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产地、采集和贮存
中药学(临床)
植物药材的采收
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
期或刚开花时采收。
叶 类:在花蕾将放或盛开是采收。 花 类:花的采收,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都在成熟后或将
成熟时采收。
根和根茎类:一般在初春或秋末采收。 (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为佳)
树皮和根皮类: 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剥取树皮。 至于根皮,则与根和根茎相似,应于秋后苗枯,
四川:川芎、川乌、川贝、附子、川军、雅连、川楝 云南:滇七、茯苓 内蒙古:甘草、黄芪 广东:砂仁(阳春砂、海南砂)、陈皮(广东新会皮) 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 山东:阿胶 浙江:杭菊、滁菊(安徽滁州)、怀菊(河南怀庆)
(二)采 集
中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是药物具有防病治 病作用的物质基础,而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与 中药材的采集季节、时间和方法有着十分密 切的关系。
4、水火同制法 本法既要用水,又要用火。
基本方法有:蒸、发芽、药拌等。
三、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即中药药性理论,是历代医家 在数千年医疗实践中,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所 反馈出来的各种生理病理信息及治疗作用、临 床疗效,经不断推测、判断、总结出来的用药 规律;并在长期临床中不断总结新的药性理论, 使原有的药性理论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
④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炒干、烘焙便于贮 存。打砂仁,有效成分易于溶出。
⑤去杂质、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枇杷叶要刷去毛。 海藻、肉苁蓉当漂去咸味腥味,以利于服用。
(二)炮制的方法
1、 修治法 ①纯净处理
②粉碎处理
③切制处理
2、水制法 用水或其他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 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除去杂质、降低毒
中药
序言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天然的动、植、矿物。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是否合宜,直接影响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神农本草经》中即说:“阴乾曝乾、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用药法象》也谓:“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
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味则性味不全。
”可见,研究药物的产地、采集规律和贮藏方法,对于保证和提高药材的质量和保护药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产地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我国疆域辽阔,地处亚洲东部,大部分地处北温带,并有大兴安岭北部的寒温带、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及华南低纬度的热带,加之地貌复杂,江河湖泽、山陵丘壑、平原沃野及辽阔的海域,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水土、日照、气候、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尽相同,甚至南北迥异差别很大,因而为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也就使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品种、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地域性。
自古以来医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就是这个缘故。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本草衍义》云:“凡用药必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
”强调了气候水土自然对药材的生产、气味的形成、疗效的高低都有密切的关系。
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重视道地药材的生产。
从《神农本草经》、《别录》起,众多的本草文献都记载了名贵药材的品种产地资料,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砂仁等等。
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道地药材,沿用至今。
然而,各种道地药材的生产毕竟是有限的,难以完全满足需要,实际上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不可过于拘泥道地药材的地域限制。
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及贮存方法,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药效十分重要。
(一)产地同一种药物由于产地不同,其质量存在着显著差异。
这是由于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肥料等自然条件不同所致,特别是土壤成分的差异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故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和使用“道地药材”的用药原则。
“道地药材”是指产地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一些药物,如吉林的人参,辽宁的细辛,云南的三七,内蒙古的甘草、黄芪,四川的川芎、川乌、川贝母,重庆的黄连、陈皮等。
由于中药的质量依赖于产地的自然条件,因此选择使用“道地药材”是保证药效的重要前提。
(二)采集中药的采收时节与方法对保证药物质量关系密切。
一般而言,药材的采收应该在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候进行。
植物药的采收时节和方法,根据用药部位不同,可归纳为:全草大多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盛开时采收;花及花粉一般在含苞未放时采摘花蕾;果实及种子大都在成熟时采摘;根及根茎一般在初春或秋末采收;树皮及根皮通常在春夏之间采剥。
动物药应在生长、活动季节捕捉采集。
如石决明、牡蛎、蛤壳、瓦楞子等贝壳类多在夏秋季捕捉;桑螵蛸、露蜂房多在秋季卵蛸、蜂巢形成后采集;蝎子、土鳖虫、蟋蟀、斑蝥等大多在夏末秋初捕捉。
矿物类药,全年皆可采挖,只需注意方法,择优采用。
(三)干燥干燥是保存药材的基本条件,其方法有晒干、阴干、烘干和用石灰干燥等。
晒干法主适用于肉质类药材;阴干法主要适用于芳香性花类、叶类及草类药材;烘干法主要适用于阴雨天急需干燥或一些特殊要求的药材。
有些药物不适合上述方法干燥,特别是易变质的药材,则适宜于石灰干燥法。
近年来,远红外干燥和微波干燥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干臊中,具有干燥速度快、脱水率高、加热均匀且能杀灭微生物等优点。
(四)贮存药材贮藏保管的好坏,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如果贮存不当,就会发生虫蛀、霉烂、变色、走油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甚至失效。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和贮藏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1.何谓道地药材?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
用名词。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 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2.确定道地药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确定道地药材,除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产量等
它是利用某些物质的物质的特殊成分特殊成分或或特殊气味所具有特殊气味所具有的驱避作用的驱避作用达到防虫防霉的目达到防虫防霉的目的如泽泻与牡丹皮同贮泽泻不的如泽泻与牡丹皮同贮泽泻不生虫牡丹皮不变色生虫牡丹皮不变色44传统传统养护法养护法真空干燥又名解析干燥是一种将物料置于负压条件下并适当通过加热达到负压状态下的沸点或着通过降温使得物料凝固后通过溶点来干燥物料的干燥方式
2 温度控制法
3 密 封 法
是利用严密的包装或其他方 法,使中药与外环境隔绝, 阻止了霉菌生长所需的氧气, 而达到防止霉变的目的
三、走油
“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
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 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的变化。
四、变色
各种药材都有固定的色泽,色泽是药材品质 的标志之一。如药材储存不当,可使色泽改变。
因素有关外,临床疗效是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
四川——黄连(川黄连) 广东——陈皮(广陈皮)
著名道地药材
东北——人参(吉林参) 云南——茯苓(云茯苓) 河南——山药(怀山药)
山东——阿胶(东阿胶)
音乐 返回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一、植物类药物 二、动物类药材 三、矿物类药材
音乐
返回
※中药最佳采收期的确定
(二)常见的有害昆虫和种类 有害昆虫可以分为以下3大类。 1、甲虫类: 如米象、谷象、药谷盗等。
【中药知识】中药的采集、加工及贮藏
【中药知识】中药的采集、加工及贮藏一、中药的采集(一)了解中药的生长特性药用植物的生长、分布与纬度、海拔高度、地势、土壤、水分、气候等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采集中药就必须掌握这些特点,了解其生长环境和分布规律。
例如,车前草、益母草等多生长在旷野、路边或村旁;菖蒲、半边莲、金钱草等常生长在水中、沟边和沼泽地带;桔梗、栀子、百合等生长在山坡、丘陵地区;半夏、天南星、七叶一枝花常生长在阴凉潮湿的地方;而杜仲、鸡血藤等多生长在高山森林中。
(二)掌握采药季节和方法我国气候条件南北悬殊,各地中药生长发育情况不一,且药用部分又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不同。
因此采集的时间不可能完全一致,但要尽量选择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收。
植物类药物采收的季节性很强,错过时机,不仅影响药效,而且有些根本就不能做药用,如“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拔了当柴烧”,正说明掌握采药时机的重要性。
同时,采集方法与药物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一定要掌握时机,按时按法采集。
根据前人长期的实践经验,其采收时节和方法通常以入药部位的生长特性为依据,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或花朵初开时采收。
•茎较粗或较高的可用镰刀割取地上部分,如荆芥、益母草、紫苏等;•茎细或较矮带根全草入药的可连根拔起,如夏枯草、紫花地丁、蒲公英等;•有的在花未开前采收,如薄荷、青蒿等;有的须在初春采其嫩苗,如茵陈。
采集时,应将生长茁壮的植株留下一些,以利繁殖。
2.根和根茎类•多在秋末春初采集,因为这一时期药用部分的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
•古人的经验以阴历二、八月为佳,认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故“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秋末以土地封冻之前,植物地上部分尚未枯萎时采挖为好。
过早浆水不足,质地松泡;过晚则不易寻找,也不易采挖,如丹参、沙参、天南星等。
•春初以开冻植物刚刚发芽或露苗时采挖较好,过晚则养分消耗,影响质量。
中药学基础知识
淡酸 涩
“淡”味药,本类药无明显味道;“淡”则“ 能渗、能利”,即能渗湿利小便;常用于 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
“涩”与“酸”味药作用相似,大多具有收 敛固涩作用,常用于虚汗、久泄、遗精 、出血等病证 。
(三) 升 降 浮 沉
升即上升提举;降即下达降逆;浮即 向外发散;沉即向内收敛。
升、降、浮、沉即是指药物对机体有 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 用趋向。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 机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 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到 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药基础知识
中药定义
指以中医学理论阐述其药性,并 指导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包括 植物、动物、矿物等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中
中药的产地、采集、贮存
药
基
中药炮制
本
中药性能
知
中药用法
识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
桂 枝②
【使用注意】“桂枝辛散,能通子宫而破血 ”。
《名医别录》云其“堕胎”,故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 用。 单味桂枝治冻疮:桂枝60克,加水1000㏕水煎浸洗
防 风①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 肝、肺、脾经
【功效主治】 ⒈ 辛温解表 ⒉ 除湿止痛 ⒊ 祛风止痉 ⒋ 透疹止痒 【用量用法】3~10g。
桂 枝①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 】 1、发汗解表→助阳化气。 用于风寒感冒。
①风寒表实无汗者,常配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 散风寒,如麻黄汤。
②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
3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3、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源于动物、植物、矿物及少数人工制品。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是否合宜,直接影响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神农本草经》有说:“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用药法象》也谓:“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
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性味不全。
”可见,药物产地、采集和贮存方法的研究,是保证药材质量和保护药源的重要课题。
一、中药的产地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我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差异很大。
古代医药学家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认识到即便是分布较广的药材,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其质量优劣不一样,由此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
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道地药材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践中形成。
道地药材的确定除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产量等因素有关外,临床疗效是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
中国传统的道地药材按资源分布区域不同主要分为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北药、江南药、西药、藏药等类。
1、川药:指四川、重庆等地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四川、重庆是我国著名药材产区,所产药材近千种,居全国第一位。
川产珍稀名贵药材有麝香,冬虫夏草,川黄连,川贝母,石斛,熊胆,天麻等。
大宗川产道地药材有黄连(川黄连—重庆石柱),川泽泻,川白芍(“银心白芍”),川白芷,川牛膝(四川天全),川郁金,川黄柏,川芎(四川灌县),附子(四川江油),川木香,川大黄,川枳壳,川杜仲,川厚朴,巴豆,使君子,明党参等。
四川道地药材呈明显的区域性或地带性分布。
如:高原地带的冬虫夏草,川贝母,麝香;岷江流域的姜,郁金;江油的附子;绵阳的麦冬;灌县的川芎;石柱的黄连;遂宁的白芷;中江的白芍;合川的使君子,补骨脂;汉源的花椒,川牛膝等,均为国内外著名中药材。
基础中医学:中药的基本知识
菊花
金银花
植物药材的采收
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都在成熟后或
将成熟时采收。
枸杞
瓜蒌
根和根茎类:一般在初春或秋末采收。 (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为佳)
天 麻
树皮和根皮类: 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剥取树皮。 至于根皮,则与根和根茎相似,应于秋后苗枯,
或早春萌发前采集。
药物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 炒炭:武火炒至药物表面焦黑,部分炭化,内部焦黄 缓和药物的烈性、毒性,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效
1、炒 清炒和拌固体辅料炒 固体辅料炒:如土、麸、米等 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米炒斑蝥。
2、炙
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 内部,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 用。
(二)炮制的方法
1、 修治法 ①纯净处理
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
②粉碎处理
牡蛎、龙骨捣碎易于煎煮,川贝母捣碎易于吞服
③切制处理
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炮制、干燥、贮 藏以及调剂称量
❖ 2、水制法 用水或其他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 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除去杂质、
降低毒性、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 常用的方法: 漂洗、焖润、浸泡、喷洒、水飞。
通常采用干燥、低温、避光、密闭保存及化学药 物熏杀等方法处理贮存。
一般的药物与剧毒药物必须分别贮存。“剧毒 药”,必须标明并由专人保管。
二、中 药 的 炮 制
炮制的概念
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 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 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 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
黄柏
杜仲
动物类药材:应在生长、活动季节捕捉采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七)全草类: 多在植物生长是旺盛而将开花前,或花
蕾将放而未盛开前割取。(薄荷、藿香)
第三节
加 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产地加工的意义
意义:
1.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
2.剔除杂物及质劣部分,保证药材质量, 提高临床疗效。
3.按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它 技术处理,有利于炮制和药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采集季节的原则:在药用部分中有 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候采集。一般是在 药用部分生长最旺盛的时候。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产地】 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 (为什么 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定的地域性) ① 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 ② 古代医药家的实践。道地药材的确定, 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 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 ① 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中药 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开发和应 用,对于保证中药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 ② 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已 经无法满足药材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 药材的引种栽培以及药用动物的驯养,成为 解决道地药材不足的重要途径。
(五)果实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多在自然成熟或将成熟时采收。亦有少 数在未成熟时采收(枳壳、枳实),有 些须在成熟经霜后采摘为佳(山茱萸变 红、川楝变黄)。
过早,肉薄产量低,过迟,肉松泡,影 响质量,果实成熟期不一致,要随熟随 采。(木瓜)
(六)种子类:
药用种子多在将成熟时采摘。因为这时 种子发育旺盛,子粒饱满,有效成份高。 过余成熟,以免种子散落。
1、品种退化严重。原因:一是田间管理过 程中,药农为追求高产,长期大剂量施用无机 肥以及植物生长素,促使其生长速度加快,扰 乱了其自有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使品种退化: 二是人为的改变其生态环境。三是不重视对优 良品种的选育。这是造成道地药材品种退化的 根本原因。
中药学--中 药 PPT课件
三、中药性能
(三)升降浮沉
• • • •
升,即上升提举; 降,即下达降逆; 浮,即向外发散; 沉,即向内收敛。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7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1.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治 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 向性。
2.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机 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 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 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8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四)归经
• 归经——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 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 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 经。 • 引经药——一些不但能自入某经,而 且还能引导它药进入某经的药物,称引经 药。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9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2.中毒原因 (1) 剂量过大 (2) 服用太久 (3) 炮制不当 (4) 配伍失误 (5) 制剂不妥 (6) 外用失控 (7) 误食误用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1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3.预防措施 (1) 应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 使用的特殊要求。 (2) 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 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 (3) 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和毒副反应,早诊断、早处理。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2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一)配伍 配伍——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 证,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组合在一起应用叫配伍。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3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1.配伍七情
(1) 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2) 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 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 叫相须。 (3) 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 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 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 24 医学课件
中医药学概论-中药学
二、四气的确定
是和药物所治的疾病相对而言的,从药物的治 疗效应当中概括出来的。
减轻或消除热证 寒凉药 减轻或消除寒证 温热药
三、四气的临床意义
为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提 供了药理或者药物学基础。
31
31
第二节 五味
一、五味的含义
本来指辛甘苦酸咸五种真实 滋味,但在性能中是用于反映 药物作用的一些性质和特征, 如补、泻、散、敛。
升浮
清热、泻下、安神、止呕、止咳
沉降
42
三、影响因素
炮制和配伍。
荆芥 炮制
荆芥炭
祛风解表 收敛止血
升浮 沉降
43
第五节 毒性
一、毒性的含义
指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是反映药物用 药安全程度的一种性能。 广义:是药物的偏性,毒药就是所有的药物。
44
二、影响因素
剂量过大、误服伪品、炮制不当、 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等。
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判藜芦。
58
58
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59
59
二、妊娠禁忌
禁用药: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的药。 如巴豆、大戟、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
雄黄、砒霜等。 慎用药:活血化瘀、破气行滞、攻下通便、辛热及
滑利类药物。 如牛膝,大黄、枳实,附子等。
60
第三节 中药的用法
汤剂特殊煎法
1.先煎 有效成分难溶 如矿物、动物角类 久煎可降毒 如川乌、附子
3.1.21.2中药学的概述中药的产地采集贮藏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贮藏
2.动物药(应在生长、活动季节) (1) 夏秋季捕捉:石决明、牡蛎、蛤壳、瓦楞 子等。 (2) 秋季采集:桑螵蛸、露蜂房。 (3) 夏末秋初:蝎子、土鳖虫、蟋蟀、斑蝥等。 3.矿物药(全年皆可采挖)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贮藏
三、贮藏: 有干燥养护(湿度)、冷藏养护
(温度)、密封养护(空气)、气调 养护、化学药剂养护(微生物、害虫) 等方法。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贮藏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是影响药材质 量的重要因素。 一、产地:
天然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定的地域性, 且产地与其产量、质量有密切关系。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贮藏
➢道地药材—指产地历史悠久、品种优良、 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一些药材。
吉林—人参,辽宁—细辛 云南—三七,东阿—阿胶 河南—山药,四川—黄连
学习结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贮藏
二、采集: 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与中
药材的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有密切关 系。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贮藏
1.植物药 (1) 全草: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2) 叶类:花蕾将放或盛开时采收。 (3) 花及花粉:含苞未放时采摘花蕾。 (4) 果实及种子:成熟时采摘。 (5) 根及根茎:初春或秋末采收。 (6) 树皮及根皮:春夏之间采剥。
中药学中药的采集与储存
中药学中药的采集与储存中药学是一门关于中药的学科,其中药的采集与储存是中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药的采集与储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药效和质量,正确的采集和储存方法能够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中药的采集和储存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中药的采集中药的采集应根据药材的特性和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中药采集原则:1. 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不同的中药植物在不同的季节生长,药用部分的采集时间也不同。
一般来说,一年中春季和秋季的药材营养最为丰富,药效最佳,因此采集时应选择这两个季节。
2. 选择健康的植株:在采集中药时,应选择外形健康、没有病虫害的植株,这样采集的药材质量会更好。
3. 采用适当的采集方法:采集中药时应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有些中药植物需要整株采集,有些则只需要采集其部分。
在采集时要注意不要破坏植物的生长点和主干。
4. 采集后及时处理:采集的中药应尽快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杂质和烂块,并且避免阳光直射和湿度过大。
二、中药的储存中药的储存是保持中药药效和质量的关键,以下是一些中药储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 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中药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容器中,以防潮湿和霉变。
玻璃瓶、陶瓷罐或密封袋都是比较适合的储存容器。
2. 控制储存环境:中药的储存环境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常温和低温储存应根据具体中药的要求来选择。
3. 避免受潮和虫害:中药存放的地方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
同时要防止虫害的侵袭,可使用防虫剂或将药材储存在密封袋中。
4. 定期检查和更新:中药在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质和降解的情况,因此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同时,也应定期更新存放时间较长的中药。
三、总结中药的采集和储存是中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采集和储存方法能够保证中药的药效和质量。
中药的采集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而中药的储存则需要注意储存容器的选择和储存环境的控制。
只有正确地采集和储存中药,才能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存
三七原产广西,称为广三七、田七, 云南产者后来居上,称为滇三七,成 为三七的新道地产区。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 中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是药物 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而 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与中药材的采集 季节、时间和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 关系。
一、植物类药材的采收 植物类药材其根、茎、叶、花、
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其皮厚质佳。
小昆虫等,应于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获,如 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收。
第三节 中药的贮存
中药材经采集后,除少数随采随用的 鲜品外,一般都要使之干燥或进行初步 加工,然后才能贮存。贮存不当,不仅 药材外观差,质量降低,影响疗效,而 且还对人体有害。
《神农本草经》指出:“阴干、暴干, 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 并各有法。”
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中药的产地与采 集,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也 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不仅中药人员 应熟知,临床医生亦应了解。
药物的产地、采收与贮存方法的 研究,是保证药材质量和保护药源的 重要课题。
二、形成的原因: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 定的地域性。
1、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各地 水土、日照、气候、生物分布等生态 环境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而, 天然中药材有一定地域性,药品的产 量与质量和产地有密切的关系。
2、古代医药家的实践。
古代医药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经 过使用、观察和比较,发现既便是各 地分布广泛的药材,由于自然条件不 同,药品质量优劣不同;因而逐渐形 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
•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04:24:2604:24:2604:2412/20/2020 4:24:26 AM
中药学教案
赤峰松山中蒙医院中药学教案授课对象:非中医类别医师授课学时: 20学时授课时间:2012.01-2012.03 授课教师: 吕希军《中药学》教案绪论部分【基本要求】1. 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中药性能(主要是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毒性)、炮制的目的、配伍关系及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2.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和用法。
3.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主要是中药材的地域性、道地药材的含义、著名的道地药材)及其他炮制方法。
【重点】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中药性能(主要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毒性)、炮制的目的、配伍关系及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难点与关键】难点:中药的四气、五味、炮制、配伍关系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前言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1. 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中药性能特点(主要是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毒性)、炮制的目的、配伍关系及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和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主要是中药材的地域性、道地药材的含义、著名的道地药材)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160多种药物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3.熟悉100多种药物的分类、功效、主要应用、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4.了解其它药物的功效、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5. 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总论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中药: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
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的特点;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本草:记载这类药物(植物),指整个传统的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药贮存常见的变质现象: 虫蛀 霉变 变色 走油
二、中药贮存的时间与药效:
1、用药宜“新”,一般不宜贮存太久, 随着贮存时间延长,有效成分降低, 影响药品质量。
2、一些药物鲜用与干用,作用强弱有差 异。
如:鲜地黄寒润之性优于干地黄,其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效尤佳。
3、少数药物“用药宜陈”,即久陈 药效尤佳。
槐花久陈使其芸香甙转化为鞣质,发挥 止血作用;新品清肝火、降血压作用较 好。
陶弘景有六陈之说:狼毒、枳实、 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
李时珍谓不独六陈,大黄、木贼、 荆芥、芫花、槐花亦宜久陈。
临床还习用陈棕炭、陈艾叶等。
致予上述药品,为什么宜久陈,贮存多久 才为“陈”?至今尚无定论。据报道:
陈棕炭止血作用较新棕皮好,久陈者作 用更显著。
芫花、狼毒久陈可减轻毒性。
橘皮久陈散失其挥发油及陈皮甙,有效 成分含量可相对增加。
药物的产地、采收与贮存方法的 研究,是保证药材质量和保护药源的 重要课题。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 主要是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 中药的产地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 因素。
一、道地药材:亦称地道药材,是优质 药材的专用名称。其特点有: 历史悠久 产地适宜 品种优良 产量宏丰 炮制考究 疗效突出 带有地域性
2、幼果入药:枳实、青皮等。
3、分次采成熟果实:瓜蒌。
4、容易变质果酱,晴天清晨或傍晚采: 桑椹、枸杞、覆盆子等。不宜过熟。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其具
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
桑螵蛸应在三月中旬采收,过时则虫卵已孵 化。
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则角化。
一、植物类药材的采收 植物类药材其根、茎、叶、花、
果实各器官的生长成熟期有明显的季 节性,根据前人长期的实践经验,其 采收时节和方法通常以入药部位的生 长特性为依据,大致可按用药部位归 纳为以下几种情况:全草类、叶类、 花类、果实和种子类、根和根茎类、 树皮和根皮类。
(一)全草类:
一般在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初见花时 采收。此时茎叶有效成份含量最高。
(三)花类:
在植物开花时采集,花蕾大多次第形 成和开放,故应分批采摘。
1、即开即采:菊花、月季花、洋金花、 旋覆花等。
2、花冠由黄转橙红时采:红花。
3、采含苞待放的花蕾:槐花、金银花、 辛荑等。
4、花完全开放时采:蒲黄等花粉类药 材。
(四)果实、种子类:
1、果实成熟时或将成熟时采:山楂、 枸杞、川楝子等。
一
四、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
1、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 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 药材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药疗 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中药材需 求的日益增加,再加上很多药材的 生产周期较长,产量有限,因此, 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 已经无法满足药材需求。在这种情 况下,进行药材的引种栽培以及药 用动物的驯养,成为解决道地药材 不足的重要途径。
3、道地药材是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践 中形成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
环境的变化使上党人参绝灭,人们遂 贵东北人参。
川芎在宋代始成为道地药材。
三七原产广西,称为广三七、田七, 云南产者后来居上,称为滇三七,成 为三七的新道地产区。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 中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是药物 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而 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与中药材的采集 季节、时间和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 关系。
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其皮厚质佳。
小昆虫等,应于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获,如 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收。
第三节 中药的贮存
中药材经采集后,除少数随采随用的 鲜品外,一般都要使之干燥或进行初步 加工,然后才能贮存。贮存不当,不仅 药材外观差,质量降低,影响疗效,而 且还对人体有害。
中药的产地、采集和贮存
中药的产地、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是影 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采收 对野生动、植物来说,还会破坏药材资 源,降低药材产量。
《神农本草经》指出:“阴干、暴干, 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 并各有法。”
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中药的产地与采 集,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也 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不仅中药人员 应熟知,临床医生亦应了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产地、品种、 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 是其关键因素。
二、形成的原因: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 定的地域性。
1、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各地 水土、日照、气候、生物分布等生态 环境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而, 天然中药材有一定地域性,药品的产 量与质量和产地有密切的关系。
➢不用根者,割取地上部份:益母草、青 蒿、薄荷、藿香等。
➢连根用者,连根拔起:车前草、蒲公英、 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
➢特殊采用:茵陈嵩以幼嫩全草入药,忍 冬藤茎叶同时入药。
(二)叶类:
叶类药材,大多在将开花至花盛开时 采收。此时植物生长极盛,有效成份 含最高,药力雄厚,应及时采收。如 艾叶、荷叶、番泻叶、罗布麻等。但 少数药材例外,如桑叶,宜深秋或初 采收,习称“霜桑叶”或“冬桑叶”。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我国已能对不少 名贵和短缺药材进行异地引种,以及药 用动物驯养,并不断取得成效。如: 原依靠进口的西洋参在国内引种成功。 贵州原产的天麻,在陕西大面积引种成 功。 人工培育牛黄,人工养鹿取茸,人工养 麝及活麝取香,人工虫草菌的培养等。
当然,在药材的引种或驯养工作中,必 须确保该品种原有的性能和疗效。
2、古代医药家的实践。
古代医药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经 过使用、观察和比较,发现既便是各 地分布广泛的药材,由于自然条件不 同,药品质量优劣不同;因而逐渐形 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
三、常用道地药材: 四川:黄连、附子、川芎、川贝母 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 河南:地黄、山药、牛膝 甘肃:当归 山东:阿胶 山西:党参 宁夏:枸杞 广东:砂仁 广西:肉桂、田七 江苏:薄荷、苍术 云南: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