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020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市场化受控推进,货币...
风险持续暴露 中小银行思危求变
![风险持续暴露 中小银行思危求变](https://img.taocdn.com/s3/m/7a27e39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f.png)
被行业变革裹挟又迎向时代风口,我国银行业正加速分化,竞争自上向下挤压,中小银行日渐式微。
从经营管理短板突出、股权结构混乱、多家地方性银行危机事件频现,到传统业务领域趋于饱和、息差收窄明显,再到入局金融科技场域成本过高的力不从心,以及疫情叠加下的揽储承压、潜在不良资本反弹、流动性风险集聚,凡此种种都在不断推升着当前中小银行转变经营逻辑与明晰定位的迫切性。
1月22日,国新办就银行业保险业2020年改革发展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强调,“中小银行必须要有抗拒盲目做大诱惑的能力,扎根在当地,做小、做细、做实。
”风险暴露:多重痛点待解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
截至202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3.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816亿元;不良贷款率1.92%。
实体经济的变化向金融领域传导的滞后效应会接连显现。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不良贷款会陆续呈现和上升。
2021年的处置力度会更大,因为很多贷款延期了,一些问题在今年才会暴露出来。
”各机构不良贷款清降工作反复风险持续暴露 中小银行思危求变本刊记者 张菀航且艰巨,而中小银行尤甚。
记者经梳理发现,2021年开年以来,已有包括天津农商行、浦发银行、莱商银行、阜新农商行等在内的至少7家中小银行因掩盖不良贷款等违规处置接受行政处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王刚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中小微银行整体风险可控,但其中部分高风险机构前景堪忧。
据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中公布的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8-D 级的高风险金融机构共计545家,占比12.4%,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回顾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的历史演进,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方意认为,第一阶段即起步阶段,从改革开放之初至2009年,中小银行艰难地从无到有,从小做大。
银行招聘之银行招聘综合知识题库及精品答案
![银行招聘之银行招聘综合知识题库及精品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c8be9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d.png)
2023年银行招聘之银行招聘综合知识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60题)1、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是()。
A.有关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及其结果的财务信息B.现在的交易和事项及其结果的财务信息C.关于未来活动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D.任何时候的财务信息【答案】 A2、_____often occurs because we lack self confidence and doubt our abilities .A.IndecisivenessB.InterferenceC.ProcrastinationD.Carelessness【答案】 A3、()is no reason for discharging her.A.cause she was a few minutes lateB.Owing to a few minutes being lateC.The fact that she was a few minutes lateD.Being a few minutes late【答案】 C4、资料:Business,academic and civic leaders in Cambridge have warned that one of Britain’s major economic growth cities is under threat unless the government acts quickly to restore trust post-Brexit.A.The immediate action of the British governmentB.continuation of free labor movements from EU countriesC.An increase in the foreign talents’ wagesD.New policies that protects foreign talents’ rights【答案】 C5、I had just posted the letter when I remembered that hadn’t()the cheque。
XX年三季度金融政策与市场动态.doc31
![XX年三季度金融政策与市场动态.doc31](https://img.taocdn.com/s3/m/82f90bf2f111f18582d05a00.png)
某年三季度金融政策与市场动态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10月份发布的《二零零三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今年以来,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从5月份开始,广义货币M2增长都在20%以上,上半年贷款接近去年全年水平,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对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进行调控,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努力保持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要继续维护经济金融发展的良好势头,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中央银行必须增强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要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前一阶段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引导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
继续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基本稳定和货币市场利率的平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加快发展货币市场,扩大货币市场的融资功能,继续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扩大直接融资。
继续进行必要的“窗口指导”,督促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
银监会挂牌成立以后,人民银行的职责调整和机构改革动向,就一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央行职能调整方案9月底出炉,在人民银行新的内设机构中,增加了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征信管理局、反洗钱局等几个新司局。
人民银行机构改革,赋予中央银行以反洗钱和管理信贷征信业的新职责,将转换人民银行对金融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方式。
这些调整,意在进一步强化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重要职能。
人民银行职责确定以后,我国金融体系将会在“一行三会”体制下运行,其间多个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是否顺畅,将关系到我国金融总体的健康运行。
农商行金融市场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农商行金融市场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d9c8bb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9.png)
金融市场部2020年总结与2021年工作计划2020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宏观经济发展经受严峻考验、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的政策导向、债券市场剧烈波动等复杂经营形势下,我行坚持稳健审慎原则,坚守风险底线,严守监管红线,以调结构、防风险为工作重心,合规、稳健开办金融市场业务,在行领导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在相关业务部门齐心协力与密切配合下,在从业人员勤勉尽责与辛勤努力下,金融市场部较好地履行了部门职责以及完成总行交办的任务。
现将2020年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金融市场业务经营指标概况截止2020年末,我行金融市场业务投资余额X亿元,资金业务杠杆倍数X倍。
金融市场业务总收入X亿元,占全行总收入的X,金融市场业务净资产收益率X。
二、2020年工作回顾2020年,我行金融市场业务在完善机制建设、优化资产结构、强化风险管理、提升团队专业水平、助力全行经营管理目标任务五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一定的成绩。
同时也存在收益水平有待提高、人力资源有待提升、综合营销有待加强等不足之处。
(一)主要成绩1.完善机制建设一是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及省联社相关政策制度规定,除清算员因疫情客观因素暂未取得外部资格证书,已全面落实《强化资金业务管理的指导意见》落地验收整改要求,明确金融市场业务条线各部门及相关岗位职责,规范我行金融市场业务运营管理。
二是优化改进金融市场部内部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节省人力资源。
将按业务品种定岗转为按业务流程定岗,内部流程与外部流程人员互相监督、互相核对。
三是通过对专职风险经理业务及规章制度培训,使得金融市场业务风险审查不再流于形式。
四是强化信息披露,通过钉钉群,按月向行领导及投决会成员呈报《金融市场业务月报》,全面、真实披露业务收益情况、同比增长情况、风险隐患、相关监管指标情况等;按周呈报《金融市场业务周报》,报告上周业务情况及业务目的、当周市场展望及相应投资交易计划,及时反映金融市场业务运营状况。
五是建立金融市场部动态管理制度,配套内部考核办法,以防范操作风险、提升员工专业水平、提高资产运营效益、阶段性重要工作任务达成为目的,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量化考核,对员工考核结果拟运用于绩效工资计量、年度评优标准、学习成长机会、部门岗位调整资格、动态管理等方面,营造部门良好的激励氛围和员工不断提升自我的进取意识。
央行删除《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企业间借贷
![央行删除《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企业间借贷](https://img.taocdn.com/s3/m/39515ef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7.png)
字体大小:-+打印央行删除《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 企业间借贷央行删除第六十一条企业间借贷管否不久前,央行的一纸发文一石激起千层浪。
9月17日,央行发文向5个部委、3家政策性银行、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及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征求《贷款通则》的修改意见。
在央行看来,《贷款通则》是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保障信贷资产安全的唯一纲领性文件。
从1996年至今,《贷款通则》实行了7年。
“从2000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历时三年的修改,一些计划经济色彩较浓的条款,将被删除”,央行有关人士表示,由于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贷款通则》中的许多规定不可避免地具有明显的过渡痕迹,修改意味着政策的制定将更具有前瞻性。
在下发的《贷款通则》征求意见稿中,我们再也找不到“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的类似条款了。
而这,曾经是原《通则》第六十一条的规定,是判定企业间非法借贷关系的主要依据,是证监会近期下发《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的政策依据之一。
央行为什么要删除“第六十一条”?企业之间究竟还能不能借贷融资?这也许与普通人关系不大,但对金融改革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却是重要而深远的。
一、是谁确定合法与非法?“我们无法区分企业借出的是信贷资金还是自有资金。
”银行业内人士的话,简单明了地点出了禁止企业间借贷的初衷。
也就是说,过去强调对企业间借贷加强管理,主要是由于当时国有企业的负债率普遍很高,当时国有企业总体负债率超过90%,企业借贷出去的资金实际是银行贷款。
现在由于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已经很低,其资金主要为自有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再继续严格禁止企业间借贷,实际是侵犯了企业应有的合法权益。
”央行人士表示。
众所周知,资金是生产要素之一,资金交易是要素市场的一部分。
在短缺经济时期,要素市场上主要表现短缺的,不是劳动、不是土地,而是资金。
简评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简评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0eea0fde80d4d8d15a4f6e.png)
增速也在 自然性下降,后期 以 C P I 为标 的的波动中枢 及高度 很有可能逐级 下降 ,那么 M 2 / G D P 这一指标
可能会逐渐被市场淡化。
央行给出的数据高企的原 因无疑希望指 出,“ 货
币超发 系数 ”下降是 内生性产物 ,而非 主动调节可
以控制 ,而短期 内货 币超发数据对政策 的影响将 下
对货币总量进行解释
对于当前市场颇 为关注 的货 币总量 / G D P较高 现 象 ,央行给 出了三点解释 : 一是 国内间接融资比 例较 高 : 二是 国内储蓄率较高 ; 三是 国内存款统计
的口径较宽 。 换言 之 ,依照上述逻辑 .如果在货币脱媒化和 经济 转型的周期 中 ,这种 “ 货币超发 系数 将会 出 现 自然性下 降。笔者认为这是 一个颇有见地 的观点 在之前 的探 讨 中,笔者也 曾认 为货 币总量 / G D P 这
CH . D 圜圈
臻 露 i 撼 鞲 眷 篇 蕊 鲻 * 叠
简评 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杨 为敦 盛旭
5月 9日,人民银行发布 ( ( 2 0 1 3年第一季度中
基于经济增速 已经到 了 自然减速 的节点 另外人 口
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中除 了常规 的数据与市 场运行状况分析、货币政策操作情况 回顾等 内容外 还通过专栏形式对货币总量、资金池理财产 品、创 新流动性管理工具等阐述 了观点。笔者认 为 以下
息不透 明和权责不 明确。在历次的货币政策执行报
数据的高企是 由投资 比重过大和长期债务对货 币
告 中,如此 详细分析 一项银行业务实属罕见 亦说
明央行在后期调控 中将注重对此业务 的管理 。 在银监会 3月 2 5日下发的 《 中国银监会关于规 范商业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题 的通知》 ( 即8 号 文 )的约 束下 .资金池理财产 品正在 进行整改。而 在2 0 1 1 年 ,理 财产 品被默 认 为应划 至影子银 行 之 列 。这种对理财产 品的规 范将 降低理 财产 品的收益
2020年最新电大《金融学》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最新电大《金融学》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54ca13240c844769eaeef7.png)
最新电大《金融学》形考作业任务1-5网考试题及答案 1%通过考试说明《金融学》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至任务5是主观题。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1任务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 分。
)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考核目的这是一道综合思考题,同时与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向紧密相关。
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相对已定条件下,学习者不仅要从人民币汇率最近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变动数据入手去探讨问题,而且要深刻认识货币理论发展、货币制度变革同汇率变动之间的理论和实践渊源,以及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在把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同时,提高学习者利用实例来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政策的理解。
要求(1)认真审题并重点研读教材第1~3章特别是第3章,尤其是有关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汇率制度的安排与演进等内容,清楚货币制度发展演变同汇率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2)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自2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并结合我国近年汇率改革尤其是212年以后改革的内容,据以进行相关的文献调研。
(3)举例说明时视域尽可能开阔,同题目紧密联系即可。
(4)论述过程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有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5)字数最好控制在6字左右。
时间学习第一篇的内容后做本次作业(约第三周,从发布之日算起,1日之内完成)答案: 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
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精选3篇)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97380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d.png)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精选3篇) 20XX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XX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主持会议。
作为每年经济工作的压轴大戏,这一会议历来是判断经济形势和定调宏观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
分析人士指出,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这也就意味着,20XX年中国改革将进一步迈向深水区。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精选篇1会议要求,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
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善法治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吸引外资。
要继续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20XX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曾提出了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根据会议要求,这意味着20XX 年的经济任务或贯穿“十三五”始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并未画上句号。
1、去产能20XX年以来,钢铁煤炭去产能工作开展如火如荼。
在年中各省钢铁煤炭去产能不达标情况下,国务院组织督查组进行专项检查,去产能速度加快。
11月13日,发改委发言人表示,钢铁已提前完成全年4500万吨去产能任务,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全年目标任务也有望提前完成。
有分析人士指出,不仅钢铁、煤炭,在20XX年去产能列表或将扩容,比如中国船舶业30%产能待去,未来多个部委将联合推出促进船舶企业兼并重组的配套政策,有望在财政和金融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
此外,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围绕去僵尸企业、去产能的整体思路将继续进行。
未来,去产能列表或将继续扩容。
202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2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9a069d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e.png)
202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代表:我国货币政策在过去的一年中持续实施,在全面深化经济改革和加强金融稳定的态势下,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整体保持稳健,适度宽松。
一.宏观经济形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整体发展呈现韧性。
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稳步增长,GDP增长率达到6.5%,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万亿人民币。
消费升级持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至63.2%。
劳动力市场依然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8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
同时,虽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4.6万亿人民币,增幅为11.3%,逐渐逆转贸易顺差向赤字的走势。
二.货币政策执行情况1.货币政策立足于稳定。
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强劲上行,国内外环境扰动增多,货币政策始终以稳健为主要导向。
央行控制M2的增速在10%左右,保持适度增长。
此外,对于各行业和地区出现的风险问题,央行已经采取了适当的监管措施,并向市场注入了流动性,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
2.货币政策体现了适度宽松。
尽管货币政策维持了稳健性,但也适度宽松,以缓解企业融资成本的压力。
央行降低了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促进货币供应的加速增长,为经济活动提供了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
同时,央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出台了多项小微企业融资政策,帮助其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3.货币政策保持灵活性。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
央行与市场保持了密切的联系,深入了解市场的变化,做出了一系列调整。
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央行实施了相应的关键政策部署,包括房委会和税务部门的调控举措,有效分流了投资资金和市场需求。
三.对未来的展望2023年我国货币政策将以稳健为主导,保持适度宽松,加强监管与金融创新。
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防范金融风险扰动。
2022年人民币汇率展望
![2022年人民币汇率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ed0ed0f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c.png)
研究所年终宏观系列报告之一——(汇率篇)均衡稳定有基础,双向波动更显著——2022年人民币汇率展望内容提要:人民币汇率在2021年出现了总体上升,我们认为只有充分和全面认识到2021年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和特点,才能把握住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本特征。
展望2022年,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和坚挺性可能面临挑战,但是,如果从全面和综合的角度进行考察,这些挑战不必过度解读,人民币汇率依旧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并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基础上保持双向波动的基本格局。
当然,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和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将不会停滞,甚至有望加快,但这一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一.全面而正确地认识今年的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汇率指数的上涨今年以来,人民币指数出现了比较大的上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CEFETS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指数站上了100点,同时,人民币对非美元的主要货币如欧元、英镑、日元的汇率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上涨。
今年刚披露的三季度的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20年末到9月底,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升值了0.6%,而兑欧元、英镑、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升值 6.6%、升值 2.1%和升值9.2%。
笔者认为对人民币汇率指数的上涨和对主要国家货币的上涨,特别是对非美元国际货币的更快上涨要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笔者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上涨是受到了中美之间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影响。
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不减反增,中国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并和美国保持较大的正向利差等等均支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同时,今年,中美之间尽管波折不断,但是,总体弱于特朗普时代。
而人民币指数大涨,以及人民币兑欧元等非美元的主要国际货币的更大的上涨时受到了两方面因素的推动,除了受到中国和美国、中国和欧盟等其他经济体的经济与政治因素和关系推动外,还受到了美元指数上升的影响。
首先,从美元指数和人民币汇率指数看,如下图所示,美元指数的波动和人民币汇率指数总体上保持着同步和一定相关性,而并不存在美元指数跌和人民币汇率指数涨的关系。
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周报:基本金属趋势性上涨持续
![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周报:基本金属趋势性上涨持续](https://img.taocdn.com/s3/m/2453c09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6.png)
行业报告 | 行业研究周报有色金属证券研究报告 2020年11月30日投资评级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作者杨诚笑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20002 **********************孙亮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110003 *****************田源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30003 *****************王小芃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60003***************田庆争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8080005 **********************资料来源:贝格数据相关报告1 《有色金属-行业专题研究:行业全面复苏 期待新材料放量-2020年三季报总结》 2020-11-222 《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周报:需求复苏下关注弹性品种铝和锌》 2020-11-223 《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周报:电解铝盈利持续高位,关注龙头高弹性》2020-11-16行业走势图基本金属趋势性上涨持续基本金属趋势性上涨持续需求复苏逻辑逐步确认。
国内地产投资6月份开始转正增速缓慢上行,房屋竣工面积截至10月份仅下降9.2%,而房屋累计销售面积在10月已经与19年持平,预计四季度房地产企业可能加速项目建成以回收资金。
基本金属具有地产后周期属性,在地产竣工的带动下,铜/电解铝和锌的价格均创2018年以来新高。
21年可能仍是地产落成高峰。
2018年-2019年新屋开工面积增速远高于竣工增速,开工和竣工的差异带来大量待竣工项目。
按照项目2年-3年的建设期推测,20-21年可能成为地产落成的高峰,而20年因疫情影响部分项目可能出现推迟,21年的落成高峰可能超出预期,从而带来铝和锌为首的基本金属需求高峰。
因此我们认为,本次基本金属的价格上涨可能成为为期18个月左右的中级上涨行情,可能成为2021年投资明星。
LPR改革并非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
![LPR改革并非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https://img.taocdn.com/s3/m/808fcdd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9.png)
LPR改革并非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徐艳萍杨树茂(山东省潍坊市公安局山东潍坊260000)摘要: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2019第15号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 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央行的这一举措对利率市场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并非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后面还有更长的 路要走Loan PnmeRate(L P R)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目前的LP R报价是在M LF基础上加点形成.,与传 统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相比,这条路径给予了人民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跳过市场而直接影响银行贷款利率的能力。
改革后LP R政策 的施行效果,还要依赖于配套政策的加持,比如设立行业自律机制,保证银行报价的真实、透明,完善货币政策操作等。
关键词:L P R;两轨^ —轨;M LF加点;SS•套政策中图分类号:F文献识别码:A DOI:10.19932/ki.22-1256/F.2021.02.004■战\XIANDAmNGXIAO \-------1在金融领域,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一项工 作,不但牵扯的市场主体相对较多,而且影响范围十分广泛。
处于其中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能否尽快夯实自身资 产负债管理能力,提高市场化定价能力,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 浪潮中乘风破浪,而不被历史的洪流淹没,这也是下一步行业 发展尤须重视的问题。
2019年8月17日,央行发布“2019第15号公告”,央行的这一举措目的是代替贷款基准利率在贷款 定价发挥准利率的作用,此举对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有重要 推动作用,但并非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利率市场化简而言之就是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状 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
包括四个 方面:利率决定的市场化(决定方式)、利率传导的市场化(传 导方式)、利率结构的市场化(内部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管理方式)。
如何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如何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85564efb4693daef5ff73d01.png)
如何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自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诞生以来,相机抉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一直为各国政府所采用。
虽然在其中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不同的观点出现,但是不可否认,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大危机后的几十年间依然占据统治地位。
虽然凯恩斯认为财政政策的效果好于货币政策,但是后期的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都强调了货币政策的作用。
而在经济过热的时候,货币政策往往比财政政策更加有效。
在我国历史上,政府也比较偏爱货币政策。
但是货币政策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大众知晓,但是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很多人却不太重视。
现如今,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美国经济虽说有所好转,但是远未恢复,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行似乎是早晚的事;而欧洲,各方虽说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应对欧债危机,但是欧债危机深层次的原因尚未解决。
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欧元区没有退出机制,缺乏有效地监督机制等等,欧债危机注定还要在欧盟上空徘徊一段时间。
新型经济体大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缺乏核心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经济危机袭来之时大都难以应付。
而我国的情况尤为严重。
如何合理运用货币政策,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软着陆,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央行对2012年货币政策的说明。
央行在其发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前期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效果已逐步显现,物价涨幅总体保持回稳态势,但对未来通胀风险仍不可掉以轻心。
但也要看到,未来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仍有必要防范未来物价出现反弹。
总的来看,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不会无条件或自动实现,需要宏观政策继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央行称,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央行重磅报告透露下一步政策七大重点
![央行重磅报告透露下一步政策七大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fd02e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3.png)
央行重磅报告透露下一步政策七大重点文/本刊编辑部5月10曰,央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由于今年以来新冠肺炎席 卷全球,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巨大影响,报告明 确“今年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各国陆续出 台经济刺激政策,但后续经济发展隐患依然存 在。
本次报告聚焦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发展及 潜在风险隐患,以及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的成效和 下一步的货币政策目标。
报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
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 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 置,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 充裕,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 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贷款市场利率 下行。
先看报告的重要表述:1、第一批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已进入 收官阶段,截至5月5曰,9家全国性银行和10省 市地方法人银行向7037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62中国科技财富I2020年第5期惠贷款2693亿元,优惠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 2.50%, 50%的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 约为1.25%。
第二批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发放进 度近80%,截至5月5曰,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 放优惠利率贷款(含贴现)3996亿元。
2、设立“再贷款运用”考核指标,引导地 方法人银行更好地运用新增5000亿元再贷款再 贴现额度,发放中小微企业优惠利率贷款。
将股 份制银行定向降准资金使用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 估考核,要求股份制银行进一步增加对普惠金融 领域的贷款投放。
3、随着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 贷款收益降低,银行会适当降低其负债端成本, 高息揽储的动力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 率下行。
4、将金融机构存量企业贷款转换进度纳入M P A 和合格审慎评估考核,预计在8月底前可基本完成转换。
5、全球经济遭遇供需双侧冲击,短期已滑 入衰退轨道,主要经济体高度宽松的非常规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和溢出效应需密切关注。
地产行业周报:板块估值持续修复,定量探讨“三条红线”对地市影响
![地产行业周报:板块估值持续修复,定量探讨“三条红线”对地市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896261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e.png)
2020年11月29日证券研究报告行业评级:地产强于大市(维持)平安证券研究所地产团队、固定收益团队地产行业周报板块估值持续修复,定量探讨“三条红线”对地市影响核心摘要⏹本周观点:本周我们进一步探讨“三条红线”下土地市场可能的演进方向,以AH上市50强房企为样本进行定量测算,预计“三条红线”将对2021年可供拿地资金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历史经验显示,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土地成交价款同比下降的2012年、2015年,成交地价涨幅回落但并未下跌,地价韧性较强。
往后看,房企可供拿地资金承压下地市大概率以稳为主,地价预计保持稳定。
受前期地价抬升而限价严格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房企毛利率、净利率同比降4.2个、1.9个百分点,考虑地价维持稳定,预计后续盈利能力或逐步企稳。
市场风格趋于均衡背景下,低涨幅、低估值、低持仓的主流地产股11月明显跑赢大盘,当前主流房企估值、股息率仍具吸引力,同时中长期地市趋稳背景下房企整体盈利能力亦有望企稳,看好主流房企估值持续修复,建议关注:1)销售及业绩相对较佳的弹性房企中南建设、金科股份、龙光集团、天健集团等;2)债务结构稳健、低估值、高股息率龙头万科A、保利地产、金地集团等。
⏹政策环境监测:1)2020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2)珠海:进一步放宽人才引进及落户条件。
⏹市场运行监测:1)成交环比回升,后续以稳为主。
本周(11.22-11.28)新房成交5.8万套、二手房成交2万套,环比升15.3%、升4.1%;11月新房月日均成交同比升21.9%,较10月升5.2pct。
供应放量支撑及需求弱化双重作用下,单周成交或以稳为主。
2)改善型需求占比上升。
10月32城商品住宅成交中,90平以上成交套数占比环比升0.6pct至78.4%。
3)推盘力度加大,后续或将加快。
11.16-11.22重点城市新推房源8717套,环比升54.3%;去化率73.1%,环比15.7pct。
银行业《202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从“四个视角”窥探下一阶段货币政策
![银行业《202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从“四个视角”窥探下一阶段货币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46b5f3f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a.png)
2021年11月21日行业研究从“四个视角”窥探下一阶段货币政策——《202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银行业问题1:经济增长“阶段性”压力VS 货币政策“跨周期”调节 一是货币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不太可能出现“信贷脉冲”。
基于“跨周期”视角看,未来信贷脉冲将大大减弱,政策更加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中长期增长动能培育。
预计11~12月合计信贷增长约2.95万亿,略高于去年同期,2021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0.5万亿左右,2022年新增贷款规模维持在21万亿左右,同比增速维持在10.8%。
二是统筹做好今明两年政策衔接,政策发力点可能放在明年年初。
2022年GDP 增速可能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在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下,政策发力时点可能落在明年年初,进而更好的平滑宏观经济波动,避免年初经济下行压力过大。
因此,准备金下调窗口可能出现在明年一季度,但价格型工具使用依然审慎。
问题2: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VS 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要稳:MPA 激励性举措促进贷款同比多增。
央行通过优化MPA 考核框架,激励银行力争四季度信贷投放实现“同比多增”,并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国有大行要在其中发挥“头雁效应”。
结构要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实产业支持举措。
一方面,普惠小微企业、绿色金融领域和高端制造业信贷投放,将继续是“宽信用”的重要抓手。
另一方面,房地产领域合理融资需求满足度提升也是“宽信用”的内容之一,在“保交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安排下,房地产市场宏观审慎调控将更加强调“底线思维”,未来房地产融资条件将持续向好。
问题3:贷款定价上行VS 有效需求不足2021年9月份新发放一般贷款利率为5.30%,较6月份上行10bp 。
这是否与经济偏弱、有效需求不足相矛盾?我们认为: 一方面,若按均值算,三季度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低于二季度,银行业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这也与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相互印证。
另一方面,9月份一般贷款利率较6月份出现上行,也与9月份银行对优质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有所减弱,以及对公中长期贷款和居民短贷占比有所提升有关。
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回顾和预判
![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回顾和预判](https://img.taocdn.com/s3/m/9975da7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8.png)
央行2020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运行。
一年期存单收益率作为公认的一年期市场利率,是银行中期负债成本的主要利率指标,其变动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有重要指向性意义。
文章回顾了2020年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走势,分析利率走势波动背后的原因,并对其未来走势进行展望。
一、2020年来1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走势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暴发、疫情防控进展和国内经济复苏进程,同业存单收益率呈先下后上走势,参照MLF政策利率运行情况可分为四个阶段。
主要包括:(1)2020年上半年,DR007和存单大幅低于政策利率运行;(2)三季度DR007平稳上行,1年期存单利率贴近政策利率;(3)10-11月DR007均值上升,1年期存单持续高于政策利率;(4)11月末以来DR007大幅回落,1年期存单利率回落至政策利率附近。
二、去年下半年起1年期存单利率为何快速上行?(一)政策表态: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重提把好货币总闸门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宏观经济稳步复苏,央行货币政策重回正常化。
7月10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表示,前期特殊的、阶段性的政策在完成使命后将退出。
10月10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金融》杂志发文《金融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提“把好货币总闸门”,新提“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
10月21日,易纲在2020金融街论坛上表示,在抗疫的特殊时期,宏观杠杆率有所上行,2021年GDP增速回升后,宏观杠杆率将会更稳一些。
货币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使之长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
(二)总量因素:市场资金总量收缩,短端利率中枢抬升与6月末相比,11月末商业银行存放央行规模仅小幅增加3567亿元,因一般性存款增长需缴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实际呈下降趋势。
2020年上半年末和三季度末的超储率分别低于2019年同期0.4%和0.2%。
《202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辨证看待6月份贷款利率下行
![《202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辨证看待6月份贷款利率下行](https://img.taocdn.com/s3/m/e09c54e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8.png)
平均2021年8月9日行业研究辨证看待6月份贷款利率下行——《202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银行业8月9日,央行发布了《2021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有三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即:6月份企业贷款利率出现下行、货币政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房地产领域融资等。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6月份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或与银行加大对优质企业贷款投放力度有关。
6月末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8%,较3月份下降5bp ,较年初下降3bp 。
我们粗略推算,1-6月份各个月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4.64%、4.56%、4.63%、4.68%、4.67%和4.58%。
由此可见:(1)今年上半年,企业贷款利率均值为4.63%,较去年年末提升2bp ,即今年企业贷款利率中枢整体呈现小幅上行态势。
(2)Q2企业贷款率均值为4.64%,较Q1提升3bp ,其中4-5月份企业贷款利率涨幅相对较大,分别为4.68%和4.67%。
(3)6月份企业贷款利率为4.58%,较4-5月份降幅近10bp 。
预计与6月份银行加大了对优质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以及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下降有关。
对于后续贷款利率走势,目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处于较低水平,下半年可大体维持稳定,经济走势是决定变量,机构间的贷款定价分化依然存在;按揭贷款供需缺口扩大,利率仍有上行空间;短期消费类贷款利率大体维持稳定。
信用增长的区域分化加大,再贷款工具推动区域信贷“再平衡”。
今年以来,伴随着经济增长区域分化的加大,各地区信用增长同样呈现分化加大态势,表现为北方地区融资“塌陷”较为明显,东北、环京和部分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面临进一步流失局面,而金融资源较为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部分省份呈现明显的表外融资收缩特征。
反映出在区域经济分化加大的背景下,直接融资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融资供给端主动收缩强度较大,进而导致这些区域金融条件恶化,风险压力加大。
我们预计,后续监管部门将会加强政策引导,通过放松狭义信贷额度,引导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银行继续发挥“头雁效应”等举措,推动落后地区信贷恢复。
3季度货币政策或迎来边际拐点
![3季度货币政策或迎来边际拐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77b6cb195f312b3169a58d.png)
信贷 规模。总 体上 ,随着对 风险防控 的
重 视 ,央 行 I j I 导金 融 机构 逐步 去杠 杆 , 避免资金进一步 “ 脱实向虚” 。
环 比增 速 持 续 改 善 ; 时,名 义 GD P
增速 达到 7 . 9 % ,连 续 5个 季 度 回 升 。 宏
观数据 连续好转 为货 币政策收 紧提 供 良 好基础 。另一方面 ,金 融领域 的风险不
To UZI ZO NG HENG
纵
季度货币政策或 迎来 边 际拐点
文 /袁海霞
‘ = I 1 0 1 7 年以 来 , 央 行 在公 开 市 场 操作
中进 行 了非传 统意 义 的 “ 加息 ” ,1 月2 4 日上 调 了 ML F利 率 ,2月 3 1 3由 央 行 招 标 、一 级 交 易 商 参 与 的 逆 回 购 以
围 ,引导银行加强 对表 外业 务风险的管 理。2 0 1 7年 2月 7日,央行 连续多 日暂 停逆 回购 ,根据 彭博等媒体 报道 ,央行 对部 分银 行进 行窗 口指 导,控制 2月份
步减缓。
与此 同 时 ,世 界经 济 复 苏 持 续 疲 弱 ,
经 济基本面 有所企稳 ,经 济增长和通 胀 数 据 持续 向好 ,全年 叫 个 季度 GD P增
2 . 3 5 %、2 . 5 0 %和 2 . 6 5 %; S L F利率也 全
线 上 调 ,其 中 ,隔 夜 品种 上 调 3 5个 B P , 7天 及 1 月 期 利率 各上 调 1 0个 B P , 对
于 不符 合宏观审 慎要求 的地 方法 人金 融 机构 ,额外增加 S L F利率 l 0 0 B P ,调 整 后隔夜 、7天 、1 个月利率分别 为 3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行《2020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市
场化受控推进,货币...
事项:
央行发布《2015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评论:
对经济和物价形势的判断:结构性亮点突出,对形势把控更有信心
报告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非悲非喜,认为全球经济在“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中国经济“新常态”确立.央行认为相对积极的因素包括:1)总量增长平稳,消费贡献度上升;
2)不少经济领域的内生活力逐步增强,一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较快,民间投资占比较高.
对于中长期,央行继续寄望新型城镇化、服务业,认为地域差异带来的回旋余地仍然充足,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正在形成新引擎.
我们在对比央行本期报告与前期报告的相关表述时,感受到央行对中长期形势的掌控变得更有信心,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判断更加清晰:1)明确承认中国经济正在“向潜在产出水平收敛”,可能表明央行心目中的潜在增长水平是低于现值的;2)认为我国的问题是“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相互叠加”,但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上的问题”;3)物价运行两极分化,呈现更加复杂的结构化特征,但与此前的“密切关注”不同,本次报告明确提出在应对上“区别对待、抓住重点、多措并举、统筹兼顾”.
货币政策老调新弹:继续配合稳增长,但注意不阻碍出清
我们在2015q2报告点评中提出的“猪周期无碍货币宽松”得到印证,q3报告央行货币政策提法延续了“保持松紧适度、适时预调微调”的说法,经济下行期大基调偏松仍未改变.在政策工具的选取
上,首先央行新增了“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的表述,这与q3先后完成的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脉相承;其次央行表明将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抵押品框架”,这与商业部门风险偏好较低、政策金融补位的特征一致.
央行长时间以来一直保持“松紧适度”的提法,q3报告则进一步阐明不宜“过松”的逻辑:不能过度放水、妨碍市场的有效出清.q3报告中央行仍然将产业和区域的发展分化总结为“弹性较强、市场出清和结构调整较快的区域和行业表现出更强的发展势头”,我们认为这是对“出清”问题的正面回答,即央行认为工业部门有必要“有效出清”,货币政策宽松不能干扰工业部门有效出清.。