/m/a56b6616a6c30c2259019e8b.png)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
“上前行礼”说明了什么? 孔子对老师格外尊敬、有礼貌。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 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特地”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老子在孔子心中的崇高地位,也 表达了孔子真诚求学的心情。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 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 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 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 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 会大有长进的。”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迎候”与“等候” 的区别?
渴了就随便找点水喝,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 找不到旅店休息就住在野外,这样的生活就 叫( )。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日夜不停地赶路就叫做(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 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 说明了什么?
孔子 老子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 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 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不怕吃苦
孔府:
孔庙:
孔林:
自读要求:
1.数: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给课文标上 自然段。 2.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字词查字 典。 3.思: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概 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渊(yuān)博 日夜兼(jiān)程 风尘仆(pú)仆
曲阜(fù) 老聃(dān) 纳(nà)闷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 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远近闻名”是什么意思? 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为什么还 要拜师?这说明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修改
反思记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课文,和民族小学,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目标,齐读目标)。有信心完成吗?本节课我们进行两场比赛,首先比读课文。
(二)后教
2.指名读(后进生)
3.指名纠错,老师板书出错的字词;
4.齐读出错的生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课文大家都会读了,接下来比一比,看谁最快地认识本课生字。
(一)先学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傣族阿昌族景颇族德昂族
坪坝穿戴招呼蝴蝶
孔雀舞蹈铜钟粗细尾巴
(二)后教
2.去掉拼音读词语3.单个生字读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好,我们刚刚把课文中小小的“拦路虎”给解决了,我相信大家课文一定会读的很棒,下面我们比一比谁的课文读的最流利。
(一)先学
1.学生自由读
(二)后教
2.指名分小节读
3.男女赛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
课文大家都理解了,接下来我们学习生字。请同学仔细观察,注意每个生字的笔顺及间架结构,再认真写一写,5分钟后咱们比一比,谁写的字最端正,最漂亮。
(二)后教
1.学生快速浏览
2.指名交流并指导学生做好积累。
六、第五次“先学后教”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四个生字,注意他们的占格位置,结构,再认真写一写。
(一)先学
1.学生观察、临摹。
(二)后教
2.两名后进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上写
3.师生评议,同桌互改
5cm
5cm
第一个问题同学们解决的非常好。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的小学?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一)先学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进行思考。
(二)后教
2.指名回答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并阐述理由。并随即指名读出自豪之情。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这是一所美丽、团结洋溢着快乐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有一处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并画出这句话。
课题: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二次修改
反思记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指名介绍)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小学,我们叫他民族小学,大家到民族小学去参观一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一)先学
1、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后教
2.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馈。(填空帮助解决)
课文先写(),再写(),最后写()。
3.这三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个部分?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二、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目标,齐读目标)。有信心完成吗?本节课我们将进行四场比赛,首先比读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进行第一场比赛,比谁课文字音读的最准确。自己先读一遍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三分钟后进行比赛。
(一)先学
1、学生自己读课文。
(一)先学
1.学生观察、临摹。
(二)后教
2.两名后进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上写
3.师生评议,同桌互改。
5cm
5cm
学习内容: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3.会写4个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