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城》的幽默语翻译
浅析《围城》英译本中的幽默翻译
浅析《围城》英译本中的幽默翻译张扬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翻译本身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自己可以遵循的翻译原则,针对文本中特殊的一部分语言“幽默”来说,在翻译的时候也要遵循最佳关联性和顺应论等翻译原则,这些原则在翻译文本中的幽默语言时很有用。
《围城》英译本中的幽默翻译也遵循了这些原则,翻译出了原文的幽默效果,出现了很多绝妙的翻译之处。
但是幽默的本土性和不一致性给幽默的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致使翻译者在翻译作品时会对原著的幽默理解不准,使用的词汇也会非常的不恰当等,《围城》英译本中幽默的翻译也出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围城》;钱钟书;幽默翻译78语文建设2016.12y ūw én ji àn sh è关注教学语言文学文化纵横学术·本中的幽默翻译也遵循了这些原则,幽默的翻译很有原文的幽默效果,出现了很多绝妙的翻译之处。
《围城》中幽默的用法有很多种,例如小说中出现了很多种非常奇特的比喻、滑稽的对比、变异和自创的词汇,经典的典故等等。
对于这种蕴含很深中国文化的中国式幽默,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准。
第一,对变异自创词汇的翻译。
在《围城》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方鸿渐问辛楣在信上为什么叫他“同情兄”,辛楣转别人的话说同一个学校的人应该叫同学,同一老师的人应该叫同师兄弟,所以共同拥有同一个情人的应该叫同情兄。
译文中把“同情兄”翻译成了“so people who are in love with the same girl should be calledlovemates ”,在这一段话中“同情兄”是钱钟书新创的词汇,并且把它和“同事、同窗”等词汇相互对比,把拥有同一个情人首先,《围城》英译本中翻译者对中国语言的精髓理解不深。
在《围城》中有一句话说的是“无论如何,从此以后,他们俩的交情像热带植物那样飞快的生长。
”这段话的幽默感在于语场的错配,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升温的速度比作热带植物生长的速度,语言话题转移得太快、跨度太高,讽刺意味很强。
围城翻译赏析
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 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 油、红酒无一不酸。 The soup was cold,and the ice cream was warm. The fish was like the Marine Corps. It apparently had already been on land for several days; the meat was like submarine sailors,having been submarine already for a long time. Besides the vinegar,the bread,the butter,and the red wine were all sour.
本次作业带给我如下数个体会: 1. 翻译要尽量遵循作者本意,在正确阐释的前提下做到言简 意赅,简洁明了; 2. 翻译要尽量保留作者原有情感元素,这样才堪称为成功的 的译作; 3. 翻译要多多考虑到文化差异,避免因特定文化背景、文化 元素对读者的理解造成的障碍; 4. 多读多积累;关于翻译,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
此句同样带有鲜明的钱氏色彩,将比喻运用 得炉火纯青,并充分利用对比加深了嘲讽之 意,同时增进了语段的趣味性。本句并不涉 及文化背景,因此翻译文本对于读者来说应 该无理解问题,其中体现出作者对于运用英 语表达意义的游刃有余。
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 着”,香味比滋味好。 Roasted sweet potatoes are like il saying, “Having it isn’t as good as not having it.” The smell is better than the taste.
论《围城》的讽刺幽默..
论《围城》的讽刺幽默《围城》自面世以来,至今已有英、法、德、日、俄、捷等多种文字的译本,被誉为新的《儒林外史》。
它是一部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
作者以幽默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
常以平易的笔触,在貌似嬉笔中予以淋漓尽致的嘲讽和描写。
以下就是对《围城》的讽刺幽默艺术试作分析。
一、幽默的讽刺语言凡是读过《围城》的人,无不被它那妙趣横生的语言逗得忍俊不禁。
说通俗点,就是“幽默”。
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显明的个性,众多的人物被作家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用一幅幅活灵活现的想象感染读者。
在描写苏文纨所请的朋友沈太太时的描写可为一绝,“沈太太生得怪样,打扮得妖气。
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感情的热泪,嘴角涂的浓姻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说话常有‘Tiens!‘o la,la’那些法文慨叹!把自己身躯扭摆出媚态柔姿。
”[1]在这里运用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读后,不禁让读者浮想联翩,把沈太太形象鲜明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围城》对每个出场的人物进行想象描写时,都对其进行一番讽刺的,刻意的运用,此类描写手法含蓄,令其行神毕露。
例如,出场一二次的哲学家褚慎明,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
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素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
其实每位读者可以轻易看出这些。
再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学家,但我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其实是一个心术不正的学界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败大学的化身,自称诗人的曹员朗,其实也是一位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界文痞,还有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头学”文凭,骗取于大学教授的头衔,还让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外语系任英语教授,为了杜绝后患,他勾结陆子潇,教唆学生蓄意搞垮方鸿渐,勾勒出了一个厚颜无耻、奸险残毒之徒,像这样的事例,在《围城》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作家的笔下化作一幅幅讽刺性的漫画,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体验到并享受阅读的快乐。
《围城》英译本中的语言幽默及翻译策略解读
《围城》英译本中的语言幽默及翻译策略解读汪滨滨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河南郑州450000[作者简介]汪滨滨(1982.11-),女,河南南阳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英语教学《围城》是中国著名小说家钱钟书的一部小说,主要是以一种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些畸形的价值观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在推出以后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被翻译为英语、日语、德育等等近十种语言。
《围城》小说的英译本主要有Jeanne Kelly 和Nathan K.Mao 一起翻译形成的,在西方文学界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给予很高的称赞,在准确表达了原有著作特有的幽默风格下,又一定程度之上表达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底蕴。
一、《围城》作者及作品简介钱钟书1910年生于中国江苏无锡,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和文学家,曾经任职翻译《毛泽东选集》英文小组中的一员,晚年时是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
钱钟书在文学中的文学批评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他的支持者把他的文学创作命名为“钱学”。
钱钟书的父亲是著名的国学家钱基博,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父亲的深刻影响和监督下,从小就奠定了良好的国学基础。
随后在1929年考进了清华大学的外国语语文系,1937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在清华大学毕业以后,然后去到法国在巴黎大学进修法语文学,在1938年回到母校,清华大学破格任命他为教授,因为他是在九月与十月之间回到中国。
当时中国已经并入到西南大学,因此他从香港转到昆明去任教,后来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之下,他回到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担任英文系主任,直到1941年他回到上海准备休息几天,但是由于当时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他因此被困在上海无法回到湖南,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才得以回到湖南继续教书。
就在这被困在上海的几年时间里,他看似像是流落到一个无人帮助的境地的孤岛上,这也给予他极大的创作时间,他迎来了他创作的巅峰时期。
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及解放战争胜利以后它主要进行翻译和中国文学相关方面的研究,出版了《宋诗选注》、《旧闻四篇》、《七缀集》以及《管锥编》等学术著作。
《围城》里的经典比喻的英文翻译
围城Fortress Besieged婚姻爱情▌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Marriage is like a fortress besieged: those who are outside want to get in, and those who are inside want to get out.▌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
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In those days she valued her affection too highly to bestow it causally. Now, however, she was just like the person who has some fine clothes made and, saving them for good occasions, locks them in a chest. Then one or two years later she suddenly finds their style and design are out of fashion and is filled with disappointment and regret.▌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刻像叫化子的烂腿,血淋淋地公开展览,博人怜悯,或者事过境迁,像战士的金疮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
Some people when jilted will immediately display their broken hearts in public and drip with blood like a beggar’s scraped legs to stir pity. Or else, after the whole affair is over, they will pull up their clothes in the manner of a veteran and point it out like an old battle scar to arouse awe and wonder.▌可是心里忘不了他,好比牙齿钳去了,齿腔空着作痛,更好比花盆里种的小树,要连根拔它,这花盆就得迸裂。
围城
经典语录: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 所不留恋的东西。 世界上大事情像可以随便应付,偏是小事倒丝毫假 借不了。譬如贪官污吏,纳贿几千万,而绝不肯偷 人家的钱袋。 假使爱女人,应当爱及女人的狗。那么真心结交的 朋友,应当忘掉朋友的过失。 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 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城 外 的 人 想 冲 进 去 , 城 里 的 人 想 逃 出 来
钱钟书 著
吴秀莲
题目小解:
题目“围城”取自法国谚语,指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 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一般认为此处围城之意是 说没有家庭的人想组建一个家庭,有了家庭之后又想摆脱 家庭的束缚。或者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人们对于生活中 的事情没有经历时对它充满幻想,渴望经历,经历了才知 道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好,相反却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懊恼和 束缚。也许这就是有人理解为作品表现了“最深刻的绝望 感”的原因吧。
《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 百态图,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 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 现。钱钟书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 赋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再添加 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 一书而定江山。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 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 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 学研究家,江苏无锡人,曾为《毛 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 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 《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 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 伟大的一部”。
猪是否能快乐的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 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小说《围城》中的幽默翻译分析
小说《围城》中的幽默翻译分析1 意象图式基本理论“意象”指的是凭想象得到的某个物体的形象。
“图式”指的是我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可以较长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
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将“意象”和“图式”这两个概念结合而成“意象图式(Image Schema)”。
Johnson认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以及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
意象图式是来自身体经验,即意象图式具有体验性(Embodied Image Schemata),具有想象力的意象图式强调主客观结合。
Lakoff还论述了意象图式主要是基于感觉知觉和互动体验之上形成的,是先于概念和语言的抽象结构。
人们在体验的基础上获得意象图式后,就可运用它来体验我们的世界。
2 英语幽默的可译性和文化性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认知过程,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翻译的等效性。
中国的幽默翻译成英语未必会导致笑果,究其原因,幽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败主要在于没有把握幽默的文化内涵,因为涉及文化背景的幽默是很难转译的。
因此,造成文化可译性限度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差异和文化空白。
只有了解幽默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才能扫清文化障碍,实现有效交流。
人类在日常话语中经常以幽默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形式。
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应该被纳入概念整合网络,使英语幽默的翻译较容易接近原文的真实表达。
而不是传统的局限在两个概念域之间客观意义的单向投射,忽略人文因素幽默和字面背后的文化成分。
3 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围城》英译本幽默翻译《围城》作为一本巨著为很多中国读者所喜爱,钱钟书在书中通过极其幽默的语言嘲讽社会生活并深刻挖掘小说中人物的灵魂来揭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病态及其畸形生活。
下文将从意象图式的角度探讨《围城》英译本的幽默翻译,对其中的大量幽默实例及其翻译从意象图式理论的角度进行解读,通过对意象传递、意象转换和意象再造三种翻译策略的运用,试图探讨意象图式理论在幽默翻译中的运用。
围城中的幽默翻译
“-mate”式(文字游戏)
• 同跟一个先生念书的叫“同师兄弟”,同在一个 学校的叫“同学”,同有一个情人的该叫“同 情”。 People who study under teh same teacher are called classmates,and people who go to the same school are called schoolmates,so people who are in love with the same girl should be called lovemates. • 这里的巧妙指的是根据汉语的文字游戏同x,译者 巧妙的译成英文中-mate形式,保留了原来的幽默 效果,让人感受到了翻译的技巧、翻译的趣味,同 时显示了译者高超的双语转化能力。
感悟
(翻译理论,双语能力)
• 在我分析《围城》中幽默翻译时,首先感觉相关翻译理论知识不够, 在分析一些问题时,找不到专业的术语去描述,而且也不能根据相关 理论系统地分析,实践固然重要,也应同时具备理论基石,不然的话 上升不到更高的境界+_+ • 在看中英对照版本时,在感叹钱老深厚的文学功底的同时不得不佩服 译者珍妮.凯特和茅国升高超的双语能力,能将这样一部充满幽默感及 — full of character tricks 的作品翻译出来,并且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 译法,及经典的译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长睫毛下一双欲眠似醉, 含笑,带梦的大眼睛"的翻译:“under her long eyelashes was a pair of sleepy,seemingly drunken,dreamy big smiling eyes",翻译得 非常细致,让人未见其人却能感受到其美。由此,具有良好的双语能 力及文化功底很重要,这一点是我需要恶补的o(╯□╰)o。 • 这部小说我没有读完,所以感觉自己所理解的仅仅是边缘的东西,所 以做这次ppt有点赶鸭子上架,没有整体的把握,我所做的仅仅是泛 泛而谈。
《围城》幽默语言解析
二字 ,意趣横 生 。例 如 : ( 1 ) 家丑 不但不 能外扬 ,而且 不能 内扬… …
Hale Waihona Puke ( 7 ) 高 松年 自 己在 欧 洲一 个 小 国里读 过 书, 知道 往往 自以为 讲学 ,听众 以为他 在学讲一 一 讲不来 外国话借 此学
( 2 ) 假 如战 争 不发 生 ,交涉 使 公署 不 撤退 ,他 的 官还 学 。 可 以做 下去一一 不 ,做上去 。 ( 8 ) 辛 楣笑道 “ 不 是众叛 亲离 , 是你们 自己离亲叛众 。 ” 例 ( 1 )作者 仿 “ 家 丑不 能外 扬 ”临 时造 出 一个 反义 例 ( 7 )作者将 “ 讲学 ”序变 为 “ 学讲 ”,语 义从 “ 专 关 系的 “ ( 家 丑 )不 能 内扬 ”,猛一看 ,似 乎超越 了人们 家学者 讲述 自己的学术理 论 ”转 为 “ 学生实 习、学 习外 国 正 常的逻 辑联 想 ,词 语 的适 用语 境 出人 意料 ,使读者 觉得 话和讲 课 的方法 ”,字里 行间溢 出谑 笑奚落 ,所谓 留学生 新奇, 加上新 时代 与 旧观念 的不和 谐 , 戏谑 嘲笑应运 而生 , 不学 无 术却 又 自吹 自擂 的丑 态毕 现 。例 ( 8 )是赵 辛 楣调 由此亦 可窥 出方鸿淅 的父 亲方遁 翁的迂 腐 、保守和死 要面 侃方鸿 渐 的一句话 ,都是 “ 叛” “ 离 ”,却从 被动变 为主 子 的心理 。例 ( 2 )中 的 “ 下 去 ”是 “ 继续 下去 ”的意思 , 动 ,人 物 的主 客关 系产生 变 易,语义跌 到 了与原义对 立但 “ 上去 ”是 “ 迁升 ”的意 思,这 样使语 义发 生 了转移 ,使 又有一 定联系 的重 心上 ,给 读者 以翻新 出巧的感 觉 。 读 者 的语言 习惯和 正常思 维与现 实话语 相背 。但联 系上 下 此外 ,还有许 多新 奇独特 的变异 词语方法 ,如为奚落 味 仔细 品味 , 作者 既挖 苦了 当时一些知 识分子 的虚 荣心态 , 外文 名 叫 A n i t a的买办 的女 儿 ,便将 其飞 白成 “ 我你 他 ” 又 鞭笞 了当 时用人 唯亲 的腐败人 事制度 ,一 箭双雕 。上述 小姐 ;把分 量 “ 重 ”的词 语降 用,也 可造成 喜剧 效果 ,如 二 例是根 据词 语反 义关系 原理 的反仿 。还有 根据词 语 同义 用 “ 瞻仰 ”照片表 现方鸿 渐对未 见过 面的未婚 妻敬 而远之 关 系原理 的类 仿,如 : ( 3 ) “ ……什么 酥小姐 、糖 小姐会看 中他 !” 的隔膜 , 诙 谐有趣;方 鸿渐 写信 回家 要求解 除婚约 爱挫后 , “ 常 聪 明地对 同学 说 : ‘ 世 间哪有恋 爱?压根 儿 是生殖冲 ( 4 ) 这样 预备 并不 费心血 , 身血倒 赔 了些 , 因为蚊 子 多。 动 ’” ,这 里的 “ 聪明 ”则采 用了 易色手法 , 以词 汇意义 例 ( 3 )中周太太 因为 “ 芝麻 酥糖 ”的现成名 词 , “ 说 上 的褒 扬巧妙 地表达 了修 辞上 的贬 斥 。 ‘ 酥 ’顺 口带说 了 ‘ 糖 ’”,这 一信 口胡诌 ,歪打 正着 , ( 二) 碰 巧把 方 唐相 爱 的那 张 纸捅 破 了,使 读 者捧 腹 。例 ( 4 ) 《 围城 》构筑 语言 幽默风格 的另 一重要手 段 是波折 多 中把 拟 写演讲 稿 的费心思 精力 的 “ 心 血 ”和 抄书拼 凑时被 转 的语 句 。 钱钟 书笔 下有 “ 政治家 ” 赵 辛楣等 形象 , 而《 围 蚊 子叮咬 的 “ 身血 ”强扭 在一个 情境 中,读 者在轻 松一 笑 城》本 身 的语言也 如 “ 政 治家 ”们 的辞令一 样精 于 以折 绕 中看 到胸 无点 墨 的方 鸿渐 临时抱 佛脚 的狼狈 相 。 《 围城 》 伸缩 的句子造 成诙 谐委婉 的风格 : 里 多处利 用仿 拟这种 仿体 、本体 同而 不 同,不异而 异 的特 ( 9 ) 谁 知道 从 冷 盆到 咖 啡 ,没有 一样 东 西可 口:上 来 征 ,使读 者产 生 闯入 误 区中又顿 时柳 暗花 明的美感 ,从 而 的汤 是凉 的,冰淇 淋倒 是热 的;… …除醋 以外 ,面包 、牛
从等效论看《围城》中幽默语言的翻译
并 由此 产 生 滑稽喜剧 效 果
。 ,
但 是 西 方 读者 看 到 按 照 字 面 意 思 翻 译 的
一 等效 论 奈达 认 为 对 等翻 译分 为 两种 即 ’ 等 和 ,
,
二 奶奶 三 奶 奶 打扮得淋漓尽 致 天 气热 出 了 汗 像半融化
。
,
,
,
“
口
叫
’ , 形式 对
。
的奶 油喜字 蛋糕
一
而
,
”
动 态 对等
形 式 对 等 重视信息 本 身的
“
川
一
一
传递 包括信息的形 式和内容 动态对等则重视 效果 的对 等 在《 译 翻 理 论与 实践 》 书中 奈达 将动态对等定义为 一
“
、
鸿渐 道
“
哎哟 你 又来 了 朋 友只 好 绝 交
, 。
,
你既 然 不 肯结
婚 连 内助 也 没 有 了 真是赔 了 夫人 又折 朋
“
”
,
即
,
而
’ ’
只 有 两 种 翻 译策略 要 么 译 者 尽 可 能不 打扰作 者 让 读 者 趋
,
。
,
‘
,
’
”
,
进作者 要 么 尽可 能不打扰 读者 让 作者 趋进读者 者
,
文学作品 作为人类 文 化的 重要载 体之 一 尤其 备受 青睐
, ,
葩 为了 保留书中涉 及 的 卜 特 有 文化 译者运 用 了以下两种常 见的 国 翻译技巧来达到异化策略的 使用 直译 法 直译即 在翻译过程中按源 语 的字面意思 在保证 译语 通顺 的摧础 上 沿用源语句型 语 法结构的一 种翻译 方法
关联理论指导下《围城》中的幽默语言翻译
关联理论指导下《围城》中的幽默语言翻译[摘要]有“学者小说”之称的《围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引起了很多国外学者的兴趣和关注。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运用了大量的幽默语言,让读者在为幽默捧腹大笑的同时,能够深刻领会到作者的用意。
但是,这些幽默语言的运用却为《围城》这部作品的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同时保留原文中幽默的效果并且传达出作者的深意是译者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围城》及其英译本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根据关联理论翻译观,在跨语言、跨文化和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活动中,再现各种幽默线索,以保证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的方式将交际意图明示于译文读者,使译文具有同原文一样的幽默效应。
[关键词]幽默翻译关联理论围城最佳关联[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51-02引言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
作者以幽默的笔法针砭时弊,运用跃动的思维定式和丰富的语言手段,令人在捧腹大笑之后,低徊轻叹、怅然若失,成就了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的《围城》在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引起了许多外国读者的兴趣和关注,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围城》中幽默语言的翻译,作者力图通过对认知环境和加工努力的侧重协调,总结幽默语言的翻译方法,希望对幽默语言的翻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关联理论与幽默幽默,作为一种具有制笑功能的交际形式,在人们的人际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且特殊的作用。
幽默语言是幽默作用于交际的重要形式,每个文化和语言背景相同的人群有自己独特的幽默制笑机制。
在如今全球化的大浪潮之下,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人交际成为必须,这就要求幽默这个交际的特殊成分得到充分的理解。
幽默语言自进入翻译领域,众多学者专家通过这种理论应用和补偿策略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少有系统研究和实践指导,而关联理论的提出,为幽默言语的翻译提供了充分、强有力的理论解释。
《围城》英译本幽默翻译的文化透视精品文档8页
《围城》英译本幽默翻译的文化透视一引言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围城》英译本幽默翻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吕琳琼在其论文《幽默和幽默翻译――析〈围城〉及其英译本》中指出,幽默的本质在于“不一致性”;吕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和关联理论探讨幽默翻译,指出幽默翻译应遵循最佳关联性原则,根据读者的认知环境,恰如其分地重塑各种幽默的交际线索,重现原文的各种语篇的特征错配或“不一致”;姚倩的论文《关联理论与格式塔意象理论观照下的〈围城〉幽默翻译》从关联理论与格式塔意象理论的角度探讨《围城》的幽默翻译,认为译者应恰当采取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策略再现原文整体意象;黄霓和唐丽蓉在《从等效论看〈围城〉申幽默语言的翻译》一文中认为,幽默语言的翻译要充分考查译语的语境,对幽默因素进行必要的调整。
本文结合钱钟书著、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翻译的《围城》中的译例,探讨幽默翻译。
二《围城》及幽默《科林斯英语字典及词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 & Thesaurus)将幽默定义为:1、逗乐的能力;2、理解和表达幽默的事情的能力,也称幽默感;3、幽默的情景、言语或作品;4、一种心态等。
幽默是一种性格,一种精神,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生活方式。
它也是一种格调,一种思维模式及叙述方式:它既是一种写作风格,只要是幽默作家当时有幽默的心情幽默,就可以在任何的题材下展示;它还是一种品质、一种艺术风格和审美形式,同时也是某种诱发幽默地写作、说话和行为的技巧。
幽默既指任何实际上好笑或者潜在好笑的事情,又指一种让这些“可笑”发生的过程。
幽默因时代和国家的不同而迥异。
钱钟书先生对幽默的贡献在于他让中国现代幽默理论和文学创作真正从喜剧本身走向成熟。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作家开始致力于幽默理论的研究,钱钟书先生参与了这些探讨。
他依托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和对一些西方幽默概念的吸收,形成了自己“非系统化”的幽默理论体系。
他的幽默观念主要展现在他的以幽默笔调写就的散文《说笑》一文中。
从言语幽默概论视角探讨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围城》原著及英译本为例
从言语幽默概论视角探讨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围城》原著及英译本为例一、本文概述言语幽默是语言的精髓,也是人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它不仅能够给读者带来欢笑,还能够深刻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围城》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其中的言语幽默更是为这部小说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然而,如何将这种言语幽默在翻译中得以保留和传达,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言语幽默概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方法,并以《围城》的原著及其英译本为例,分析翻译过程中言语幽默的处理策略,以期对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简要介绍言语幽默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围城》原著中的言语幽默,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
随后,本文将对比原著与英译本,分析译者在处理言语幽默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意译、省略等,并评价这些策略在保留和传达言语幽默方面的效果。
本文将总结汉语言语幽默翻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实践有所帮助。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汉语言语幽默的内涵和特点,探讨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价值,并寻求更有效的翻译方法,让汉语言语幽默在跨文化交流中绽放其独特的魅力。
二、言语幽默概论言语幽默是人类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产生出一种令人发笑且富有深意的艺术效果。
言语幽默通常依赖于语言的双关性、夸张、对比、讽刺等修辞手法,以及语境、文化背景和言者的意图等多种因素。
在汉语言文化中,言语幽默更是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如歇后语、绕口令、反语、讽刺等,这些都是汉语独有的幽默方式。
翻译言语幽默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幽默的产生往往依赖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幽默元素,同时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文化背景,以尽可能地保留和传达原文的幽默效果。
围城的讽刺与幽默摘要
1.“那个戴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
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
她去掉了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
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到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
”直接把一个有文化的已过妙龄的矜持女人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尤其讲她身段瘦削“像方头钢笔划成的”这一句,令人感到苏小姐似乎站立坐下都有一种默守陈规的姿势——直挺挺的身子,比不上鲍小姐那样风情万种2.方鸿渐到苏家拜访,“她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拉拉手,说:‘方先生好久不见,今天怎么会来?’鸿渐想去年分别时拉手,何等亲热;今天握她的手像捏着冷血的鱼翅。
”。
在遇见方鸿渐夫妇时“她站起来,提了大草帽的缨,仿佛希腊的打猎女神提着盾牌……对鸿渐点点头,伸手让柔嘉拉一拉,姿态就仿佛伸指头到热水里去烫不烫,脸上的神情仿佛比柔嘉高出一个头的人拉手,眼光超越柔嘉头上”把这个高傲自负的苏小姐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特别是“仿佛希腊的打猎女神提着盾牌”这句经典之笔,使这个可鄙又可笑的苏小姐浮雕般显现在读者的眼前,并永存于读者记忆中。
3.比喻苏小姐领了个二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出来,介绍道:“这是我表妹唐晓芙。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谗,仿佛是好水果。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她头发没烫,眉毛没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方鸿渐立刻想在她心上造个好印象。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
《围城》中的幽默辞格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鲁平平(1981-),女,山东临沂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
研究方向:英汉翻译及英语教育。
小说《围城》是钱钟书的一部伟大的作品,被中国文学家称为是“中国近代史中最有趣和最用心写作的文学作品,也是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钱钟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也是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虽然钱钟书一生作品没有多少,一部长篇小说《围城》,奠定了钱钟书在中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的领导地位。
因为《围城》中具有大量的中国式幽默的语言曾经给翻译者带来很大的挑战,但是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经过很艰难的过程,终于完成了《围城》小说的英译本。
本文试图通过对《围城》小说的语言幽默的列举,总结小说的语言的幽默,从而进一步分析《围城》的翻译策略。
一、《围城》的作者和作品分析1910年钱钟书生于中国江苏无锡,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和文学家,在晚年的时候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也是翻译《毛泽东选集》英文小组的一名成员。
他的父亲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家钱基博,因此他从小就生活在浓浓的文学氛围中,加上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和母亲的影响和教育之下,从小就有不错的文学基础。
经过努力地学习和教育下,钱钟书在1929年考进了当时最好的学校清华大学,并在它的外语语文学院里学习,1937年获得了学士学位。
从清华大学毕业以后,钱钟书就去了法国并在巴黎大学继续法语文学的学习。
一年以后,钱钟书回到了清华大学,他的母校破格任命他为教授。
这时的清华大学已经合并了西南大学,因此他从香港转机到昆明去教学。
后来在受到父亲的强烈反对的情况下,他辞去清华大学的职务,转到湖南一个公立的师范学院里当英语系的主任。
到了1941年他回到上海准备休息几天,不巧的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他被困在上海,没有办法回到湖南。
这一等就等到战争停息以后,他才得以回到湖南继续他的教学生涯。
呆在上海的那些年里,在外人看来钱钟书就好像被困在一个孤岛上一样,但就是这些看似寂寞的日子却给了钱钟书很大的创作空间,这时他迎来了自己的创作的巅峰期。
围城比喻幽默的句子
围城比喻幽默的句子1. 围城就像是一个无尽的迷宫,进去容易,出来难,吓得我都能开家出口连锁店了。
2. 这个围城就像一个活生生的笑话,无论你在里面还是外面,都别想逃脱被捧腹大笑的命运。
3. 咱们进了这围城,不论是筑城还是受困的人,都得先买一打个性T恤,标语是:“我在围城里虽然被困,但我绝对不土生土长句号的。
”4. 出生在围城里的人,就好比是生活在一个永远在吃苦瓜的大家庭,天天都有苦瓜味在脑海中回响。
5. 这围城就像是青蛙养殖场,一圈一圈围着水池,每个青蛙都梦想着跳出去,然后吃到外面的虫子,结果,这就是被围了。
6. 以前总听人说“红颜祸水”,这围城说白了就是“登录祸水”,有些人明明本来过的很好,结果不小心就被登录进来了。
7. 进了这围城,就好像咱们的人生都变成了超大规模户外现场节目,有一切明星来娱乐观众,而我们就得扮演这个自带很多郎才女貌的观众。
8. 这围城就像是年轻人的魔幻题材小说,《灵幻肥婆战围城》,里面有一个智商爆表的肥婆,她可以不依靠任何权力,守住这围城,还能让这围城变成欢乐世界。
9. 这围城就好比一个喜剧电影,一次性进场,然后到电影结束的时候才能离场,敢问这还叫人生吗?10. 这围城是个惨笑的圈套,一瞬间把我们所有人困住,然后迷迷糊糊就被逼着成为了围观大军。
11. 围城就好比一个巨大的笑话,你不得不在里面和别人一起笑,整个城里都是笑声,就算你没听到搞笑的内容也要配合任性的大笑。
12. 进了这围城,每个人都是一本开不了的笑话书,人家问你在干什么,你笑笑,不答也不是。
13. 这围城可以说是个笑果爆棚的地方,哪怕是普通的行走,也会让人哄堂大笑,再不济就骨折了。
14. 在围城里我们都成了演出的配角,每天都可以看到别人演小品、耍杂技、滑板、扭秧歌,还有人趴下来静心读书,哪一样都能笑出腹肌。
15. 来围城的人都是当代的笑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爆笑特技,我就是笑不出来的那位……16. 进了这围城,面对种种糗事,你只能笑笑,然后把自己埋在被子里。
围城比喻幽默的句子
围城比喻幽默的句子1. 围城中的经典幽默是指什么“笑比哭好”。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如此追捧赵本山、小沈阳、周立波的道理。
但钱锺书小说《围城》中的幽默却别有一番味道。
我说的是小说,而非电视剧。
因为体裁关系,电视剧是不可能将钱先生的语言幽默表现得那么淋漓尽致。
先看比喻。
书中开首谈到鲍小姐,“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又如赵新楣叫方鸿渐为“同情兄”,因为跟同一先生念书是“同师兄弟”,同在哦学校叫“同学”,同一个情人就是“同情”了。
以上这些比喻就显出钱锺书慧眼独具的幽默感。
它们思辨性强,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满含书卷气却并不凝重。
钱的幽默可不只这点。
“早晨清醒,居然自己没给蚤虱吃了精光,收拾残骸剩肉还够成了人。
”这当然是夸张。
可真到遇到现实中离谱的事,钱似乎又无边地宽容起来。
一个内地小县的“ 旅馆名叫‘欧亚大旅社’。
虽然直到现在欧洲人没来住过,但这名称不失为一种预言,还不能断定它是夸大之词。
”在这些令人捧腹的幽默氛围中,书中人物说起话来也常常云山雾罩。
你瞧,李梅亭一听说三闾大学中国文学系设茶话会欢迎他,“欢喜得直说:‘讨厌,讨厌!我累得很,今天还想早睡呢!’”高松年明明没给方鸿渐写过什么信,却说:“这信很重要。
哎!现在抗战时间的邮政真该死。
”于是假的成了真的,方鸿渐忽感到“自己收到了信在抵赖,听他这么一说,才稍微放心,迎合道‘内地去上海的信,常出乱子。
’”最经典的一段,是第七章中赵新楣、方鸿渐离开汪家,送范小姐、刘小姐回家一段。
当时范小姐正追赵新楣,而赵却在想方设法甩开她:“……走近板桥,范小姐说这桥只容两个人走,她愿意走河底。
鸿渐和刘小姐走到桥心,忽听范小姐尖声叫:‘啊呀!’忙借机止步,问怎么一回事。
范小姐又笑了,辛楣含着谴责,劝她还是桥上走,河底石子滑得很。
才知道范小姐险的摔一交,亏辛楣扶住了。
从《围城》看钱钟书的幽默讽刺艺术
从《围城》看钱钟书的幽默讽刺艺术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围城》,《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下面我们就从《围城》看她的讽刺艺术!摘要:讽刺是钱钟书小说的最大特色之一。
在《围城》中,作者用犀利的语言针砭时弊,用戏谑的笔法描绘人间百态,用灵活的比喻调侃芸芸众生,把幽默讽刺艺术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因此,从《围城》中,我们可以一探钱钟书的幽默讽刺艺术。
关键词:《围城》幽默讽刺艺术引言《围城》出版后,曾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先后被翻译成十几国语言推向国外。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再次掀起一股热潮,同时成立了钱学,专门研究钱钟书的作品以及其文学艺术特点。
《围城》之所以可以形成如此巨大的影响,除了其深刻的主题和思想以及成功的人物塑造和冲突设置外,还因为该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就是幽默讽刺艺术。
小说的语言幽默诙谐,讽刺深刻犀利,似乎任何事物在钱钟书笔下都能成为可笑之事,让读者捧腹大笑的同时又引起读者更深刻的深思。
本文就通过《围城》来研究钱钟书的幽默讽刺艺术。
一、对人物描写的讽刺作用(一)描述人物背景针砭时弊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方鸿渐的留学背景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国文是国货土产,需要外国招牌才能维持其地位,就连方鸿渐这个学国文的人竟然也去国外留学。
然后对他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也做了叙述:在国外呆了四年,换了三所大学,随便地听几门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
结果在临近毕业时无法向家里交差,就在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学期,从一个爱尔兰的骗子手中买一张假的博士文凭回国。
然后作者又别出心裁地安排了另一个情节,方鸿渐的丈人得知其将要回国,在《沪报》上刊登大幅广告,其中极尽吹捧之能事。
报社的两位记者还特地来迎接这位著名归国学者并且拍了照,县中的校长又邀请方鸿渐为学生做演讲。
论《围城》的幽默语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2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3 从《热爱生命》看杰克•伦敦的生命观4 文本特征与高中英语阅读5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6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7 美国校园俚语发展的促动因素看美国的自由精神8 从女性视角看文化冲突—基于亨利•詹姆斯的两部小说9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10 Tragic Elements——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Holden’s growth experience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11 探讨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所扮演的角色12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不同内涵和使用13 从隐喻视角解析《黄墙纸》的疯癫意象14 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及应对策略15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16 导入艺术在培养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中的运用17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策略18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1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2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 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21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22 从许渊冲“三美论”看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不可译和创造性再现23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24 论政治演说中平行结构的应用25 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26 广告对中国百姓生活的影响27 Growing Pains: An Analysis of the Hero in Catcher in the Rye28 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解读会话含义29 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30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31 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32 Analysis of Cross 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Failure33 中国传统文化中特色词语的翻译34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3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36 Approaches to the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for English Palindromes37 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38 不同的阅读任务对高中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39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40 Maternal Love in The Millstone41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42 汉英数字文化比较及其翻译43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44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45 The Comparison of Marriage Tra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46 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47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48 职场女性的言语行为的礼貌原则49 《远大前程》与《名利场》叙事技巧比较研究50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51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52 探析英语政治委婉语的应用53 英文祝酒辞的功能文体分析54 On the Causes of the Tragedies of Tess and Jenni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Jennie Gerhardt55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56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57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垮掉派”特质的体现58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59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60 从文化角度探析品牌名称的翻译方法61 浅析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主题思想62 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Art in English Class63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64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65 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66 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67 基于SWOT的星巴克发展战略研究68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69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70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分析71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及有效策略研究72 初中英语合作学习73 析《虹》中的象征意义74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75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西习语的来源76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ddress Terms77 唯美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解析王尔德的矛盾性78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79 讨论型课堂与英语学习80 行为因素对翻译质量的影响——张召忠教授译著病因浅析81 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82 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83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84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different Chinese versions of Bacon’s essay Of Studies85 观电影《刮痧》简析中西文化价值冲突86 析《狮子和宝石》中拉昆来失败的原因87 论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88 《纯真年代》女性意识探析8990 英汉新闻标题中缩略词对比研究91 《远离尘嚣》中女主角的情感变迁研究92 论英汉成语翻译93 从女性个人主义角度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女性人物性格特征94 通过阅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95 奥巴马演讲辞的话语分析96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97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Polite Expressions from Politeness Principle98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幽默艺术99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佛教禅宗因素100 论《金色笔记》中的象征手法101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技巧102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103 英语中天气隐喻的认知解读104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105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06 从心理学角度探析爱米莉的爱情悲剧107 华兹华斯与阮籍诗作思想对比研究108 小说《紫色》和《妻妾成群》中女主角不同命运的的比较109 基于对爱伦坡文学作品及心理的兴趣110 《红字》的悲剧成因分析111 The Im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12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113 Judy’s Double Character in Daddy-Long-Legs114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115 《夜莺与玫瑰》两中译本之比较:德国功能主义视角11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117 英汉形合意合的对比性研究及其对翻译的启示118 美国黑人英语在电影中的应用研究119 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转换120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21 极权主义下人性的扭曲——用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乔治·奥威尔的《》122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初探123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效度124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黑色幽默”的怪诞性125 解析凯特肖班的《觉醒》中的哥特因素:浅析维多利亚时期妇女文学的觉醒126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谈成本领先策略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格兰仕为例127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与对策128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129 委婉语与合作原则的关系130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131 《外星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解析132 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133 论国际商务非礼貌言语行为134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135 The Joy Luck Club-A Bittersweet Picture of Chinese-Americans across Two Generations 136 An Analysis of Grotesque Features in Sherwood Anderson’s W inesburg, Ohio137 《加里波利的坟墓》的反讽与对话138 An 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Featur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Network Language139 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140 P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Reading Strategies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141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42 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世纪初女性的社会地位143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144 天才的悲剧人生——论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145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意识146 汉英“甜”字隐喻用法对比147 A Study of Luxury Situations Nowadays in China from Sister Carrie148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分析149 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孤独灵魂——评《觉醒》中的爱德娜150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151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152 对比研究《珊瑚岛》和《蝇王》主题的冲突性153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154 对比分析苔丝和蓓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和萨克雷《名利场》155 从弗洛姆的社会过滤理论看中国诗词翻译中的文化传递156 叶芝:无望的爱情,多变的风格157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158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59 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160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161 试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162 从及物性角度分析童话的文体特征163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164 中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思想异同比较——王熙凤与简爱之人物性格对比分析165 从关联理论看《茶馆》两个英译本中修辞格的处理166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167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168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169 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170 On Dickinson’s Choice of Nature as the Theme of Her Poems171 论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72 可口可乐产品推销中的中国元素分析173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174 浅析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的运用175 论《福谷传奇》中的象征176 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177178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179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180 Research on the Re-cre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rademarks in Different Cultures181 中英习语文化异同及其翻译182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183 傲慢与偏见---浅析世纪英国女性作家184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185 O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Environment on Pip’s Growth in Great Expectation186 《通天铁路》中超验主义与清教思想救赎观冲突之探析187 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188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89 浅析简•爱的反抗性格及其形成过程190 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191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Plant Te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192 论中西教育观的差异193 A Script-based Study of the Female Theme in Scent of a Woman194 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195 浅析爱默生的《论自助》——人生自主的源泉196 Creative Treason in Film Title Translation197 论《围城》的幽默语翻译198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199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200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礼貌现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2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3 从《热爱生命》看杰克•伦敦的生命观4 文本特征与高中英语阅读5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6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7 美国校园俚语发展的促动因素看美国的自由精神8 从女性视角看文化冲突—基于亨利•詹姆斯的两部小说9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10 Tragic Elements——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Holden’s growth experience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11 探讨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所扮演的角色12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不同内涵和使用13 从隐喻视角解析《黄墙纸》的疯癫意象14 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及应对策略15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16 导入艺术在培养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中的运用17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策略18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1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2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 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21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22 从许渊冲“三美论”看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不可译和创造性再现23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24 论政治演说中平行结构的应用25 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26 广告对中国百姓生活的影响27 Growing Pains: An Analysis of the Hero in Catcher in the Rye28 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解读会话含义29 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30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31 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32 Analysis of Cross 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Failure33 中国传统文化中特色词语的翻译34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3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36 Approaches to the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for English Palindromes37 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38 不同的阅读任务对高中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39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40 Maternal Love in The Millstone41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42 汉英数字文化比较及其翻译43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44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45 The Comparison of Marriage Tra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46 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47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48 职场女性的言语行为的礼貌原则49 《远大前程》与《名利场》叙事技巧比较研究50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51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52 探析英语政治委婉语的应用53 英文祝酒辞的功能文体分析54 On the Causes of the Tragedies of Tess and Jenni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Jennie Gerhardt55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56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57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垮掉派”特质的体现58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59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60 从文化角度探析品牌名称的翻译方法61 浅析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主题思想62 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Art in English Class63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64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65 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66 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67 基于SWOT的星巴克发展战略研究68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69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70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分析71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及有效策略研究72 初中英语合作学习73 析《虹》中的象征意义74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75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西习语的来源76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ddress Terms77 唯美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解析王尔德的矛盾性78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79 讨论型课堂与英语学习80 行为因素对翻译质量的影响——张召忠教授译著病因浅析81 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82 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83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84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different Chinese versions of Bacon’s essay Of Studies85 观电影《刮痧》简析中西文化价值冲突86 析《狮子和宝石》中拉昆来失败的原因87 论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88 《纯真年代》女性意识探析8990 英汉新闻标题中缩略词对比研究91 《远离尘嚣》中女主角的情感变迁研究92 论英汉成语翻译93 从女性个人主义角度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女性人物性格特征94 通过阅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95 奥巴马演讲辞的话语分析96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97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Polite Expressions from Politeness Principle98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幽默艺术99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佛教禅宗因素100 论《金色笔记》中的象征手法101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技巧102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103 英语中天气隐喻的认知解读104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105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06 从心理学角度探析爱米莉的爱情悲剧107 华兹华斯与阮籍诗作思想对比研究108 小说《紫色》和《妻妾成群》中女主角不同命运的的比较109 基于对爱伦坡文学作品及心理的兴趣110 《红字》的悲剧成因分析111 The Im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12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113 Judy’s Double Character in Daddy-Long-Legs114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115 《夜莺与玫瑰》两中译本之比较:德国功能主义视角11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117 英汉形合意合的对比性研究及其对翻译的启示118 美国黑人英语在电影中的应用研究119 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转换120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21 极权主义下人性的扭曲——用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乔治·奥威尔的《》122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初探123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效度124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黑色幽默”的怪诞性125 解析凯特肖班的《觉醒》中的哥特因素:浅析维多利亚时期妇女文学的觉醒126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谈成本领先策略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格兰仕为例127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与对策128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129 委婉语与合作原则的关系130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131 《外星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解析132 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133 论国际商务非礼貌言语行为134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135 The Joy Luck Club-A Bittersweet Picture of Chinese-Americans across Two Generations 136 An Analysis of Grotesque Features in Sherwood Anderson’s W inesburg, Ohio137 《加里波利的坟墓》的反讽与对话138 An 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Featur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Network Language139 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140 P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Reading Strategies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141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42 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世纪初女性的社会地位143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144 天才的悲剧人生——论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145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意识146 汉英“甜”字隐喻用法对比147 A Study of Luxury Situations Nowadays in China from Sister Carrie148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分析149 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孤独灵魂——评《觉醒》中的爱德娜150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151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152 对比研究《珊瑚岛》和《蝇王》主题的冲突性153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154 对比分析苔丝和蓓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和萨克雷《名利场》155 从弗洛姆的社会过滤理论看中国诗词翻译中的文化传递156 叶芝:无望的爱情,多变的风格157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158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59 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160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161 试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162 从及物性角度分析童话的文体特征163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164 中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思想异同比较——王熙凤与简爱之人物性格对比分析165 从关联理论看《茶馆》两个英译本中修辞格的处理166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167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168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169 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170 On Dickinson’s Choice of Nature as the Theme of Her Poems171 论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72 可口可乐产品推销中的中国元素分析173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174 浅析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的运用175 论《福谷传奇》中的象征176 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177178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179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180 Research on the Re-cre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rademarks in Different Cultures181 中英习语文化异同及其翻译182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183 傲慢与偏见---浅析世纪英国女性作家184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185 O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Environment on Pip’s Growth in Great Expectation186 《通天铁路》中超验主义与清教思想救赎观冲突之探析187 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188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89 浅析简•爱的反抗性格及其形成过程190 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191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Plant Te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192 论中西教育观的差异193 A Script-based Study of the Female Theme in Scent of a Woman194 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195 浅析爱默生的《论自助》——人生自主的源泉196 Creative Treason in Film Title Translation197 论《围城》的幽默语翻译198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199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200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礼貌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