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B
框架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特点:
1、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予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 2、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按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 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 3、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建筑上屋面板是楼盖,屋面板是可直接承受屋面荷 载的板)方案简单; 4、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 5、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 和强度要求。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有规定宽长比在5-8内为短肢剪力墙,小于的为异形柱, 大于6的为普通剪力墙。 它们主要区别表现在手里变形破坏形式不同 1、异形柱受力变形接近于框架柱,即剪切变形,计算时应按柱输入; 2、普通剪力墙受力变形是剪弯变形,计算时按墙输入;
3、短肢剪力墙变形接近于剪力墙。
它们的延性也不同,普通剪力墙最大,其次是短肢剪力墙,异形柱最小,所以他们适用范 围也不同,构造也不同。
特点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 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 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 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吧梁和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 截面形状。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 框架,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数量多, 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不适宜建造 高层建筑,故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
框架结构形式的特点
框架结构形式的特点1. 引言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式,它提供了一种组织和管理代码的方式,使得开发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发和维护软件。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框架结构形式的特点。
2. 定义框架结构是指将一个系统或应用程序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并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这些组成部分通常包括模块、类、函数等,它们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约定来进行通信和协作。
3. 特点3.1 模块化框架结构通过将系统或应用程序划分为多个模块来实现模块化。
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功能和责任,并且可以独立地进行开发、测试和部署。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系统更加可扩展、可重用和可维护。
3.2 分层结构框架结构通常采用分层结构,将系统或应用程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并且有明确定义的接口与其他层次进行交互。
这种分层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同时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功能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3.3 松耦合框架结构通过定义清晰的接口和协议来实现组件之间的松耦合。
每个组件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功能,而不需要了解其他组件的具体实现细节。
这种松耦合的设计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能够方便地替换或添加新的组件。
3.4 可配置性框架结构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配置性,即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灵活地配置和定制。
通过配置文件、参数设置或其他方式,用户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某些功能,调整系统行为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
3.5 插件化框架结构支持插件化开发模式,允许开发人员编写插件来扩展系统功能。
插件是一种可独立安装、卸载和更新的模块,它可以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情况下增加新功能。
这种插件化的设计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和易于扩展。
3.6 抽象化框架结构通过抽象化来隐藏底层的复杂性,使得开发人员可以更加关注高层的业务逻辑。
通过定义接口和抽象类,框架可以提供一组统一的接口供开发人员使用,而不需要了解具体实现细节。
这种抽象化的设计使得系统更加易于理解和维护。
4. 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框架结构形式的特点,我们以Web应用程序开发为例进行说明。
框架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框架结构的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框架结构的施工安全
• 施工人员安全:提供安全培训,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 防护装备 • 施工设备安全:检查设备性能,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 施工环境安全: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畅通
框架结构的环境保护
• 节约资源: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浪费 • 减少污染: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等污染 • 绿色施工: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框架结构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和高抗震性能的混凝土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轻质和耐腐蚀性能的新型材料 • 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久性的新型材料
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的智能化与绿色化
框架结构智能化设计的方法
• 自动化设计:利用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结构设计和验算 • 智能化优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结构布局和构件尺寸 • 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实现结构设计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的目的
• 补充试验研究的不足,提高研究效率 • 研究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变形特征 • 为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的方法
• 有限元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 • 有限差分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形 • 有限体积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结构在流体作用下的性能
框架结构的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框架结构的质量控制
• 材料质量控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 施工工艺控制: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规范要求 • 施工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框架结构的验收标准
• 国家和行业规范: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 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计算书、设计变更等 •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
框架结构设计思路
框架结构设计思路一、什么是框架结构设计1.1 框架的定义1.2 框架结构的意义二、框架结构设计原则2.1 单一责任原则2.2 开闭原则2.3 依赖倒置原则2.4 接口隔离原则2.5 迪米特法则三、框架结构设计步骤3.1 确定系统架构目标3.2 分析需求和问题3.3 划分功能模块3.4 设计模块之间的关系3.5 定义数据结构和接口3.6 确定流程设计和业务逻辑3.7 设计模块的组织结构3.8 制定开发规范和标准四、典型框架结构设计方法4.1 分层结构4.2 MVC模式4.3 插件化结构4.4 微服务架构五、框架结构设计的实践与总结5.1 优点5.2 风险与挑战5.3 实践案例分析5.4 总结和展望一、什么是框架结构设计1.1 框架的定义框架是指在某个特定领域中,提供了解决一类问题的基本结构、规范和工具的体系。
它是一种能够被复用的软件架构模板,用于解决特定领域的常见问题。
1.2 框架结构的意义框架结构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好的框架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同时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二、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以确保框架的质量和稳定性。
2.1 单一责任原则单一责任原则要求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避免将多个职责耦合在一个类中。
2.2 开闭原则开闭原则要求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即应该通过扩展来实现系统的新功能,而不是直接修改已有代码。
2.3 依赖倒置原则依赖倒置原则要求高层模块不依赖于底层模块,而是通过抽象来实现对底层模块的依赖。
这样可以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2.4 接口隔离原则接口隔离原则要求尽量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而不是使用单一的总接口。
客户端应该仅依赖于其实际使用的接口。
2.5 迪米特法则迪米特法则要求模块之间的通信要尽量通过少数几个接口进行。
模块之间应该是松耦合的,不直接依赖于具体的实现细节。
简述框架结构的特点
简述框架结构的特点
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架构,其特点如下:
1. 模块化设计:框架结构通常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独立的功能和接口。
2. 高度可定制性:框架结构通常提供丰富的定制化功能,开发者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自由选择和组合各种模块。
3. 适应性强:框架结构通常采用松散耦合的设计,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和变化。
4. 抽象层次高:框架结构通常采用抽象层次高的设计,将底层细节封装在模块内部,提供简洁的接口供上层调用。
5. 可扩展性好:框架结构通常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新的模块可以方便地接入系统,不会破坏原有的系统架构。
总之,框架结构是一种具有高度可定制性、适应性和扩展性的软件开发架构,能够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
- 1 -。
框架结构特点
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中常见且具有多种优点的建筑形式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由梁和柱组成框架。
框架是建筑空间的分隔和承载构件,可以承受竖向和水平方向的荷载。
框架结构通常由梁和柱等构件组成,通过节点连接,构成一个空间结构体系。
2.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较好。
由于框架结构由梁和柱组成,因此具有较强的抗侧向力的能力和较小的侧移,可以提供更好的整体性和刚度。
这些特点使得框架结构成为许多高层建筑的优选结构形式。
3.框架结构的建筑空间灵活。
框架结构的梁和柱可以进行灵活的布置,可以根据建筑空间的需求进行任意拆改,因此具有较好的建筑空间灵活性。
4.框架结构的施工方便。
框架结构的构件可以进行预制和装配,因此具有较快的施工速度和较低的施工成本。
同时,由于构件标准化程度高,也可以提高施工质量。
5.框架结构的设计灵活多变。
框架结构的梁和柱可以灵活布置和设计,因此可以适应不同的建筑需求和设计要求。
同时,框架结构也可以采用多种材料和结构形式进行设计,如混凝土、钢等。
6.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好。
由于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较好,因此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位移较小,且不易发生脆性破坏。
7.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受限制。
由于梁和柱的承载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相对较低,需要采用其他结构形式进行加强。
总之,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建筑空间灵活、施工方便、设计灵活多变、抗震性能好等特点,但也存在承载能力受限制等不足之处。
在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并对框架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加强,以满足建筑要求和使用功能。
同时,也需要注意到框架结构的不同特点和优势以及其适用的范围,以使其发挥最佳的作用和效果。
第四章 框架结构
横向布置
特点
房屋横向刚度
大,侧移小;
横梁高度大,
室内有效净空 小。
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框架结构各构件 都将产生内力和变形。 框架结构的侧移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由水平力引起 的楼层剪力使梁、柱构件产生弯曲变形,形成框架结构的 整体剪切变形 us ( shear deformation ) ;由水平力引起的 倾覆力矩,使框架柱产生轴向变形(一侧柱拉伸,另一侧 柱 压 缩 ) , 形 成 框架 结 构 的整 体 弯 曲变 形 ub ( bending deformation)。
非抗震时使用
横向承重
纵向布置
特点:
连系梁截面较小,
框架梁截面尺寸 大,室内有效净 空小;
对纵向地基不均
匀沉降较有利;
房屋横向刚度小,
侧移大。 纵向承重
双向布置
特点:
整体性好,受
力好;
适用于整体性
要求较高和楼 面荷载较大的 情况;
抗震效果好,
双向承重 能有效抵抗双 向地震
对于梁、柱、板均为现浇的情况,梁截面的形心线
可近似取至板底。
计算简图l0ຫໍສະໝຸດ 1l02实际结构
计算简图
变截面柱或者具有悬挑部分时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 框架结构上的荷载
恒载
框架自重;粉灰重; 板、次梁、墙体重。
垂直荷载
框 架 荷 载 水平荷载 地震作用 活载 风载
框架结构
板。为了避免框架节点纵横钢筋相互干扰,框架梁底部
通常较连系梁底部低50mm以A 上。
33
(2)、框架梁的构造要求
1).梁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数量除按计算确定外,还必须考虑温度
、收缩应力所需要的钢筋数量,以防止梁发生脆性破坏和控制 裂缝宽度。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和最大配筋率需满 足要求。
A
27
第1 MGH=58.18kN·m MHG=28.09kN·m MHI=44.94 kN·m MIH=MIF+MIL=16.1+27.2=43.3kN·m
(5)根据以上结果,画出M图。
(单位: kN·m)
A
28
A
29
4 框架结构的构件设计与构造要求
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根据分层法和反弯法计算内力, 然后进行组合、调幅、叠加,然后进行配筋计算。
第1层:∑P=10+19+22=51kN VGJ=17kN VHK=20.4kN VIL=13.6kN
A
25
(3) 计算柱端弯矩
第3
MAD=MDA=6.66kN·m MBE=MEB=8.9kN·m MCF=MFC=4.44kN·m
第2
MDG=MGD=24.18kN·m MEH=MHE=32.23kN·m MFI=MIF=16.1kN·m
A
21
§3 框架内力分析-水平荷载作用
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可用结构力学 方法计算,常用的近似算法反弯点法、D值法等。
23.04.2020
A
2222
三、例题
用反弯点法求图所示框架的弯矩图。
1)计算简图,图中括号内数字为各杆的相对线刚度。
框架结构
和实验室等
框架的类型
1.按框架构件组成划分 (1)梁板式结构(多层和高层) (2)无梁式结构(仓库、冷藏
库)
框架的类型
2按框架的施工方法划分
(1)现浇整体式框架:工地现浇 优点:结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好,节省钢材; 缺点:现场工作量大,模板消耗多,施工周期较长。 (2)装配式框架: 优点:构件可以在工厂预制,质量容易保证,施工现场的工作量
(1)强度方面:由于层数和高度的增加,竖向荷载和水平 荷载产生的内力都要相应增大,特别是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 增加更快。当高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框架中将产生相当大的 内力。
(2)刚度方面: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在水平荷载作用下, 框架结构本身柔性较大,水平位移成为重要的控制因素。
要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就必须增大构件的截面尺寸,太 大不经济,甚至不合理。
(1)受力特点:刚结点, 受力性能好(梁、柱)
2变形特征 剪切型
框架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
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易于设置较大房间、使用方便 构件类型少,易于标准化、定型化; 可以采用预制构件,也易于采用定型模板而做成现
浇结构,有时还可采用现浇柱及预制梁板的半现浇 半预制结构。 现浇结构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在地震区应优 先采用。
(1)防止竖向荷载引起的附加 弯矩的加剧
(2)防止填充墙的装修材料的 破坏
(3)避免相邻房屋的相互碰撞 (4)减轻摇晃的感觉
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与适用层数和高宽比
一、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相互刚接而成的,框架的承载能
力和结构效能主要依赖于梁与柱的强度和节点刚度。
框架结构汇总范文
框架结构汇总范文在软件开发中,框架结构是指一种基本的架构模式或设计模式,用于组织和管理软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框架结构。
1. 分层结构(Layered architecture)分层结构是指将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具有明确定义的功能。
典型的分层结构包括三层架构、四层架构、五层架构等。
每一层之间有严格的依赖关系,上一层负责处理较高级别的业务逻辑,而下一层则负责处理较底层的操作细节。
2. MVC结构(Model-View-Controller)MVC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
模型负责处理数据逻辑,视图负责显示用户界面,而控制器负责接收用户输入并在模型和视图之间进行协调。
3. MVP结构(Model-View-Presenter)MVP结构是一种MVC结构的变体,通过引入Presenter层来替代Controller,使得视图与模型之间的耦合更加松散。
Presenter负责接收用户输入,处理业务逻辑,并将结果传递给视图进行显示。
4. MVVM结构(Model-View-ViewModel)MVVM结构是一种针对界面开发的架构模式,通过引入ViewModel层来替代Controller或Presenter,实现了视图(View)与模型(Model)之间的双向数据绑定。
ViewModel负责封装视图的状态和行为,并通过数据绑定技术将视图与模型进行自动同步。
5.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微服务架构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模式,将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拆分为多个小型的、独立部署的服务。
每个服务都具有自己的数据库和业务逻辑,并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协作。
微服务架构具有高度可伸缩性和灵活性,并且不同服务之间的故障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
6. 事件驱动架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事件驱动架构是一种基于事件和消息的架构模式,系统中的各个组件之间通过事件进行通信。
什么是框架结构排架结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和区别
什么是框架结构排架结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和区别框架结构和排架结构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两种建筑结构形式。
它们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框架结构是指建筑物内外框架构件形成一个整体,承担着主要的荷载传递功能。
框架结构通常由柱、梁、墙等构件组成,这些构件将荷载传递到地基上。
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适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等。
排架结构是指建筑物内外构件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布置,形成一个整体。
排架结构通常由柱、梁、板等构件组成,这些构件按照一定的规则布置,形成了整个建筑的结构体系。
排架结构相比框架结构更加灵活,适用于多变的建筑形式和设计需求。
框架结构和排架结构之间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它们都是建筑结构形式,承担着传递荷载的功能。
其次,它们都由柱、梁等构件组成,这些构件负责荷载的传递和承受。
最后,它们都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框架结构和排架结构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框架结构强调整体性,柱、梁等构件要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发挥其承载功能。
而排架结构更注重构件的排列方式和布局规则,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来满足建筑的需求。
其次,框架结构通常用于大跨度、高层建筑,需要考虑抗震性能和整体稳定性,而排架结构更适用于多变的建筑形式和设计需求。
最后,框架结构通常由柱、梁等构件组成,而排架结构可以包括更多的构件,如板、墙等。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框架结构和排架结构往往会结合使用。
如在大跨度建筑中,可以采用框架结构来承担主要荷载,同时结合排架结构来满足具体的设计需求。
这样可以既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又满足建筑形式和功能需求的要求。
综上所述,框架结构和排架结构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两种建筑结构形式。
它们既有一些相似之处,又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框架结构强调整体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大跨度、高层建筑。
排架结构更注重构件的排列方式和布局规则,适用于多变的建筑形式和设计需求。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框架结构和排架结构常常结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
框架结构受力特点
框架结构受力特点
1、框架结构是指由横梁、竖柱等元素构成的结构,其中包括钢
框架结构和混凝土框架结构两种。
2、框架结构的优点是,结构承载能力强,结构弹性好,不易变形,结构体积小、重量轻,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结构的尺寸,便于在不同地形条件下使用,具有良好的地震抗力。
3、框架结构的缺点是:横梁和竖柱之间的结合能力是薄弱的,
容易发生开裂和松动;结构的层压抗力和抗滑抗力均较差;框架钢材消耗较大;在结构设计中施加荷载时,需要考虑架支点的支承能力,如果支承能力不够强,结构可能会发生塌陷等情况。
二、受力特点
1、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是:普遍采用层合支撑,容易受到架空
力和层压力的共同作用,受到层压力受拉受压力的共同作用;竖柱构成线程支承,容易受到剪力和弯矩,抗剪和抗弯的能力较弱。
2、框架结构需要对接头的强度和稳定性有一定要求,受力后可
能发生减薄现象,需要设置相应的补强措施。
3、在受荷载作用的情况下,框架的纵向截面一般变形较小,但
横向截面变形较大;在上部构件应力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门洞和悬梁支耳受到较大的弯矩及压力作用,构件细微结构上的变形要加以计算。
- 1 -。
框架结构概念
框架结构概念框架结构概念一、引言在建筑、工程、软件开发等领域,框架结构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设计模式。
它可以为建筑物、机器、软件等提供强大的支撑力,并且可以使其更为稳定和可靠。
本文就会对框架结构的概念、定义、类别以及工作原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与论述。
二、框架结构的概念和定义1. 概念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柱子、横梁和连接件组成的结构体系,它能够承受荷载并传递荷载。
2. 定义框架结构是一种复杂的系统,由竖杆(柱)、横杆(梁)和连接件(joint)三个基本元素构成。
这种结构包括单纯框架、连框框架、框架墙、框架柱、框架梁等。
三、框架结构的类别框架结构的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种:1. 单纯框架单纯框架是由三根柱子和两根梁构成的,可以用于建筑、机械等领域,比如汽车和火车的车架等。
2. 连框框架连框框架通常由多个单纯框架相互连接而成。
这种结构常用于建筑、道路桥梁、工厂等领域。
3. 框架墙框架墙是一种专业的建筑结构,在构建高层建筑时使用。
墙体部分具有足够冲击强度,具有垂直荷载的承载能力,以及足够的刚度来抵御任何由地震、风力、温度变化、强烈的振动、声波等引起的振动。
由于它的高度、自重以及荷载等,所以需要采用框架结构。
4. 框架柱框架柱是由圆形柱和近似矩形梁组成的结构,可以用于建筑和工程结构的支撑。
5. 框架梁框架梁是由多个梁组成的结构,可以用于建筑、工程结构的支撑和连接。
四、框架结构的工作原理框架结构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承重支撑框架结构主要由柱子和横梁组成,在建筑和机械等领域中,承重支撑是框架结构的主要作用。
2. 抗变形框架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可以使结构内部保持稳定并防止变形。
3. 分散荷载框架结构可以将荷载分散到所有的支撑部分,使负载能够均匀分布,从而降低了应力的集中,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4. 跨度和自重的支撑框架结构能够有效地支撑跨度和自重,可以用于建筑、机械和桥梁等领域。
五、结论综上所述,框架结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体系,可以为建筑、机械和软件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撑功能。
简述框架结构的特点
简述框架结构的特点框架结构是指文章或文本的整体组织架构或布局方式。
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安排,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框架结构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逻辑性强:框架结构要求文章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文章的段落之间应有明确的衔接,每个段落都应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从而使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更为紧密。
2. 层次分明:框架结构要求文章的内容能够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文章可以使用标题来标明各个层次的内容,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同时,每个层次的内容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和观点,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3. 重点突出:框架结构要求文章将重点内容突出展示,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
文章可以通过引用、强调或加粗等方式来突出重点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灵活多样:框架结构要求文章的组织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和内容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
例如,叙述性文章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进行组织,说明性文章可以采用问题-解决方法或原因-结果等方式进行组织,论述性文章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或论证等方式进行组织。
5. 统一性与完整性:框架结构要求文章的内容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即每个部分都应该与整篇文章的主题和观点相一致,同时整篇文章的内容应该全面、充实,不遗漏重要信息。
这样可以使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总的来说,框架结构的特点是逻辑性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灵活多样、统一完整。
通过合理的框架结构,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有条理、易于理解和接受,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有效性。
同时,框架结构也是作者展示自己观点和意图的重要手段,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因此,掌握和运用好框架结构对于写作和阅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框架结构名词解释
框架结构名词解释
框架结构(Framework Architecture)指的是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或
者设计模式,它定义了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并提供了
一些通用的功能和约束,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加高效地构建和维护软件系统。
框架结构通常用于处理软件系统中常见的问题,例如数据存储、用户界面、业务逻辑等,并提供了一些通用的解决方案供开发人员使用。
框架结构可以包含多个层次或模块,每个层次或模块负责处理不同的
功能或关注点。
常见的框架结构有三层架构(Three-Tier Architecture)、MVC 架构(Model-View-Controller Architecture)等。
在一个框架结构中,通常有一个核心组件(比如MVC框架中的控制器
或三层架构中的业务逻辑层),它负责协调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并提供
一些通用的功能,比如数据访问、错误处理等。
其他组件可以通过接口或
者回调函数与核心组件进行交互。
框架结构的设计目标是尽量将各个组件
解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
框架结构的好处包括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代码重复率,增加代码
的可重用性,提供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
但同时,框架结构也可能
增加系统的复杂性,需要开发人员学习和理解框架的使用方式和规范。
框架施工图—框架结构布置及传力体系(建筑构造)
框架结构布置及传力体系
框架结构
(按照承重方式)
横向承重 是主梁沿房屋横向布置,板和连系梁纵向布置 纵向承重 是主梁沿房屋纵向布置,板和连系梁横向布置
混合承重 是在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布置主梁来承受楼面荷载
干独立的单元体,使其在地震作用下互不影响
框架结构布置及传力体系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节点及基础组成的结构形式,横梁和立柱通 过节点连成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
整个房屋全部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称为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布置及传力体系
框架
(按施工方法)
1.整体式 整体式框架也称全现浇框架
优点:整体性好,有利于抗震,建筑布置灵活 缺点:工期长,模板耗费多,施工相对复杂
缺点:节点施工复杂
框架结构布置及传力体系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大空间, 也可根据需要做成小房间,建筑立面容易处理,结构自重 较轻,计算理论比较成熟,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造价较低。
当房屋高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框架结构侧向刚度较小, 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大。从受力合理和控制造价的角度, 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 定地震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当设防烈度为6度、7度、8 度和9度时,其高度一般分别不超过60 m、55m、45m和 25m。
框架结构布置及传力体系
3 变形缝的设置
伸缩缝 伸缩缝仅将基础顶面以上的结构分开,其目的是为了
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使房屋产生裂缝。
沉降缝
沉降缝将基础至屋顶全部分开,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因房屋过 大的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基础、地面、墙体、楼面、屋面拉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点位移法
ΔT
Gn
Gi
G1
* 顶点位移法 T1 = 1.7α0 ΔT , ΔT 未考虑填充墙,T1 偏长,故用α0 修正, 适用于 RC 框架、框-剪、剪力墙结构 α0 = 0.6 ~ 0.7 ΔT —顶点假想侧移,在Gi 作用下
* 能量法
T1 = 2πα0
N ∑
i =1
Gi
Δ
i
2
(剪切型、能量法)
>0.55
0.08T1 − 0.02
T1 ≤ 1.4Tg
0.0
z 第i个楼层第j柱分担的地震剪力Vij
Vij=Dij/(∑ Dij)Vi j=1,m,i=1,n
Dij ---第i个楼层第j柱的抗侧刚度,i层共m 根柱,结构有n层。
Vi ---第i楼层的层剪力。
z 第k榀平面框架第i层承担的总地震作用 Vik= ∑δjkVij (j=1,k)
C B
7200
A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96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屋盖及楼盖面荷载计算
楼层
荷载类别
屋面
恒载
(6 层)
活载
楼面
恒载
(1~5
层)
活载
项目 二毡三油铺小石子 30mm 找平层 150mm 加气混凝土保温层 120mm 现浇混凝土 20mm 板底粉刷 合计 雪载 不上人屋顶 10mm 水泥砂浆面层 3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120mm 现浇混凝土 20mm 水泥砂浆板底粉刷 合计 走廊 教室
楼层 屋顶
位置 边跨 中跨
5层
1~4 层
边跨
中跨 边跨 中跨
恒载 (kN/m)
3.73+5.25×3.6=22.6 2.69+5.25×3.6=21.6
3.73+10.45+ 4.2×3.6=29.3 2.69+4.2×3.6=17.8 3.73+9.52+4.2×3.6=28.4 2.69+4.2×3.6=17.8
罕遇地震
—
0.50(0.72) 0.90(1.20) 1.40
特征周期值(s)
场地类别
设计地震分组
Ⅰ
Ⅱ
Ⅲ
Ⅳ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
基本周期 T1计算
•矩阵位移法: •柔度法: •其它简化方法
•顶点位移法 •能量法
反应谱底部剪力法
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 作用时,假定:
Fn+ΔFn
Gn
•地震作用沿结构高度
近似成倒三角分布。
Fi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 用是为考虑结构高振型 的影响而引入的。
Gi Gj
FEk
Hj Hi
反应谱底部剪力法
Fn+ΔFn
z 第i个楼层处作用的等效地震力 Fi
Gn
Fi
Gi
Fi= GiHi/(∑ GjHj)FEK(1- δn) (j=1,n)
wki Fi
层高
室外地面
室内地面
轴线间距
各层的集中风压 Fi= bihi wki
基础顶面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 反应谱底部剪力法
高度<40米,刚度与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 以水平第一振型为主
• 反应谱振型组合法
刚度与质量沿高度不均匀分布 空间振型与高阶振型
• 时程分析法
反应谱底部剪力法
总等效地震力:
FEK= α1 Geq
构件 梁 柱
位置
边跨 中跨 顶层 2~6 层 底层
截面 h × b(mm)
550×250 400×250 500×400 500×400 500×400
跨度(高度) l (h) 7200 3000 3900 3600 5000
Ir (mm4)
3.47×109
1.33×109 4.17×109
4.17×109 4.17×109
α
= [0.2γ
−)]η2αmax
00.1 Tg
5Tg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T(s) 6.0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0.05)
烈度
地震影响
6
7
8
9
多遇地震
0.04 0.08(0.12) 0.16(0.24) 0.32
频遇地震
0.12 0.24(0.36) 0.48(0.72) 0.96
活载 (kN/m) 0.5×3.6=1.8 0.5×3.6=1.8
2×3.6=7.2
2.5×3.6=9.0 2×3.6=7.2
2.5×3.6=9.0
雪载 (kN/m) 0.4×3.6=1.44 0.4×3.6=1.44
—
— — —
偏于安全计算,楼面及屋面荷载均按单向分配到横向框架 进行计算
梁、柱的线刚度计算结果
α1--相当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代表值,Geq =0.85 GE GE--计算地震作用时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各
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取100%恒载,50~80%活载, 如有雪载也取50%
α η2αmax
0.45η2αmax
α
=
⎜⎜⎝⎛
Tg T
⎟⎟⎠⎞γ η2αmax
13.4 126.6
126.6
6.7
28.4 17.8
13.4 122.7
122.7
6.7
28.4 17.8
13.4 122.7
122.7
6.7
28.4 17.8
13.4 122.7
122.7
6.7
28.4 17.8
13.4 122.7
122.7
6.7
(a) 恒载 (b) 固端弯矩(kN⋅m)
5000
-38.73 -0.80
-39.53
126.6 * 19.43 -35.68
I
b(I
)
c
(mm4)
6.94×109
2.66×109
4.17×109
4.17×109
4.17×109
ic = Ec Ib / l (N⋅mm)
2.89×1010 2.66×1010 3.13×1010 3.38×1010 2.71×1010
22.6
21.6
16.2 97.6
97.6
8.1
29.3 17.8
第四章 框架结构
z 框架结构介绍 z 框架结构体系布置--几何尺寸 z 框架设计荷载计算--荷载大小与分布 z 框架结构的内力分析
–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z 平面框架,空间框架
– 内力与变形计算
z 框架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 内力组合、截面设计、节点设计
4.3 框架设计荷载计算
z 荷载与作用种类 – 竖向荷载 (作用在梁、柱上) z 恒载 z 活荷载 z 其它荷载(雪荷载、施工荷载) – 水平荷载(作用在柱、节点上) z 风荷载 z 地震作用等
标准值 (kN/m2) 0.35 0.03×20=0.6 0.15×6.0=0.9 0.12×25=3.0 0.02×20=0.4 5.25 0.4 0.5 0.01×20=0.2 0.03×20=0.6 0.12×25=3.0 0.02×20=0.4 4.2 2.5 2.0
各层梁上荷载的标准值汇总结果
z 求得各个楼层单元的内力后,将同时属于 上、下两层的柱的弯矩值进行叠加作为原框 架结构中的柱内力。而梁只属于一个楼层, 分层计算的内力即为原框架结构中相应梁的 内力。
z 梁、柱的杆端弯矩求出后,根据各节点的静 力平衡条件可以求得梁的跨中弯矩和剪力以 及柱的剪力和轴力。
竖向荷载(不考虑最不利位置)—分层法
0.480
-97.6 * 46.85 -20.60
9.89 -0.98 0.47 61.97
20.66
87.6 * 23.43 -41.20
4.95 -1.95 0.24 -0.09 82.98
0.393 0.181
-44.66 -2.11 -0.10
-46.87
-16.2 * -18.97
-0.90 -0.04 -36.11
(a)
(b)
(c)
(d)
轴线间距
层高
基础顶面
几何参数确定
z 层高 – 标准层:层高 – 底 层:基础顶面算起
构件参数确定线尺寸
z 楼板对梁刚度的影响,梁计算惯性距 Ib
Ib=1.5I
一侧有楼板
Ib=2I
两侧有楼板
I 为矩形梁截面惯性距
矩形截面梁
中梁(T 形)
边梁(L 形)
F3
q31
单向板
L1
次梁
L2
风荷载标准值wk wk= βz μs μz μr w0 (kN/m2)
w0--基本风压 μr--重现期调整系数(50年, μr=1)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ββzz=-1.-0 )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 (当H<30米,
第i层的水平风荷载值:
Fi=wKibihi
• 底层的柱子通常与基础固接,可以假定其为固定支
座。其余柱端在荷载作用下实际会产生一定的转角, 属于弹性约束。因此用调整后柱的线刚度来反映支座 转动影响,对除底层外其他柱的线刚度均乘一个折减 系数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